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茶园转换成有机茶园要点

发布时间 : 2019-11-13
中茶黑茶园 有机红茶 彩云间有机红茶

中茶黑茶园。

常规茶园转换成有机茶园是一项系统工程,宜通过过渡期间的生态建设和按照有机茶技术管理措施进行建设,使原有的常规茶园各项质量技术指标都达到有机茶的指标后,再通过有机茶认证,才能正式转为有机茶生产基地(茶园)。一、检测认定 检测认定首先对常规茶园的大气、土壤、水源、周边环境质量和生产的茶叶进行检测,然后对检测结果与有机茶全部质量标准进行对照,差什么补什么,循序渐进,分批转换。对有些质量指标差距较大,较难转换的茶园不要勉强转换,否则会事倍功半。二、茶园改造1、幼龄茶园改造 对断行缺株茶园采用同一品种、同一树龄的植株进行补缺,确保茶园有良好的园相,然后按有机茶质量技术管理措施严格进行管理。2、生产茶园改造 根据生产茶园的树型状况采用轻剪、重剪、深剪、台刈等修剪方法进行树冠面和树体改造。3、荒芜茶园改造 将荒芜茶园恢复为正常生产茶园,包括树冠与树体改造、缺株补植、浅耕除草、深翻改土、重施基肥、科学追肥等技术措施,然后按有机茶质量技术管理措施精细管理。三、土壤管理1、浅耕除草 转换茶园要精耕细作,勤除杂草。但是,当常规茶园土壤已转换成肥沃松软、杂草稀少、树冠覆盖率已达到90%以上时,可采用减耕或免耕技术措施。2、铺草覆盖 茶园行间铺草覆盖对抑制杂草生长,保水、保土、保肥、调节温度,培养土壤生物群,增强土壤生物活性,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和土壤环境质量等有明显作用。覆盖草料以绿肥、稻草、作物秸秆等为佳,覆盖厚度为5—10厘米,每亩用草料1500公斤以上。3、种植绿肥 幼龄茶园和更新改造后的茶园,树冠覆盖度小,行间空隙大,对未进行行间覆盖的茶园宜种植绿肥,既可改善茶园小气候,又可增加茶园有机肥肥源。绿肥种植可高杆、矮杆、匍匐品种混种,也可单独种植;分春夏秋冬季播种,品种以大叶猪屎豆、爬地兰、飞机草、紫穗槐、木豆、紫云英、苕子、苜蓿、肥田萝卜、箭舌豌豆等为优。4、放养生物 茶园放养蚯蚓等生物可改良土壤结构和土壤理化性状与肥力。放养食虫生物可减轻病虫危害,达到以虫治虫目的。5、施肥管理 追肥和施基肥是茶树正常生长发育和收获优质鲜叶原料的基本条件,施用的肥料应按有机茶园施肥准则允许施用的肥料,如堆(沤)肥、畜禽粪便、饼肥、泥炭、腐殖酸盐、动物残体或制品、绿肥、草肥、菌肥、有机茶类专用肥、天然矿物肥和矿产品、氨基酸叶面肥等经无公害化处理的无污染肥料。严禁使用化学氮肥、化学钾肥、化学磷肥、化学复合肥、化学叶面肥、城市垃圾、工厂及城市废水等已污染的有机肥料。四、病虫防治 宜采用保护茶园群落结构来维持生态平衡;保护和利用天敌资源,提高自然生物防治能力的各项技术措施来实现;宜采用农业技术措施,加强茶园栽培管理;采用适当的物理防治技术,有条件地使用植物源和矿物源农药;严禁使用化学农药,确保茶园不受化学农药污染。茶园除严禁使用化学农药外,而且严禁使用化学除草剂、化学增效剂、土壤改良剂和使用被污染的水灌溉茶园等,确保茶园无公害。五、生态建设 完善隔离带、防风林、遮阴树、护坡树、路边树、沟边树、山边树等树木种植和边角地绿肥种植以及茶园水利系统、道路网、山塘水库等建设的配套和完善。六、环境整治 按有机茶基地建设质量标准要求整治茶园内及周边环境质量,使常规茶园转换成符合质量的有机茶园CY316.COm

Cy316.com延伸阅读

成年茶园的常规土壤耕锄技术要点


常规成年茶园的土壤耕锄技术要点如下--

一、耕锄的时期与深度

成年茶园耕锄的时间和深度因各地自然气候条件和栽培技术水平的不同差异较大,但均可分为春夏季的浅耕和秋冬季的深中耕。

1、春季耕锄。时间是在2月下旬至3月中旬,高山茶区(海拔 1200米 以上)可到4月上旬。此次浅耕一般是结合施春肥进行,耕深7~10厘米。目的是疏松土壤,提高地温,补给营养,促进春茶萌发生长。

2、夏季耕锄。一轮茶结束(约在5月中下旬)结合追施夏肥进行,耕深10~15厘米。茶园经过春季的采摘和其他农事活动,土壤表层已被人的多次践踏而板结,妨碍了空气的流通和雨水的渗透,而这时又是杂草生长旺盛期,因此夏季耕锄极为重要。

3、伏耕。夏末秋初(7月下旬至8月上旬)当第二轮茶结束时配合施秋肥进行,耕深10~15厘米。这时气温高,光照强,还往往伴随干旱,适时耕作对彻底杀灭杂草,促进土壤硝化细菌活动,加速有机物质分解具有显著作用。

4、秋耕。秋末冬初(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当地上部停止生长时结合施冬肥进行,耕深15~20厘米。这次耕翻不仅可以将杂草随同基肥翻入土中增加土壤有机营养,促进根系生长,同时还加速土壤的自然风化,使肥分释放,土壤结构改良,为次年春芽(越冬芽)的大量形成奠定物质基础。成年老茶园秋冬季的深中耕,可以每年一次。但对根系密布行间,尚在壮年期的茶园,则不必年年冬耕,可每隔2年一次,以免大量损伤根系,影响树势发育和下年春茶产量。

二、耕锄方法和工具

耕锄方法合理与否对茶树生长和水土保持有着密切的关系,对劳动工效也有很大影响。在锄草时靠近茶树下的地面应浅削,尽量减少对茶根的损伤,密集于丛脚的“夹窝草”宜用手连根拔除。除去的杂草应积于行间,借助晴天的烈日晒死或运出园外,制作堆肥。锄草方法与水土保持关系很大,在坡地茶园,如顺坡耕锄草,将扩大表土沟蚀,引起冲刷,故应沿等高线(或梯面)进行。第一次耕锄与第二次耕锄的方向应交换调节,以避免表土移位搬家。耕锄的时间宜选择晴天或雨天后土壤稍干时进行,土壤过湿易粘结成块不易耕作,同时因破坏了土壤结构会造成土壤更为板结。梯式茶园在耕作时还要进行梯壁管理。对梯壁不宜用锄头去挖,而需用刀割,使草根深扎土中保护梯坎。锄草工具,一般使用板锄,裤刀,深耕则使用扁嘴锄、钉齿耙等。注意千万不能用牛犁,因犁会造成茶根的严重损伤,使次年大减产,如果年年用牛犁则会造成茶树生长不良提早衰退,为了节省用工,保持土壤的良好结构,当前茶园除草最好宜选用草甘膦等除草剂进行化学除草,只有当地面板结时才辅以耕锄,但为了结合施肥,耕作仍不可全免。

有机茶园秋季管理技术要点


搞好秋季有机茶园管理足保证幼园及早成园和成年茶园丰产的基础,各基地应抓住有利时机认真搞好以下工作:

一、幼园管理:

l、锄草。对茶园进行于耕锄一次,除净园内杂草,并将杂草翻埋土中,增加土壤有机质。

2、利用秋季有利墒情。对茶园及时进行间苗补缺。

3、海拔较低的茶园及时进行第一次定型修剪,即离地20—25厘米剪去海拔较高的茶园竖年2月修剪。

4、施好基肥。主要以有机肥为主,亩拖油渣100—150公斤,沤肥或圈粪1.5吨左右,在茶树行间开淘深施、覆土。

5、培土或干草覆盖。在冬季严寒来临之前,进行培土,有条件的用干草在茶树根茎部覆盖,保证幼苗安全越冬。

二、成园管理:

1、轻修剪。及时进行轻修剪,剪去“鸡爪枝”、枯枝病叶,并将病虫枝叶运出园外,烧掉。修剪应在11月上旬结束。若采用机械修剪,必须用无铅汽油,防止污染土壤和茶树。

2、深翻。对茶园进行一次全面深翻,保证在12月底前结束。

3、重施基肥。结合深翻,亩施农家肥1.5—2.5吨或油渣150—250公斤,在茶树行间开沟深施,覆土。

4、病虫防治。用人工清除园内病虫卵,将其清除园外或深埋土中,减少来年病虫危害。

有机茶园的开辟


有机茶的概念 1、环境场地:没有任何污染。 2、按有机农业生产体系和办法建立起来的茶园和茶厂。 3、生产出的鲜叶在加工包装、贮运过程中不受化学品污染。 4、必须经过有关部门认证、颁证。 茶树是一种多年生的经济作物,它的有效经济年限可达数十年,一经种植便不宜移动,所以要选择好的地点,高标准、严要求,做到讲科学,以适应茶树生育的需要。 一、 新茶园建立的要求 利用荒山及荒林地开辟茶园是当前发展我市茶叶生产基地,迅速提高我市茶叶产量重要措施之一。茶叶作为农业生产内容之一,其显著特点是商品性大,竞争性强,发展茶叶生产基地,能使产口稳定可靠,为国内外市场提供更好的茶叶商品。为此,需彻底改变过去我市茶叶旧貌,改落后为先进,变低产为高产。并创建一批速成高产稳产茶园,成为实现茶叶现代化的生产基地。 新茶园建立的基本要求是:等高梯层,条栽密植,缓路横沟,深垦基肥,良种壮苗,在此基础上逐步向高标准、高质量的现代化茶园方向发展。实现茶区园林化,茶树良种化,生产机械化,栽培科学化。 我市山区条件悬殊不一,建茶园应选择相对集中连片的地点。但所谓集中连片,不能错误理解为反整个山头全面开垦种茶。应根据山区地形特点,做到具体规划,宜茶则茶,宜林则林,宜农则农。 新茶园开垦会破坏原有植被,引起水土冲刷。所以要求地形、坡度建立等高条植缓坡茶园或梯层茶园。 二、 园地选择和规划(一)园地选择 按茶树对气候等环境条件要求,宜选择气候适宜,土壤酸性,土层深厚,山坡坡度25度左右,相对集中连片,有发展前途的缓坡丘陵地作为建园基地。 (二)园地规划 小道路网 A、干道:6公顷(90亩)以上茶园要设置干道,路宽7--8米,路坡小于6度,弯道半径不小于12米。 B、支道:各片茶园间联络,路宽3米,坡度小于8度,弯道半径不小于10米。 C、步道:连结上下层梯层要疫步行道,路宽1米,路坡小于15度。 D、环园道:在茶园四周设环园道,路宽1.5米。 (2)水沟山地茶园要优质到小雨、中雨雨水不出园,大雨暴雨积沙走水不冲园。 A、蓄水沟:在每一梯层内侧开设蓄水沟,沟宽40厘米,深20--30厘米,每隔4--8米筑一坚实土埂,土埂略低于梯面。 B、排灌沟设在各片茶园间的道路两侧或靠近山坑小涧 侧,要与蓄水沟相连接,排灌兼用。沟宽40--500厘米,沟深20--30厘米,排灌沟与蓄水沟连接处要挖积沙坑。 三、园地开垦和茶树种植 (一)园地开垦 (1)清理地面,将地面零星树木、杂柴、荒草、乱石和草地等清理运出园外,凡在规划中园地四周道路,水沟两旁属于防护林带的树木都应保留。对局部凹凸不平的地形,应从长远利益考虑,宁愿多花些工夫,也要加以平整改造。 (2)深耕土壤,缓坡茶园开垦的关键是深耕改土。开垦深浅对茶树的生影响极大。深垦深度根据土壤性质而定,土质疏松深厚,深垦深度可稍浅些,土质浅薄结实的,应深垦60cm以上。对于从未垦植过的生荒地,就分初垦、复垦两次进行。初垦深度一般要求达60cm以上,深翻后,不必打碎土块,以利于蓄,熟化,提高土壤深耕效果。 (二)开垦技术 (1)平地和缓坡地的开垦,平地及5度以下产丘陵或山脚缓坡地,可进行等高条植。 在开垦时,按等高方式由止而下进行,同时宜采取初垦与复垦结合进行的方法。即先全垦30cm厘米左右,后规划好的等高茶行,深挖60cm的种植行。清除草根、石块,整细土壤、下足基肥。 (2)梯级茶园的开垦,坡度在5度以上的山地种茶,都要构筑等高梯层茶园。5度以下的要等高种植,以利于水土保持和茶园管理。筑梯级要求等高不等宽,梯面外高内低,外埂内沟,梯梯接路,沟沟相通。梯面宽度最窄不小1。5米,梯壁高度不得超过2米,梯长最长不超过70米,梯壁倾斜度以60--70度为宜。坡面表土层要求保留在梯面或种植沟内。 修筑梯层,可用草皮砖专块、石子砌坎或修筑土坎。梯沿要比园地高出20厘米,边砌边挖心土,形成外高内低。第一层做好后,再把上一层表土挖下填平下层梯面,再修筑第二层,后把第三层表土填到第二层梯面上,以此类推。 (三)茶苗定植 (1)定植时间,选择茶苗休眠期的晚秋和早春,秋季以寒露、霜降前后的小阳春气候为好春季以立春,雨水前后为好,晚秋定植地下部生长旺盛,生根快,来年好越夏。 规格及茶苗用量,单行品字型种植行株距(1.2--1. 5)米×(0.3--0.4)米,每丛种2--3株,亩植茶苗3000--4800左右。同时要注意早、中、迟茶的比例配置,一般为1:3:2为宜。 (2)定植方法:划行,按预定行距平地茶园,按直线划行,梯园距梯沿80--90厘米划行,梯面宽2.7米以上种两行。 开沟施基肥,根据已划行,在全垦30cm基础上挖深60厘米,宽40--60厘米的种植沟。挖沟时,表土放边,底土先回沟底,然后下有机和磷肥,土肥混和后,再填上细土即可栽茶。要求亩施有机肥100担,饼肥200公斤,磷肥80--100斤。如有机肥少则适宜在20--30厘米的浅表土层集中施用为好。 (3)茶苗定植,茶苗根茎部入土深2--3cm。品字型种植。定植时茶根要自然伸展 ,载后覆土压实,盖一层松土,保持10cm浅沟,再浇水,铺草覆盖。

有机茶园基地建设


(一)有机茶园的生态环境质量有机茶园基地建设是有机茶生产的基础,有机茶园是采用与自然和生态法则相协调种植的茶园,其生产技术的应用强调使茶园的生态系统保持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有机茶园基地可以是常规茶园的转换,也可以是荒芜茶园的改造恢复,或是新种植茶园。有机茶园必须符合生态环境质量,要求远离城市和工业区以及村庄与公路,以防止城乡垃圾、灰尘、废水、废气及过多人为活动给茶叶带来污染。茶地周围林木繁茂,具有生物多样性;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壤末受污染,土质肥沃。具体要求:1、茶地的大气环境质量应符合GB3095-1996中规定的一级标准的要求;2、茶地的灌溉水质量应符合GB5084-1992中规定的旱作农田灌溉水质要求;3、茶地的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GBl5618-1995中规定的I类土壤环境质量,主要污染物的含量限值(mg/kg)为:镉Cd ≤0.20,汞Hg≤0.15,砷As≤15.00,铜Cu≤50.00,铅Pb≤35.00,铬Cr≤90.00。(二)有机茶园的土壤要求有机茶园土壤要求自然肥力高,土层深厚,土体疏松,质地砂壤,通透性能良好,不积水,营养元素丰富而平衡,其具体指标要求见下表。有机茶园土壤要求:

项 目 指 标有效土层 大于80厘米有机质含量(0-45厘米平均) 大于15克/千克全氮含量(0-45厘米平均)大于0.8克/千克有效氮含量(0-45厘米平均)大于80毫克/千克有效钾含量(0-45厘米平均) 大于80毫克/干克有效镁含量(0-45厘米平均)大于40毫克/千克有效磷含量(0-45厘米平均) 大于10毫克/千克有效锌含量(0-45厘米平均)l-5毫克/干克交换性铝含量(0-45厘米平均)3-5厘摩尔(1/3A13+)/千克土交换性钙含量(0-45厘米平均) 小于5.0厘摩尔/千克土土壤pH值 4.5-6.5土壤容重(表土)1.0-1.2克/厘米3土壤容重(心土和底土)1.2-1.4克/厘米3土壤孔隙度(表土) 50-60%土壤孔隙度(心土和底土)45-55%透水系数(0-45厘米平均) 10-3厘米/秒

(三)有机茶园的生态环境保护有机茶园与常规农业区之间必须有隔离带。隔离带以山、河流、湖泊、自然植被等天然屏障为宜,也可以是道路、人工树林和作物,但缓冲区或隔离带宽度应达到100米左右。如果隔离带上种植的系作物,必须按有机方式栽培。对基地周围原有的林木,要严格实行保护,使它成为基地的一道防护林带。若基地周围原有的林木稀少,要营造防护林带。对茶园中原有的树木,只要对茶树生长无不良影响,应当保留并加以护育,使之成为茶园的行道树或遮荫树。茶园中原有树木稀少的,要适当补种行道树或遮荫树。在山坡上种植茶树,山顶、山谷、溪边须留自然植被,不得开垦或消除。在坡地种植茶树要沿等高线修梯田进行栽种,对梯地茶园梯壁上的杂草要以割代锄,或在梯壁上种植绿肥、护梯植物。新建茶园坡度不超过25度,原则上不用平地发展茶园。(四)常规茶园向有机茶园转换若常规茶园的生态环境质量符合有机茶标准,经24-36个月的转化期,可以从常规茶园转化为有机茶园。在转换期间,按有机茶标准的要求进行有机种植,不使用任何禁止使用的物质。同时,生产者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完善的、可操作的转化方案,该方案包括: 1、茶园及其栽培管理前三年的历史情况;2、保护和改善茶园生态环境的技术措施;3、能持续供应茶园肥料、增加土壤肥力的计划和措施;4、防治和减少茶园病虫害的计划和措施。经有机认证机构认证,可以颁发转换期有机茶证书。在转化计划执行期间,有机认证机构将对其进行检查,若不能达到颁证标准要求,将延长转化期。生产者的第一块茶园获得有机颁证后,其余的茶园原则上应在三年内全部转换成有机茶园。已转换的有机茶园不得在有机茶园和常规茶园之间来回反复。荒芜三年以上重新改造的茶园可视为符合最低要求而减免转化期,新开垦荒地种植的茶园也可减免转化期,可以直接申请认证。如果有可以信服的证明材料证明近三年内的生产管理技术符合有机茶标准最低要求,可以申请认证。 (五)有机新茶园的发展1、茶园规划(1)道路系统的设置。为使茶园管理和运输方便,茶园中需设置主道、支道和步道,并相互连接成网。主道连接各个作业区和初制所,是输送肥料、鲜叶的主要道路,一般路宽6-7米。支道贯穿各片茶园,与主道连接,是为手扶拖拉机等小型车辆送肥入园而设置的,路宽3-5米。步道是为茶园管理人员进出茶园而设置的,又是茶园分块的界限,路宽一般在1.5-2.0米。(2)排水系统的设置。在茶园上方与山林交界处设置等高隔离沟,拦截山林洪水,防止冲毁茶园,两端与自然山箐相连;利用自然山箐顺坡设置纵排水沟,并接通池塘、水库等蓄水库。如当地降雨量多,茶园坡面长而陡,在茶园中每隔30-40行茶树等高设置横沟,两端与纵排水沟相连,可蓄积雨水,并排泄茶园中多余雨水。(3)茶园地块划分。发展新茶园要求集中连片,面积在500-1000亩,坡度在25度以上的划为林地。茶块面积以不超过10亩,茶行长度以50米左右为宜,依地形而定。(4)坡地茶园的等高梯级设计。坡地茶园宜开成等高梯级茶园,梯面宽度不低于1.5米。(5)防护林及遮荫树的设置。科学合理地在茶区和茶园四周及道路水沟两旁种植防护林和行道树。选择枝叶繁茂,有经济价值的速生树种,如:板栗、核桃、油桐、樟树、油茶、桤叶树、杉树、杉松、银杏等,各地可结合实际,选择适合当地栽种的经济树种,还需根据树种树冠大小确定行株距。在茶园中种植遮荫树,可选择树种矮小的速生经济树种,如:桔子、柚子、李子、樟树等,行距×株距:10×5m,每亩种植6-8株左右。使整个茶区园林化,形成不同层次的主体结构和复合生态系统。2、茶园开垦园地开垦前,要清理地面,刈除杂草,清除石头、树桩、土堆等,进行土地平整。按有机茶园模式建成梯形等高茶园,种植沟深×宽:50×60cm,由下往上开沟,杂草及表土回沟,亩施2000-3000千克经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或经认证的商品有机肥200-300千克/亩,钙镁磷肥150千克/亩,作为茶园底肥。3、茶树种植(1)有机茶园栽种品种应适合当地的环境条件,并表现出多样性,根据生产需要考虑品种搭配,优先使用无性系良种和抗逆性强的品种。现在我省推广使用的茶树良种主要有:云抗10号、云抗14号、云抗27号、云抗37号、云抗43号、长叶白毫、云选九号、73-8号、73-11号、76-38号、矮丰、云瑰、云梅等13个无性系良种,3个有性系国家级良种:即勐库大叶种、凤庆大叶种和勐海大叶种。其他还有一些地方群体良种,如:宝洪茶、景谷大白茶、昭通苔茶等。禁止使用基因改良工程生产的种子、种苗,引进茶苗、种子应严格按GB111767-1989《茶树种子和苗木》标准检疫(见下表)。茶苗检验取样数:

总株数取样株数5000-100005010001-5000010050001-100000200>100000300

无性系大叶品种1足龄茶苗质量指标:

级别苗高(cm)茎粗(mm)着叶数(片)一级分枝(个)侧根数(条)侧根长( cm)品种纯度(%)检疫性病虫害一级>35>4>81-2>3>15100无二级25-352.5-45-80-12-310-1599.0无

(2)种植方式:以单行条栽或双行条栽为宜,其中单行单株条栽:株距20-25cm,约2000株/亩。双行单株条栽:小行距×株距:30×30cm,约3300株/亩。大行距应达到150cm.(3)茶苗种植:根据我省气候特点,茶苗移栽在6月初-7月中旬进行。移栽时,按一定的株行距拉线打塘施足底肥。尽量多带土,减少伤根。移栽时根际土壤要压实,浇足定根水,保证全苗、壮苗。4、苗期管理:(1)根据天气情况,成活前每5-7天浇水一次,防止干旱;(2)行间铺草或种植绿肥,防止杂草生长和水土流失;(3)冬季培土壅根,根部铺草防冻;(4)浅耕松土,勤除杂草,防止草荒,严禁喷施除草剂;(5)如有缺苗及时补苗,防止缺株断行。(6)及时定剪,留苗高15cm左右。(六)低产茶园改造1、树冠改造。通过不同程度的修剪和培养进行树冠更新。修剪时间(包括深修剪、重修剪与台刈等),以茶树养分积累多对新梢生育有利和经济效益高为主要依据。我省茶区以5月为宜,同时进行茶园深耕施肥,促进根系的更新与新梢生长,提高茶树更新效果,有利于培养优化型树冠。2、园地改造。主要采用补植缺株,整修梯坎,挑培客土或深耕、铺草、施肥等措施改良土壤,因地制宜地修建园道,排蓄水沟(池)和植树造林,改善茶树生态环境。部分树势衰老、品种混杂的低产茶园,则宜换种改植,重新规划种植无性系良种茶树。

有机茶园土壤管理


一、行间铺草覆盖 生产有机茶的茶园,行间必须辅草,草料每亩每年不少于1000kg,原料可利用山草、稻草、麦秆等。茶园行间铺草可以减缓地表径流速度,促使雨水向土层深处渗透,防止地表水土流失,增加土层蓄水量。同时,还能抑制杂草生长,有利土壤微生物繁殖,增加上镶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此外,还可以稳定土壤热量,夏天可防止土壤水分蒸发,具有抗旱保墒作用,冬天可增温防止冻害。茶园行间铺草一举多得,是有机茶生产中最重要的土壤管理措施。二、精耕细作勤除杂草 生产有机茶的茶园大多水热条件好,四周生态条件也好,杂草极易滋长。杂草不仅与茶树争光、争肥、争水,又是病虫栖息的场所和传播的媒介,一有疏忽就会造成草荒,必须及时除去。由于有机茶园不能使用除草剂,只能采用人工方法,勤浅耕勤削草,这对于一些没有条件铺草的茶园尤为重要。一般春茶开采前要进行一次浅耕(深约10cm)削草,清除越冬杂草;春茶结束后浅耕削草,可疏松采茶时踏实的表土,同时可推迟夏草生长。6月份,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正是梅雨季节,杂草生长快,一般在梅雨结束要进行一次浅耕除草。8-9月份是秋草生长、开花结籽的时期,这时除草对防止第2年杂草生长有重要作用,要抓紧进行。因此,没有铺草条件的有机茶生产茶园,尤其是茶行间距大的茶园,一年4次浅耕除草是不可少的。除草要选择晴朗的天气进行,把杂草晒干,使它失去再生能力,同时也可起到杀虫消毒作用。经过暴晒后的杂草翻埋作肥料,以提高土壤肥力。

秋冬季节,要结合施基肥进行一次行间深耕(20-30cm),把覆盖草料深埋土中。深耕时采用行中深,根际浅的方法,做到不伤根或少伤根。 如果种植时深耕施肥的基础工作较好,成园后行间土壤根系密度大,条行郁闭度高,杂草少,土壤较疏松的茶园,可以采取免耕的方法。所谓免耕,也不是绝对不耕,即在茶树生长的一定周期内进行耕作。一般做法是每年把大量的有机肥和枯枝落叶等铺在行间,防止土壤裸露,使土壤上的有机层保持松软富有弹性,防止采茶人员对土壤的直接踩踏镇压。每当茶树进行重修剪时进行一次深耕,把土表的有机层翻入土中,这样周期性地进行。三、行间饲养蚯蚓 茶园饲养蚯蚓优点很多,它可吞食茶园枯枝烂叶,使未腐解的有机肥料变成粪便,促进土壤有机物的腐化分解,加速有效养分的释放,提高土壤肥力。 其次,蚯蚓的大量繁殖和生长,可疏松土壤,增加土壤孔隙度,有利茶树根系的生长。此外,蚯蚓躯体具有含氮很高的动物性蛋白质,在土壤中死亡腐烂,是很好的有机肥料。茶园饲养蚯蚓是有机茶生产的重要土壤管理措施之一,其具体做法一般分两个步骤,先在蚯蚓床中培养虫种,然后放养到茶园。1.虫种培养 先在茶园地边挖几个长3-4m。宽1.0-1.sin、深30-40cm的坑,坑底铺上10cm左右较肥的壤土。壤土上放一层稍经堆腐的枯枝烂叶、青草、谷壳、畜栏粪便及厨房垃圾等作为蚯蚓的食料,做成蚯蚓床。在食料上再铺上10-15cm的肥土,每天浇点水,使蚯蚓床保持50%-60%的含水量,约过半个月,使食料充分腐烂。然后,从肥土地里挖取收集蛆蚓,挖开姐蚓床的盖上,把收集到的蛆蚓接种到蛆蚓床内,每平方米接种30-50条。以后经常浇水,保持床内湿润,经过数月后,蚯蚓开始在床内大量生长繁殖,即可作为茶园接种用。

表1 春播夏季绿肥品种及特性

品种

株型

抗旱性

抗脊性

豇豆

半蔓生型

+++++

+++

猪屎豆

高秆型

+++++

+++++

柽麻

高秆型

+++++

++++

绿豆

矮生型

++++

++

饭豆

蔓生型

++++

+++

花生

半匍匐型

+++++

+++

大豆

矮生型

++

++

注:“+”表示特性的强弱,符号多表示强。表2、表3同。

表2 秋播冬季绿肥品种及特性

品种

抗寒性

抗旱性

抗脊性

紫云英

++

+

++

黄花苜蓿

++

++

++

苕子

++++

++++

+++

蚕豆

++

+++

++

豌豆

+++

+++

+++

肥田萝卜

+

++++

++++

箭舌

+++

++++

++++

2.放养茶园 先在茶园行间开一条宽30-40cm、深30cm的放养沟,沟里铺放堆沤肥、草肥、栏肥、茶树枯枝落叶、稻草等物,加上少量表土拌和均匀。然后挖出蛆蚓床中的蚯蚓、蚯蚓粪便及剩余的枯枝落叶等杂物,一起分撒到茶园放养沟中,盖上松土、浇水,让蛆蚓逐步自然生长繁衍。每年结合茶园施基肥,检查一次蛆蚓生长情况并加稻草、杂草、枯枝落叶等蛆蚓食料,如发现蚯蚓生长不良,要继续放养,直到生长繁衍正常为止。 四、间作绿肥 有机茶园间作绿肥的主要目的是改良茶园土壤理化性质,增加有机肥源,不断提高茶园土壤肥力,为有机茶生产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促进茶树生长。茶园种植绿肥,要避免与茶树争肥、争水、争光等现象的发生,要根据绿肥习性、茶园土壤特点、树龄及气候特点等因素,因地制宜地选好绿肥种类和适合的品种。对l-2年生幼龄茶园要选用矮生或匍匐型绿肥,如伏花生、绿豆等,既不妨碍茶树生长,又有利于水土保持;对于3-4年生茶园,可选用早熟、矮生的绿肥,如身红豆、黑毛豆、小绿豆等,可防止与茶树形成生长竞争的矛盾。对于华南茶区,既作肥料又作茶苗遮荫物的绿肥,要选用秆高、叶疏、枝干呈伞状的山毛豆、木豆等。在长江以北茶区既作肥料又作为土壤保湿用的绿肥,可选用毛叶首子等。坎边绿肥以选用多年生绿肥为主,长江以北茶区可种紫穗槐、草木樨,华南茶区可选用爬地木兰、无刺含羞草,长江中下游广大茶区可选用紫穗槐、知风草、霜落、大叶胡桂子等。有机茶园可间作的绿肥品种及特性列于表1、表2、表3,供参考。 有机茶园间作绿肥,既要使绿肥高产优质,又不妨碍茶树本身的生长发育,因此必须合理间作,掌握好栽培技术。 不谋农时,适时用种 这是茶园绿肥高产、优质的重要环节。我国大部分茶区,冬季少雨,气温较低,茶园冬季绿肥如果播种太晚,在越冬前绿肥苗幼小,根系又浅,抗寒抗旱能力弱,易受危害,从而影响产量。如浙江茶区,茶园间作紫云英,以秋分至寒露播种为宜。在适宜的播种期内,如水分和气候条件许可,要力争早播,有利于产量和品质的提高。

常会妨碍茶树正常生长。这时,就需要通过刈青来解决。据福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的试验,在老式茶园中间作大叶猪屎豆等高秆绿肥,如果不及时刈青利用,对夏、秋菜影响很大,可减产50%左右,如及时数次刈割理青,可使茶叶产量提高17%-23%,效果十分显著。

表3 坎边多年生绿肥品种及特性

品种

株型

抗寒性

抗旱、抗脊性

爬地木兰

匍匐型

+

+++

紫穗槐

小灌木型

+++++

++++

木豆

小灌木型

+

++++

冬季茶园管理要点


部分茶农认为,冬季茶树停止生长,没必要进行细致的管理。根据植物生理要求和茶树的生长发育规律,进入冬季,茶树地上部树冠停止生长,而地下部根系活动很强,这时的管理是争取翌年茶叶丰收,特别是保证春茶产量、质量的关键。因此,到了冬季茶园封园后,不但要管,而且需要认真地管。

冬季茶园管理主要有“土肥管理、树冠管理和病虫防治”三个方面。

土肥管理:根据茶树的年发育规律,9~10月茶树地上部逐渐停止生长,进入休眠期,而地下部进入全年根系活动的高峰期。这时应抓住有利时机给地下部根系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一般翻耕、施肥的最佳时期是9月下旬或10月上旬。翻耕深度一般为20cm左右。沙质土、沙壤土适当浅耕,黄壤土、黄棕壤土适当深耕,接近茶树根际部的地方浅耕,离根际远的地方深耕。基肥以农家肥为主,适当配施磷、钾肥。成年采摘茶园,一般每亩施土杂肥1500kg(或菜子饼75~100kg)、过磷酸钙30kg、硫酸钾20kg。如果隔年翻耕、施肥,可适当增加肥料用量。

树冠管理:主要是采摘茶园的轻修剪和大棚茶园的盖膜。轻修剪的时间在秋季茶树停止生长时和春季茶树萌发前两个时期。根据生产经验,如果是暖冬和大棚茶园,秋剪比春剪要好。修剪程度视秋梢生长高度而定,一般剪去秋梢的1/3或1/2。立冬后,气温明显下降,大棚茶园就要做好盖膜准备,一般在12月底就要盖好。盖膜后要经常检查,防止风灾、牲畜糟蹋,或大雪破坏棚膜,影响大棚效果。

病虫防治:秋挖和封园后的轻修剪与边缘修剪可以防病灭虫。但有的茶园隔年深翻和翌年春季修剪,这就难以达到防病灭虫的效果。因此,对茶园冬防应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清理茶园:杂草和枯枝烂叶是害虫寄生和越冬的有利场所,因此封园后应及时将梯壁的杂草、茶树根部的枯枝清除。轻修剪应抢在清园之前完成。

二是要做到秋季深翻:茶园土壤经深翻后,枯枝烂叶被深埋覆盖,而虫蛹暴露于土层表面,经日晒雨淋和霜冻会失去生命力。

三是人工捕捉:封园后和初冬有可能气温较高,茶蓑蛾、扁刺蛾、茶毛虫类害虫还能继续为害茶树,这时应抓住目标(蓑蛾类有明显的护身目标),在晴天上午9时左右和下午3时以后进行人工捕捉,以减轻为害。

四是药剂防治:封园或秋季轻修剪之后立即用2.5%功夫菊脂乳油3000倍液喷雾,对茶小卷叶蛾、茶小绿叶蝉和螨类均有一定的防效。在茶园秋翻后用80%的敌敌畏乳剂100倍液拌土撒在茶树基部,并与表土拌和,对尚未越冬的害虫也有触杀作用。

有机茶园土壤管理(图)


一、行间铺草覆盖

有机茶园行间必须铺草,草料每亩每年不少于1000公斤。茶园行间铺草可以增加土层蓄水量,抑制杂草生长,提高土壤肥力。此外还具有抗旱保墒、增温防冻的作用。

二、精耕细作、勤除杂草

有机茶园不能使用除草剂,只能勤浅耕勤削草。一般春茶采前要进行一次浅耕深约10cm 削草,清除越冬杂草,春茶采后再次浅耕削草,可疏松采茶时踏实的表土,推迟夏草生长。秋、冬季要结合施基肥进行一次行间深耕深20~30cm ,把覆盖草料深埋土中。深耕时采用行中深、根际浅的方法,做到不伤根或少伤根。

三、行间饲养蚯蚓

其具体做法一般分两个步骤:1.虫种培养。在茶园地边挖长3~4m、宽1~1.5m、深30~40cm的坑,坑底铺上约10cm厚的较肥的壤土。壤土上放一层稍经堆腐的枯枝烂叶、畜栏粪便等作为蚯蚓的食料做成蚯蚓床。在食料上再铺上10~15cm厚的肥土,每天浇水使蚯蚓床保持50%~60%的含水量。把蚯蚓接种到蚯蚓床内,每平方米接种30~50条。经常浇水保持床内湿润,数月后蚯蚓即可大量繁殖。2.放养茶园。先在茶园行间开一条宽30~40cm、深30cm的放养沟,沟里铺放堆沤肥、茶树枯枝落叶、稻草等,加上少量表土拌和均匀。然后挖出蚯蚓、蚯蚓粪便及剩余的枯枝落叶等,分撒到放养沟中,盖上松土后浇水,让蚯蚓自然生长繁衍。每年检查一次蚯蚓生长情况并加蚯蚓食料。

四、间作绿肥

要因地制宜地选好绿肥种类和品种。对1~2年生幼龄茶园要选用矮生或匍匐型绿肥,如伏花生、绿豆等;对3~4年生茶园,可选用早熟、矮生的绿肥,如乌豇豆、黑毛豆、小绿豆等。既作肥料又作土壤保湿用的绿肥,可选用毛叶苕子。有机茶园间作绿肥要掌握好栽培技术:

1.不误农时、适时播种是茶园绿肥高产、优质的重要环节。在适宜的播种期内,如水分和气候条件许可要力争早播,有利于产量和品质的提高。

2.因地制宜、合理密植是茶园成功间作绿肥的关键。如果间作密度过大,会影响茶树的生长。反之,如果间作太稀,绿肥产量低。条栽茶园夏季绿肥宜采用“1、2、3对应3、2、1”的间作法,即1年生茶园间作3行绿肥,2年生茶园间作2行绿肥,3年生茶园间作1行绿肥,4年生茶园不再种绿肥。至于冬季,由于茶树与绿肥之间矛盾少,可以适当密植。如油菜、肥田萝卜、紫云英、苕子混播或豌豆、肥田萝卜、黄花苜蓿混播,产量可比单播高出40%~70%。

3.接种根瘤菌。在新垦茶园或换种改植茶园土壤中,要选用相应的根瘤菌接种。据试验,新茶园间作冬季绿肥紫云英时,用根瘤菌接种的比不接种的可增产5%~10%。此外,在一般红壤茶园中钼的含量低,如果在根瘤菌接种时拌以钼肥,可大大提高绿肥固氮能力。

4.及时刈青。夏季绿肥中的高秆绿肥,生长迅速、吸收能力强,常会妨碍茶树正常生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