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优质、高产、高效益的栽培技术---茶园的土壤管理与施肥

发布时间 : 2019-11-13
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 老茶树的茶叶 中茶黑茶园

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

(一)茶园的土壤管理。其主要包括浅耕除草、深耕改土、间作、铺草、灌溉等。 1、茶园浅耕除草。茶园浅耕,一般是指深度不超过15厘米的耕作。浅耕的主要作用是:破除因降雨冲击或人畜踩踏,所造成的土壤表面的板结层,改善土壤的通气和透水状况,消除茶园的杂草,茶园浅耕除草,一年应进行4-5次,即:春茶前结合施摧芽肥1次,春茶后结合施复茶肥1次,夏茶生产期间1-2次,立秋前后1次。新建茶园因树冠覆盖度小,其浅耕除草次数还要适当增加。 2、茶园深耕改土。新建茶园,若是采用“条状深耕,回填表土”的方法开垦的,要争取在建园后头二、三年完成茶园行间的土壤补耕,即:在秋末冬初结合茶园施基肥,对末经过深耕的茶园行间83厘米宽土壤,深挖40-50厘米。方法是:先在茶行一端,挖宽83-85厘米,深40-50厘米、长1.5米的深耕当,并将表土和底土分放两处,接着在按第二个深耕当时便将其表土和肥料混和,放第一个深耕当靠近茶根两侧,底上挖起平铺上面,如此类推。茶园的行间土壤补耕,可分年完成或每年隔行进行;大面积茶园在深耕时,为了便于就近取土回填每条行间最后一个深耕当,相邻两行要相反方向进行。新建茶园,若是采用“全垦”方法开垦的,茶园在丰产前不必进行深耕,其间如果要施有机肥,开沟施肥时也要注意少伤茶根。对投产茶园的深耕要慎重;长期不深耕、不施有机肥,土壤的性状会变坏,茶树生长不良,产量不高,深耕很频繁,茶根伤损太多,亦会造成茶叶减产。其究竟需要相隔多少年才深耕1次,各地的作法不一,有相隔1-2年,有相隔3-4年,这主要与土壤的粘重程度和有机肥来源及数量有关。 3、茶园间作。在低山、丘陵和易受干旱影响地区的新建茶园,一般不应主张间作高杆作物,只能间作矮杆的豆科作物做保肥。在海拔较高,伏、秋旱出现的频率很低的新建茶园,如遇人、畜的口粮、饲料不足,头两年行间可间作1行玉米,第三年以后只能间作矮杆的豆科作物。茶园间作油茶、红苕、芝麻等作物对茶树的生长影响较大,应提倡。投产茶园,茶树的复盖度很大,不能再进行间作。4、茶园铺草。茶园行间铺草,可有效地保持水土和抑制了杂草生长,夏天可降低土温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冬天可增加土温减轻茶树冻害。因此应大力提倡。茶园铺草时间,宜在干旱来前和冻害来前进行,每亩干草用量1000公斤左右。 5、茶园灌溉。茶园在7-27、9月的干旱季节,能根据茶树的需水情况反时灌溉,是增加夏、秋茶产量和提高其品质的关键措施。因此应积极创造条件,搞好茶园灌溉。茶园灌溉方法,主要有喷灌和流灌两种。其中喷灌的投资大,但效果好;流灌的投资小,但效果差。 (二)茶园施肥。 茶树在生长发肓过程中,需要从土壤中吸收各种营养元素,但土壤中的各种营养元素又是有限的,且彼此之间还不平衡。因此,必须通过施肥来补充和调节土壤中的各种营养素,以满足茶树的要求。 1、茶园常用肥料。其主要有有机肥和无机肥两大类,除此还有徽生物肥。有机肥料,虽然养分含量不多,但养分的种类却很完全,有机质地很丰富,是生产有机茶的必备肥料。无机肥料,虽然养分含量多,对茶树生长和茶叶产量都极有利,但对土壤和周围环境会带来一些不良后果,为此,凡生产有机茶茶园,是不能施用化学合成的无机肥料的。 2、茶园施肥技术。发展有机茶生产是当代茶叶一个主攻方向,但不能一哄而起,而必须遵守客观实际,在不断开拓有机茶市场的同时,把有条件的茶场(茶园)先搞起来;其它暂时还没有条件生产有机茶茶场(茶园),先从绿色食品的茶叶抓起,即在肥料上,以有机肥料为主的基础上,适当搭配一部分无机肥料。其中含有硝酸根的无机肥料,还是要绝对禁用的。 从这个指导思想出发,对那些一时还没有条件,向生产有机茶茶园转化的幼龄茶园,在施足基肥的同时还可重施氮肥,使茶树迅速形成理想树冠。五峰县1997年初冬定植的650亩无性系良种茶园,由于在苗期加大了氮肥用量,即:1998年每亩施尿素20-25分斤,1999年又在上年基础上再加上30-50%,如此至1999年末茶树的树冠基本形成,树高达50-60厘米以上,树冠达80厘米以上。2000年采花乡00亩良种园,仅春季一季在当地名茶生产的拉动下,亩产值就达到1000元以上,其中磨家浣村64.05亩良种园,亩产值达1401元,星岩坪村70亩良种园亩产值达到1508元。 对那些离城市、交通要道较近,根本化的茶园和零星分散的粮茶间作茶园,仍继续推广“一基三追”的施肥制度。即:每隔2-3年在末冬施一次基肥,茶树每年生长季节施三次追肥。基肥以饼肥和农家肥为主,每亩施饼肥100-200公斤、农家肥100-200担、磷肥30-50公斤;追肥以尿素为主,其每亩每年的用量视产量多少而定,一般是每采100公斤干茶,需用尿素30公斤,其中40%用于春茶发芽前作摧芽肥,35%用于春茶结束后作夏茶肥,25%用于立秋前后作秋茶肥。施肥方法:基肥结合茶园秋末冬初管理,开深30厘米、宽25-30厘米沟施;追肥结合茶园浅耕除草开深10-12厘米,宽10厘米沟施。对不是生产有机茶茶园,还可用0.5-1%尿素液或其它微量元素液作根外追肥,但在茶叶采摘高峰期是不能使用的。

Cy316.com延伸阅读

茶树优质、高产、高效益的栽培技术---茶树的修剪与采摘


(一)茶树修剪与采摘的目的。茶树修剪是塑造丰产树冠的主要手段;茶叶采摘既是茶树栽培的收获过程。也是养成茶树丰产树冠不可缺少的辅助措施。它们之间,虽然在方法上和所要达到的目的上不一样,但都是应用了同一个原理,其生理作用也是基本相类似。 (二)茶树修剪与采摘的生理基础。自然生长的茶树,以主轴生长为主,分枝少而短,只有通过合理的修剪与采摘,才能改变其这种分枝习性,即变主轴生长为合轴式分枝,从而使茶树逐步形成矮、密、壮、宽的丰产树冠。其主要生理基础是: 1、解除茶树的顶端生长优势,促进腋芽的萌发和侧枝的生长。 2、改变茶树C/N比,加强茶树营养生长。 3、打破茶树的地上部与下部的生理平衡,促进茶树生长。 4、调节茶树的发芽部位,复壮树冠。(三)茶树修剪技术。其主要包括茶树修剪期、修剪方法和修剪后的管理等。 1、茶树修剪期。茶树最适宜的修剪期,是茶树根部营养贮藏量最多时候。茶树在年生长发育周期中,有两个阶段根部贮藏的养分最多:一是茶树从进入冬眠开始至翌年春茶发芽前,其贮藏养分逐步增多;二是春茶结束后到夏茶发芽前。为此,茶树修剪期,其中特别是茶树深修剪、重修剪和台刈的时间,一般可选择在2月中、下旬或5月中、下旬。此外茶树的修剪期,还与茶树栽培环境有关,高峰区茶树容易受冻,宜在3月上旬修剪,低山或丘陵地区,为了在第二年早采春茶,很多地方还把茶树轻修剪时间放在秋季结束后进行。 2、茶树修剪方法。其大体可分:幼龄茶树定型修剪、青壮年茶树轻修剪和深修剪,哀老茶树的重修剪和台刈等5种。 (1)幼龄茶定型修剪。无性系良种茶园在移栽时,一般都离根颈15-20厘米进行了第一次定型修剪,此时春苗若有分枝就只剪主干不剪分枝。之后要相隔1年左右,即9月至10月上旬,结合剪穗扦插育苗,可离第1次剪口10-15厘米打顶采摘,进行第二次定型修剪;并将树冠面整理成水平状。再相隔大半年或1年,如果不再留穗扦插,可在春茶末期离上次剪口10-15厘米打顶采摘,以代替第三次定型修剪;如果需要留穗扦插,可在8月下旬至10月上旬结合剪穗离上次剪口15厘米左右,进行第三次定型修剪,并将树冠面整理成弧形。 (2)青壮龄茶树的轻修剪和深修剪。茶树从完成定型修剪,到最高产量出现下降以前,为了适当控制茶树的高度、保持树冠的旺盛生长,扩大茶树的采摘面和增加发芽密度,以及延长茶树的优质高产年限,在栽培上,常常是隔年或年年在秋季结束后(低山丘陵地区茶园)或春茶发芽前(高山和易受冻害的茶园),进行一次轻修剪。有的地区,为了早采和多采春茶,其轻修剪时间还放在春茶结束后进行。茶树轻修剪的深度,在正常留叶采摘的前提下,一般要剪去当年生长的秋销,留下当年生长的春、夏稍,其每次轻修剪提高的高度为3-7厘米不等。 茶树经过多次轻修剪和频繁的采摘,采摘面的生产枝激增,生产枝的结节也太多,树体的营养物质运输受阻,芽叶萌发多而不壮产量下降,品质变劣。至此茶树得采用深修剪,剪去结节多的生产枝(又称鸡爪枝),从新留蓄新的生产枝。茶树深修剪的深度为15-20厘米,深修剪时间以春茶结束后为宜。 青壮龄茶树,一般其树冠的复盖度很大,甚至达到了100%,这严重影响着茶蓬的通风和透光,以致使茶蓬内的叶子寿命缩短,叶绿层变薄;同时还会给茶树病虫的发生提供了更好条件。为此,在茶树进行轻修剪的同时,将相邻两条茶行的蓬间剪开10-15厘米。 (3)衰老茶树的重修剪和台刈。茶树经过2-3次深修剪,尽管每次修剪的剪口要下移一些,但终究因树龄偏大的关系,再用深修剪的效果就不如原来,这时为了降低茶树的发芽部位,促发出生活力较强的新枝,以更新衰老树冠,可采用重修剪方法。即用离剪或小枝剪于春茶结束后剪去树高的一半,留下高40厘米左右的骨架枝;到第2年3月上旬在重修剪剪口上,提高15厘米修剪,并将树冠面剪成弧形;到第三年3月上旬,再在上年剪口上提高10-15厘米修剪。 茶树经过1-2次重修剪,树龄已长达几十年,其树冠已极度衰老,再用重修剪方法改造作用不大,这时得采用台刈方法,将发芽的部位下移到根颈处。即在春茶前或春茶后,用专门台刈剪或弯刀、锯子,离地面3-5厘米,剪去茶树的全部冠。台刈后的茶树可参照幼龄茶树第二、第三次定型修剪方法修剪。此外要在台刈后第二春,结合定型修剪剪除从茶蔸上发出的一部分纤弱枝,每蔸只留下20根左右粗壮枝。 3、茶树修剪后的管理。其管理除了树冠本身的剪、采措施要运用得当以外,要注意加强茶园肥培管理。其中特别是重修剪和台刈茶树,在建造新的树冠时需要有足够的肥水供应,因此在修剪前应结合茶园的深耕改土施足基肥,在修剪后应注意追肥和防治病虫害。(四)茶叶采摘。茶叶采摘是连结茶树栽培和茶叶加工一顶重要技术环节,其采摘的好坏不仅关系到茶叶质量,而且还关系到茶树生长的兴衰、经济年龄的长短和茶叶产量的高低。因此,茶叶采摘必需尽量做到合理,以充分发挥这项措施的积极作用。 1、合理采摘的基本要求。茶叶合理采摘,就是人们根据茶树生长发育的一些规律,能动地统一采叶与留叶的矛盾,以达到茶园优质、高产、树势健壮的目的。其基本要求是: (1)及时采、分批按村准采。我国大部分茶区、茶树在栽培条件下,一年可萌发新稍3-4轮,有的还多达5轮。根据茶树在生长季节中,具有不断形成可供采摘新稍的特性,每轮茶都能按标准及时采,就可刺激下一轮新稍和萌发和生长。否则会因上一轮新稍采摘不及时,延误了下一轮新稍的萌发期,以致茶树的年发芽轮减少和不及时,延误了下一轮新稍的萌发期,以致茶树的年发芽轮次减少和降低了茶叶品质。 所谓分批按标准采,也是根据茶树每轮新稍的萌发有的早、有的迟,新稍生长的速度有的快、有的慢的特点,在采摘时每达到标准的一批就先采,没有达到标准就留到下一批采。这不仅可保鲜叶原料大小、长短、老嫩均匀,而且也有利于下一轮茶萌发。茶叶采摘标准,因茶类不同而不同。凡是生产名茶,其采摘标准都要求较细嫩,如英山县天堂云雾茶(现已改名为英山云雾茶)中的极品――春笋,就是只采单芽,春蕊可采1芽1叶,春茗可采1芽2叶。凡是生产普绿茶和红茶,其采摘准则是1芽2、3叶和细嫩对爽叶;心是生产边销茶的,其采摘标准还要粗老一些。 过去计划经济年代,茶叶供不应求的时候,各地都把茶叶产量放在第一位,所以采摘中,低档茶的比例要大些;现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茶叶的供求已基本平衡,生产者已把质量放在第一位,其中特别是都加大了名优茶的产量比重,例如英山县,从九十年代初开始,改娈以往只生产普通绿茶的习惯,大力研制和发展名优茶生产,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茶叶生产的经济效益和茶农的生产积极性。同时还促进了全县茶叶的大发展。该县仅仅用了十年时间,到2000年止茶园面积人5万多亩发展到12.5万亩,茶叶年产从2.86万担增加到了21万担,茶叶年总产值从800多万元增加到2.23亿元,现已成为湖北省最大的产茶县。 (2)留叶采。茶树着生叶片寿命,一般只有一年左右,每年都要有一批新叶交替更新。自然生长的茶树,其新老叶的交替更新,主要靠自身的生长发育规律和外界环境条件来调节控制;人工栽培的茶树,其新老叶交替更新,除上述因素外还受采摘时留叶时间和留叶多少的影响。 茶树留叶采,包括留真叶采和留鱼叶采。留真采是为了统一茶采与养的矛盾,让茶树不断有新叶来替换老叶;留鱼叶采是为了不损害下一轮茶发芽的部位。茶树在采摘时留叶多少,主要是根据树龄的大、小和强、弱而定。在一般情况下,幼龄茶树要少采多留,让其很快形成丰产树冠,青壮年茶树可多采少留以保持其叶面积指数在4左右,经重修剪和台刈后的茶树未恢复树冠前也要少采多留。 (3)应采尽采。所谓应采尽采就是要按不同茶类要求的芽叶标准,在给茶树留下足够的养份的基础上,凡应采的芽叶和对夹叶都要采下来的意思。除此,在茶树年生长发育周期中,不但要采好春茶,还要采好夏、秋茶。 2、不同类型茶树的采摘方法。对幼龄茶树:在第二次定剪后,待到春稍生长末期,可在剪口上提高20厘米打顶采,以促进新稍加粗,夏、秋茶不采或少采以保证对旺盛生长;在第三次定剪(或以采代剪)后,春茶留2-3叶采、夏茶留1叶采、秋茶留鱼叶采;此后每年可按春茶留1-2叶采、夏茶留1叶、秋茶留鱼叶采,直到成园。对青壮龄茶树:可采用春茶早、中期留鱼叶采,晚期适当留下一些对夹叶;夏茶留1叶或留鱼叶采。对深修剪茶树:当年夏茶留2-3叶采。秋茶留1叶或留鱼叶采;;第二年春茶留1-2叶采,夏茶留1叶采,秋茶留鱼叶采;以后按青壮龄茶树的采摘方法进行。对重修剪茶15-20厘米打顶采。秋茶不采或少采;第二年春茶留1-2叶采,夏茶留1叶采,秋茶留鱼叶采,茶树树冠完全恢复。对台刈茶树:当年秋末打顶采;第二年春茶在定剪口上提高15-20厘米(即离地面45-55厘米)打顶采,以代替第二次定剪,夏茶留1-2叶采,秋茶留鱼叶采;第三年春茶留1-2叶采,夏茶留1叶采,秋茶留鱼采,至茶树冠完全恢复。 3、茶叶采摘应注意事项。茶叶采摘,从某种意义上说已是制茶的开始,鲜叶采摘和管理好坏,直接影响着茶的品质。为此,必须注意: (1)要安排好采茶的劳动力。茶叶生产的季节性很强,早采三天是宝,迟采三天是草,故在采摘季节,要安排好劳动力,以保证茶叶及时采摘。 (2)要保证鲜叶的净度。茶叶是一种高雅饮料,因此从采摘开始就要讲卫生、采摘过程中鲜叶不得夹带杂草、泥土、石块等杂物,采摘时也不要把鱼叶、老叶和花果等带进来。鲜叶送到加工厂后,其摊放用的工具和摊放场地都要清洁卫生。 (3)要保持鲜叶的鲜度。茶叶采下后是很容易变质,尤其是遭受到机械损伤后变得更快。因此,在采摘过程中要强调用竹篮子装茶,不能用布袋或塑料袋。采下的鲜叶要早送加工。要防止鲜叶在露天下曝晒,在贮藏中堆积过多和压得太紧时间太长。

茶树优质、高产、高效益的栽培技术---茶树病虫害防治


(1)茶树主要病虫害种类。常见茶树病害有茶饼病(在高山茶区)、白星病(主要在高山茶区)、云纹叶枯病、轮经病、轮经病、茶苗白绢病等;常见茶树虫害有茶小绿叶蝉、茶尺蠖、油桐蠖、茶叶螨类、黑刺粉懦虱、介壳等。 (2)病虫害防治技术。当前随着我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和面临欧盟各国对茶叶的农药残留量提出的更高标准我们对茶树病虫害的防治除进一步搞好茶园的生态建设保护好天敌,搞好农业防治和物理防治之外,要服从有机茶和无公害茶生产的要求,大力提倡生物防治和慎重选用高效低毒农药防治(其中有机茶生产是绝对禁止使用农药的),严禁使用DDT、六六六、甲胺磷、乙酰甲胺磷、三氯杀螨醇、水胺硫磷、氰戊菊脂、来福灵等高毒、高残留农药。 1、茶园常用生物农药及其防治对象。其主要有苏云金杆菌(BT)乳剂,核型多角体病毒,用于防鳞翅目害虫;有白僵菌,用于防止茶小绿叶蝉;有真菌制剂用于防治黑刺粉虱。 2、无公害茶园可选用和化学农药及其防治对象。有甲基托布津,多菌灵(各1000倍7、),晶体石硫合剂(0.3-9、0.4波美度),用于防治叶部病害;有80%敌敌畏(1000倍)、2.5%敌杀死(3000倍)、2.5%氯氰菊脂(3000倍),用于防治鳞翅目害虫;有40%乐果(8000倍)、35%硫丹(赛丹)(3000倍),用于防治茶小绿叶蝉;有10%吡虫啉(3000倍18、),用于防治黑刺粉虱;有73%克螨特(3000倍)。用于防治茶叶螨类。

茶园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黎明农场是云南大叶茶的原产地之一,农场茶园分布于勐海县勐遮、勐阿、勐满、勐混等4个乡(镇),茶园与闻名于世的南糯山八百年栽培型“茶王”树和巴达曼贺松1700多年的野生型大茶树邻近。

地理位置处北回归线以南,介于东经100°′100°39′和北纬21°55′—22°16′之间,海拔高度830—1300米,年平均温度18.4—20℃,雨量1300—1500毫米,相对温度82—85%,日照时数1800—2100小时,冬春雾日110天左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合于茶树生长。以下介绍栽培茶树的技术要领:

一、茶园建设

茶树是多年生作物,茶园必须选择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壤未受污染、具有良好生态环境的区域,与常规农业区之间要有隔离带,隔离带最好是山、河流、湖泊、自然植带等天然屏障。坡地种植茶要沿等高线或修筑梯田,山脊、山顶之间要留有自然植被,减少水、土、肥的流失。

二、品种选择

选择适应本地的云抗10号、矮丰等速生、优质、高产、多抗性的品种,种苗必须选择用无病虫危害、苗高20厘米以上生长健壮的一年生无性系茶苗。

三、投产茶园的栽培管理

1、优质茶叶生产应大力推广施用有机肥和平衡施肥法,禁止施用化学合成肥料、城市垃圾等。一般每采制100公斤干茶需施纯氮肥12—15公斤,纯磷肥4—5公斤,纯钾肥4—5公斤,按要素含量折算成有机肥1000公斤或油枯饼肥90—120公斤,在每年10月挖施肥沟施下,并覆土、追肥在采茶前一个月施下,以腐熟的人粪尿、沼液等速效有机肥为主。茶树是忌氯作物,钾肥施用以硫酸钾或硫酸钾型复合肥为主。

2、茶园修剪。秋茶停采后,11月初进行茶园带面修剪,茶园带面减成平型或凹型为主,修剪时必须要刀口锋利剪口平滑,枝梢无撕裂和损伤,剪下的树枝不能覆盖在蓬面上,应清除干净。

3、茶带中耕除草及深翻。每年6、7、8月,每月进行除草一次,停采后植茶带面冬翻一次,并进行带面维修,以保持带面内倾外高,起到保水、保肥减少水土流失。

4、及时采摘。对已成龄投产茶园,做到“及时、分批、留叶,按标准采”,严禁“抹光头”和“一把抓”采,不搬马蹄,不采芽苞等。

要认真掌握采摘标准,采摘标准根据成品茶种类对鲜叶要求而定,可分为要嫩采、中采和粗采。根据饮用需要和生化成分的组成,外销红茶以采摘一芽二叶为标准。内销烘青、晒青茶以采摘一芽三叶为标准,也可一芽三叶初展。

四、病、虫害防治技术

茶树害虫可分为吸汁害虫、食叶害虫、钻蛀害虫和地下害虫,病害主要有茶饼病,茶炭疽病等。可采用以下防治措施。

1、化学防治:就是运用化学农药直接杀灭病虫。

2、农业防治:就是通过农业技术措施,有目的定向改变某些环境因素,使之不利于病虫的发生和为害,达到保护茶树防治病虫的目的。主要措施有:①发展新茶园时,选用抗病虫品种;②对假眼小绿叶蝉、茶白星等危害芽叶的病虫,可进行多次及时采摘,抑制其发生;③通过修剪,控制茶树高度,可减轻毒蛾、蚧类、粉虱等危害;④秋末,结合施基肥进行茶园深耕,可以减少鳞翅目和象甲虫类害虫和密度;⑤清理深埋茶树根下落叶及表土,可有效防治叶部病害及越冬害虫。

3、物理防治。就是应用各种物理因素防治病虫害的方法。通过利用害虫的群聚性和假死性,进行人工捕钉,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进行灯光诱杀等。

4、茶树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在充分考虑病、虫、草发生和所处环境,从茶园生态系统总体出发,有机地协调使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项措施,强调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效果,减少化学防治次数,选择低毒、低残留,对人、畜安全的植物源农药。

川茶园高产优质配套栽培技术


孝感市有319个茶场,种茶总面积9067hm2。有部分茶场由于承包人缺乏科技种茶意识和必要的资金投入,造成茶园水土流失严重,茶树长期缺肥,病虫害严重,树势瘦弱,鲜叶产量和品质低下。而孝感市孝南区杨店镇产川茶场,在科技人员指导下,实施集约式技术管理,获得了茶叶生产较好的经济效益。于1991年开始建园,现有面积30hm2,投产面积18.67hm2。1993年开始产茶,经济效益逐年增加,1994年收入30万元,1995年收入50万元,1996年仅春茶收入就达30多万元,1997年茶叶收入92万元。生产的“产川龙剑茶”于1993~1997年连续5年获湖北省名优茶一等奖和特等奖。1995年经过国家农业部鉴定,卫生条件和质量均符合国家名优茶标准,获中国第二届农业博览会金奖。现将茶园配套栽培技术作一介绍。 1、高标准建园 1.1 园地选择 选择土壤pH值为4.5~6.5,土层深度为1.5m以上,地下水位1m以下的丘岗地开辟新茶园。 1.2 深翻施肥 种茶之前于秋、冬季节对地块进行全面深翻,深度60cm以上,清除树根、杂草、石块等杂物。种茶前30~35d按种植行基线开宽、深各为40cm的施肥沟糟,每公顷施土杂肥15000kg、稻草6000kg、饼肥3000kg、磷肥750kg,分层施入再填土整平。采用双行种植,大行距115cm,小行距35cm,穴距25cm。在3月上旬进行茶籽直播,茶籽先经浸种催芽,播种时先在播种行上浇足水分,每穴播5粒茶籽,播后立即堆土,以利保墒。 1.3 建立灌溉系统 川茶园建立二级提水设备,装有两台套抽水机械。利用茶园附近等高处原有的旧塘堰改造为蓄水池,再在高出茶园10m左右的岗顶上修造灌溉池。枯水季节,从低湖中抽水到蓄水池,再从蓄水池中抽水到岗顶灌溉池。茶园沟渠直接连通岗顶灌溉池,一旦茶园需水,可以及时进行灌溉。 2、幼龄茶园管理 2.1 退土与遮荫 在茶籽播种后25~30d,将土堆扒平,以利茶籽萌发出土。在茶园宽行套种高度不超过30cm的矮杆作物进行遮荫,以免茶苗遭高温灼伤。也可以在播种行上覆盖3~5cm厚的杂草遮荫,保护出土茶苗正常生长。 2.2 施肥与防病 为促进幼龄茶树的健壮生长,氮肥每年施追肥3次,即5月中旬、7月中旬、9月中旬各施1次,每公顷全年施纯氮90kg,并要配施一定量的磷、钾肥。在茶籽出齐苗后,喷1次70%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预防茶苗立枯病的危害。 2.3 除草与抗旱 为了避免杂草与茶苗争水争肥,在茶苗出土前7d喷1次除草剂;在9月份杂草生长基本停止时,进行1次全面的锄草松土。茶苗出齐的当年7、8月,干旱时间长,为了不使茶苗生长受到严重威胁,进行了多次灌水,保证茶苗正常生长。 2.4 定形修剪 茶苗出土后长到第2年春分季节进行第1次定形修剪,修剪高度离地15cm。第3年和第4年分别进行第2次和第3次定形修剪,修剪高度均在上一次剪口处提高10cm。种植当年新梢留养不采,第2年春茶末期留3叶采,夏、秋茶留2叶采。第3年开始实行春茶留1叶采和夏、秋茶留鱼叶采的采摘方法。 3、投产茶园的管理 3.1 施肥 每年秋施1次基肥,以利茶树越冬芽的正常发育和根系的生长,增强抗寒能力,对翌年春茶增产作用很大。通过建立养猪和养鸡场等方式广积有机肥源,在每年秋分季节每公顷施土杂肥22500kg、饼肥750kg、磷肥450kg。每年在3月下旬、6月上旬、7月中旬、8月中旬施4次追肥。全年追肥用量,按每生产100kg干茶补充纯N12kg、P2O53kg、K2O3kg。每次施肥量的比例依次为40%、25%、23%、12%。1997年统计资料表明,与同等栽培环境条件而施肥用量不同的陡山茶园相比较,其产量有明显差异。 分明,光能、热能、降水资源丰富,宜于多种作物生长。但由于受季风气候的影响,也常有春寒夏涝、盛夏高温伏旱,有的年分夏旱接秋旱,超过38℃的连续高温天气时有发生,直接威胁茶树生长。川利用建造的灌溉系统,在每年的6~9月份,根据具体天气情况每隔8d左右灌溉1次,确保茶树对水分的需要,有利于茶叶的增质增产。茶园行间铺草,可防止杂草滋生,增加土壤水分和有机质,调节地温、抗寒、抗旱等多种作用。茶园行间铺草每年进行2次;第1次在6月上旬进行,以后结合秋耕将草翻埋地下。秋耕后再进行第2次铺草,每次铺草量为每公顷7500kg左右,以铺油菜梗荚为主,也可铺稻草、麦糠等,铺草厚度15cm左右。第2年3月下旬将草料撤出园外,以利于提高地温,促进茶芽早发旺长。 3.3 中耕锄草 每年在10月中旬秋茶结束后,结合施基肥进行中耕。在茶树生产期间,根据杂草生长和天气情况锄草3~4次。 3.4 合理修剪和采摘 投产茶园修剪改春茶结束后为春茶前进行,修剪深度以3~5cm为宜。在整齐茶蓬的同时,剪除地下枝、病虫枝,要求离地30cm以下的枝叶剪除干净,以利通风,减少病虫隐蔽场所。据该场对比试验,春茶前进行修剪比春茶后进行可提前2~5d开采,春茶产量提高10%左右。龙剑茶采摘标准为1芽1叶初展,全芽长3cm左右,茶蓬中达标芽叶在5%~10%,就应及时采摘。采摘不准抓采、捋采,防止产生单片碎叶。采摘下来的鲜叶应用竹篮装,勿用尼龙袋装,防止受热变黄。 3.5 防虫治病 搞好茶树病虫防治,减少农药使用量,是提高茶叶质量,进行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农业防治,一是秋茶结束后中耕,消灭地下害虫和害虫化蛹;二是清理沟厢渍水,防治病害的发生;三是增施有机肥,提高茶树抗病虫能力;四是合理多次采茶减少虫卵残留量;五是4月下旬茶行铺草,防治杂草生长。生物防治,防治茶小卷叶蛾,用颗粒体病毒,用量为187.5ml/hm2,于第一代(5月下旬)或第二代(6月中旬)幼虫盛孵期喷布,当代幼虫死亡率达95%以上。防治茶毛虫,用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每公顷用450×108个多角体病毒,于越冬代幼虫(5月中旬)2~3龄高峰期喷布,当代死亡率达80.5%。同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益虫益鸟。在害虫羽化高峰期的7、8月份点灯诱蛾,减少虫源。采用化学防治要合理安全,对症下药,多检查,能挑治就不普遍喷药。防治茶卷叶蛾、小绿叶蝉,用20%速灭杀丁6000倍液喷杀或用乐果加敌敌畏喷杀;螨类用杀螨特喷杀,蚧虫类在冬季用石硫合剂喷杀。生态防治,一是在茶园周围栽树,吸引益鸟栖息,消灭害虫;二是铲除茶园周边杂草堆沤积肥,减少害虫繁殖场所;三是放入鸡鸭于茶园啄食害虫。 3.6 越冬防护 为确保茶树安全越冬,冬季一般采用以下防护措施:一是适时灌足越冬水。茶树最怕干冻,越冬水要灌足,以渗透到30cm左右为宜,以立冬前后灌水为好;二是茶园铺草。茶园铺草宜在立冬前进行,铺草厚度15cm左右为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