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园水分管理--茶园灌溉

发布时间 : 2019-11-13
中茶黑茶园 茶叶含水分标准 茶叶水分的检测方法

中茶黑茶园。

二、茶园灌溉 实践证明,对于茶树不仅是“有收无收”在于水,而且在旱季节的“多收少收”也受制于水。如何根据茶树需水量和年土壤有效水量的情况,恰到好处地供给茶树水分,是茶园灌溉所要讨论的问题。 1)灌溉的效果 灌溉是茶叶大幅度增产的一项积极措施。灌溉能增产、提高品质,其原由是因为改善了土壤条件和茶园小气候的作用。灌溉的增产和提高品质作用亦因改善生态条件后,生理变化趋向利于物质的积累有关。 2)灌溉水源 设置茶园灌溉系统,首先必须解决水源问题。山地茶园应尽可能修建或利用原有山塘、水库,低丘与平地茶园则应利用附近流经的溪河、渠道或大塘作水源。河渠离茶园较远时可加设引水渠至茶园附近适当位置,但应注意引水渠尽可能从原有河渠的上游分水,以扩大自流灌溉面积或降低机械提水扬程。新建山塘、水库亦宜在具有较大积雨面积的基础上选择自然地势较高的山谷。无河渠经过的低丘、平地茶园可以打井汲水,在灌入茶园前,在高温季节直有一个预热过程(如先汲入蓄水池)。 茶园灌溉用水应是含钙量少,呈微酸性,故在使用石灰岩地区的自然流水时应谨慎做好水质检验工作。 3)灌溉适期灌溉适时是充分发挥灌溉效果的第一个技术环节。所谓适时,就是要在茶树尚未出现因缺水而受害的症状之时,即土壤水仅减少至适宜范围的下限附近,但不低于下限之时,就补充水分。

cy316.cOM编辑推荐

茶园水分管理--茶园排水


三、茶园排水大多数茶园建在山坡或低山台地上,通常不存在土壤积水,湿度过大的问题,故对这些茶园只是一个如何及时排除过量降水,防止水土流失的问题。一般来说只需建园时设置好截洪沟、泻洪沟、园内横水沟和蓄水池等即可。但也有一些茶园存在较长时间积水或土壤含水过多,致使茶树遭受湿害。土地不平整的茶园最易于低处发生对茶树的湿害。特别是当地洼处土层浅、透水性差时,高处的地表径流和地下重力水多集中于这里,抬高地下水位,甚至有时水位高出地面。生长在这样的地方的茶树在雨季和雨后的一段时间内生长势差,萌芽迟,只是在少雨季节开始之后才相对好转。表土层下有不透水层的茶园,如红壤地区由于长期的氧化还原作用和淋溶作用,茶园土壤下层多早已形成铁锰结核的硬盘层,还有的土壤下是母岩,它们具有难透水性或不透水性。雨季土壤中重力水便在这种不透水层的凹地淤积起来,造成湿害。 山间稻田改建茶园易发生此类湿害。坡脚茶园,一般说来,山坡下段土层肥厚,宜茶生长;但有时也有坡下段的茶树长势反较上段茶树差,这种情况往往与湿害有关。这是因为雨水过多时,土壤中的大量重力水(又称饱和水)便沿山坡土层下板岩的自然坡面由上而下移动,至坡脚由于坡度减缓,水移速度大为降低,如果这儿的土壤透水性又差,水流前进方向受到某种阻力(如坚硬路基或水田水位测压),这时土壤中便常停滞过量的水,从而危害茶树。坝下或塘基下的茶园,由于修建时夯实不够或其他原因而导致塘坝中水渗入茶园土壤中,抬高地下水位,这样更会引起常年性湿害。两山之间和谷地中央往往有地下暗流经过(或过多的重力水潜移),如某处岩层阻隔,水位便迅速上升,在这样的地方植茶亦易发生湿害。 除上述有关因素外,土壤本身的结构特点所制约的透水性、通气性等也影响着湿害的程度。一般说来,透水性愈差的土壤,茶树愈易受到湿害。虽然砂性较强的土壤或含石砾较多之地湿害不易发生;但在较长时间渍水的条件下,由于砂土中空气易于排除,其含量迅速减少,茶树根处于窒息状态,湿害症状反而来得最早,受害大。凡易发生湿害的茶园要因地制宜地做好排湿工作。排湿的根本方法是开深沟排水,降低地下水位。茶园排水还必须与大范围的水土保持工作相结合。被排出茶园的水还应尽可能收集引入塘、坝、库中,以备旱时再利用或供其他农田灌溉以及养殖业用。

茶园水分管理--灌溉方式的选取与设置


4)灌溉方式的选取与设置 茶园灌溉的方式有四种,即浇灌、流灌、喷灌和滴灌(或地中灌)。第一、二种方式早已得到应用,第三种方式运用较迟,第四种方式还在试用阶段。 (1)浇灌 浇灌是一种最原始的劳动强度最大的给水方式。故不宜大面积采用,仅在未修建其他灌溉设施,临时抗旱时局部应用,但相对地具有水土流失小,节约用水等作用。 (2)流灌 茶园流灌是靠沟、渠、塘(水库)或抽水机埠等组成的流灌系统进行的。茶园流灌能做到一次彻底解除土壤干旱,可说灌一次算一次。但水的有效利用系数低,灌溉均匀度差,易导致水土流失,且庞大的渠系占地面积大,影响耕地利用率。茶园流灌对地形因子要求严格,一般只适于平地茶园和水平梯式茶园以及某些坡度均匀的缓坡条植茶园。另外给水周期长,不能经常维持土壤水分于最适水平。 (3)喷灌 喷灌相对于地面流灌有许多优点,归纳有以下6点: ①提高产量和品质 ②节约用水 通过喷灌强度等的控制可有效地避免土壤深层渗漏和地面径流损失,且灌水较均匀,一般达80%-90%,从而水的有效利用系数高,一般达60%-85%,较之地面流灌可省水30%-50%。 ③节约劳力 小型移动机组可以提高工效20-30倍,固定式喷灌系统工效则更高。 ④少占耕地 喷灌可以大大减少沟渠耗地。因其输水主要取管道(暗)式,很少用明渠输水。 ⑤保持水土 喷灌可以根据土壤质地如黏性的轻重和透水性大小,相应地调整水滴的大小和喷灌强度等,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对土壤结构的破坏和地面冲刷而引起的流失现象。 ⑥扩大灌溉面积 喷灌较之地面流灌,对地形要求不严格,适应范围更广,加之它有节约用水的特点,能有效地扩大灌溉面积。喷灌也带有某些局限性。如风力在3-4级以上时水滴被吹走,灌水均匀度大大降低;一次灌水强度较大时往往存在表面湿润较多,深层湿润不足,乃至出现局部径流现象,这时宜采用“低强度喷灌”(即慢喷灌),另外,固定喷灌投资较高,一般需2-3年收回投资。移动式喷灌则费用较低,一般当年可收回投资。 (4)滴灌 近20余年来,国内外茶园中已有应用滴灌(或渗灌)技术的,它是将水在一定的水头作用下通过一系列管道系统,进入理于茶行间土壤中(或置于地表)的毛管最后一级输水管,再经毛管上的吐水孔(或滴头)缓缓渗(或滴)入根际土壤,以补充土壤水分的不足。这种灌溉方式,能相对稳定土壤含水量于最适范围,经济用水,不破坏土壤结构和方便田间管理等特点,还可配合均匀施肥和药杀地下害虫。决定采用何种灌溉方式,必须是因地制宜,以经济适用为原则。对于茶园来说,喷灌最理想。地势较平缓的茶园修建地中渗(或滴)灌系统,亦有其独到的优点。在水源充足、地势平坦或梯式茶园建设完善的流灌系统,也是加速茶园水利化的需要。 有条件的地方还可考虑两种或三种给水方式相配合,以便创造更有利于茶树生育和茶叶产量与品质形成的水分等生态因子。灌溉方式确定后,就应配置相应的水利系统、水建工程和机具设备等,但各类灌溉系统的设置与规划涉及不少工程建设的具体技术问题,可参阅茶园机械、测量学。在此,仅从栽培学的角度提出几点要求,供设置灌溉系统时参考。 ①水质良好,水源不受污染; ②充分利用水源水势,既扩大灌溉面积又节省能源; ③工程、设施及一应机具合理配套,确保供水及时; ④与排、蓄水设施相配合。既充分发挥各项工程设施的效益,做到一物多用;又减少占地,降低造价; ⑤与道路、林带等有机结合,方便交通运输和茶园管理。

茶园水分管理--茶园保水措施


2)保水措施 茶园保水工作可归纳为两大类:一是扩大茶园土壤蓄纳雨水能力;二是尽可能降低土壤水分的散失。 (1)扩大土壤蓄水能力 ①土类选择 不同土壤具有不同的保蓄水能力,或者说有效水含量不一样,黏土和壤土的有效水范围大,砂土最小。建园应选择相宜的土类,并注意有效土层的厚度和坡度等,方为今后的茶园保水工作提供良好的前提。 ②深耕改土 显而易见,凡能加深有效土层厚度和改良土壤质地的措施(如深耕、加客土、增施有机肥等),均能显著提高茶园的保蓄水能力。 ③健全保蓄水设施 坡地茶园上方和园内加设截水横沟,并做成竹节沟形式,能有效地拦截地面径流,雨水蓄积于沟内,再徐徐渗入土壤中,也是有效的茶园蓄水方式。新建茶园采取水平梯田式,且能显著扩大茶园蓄水能力。另外,山坡坡段较长时适当加设蓄水池,对扩大茶园蓄水能力也有一定作用。 (2)控制土壤水的散失 ①地面覆盖 减少茶园土壤水分散失的办法很多,其中效果最好的是地面覆盖,最常用的方法是铺草。此系我国许多茶区的一项传统的栽培经验,其保水效果十分显著。 ②合理布置种植行 茶树种植的形式和密度对茶园内承受降雨的流失有较大的关系。一般是丛式大于条列式,单条植大于双条或多条植,稀植大于密植;顺坡种植条行大于横坡种植的茶行;尤其是幼龄茶园和行距过宽、地面裸露度大的成龄茶园的流失严重。 ③合理间作 虽然茶园间作物本身要消耗一部分土壤水,但相对于裸露地面,仍可不同程度地减少水土流失,坡度越大作用越显著。 ④耕锄保水及时中耕除草,不仅可免除杂草对水分的消耗,而且可有效地减少土壤水的直接蒸散,这主要是由于中耕阻止了毛管水上行运输,俗话说,“锄头底下三分水”就是这个道理。但中耕必须合理,例如不宜在旱象严重、土壤水分很少的情况下进行,否则往往因锄挖时带动根系而影响吸水,加重植株缺水现象,这在幼龄茶园尤需注意。最好掌握在雨后土壤湿润、且表土宜耕的情况下进行。 ⑤造林保水 在茶园附近、尤其是坡地茶园的上方适当营造行道树、水土保持林,或园内栽遮荫树,不仅能涵养水源,而且能有效地增加空气湿度,降低风速和减少日光直射时间,从而减弱地面蒸发。 ⑥合理运用其他管理措施 适当修剪一部分枝叶以减少茶树蒸腾水。通过定型和整形修剪迅速扩大茶树本身对地面的覆盖度,不仅能减少杂草和地面蒸散耗水,而且能有效地阻止地面径流。施用农家有机肥能有效改善茶园土壤结构性,从而提高土壤的保蓄水能力。 ⑦抗蒸腾剂 国内外已有在茶树上施用化学物质以减少蒸腾失水的尝试。抗蒸腾剂以其作用方式分为“薄膜型”和“气孔型”两类。前者是在叶片上形成一层薄膜状覆盖物,以阻止水蒸汽透过,若能同时允许CO2与O2透过,则更理想。OED绿,即氯乙烯二十二醇,是在茶叶上反映较好的一种薄膜型抗蒸腾剂。后者是通过控制保卫细胞紧张度及细胞膜的渗透性或生化反应,使气孔孔隙变小。醋酸苯汞(PMA)是最有效的气孔型抗蒸腾剂之一。国内有人试验用水杨酸(APC)、醋酸(HAC)、去草净等都能显著促进气孔关闭。但抗蒸腾剂当前仍处试验或试用阶段,有的尚有降低植株生长和产量的副作用。作为茶园保水措施之一,抗蒸腾剂的应用尚待进一步探讨。

茶园水分管理的重要性


水分管理的重要性,在某种意义上不亚于施肥,因为即使施了足量肥料而土壤水分缺乏,肥料并不能发挥作用。

1 水分与茶树生长发育

水是茶树体的最大组成成份;是光合作用的反应物,通过光合,水被光解,产生的氢和氧又是茶树有机物的重要组份;根系对矿质营养的吸收要在水溶液中进行;茶树体内无机物和有机物的运输必须有水才能正常动转;植株的直立借细胞含水而支撑;因此,水份直接影响着茶树生育和茶叶产量、品质。

茶树新梢水势是茶树生命活动的反映。自晨至午随日照加强,气温上升,叶片蒸腾加强,至中午,茶树新梢水势下降;午后,随温降照弱,水势上升,此间,光合有机物转化,二级代谢进行,茶叶细胞分裂,新梢不断生长,新梢生长强度均受水势的制约。

茶树体内细胞含水量又决定于土壤持水量,当土壤相对含水量80~90%时,根系吸收旺盛,新梢叶大质厚,叶主脉形成层细胞分裂快,新梢生长迅速;当土壤含水量低于70%时,叶片瘦小,叶质薄,细胞分裂慢,对夹叶形成多。

另外,水分缺乏时能导致茶树体内许多酶活性下降,体内合成代谢变慢而水解活动加强,不利于有机物的积累,进而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

2 水份对茶树光合作用和茶叶品质的影响

据笔者的科研组每小时间隔实测,茶叶气孔开启度在光照条件下与光合作用积累物呈对应关系。即晴日,茶树叶气孔自早晨至中午,开放度逐渐缩小,至正午12~2时基本关闭,下午又逐渐张开,至傍晚,夜晚开启度最大,茶树光合作用干物质积累值由早晨至上午随日照加强逐渐升高,以后随气孔开启度缩小而降低,至中午降至低谷,下午又随气孔开启加大又逐渐上升,傍晚后日落而停止,两者相比,其效应约滞后1小时。气孔是茶树水份蒸腾的窗口,同时也是CO2进入的渠道,气孔开启度受叶细胞水分张力和K+泵的调节,当细胞失水严重时气孔关闭,CO2进入受阻,光合积累随之降低,其导因是水分缺乏所致。

叶片失水时,气孔开启度缩小,以减少蒸腾;如使叶片机械失水,光合受阻,叶内淀粉水解加强,光合产物运输停滞,蛋白质合成也受影响,影响细胞分裂,光合积累值下降,(见表1),因而新梢生长迟缓。

表1 鲜叶失水与光合强度CO2mg/100cm2hr

鲜叶失水

%空气相对湿度

98~99%空气相对湿度

76~86%08.578.08107.385.82

蛋白质和咖啡碱含量是茶叶嫩度和品质的重要标志,在水分充足的条件下,含氮化合物合成较多。据王泽农研究,水分含量与蛋白质合成量呈线性关系,这是由于细胞原生质保持较好的幼嫩亲水状态,糖类缩合及纤维素形成缓慢,蛋白质合成多,代谢产物咖啡碱合成量也较高,这是茶树在一定荫蔽条件下氮代谢旺盛的原因。

潘根生等研究不同喷灌对茶叶生化成份影响见表2

表2 不同喷灌与茶叶生化成份关系

生化成分大田

小区试验

喷灌对照高湿中湿对照氨基酸(%)152.09132.18139.29121.2299.78茶多酚(%)20.0020.9821.3121.4622.80纤维素(%)9.399.789.429.7710.29

根据众多研究资料综合分析,为使茶树光合作用旺盛,茶树氮代谢旺盛,进而使新梢优质高产,保持田间土壤持水量90%是比较适宜的。

3 茶树对水分的吸收和蒸腾

茶树根系是吸收水的重要器官,茶树主根可入土达1m以上,侧根布满土层间,生长迅速,条件适宜,一昼夜可长10~15cm。吸收能力最强的是根毛区,根毛为单细胞,壁薄尚未木栓化,透水性强,利于吸水。根细胞大部分有液泡,体积很大,液泡中充满着溶液,如糖、盐类和酸等,细胞壁和液泡之间的细胞质,具选择性半透膜性质,根在土中与土壤溶液形成渗透系统。细胞的吸水与排水依水势大小决定,即由溶液中的水分子自由能大小决定水分运动方向。

茶树根系吸水,分为主动吸收与被动吸收两种方式。主动吸收是茶树根系代谢产物不断积累于导管中,使浓度提高,水势降低,周围细胞的水分渗透进入导管,周围细胞液浓度提高水势下降后,便向土壤吸水,这种根系生理活动产生的动力——根压,使土壤中水源源不断进入根细胞→导管→地上部分。清晨,叶尖水珠,枝条受创时伤口溢泌现象都是这种主动吸收的反映。

另一种吸水方式是被动吸水,即茶树叶片的蒸腾失水,使叶细胞水势下降,向中柱导管吸水,导管中水势下降又迫使根系加强从土壤中吸水,这种动力叫蒸腾拉力,是茶树吸水的主要方式。至于水分从根→茎→叶能形成不断的水柱是因为水分子的极性现象所致。

茶树根系吸收的水分除了极小部分用于合成代谢物质外,极大部分又经失水而回归环境,其主要方式是叶气孔和角质蒸腾。幼叶角质层薄,通过表皮蒸腾水分,占蒸腾量的45%左右,成叶角质层厚气孔蒸腾是主要途径。茶叶气孔分布较密,一般每mm2有100~260个气孔,通过蒸腾作用,可使叶细胞不致过度膨胀,并可降低叶温,这是茶树生命活动的必要方式。

4 茶园水分管理

我国茶区,年降雨量在1000~1800mm,与茶树耗水量比较似乎是平衡的。但是降水量分月分旬是不平衡的,并非茶树需水时即降雨,有时茶树干旱时无雨,而一次降雨过多又造成水土冲刷。从国内主要茶区气象资料分析,杭州、福安、祁门、长沙等茶区,2月份降水均高于80mm,3月降水高于100mm,分布尚均匀,但各旬分布仍欠佳,夏秋蒸腾强烈时降水仍不足。而四川茶区,与北方茶区,常出现早春降水不足而夏秋暴雨成灾。因此,总的来看,全国茶区仍需加强茶园水分管理。

1)茶园建立蓄水排水系统:在大片茶园顶部横向建筑拦水渠,茶园左右侧随山势建筑排水堰,与拦水渠联结,梯式茶园上方,每梯建一横向小排水沟,联接排水堰,在茶园下方建立蓄水池。当降水过多时茶园上方以及茶园内水份排入蓄水池内,备灌溉与植保用水。

2)茶园行间铺草,降雨时可滞留较多雨水,减少地表泾流,草腐烂后可作为有机肥翻入土中,改良土壤,亦可增加蓄水量。

3)茶园遮荫:以减少强光直射,产生较多漫射光,树种因地制宜,但不可过密,以免过份郁闭。中部茶区可种植季节性高杆豆科作物,只遮荫夏秋,春冬不遮。

4)灌溉:在连续7~9天不降雨,土壤田间持水量低于70%,茶树叶片失去光泽,生长缓慢,芽叶瘦小,对夹叶增多时,说明茶树缺水严重,应予灌溉。灌溉方式,沟灌用水太多,提倡喷灌,既节水又可在夏日正午调节光合效率,有条件地区采用节水滴灌。

茶园水分管理--茶园土壤水散失的途径


一、茶园保水 1)茶园土壤水散失的途径 为能动地做好茶园保蓄水工作,必须明了茶园土壤水分散失的途径(或方式),以便有的放矢地采取相应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流失现象,提高茶树对水分的经济利用系数。 茶园水分散失的方式主要有地面径流、地面蒸发、地下水潜移(包括渗漏和转移)、茶树及其他植物的蒸腾等。除茶树本身的蒸腾在一定程度上为茶树生长发育过程的正常代谢所必需外,其他散失都属无效损耗,应尽可能避免或减少到最低程度。即使茶树本身的蒸腾也有一个如何提高有效性,即降低蒸腾系数的问题。 (1)地面径流 茶园地面径流主要是暴雨形成的,当降水强度大于土壤渗透速率时就会发生地表径流,所以它和土壤质地、含水量、降水强度及持续时间有关。土层浅薄的坡地茶园尤易产生径流损失。新辟茶园的头1-2年由于地面覆盖度小,水土流失更为严重。不少坡地茶园土层浅薄,肥力低下,与地面径流所导致的流失现象很有关系。 (2)地下水移动 地下水移动即是土壤饱和水在重力作用下在土壤中通过孔隙,由上层移向下层,然后再沿不透水底层之上由高处向低处潜移。它属一种渗透性流失,故远不及地面径流运动的速度大。但在上层土层较疏松时,这种形式的流失是不可忽视的。在新建梯式茶园,这种水往往给梯壁施以压力,有时强大到足以胀垮梯级。不同土壤由于孔隙大小不同,渗漏系数不一样,地下水移动损失的速率也不一样,黏土中移动速率最小,沙土最大,壤土居中。适度的渗漏作用有利于降水和灌溉水下渗,从而使得水分和养分在整个活土层内分布均匀,以供各层根系的吸收利用。但过强的渗漏作用,除加大水分损失外,还会带走许许多多溶解于土壤水中的养分。坡地茶园,尤其是下层含砂石较多茶园土壤,这种渗漏损失是相当严重的。 (3)地面蒸发 茶园土壤表面空气层湿度往往处于不饱和状态,尤其是裸露度大,受风和日光的作用,空气湿度不饱和状态更会加剧,从而使土壤表层的水分以气体的形式进入空气中。 (4)蒸腾作用 茶树和生活在茶园的间作物及各种杂草会通过它们的蒸腾作用,从土壤中带走相当数量的水,当地面完全为植被覆盖时地面直接蒸发的水量很少,而主要让位于植物的蒸腾。在水分供应充足时,这种蒸腾最大可达自由水面蒸发的85%。但不同天气条件下,这种耗水的量是很不一样的。

茶园灌溉技术


茶树生长需要的水分,主要靠自然降水供给。我国茶区虽多处在湿润与半湿润地区,但由于地域辽阔,自然地理因子复杂,雨水分布既有地区的差别,也有季节性的不同,即使在同一个月中,分布也捉摸不定,时多时少。例如华南茶区,年降水量大多在1500毫米以上,多的可达2500毫米以上,以4~9月份雨量较集中,要占全年雨量的75%左右,但由于当地气温较高,常使年蒸发量接近或超过年降水量;另外,还经常出现强度大、次数多的暴雨,因此雨水地表径流与土壤蒸发较多,而能保存土壤中供茶树吸收利用的水分相应减少,尤其在冬春雨水很少,茶园常有旱情。西南茶区也常有冬、春连旱现象。但在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春季雨水连绵,到7~9月,夏秋季又常出现间断性高温干旱,直接影响茶树生长和优质高产的形成。这种雨水的时间与空间分布不匀,既分散又难以预料。因此及时采取旱季 园补充性灌溉措施,有利于实现稳定茶叶产量和品质。实践证明,凡在干旱季节对茶园进行合理灌溉的,都能取得不同程度的增产提质效果。 ⑴茶园灌溉时期 茶园灌溉的效果高低,虽然与灌水次数与灌溉水量有关,但更重要的还要看是否适时,也就是说要掌握好灌水的火候。我国茶农历来对灌溉有三看的经验:一看天气是否有旱情出现,或已有旱象,是否有发展趋势;二看泥土干燥缺水的程度;三看茶树芽叶生长与叶片形态是否缺水。现在人们已在三看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茶园灌溉的技术指标,进行综合分析,从而科学地确定茶园灌溉的适宜时期。 茶园灌溉的生理指标 茶树水分生理指标能在不同的土壤、气候等生态环境下直接反映出体内水分的实际水平。例如细胞液浓度,新梢叶水势(可用兆帕斯卡Mpa表示)等对外界水分供应很敏感,与土壤含水量和空气温湿度之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如果上午9时前测定,细胞液浓度低于8~9%,叶水势高于-0.5Mpa,表明茶树树体内水分供应较正常,若细胞液浓度达到10%左右,叶水势低于-1.0Mpa,表明树体水分亏缺,新梢生育将会会受阻,这时茶园需要灌溉,及时给土壤补充水分。 茶园灌溉的土壤温度指标 土壤含水量多少是决定茶园是否需要灌水的主要依据之一。由于茶园土壤质地的差异,其土壤的持水特性和有效水分含量变化较大,因此为使不同质地土壤的湿度值具有可比性,一般土壤的湿度指标值应采用两种方法表示:一是采用土壤绝对含水量占田间持水量的相对百分率表示,例如当茶园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90%左右时,茶树生长旺盛;降到60~70%时,茶树新梢生长受阻;低时60%时,新梢即要受到不同程度的危害,因此以茶园根系层土壤相对含水量达到70%时,作为开灌指标;二是采用土壤湿度的能量值,即土壤水势来表示,它可以直接反映土壤的供水能力大小,要比以土壤含水量表示更加适当。当土水势(与土壤吸力绝对值相等,符号相等,符号相反)在-0.01~-0.08Mpa时,茶树生长较适宜。茶园土壤水势可用土壤张力计直接测知,当土水势值达到-0.1Mpa以上时,表示土壤已开始缺水,茶树生长易遭旱热危害,应进行茶园灌水。 茶园灌溉的气象要素指标 主要气象要素加气温、降水量、蒸发量等的变化和茶园水分的消长密切相关。在生产实践中,应密切注视天气的变化与当地常年的气候特点,尤其是在高温季节,参照茶树物候学观察进行综合分析,监视旱象的发生。近年研究认为,当日平均气温接近30℃,最高气温达35℃以上,日平均水面蒸发量达9毫米左右,持续一星期以上,这时对土层浅的红壤丘陵茶园,就有旱情露头,需要安排灌溉。 ⑵茶园灌水量干旱季节茶园究竟需要灌溉多少水量,主要应由该茶园的类型即茶树生育阶段的需水特性与土壤质地来定。适且的灌水定额,既要求灌溉水及时向土壤入渗,又要能达到计划层湿润深度,满足茶树的需水要求。因此在确定茶园灌水定额时,要先确定灌溉前的土壤计划层的储水量,使灌溉前后的储水量总和达到计划层土壤田间持水量的范围。因水分过多会影响透气性,还会产生地表径流和深层土壤渗漏。一般确定茶园适宜的灌水量与灌水周期的方法有三种: 一是由茶园各阶段的日平均耗水量来确定。可采用土壤水分平衡法进行测算。特别是在高温旱季,应以5天左右为期测算自然降水量与茶园耗水量之差额。在气温较低的春旱或秋冬旱期间,以10~15天为期测算土壤水分的亏缺量。在壤土茶园中,当耕层(0~30厘米)土壤缺水近30毫米(相当土水势-0.08Mpa左右)时,就应开灌补水。 二是采用土壤张力计(又称负压计、土壤温度计)法定位鉴测土壤水势的变化,来指示茶园灌溉。使用时,可将张力计埋设在茶园灌溉计划层土壤中,当张力计读数达到600毫米汞柱(相当于土水势-0.08Mpa)以上时,开始灌溉补水,灌至张力计读数指针回到100毫米汞柱(相当于土水势-0.01Mpa)以下时,即停止灌水。用张力计来指示茶园灌溉,既直观又易行。 三是参照茶园的各个参数,采用计算法求得茶园灌水量和灌水周期。由于灌溉方法不同,水分损耗差异较大,例如地面流灌要比喷灌的用水量大,而地下渗灌又比喷灌的用水量省得多。因此,要使茶园土壤计划层内能得到适宜的水分指标,其灌水量还应结合灌溉方法而定。 ⑶茶园灌溉方法 衡量茶园灌溉方法的优劣,主要有三个标准:一是看灌溉水的颁均匀程度,以及能否做到经济用水;二是能否做到有利于茶园小生态的改善;三是能否达到提高茶叶产量、品质与经济效益的目的。近年来,在茶区正在推广的喷灌、渗灌、滴灌等灌溉方法,在生产实践中已取得了显著的省水增产的经济效果。 ①茶园地面流灌 地面流灌是用抽水泵或其他方式,把水通过沟渠引入茶园的灌溉方式,包括沟灌和漫灌。这是我国茶区传统的灌溉方法,沿革至今,在引水工程方面虽有发展,但灌水方法仍较古老。 沟灌是在茶园行间开沟,不在沟内借土壤毛细管作用,边流动边渗透到茶园土壤根层中,供茶树吸收利用。这种灌水方法,在靠近山塘、水库边的茶园中应用,具有灵活方便特点。与漫灌相比,容易控制灌水量,水土流失较少。 由于茶园分布于丘陵山区,自然地形复杂,为此在进行较大面积的地面沟灌时,要因地制宜地规划与兴建流灌工程。这方面我国茶区具有较丰富的经验,并有不少单位早已建立了规模不等的茶园流灌工程。湖南江茶场的流灌工程规模较大,提水用的大小机埠就有9处,总吸水量达2500立方米/时,送水渠道总长达26000米,将江河水引入,可灌面积占全场茶园总面积的70%。也有不少生产单位,因陋就简地修筑临时灌水渠,在山脚边或园边兴建水利渠道,开持之以恒水沟引水灌溉;在多雨季节里,还可利用灌水沟当排水沟,排除茶园积水。 茶园地面流灌工程的内容及其设置技术原则如下: 水源和提水机埠:利用水库、河川、山塘、井泉等为水源,并与渠、沟相连组成自流灌溉网。提水机埠位置应设在提水方便,地势居高,有利于缩短主、支渠道为原则。当水位过低或地形复杂时,可采用2~3级的提水机埠,并要有可靠的动力设备。 输水渠道:分为主渠和支渠,是用于承接提水机埠的出水,并将其引进茶园,其断面大小、建筑参数和结构,应由灌溉需水的流量、地形特点来决定。输水主渠的位置,在水泵扬程范围内,应尽量提高,使茶园基本上置于自流灌溉的范围内。由于地形地势的变化,主渠和支渠的形式可分为明渠、暗渠(埋在地中)和拱渠(抬高在地面上)三种。若需用渠道连接两个山头,还需建造造渡槽或倒虹吸管。在建造中,明渠的深度应大于宽度,渠底还应有一定的倾斜度(比降为0.3~0.5%),以减少水流损失,使水流速度适中。 园内灌水沟:分为主沟和支沟。在山坡茶园中的主沟,起连接支渠与园内支沟的作用,开设与建筑时要尽量与斜形缓坡园道相结合,以减缓水速,防止水土冲刷。为便于茶园机械操作,部分主沟应开设成暗沟。支沟是直接引水进入茶树行间的灌水沟,在山坡茶园中和主沟斜交相接,应与茶行平行。 凡有水源的茶区,干旱季节都可采用地面自流沟灌。但这种灌溉方法,存在着用水量大,灌水分布不匀等缺点,因此,除合理规划与兴建有关自流工程外,还必须在汉灌中掌握以下几点灌水技术。 首先,灌水流量的大小,应按水流情况与土壤条件,灵活掌握。一般在坡降和栽培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沟长的流量应大,反之,沟短的流量小此;地面坡降较大,流量要小,坡降平缓的需加大流量;沙性土壤渗水快,流量应适当加大,重壤土和粘土渗透慢,济量要小些。总之应控制在既可浸湿茶树根际土层,又不致产生地表冲刷与地下渗漏为度,使茶行首尾土壤受水均匀,减少水量损耗。 其次,灌水前在茶行一侧开沟(或隔几行开沟),灌水沟与追肥沟的要求基本一致,沟深10厘米,宽20厘米左右。引水灌溉后,将沟覆土填平或铺草覆盖,以减少水分蒸发。 另外,梯级茶园沟灌时流量要小,将水由上而下逐级栏阻进入梯层内侧的水沟内。灌溉茶树,切忌让水漫流梯面,避免水土流失,破坏梯壁。平地茶园的自流沟灌,可直接将水引入灌溉沟进行流灌,较简单易行。 60年代以来,沟灌已有一些新的改进,例如,在地势较平坦的茶园中,可采用直径30厘米的塑料(或薄壁金属)粗管,代替输水渠或主沟。管上按茶行行距开设出水孔,孔上设开关,调节水流量。灌水时将管道铺设园内,灌完后再收回,此法操作方便,简单易行,已在部分茶园应用。 在水源丰富的地区,直接将水引入茶园,让水在地面逐渐漫布全园,此为漫灌。漫灌水量较大,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或使土壤积水、结构变劣。所以长期漫灌,对茶树生长不利,在茶园中就尽量避免采用。 ②茶园喷灌 自70年代开始,我国开始兴起茶园喷灌。生产实践证明,喷灌是一种较先进的茶园灌溉方法。 茶园喷灌系统主要由水源、输水渠系、水泵、动力、压力输水管道及喷头等部分组成。并按组合方式分为移动式、固定式和半固定式三种类型。移动式喷灌系统由动力设备、有压输水管道和喷头组成,设置在有水源的茶园。机组可用手抬,也可用手推车式,具有使用灵活,投资少,操作简便,利用率高等特点。但转运搬动多,较费时。固定式喷灌系统,除喷头外,均固定不动,其干、支管道常埋设在茶园土层内,由水源、动力机和水泵构成泵站,或利用有足够高度的自然水头,与干、支管道组成一套全部固定的喷灌系统。喷头装在与支管连接的竖管上,可作圆形或扇形旋转喷水。如果面积较大,需要配备几组喷头,循环分组轮灌。它操作简便,节省劳动,生产效率高,便于配套自动控制灌溉。适于灌期长的茶园和苗圃应用,但所需设备管材较多,投资较高。半固定式喷灌系统,干管埋设地下,采用固定的泵站供水或直接利用自然水头。支管、竖管与喷头可以移动,用支管的接头与干管的顶留阀门连接,进行田间喷灌作业。 喷头是喷灌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喷头的技术性能通常以工作压力、喷水量、射程、平均喷灌程度、喷灌均匀度、水滴直径(雾化程度)和自转速度等指标来表示。喷头的种类很多,如按其工作压力和射程大小可分三种: 一是低压喷头:工作压力1~3公斤/平方厘米,喷水量<10立方米/小时,射程<10米; 二是中压喷头:工作压力3~5公斤/平方厘米,喷水量10~40立方米/小时,射程20~40米; 三是高压喷头:工作压力>5公斤/平方厘米,喷水量>40立方米/小时,射程>40米。 按照喷头的结构型式与水流性头,又可分为旋转式(也称射流式)、固定式和孔管式三种。 在茶园喷灌中,多采用低压和中压喷头,其中以旋转式的摇臂喷头应用较多。如 型, 型和 50型等喷头较适用于茶园喷灌。因为这些喷头都属于中、近射程,消耗能量少,喷不性能与茶园所要求的喷灌技术较适合,喷灌质量较好。 茶园喷灌与地面灌水方法相比,可使灌水量分布均匀,可省水50%以上,水的利用率达80%左右。 其次,喷灌可改善茶园小气候,促进茶树生育,经济效益较高。同时,喷灌机械化程度高,适应地形能力强,因此可成倍地提高工效。此上,喷灌系统还可提高土地利用率达10%左右,如果配合喷施根外追肥、化学农药除草剂等可发挥其综合利用效益。 但喷灌也存在在一些缺点,例如受风的影响较大,一般3级以上风力,部分水滴易被风吹移;当空气高温低湿时,水滴在空中蒸发损失可达10%左右;喷灌需要机械设备较多,尤其是固定式喷灌系统,一次性投资较大。 茶园喷灌虽优点较多,但要发挥它的优势,必须精心规划,因地制宜地作好技术设计,在选用与确定各类型的喷灌系统时,既要根据当地的水力资源和动力设备条件,又要考虑经济效果。在具体运用中除了做到适时、适量外,还要掌握如下的技术要求: 首先,喷水的雾化程度要适中,水滴直径以2毫米为宜,可不致对茶叶与土壤产生过强的冲击。 第二,喷灌面上的水量分布要力求均匀,这就要求喷头的组合喷洒均匀系统应在80%以上。 第三,各种喷灌系统在使用中应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遵守操作规程,定期维修保养。 此外,旱季茶园喷灌要与增施肥料,及时采摘等肥培管理措施密切配合。充足的水分可以充分发挥肥料效应,促进茶树生长旺盛;而及时采摘,既可多收,又可保证茶叶质量。 ③茶园渗灌 涌灌又称地下灌溉,是将灌溉水由输水渠送入地下管道(暗道),通过管道的透水也,使水借土壤的毛细管作用,向根系活动层上、下、左、右浸润,供茶树吸收利用的一种灌水方法。由于渗灌可与施用液肥结合,因此又可称为管道施肥灌溉系统。据广东省红星、汶塘等茶场和湖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应用实践表明:茶园应用管道渗灌施肥,能及时适量地将水肥均匀地直接送达根系,供其吸收利用,与等量肥料沟施相比,可增产茶叶15%,具有明显的节约用水、提高肥效以及保持土壤结构的优点。主要缺点是一次性投资较多,平时如有故障,修理不便。 建茶园渗灌系统时,平地或缓坡茶园,可隔行建管,留一行便于深翻改土。管道应埋设在茶行中间,深度以40厘米左右为宜。建管的沟道坡降要小,约为1/1000。若茶行首尾高差超过60厘米时,需作管道降级处理。管道降级埋设时,管尾须适当提高,在后方可下降,以保灌水时前段能灌满。管道内径7~10厘米为宜,不能过小。管上的透水孔一般在4~6毫米,呈梅茶形颁。为防止管道及透水孔的堵塞,需采取多层过滤,如设置肥水贮备池、沉沙并及其过滤网,并提高管道透水孔的位置。 茶园渗灌,要与沉沙井、排气筒、肥水贮备池、输水渠等相配套。 使用茶园渗灌时,只需插好截流闸板,打开泄水柜开关,就能使水而着输水渠流进渗水管道,按管道顺序进行茶行灌水。广东汶塘茶场的经验,一般茶园开沟施化肥每亩约需一个工,而采用管道渗施,只需两人操作,一天可完成60亩,并便于田间管理与机械操作,一天可完成60亩,并便于田间管理与机械操作,省工省时又省地。特别是在干旱季节,茶园渗灌施肥,既能抗旱,又提高了水肥利用率,可见渗灌是茶园取得高产优质的重要技术措施,发展潜力较大。 ④茶园滴灌 所谓滴灌,顾名思义即滴水灌溉。将灌溉水(或液肥)在低压力作用下通过管道系统,送达滴头,由滴头形成水滴,定时定时地向茶树根际供应水分和养分,使根系土层经常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能提高茶树对水分与肥料的利用率,从而达到省水增产的目的。 滴灌系统主要由枢纽、管道和滴头三部分组成。枢纽包括动力、水泵、水池(或水塔)、过滤器、肥料罐等。管道包括干管、支管、毛管以及一些必要的连接与调节设备。干、支管多采用高压聚氯乙烯塑料制成,管径为25~100毫米,毛管是最末一级管道,一般用高压聚乙烯加炭黑制成,内径为10~15毫米,其上安装滴头。滴头是滴灌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用量最多。适合茶园应用的部分国产滴头与性能如下: 管式滴头:属长流道类型,聚乙烯制成,流量为2.0~5.0公升/小时,工作压力为1.2公斤/平方厘米。 螺帽式滴头:为孔口式,属短流道型,材料是高压聚乙烯,流量为2公升/小时,压力为1.2公斤/平方厘米。 龟形滴头:多孔式,属短流道型,材料为低压聚乙烯,流量为7.4公升/小时,工作压力1.2公斤/平方厘米。 发丝滴头:属长流道型,材料是软聚氯乙烯,流量为3公升/小时,工作压力1.2公斤/平方厘米。 我国在80年代初先后引进部分滴满足成套设备,在茶园进行试点应用。杭州茶叶试验场等单位的滴灌试验表明,它具有明显的增产提质与节水的效果,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茶园滴灌系统的设计,枢纽部分应尽量高在中心位置,这有昨缩短输水距离与控制较大的滴灌面积。采用移式滴灌系统,即将枢纽部分和主管道固定,而将毛管与滴头移动,轮流灌溉,可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投资成本。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利用自然水头落差或在高处修建水池、水塔进行滴灌。滴灌管道的布置,一般支管道与主管道垂直,毛管分布在支管两侧。 茶园滴灌有利于节省用水量,在旱热季节,滴灌水的有效利用率可达90%以上,比沟灌省水2倍左右。同时,茶叶增产效果明显,有利于品质改善的内含物成分增加,另外滴灌消耗能量少,适用于复杂地形,又能提高土地利用率。滴灌的主要缺点是滴头和毛管容易堵塞;材料设备多,投资大,田间管理工作较繁琐。目前我国茶园滴灌应用较少,尚处试验阶段,有待总结提高。

茶园管理


茶园管理 七挖金,八挖银,九冬十月挖,不如床上睏。 六月挖一寸,当得淋担粪。 茶树本是神仙草,只要肥多采不了。 粮是金,茶是银,一年四季有钱分,晒叶子茶一点也不好。(聋子茶指迟茶种,晒叶子茶指小叶对夹叶茶种) 孤子不生。(单粒播种难出土) 平土栽得睏,坡土栽得栋。(湖南安化) 藤上茶,不发芽。(不让其他有藤植物缠坏茶树) 生口的要吃,生根的要肥。 田作一坵水,土作一条圳。(茶土要注意排水沟的开凌) 田要过脚板,土要地铁板。 锄头响,茶树长。 茶树不怕摘脱皮,只要五和六月过到梨(茶园要注重挖伏土) 七金、八银、九铜、十铁。 七挖金、八挖银、九冬十月送人情。 人穿棉鞋脚不冷,茶蔸培土冬不寒。 春松、夏空、冬饱满。 上颚坐得狗,下颚塞它土。(在坡土茶园培土要注意上空下实) 春山挖破皮,伏山开见底。(渐江) 三年不打挖,只有摘花。(渐江) 行间深挖,丛边浅削。(渐江) 人不吃饭难挑担,茶不施肥难增产。(渐江) 惊蛰上次肥,茶芽壮又肥。 若要茶叶产量高,茶园年年铺秋草。(渐江) 茶园铺秋草,塞过穿棉袄。(渐江) 茶园不要粪。一年三交钉(渐江) 冬天一尺五,不如伏天破寸土。(渐江) 夏不挖,秋不发。 大茶砍谷雨,小茶砍立夏。(福建) 深挖一尺三,茹砣尽力担。(茹砣指红薯,湖南新化) 土灰拌人粪,茶茹两有分。(湖南新化) 种届豆子当得下届肥。(湖南涟源) 茶园种黄豆,绿豆、饭豆、豇豆最好,叶烂为肥。(湖南汉寿) 小麦(燕麦更凶)一把刀。(指小麦、燕麦的吸肥力特别强旺,湖南) 要想茶树长得好,就要每年挖疙蔸。(湖南) 干一阶攀一段,全株干则齐蔸砍。 肥地休树留桩砍,瘦地茶树拨开土砍,松土茶树拨开砍。(指茶绎台刈留桩高度。湖南双峰) 茶树不要粪,只要伏天挖一顿。(湖南双峰) 冬天培了土,茶园丰收十有九。(湖南岳阳) 一道锄头当道粪。(湖南平江)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湖南安化) 要茶发,二八挖。(指农历二月和八月) 春山挖破皮,伏山开见底。 梅家坞是金洞洞,银洞洞,只怕一条拱拱虫(指茶尺蠖)。 隔年茶园培上土,来年增产十月九。(湖南汉寿) 三分插,七分管。(指茶树短穗扦插) 大茶砍谷雨,小茶砍立夏。(福建) 锄头尖上出大粪。(湖南浏阳) 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 要想茶树长得好,只要年年打届草。(山区有刈莆肥茶土的习惯) 茶园不种生芽,硬不发好。(指茶园要合理间作) 住好、吃饱、喝足、穿够、虫病少。 铁观音好喝不好栽。 春前播种早,春后播种迟,雨水惊蛰最适宜。(渐江) 正月早,三月迟,二月播种正当时。(渐江) 雨水种茶用手捺,春分种茶用脚踏,清明种茶用锄夯也夯不活。 惊蛰前挖金,春分后挖银。 秋前是挖金,秋后是挖银。 茶园冬前培培土,胜过施肥胜过被。 冬前要施根底肥,春后要施崔芽肥。 三耕锄一培土。(安徽) 土是根,水地命,肥是劲。(江西) 茶树无肥芽不旺。(江西) 长疼不如短疼。(茶树修剪) 生地种茶茶易活,铲掉草皮用桩落。(云南) 从雨雀舌茶,一叶搭一芽。(江西) 割不尽的麻,采不尽的茶。(浙江) 茶树不怕采,只要肥料足。(浙江) 苦茶,苦茶,不摘不发。(湖南) 茶蔸是个瘟,不摘不发荪。(湖南) 茶叶是个狠心草,不狠心就摘不到。(湖南) 谷雨边,白毛尖。 一年老了爷,一夜老园茶。 头年不摘,二年不发;头茶不摘,二茶不发。 今年留个墩,明年发一捆。 头茶摘得好,二茶发得好。 头茶留年墩,二茶发一捆。(留叶采摘) 夏茶留个把,三茶发一桠。 摘茶不摘鱼钓钓。(不把新梢连基部都采下来了) 插得秧来茶已老,摘得茶来秧又黄。 前三日早,后三日草,正三日好。 夏前宝,夏后草。(指立夏节气) 插得秧来茶变草,采得茶来秧已老。(浙江) 头年蓄个桠,来年发一把。(湖南) 头茶留个把,二茶发一跨,二茶留个墩,三茶发一捆。(湖南) 会做鞋子先打底,会采茶叶从蔸起。(湖南) 茶芽茶芽,早采早发,迟采迟发,难采不发。(湖北宜昌) 夏前宝,夏后草。(指春茶时的立夏节气) 头茶不采,二茶小发;合理采摘,越采越发。(杭州西湖梅家坞) 茶叶是个时辰草,早采三天是个宝,迟采三天变成草。(杭州西湖梅家坞) 茶到立夏一夜粗。 摘了摪茁稊茶,园门把销挂。(湖南浏阳) 连把老叶摘来年。(不留叶的采摘,招致来年减产的后果) 摘茶不摘蚂蚁窠。 头茶香,二茶涩,三茶好吃冒人摘。 尖对尖,四十天。(指采摘和生长的时间关系。四川) 早采三天是个宝,迟采三天是棵草。 早采三天是个宝,迟采三天是仙草。(从茶叶保健的角度出发,成熟叶中保健有效成分一般高于嫩芽叶) 采了头春想二春,采了今年问来年。(福建) 南山高,北山低,村人采采茶如上梯。(福建政和山区茶园) 清明茶叶是个宝,立夏茶叶变成草,谷雨茶叶刚刚好。(浙江) 立夏茶,夜夜老,小满过后茶变草。 清明早,立夏迟,谷雨前后最适宜。 树上乱难采,采下乱难拣。(江苏) 明前茶叶是贡品,谷雨仙茶为上等,立夏茶叶是下等。(浙江) 拈尖子,放斤草,山上钱,白跑掉。(茶树开采时,采摘先发的大牙,叫撃榧庾訑;高峰期大小芽叶一把捋的粗放采摘称摲沤锊輸。安徽) 春茶不采,夏茶不发,头拨不采,二拨不发,夏采留一叶,秋茶多一芽。(云南凤庆) 采养结合,芽壮叶多,过渡采摘,枝枯叶瘦。(云南凤庆) 采尽树上果,拣尽地上籽。(河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