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茶园土壤的急速酸化和改良

发布时间 : 2019-11-13
中茶黑茶园 红茶和绿茶的好处和坏处 和红茶泡的

中茶黑茶园。

茶树是一种喜酸性经济作物,它对土壤pH值有一定的要求,一般认为在4.0~6.5之间都能生长,低于4.0时茶树生长就会受到影响,并且土壤理化性质将明显恶化,而目前土壤pH值小于4.0的茶园却越来越多。关于茶园土壤的酸化,国外早有报道,在20世纪70年代末,全日本土壤pH值在3.9以下的茶园占38.64%,而到80年代末,有一半以上的茶园土壤pH值在4.0以下。20世纪80年代末,斯里兰卡茶园土壤酸化现象就十分严重。国内也有不少文章报道我国茶园土壤的酸化情况,却没有引起广大茶叶生产者足够的重视。本文仅从我国茶园土壤酸化现状及改良措施方面谈点个人看法,希望对茶叶生产者有所帮助。

一、我国部分茶园土壤酸化现状

对1998年江苏、浙江、安徽三省具代表性茶园的202个土样,1990~1991年上述地区的102个土样进行了pH值测定。结果(图1)表明,1998年三省pH值小于4.0的土样占43.9%,其中pH值小于3.5的占8.0%,而1990~1991年三省pH值小于4.0的土样只占13.7%,其中pH小于3.5的为0。1998年三省适宜茶树生长的土壤(pH4.0~6.5)由1990~1991年的869%下降到了54.2%;最适宜茶树生长的土壤(pH4.5~5.5)由1990~1991年的59.4%下降到了20.3%。吴洵等在1986~1990年对低丘红筋泥茶园的168个土样进行pH值分析,结果表明,pH值小于4.0的土样占12. 5%。也就是说,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末,我国茶园土壤酸化速度相当惊人。

二、茶园土壤酸化的原因

茶园土壤酸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重氮肥、轻有机肥的做法是导致目前我国茶园土壤酸化的一个重要原因。近十年来,随着我国名优茶的迅速发展,茶园氮肥用量越来越大,有机肥用量却越来越少,有的茶园甚至根本不施有机肥。而茶园中施用的多为铵态氮肥,茶树吸收铵态氮后,根系会释放大量的H+,从而造成土壤pH值的持续下降。环境条件的恶化,也是导致土壤酸化的一个可能因素。工业化大生产所带来的“三废”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一些酸雨物质随降雨进入土壤,直接造成土壤的酸化。我国的酸雨主要出现在长江以南地区,这正好与我国茶区的分布相对一致。当然,导致土壤酸化还有其他原因,如茶园土壤的自然酸化等。

三、提高茶园土壤pH值的措施

1、施用白云石粉

施用白云石粉(MgCO3+CaCO3)是提高强酸性茶园土壤pH值的根本途径,实践证明效果较好。它在提高茶园土壤pH值的同时,对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品质有一定的作用。白云石粉的施用量,按将土壤pH值调整到4.5来计算,生产上一般以每公顷225kg过100目筛的白云石粉,在秋季与基肥一起施入,根据实际情况掌握施用次数。

2、施用有机肥cY316.coM

施用有机肥是降低土壤酸化的有效途径。有机肥能改善土壤物理化学性状,增加孔隙度,提高土壤吸附力,防止和减缓盐基元素的淋失,同时有机肥经分解后,可提供氮、磷、钾、钙、镁等营养元素,从而增加土壤缓冲能力,缓解酸化速度。据对1998~2000年的安徽、浙江、江苏、江西、湖南、福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440个土样进行有机质与pH值的分析结果表明,在目前茶园土壤状况下,有机质与pH值未呈现出一般认为的正相关关系,虽说腐殖质能与铝离子结合成稳定的螯合物,一定程度上可降低土壤酸度,但在强酸性土壤中,这种作用是暂时的,因此在强酸性土壤中,增施有机肥并不是降低土壤酸度的有效措施,所以首先问题是应先提高强酸性茶园土壤pH值,待土壤pH值升高后,再增施有机肥以缓解土壤酸化。

3、平衡施肥

平衡施肥是保持土壤pH值的重要途径。长期大量偏施氮肥,造成土壤pH值持续下降,随着土壤的酸化,控制土壤酸度的钙、镁、钾等盐基离子淋溶加剧,而这些盐基离子与pH值有着显著正相关关系。它们的淋失,既影响茶树对这些元素的吸收,又破坏了土壤的结构。因此,茶园中肥料应以氮、磷、钾、镁及其他元素配合施用,以平衡土壤养分,调节土壤pH值。在茶园中,施用根据茶树吸肥特性而研制的茶树专用肥,值得推广。

4、提倡施用生理中性和生理碱性肥 茶树属喜酸性作物,但我国茶园土壤酸化较严重,强酸性茶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就目前茶园土壤状况而言,对一些强酸性茶园应施用生理中性和生理碱性肥,以防止土壤pH值持续下降,如施用硝铵、磷矿粉和钙镁磷肥等。

小编推荐

尿素和茶树落叶对土壤的酸化作用


石锦芹 丁瑞兴 刘友兆 孙玉华摘要 用亚热带茶区的4种未垦荒地土壤作土柱模拟,研究了重施尿素和表覆茶树落叶对土壤酸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尿素和茶树落叶处理都能酸化土壤,尤以0~20 cm的表层最为明显,其中又以赤红壤和黄壤的酸化比红壤和黄棕壤明显。文中还对尿素和茶树落叶对茶园土壤的酸化作用、酸化过程和不同土类的酸化差异进行了讨论。关键词:茶园土壤 酸化 尿素 茶树落叶中图分类号:S571.1 S153.4

文献标识码:A Acidification of Soil by Urea and Fallen Tea Leaves Shi Jinqin,Ding Ruixing,Liu Youzhao,Sun Yuhua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anjing 210095 Abstract Four uncropped soils in subtropical tea producing area were applied in soil column experiments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urea and fallen tea leaves on soil acidification.Both urea and fallen tea leaves acidified the soils.Soil acidification most seriously occurred in topsoil.Lateritic red soil and yellow soil were more evidently acidified than red soil and yellow-brown soil.The article also deals with the difference in acidification between different soil great groups.Key words:Tea garden soil Acidification Urea Fallen tea leaves 0 前言

茶树是一种适宜在酸性土壤中生长的经济作物,茶园土壤酸化在各植茶国都普遍存在[1,2]。未垦荒地植茶后,土壤pH值会明显降低[3,4],并且随着植茶年限的延长,土壤酸化也向深度和广度两个方向发展[5,6]。对茶园土壤酸化原因所作的大量研究表明,长期大量施用生理酸性氮肥[7—9]和茶树自身物质循环[10—12],都会导致土壤酸化,pH值降低,交换性铝含量和铝饱和度上升,但长期定位的试验资料则少见。本研究用4种未垦荒地的土壤制成土柱,重施尿素和土表覆盖茶树落叶,进行室内模拟试验,以探讨尿素和茶树落叶对土壤盐基性质和酸度性质的影响,旨在为揭示茶园土壤的酸化机制和管理提供实验依据。 1 材料和方法1.1 供试土壤

土柱试验用土壤有赤红壤、黄壤、红壤和黄棕壤等4个土类,分别采自广东英德省茶叶研究所茶场、湖南省古丈县茶叶示范场、江西省铅山县河口茶场和江苏省金坛市茅麓茶场,采样深度为0~20 cm、20~40 cm、40~50 cm、55~70 cm、70~85 cm和85~100 cm,均选自未垦荒地。采样区自然条件见文献[13]。1.2 土柱试验

土壤晾干并适当敲碎后,根据各土层容重计算填土重量,按采样深度自下而上依次填充在高110 cm、内径20 cm的塑料土柱管中。每种土壤设置对照(T1)、尿素(T2)、茶树落叶(T3)三种处理。试验于1992年12月1日开始,每土柱分别施尿素10 g和茶树落叶50 g;1993年11月1日,每土柱再分别施尿素15 g和茶树落叶75 g,同时设空白对照和原土对照(T0)。尿素浅施并轻覆土,茶树落叶经25 ℃腐解一周后浅盖土表并稍覆土。试验用茶树落叶的矿质元素含量见文献[14]。

试验中尿素年用量相当于氮素1 830 kg/hm2,比年产干茶3 000 kg/hm2的成龄高产茶园的年施氮量450 kg/hm2[15]约高3倍。茶树落叶年用量相当于19.89×103 kg/hm2,比黄棕壤茶园年归还的枯枝落叶量5×103 kg/hm2[11]约高3倍,以利观测重施尿素和茶树落叶对茶园土壤酸化的影响。

土柱经预湿处理后,用去离子水计量淋洗。试验时间:1992年12月—1994年10月,共23个月。试验结束后按0~20 cm、20~40 cm、40~70 cm和70~100 cm取样,风干后过筛保存备测。1.3 测定项目和方法

pH值、交换性钾、钠、钙、镁、1 mol/L KCl浸提性酸和铝的测定方法见文献[16]。 2 结果与分析2.1 土壤交换性盐基性质的变化

土壤经淋洗处理后,全剖面及表层的交换性钾、钙、镁、盐基总量及盐基饱和度大多降低(表1、表2),其中尤以表层的盐基性质变化幅度较大;尿素处理所引起的变化较大;落叶处理所引起的变化较小或与对照处理相近。表1 淋洗对全剖面盐基性质的影响(±s)Table1 Influence of leaching on base properties of entire soil profiles 土壤 Soils 处理代号*TreatmentNo.交换性钾Exch.K〔cmol(K+)/kg〕交换性钙Exch.Ca 交换性镁Exch.Mg 交换性盐基总量Sum of exch.bases(cmol/kg) 盐基饱和度PBS(%) 赤红壤 T0 0.25±0.04 2.2±0.6 0.12±0.04 2.6±0.6 79±15 Lateritic T1 0.10±0.01 2.0±0.4 0.11±0.00 2.3±0.4 75±14 red soil T2 0.09±0.02 2.1±0.8 0.12±0.05 2.4±0.8 67±26 (LRS) T3 0.10±0.06 2.2±0.5 0.14±0.06 2.5±0.5 80±17 黄壤 T0 0.48±0.06 2.6±1.3 1.3±0.4 4.6±1.7 83±4 Yellow T1 0.16±0.05 2.5±0.7 1.05±0.27 3.8±1.0 84±9 soil T2 0.18±0.02 2.5±0.3 1.1±0.3 3.8±0.7 76±12 (YS) T3 0.18±0.08 2.6±0.7 1.2±0.3 4.1±1.1 83±10 红壤 T0 0.21±0.03 0.82±0.09 0.21±0.06 1.34±0.20 15.3±1.9 Red T1 0.10±0.03 0.62±0.04 0.10±0.02 0.89±0.04 10.9±1.1 soil T2 0.08±0.01 0.48±0.14 0.05±0.02 0.69±0.14 9.0±1.8 (RS) T3 0.12±0.08 0.47±0.03 0.08±0.04 0.74±0.10 8.4±0.7 黄棕壤 T0 0.38±0.02 6.5±1.6 6.7±1.6 14±3 87±9 Yellow-brown T1 0.25±0.03 5.6±1.3 6.4±1.9 12±3 86±11 soil T2 0.26±0.06 5.5±1.8 6.7±2.6 13±4 85±13 (YBS) T3 0.28±0.03 5.4±1.6 6.8±1.3 12.6±2.7 86±12 *T0:Unleached soil,T1:Control,T2:treated with urea,T3:treated with fallen tea leaves.表2 淋洗对表层盐基性质的影响(0~20 cm)Table2 Influence of leaching on base properties of topsoil 土壤Soils 处理代号TreatmentNo.交换性钾Exch.K〔cmol(K+)/kg〕交换性钙Exch.Ca 交换性镁Exch.Mg 交换性盐基总量Sum of exch.bases(cmol/kg) 盐基饱和度PBS(%) 赤红壤 T0 0.30 3.04 0.18 3.60 81.8 LRS T1 0.11 2.06 0.11 2.37 70.5 T2 0.09 1.12 0.08 1.37 35.0 T3 0.20 1.89 0.23 2.40 74.1 黄壤 T0 0.61 5.18 1.98 7.85 76.8 YS T1 0.23 3.56 1.45 5.33 75.9 T2 0.19 2.18 0.78 3.25 60.3 T3 0.31 3.66 1.62 5.69 75.3 红壤 T0 0.26 0.98 0.31 1.71 18.5 RS T1 0.12 0.56 0.08 0.84 9.5 T2 0.07 0.48 0.06 0.67 10.9 T3 0.22 0.46 0.13 0.88 9.4 黄棕壤 T0 0.36 5.07 4.03 9.52 82.3 YBS T1 0.21 3.95 3.77 8.03 74.0 T2 0.17 3.27 2.92 6.45 67.8 T3 0.29 3.67 4.97 9.22 70.82.1.1 交换性钾

表层交换性钾含量的变化趋势是:T0(未淋洗原土)>T3(落叶处理土壤)、T1(对照处理土壤)>T2(尿素处理土壤),表明重施尿素使表土交换性钾含量减少最甚,而茶树落叶则对钾有一定的归还性效应。全剖面交换性钾含量降低幅度不及表土大,三种处理间的差异也较小。从土壤元素丰缺情况来看[17],钾含量的降低,使赤红壤和红壤的供钾能力从中等降为极少,黄棕壤从丰富降为中等,黄壤从极丰富降为低。2.1.2 交换性钙

表层钙含量的变化趋势与钾基本一致,即:T0>T1、T3>T2,也是尿素处理的下降幅度最大,落叶处理的降幅较小。但因表层淋出的钙迁移到了下层,表层以下层次土壤的交换性钙含量增高,因而全剖面钙含量的降低较少。2.1.3 交换性镁

镁含量除赤红壤和黄棕壤茶树落叶处理的表层和全剖面含量高于原土外,其它处理均呈降低趋势,即表层含量以T3>T1>T2,表明重施尿素促进了表层镁的流失,而茶树落叶处理则缓解了表层镁含量的降低。尤其是赤红壤和红壤的镁含量原来就低于茶树正常生长所需的临界值[18],淋洗处理后使其供镁能力进一步减弱,已处于缺镁和高度缺镁状态。

淋洗处理后,由于土壤的交换性钾、钠、钙、镁等含量降低,从而使其表层及全剖面的交换性盐基总量和盐基饱和度也大多下降,其中盐基总量的降幅表层的又比全剖面的大。因为尿素不仅施用量大,而且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的NH+4能较多地保留在土壤中,有效地争夺了土壤的阳离子交换点位,促进了土壤尤其是表层盐基的淋失,使表层盐基含量明显下降。就茶树落叶处理而言,因其含有较多的K、Ca、Mg、Mn等矿质元素[14],在实验过程中,落叶不断分解,这些盐基元素就逐步释放出来归还土壤[4],从而缓解了表层盐基含量的降低。2.2 土壤酸度性质的变化2.2.1 pH值

淋洗处理时脱硅、脱盐基过程的发展,使土壤逐渐酸化,这反映在土壤活性酸度和交换性酸度的变化上。从表3可知,淋洗后土壤全剖面的pH均降低,其中pH(H2O)下降比pH(KCl)大,说明酸化过程中交换性氢含量下降,引起土壤强酸化的原因在于铝。4种土壤均以尿素处理的pH下降最多,其次为落叶和对照处理。pH(KCl)的降幅虽小,但处理间仍表现出与pH(H2O)相同的变化规律。表4所示表层pH的变化情况也显示了同样的趋势,表明尿素和茶树落叶处理有利于土壤全剖面和表层pH的降低。 表3 淋洗对全剖面酸度性质的影响(±s)Table3 Influence of leaching on acidity properties of entire soil profiles 土 壤Soils 处理代号TreatmentNo. pH 交换性铝Exch.Al 铝饱和度Percentage of AlSaturation(%) H2O KCl 赤红壤 T0 5.74±0.11 4.53±0.28 0.6±0.5 18±15 LRS T1 5.27±0.13 4.48±0.28 0.7±0.4 22±15   T2 4.62±0.28 4.4±0.4 1.1±1.0 31±26 T3 4.99±0.17 4.40±0.23 0.6±0.6 20±17 黄壤 T0 6.12±0.13 4.51±0.20 0.5±0.2 11±6 YS T1 5.4±0.3 4.38±0.22 0.7±0.4 17±10   T2 4.80±0.08 4.26±0.19 1.2±0.7 23±13 T3 5.23±0.27 4.35±0.20 0.7±0.4 16±10 红壤 T0 4.74±0.04 3.80±0.07 7.3±0.8 84.4±2.0 RS T1 4.47±0.18 3.57±0.07 7.2±0.7 90.8±1.1   T2 4.28±0.15 3.54±0.03 6.9±1.2 91.5±1.9 T3 4.33±0.06 3.56±0.08 7.9±0.6 92±1 黄棕壤 T0 5.61±0.11 4.02±0.20 1.8±1.2 12±8 YBS T1 5.5±0.3 3.84±0.21 1.7±1.3 13±11   T2 5.2±0.4 3.81±0.24 1.8±1.2 14±13 T3 5.4±0.4 3.82±0.23 2.0±1.6 14±12表4 淋洗对表层酸度性质的影响(0~20 cm)Table4 Influence of leaching on acidity properties of topsoils 土 壤Soils 处理代号TreatmentNo. pH 交换性铝Exch.Al 铝饱和度Percentage of AlSaturation(%) H2O KCl 赤红壤 T0 5.54 4.44 0.66 15.5 LRS T1 5.46 4.34 0.85 26.4 T2 4.45 4.01 2.38 63.5 T3 4.81 4.21 0.79 24.8 黄壤 T0 6.09 4.86 0.09 1.1 YS T1 5.86 4.70 0.23 4.1 T2 4.85 4.03 2.08 39.0 T3 5.59 4.64 0.24 4.0 红壤 T0 4.70 3.68 7.31 81.0 RS T1 4.72 3.48 5.18 90.3 T2 4.12 3.54 8.25 88.5 T3 4.25 3.45 7.83 90.4 黄棕壤 T0 5.58 3.94 1.89 16.6 YBS T1 5.28 3.68 2.75 25.5 T2 4.88 3.62 2.85 30.6 T3 4.99 3.62 3.69 28.62.2.2 交换性酸

土壤酸化的本质与铝的活化有关。在土壤酸化过程中,交换性盐基含量和盐基饱和度降低,交换性铝含量和铝饱和度上升。表3和表4表明,淋洗后赤红壤和黄壤全剖面及表层的交换性铝含量和铝饱和度都高于未淋洗原土,尤以尿素处理的增幅最大,可使两种土壤的全剖面交换性铝含量比原土提高90%和136%,铝饱和度提高77%和110%;对表层的影响则更大,可使铝含量提高2.6倍和22倍,铝饱和度提高3.1倍和34倍。相比之下,茶树落叶和对照处理的效果不及尿素处理。红壤与黄棕壤的变化趋势与赤红壤和黄壤相同,尤其铝饱和度在全剖面及表层都表现为增大,但变化幅度以及处理间差异相对较小,表明这两种土壤具较强的缓冲能力。2.3 土壤pH值与交换性阳离子含量的相关性

处理前后土壤pH值与交换性盐基含量及交换性酸度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表5)。在赤红壤、黄壤和黄棕壤中,土壤pH(KCl)与交换性钙、镁及盐基总量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交换性铝和交换性酸总量之间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H(H2O)与这些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在赤红壤和黄壤中不显著,在黄棕壤中极显著,表明酸化过程与土壤交换性盐基含量的降低和交换性铝含量的增加是一致的。强酸性红壤以pH(H2O)与这些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更好,这可能与强酸性条件下交换性铝难以水解,不易表现出酸性有关。 表5 土壤交换性阳离子含量与pH值的相关系数Table5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pH value and content of exchangeable cations 土壤Soil pH 交换性钙Exch.Ca 交换性镁Exch.Mg 交换性盐基Exch.bases 交换性铝Exch.Al 交换性酸Exch.acidity 赤红壤 pH(H2O) 0.194 — 0.280 -0.400 -0.371 LRS pH(KCl) 0.776** — 0.731** -0.898** -0.891** 黄壤 pH(H2O) 0.186 0.417 0.303 -0.580* -0.513* YS pH(KCl) 0.772** 0.832** 0.854** -0.893** -0.877** 红壤 pH(H2O) 0.813** — 0.796** -0.367 -0.372 RS pH(KCl) 0.754** — 0.695** -0.081 -0.099 黄棕壤 pH(H2O) 0.817** 0.475* 0.675** -0.791** -0.793** YBS pH(KCl) 0.925** 0.519* 0.755** -0.876** -0.865** *P<0.05 **P<0.01 n=16 3 讨论

从以上对各土壤淋洗前后盐基性质和酸度性质所作的研究和分析可以看出:3.1 尿素对茶园土壤酸化的作用

尿素虽为中性肥料,但大量施用能酸化土壤,这是因为尿素在酸性环境下,会水解生成NH+4,能有效竞争土壤阳离子吸附点位,从而增加了土壤盐基的淋失量[19],促进了土壤酸化的发展。3.2 茶园凋落物归还对土壤酸化的作用

茶园凋落物及修剪枝叶归还土壤,对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防止水土流失和增加土壤有机质方面均有积极作用,但同时又增加了土壤盐基元素的淋失[19],所分解释出的铝富集在土壤的表层[4],从而促进了土壤的酸化。3.3 土壤酸化是一个由表及里的过程

本试验结果再次表明,重施尿素和表覆茶树落叶对土壤的酸化影响均以表层比全剖面更明显,表明土壤酸化是个渐进的过程,随着时间延长,酸化将向深度方向发展。3.4 土壤酸化的快慢受土壤缓冲能力和所处缓冲范围的调节

黄棕壤交换性盐基含量和盐基饱和度大,缓冲能力强,酸化较难。红壤呈强酸性,处于铝缓冲范围,淋洗后虽盐基含量下降明显,但进一步酸化很难。赤红壤和黄壤pH高,盐基含量少,缓冲能力差,交换性盐基易于淋失,pH下降快,交换性铝含量和铝饱和度上升明显,酸化强烈。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博士研究生论文内容之一。作者简介:石锦芹(1969—),女,江苏如皋人,农学博士,现在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大学食品学院工作,主要从事天然生理活性成分研究。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南京210095 参考文献1 内田薰.茶园栽培に欠かせめ石灰.茶,1978(9):28—332 吴洵.红壤茶园活性铝及酸度实质.福建茶叶,1991(1):25—273 宋木兰,刘友林.茶园土壤酸化及其防治.见: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工作部编.中国土地退化防治研究.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370—3754 丁瑞兴,黄骁.茶园—土壤系统铝和氟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其对土壤酸化的影响,土壤学报,1991;28(3):229—2365 魏国雄.茶树与土壤酸碱度.土壤肥料,1979(6):20—216 仲兆环.茶园土壤酸度演化及其调节.茶叶,1984(1):11—127 小菅伸郎.茶园土壤におけゐ适正pHについて.茶叶研究报告,1987,第66号:98—1018 Wanyoko,K.Types and Rates of Nitrogen Fertilizers on Seeding Tea.Tea,1988;9(1):4-99 徐楚生.茶园土壤pH近年来研究的一些进展.茶叶通报,1993;15(3):1—410 刘友林.茶园生态系统中铝和锰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其对土壤特征的影响[硕士论文].南京:南京农业大学,198911 李庆康.种植茶树对黄棕壤物质循环及土壤酸化的影响[博士论文].南京:南京农业大学,198912 王效举,陈鸿昭.茶园—土壤系统的某些生物地球化学特征.土壤,1993;25(4):196—20013 丁瑞兴,刘友兆,孙玉华等.我国亚热带茶区土壤系统分类的研究.见: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新论.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183—19314 丁瑞兴,刘友兆,孙玉华等.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对名优茶化学品质的影响.见:龚子同主编.中国名特优农产品的土宜.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135—14015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编.茶树栽培技术.北京:农业出版社,1982:159—20616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系统分类课题组.土壤实验室分析项目及方法规范.南京: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199117 袁可能编著.植物营养元素的土壤化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18 吴洵.安溪茶园土壤镁含量和施肥建议.福建茶叶,1998(2):23—2619 石锦芹.我国亚热带茶园土壤酸化与铝的化学行为研究[博士论文].南京:南京农业大学,1995 原稿收到日期:1998—10—22修改稿收到日期:1998—11—14

引导茶农实施土壤改良 提高茶叶质量


笔者在茶叶生产实践中发现,安溪铁观音之所以有特殊的韵味,除了茶树品种和加工工艺等因素的作用外,更主要的原因还在于产地土壤中含有的特殊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能有效促进茶树次生代谢,合成较为特殊的茶叶芳香物质,形成所谓的观音韵。然而,上世纪八十年代后,茶农大多通过大量使用化肥来提高茶叶单产,造成对土壤有机质、矿物质、微量元素的掠夺性摄取,而茶园管理时又未能及时补充,导致土壤营养失衡、肥力下降,影响茶叶质量。因此茶园土壤改良对提高茶叶质量、保持茶叶品质优势至关重要,现从以下几方面引导茶农实施土壤改良:

首先是进行肥料改革。大力推广使用以羊粪为主的农家肥,少施或不施化肥,增加土壤有机质。

其次是推广配方施肥。根据茶园土壤养分调查分析表明,分发茶园施肥建议卡,帮助茶农进行科学合理配方施肥,平衡土壤营养成分,效果十分明显。同时,还须注意引导茶农施用含微生物有机肥,增加土壤微生物菌群,活化土壤。

第三是推行茶园覆盖。针对茶园土表裸露且土壤严重酸化的问题,在茶园管理上引导茶农采用稻草进行园面覆盖,既能中和土壤酸碱度,又能保水保土保肥,还能增加土壤有机质,限制杂草生长。另外组织引导茶农在茶园内种植豌豆、黄豆等经济作物,增加茶园有机质。

茶园的土壤管理


茶园的土壤管理是实现优质高产的重要技术措施之—。其目的主要是控制杂草,改良土壤理化特性,促进有益微生物增殖,为茶树良好的生长发育创造一个十分有利的地下环境。 1.常规成年茶园的土壤耕锄 (1)耕锄的时期与深度。 成年茶园耕锄的时间和深度因各地自然气候条件和栽培技术水平的不同差异较大,但均可分为春夏季的浅耕和秋冬季的深中耕。①春季耕锄。时间是在2月下旬至3月中旬,高山茶区(海拔1200米以上)可到4月上旬。此次浅耕一般是结合施春肥进行,耕深7~10厘米。目的是疏松土壤,提高地温,补给营养,促进春茶萌发生长。②夏季耕锄。一轮茶结束(约在5月中下旬)结合追施夏肥进行,耕深10~15厘米。茶园经过春季的采摘和其他农事活动,土壤表层已被人的多次践踏而板结,妨碍了空气的流通和雨水的渗透,而这时又是杂草生长旺盛期,因此夏季耕锄极为重要。③伏耕。夏末秋初(7月下旬至8月上旬)当第二轮茶结束时配合施秋肥进行,耕深10~15厘米。这时气温高,光照强,还往往伴随干旱,适时耕作对彻底杀灭杂草,促进土壤硝化细菌活动,加速有机物质分解具有显著作用。④秋耕。秋末冬初(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当地上部停止生长时结合施冬肥进行,耕深15~20厘米。这次耕翻不仅可以将杂草随同基肥翻入土中增加土壤有机营养,促进根系生长,同时还加速土壤的自然风化,使肥分释放,土壤结构改良,为次年春芽(越冬芽)的大量形成奠定物质基础。成年老茶园秋冬季的深中耕,可以每年一次。但对根系密布行间,尚在壮年期的茶园,则不必年年冬耕,可每隔2年一次,以免大量损伤根系,影响树势发育和下年春茶产量。 (2)耕锄方法和工具。 耕锄方法合理与否对茶树生长和水土保持有着密切的关系,对劳动工效也有很大影响。在锄草时靠近茶树下的地面应浅削,尽量减少对茶根的损伤,密集于丛脚的“夹窝草”宜用手连根拔除。除去的杂草应积于行间,借助晴天的烈日晒死或运出园外,制作堆肥。锄草方法与水土保持关系很大,在坡地茶园,如顺坡耕锄草,将扩大表土沟蚀,引起冲刷,故应沿等高线(或梯面)进行。第一次耕锄与第二次耕锄的方向应交换调节,以避免表土移位搬家。耕锄的时间宜选择晴天或雨天后土壤稍干时进行,土壤过湿易粘结成块不易耕作,同时因破坏了土壤结构会造成土壤更为板结。梯式茶园在耕作时还要进行梯壁管理。对梯壁不宜用锄头去挖,而需用刀割,使草根深扎土中保护梯坎。锄草工具,一般使用板锄,裤刀,深耕则使用扁嘴锄、钉齿耙等。注意千万不能用牛犁,因犁会造成茶根的严重损伤,使次年大减产,如果年年用牛犁则会造成茶树生长不良提早衰退。 为了节省用工,保持土壤的良好结构,当前茶园除草最好宜选用草甘膦等除草剂进行化学除草,只有当地面板结时才辅以耕锄,但为了结合施肥,耕作仍不可全免。 2.密植免耕茶园的土壤管理 密植茶园经过2~3年的精心培育,即可形成宽阔的茶蓬覆盖整个地面,此时由于地面荫蔽,杂草已失去生存条件;茂密的枝叶阻止了雨水对地面的直接打击,水分被土壤缓慢吸收,地下庞大的根群已布满整个土壤表层,地面又加上一层枯枝落叶保护土壤水热稳定,土壤有机质迅速提高,茶树进入旺盛生长时期。此时,免耕条件具备,即应停止耕锄,这对促进土壤良好结构的进一步形成,提高茶叶品质、产量都有良好作用。研究表明,茶树生长的好坏与主根长短关系不大,而与侧根细根的数量和旺盛与否关系最为密切,耕作动土必然损伤大量根系,破坏地上、地下部的生理平衡,从而导致减产。贵州省茶叶科学研究所试验,在密植茶园中耕锄草,一次每亩(667米2)即损失细根达5千克(鲜重)之多,而茶叶产量则随耕作次数的增加而减少,连续5年对比,耕作区总产量比免耕区减产16.6%。密植茶园郁闭后实行免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到一定年限后可结合树冠更新改造,同时对土壤进行深耕和补施有机肥,使土壤得到周期性调节。

实施土壤改良可提升茶叶品质


笔者在茶叶生产实践中发现,安溪铁观音之所以有特殊的韵味,除了茶树品种和加工工艺等因素的作用外,更主要的原因还在于产地土壤中含有的特殊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能有效促进茶树次生代谢,合成较为特殊的茶叶芳香物质,形成所谓的观音韵。然而,上世纪八十年代后,茶农大多通过大量使用化肥来提高茶叶单产,造成对土壤有机质、矿物质、微量元素的掠夺性摄取,而茶园管理时又未能及时补充,导致土壤营养失衡、肥力下降,影响茶叶质量。因此茶园土壤改良对提高茶叶质量、保持茶叶品质优势至关重要,现从以下几方面引导茶农实施土壤改良:

首先是进行肥料改革。大力推广使用以羊粪为主的农家肥,少施或不施化肥,增加土壤有机质。

其次是推广配方施肥。根据茶园土壤养分调查分析表明,分发茶园施肥建议卡,帮助茶农进行科学合理配方施肥,平衡土壤营养成分,效果十分明显。同时,还须注意引导茶农施用含微生物有机肥,增加土壤微生物菌群,活化土壤。

第三是推行茶园覆盖。针对茶园土表裸露且土壤严重酸化的问题,在茶园管理上引导茶农采用稻草进行园面覆盖,既能中和土壤酸碱度,又能保水保土保肥,还能增加土壤有机质,限制杂草生长。另外组织引导茶农在茶园内种植豌豆、黄豆等经济作物,增加茶园有机质。

第四是开展茶园翻耕。发动群众开展茶园翻耕及施用羊粪、花生藤等茶园管理工作,使茶园翻耕成为茶农管理茶园的日常事项。

有机茶园的土壤管理


一、行间铺草覆盖

生产有机茶的茶园,行间必须辅草,草料每亩每年不少于1000kg,原料可利用山草、稻草、麦秆等。茶园行间铺草可以减缓地表径流速度,促使雨水向土层深处渗透,防止地表水土流失,增加土层蓄水量。同时,还能抑制杂草生长,有利土壤微生物繁殖,增加上镶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此外,还可以稳定土壤热量,夏天可防止土壤水分蒸发,具有抗旱保墒作用,冬天可增温防止冻害。茶园行间铺草一举多得,是有机茶生产中最重要的土壤管理措施。

二、精耕细作勤除杂草

生产有机茶的茶园大多水热条件好,四周生态条件也好,杂草极易滋长。杂草不仅与茶树争光、争肥、争水,又是病虫栖息的场所和传播的媒介,一有疏忽就会造成草荒,必须及时除去。由于有机茶园不能使用除草剂,只能采用人工方法,勤浅耕勤削草,这对于一些没有条件铺草的茶园尤为重要。一般春茶开采前要进行一次浅耕(深约10cm)削草,清除越冬杂草;春茶结束后浅耕削草,可疏松采茶时踏实的表土,同时可推迟夏草生长。6月份,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正是梅雨季节,杂草生长快,一般在梅雨结束要进行一次浅耕除草。8-9月份是秋草生长、开花结籽的时期,这时除草对防止第2年杂草生长有重要作用,要抓紧进行。因此,没有铺草条件的有机茶生产茶园,尤其是茶行间距大的茶园,一年4次浅耕除草是不可少的。除草要选择晴朗的天气进行,把杂草晒干,使它失去再生能力,同时也可起到杀虫消毒作用。经过暴晒后的杂草翻埋作肥料,以提高土壤肥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