万人签名保护“茶马古道”

发布时间 : 2022-02-20
茶马古道黑茶 茶马古道的线路 什么是茶马古道线路

茶马古道黑茶。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面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万人签名保护“茶马古道””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各位茶友们了解“万人签名保护“茶马古道””相关知识!

这或许是最有人气的签名活动!昨天上午,宁洱县城茶源广场再次人潮涌动,万余宁洱人在茶马古道保护万人签名的横幅上签下自己的名字。让人感到不同的是,不少茶乡的花甲老人也在簇拥的人群中,奋力向前,只为留下自己的一个名字。普洱中学八年级的王艺桦建议,在保护茶马古道的同时,还要注意保护古道周边的茶园,因为茶与茶马古道的关联是永远都不可分割的。

千人赛跑宣传活动

在签名活动完成后,宁洱县还举行了全程10.1公里的千人赛跑茶马古道环保宣传活动,号召和激励社会各界加入到保护茶马古道、传承茶马古道精神、弘扬普洱茶文化的行动中。此外,借首届中国普洱茶马古道节之势,宁洱县还开出了招商引资的果实。中(高)密度纤维板生产线及深加工投资项目、宁洱磨黑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暨茶马古道第一镇开发项目、宁洱县人民医院老业务区开发投资项目、辣椒种植基地及生产线建设投资项目、宁洱县老电影院片区投资开发项目、木材深加工投资项目等6个项目达成与宁洱县的合作,总协议资金为13亿元。

据介绍,茶马古道源于古代中国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茶马古道分川藏、滇藏两路,连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境内,直到非洲红海海岸,是古代中国与南亚地区一条重要的贸易通道,同时,因为茶马互市及众多文化和宗教,以及信息的交流,这条古道亦称南方丝绸之路。

展示贡茶制作技艺

古代皇帝喝的普洱茶是怎么制作出来的?昨天,普洱贡茶制作工艺的传承人李兴昌与他的徒弟们在宁洱县城茶源广场展示了这神秘的贡茶制作技艺。现场的几个压茶的青石碾子一个就有15公斤左右,提着让人颇感费力,但就是靠这个碾子和制茶人的技艺,普洱茶才成就了其圆润却又平滑的身材。

面对人们的好奇,李兴昌解释道,普洱茶的制作约定俗成为相对固定的程式,大体分为祭祀茶神、原料采选、杀青揉晒、蒸压成型4个程序。而贡茶的形状,也有并饼状、砖状和金瓜状。其中,金瓜状的贡茶因其有吉祥、富裕的含义,在贡茶中最为常见。茶制作要有高品质的茶叶,在炒、揉、蒸等环节都要把握好火候,人为的操作也非常关键。但贡茶制作这种原始的操作方法,要继续发扬光大下去,也有很大的难度,制作工艺费工、费时、费力,制作效率比现代制作技艺效率低。据了解,2008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正式将云南省宁洱县申报的普洱茶制作技艺批准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cy316.com延伸阅读

“茶马古道保护论坛”呼吁保护文化遗产


6月4日,由国家文物局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普洱论坛”在普洱市闭幕。与会专家普遍认为,茶马古道沿线文化遗产保存现状不容乐观,应积极构建茶马古道科学保护有效机制。论坛也带来了令人振奋的消息—对茶马古道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开发、管理,已经从原来沿线各省区市的单点、分散状态上升为国家层面的整体启动。

论坛围绕茶马古道的保护与研究展开了广泛的交流与研讨,最终与会代表原则性达成共识。

共识主要内容有:

一、茶马古道是中国西南地区唐代以茶马贸易为主要内容的商贸通道,它以川藏道、滇藏道与青藏道为主线,辅以众多的支线,构成庞大的陆上交通系统,穿越滇、川、藏、青、甘、黔、陕等省(区),连接南亚、西亚、中亚和东南亚等地区。茶马古道不仅是经济交往的通道,也是文化交融的桥梁,为中国西部边疆地区的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茶马古道作为线型文化遗产,沿途自然环境复杂多变,民族文化丰富多彩,文化遗存类型多、数量大,构成了茶马古道突出普遍价值的基础。加强茶马古道的保护与宣传,对弘扬民族文化、维护民族团结、加快地方经济和文化发展、促进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三、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茶马古道的历史功能正在逐步消减;同时,由于对茶马古道研究与保护工作尚未深入,在自然、人为因素的影响下,茶马古道沿线文物古迹及周边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保存现状不容乐观。

为此,与会代表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茶马古道遗产资源调查,准确掌握遗产分布及保存状况,创建信息共享平台,切实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基础工作。同时,积极开展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工作,依法开展茶马古道保护与管理。

二、进一步加强茶马古道专题研究,明确遗产价值和遗产构成。在此基础上,抓紧编制茶马古道保护规划,有重点、有步骤地开展茶马古道整体保护。对目前存在严重隐患的相关遗存,应及时制订抢救性保护方案,尽早实施,确保遗产安全。

二、坚持政府主导,建立并完善地方性专项法规,加强各部门合作,组织多学科参与,促进公众参与,争取全社会广泛支持,共同推进茶马古道保护与研究。建立茶马古道沿线政府间协调机制,制订统一的保护战略与行动原则,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协商解决茶马古道保护管理中的重大问题。

四、加强茶马古道保护国际间合作与交流,借鉴国内外文化线路遗产保护的成功经验与先进模式,提高茶马古道国际知名度和保护水平。同时,积极开展茶马古道申报世界遗产的前期研究与准备工作。

五、进一步加大茶马古道保护宣传力度。增强全社会对茶马古道价值与保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公众支持和自觉参与茶马古道保护的意识,为茶马古道的保护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六、定期举办茶马古道保护与研究相关学术活动与工作会议,及时总结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为茶马古道的科学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专业依据和政策支撑。

代表们呼吁,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各界人士积极行动起来,构建茶马古道科学保护有效机制,使其在促进中华文化伟大复兴及当今人类社会的和平与和谐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茶马古道的变迁与保护(二)


研究保护云南省走在前列

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普洱论坛上,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充分肯定了云南为保护茶马古道所做的工作。他说,云南省对茶马古道的保护和利用有着较强的意识和积极性,工作也走在了前面。

自木霁弘等六君子提出茶马古道的概念后,有关这条古道的论文与著作等陆续问世。2007年,云南大学茶马古道研究所正式成立,研究所成员花了近一年时间,基本摸清了茶马古道纷繁复杂的线路。从接触茶马古道至今,木霁弘一直乐此不疲地在这条路上奔忙,一如当年的马帮。同时,各地政府也与学者们一道,将茶马古道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政策、措施。近年来,云南省陆续将茶马古道上的古镇、古村落、古建筑、古驿道等文化遗存申报公布为历史文化名城(名村、名镇)、旅游小镇、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目前我省已公布与茶马古道有关联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约100处。特别是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以来,专门设立了茶马古道调查研究专题,一大批茶马古道的新文物点被认定和登记,进一步摸清了云南茶马古道的走向、路线、分布和文化遗存等情况,为加强云南茶马古道的保护奠定了基础。

2003年以来,宁洱县投资400多万元,对茶庵塘至磨黑段12公里的茶马古道进行了修复,这是万里茶马古道中较早得到修复的一段古道。同时又投入450万元修复了那柯里4.4公里的茶马古道,并将那柯里建成了第一个茶马古道文化小镇。2008年11月18日,国家副主席习近平曾亲临踏访那柯里茶马古道遗址,并对云南各级政府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2010年4月1日,由澳门民政总署主办,云南省文物局、云南大学茶马古道文化研究所协办的千年印记--茶马古道风情展在澳门卢园茶文化馆揭幕,这是在海内外首次以茶马古道文化为主题举办的展览。

行走在那柯里,石板路与古朴的驿站招牌向人们诉说着一个个古老的故事。荣发马店店主李天林说,他家的荣发马店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了,前几年在政府的帮助下重新开了起来,现在,到这里旅游的人越来越多。管不下80匹马的马店不准挂牌,我家的马店可以住下170、180匹马;马帮来住之前要先派人打店,通知我们有多少人多少匹马,不然很可能住不下在那柯里品普洱茶,倾听关于马帮、茶马古道的传奇故事,思绪很快就漂浮起来,依稀的马帮铃声、马蹄声让那些远去的过往似乎近得可以伸手触摸。

万里茶禅源于茶马古道


第一片茶叶是怎样到了雪域高原的?这里有一个奇妙的传说,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藏王得了怪病,怎么也治不好。一天他独自禅坐,清凉的风中飘逸着淡淡清香,只见一只从未见过的小鸟缓缓飞来,嘴里含着一片绿叶,神奇的是小鸟飞过藏王头顶时,那片绿叶恰巧轻轻落下,正好掉在藏王手里。藏王目送小鸟远去,绿叶的清香,让他不由自主地放进嘴中咀嚼起来,顿时神清气爽起来后来,藏王的病不治而愈。于是,藏王派人四处寻找生长这片绿叶的神树。

经过艰难跋涉,那株神树被发现了,它就是生长在四川省名山县蒙顶山上的仙茶树,那片绿叶,当地人叫茶叶。于是,一条连接着汉藏民族的万里茶马古道,从四川盆地边缘的雅安通到了雪域高原,雪域高原上的人民开始有了饮茶的习俗,"宁可三日无粮,也不可一日无茶",直到今天据史料记载,自唐代以来,雅州(今四川省雅安市)不仅是茶马贸易中心,而且是茶叶生产中心,专门生产深受藏胞喜爱的砖茶。藏族民间总是把雅州和茶叶联系起来,有一首在藏区广为流传的藏地歌谣是这样唱的:"棕色汉茶垒成墙,高过了东方的山岗;雅州女子的温柔,比蓝蓝的江水还长"

广州茶博会的特色活动:万人共饮中外名茶


“万人品茶”是广州茶博会的特色活动之一,自活动开设以来,一直受到众多爱茶人士的欢迎,不少市民更是慕名驱车前来。在活动期间,茶客们不仅可以品尝到乌龙茶中之极品——武夷岩茶、甘甜滑润的四川藏茶、保健价值极高的菊花茶,以及在广州饮茶文化中不可或缺的普洱茶和铁观音,还可以欣赏到来自全国各地的茶艺表演,走近各种茶文化。届时,每桌茶席均设有茶艺小姐为茶客冲泡名茶,让茶客在品茗时也可享受到泡茶的艺术。

“万人品茶”活动不仅为大众提供了品饮名茶的机会,还为茶企提供了有效的宣传途径。据悉,茶席上的每一款名茶皆由参展企业无偿提供,通过这种方式,茶企得以在“满城尽闻茗茶香”的同时,也能有效地提升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广州将首次举行“茶文化进社区”活动

为了弘扬茶文化,普及茶知识,宣传茶与健康的关系,建设和谐社区,广东省茶业行业协会将在广州率先开展“茶文化进社区”公益性活动。“茶文化进社区”活动将采取免费品茶活动和精彩的茶艺、茶歌、茶舞表演等多种形式在各社区开展。“茶文化进社区”这一有意义的活动得到了2008中国(广州)国际茶业博览会组委会的大力支持和响应,并将在11月20日,广州茶博会开幕典礼后举行“茶文化进社区”活动启动仪式。

广州茶博会同期举办中国名画家画展

2008广州茶博会在传递茶文化、加速茶产业发展的同时,也竭力营造浓郁的艺术氛围。茶博会期间,除举办各类茶艺歌舞表演外,中国画名家苏百钧、青年教师苏睿也将在茶博会上举办画展。届时,苏百钧和苏睿两位艺术家将亲临现场,与广大书画爱好者进行亲切交流。

据悉,本次展出的画作共约100幅,苏百钧老师将展出其著名的工笔花鸟画,同时,公众还有机会欣赏到其经典的扇面画作品;而任教于中国美术学院的青年教师苏睿则会携其人物工笔画与广大观众见面。

苏百钧是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广州画家,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研究生班,取得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现为广州美术学院国画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和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苏百钧的艺术处理技巧高超,尤其着重表现作品的格调和意境,其画作往往渗透出浓郁的生活气息。他在工笔画中有不少的艺术创造,不仅传承了岭南工笔花鸟画的优秀传统,更将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引入到工笔画中。新颖的构图方式、富有韵味的色彩处理和对自然美的不懈追求成为了苏百钧独树一帜的艺术特色。其作品在国内外屡获大奖,并在多地举办个人画展,中国美术馆、中国军事博物馆、新加坡博物馆、德国莱茵美术馆等均有其作品收藏。

湖南安化投资200万修缮茶马古道文物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或地区特有的符号与根脉,是一种遗传基因。茶马古道景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丰富,特色明显,但其文物大多都是木质的,急需维修。近年来,安化县委、政府通过多种途径筹措资金近200万元对茶马古道文物进行了保护性修缮。

茶马古道沿线及周边地区地表文物十分丰富。沿线有思贤桥、永锡桥、贺氏宗祠、洞市老街、聚星堂花屋、陶氏宗祠、陶澍祖坟山墓群等7处文物点,与江南镇区的良佐茶栈、五福宫码头、江南大码头、梁家码头及资江上游两岸的唐家观古镇、黄沙坪裕通永茶行、黄沙坪张德大药号、黄沙坪老街、酉州安化茶厂、酉州谌氏宗祠等文物连成一片,构成了一处历史文化氛围浓厚、茶文化特色明显的旅游景区。

为深入挖掘茶马古道景区文化内涵,加强对现存文物的保护,安化县投资近200万元修缮了思贤桥、永锡桥、陶氏宗祠、陶澍祖坟山墓群、贺氏宗祠、洞市老街等文物点,并作了防白蚁处理。(李伟)

茶马古道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茶马古道,从零保护到国家保护,各级政府官员,各地专家,期间发生许多事情,茶马古道与桥头堡,省级、国家级、世界级,开放与保守,前途与经济都有了关联

据了解,茶马古道在历史上曾经产生过巨大的政治、经济、文化作用,是目前世界上仍在部分运行的古道,也是一条世界上自然风光最壮观、文化最神秘的走廊。目前,云南境内古道保存比较完好的路段仅有丽江的束河古镇和大理沙溪寺登街。古道上的许多文化遗迹还没有得到保护,正面临着逐步消失的危险。

茶马古道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利于保护正在消失的茶马古道遗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原顾问、中国著名民间文艺家杨亮才说,茶马古道在世界上是惟一的。我们有义务将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一一记录保存下来,留给子孙后代。

茶马古道,穿行于中国西部藏、川、滇横断山脉地区和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流域,是以茶马互市为主要内容,以马帮为主要运输方式的古代商道,是中国古代西部地区以茶易马或以马换茶为中心内容的汉藏民族间的一种传统的贸易往来和经济联系之道,一直延伸入不丹、尼泊尔、印度境内,直抵西亚、西非红海岸,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国际贸易古通道之一。今天的茶马古道,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考古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

文物考古专家调查发现 “茶马古道”保护待加强


5月2日,记者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该院古建石窟保护研究所完成了部分茶马古道(雅安段)田野调查,发现近年来茶马古道破坏严重,加强保护迫在眉睫。

古建石窟保护研究所所长姚军介绍,通过调查,基本对上述五区县茶马古道的走向、道路状况及沿线文物点、古驿站客栈等状况有了全面的了解。同时也发现,茶马古道在最近几年内破坏较为严重,主要表现在:原石板路面上用水泥硬化;工程建设破坏包括拓宽原茶马古道,改造为公路和修建电站破坏。沿途石碑题刻风化严重,驿站客栈部分被拆除,现存没有拆除的却人为改造严重。这次调查最新确认了荥经县兰仪大观电站长约200米因修电站被破坏的一段茶马古道,并对茶马古道范围的古驿站、客栈进行了补充性确认和调查。

此次田野调查是在雅安市的雨城区、荥经县、汉源县及名山县、天全县的茶马古道进行。调查组从雅安南门出发,分为两组,一组调查雨城区、荥经县、汉源县,一组调查名山县、天全县。这是依据史料中所说的大路和小路。姚军说,出雅安南门向南经荥经县、汉源县到达泸定、康定,这是文献记载中的大路,是古来的官道,沿途驿站客栈较多。小路是从雅安出发,向西经芦山、天全,在泸定冷街与大路汇合。这条道路驿站客栈较少,过往商旅不多,故称小路。

记者了解到,本次调查基本为徒步调查,采用GPS航迹记录和卷尺、测距仪等测绘方式,对茶马古道道路本体、沿线相关文物点进行重点调查。同时,还辅以文字记录和照片拍摄,采访了部分健在的背夫及当地研究茶马古道的学者。

茶马古道亟须加强保护。姚军说,田野调查就是为制定茶马古道(雅安段)保护规划收集基础资料和数据。在完成本次调查资料的整理后,调查组还将对芦山县、宝兴县境内的茶马古道进行调查。

茶马古道专家相聚雅安 重走茶马古道


李锡东介绍长卷

21日的茶马古道文化遗产保护(雅安)研讨会上,全国多地的茶马古道专家相聚雅安。新朋旧友一相逢,话题不断,高潮迭起。

蒋秀英:再次来雅安重走茶马古道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政协副主席蒋秀英是雅安的老朋友了。为写作《恢宏千年茶马古道》,她曾经来雅考察。如今,这部作品已经走出国门,有了英文版本。不少喜欢茶马古道的人专程去甘孜州找她,询问茶马古道怎么走。

蒋秀英这次到雅安,除了和茶马古道专家们聚首,还将为即将再版的《恢宏千年茶马古道》,增补一些材料。

蒋秀英回忆,当初考察时,位于名山县新店镇的茶马司比较破旧,现在已经有所修整。所以,她拍摄了现在的茶马司照片,准备补充在再版的书当中。

在22日的实地考察中,蒋秀英和众多专家们参观了雅安博物馆、雨城区某藏茶茶厂、荥经县的姜家大院、开善寺、茶马古道新文段和新添古镇。

李锡东:13米长卷再现古道艰险

研讨会上,当一条长13米、宽35厘米的画卷被两边的工作人员缓缓展开时,台下的嘉宾们发出了阵阵惊叹。

汉源县党研室的李锡东介绍,画卷记录了茶马古道汉源段从大相岭开始,途经飞越岭,一直到泸定约100公里的崇山峻岭,除了再现茶马古道上的驿站、古镇等历史遗存外,还刻画了形态各异的背夫,背负茶包走在茶马古道上的情形。

这幅画卷是由汉源县文体局文化股股长陆仁泽的女儿陆小路所画。李锡东回忆,半年之前,他就开始为画作整理创作素材。陆小路先根据素材,用碳素笔画出65张单幅图画,然后拼接成的一幅图画。呈现在专家学者面前的图片是经过拍照影印后的效果。

李锡东说,希望通过长卷让众嘉宾直观地看到茶马古道汉源段的情况。以后,画卷或将在汉源县做成文化墙,让来往的客人直观了解茶马古道汉源段。

任新建:厘清茶马古道的现实意义

四川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任新建在研讨会上说,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对这次研讨会给予了高度评价。这样的研讨会集中了专家、学者和领导,对深入研究文化内涵、保护和开发茶马古道,进一步研究开启思考都有建设性意义。

任新建表示,自己以前走过茶马古道,也做过一些调研。他觉得茶马古道是历史的丰碑,也是人类为交换而开辟的通道,见证了中华民族大家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的局面。

任新建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文化遗产受损,而茶马古道的研究文献较多,且路线较为清晰,研究起来现实价值较大。所以,近年来,茶马古道研究热逐渐兴起。

目前,研究茶马古道的目的是纠正不合史料的部分,厘清茶马古道的历史功能和现在功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