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马古道保护论坛”呼吁保护文化遗产

发布时间 : 2020-09-30
保护嗓子茶 哪种茶保护肝脏 茶马古道黑茶

【www.cy316.com - 保护嗓子茶】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面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茶马古道保护论坛”呼吁保护文化遗产”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各位茶友们了解““茶马古道保护论坛”呼吁保护文化遗产”相关知识!

6月4日,由国家文物局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普洱论坛”在普洱市闭幕。与会专家普遍认为,茶马古道沿线文化遗产保存现状不容乐观,应积极构建茶马古道科学保护有效机制。论坛也带来了令人振奋的消息—对茶马古道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开发、管理,已经从原来沿线各省区市的单点、分散状态上升为国家层面的整体启动。

论坛围绕茶马古道的保护与研究展开了广泛的交流与研讨,最终与会代表原则性达成共识。

共识主要内容有:

一、茶马古道是中国西南地区唐代以茶马贸易为主要内容的商贸通道,它以川藏道、滇藏道与青藏道为主线,辅以众多的支线,构成庞大的陆上交通系统,穿越滇、川、藏、青、甘、黔、陕等省(区),连接南亚、西亚、中亚和东南亚等地区。茶马古道不仅是经济交往的通道,也是文化交融的桥梁,为中国西部边疆地区的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茶马古道作为线型文化遗产,沿途自然环境复杂多变,民族文化丰富多彩,文化遗存类型多、数量大,构成了茶马古道突出普遍价值的基础。加强茶马古道的保护与宣传,对弘扬民族文化、维护民族团结、加快地方经济和文化发展、促进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三、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茶马古道的历史功能正在逐步消减;同时,由于对茶马古道研究与保护工作尚未深入,在自然、人为因素的影响下,茶马古道沿线文物古迹及周边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保存现状不容乐观。

为此,与会代表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茶马古道遗产资源调查,准确掌握遗产分布及保存状况,创建信息共享平台,切实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基础工作。同时,积极开展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工作,依法开展茶马古道保护与管理。

二、进一步加强茶马古道专题研究,明确遗产价值和遗产构成。在此基础上,抓紧编制茶马古道保护规划,有重点、有步骤地开展茶马古道整体保护。对目前存在严重隐患的相关遗存,应及时制订抢救性保护方案,尽早实施,确保遗产安全。

二、坚持政府主导,建立并完善地方性专项法规,加强各部门合作,组织多学科参与,促进公众参与,争取全社会广泛支持,共同推进茶马古道保护与研究。建立茶马古道沿线政府间协调机制,制订统一的保护战略与行动原则,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协商解决茶马古道保护管理中的重大问题。

四、加强茶马古道保护国际间合作与交流,借鉴国内外文化线路遗产保护的成功经验与先进模式,提高茶马古道国际知名度和保护水平。同时,积极开展茶马古道申报世界遗产的前期研究与准备工作。

五、进一步加大茶马古道保护宣传力度。增强全社会对茶马古道价值与保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公众支持和自觉参与茶马古道保护的意识,为茶马古道的保护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六、定期举办茶马古道保护与研究相关学术活动与工作会议,及时总结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为茶马古道的科学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专业依据和政策支撑。

代表们呼吁,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各界人士积极行动起来,构建茶马古道科学保护有效机制,使其在促进中华文化伟大复兴及当今人类社会的和平与和谐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茶文化精选阅读

茶马古道将初步被定为新型文化遗产


8月6日,云南省第三次文物普查电视电话会议在昆明召开。普洱市茶马古道将初步被认定为新型文化遗产。

在第三次文物普查中,云南省运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理念,对生态村落、名人故居、滇西抗战遗迹、金沙江岩画和矿业遗址、茶马古道、滇越铁路、哈尼梯田等进行重点调查,初步认定了这些新型文化遗产的部分状况和资源价值,极大地丰富了全省文化遗产的数量和类型,全面查清了全省物质文化遗产的数量和家底,全省不可移动文物数量由原来的5300处增加到15371处,涌现出了58个文物普查先进集体和289个文物普查先进个人。

省政府副省长、省第三次文物普查领导小组组长高峰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做好文物普查工作,对完善云南省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提升云南省文化底蕴,培育和打造文化生产力的生长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切实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认真落实各项措施,做好下一阶段的文物普查工作。

在普洱分会场,市政府副市长魏艺红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电视电话会议。

万人签名保护“茶马古道”


这或许是最有人气的签名活动!昨天上午,宁洱县城茶源广场再次人潮涌动,万余宁洱人在茶马古道保护万人签名的横幅上签下自己的名字。让人感到不同的是,不少茶乡的花甲老人也在簇拥的人群中,奋力向前,只为留下自己的一个名字。普洱中学八年级的王艺桦建议,在保护茶马古道的同时,还要注意保护古道周边的茶园,因为茶与茶马古道的关联是永远都不可分割的。

千人赛跑宣传活动

在签名活动完成后,宁洱县还举行了全程10.1公里的千人赛跑茶马古道环保宣传活动,号召和激励社会各界加入到保护茶马古道、传承茶马古道精神、弘扬普洱茶文化的行动中。此外,借首届中国普洱茶马古道节之势,宁洱县还开出了招商引资的果实。中(高)密度纤维板生产线及深加工投资项目、宁洱磨黑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暨茶马古道第一镇开发项目、宁洱县人民医院老业务区开发投资项目、辣椒种植基地及生产线建设投资项目、宁洱县老电影院片区投资开发项目、木材深加工投资项目等6个项目达成与宁洱县的合作,总协议资金为13亿元。

据介绍,茶马古道源于古代中国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茶马古道分川藏、滇藏两路,连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境内,直到非洲红海海岸,是古代中国与南亚地区一条重要的贸易通道,同时,因为茶马互市及众多文化和宗教,以及信息的交流,这条古道亦称南方丝绸之路。

展示贡茶制作技艺

古代皇帝喝的普洱茶是怎么制作出来的?昨天,普洱贡茶制作工艺的传承人李兴昌与他的徒弟们在宁洱县城茶源广场展示了这神秘的贡茶制作技艺。现场的几个压茶的青石碾子一个就有15公斤左右,提着让人颇感费力,但就是靠这个碾子和制茶人的技艺,普洱茶才成就了其圆润却又平滑的身材。

面对人们的好奇,李兴昌解释道,普洱茶的制作约定俗成为相对固定的程式,大体分为祭祀茶神、原料采选、杀青揉晒、蒸压成型4个程序。而贡茶的形状,也有并饼状、砖状和金瓜状。其中,金瓜状的贡茶因其有吉祥、富裕的含义,在贡茶中最为常见。茶制作要有高品质的茶叶,在炒、揉、蒸等环节都要把握好火候,人为的操作也非常关键。但贡茶制作这种原始的操作方法,要继续发扬光大下去,也有很大的难度,制作工艺费工、费时、费力,制作效率比现代制作技艺效率低。据了解,2008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正式将云南省宁洱县申报的普洱茶制作技艺批准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茶马古道的变迁与保护(二)


研究保护云南省走在前列

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普洱论坛上,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充分肯定了云南为保护茶马古道所做的工作。他说,云南省对茶马古道的保护和利用有着较强的意识和积极性,工作也走在了前面。

自木霁弘等六君子提出茶马古道的概念后,有关这条古道的论文与著作等陆续问世。2007年,云南大学茶马古道研究所正式成立,研究所成员花了近一年时间,基本摸清了茶马古道纷繁复杂的线路。从接触茶马古道至今,木霁弘一直乐此不疲地在这条路上奔忙,一如当年的马帮。同时,各地政府也与学者们一道,将茶马古道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政策、措施。近年来,云南省陆续将茶马古道上的古镇、古村落、古建筑、古驿道等文化遗存申报公布为历史文化名城(名村、名镇)、旅游小镇、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目前我省已公布与茶马古道有关联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约100处。特别是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以来,专门设立了茶马古道调查研究专题,一大批茶马古道的新文物点被认定和登记,进一步摸清了云南茶马古道的走向、路线、分布和文化遗存等情况,为加强云南茶马古道的保护奠定了基础。

2003年以来,宁洱县投资400多万元,对茶庵塘至磨黑段12公里的茶马古道进行了修复,这是万里茶马古道中较早得到修复的一段古道。同时又投入450万元修复了那柯里4.4公里的茶马古道,并将那柯里建成了第一个茶马古道文化小镇。2008年11月18日,国家副主席习近平曾亲临踏访那柯里茶马古道遗址,并对云南各级政府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2010年4月1日,由澳门民政总署主办,云南省文物局、云南大学茶马古道文化研究所协办的千年印记--茶马古道风情展在澳门卢园茶文化馆揭幕,这是在海内外首次以茶马古道文化为主题举办的展览。

行走在那柯里,石板路与古朴的驿站招牌向人们诉说着一个个古老的故事。荣发马店店主李天林说,他家的荣发马店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了,前几年在政府的帮助下重新开了起来,现在,到这里旅游的人越来越多。管不下80匹马的马店不准挂牌,我家的马店可以住下170、180匹马;马帮来住之前要先派人打店,通知我们有多少人多少匹马,不然很可能住不下在那柯里品普洱茶,倾听关于马帮、茶马古道的传奇故事,思绪很快就漂浮起来,依稀的马帮铃声、马蹄声让那些远去的过往似乎近得可以伸手触摸。

农业文化遗产视角下的茶文化


2019年11月27日,联合国大会宣布每年5月21日为“国际茶日”,以赞美茶叶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价值,促进全球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联合国粮农组织宣布2020年的第一届“国际茶日”活动主题为“茶和世界共品共享”,其目的在于传播弘扬茶文化,活跃繁荣茶贸易,促进茶产业发展,带动茶农增收致富。“国际茶日”的设立,无疑将有助于世界对中国茶文化的认同,将有助于中国同各国茶文化的交融互鉴和茶产业的协同发展。这是因为——

中国是茶的故乡和茶文化的发祥地

茶原为中国南方的嘉木,将茶叶作为保健饮品,可以说是古代中国南方人民对中国饮食文化的贡献,也是中国人民对世界饮食文化的贡献。

茶树的起源至少已有六七万年的历史,茶被人类发现和利用则可以追溯到四五千年前。“神农尝百草”的传说未必可信,但成书不会晚于西汉初年的《神农百草经》则说明,至少在那时我们的祖先就已经认识到了茶的药用功效。唐代茶圣陆羽撰写的《茶经》,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全面论述了茶的性状、品质、产地、采制烹饪方法及用具等,既反映了我国先民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的功用并开发饮用的事实,也很好阐释了中国古代辉煌灿烂的茶文化。称发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兴于唐、盛于宋、普及于明清的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实不为过。

中国制茶、饮茶已有几千年历史,经历了药用、食用、作酒、饮品的不同发展阶段,有了煮茶、蒸茶、煎茶、泡茶、冲茶等不同饮用方式,有了绿茶、红茶、黑茶、白茶、黄茶、花茶等不同茶品类型,有了饮茶、品茶、敬茶等不同目的和茶具、茶点等相关物品,还有茶祖、茶神、茶艺、茶道、茶俗等不同衍生文化,足以说明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茶不仅是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农产品和具有良好康养价值的保健品,也是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人们文化交流的媒介,而且其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柴米油盐酱醋茶”说明了茶为人们日常生活所必须,“人在草木间”的“茶”隐喻着天人合一的境界,“茶禅一味”阐释的是对于人生的品悟,而“茶寿”则揭示了饮茶和健康长寿之间的关系。

不仅如此,作为中国农耕文明的典型代表——

茶是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

一个明显的例证就是,在我国15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中,茶类遗产有2项,分别是云南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福建福州茉莉花种植与茶文化系统;在2019年农业农村部公布的第二批36项中国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中,茶类遗产有6项,分别是福建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和福鼎白茶文化系统,湖北恩施玉露茶文化系统,湖北赤壁羊楼洞砖茶文化系统,贵州花溪古茶树与茶文化系统,云南双江勐库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而在截至目前农业农村部所发布的5批118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茶类遗产有15项。除了上述8项以外,还有浙江杭州西湖龙井茶文化系统、广东潮安凤凰单丛茶文化系统等。当然,由于各种原因,还有一大批具备条件的项目尚未被列入。

而且,一些看起来似乎与茶无关的农业文化遗产地本身却也是茶的重要产地。如浙江安吉的白茶、德清的莫干黄芽等。还有那些产自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和山东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的桑叶茶,以及与其他遗产地核心要素组合而成的竹叶茶、枸杞茶、苦荞茶、八宝茶等等。

对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和农业农村部的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食物与生计安全保障、农业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传统农耕技术、相关农业文化和生态与文化景观,既是遗产系统的基本特征,也是认定的基本标准。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更好认识——

茶农业文化遗产的丰富内涵

以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的景迈山、宁洱县的困鹿山和镇沅县的千家寨等为核心区域的“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于2012年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2013年被原农业部列入首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中包含着3540万年以前的宽叶木兰化石、2700年树龄的野生型古茶树、逾千年树龄至今依然壮硕生长的过渡型古茶树和千年万亩古茶园为代表的栽培型古茶园,加上采用现代理念和技术建立的生态茶园,形成了茶树利用的完整的演化链。“远看是森林,近看是茶园”是古茶园的典型景观。高大乔木和茶树一起遮蔽着下层的灌木、作物和草本植物,茶树上攀附着各种寄生植物,农业生物多样性及相关生物多样性丰富。据调查,仅在澜沧景迈芒景古茶园生态系统中就有植物物种125科489属943种。布朗族、傣族、哈尼族等少数民族茶树栽培利用方式与传统文化体系,具有良好的文化多样性与传承性,祭拜“茶神”等活动延续至今。山地农业与茶园共荣共生,成为当地居民的主要生计方式,森林、茶树、村落有机结合,构成完美的复合生态景观。

普洱古茶园体现出的生态智慧对于生态茶园的建设具有重要启示意义。按照以茶为主、立体种植、多物种组合的形式,形成林-茶-草的复合生态系统结构。纵横交错的高大乔木为茶树遮阴,茶树下种植牧草或其他作物,通过增加物种多样性减少杂草和病虫危害。

2013年被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的日本静冈传统茶-草复合系统,则是一种典型的茶树种植与草地管理相结合的复合农业生产系统,成为日本传统土地利用形式的典范。静冈县是日本最大的茶叶产区,当地茶农发现,在茶树周围种草可以改善茶叶的颜色、香气和口感,从而可以长出高品质的茶叶。此外,茶树通常种植在陡峭的山坡上,草地的覆盖不仅可以减缓因降雨和地表径流带来的水土流失,还可以增加土壤微生物活性,提高土壤肥力的可持续性。茶园与周边草地的镶嵌结构,使得茶树和草地相得益彰,不仅因草的生态隔离作用而减少了茶园病虫害,而且草收割后作为废料还田于茶园中,形成了良好的生态循环,保护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据调查,该地区已记录的物种达300多种,包括7种濒危物种,是日本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半天然草原之一。

农业文化遗产为人们看茶提供了新的视角。农业文化遗产视角下的茶文化系统,已经不再仅仅是农产品或食品,也不仅仅是茶艺、茶道,而是包含着物种资源、生计保障、农耕技术、民俗文化、生态景观等在内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在这个复合系统中,我们还可以体会到物质循环、物种多样、和谐共生的生态农业思想,生物利用的生存智慧和康养价值及其在“健康中国”战略中的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国际茶日”活动,让茶类农业文化遗产更好地走向社会、走向公众,并进一步推动中国农业文化遗产更好的走向世界,让人们更好的领略包括农业文化遗产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茶马古道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茶马古道,从零保护到国家保护,各级政府官员,各地专家,期间发生许多事情,茶马古道与桥头堡,省级、国家级、世界级,开放与保守,前途与经济都有了关联

据了解,茶马古道在历史上曾经产生过巨大的政治、经济、文化作用,是目前世界上仍在部分运行的古道,也是一条世界上自然风光最壮观、文化最神秘的走廊。目前,云南境内古道保存比较完好的路段仅有丽江的束河古镇和大理沙溪寺登街。古道上的许多文化遗迹还没有得到保护,正面临着逐步消失的危险。

茶马古道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利于保护正在消失的茶马古道遗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原顾问、中国著名民间文艺家杨亮才说,茶马古道在世界上是惟一的。我们有义务将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一一记录保存下来,留给子孙后代。

茶马古道,穿行于中国西部藏、川、滇横断山脉地区和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流域,是以茶马互市为主要内容,以马帮为主要运输方式的古代商道,是中国古代西部地区以茶易马或以马换茶为中心内容的汉藏民族间的一种传统的贸易往来和经济联系之道,一直延伸入不丹、尼泊尔、印度境内,直抵西亚、西非红海岸,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国际贸易古通道之一。今天的茶马古道,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考古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

宝贵的民间文化遗产:茶歌


提到中国文化,茶文化无疑是这个王冠上的明珠。但你是否知道茶文化衍生了许多民间艺术,其中我们不得不提到一个通俗易懂的艺术形式,那便是茶歌。

茶歌有一个重要作用便是记录历史,它是历史的见证者。比如明朝后期朝政废弛,官员腐败糜烂,贡茶制度下的苦役劳形繁重苛刻,民众生活苦不堪言。《富阳江谣》当时便全面深刻地描述了当时老百姓苦难的处境,控诉朝廷无情压榨的历史。因茶而兴,因茶而败,为研究明朝茶史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富阳江谣》

富春江之鱼,富阳山之茶。

鱼肥卖我子,茶香破我家。

采茶妇,捕鱼夫,

官府拷掠无完肤。

昊天何不仁?此地一何辜?

鱼何不生别县,茶何不生别都?

富阳山,何日摧?

富春水,何日枯?

山摧茶亦死,江枯鱼始无!

呜呼!山难摧,江难枯,

我民不可苏!

茶歌同样记录了劳动人民辛勤劳作的过程。一首《武夷山茶歌》从清代一直流传到现在,相传是每年从江西到武夷山采制茶叶的劳工创作的茶歌。记录的是为了谋生的劳工们风餐露宿到武夷山采茶,采茶生活困苦潦倒,反映当时采茶的艰辛与劳累,也折射出了采茶工们的辛勤劳作。

《武夷山茶歌》

清明过了谷雨边,背起包袱走福建。

想起福建无走头,三更半夜爬上楼。

三捆稻草搭张铺,两根杉木做枕头。

想起崇安真可怜,半碗腌菜半碗盐。

茶叶下山出江西,吃碗青茶赛过鸡。

采茶可怜真可怜,三夜没有两夜眠。

茶树底下冷饭吃,灯火旁边算工钱。

武夷山上九条龙,十个包头九个穷。

年轻穷了靠双手,老来穷了背竹筒。

茶歌更是表达了人民对于茶叶的赞美。茶,是大自然的美好馈赠,是一种超凡脱俗之物。当然也有着不少茶歌吟唱、赞美茶叶的净美的品质,用茶叶的美好来赞美人世间真挚的情感,寄寓对婚姻、生活美好的向往。

《茶茗词》

恭祝致告,茗献清芬。

仙人掌设,瑞草魁号。

龙团解渴,雀舌生津。

雨前云雾,珠宝味歆。

茶歌以自己的通俗易懂赢得了历史的认可,被人传唱至今。而茶文化也凭借其深厚的意蕴彰显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还在等什么,品一杯芬芳馥郁的香茶,听一曲动人心弦的茶歌,在茶的世界中享受诗意人生。

云南宁洱万人签名保护茶马古道


南方有嘉木,天下重普洱。记者昨日获悉,首届中国普洱茶马古道节,将于10月22至24日在普洱茶宁洱县举办。此后,将每两年举办一次。

据了解,首届中国普洱茶马古道节由云南省文化厅、云南省旅游局、普洱市政府、云南省普洱茶协会、云南省茶马古道研究会主办,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政府承办。活动期间将有多项演出或赛事,感兴趣的人们不妨到时走上一遭。宁洱县县委书记师跃介绍,期间将举行丰富多彩的活动,包括千人竞走茶马古道、环普洱山自行车赛、普洱茶(贡茶)制作技艺、茶马古道保护万人签名等,展现茶马古道文化的无穷魅力。

看点1、韩磊献唱开幕式

开幕式暨迎宾晚会将通过大茶山、大古道、大马帮、大盐田及民族风俗来展示古普洱府源远流长的历史变革。整台晚会由序、盐茶古道、风情宁洱、古道飞歌、古道情长五个篇章构成。央视主持人谢颖颖、姚雪松担任主持,韩磊、温碧霞、熊汝霖等著名歌唱演员届时将登台演出。

看点2、自行车赛冠军奖1万

活动期间,将举行环普洱山自行车赛,全程21.4公里,第一名可获奖金1万元。

看点3、贡茶制作现场演绎

活动期间,普洱茶(贡茶)制作技艺展示将由皇家贡茶制作传承人现场向大家展示制作过程。

看点4、手工灯盏照亮普洱府

将举行万盏传统手工灯展。将邀请工艺、美术人员组成评审组,对参赛灯盏进行评选。届时,上万盏传统手工灯将照亮整个古普洱府。

文物考古专家调查发现 “茶马古道”保护待加强


5月2日,记者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该院古建石窟保护研究所完成了部分茶马古道(雅安段)田野调查,发现近年来茶马古道破坏严重,加强保护迫在眉睫。

古建石窟保护研究所所长姚军介绍,通过调查,基本对上述五区县茶马古道的走向、道路状况及沿线文物点、古驿站客栈等状况有了全面的了解。同时也发现,茶马古道在最近几年内破坏较为严重,主要表现在:原石板路面上用水泥硬化;工程建设破坏包括拓宽原茶马古道,改造为公路和修建电站破坏。沿途石碑题刻风化严重,驿站客栈部分被拆除,现存没有拆除的却人为改造严重。这次调查最新确认了荥经县兰仪大观电站长约200米因修电站被破坏的一段茶马古道,并对茶马古道范围的古驿站、客栈进行了补充性确认和调查。

此次田野调查是在雅安市的雨城区、荥经县、汉源县及名山县、天全县的茶马古道进行。调查组从雅安南门出发,分为两组,一组调查雨城区、荥经县、汉源县,一组调查名山县、天全县。这是依据史料中所说的大路和小路。姚军说,出雅安南门向南经荥经县、汉源县到达泸定、康定,这是文献记载中的大路,是古来的官道,沿途驿站客栈较多。小路是从雅安出发,向西经芦山、天全,在泸定冷街与大路汇合。这条道路驿站客栈较少,过往商旅不多,故称小路。

记者了解到,本次调查基本为徒步调查,采用GPS航迹记录和卷尺、测距仪等测绘方式,对茶马古道道路本体、沿线相关文物点进行重点调查。同时,还辅以文字记录和照片拍摄,采访了部分健在的背夫及当地研究茶马古道的学者。

茶马古道亟须加强保护。姚军说,田野调查就是为制定茶马古道(雅安段)保护规划收集基础资料和数据。在完成本次调查资料的整理后,调查组还将对芦山县、宝兴县境内的茶马古道进行调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