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茶如何配茶点

发布时间 : 2019-11-13
全自动饮茶机 袋泡红茶点评 红茶调饮茶的茶名

全自动饮茶机。

伴随着饮茶之风兴起,饮茶的同时如何配“茶点”,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就好像饮酒必有佐酒之物,饮茶也必须佐以点心。这种风气在唐朝就已形成。据史料记载,唐代佐茶点很丰富,一些现在想不到能与茶结缘的食物都成为了唐人的佐茶点心。比如粽子、馄饨、饺子、馅饼、大饼,乃至烤羊肉,另外还有水果。

时至今日,随着生活节奏加快,许多人将饮茶当成了解渴的手段,工业化的饮料亦大行其道,令一些持传统观念的人们不禁大摇其头。爱茶的人们也基本只在茶、器、水三者上做文章,对于饮茶需伴茶点,多数人已置脑后。

饮茶没有配茶点,犹如中国茶文化缺失了一半,所幸一些地方的人们还在坚持传统。例如广东人饮早茶仍是坚持“一盅两件”,也就是一杯茶,两样佐茶点心。土生土长的福建人喝功夫茶,仍是要佐以点心,比如豆茸饼、椰饼、绿豆糕等。其他地方也有一些人坚持着。首先在茶楼中将茶点文化恢复起来,北京老舍茶馆也在努力恢复“原味”。过去北京人上茶馆,除了一杯清茶,桌上肯定还要有几样佐茶点心。

选择茶点的基本原则

茶点的选择,可以说既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它需要对茶性了解,还需要对食物性状深刻领会,但掌握一些原则,具体选择时就变得相对容易。WWW.cy316.cOM

要点之一是性味相合。也就是食性要适应茶性,食味要与茶味相合。有行家总结了简单的3句话,就是:“甜配绿,酸配红,瓜子配乌龙。”记住这句话,微言大义,就算是抓住了总纲。

要点之二是视觉相配。不同的茶叶内在茶性、茶味迥别,需要不同味感的食物搭配。不同茶叶外在茶形、茶色珠异,需要不同形状的食物相伴。这样才能够形成一种视觉的和谐之美。例如,龙井的茶汁清澈轻盈,水晶饺是佳配,普洱的茶汁沉稳厚重,配牛肉干最好不过。

总结以上两点,就是在不破坏茶汁风格的前提下,搭配的茶点还要好吃又好看。此外,还要尽量与地方风味迎合。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地方的土壤、空气、水、阳光包括海拔不同,即便是同样的茶种,茶叶味道也可能完全不同。

中国的茶叶动辄以地方命名,比如一个云雾茶,就有庐山云雾、黄山云雾、南岳云雾、英山云雾、云台山云雾,以及台湾高山云雾诸多的分别,这还只算名品。茶性、茶味、茶形既因地方不同,相配的茶点当然最好也能是当地出产、当地原料、当地工艺。就像孔乙已喝绍兴老酒,一定要配绍兴本地的茴香豆才过瘾。茶与茶点根出同源,本性相厚,滋味当然更醇厚。

具体搭配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鲁迅先生这句话,实际说了两层意思。第一是说要有好茶,这是原料问题;第二是说有好茶还要会喝,也可以说是艺术问题。一个形而上,一个形而下--茶与茶点的搭配,其实也就是这两个问题。

绿茶属于不发酵茶。中国绿茶品种可谓浩如繁星,名品就有西湖龙井、太平猴魁、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信阳毛尖、双龙银针、庐山云雾等等不下百种。绿茶品种虽多,但共同特点是味道清鲜淡雅,色泽清爽美观,所以茶点的搭配也应该遵循它的特点,味道不应过浓过郁,同样以清鲜淡爽为好,否则茶点盖茶味,就体会不出绿茶原有的韵致了。相反,极有可能相互败坏,既糟蹋了茶,也糟蹋了配伍的点心。如水煮花生、毛豆、淡盐水浸渍的各种豆类,清油酥点以及虽甜但甜得有节制的甜点,这些都是绿茶的好搭配。以这样的茶点配伍,既能烘托绿茶的清香,又能提升点心的滋味,可称得上佳配。

乌龙茶属于不完全发酵茶。有人说乌龙属半发酵茶,这种说法不能说不对,但不够准确。乌龙茶的品种也很多,著名的有铁观音、大红袍、凤凰单枞、冻顶乌龙等等。一些乌龙茶的味道同样偏于清淡,而比较重香氛,也不合适味道过于浓郁的点心,可以配一些低糖度或低盐分的茶食,如瓜子、花生、豌豆绿、芸豆卷等。

红茶属于全发酵茶,其下有小种红茶、功夫红茶、红碎茶3种。红茶中的名品有正山小种、祁红、滇红等,人们喝的比较多的是祁红和滇红。红茶的味道比较醇厚而浓郁,适合配一些苏打类或带咸味、淡酸味的点心,如野酸枣糕、乌梅糕、蜜饯等。也可配一些蛋糕类食品。

这些年普洱茶比较风行,原因据说是有很强刮油去脂的功效。现代人营养过剩,普洱茶这个特点,很好地迎合了时代的需求。普洱茶分为生普、熟普。生普性味近绿茶,市场上不多见,人们日常接触比较多的是熟普。普洱茶的味道比较醇厚,宜搭配一些口味较重的茶点如牛肉干、各类肉脯、果脯等。奶制品如奶酪、奶皮子、奶渣等,或含油脂较大的坚果,如椒盐花生、腰果、杏仁、核桃等。

需要提醒的是,茶点只是茶的陪衬,是为了突出味,不能喧宾夺主,变成“茶泡饭”,那就失去了茶点的本义了。

Cy316.com延伸阅读

茶与茶点如何搭配?(一)


伴随着饮茶之风兴起,饮茶的同时如何配“茶点”,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就好像饮酒必有佐酒之物,饮茶也必须佐以点心。这种风气在唐朝就已形成。据史料记载,唐代佐茶点很丰富,一些现在想不到能与茶结缘的食物都成为了唐人的佐茶点心。比如粽子、馄饨、饺子、馅饼、大饼,乃至烤羊肉,另外还有水果。

饮茶没有配茶点,犹如中国茶文化缺失了一半,所幸一些地方的人们还在坚持传统。例如广东人饮早茶仍是坚持“一盅两件”,也就是一杯茶,两样佐茶点心。土生土长的福建人喝功夫茶,仍是要佐以点心,比如豆茸饼、椰饼、绿豆糕等。其他地方也有一些人坚持着。首先在茶楼中将茶点文化恢复起来,北京老舍茶馆也在努力恢复“原味”。过去北京人上茶馆,除了一杯清茶,桌上肯定还要有几样佐茶点心。

选择茶点的基本原则

茶点的选择,可以说既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它需要对茶性了解,还需要对食物性状深刻领会,但掌握一些原则,具体选择时就变得相对容易。

要点之一是性味相合。也就是食性要适应茶性,食味要与茶味相合。有行家总结了简单的3句话,就是:“甜配绿,酸配红,瓜子配乌龙。”记住这句话,微言大义,就算是抓住了总纲。

要点之二是视觉相配。不同的茶叶内在茶性、茶味迥别,需要不同味感的食物搭配。不同茶叶外在茶形、茶色珠异,需要不同形状的食物相伴。这样才能够形成一种视觉的和谐之美。例如,龙井的茶汁清澈轻盈,水晶饺是佳配,普洱的茶汁沉稳厚重,配牛肉干最好不过。

总结以上两点,就是在不破坏茶汁风格的前提下,搭配的茶点还要好吃又好看。此外,还要尽量与地方风味迎合。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地方的土壤、空气、水、阳光包括海拔不同,即便是同样的茶种,茶叶味道也可能完全不同。

茶点如何搭配才不伤茶性又味美


茶点不仅讲究色、香、味型等感观享受,而且注重茶点的文化内涵。例如:在扬州,根据名著《红楼梦》制作的“红楼茶点”在“日月明大茶馆”推出,经营的品种丰富多样,包括松子鹅油卷、蟹黄小娇儿、如意锁片等在内的25个品种,每一个品种的背后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让顾客在品尝的同时,还可以了解到鲜为人知的制作方法和故事典故。比如松子鹅油卷,在<红楼梦>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中写到贾母叫大家“随便吃些罢”的点心是:“缀锦阁欢宴毕,丫头们捧上两盒点心来,一盒内二样蒸的,即为松子鹅油卷与藕粉桂花糕……”

一、注重茶点的风味效果

1茶点要适应茶性

休闲时候喝茶,搭配茶食的原则可概括成一个小口诀,即“甜配绿、酸配红、瓜子配乌龙”。所谓甜配绿:即甜食搭配绿茶来喝,如用各式甜糕、凤梨酥等配绿茶;酸配红:即酸的食品搭配红茶来喝,如用水果、柠檬片、蜜饯等配红茶;瓜子配乌龙:即咸的食物搭配乌龙茶来喝,如用瓜子、花生米、橄榄等配乌龙茶。

2茶点要有观赏性

茶点与传统点心相比较而言,制作更加精美,注重茶点的色彩与造型,讲究茶点的观赏性。例如:水晶蝴蝶饺,欲语还羞般晶莹剔透,待饺子蒸熟后快手插上去鱼翅翅针制的“蝴蝶须”,惟妙惟肖,正是妙笔。全素的馅料隔着透明的薄皮现出缤纷色彩,令人赏心悦目;再如:传统茶点鲜虾饺在小巧精致的竹制蒸笼里晶莹透亮,鲜活的虾仁露出羞涩的粉红,隐约可见,入口柔韧而富有弹性,由于馅心当中添加了马蹄泥进去,于是在虾仁的滑腻间留驻了脆爽,似乎特别为茶客留住了春天;而在鲜虾饺的基础上创新的“绿茵白兔饺”,用瘦肉、鲜虾等作馅料,改制成小白兔的形状,用火腿肉点作眼睛,再用芫荽垫底摆盘,活像一群小白兔在草地嬉戏……

3茶点要有品尝性

茶点的品尝重在慢慢咀嚼,细细品味,所以作为茶点应极富有品尝性。例如:“荔红步步高”便是用荔枝红茶汤混合马蹄粉做成的茶点,红白相间,层层叠叠。先把一部分茶汤、马蹄粉、白糖和炼奶混合做成奶糊,剩下的茶汤与白糖、粉浆煮成茶汤糊,把两种糊分层蒸熟,冷冻后用模具印刻成各种形状。细细咀嚼,凉滑,淡雅的荔枝红茶香味流连在口里,配上一杯红茶,回味悠长。再如:榴莲酥,其酥皮薄如蝉翼,表面略刷清油,撒几粒芝麻,轻轻咬开外层薄薄的壳,就像吃到了一颗刚剥开的榴莲,榴莲之多出乎意料,浓郁的香味在舌尖上泛起,这榴莲之浓鲜恰好是榴莲酥的妙境。而用龙珠花茶叶酥炸而成的龙珠香麻卷,是用糯米皮包着瘦肉、虾仁、胡萝卜等馅料卷成“日”字形,再扫上蛋黄、芝麻和龙珠花茶叶,在锅中炸至金黄色而成;茶叶镶嵌在外皮上,星星点点,酥脆易碎,让人唇齿留香。

4茶点要有多样性

我国茶点种类繁多,口味多样。就地方风味而言,我国就有黄河流域的京鲁风味、西北风味,长江流域的苏扬风味、川湘风味,珠江流域的粤闽风味等,此外,还有东北、云贵、鄂豫以及各民族风味点心。茶点的选择空间很大,在“干稀搭配、口味多样”这个总的指导原则下,可以选择春卷、锅贴、饺子、烧卖、馒头、汤团、包子、家常饼、银耳羹等传统点心中的任意数种,也可以运用因茶的品种不同而创新的茶点品种。例如:茶果冻,是将果冻精心调入4种不同口味的茶叶(红茶、绿茶、茉莉花茶、乌龙茶)制成,且不添加色素、防腐剂,口味独特,是纯天然的健康食品。此外还有茶瓜子、茶奶糖等等。

二、讲究茶点的地域习惯

茶点的地域性主要是源于一方的饮食习惯。例如:福建省的闽南地区和广东省的潮汕地区喜欢饮功夫茶的人很多。泡功夫茶讲究浓、香,所以都要佐以小点心。这些小点心颇为讲究,不仅味道可口,而且外形精雅,大的不过如小月饼一般大小,主要有绿豆茸馅饼、椰饼、绿豆糕等,还有具有闽南特色的“芋枣”,它是把芋头先蒸熟制成泥,而后添加一些调料,用油炸成,外脆内松,香甜可口。另外还有各种膨化食品及蜜饯。平时家人、朋友在一起品茶、尝点,其乐融融。而广东人称早茶为“一盅两件”,即一盅茶,加两道点心。茶为清饮,佐料另备,既可饱腹又不失品茗之趣。

再如:老北京也有许多茶馆,与南方茶馆有所不同。老北京的清茶馆较少,而书茶馆却很流行,品茶只是辅助性的,听评书才是主要的,所以品茶时的茶点多为瓜子等零嘴,很是随意。但在北京有一种茶馆叫“红炉馆”,其茶点就比较系统,主要是受清朝宫廷文化所影响,茶馆设有烤饽饽的红炉,做的全是满汉点心,小巧玲珑,有大八件、小八件,主要有北京的艾窝窝、蜂糕、排叉、盆糕、烧饼等,顾客可边品茶,边品尝茶点。

三、体现茶点的文化内涵

茶点不仅讲究色、香、味型等感观享受,而且注重茶点的文化内涵。例如:在扬州,根据名著《红楼梦》制作的“红楼茶点”在“日月明大茶馆”推出,经营的品种丰富多样,包括松子鹅油卷、蟹黄小娇儿、如意锁片等在内的25个品种,每一个品种的背后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让顾客在品尝的同时,还可以了解到鲜为人知的制作方法和故事典故。比如松子鹅油卷,在<红楼梦>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中写到贾母叫大家“随便吃些罢”的点心是:“缀锦阁欢宴毕,丫头们捧上两盒点心来,一盒内二样蒸的,即为松子鹅油卷与藕粉桂花糕……”在第六十二回中又说道,“宝玉生日那天,芳官自向厨房传中饭,其中既包括四个奶油松子卷酥……”。其中,奶油松子卷酥也出现在本次推出的“红楼茶点”中。

再如:《红楼梦》第四十一回中描写贾府的糕类点心,用一种特制的银模具,将米粉压制成菊花、梅花、菱角等40余种花形,而且每一形体只豆子大小。无怪乎刘姥姥在进餐时,看到一个个小果子(点心)玲珑剔透,又想吃,又舍不得吃,特意挑了个牡丹花形的,说带回去给乡下妇女做花样子。

中日韩茶点有什么区别?喝普洱茶配什么差点好?


品茗时,茶点是茶席上必不可少的一个元素,可究竟什么茶配什么茶点?这个略显主观的问题就很少国人考究了。本周记者走访各大茶馆、茶人,了解如何将茶与茶点进行良好的搭配。

日韩茶点很精致

广州茶人黄俊近日携妻赴日本参加花道展,热爱研究生活美学的他们还特地寻访那些著名的和果子店——传统的日式点心,分为生果子、半生果子和干果子。生果子主要用白糖和豆蓉制作而成,造型精致美丽,色泽鲜艳,一般配合抹茶食用,单吃甜度比较高。半生果子和干果子含水分更少,甜度适中。黄俊笑言:“在日本镰仓、京都等地的旅游区内,通常都有传统和果子店。在东京的闹市区就很难找到和果子店,我们需要按图索骥,七拐八弯地绕进小街小巷里才能找到书里介绍的和果子名店,但可能找到了店面老板都下班了,这些店铺5点钟就准时打烊,出品新鲜、产量很少。”

佛山茶人郭瑞仪在韩国茶旅过程中品尝了精致的茶点:方寸大小的松花糕,需耗时一日制作。食材新鲜,制作者在树下打花粉、收集松花粉,并用蜂蜜混合松花粉制作糕点。“中国茶道中,茶点的制作非常缺乏,因为环境污染的原因我们也做不到能直接从树上打花粉制作糕点。”她略表遗憾。

中国茶之中,茶点是怎么样的地位?记者走访市场时发现,如今有一些品牌商家开发茶点,例如制作历史比较长的华祥苑、新近出品茶点的国皓等。国皓品牌运营工作人员黎雪玲告诉,这些蛋糕和酥饼是专为搭配普洱茶制作,都是低糖的茶点,喝普洱茶时吃一些带热量的低糖茶点,会带来很好的口感。

中国茶点需要提炼

记者查阅网络发现,有网友将搭配茶食的原则可概括成一个小口诀,即“甜配绿、酸配红、瓜子配乌龙”。所谓甜配绿:即甜食搭配绿茶来喝,如用各式甜糕、凤梨酥等配绿茶;酸配红:即酸的食品搭配红茶来喝,如用水果、柠檬片、蜜饯等配红茶;瓜子配乌龙:即咸的食物搭配乌龙茶来喝,如用瓜子、花生米、橄榄等配乌龙茶。

对于这种说法,从事食品行业的李文雄认为这并不科学。他总结认为,一般而言,对于烈性的茶,例如普洱生茶、铁观音、单从、岩茶,适合搭配甜的茶点。味道浓烈的普洱熟茶,可以配合咸香类的点心。“我自己挑选茶点,第一,尽量少选择含有糖精和香精这样的添加剂,因为这不是食物本味,而且会长时间停留口腔,影响茶味。第二,挑选的食物不影响茶的口感,例如带辣味的食物。还有些水果,例如菠萝、香蕉,是不适合和茶搭配,吃完香蕉,喝什么好茶都是涩的。茶点的选择是以茶为中心,喝茶吃点心的作用为身体提供热量,不断重复一种味道,口感会钝,因此吃点点心,会恢复口腔的灵敏度,但是不能选择会覆盖茶味的茶点。”

对于中日韩茶点的区别,李文雄认为这是文化的区别:“日本人吃抹茶,那是蒸青绿茶,配点心的选择很大。和果子分几个大类,一般以蒸煮为主,质感软为主,少炸烤,不会添加香精,比较倾向于天然的原料。卖相很美,这是日本的强项,做任何东西都讲究。但其实,中国人做食品也是很讲究的,例如一道很好的茶点杏仁饼,仅绿豆粉一道工序,老师傅做的绿豆粉就要经过洗、泡、脱、蒸熟、磨粉、过筛等程序,如此讲究。只不过中国人缺少对茶点的提炼,就像中国菜和日本菜的区别。”

品尝过日本和果子之后,专注生活美学的广州茶人黄俊萌发新念头:“和果子是日本茶道的重要一部分,但是在中国,茶点与茶的搭配缺少提炼和总结,目前仅知潮汕地区有本地茶点搭配单从的传统,也许,我们可以做这个工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