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白茶发展历史之明清之际

发布时间 : 2019-11-15
福鼎白茶之粽茶 正宗福鼎白茶 福鼎粽子白茶

福鼎白茶之粽茶。

明朝茶叶进入贸易期

明嘉靖版《福宁州志·食货·贡辨》载:“芽茶84斤12两,价银13两2钱2分;叶茶61斤11两,价银1两4钱7分9厘。”福鼎的茶人把制造白毫银针的芽茶收购价格与制造叶茶白牡丹价格区别开来,且在志书上体现,这段关于茶叶价格的记载,更好的证明了茶叶在此之前已进入贸易时期。

明代谢肇淛《太姥山志》全书共三卷,成书于1609年。志中有多处关于太姥山产茶的记载。“太姥洋,在太姥山下,西接长蛇岭,居民数十家,皆以种茶樵苏为生。”“白箬庵……在摩霄峰背,有径路可达……凡五里许始至;前后百亩皆茶园。”福鼎出现大片茶园,说明制茶已规模化。

陆应阳《广舆记》载:“福宁州太姥山出名茶,名绿雪芽。”周亮工《闽小记》载:“太姥山茶,名绿雪芽。”绿雪芽就是现在太姥山上鸿雪洞旁可见到的福鼎大白茶古树。

明清之际,福鼎当地茶叶生产、品饮茶叶已相当普遍。

清朝“五口通商”前后的福鼎茶业wWw.cY316.CoM

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福鼎桐山西园高光重撰写的《自述遭遇状》:“此处米不甚贵,但身无余赀,将婢卖与温州陈平甫,得价十四两,恐坐食罄空,留半赍至泰顺、柘洋买茶,复由泰顺发至瑞安。不想茶无人兑,屯主人家……林周生表兄从瑞安至余家,同至石山,说‘前年茶,贼未之抢,是主家私卖了。’余同周生由泰顺赴瑞安与取,主家贫不能还,诉之官,仅得银五两……”这份是作者亲历、亲闻、亲见的文史资料,内容主要描述在清初兵荒马乱的日子里,一位秀才的回忆录,涉及到买卖茶叶,尤显珍贵。

《福宁府志》载:“茶,郡治俱有,佳者福鼎白琳……。”清乾隆间的地方府志明确了白琳作为茶叶重镇的地位。

根据一些零星的史料,茶叶在五口通商前的贸易,有的通过沙埕港走私的,有的由挑工分别挑至福州或温州销售,也有的自身消费。

五口通商之后,茶叶贸易便直线上升。

《福鼎县乡土志》载:“白、红、绿三宗,白茶岁二千箱有奇,红茶岁两万箱有奇,俱由船运福州销售。绿茶岁三千零担,水陆并运,销福州三分之一,上海三分之二。红茶粗者亦有远销上海。”这部地方文献详细记载白茶和红茶全部由船运到福州销售,绿茶和等级较差的红茶销往上海。

编辑推荐

福鼎白茶出口历史,简述福鼎白的历史发展


众所周知,福鼎白茶历史旧远、早期是出口为主、是一种小众茶、很多人之前从为未触白茶、2007-2008年以来以最简单自然的工艺、最少的人为干预与世界火热相遇,从而得到大家的喜欢,所以为了让大家更好的了解福鼎白茶,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福鼎白茶的出口历史吧!

福鼎白茶的历史

1、上古时代

根据最早的白茶传说,尧帝时期有一名名为蓝姑的人用白茶来济世,由此可见,白茶在上古时期就已经被发现。

2、唐朝时期

唐代陆羽著的《茶经》引用隋代的《永嘉图经》:“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据陈椽、张天福等茶业专家考证,白茶山就是太姥山。说明早在隋唐,白茶就已出现。

3、宋朝时期

2009年考古工作者在宋代吕氏家族墓的发掘中,发现了铜质渣斗里有30多枚极品白茶芽头,据专家推断,这些距今1000多年前的茶叶来源于福建福鼎。

4、明朝时期

明代田艺蘅《煮泉小品》中记载:“茶者以火作者为次,生晒者为上,亦近自然,且断火气耳。况作人手器不洁,火候失宜,皆能损其香色也。生晒茶沦于瓯中,则旗枪舒畅,清翠鲜明,尤为可爱。”田艺蘅所述的,正是白毫银针的制法——生晒,制作禁忌不用手直接接触茶叶,制作的功力不足茶叶的香气就会受损,白毫银针泡在瓯中,条条银针直立,汤色鲜明。

5、清朝时期

清初周亮工莅临太姥山,为福鼎大白茶母茶树题诗:“太姥山高绿雪芽,洞天新泛海天槎。茗禅过岭全平等,义酒还教伴义茶。”现鸿雪洞中留有摩崖石刻。

清代民国时期,白茶作为高端茶叶出口欧美,英国贵族阶层泡红茶时放入几根白毫银针,显示其珍贵。

6、民国时期

1938年,点头镇龙田人李得光成立福鼎白茶合作社,茶农可直接向联社所辖的村社交茶、领款有民国时期李得光向茶农收购茶青的字据为证。

7、沿用至今

进入21世纪,白茶得到英国凯特王妃的喜好,2009年英国王子世纪婚礼的结婚纪念茶就是用福鼎白茶配制而成。

福鼎白茶的生产情况

1、2007年

福鼎市政府搭台唱响“福鼎白茶”品牌戏,许多茶企把白茶市场纷纷把目光盯向国内市场,大批茶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加快白茶的发展。2014年,福鼎市生产白茶的企业有几百家,使白茶产量逐年增长。

2、2015年

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福鼎白茶公用品牌价值31.41亿元,名列全国第五,连续六年进入品牌十强。9月,福鼎民间茶组织“华茶号”公益茶友会发起“茶众筹平台”,以众筹模式实现低风险创业,为茶友提供一个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平台。经由茶众筹平台推荐而达成的各大茶类销售额达1230万元。福鼎市的白茶产量1.04万吨,同比14年增长33%,涉茶总产值29亿元。

福鼎白茶的种类

1、白毫银针

白毫银针,简称银针,又叫白毫,因其白毫密披、色白如银、外形似针而得名,其香气清新,汤色淡黄,滋味鲜爽,是白茶中的极品,素有茶中“美女”、“茶王”之美称。

2、白牡丹

白牡丹因其绿叶夹银白色毫心,形似花朵,冲泡后绿叶托着嫩芽,宛如蓓蕾初放,故得美名。白牡丹是采自大白茶树或水仙种的短小芽叶新梢的一芽一二叶制成的,是白茶中的上乘佳品。

3、寿眉

寿眉是用采自菜茶品种的短小芽片和大白茶片叶制成的白茶。通常,“贡眉”是表示上品的,其质量优于寿眉,一般只称贡眉,而不再有寿眉。贡眉的产区主要位于福建省的建阳县,在建鸥、浦城等也有生产。制作贡眉的鲜叶的采摘标准为一芽二叶至一芽三叶,采摘时要求茶芽中含有嫩芽、壮芽。

4、贡眉

贡眉的制作工艺分为初制和精制,其制作方法与白牡丹茶的制作基本相同。优质的贡眉成品茶毫心明显,茸毫色白且多,干茶色泽翠绿,冲泡后汤色呈橙黄色或深黄色,叶底匀整、柔软、鲜亮,叶片迎光看去,可透视出主脉的红色,品饮时感觉滋味醇爽,香气鲜纯。

5、新工艺白茶

新工艺白茶为福建的特产,主要产区在福鼎、政和、松溪、建阳等地。新工艺白茶简称新白茶,是按白茶加工工艺,在萎凋后加入轻揉制成。原中国茶业公司福州分公司和福鼎有关茶厂为适应港澳市场的需要,于1968年研制的新产品,现已远销欧盟及东南亚国家及日本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总的来说,对于福鼎白茶的的历史起源,有着两种不同的说法,但是根据研究记载,福鼎白茶在上古时期就已经开始出现,由此可见,福鼎白茶在中国历史悠久、非常值得品鉴!

福鼎白茶的历史文化与发展


福鼎有一个传说,太姥山在古代被命名为蔡山。当帝尧住在那里的时候,一个蓝色的顾家住在这里。他以忧郁为职业,对人很好,很受欢迎。她经常用雪花茶作为治疗麻疹的良药,拯救了无数的孩子。人们感激她,视她为神,称她为太木山,这就是为什么这座山被称为太木山。汉武帝派他的仆人东方朔去各地授予世界名山称号时,太木山被命名为世界36座名山中的第一座,并正式更名为太木山。古代白茶的诞生与在福鼎广为流传的太姥皇后蓝姨的传说不谋而合。

一些学者认为白茶至少起源于唐朝之前。唐代陆羽引用了《茶经七物》中永嘉经的一句话:“永嘉县以东300英里有一座白茶山。”陈川教授在《茶业通史》中指出,永嘉县的三百里以南是福建福鼎(唐属长溪县管辖),是白茶的原产地。可以看出,唐代的长溪县(闽东)已经有了“白茶”品种。民国时期《太木山全志》的作者卓建周在他的诗中说,“我听到郑裕忠的话,在春天尝到了蓝色的水,但我去这个山洞试了试绿色的雪芽”。郑裕忠是宋代莆田史学家郑樵。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卓建周认为宋代的郑樵已经尝到了白茶“绿雪芽”。据中央电视台报道,考古学家在1000多年前发掘卢氏家族墓时发现了茶叶,卢氏家族墓曾于2009年建立Xi安碑林博物馆。令每个人惊讶的是,这1000年前的茶仍然是茶中最好的白茶。虽然福鼎茶叶生产历史悠久,但史书上的文字记载相对较少,所以很少有人知道白茶的悠久历史。

明朝的田一恒在他的《滚泉素描》中写道:“泡茶者把火放在第二位,晒太阳放在第一位,而且它也接近自然。此外,它打破了内热和耳朵...晒茶落在瓯里时,旗枪放松,绿色清澈明亮,特别可爱。”其中,加工白茶的方法是“太阳在太阳之上,接近自然”。这也表明白茶的质量接近自然,质量好。这是白茶生产和质量的早期历史记录。后来,明朝的龙文在《茶话录》(1630年)中进一步回忆说,“田字更喜欢生干,而不是油炸和揉捏,也不尝试他的耳朵。”这种“不煎不揉”的泡茶方法正是当今白茶制作方法的特点,即“取芽”、“晒干”和“不煎不揉”融为一体。

明清时期,太木山茶(尤其是绿雪芽)更为出名。明代,谢赵哲的《太木山志》提到太木山在许多地方产茶。明代,杨颖在《广于吉》中写道:“阜宁太姥山以茶、绿雪芽而闻名。”清初,周良恭的《肖敏集》、郭百仓的《闽产艺鹭》、吴陈真的《尤敏偶集》、清秋谷源的《泰山姆张之》等文献都有关于“绿雪芽茶也是”的记载。民国时期,卓建周写《太穆山的全志》时已经证实:“绿雪芽,现称白浩。香味和颜色都是独一无二的,洪雪洞穴的制作人仍然是最多的。令人惊讶的感冒,与犀牛角、麻疹圣药一起工作。价格与金币和银币相同。”太姥山砖庙(洪雪洞旁边)的和尚仍然使用古老的方法制作绿色的雪芽(现在由单晶茶室一个叫居士的和尚管理)。他们每年都爬梯子到洪雪洞顶去采摘野生茶树的花蕾,给它们通风泡茶,然后招待客人。成品就像白浩银针。无论是史料记载还是实地考察,人们普遍认为福鼎是中国白茶的发源地,白茶的生产历史悠久。福鼎白茶贸易也有悠久的历史。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福鼎沙城港设立了茶叶出口贸易港。清代嘉庆初年,“白毫银珍”被誉为世界名茶和英国女王喜爱的珍宝。自1910年以来,“白浩银针”在欧美一直畅销。清末民初,福鼎白茶已出口到欧亚39个国家和地区。《全志太木山》有一条记录:“它在国外的售价与金城相当。”2011年,在西陵印刷厂的春拍中,来自民国四年(1915年)参加“巴拿马世博会”的几款“精品茶”登场,尤其是1915年的英文版。其中,福建的马郁吉白茶获得当年巴拿马世界大会金牌。这种茶是由精选的芽尖制成的。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100年,它茶体上的白发仍然清晰可见,它完好无损的保存可以说是一个奇迹。根据民国福鼎点头白柳村和梅伯珍(梅小溪)写的《小Xi情书》,福建马郁吉白茶全部由梅小溪提供。

各种数据表明,福鼎有着悠久的茶叶生产历史和丰富的茶叶历史。一些古籍记载和论述都显示了福鼎白茶的悠久历史和文化积淀及其在中国茶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毫不夸张地说,福鼎茶演绎的文化史是中国茶史的缩影。因此,喝白茶是一个缅怀祖先的勤劳和智慧,体验悠闲古典情怀的过程。

细数白茶的发展历史


从茶叶发展历史而言,白茶是最早的茶类上古时代人们最初发现白茶的药用价值后,把鲜嫩的茶芽叶晒干进行储藏保存起来,用于祭祀、治病等备用这就是中国茶叶史上"白茶"的诞生。最早的白茶记载是田艺蘅所书的《煮泉小品》:;茶者以火作者为次,生晒者为上,亦近自然一一清翠鲜明,尤为可爱。;描述的就是白毫银针的简单自然独特制作工艺和冲泡于玻璃杯时形态美感,具有很高的观赏性和白茶保健功效。 宋徽宗的《大观茶论》,其中记载;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其叶莹薄.崖林之间,偶然生出,虽非人力所致,有者不过四、五家,生者不过一、二株……;,但其书中所指白茶并不是真正的白茶,而是指叶片白化的茶树嫩叶按照绿茶工艺制作而成的绿茶,如武夷山的白鸡冠、浙江安吉白茶、宁波印雪白茶、天目湖白茶等,辨别是属于哪类茶类主要是看茶叶加工制作工艺区分而非名称,这一点导致了很多人的误解。 有关白茶原产地的争论颇多,其中福鼎、建阳水吉、政和争议最为激烈,白茶制造历史已有200年,由福鼎首创,进而传到水吉,最后传到政和,白毫银针和新工艺白茶的发源地是福建省福鼎市,白牡丹的发源地是福建省建阳市水吉镇,先有小白,后有大白,再有水仙白,此观点得到茶客和诸多茶叶界泰斗们普遍认可,更多可以参阅福鼎白茶共识内容。 一千多年前,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记载:;永嘉东三百里有白茶山;,据茶界泰斗陈椽教授考证:;永嘉南三百里是福建福鼎系中国白茶原产地,白茶山是指有;海上仙都;美誉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福鼎太姥山;;清代名人周亮工在《闽小记》中更是清楚的记载:;太姥山古有白茶,今呼白毫,产者性寒凉,色香具绝,而尤以鸿雪洞为最,功同犀角,为麻疹圣药,运销国外,价同金埒;;福鼎是中国白茶原产地也由《福建地方志》和现代著名茶界泰斗张天福教授《福建白茶的调查研究》文献中也得到了证实。 1885年开始用福鼎大白茶、福鼎大白毫制银针后,1891年开始外销,在1910年左右,福鼎有白琳工夫红茶出口,白茶常被茶商用于在撒于红茶的表面上装箱出口,到了1912年茶商把红茶与白茶分装,白毫银针则变成单独的商品,1912-1916 年为极盛时期,1917-1921年受欧洲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销路一落千丈,直至1934年起白茶产销才开始逐渐好转,从福鼎市县志上看,在1937年白茶有少量的出口,;二、五大斗上等白毫银针,木箱封闭民船运输,由福州外运出口;。 在解放战争时期,白茶只有少量加工,抗日战争结束后(1946年),一位傅姓的广东茶商,在白琳康山村试制白牡丹,开始共加工白牡丹约有0.1吨。次年广东茶商扩大白牡丹的生产,随后茶农也将晾晒的白牡丹茶销售给茶商,此后,白牡丹茶的这个茶名就福鼎各个茶区叫开了。解放后,计划经济大环境下福鼎划为红茶产区,白牡丹就停止生产。到1962年,由于福建白茶外销市场的需要,福鼎开始加工白茶。初期,由于对白茶品质特征认识不足,制造经验贫乏,生产出的白茶品质较为劣次,直至到了1964年,白茶生产品质才大有改观。可是由于受自然气候影响1964年首春只生产1.5吨。到1965年,为了战胜自然灾害,福鼎大胆地试用加温萎凋的方式生产白茶,取得成功。到现在福鼎大多生产白茶的企业还是运用低温萎凋和日光萎凋的方式生产白茶。

贡眉白茶历史发展


贡眉以菜茶茶树芽叶制成,以区别于福鼎大白茶、政和大白茶茶树芽叶制成的“大白”毛茶。以前,菜茶的茶芽曾经被用来制造白毫银针等品种,但后来则改用“大白”来制作白毫银针和白牡丹,而小白就用来制造贡眉了。

贡眉白茶历史发展

白茶是中国福建省特产,产区有建阳市、政和县、松溪县、福鼎市等县(市)。

白茶最早见于北宋宋徽宗赵佶《大观茶论·白茶》:“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建瓯县志·卷二十五》记载“白毫茶,出西乡、紫溪二里(即现在的建阳市漳墩镇桔坑村)。

建阳市漳墩镇与松溪、政和、浦城、建瓯毗连,是闽浙路程最短的一条古商道的必经之处,是历史悠久的产茶区。镇内境内丘陵叠障,溪水潺潺,雨量充沛,茶树丛生。据当地农民说:采回的茶叶经过“萎凋与干燥”其性寒凉,具有退热祛暑解毒之功效,用作治牙痛、麻疹等,为了把茶叶保存起来备用,必须把鲜嫩的茶芽叶晒干或焙干。这就是原始白茶工艺的起源。这种只经过杀青,不揉捻,经过晒或文火焙干的茶白毫显露,酷似寿仙眉毛,当地人俗称寿眉白茶。

据漳墩镇桔坑村南坑白茶创始人第五代传人74岁的肖乌奴和同村饶太荣,两位老茶农讲述,白茶是其肖苏伯(肖乌奴的曾祖父)和肖占高的祖辈创始的。当时是以当地菜茶幼嫩芽叶采制而成,俗称“南坑白”或“小白”,因其满披白毫,又称“白毫茶”。后人简称白茶。肖氏是当地茶农兼茶商世家。肖占高享年70岁,其墓葬规格较高,墓石刻文:“道光壬寅二十二年九月日立”。

肖家经营茶山和一座大茶厂叫“上林厂”。“上林厂”遗址所存长2米左右、宽50厘米左右的石板和宽厚的方块地砖均为当年难得的高级建材,如此堂皇的建筑,也可以从侧面反映当时白茶产销之盛。

清代萧氏兄弟制作的寿眉白茶被朝庭采购,当地人把朝庭采购的物品称作贡品。贡品寿眉白茶(简称“贡眉白茶”)称呼来源于此。清·左宗棠《奏以督印官票代引办法》第七条称:“所领理藩院茶票,原只运销白毫、武夷、香片、珠兰、大叶、普洱六色杂茶,皆产自闽滇……”。理藩院是清朝统治蒙古、回部及西藏等少数民族的最高权力机构,也负责处理对俄罗斯的外交事务。茶票是茶商缴纳茶税后,获得的茶叶专卖凭证,足见当时白茶不仅朝庭皇家供用,还远销甘肃等地区和国外。

1984年在合肥全国名茶品质鉴评会上,漳墩镇所产白茶被评为中国名茶。此后,漳墩镇政府注册了“贡眉”商标,供当地几家茶厂使用,也有政和县几家茶厂合营用“贡眉”商标销售白茶,“贡眉”便由此叫开,现福安等地把贡眉白茶称着上品,其等级优于寿眉白茶。

贡眉白茶茶叶文化

被誉为“茶叶活化石”的福鼎白茶,有着独特、显著的增强免疫力、美容养颜、延年益寿等药用和保健功效,正备受世界各地消费者喜欢。在二十一日上午于福建福鼎开幕的中国首届白茶文化节上,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负责人称,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加,白茶独特的保健功效具有非常大的市场潜力,福鼎白茶有望成未来茶叶市场主流产品。

白茶是中国六大传统茶类(绿茶、红茶、青茶、黄茶、白茶、黑茶)之一,属轻微发酵茶,因其满披白毫,如银似雪而得名。白茶的主要产品有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新工艺白茶等。“世界白茶在中国,中国白茶在福鼎。”福建福鼎是中国最大白茶主产区,被命名为“中国白茶之乡”。

福鼎市市长倪政云称,福鼎提倡“自然、健康、和谐”的兴茶理念,大力挖掘福鼎白茶的文化内涵,塑造福鼎白茶的品牌声誉,将做大做强福鼎白茶产业,让福鼎白茶成为世界的知名茶品牌。目前,福鼎市有茶园二十万亩,年产茶一点五万吨,其中白茶四千吨,是中国十大产茶大县(市)之一和中国主要的白茶出口基地、名优生产基地,福鼎白茶远销世界各地。福鼎产白茶历史悠久,早在一百五十年前就饮誉海外。据史料记载,福鼎白琳就是茶商的聚集处,清朝康熙年间福鼎沙埕港设贸易口岸,成为茶叶出口聚散地。清朝嘉庆初年,“白毫银针”更是被誉为世界名茶,为英国女皇酷爱的珍品。至清末民初,福鼎白茶已远销欧亚三十九个国家和地区。

以上就是白茶栏目给大家汇集有关《福鼎白茶发展历史之明清之际》的全部内容了,不知道在阅读的过程中是否有所收获,更多相关精彩内容可以查看网站其它相关栏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