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老茶才是好的吗?涨知识了

发布时间 : 2019-11-13
茶必须用开水泡吗 黑茶老茶 茶的主要知识

茶必须用开水泡吗。

当今茶界,陈茶横行。在销售宣传方面这宣传了老茶有益的方面,一种东西存化后一定会有不利的方面的,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去研究过。特别是保存不当后有霉化的老茶。。。。。。不仅普洱、黑茶,越陈越贵,无论买家卖家,开口先必说年份。白茶(指老白茶)、乌龙茶、红茶,也是老气横秋。甚至,绿茶,也在炒作老茶(由于绿茶的老茶量太少,倒没有商业化)。

那么,新茶和陈茶,到底哪个好?凡事不能一楖而论。陈茶是否好喝,是因人而异的,自己认为好喝永远是第一标准。但哪些茶会越陈越好,还是有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一、看茶叶的老嫩程度

原则上,老叶茶陈放越久越好,嫩芽茶是新的好。白茶就是很好的例子:

1、白花寿眉,主要是老叶,内含物质丰富,经陈年转化,会把一些苦涩的刺激物质,慢慢钝化,越陈越纯,出现粽叶香等良好转化。

2、白毫银针,用嫩芽自然萎凋制成,喝就喝她的鲜爽味,陈年白毫银针,味会薄,陈年无助茶品质提升,因此喝新的为好。

3、白牡丹,由一芽两叶原料制成,界与寿眉与白毫银针之间,新的和陈的各有风格。

二、看发酵工艺

原则上,无发酵和全发酵的茶,新茶好喝;微发酵和半发酵的茶,新茶陈茶各有千秋;后发酵的茶,陈茶好喝。原因在于微生物在转化过程中起的作用。

1、无发酵茶,如绿茶,为保留新茶内含的氨基酸、维生素、芳香类等物质,经高温快速杀生青,其副作用是把微生物基本杀灭。后期没有微生物参与转化,越陈,其氨基酸、维生素、芳香类等物质越来越少,自然是新的好喝。

2、全发酵的茶,如红茶,由于其采取全发酵工艺,将茶叶中含的活性物质全氧化,微生物几无物质可转化,陈年无益。如果算上退火气的时间,建议红茶一般半年到一年左右喝最好。

3、微发酵和半发酵的茶,如铁观音,一般来说新茶香气好,但有些隔年陈茶反而香气馥郁、滋味更醇厚,也是有的。因为其半发酵的原因,兼具了绿茶和红茶的特质。微生物有一定的转化空间。因此新茶陈茶各有特色,看个人喜好。

4、后发酵的茶,如普洱,其转化全靠微生物的后天努力,自然是越陈越好喝。但凡事也有个限度,是食品都有一定的保质期,一般来说,熟普陈放20年左右后,它的饮用价值就下降了。生普时间陈放时间会长些,但超过40年,其陈味上升,醇味下降,越来越寡淡,就只有历史的味道了。

三、看存放方法

不同的茶类,陈放方法不尽相同,但如下几点是要保证的:

1、干燥。因为如果潮湿环境,会产生黄曲酶素等有害菌,这样的陈茶对身体有害,是不宜饮用的。

2、既要让茶隔绝污染,又要让茶能呼吸,让微生物有生存的环境。比如普洱茶,不能放冰箱里,不能用塑料袋密封,最好用宣纸包好,放在通风的地方。用竹箬包装或存放在不施釉的紫砂缸里。

3、由于茶的吸附性强,不能存放在有异味的环境中,不然越陈,异味越重,越陈越坏。

当然,以上的只是原则性的论述,凡事总有例外,且当普遍规律吧!下次遇到陈茶,不要被“骗”了哟!

cy316.cOM编辑推荐

必须老茶才是好?你被骗了吧!


当今茶界,陈茶横行。在销售宣传方面这宣传了老茶有益的方面,一种东西存化后一定会有不利的方面的,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去研究过。特别是保存不当后有霉化的老茶。。。。。。不仅普洱、黑茶,越陈越贵,无论买家卖家,开口先必说年份。白茶(指老白茶)、乌龙茶、红茶,也是老气横秋。甚至,绿茶,也在炒作老茶(由于绿茶的老茶量太少,倒没有商业化)。

那么,新茶和陈茶,到底哪个好?凡事不能一楖而论。陈茶是否好喝,是因人而异的,自己认为好喝永远是第一标准。但哪些茶会越陈越好,还是有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一、看茶叶的老嫩程度

原则上,老叶茶陈放越久越好,嫩芽茶是新的好。白茶就是很好的例子:

1、白花寿眉,主要是老叶,内含物质丰富,经陈年转化,会把一些苦涩的刺激物质,慢慢钝化,越陈越纯,出现粽叶香等良好转化。

2、白毫银针,用嫩芽自然萎凋制成,喝就喝她的鲜爽味,陈年白毫银针,味会薄,陈年无助茶品质提升,因此喝新的为好。

3、白牡丹,由一芽两叶原料制成,界与寿眉与白毫银针之间,新的和陈的各有风格。

二、看发酵工艺

原则上,无发酵和全发酵的茶,新茶好喝;微发酵和半发酵的茶,新茶陈茶各有千秋;后发酵的茶,陈茶好喝。原因在于微生物在转化过程中起的作用。

1、无发酵茶,如绿茶,为保留新茶内含的氨基酸、维生素、芳香类等物质,经高温快速杀生青,其副作用是把微生物基本杀灭。后期没有微生物参与转化,越陈,其氨基酸、维生素、芳香类等物质越来越少,自然是新的好喝。

2、全发酵的茶,如红茶,由于其采取全发酵工艺,将茶叶中含的活性物质全氧化,微生物几无物质可转化,陈年无益。如果算上退火气的时间,建议红茶一般半年到一年左右喝最好。

3、微发酵和半发酵的茶,如铁观音,一般来说新茶香气好,但有些隔年陈茶反而香气馥郁、滋味更醇厚,也是有的。因为其半发酵的原因,兼具了绿茶和红茶的特质。微生物有一定的转化空间。因此新茶陈茶各有特色,看个人喜好。

4、后发酵的茶,如普洱,其转化全靠微生物的后天努力,自然是越陈越好喝。但凡事也有个限度,是食品都有一定的保质期,一般来说,熟普陈放20年左右后,它的饮用价值就下降了。生普时间陈放时间会长些,但超过40年,其陈味上升,醇味下降,越来越寡淡,就只有历史的味道了。

三、看存放方法

不同的茶类,陈放方法不尽相同,但如下几点是要保证的:

1、干燥。因为如果潮湿环境,会产生黄曲酶素等有害菌,这样的陈茶对身体有害,是不宜饮用的。

2、既要让茶隔绝污染,又要让茶能呼吸,让微生物有生存的环境。比如普洱茶,不能放冰箱里,不能用塑料袋密封,最好用宣纸包好,放在通风的地方。用竹箬包装或存放在不施釉的紫砂缸里。

3、由于茶的吸附性强,不能存放在有异味的环境中,不然越陈,异味越重,越陈越坏。

当然,以上的只是原则性的论述,凡事总有例外,且当普遍规律吧!下次遇到陈茶,不要被“骗”了哟!

茶分粗细,你知道多少?看完涨知识了!


我们经常说,简单就是幸福,粗衣布裤,粗茶淡饭,只要内心满足了,人自然也就快乐了。这个时候就会有人问,到底哪些是细茶,哪些是粗茶?茶叶是不是也有粗茶和细茶之分呢?

当我们在外边忙碌了一天,回到家中吃上了一顿美味的饭菜,再泡上一杯解乏的茶,满满都是好心情的收获。当家中来了客人以茶待客的礼仪是必不可少的,主人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为客人沏上一杯茶,再准备一桌丰富的饭菜。

一茶一饭,便是我们中国人的生活日常,我们对饮食的讲究就不需要多说了,值得一提的是,有些人家中待客时有特别的饮茶民俗:为客人沏两杯茶,粗茶一杯,细茶一杯,充分体现出主人对客人的热情与尊重。

何为细茶:嫩茶叶,一般指的是春天采摘芽头或一芽一叶的茶鲜叶为原料制作而成的茶叶,“物以稀为贵”,绿茶的价格向来以新茶为贵。

新茶多为嫩芽,含有大量的氨基酸类物质,少含茶多酚、茶丹宁之类的苦味物质,所以新茶喝起来口感清香爽口。

何为粗茶:粗老一些的茶叶,一般指到夏秋季采摘制成的茶叶,以一芽三四叶以上或含梗的茶鲜叶为原料制成的茶叶。

粗茶与新茶相比较口感上要稍微苦涩一些,因为夏秋季的茶树在强光照射下迅速生长,树叶中大量累积多酚类物质对人体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茶有粗细之分,喝茶也有粗细之分,俗话说:“细茶粗喝,粗茶细喝”。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呢?

细茶因为是嫩新茶,在冲泡的时候应该多放茶叶,也就是所谓的“细茶粗吃”,不然味道就会很淡。

粗茶因采摘的不是嫩茶叶,这些茶叶吸收的养分都比较充分,虽然说不是很好看,但是冲泡的茶汤比较浓,因此冲泡的时候需要少放茶叶,也就是“粗茶细吃”,这句话分别概括了粗细茶叶的投茶量。

喝茶品茶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中国人热情好客,每当有客人到来,必定执壶沏茶相待,因此形成了一个特色的茶俗茶礼:待客讲礼仪,沏茶分粗细。

从历史文化上来讲,细茶是上等茶、好茶的代称,是与“粗茶淡饭”相对的品质升华,曾国藩对家乡的细茶是情有独钟的,他曾题写:“银亳地绿茶膏嫩,玉斗丝红墨渖宽”来赞美细茶。

就现代养生而言,不要以为用“粗茶”待客就有失尊重,其实“粗茶”沏出来的味道更浓、韵味更鲜。用两叶一芽的茶叶制成的菊花茶,或沏上一杯浓郁芬芳的茉莉花茶,不仅形态优美,并且味道芬芳。

综上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粗茶和细茶是各有千秋的,其实两者之间并没有等级尊贵之分,只是味道不一样而已。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茶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不论是自我品饮,还是待人待客,用茶都应该做到五好:茶叶品质好、泡茶水质好、茶具质地好、泡茶调制好、待客礼貌好。

涨知识:白茶的起源


白茶,素为茶中珍品,历史悠久。白茶的名字最早出现在唐朝陆羽的《茶经》七之事中,其记载:“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陈橼教授在《茶叶通史》中指出:“永嘉东三百里是海,是南三百里之误。南三百里是福建福鼎(唐为长溪县辖区),系白茶原产地。”

茶学界有些不同观点,有人认为白茶起于北宋,宋代的皇家茶园(焙),设在福建建安郡(今建瓯市)北苑(今建瓯市东部),《大观茶论》中的白茶,是早期产于北苑御焙茶山上的野生白茶。其制作方法仍然是经过蒸、压、造型而成团茶,同现在的白茶制法并不相同;

也有人认为是始于明代或清代的,持这种观点的学者主要从茶叶制作方法上加以区别茶类的,因白茶的生产过程只经过“萎凋与干燥”两道工序。

也有人认为是始于明代或清代的,持这种观点的学者主要从茶叶制作方法上加以区别茶类的,因白茶的生产过程只经过“萎凋与干燥”两道工序。

也有学者认为,中国茶叶生产历史上最早的茶叶不是绿茶而是白茶。其理由是:中国先民最初发现茶叶的药用价值后,为了保存起来备用,必须把鲜嫩的茶芽叶晒干或焙干,这就是中国茶叶史上“白茶”的诞生。

白茶的起源,从有文字记载来考证,其名称首见于宋子安《东溪试茶录》(1064年前后),但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已有白茶记载,当时指的是一种白叶茶。最为明确的是宋徽宗赵佶的《大观茶论》,在北宋绍圣年间(1094年-1098年)白茶已充为贡品。福建贡茶使君蔡襄有诗云:“北苑灵芽天下精,要须寒过入春生,故人偏爱云腴白,佳句遥传玉律清。”宋代茶人斗茶把丰美雪白的芽茶,视为天下精品。当时白茶产量极少,仅供皇帝御用,极为珍贵,北苑茶农把白茶视为“茶瑞”,把这吉祥茶作为斗茶的绝品。

茶界谓白茶有二指:一是指用白茶树鲜叶为原料制成的白茶,因芽叶天然呈白色而得名。1982年在浙江安吉县推出的安吉白茶,像宋代北苑白叶茶一样,是一种嫩叶全为白色的珍稀茶树,采摘鲜叶以绿茶制法加工而成的白叶茶。二是指以普通茶树(菜茶、大白茶)鲜叶为原料,采用自然萎凋,轻度发酵,不揉不炒,自然干燥或文火微焙方法制成的茶叶。其成茶芽叶完整,密披白毫,色泽银绿,滋味甘醇,汤色浅淡,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传统白茶。

白茶加工制作方法正式形成是在清嘉庆年间(约1796年前后)。据福建茶史记载:由于当时红茶市场不畅,而导致大量积压,政和县的茶农就改制白茶外销,从此白茶即成为一种正式的茶类;而且白茶加工的基本方法也一直沿传到现在。

白茶,目前产区主要在福建省(台湾也有少量生产)政和、福鼎、建阳、松溪等县。境内丘陵起伏,常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山地以红黄壤为主,主要种福鼎大白茶、政和大白茶、建阳水仙等优良茶树品种。白茶因采用鲜叶原料不同和工艺不同,生产出的白茶可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新工艺白茶五种。

茶界泰斗张天福在《福建茶史考》说:白茶由福鼎创制,当时银针采自菜茶(闽东北的原生茶树种)树上鲜叶。福鼎大白茶品种原产于太姥山,古老茶名绿雪芽约在1857年加以繁殖后,于1865年开始以大白茶芽制成银针,便称大白。对采自菜茶者则称土针或小白。

政和县可能在12世纪就有大白茶品种的发现。《宣和北苑贡茶录》记载:“白茶,政和二年(1112年)造”。政和当时属建州北苑(今闽北建瓯市东部),而且以产白茶出名,朝廷以政和年号赐县名。但政和铁山的大白茶是否属此范围,有待进一步考证。约在1880年铁山大白茶加以繁殖后,于1889年开始制银针,至1922年才制造白牡丹。白牡丹原创制于瓯宁水吉(今属建阳),何时开始尚待考证,似在福鼎制白茶之后与政和制白茶之前。至于水吉采制的另一品种水仙白,是近几十年(二十世纪初期)的事。

可以说,白茶制造历史先由福鼎开始,以后转到水吉,再传到政和。以制茶种类说,先有小白,后有大白,再有水仙白。

涨知识,各种泡茶方式详解


1、煮茶法

直接将茶放在釜中熟煮,是我国唐代以前最普遍的饮茶法。其过程陆羽在《茶经》中已详加介绍。

大体说,首先要将饼茶研碎待用。然后开始煮水。以精选佳水置釜中,以炭火烧开。但不能全沸,加入茶末。茶与水交融,二沸时出现沫饽,沫为细小茶花,饽为大花,皆为茶之精华。此时将沫饽杓出,置熟盂之中,以备用。继续烧煮,茶与水进一步融合,波滚浪涌,称为三沸。此时将二沸时盛出之沫饽浇烹茶的水与茶,视人数多寡而严格量入。茶汤煮好,均匀的斟入各人碗中,包含雨露均施,同分甘苦之意。

2、点茶法

此法即宋代斗茶所用,茶人自吃亦用此法。这时不再直接将茶熟煮,而是先将饼茶碾碎,置碗中待用。以釜烧水,微沸初漾时即冲点碗。但茶末与水亦同样需要交融一体。

于是发明一种工具,称为“茶筅”。茶筅是打茶的工具,有金、银、铁制,大部分用竹制,文人美其名曰“搅茶公子”。水冲放茶碗中,需以茶筅拼命用力打击,这时水乳交融,浙起沫饽,潘潘然如堆云积雪。

茶的优劣,以饽沫出现是否快,水纹露出否慢来评定。沫饽洁白,水脚晚露而不散者为上。因茶乳融合,水质浓稠,饮下去盏中胶着不干,自然称为“咬盏”。

3、毛茶法

即在茶中加入干果,直接以熟水点泡,饮茶食果。茶人自制茶,自采果,别具佳趣。

点花茶法为明代朱权等所创。将梅花、桂花、茉莉花等蓓蕾数枚直接与末茶同置碗中,热茶水气蒸腾,使茶汤催花绽放,既观花开美景,又嗅花香、茶香。色、午味同时享用,美不胜收。

4、泡茶法

此法时清以至现代,为民间广泛使用,自然为人熟知。不过,中国各地泡茶之法高精亦大有区别。

由于现代茶的品种五彩缤纷,红茶、绿茶、花茶,冲泡方法皆不尽相同。大体说,以发茶味,显其色,不失其香为要旨。浓淡亦随各地所好。近年来宾馆多用袋装泡茶,发味快,而又避免渣叶入口,也是一种创造。

饮休既是精神活动,也是物质活动。所以茶艺亦不可墨守成规,以为只有繁器古法为美。但无论如何变,总要不失茶的要义,即健康、友信、美韵。

因此,只要在健康思想的指导下,作些改进是应该的。当代生活节律不断变化,饮茶之法也该越变越合理。法简易行,但过简通俗读物是韵味佳趣。古法不易大众化,但对现代工业社会过于紧张的生活,却是种很好的调节。

所以,发掘古代茶艺,使再现异彩,也是极重要的工作。据说福州茶艺馆已恢复斗茶法,使沫饽、重华再观,实在是一雅举。

谈饮法,不仅讲如何烹制茶汤,还要讲如何“分茶”。唐代以釜煮茶汤,汤熟后以瓢分茶,通常一釜之茶分五碗,分时沫饽要均。

宋代用点茶法,可以一碗一碗的点;也可以用大汤钵,大茶筅,一次点就,然后分茶,分茶准则同于唐代。明清以后,直接冲泡为多,壶成为得要茶肯。自泡自吃的小壶固然不光,但更我的是起码能斟四、五碗的茶壶。

所以,这种壶叫作“茶娘式”,而茶杯又称“茶子。五杯至十几杯巡注几周不停不撒,民间称为“关公跑城”。技术稍差难以环注的也要巡杯,但需一点一提,也是几次才均匀茶汤于各碗,引谓“韩信点兵”。

早在神农时期,茶及其药用价值已被发现,并由药用逐渐演变成日常生活饮料,饮茶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不同茶叶起作用也不一样,想发挥茶叶的功效就要学会不同茶叶的冲泡方法,才能达到保健养生的目的。

热炸了,必须来杯冷泡茶了


大暑一过,喝热茶就是一件需要勇气的事了。冷泡茶,是这个时候最爽的选择。有人可能会说,这样不健康什么的,偶尔喝喝没啥的。

不发酵、轻发酵的绿茶、白茶、乌龙茶都是冷泡的最佳选择。重发酵的茶也可冷泡,只是香气几乎没有了,不如热水泡出来的好喝。电商平台有专门适合冷泡的袋泡花果茶,用绿茶做底的茉莉花茶以及用乌龙茶做底的蜜桃乌龙茶,泡出来的口感都比较不错。

我选的是陈放了三年的白茶。冲泡过程如下:

准备

将约200ml的公道杯、茶杯用水冲一下。

用茶针将茶饼撬开,取出少量白茶,不想喝的太浓,可以取少一点。

冲泡

把白茶放入公道杯中,再往公道杯中注水。接下来就是等待了。

品饮

因为坐在空调房里,就没把茶放进冰箱,直接放在桌子一旁,等个把小时就能喝了,如果觉得味道太淡,可以适当加长时间。

茶水不放进冰箱,除了避免太凉之外,还可时不时看一看公道杯里的茶的变化,观察一下茶水颜色的变化。这个时候,还蛮有意思的,看着水由无色变成有色,还挺像养花的。

喝起来的口感跟用热水冲泡出来的,其实不仔细对比,没太大区别。香气没有热水泡出来的浓郁,苦涩度下降不少。

泡茶必须知晓的知识


一、水

1.纯净水:矿物质含量较低,一般称为软水,容易将茶的本质表现出来,是适宜泡茶的用水。

2.矿泉水:矿泉水中含有微量矿物质成分,用这样的水泡出的茶汤色佳、香气足、清爽甘甜。

3.自来水:自来水中含有消毒药剂,如“氯”,饮用前可使用活性碳将其滤掉。但消毒剂会干扰茶汤的味道与品质。

4.空气含量高的水:水中空气含量高的水,有利茶香挥发,而且口感上的活性强。一般说“活水”益于泡茶,主要是因活水的空气含量高。又说水不可煮老,也因为煮久了,空气含量会降低。

5.杂质和细菌含量低的水:这两项愈少愈好,一般高密度滤水设备都可以将之隔离,含菌部分还可以利用高温的方式将之消灭。

二、温度

冲泡不同类型的茶需要不同的水温(参考):

绿茶:(80-85度)龙井、碧螺春、黄山毛峰、信阳毛尖等。

白茶:(85-95度)白牡丹、贡眉寿眉、白毫银针等。

黄茶:(85-90度)君山银针、蒙顶黄芽、北港毛尖等。

青茶:(95-100度)武夷岩茶、铁观音、凤凰单丛、台湾乌龙茶等。

红茶:(90-100度)正山小种、祁门红茶、滇红等。

黑茶:(95-100度)普洱茶、安化黑茶、六堡茶等。

三、茶汤(泡茶水温与茶汤品质的关系)

1.从口感上,茶性表现的差异

如绿茶用太高温的水冲泡,茶汤应有的鲜活感觉会降低;铁观音、水仙如用太低温的水冲泡,香气不扬,应有的阳刚风格表现不出来。

2.可溶物释出率与释出速度的差异

水温高,释出率与速度都会增高,反之则减少。这个因素影响了茶汤浓度的控制,也就是等量的茶、水比例,水温高,达到所需浓度的时间短;水温低,所需时间长。

3.苦涩味强弱的控制

水温高,苦涩味会加强;水温低,苦涩味会减弱。所以苦涩味太强的茶,可降低水温改善之。苦涩味太强的茶,除水温外,浸泡的时间也要缩短;为达所需的浓度,前者就必须增加茶量,或延长时间,后者就必须增加茶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