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茶需要好心性!

发布时间 : 2019-11-16
饮用白茶需要注意什么 喝红茶需不需要洗茶 茶叶需要什么样的生长环境

饮用白茶需要注意什么。

cY316.cOM品茶人都知道:头道水、二道茶、三道茶水最精华、四道清甜韵味暇。对一般茶来说,初次泡时,其味道苦涩,继而转为甘爽,最后味道转淡转浅。有人也因此将茶比喻人生,起初时苦涩艰辛,最后甘美宜人,最后转为平淡。品茶是一种美妙的景致,茶道含有深刻的文化精髓,而茶有着一种浓稠得剪不断、化不开的千丝万缕的情结。茶如人生,人生如茶。茶在水中不浮即沉,时浮时沉是常态,浮时安享飘逸,沉时静享沉稳;人生不好即坏,时好时坏是常情,好时不惊不喜,坏时不惧不悲。时光亦如一盏醇香的清茶,饮下后,总会留下独特的韵味,给人以无穷的回味。静下心,暂且从一天的喧嚣中解脱出来,让我们在这样一幅静谧、玄机、古朴的画面前,在茶叶的轻舞飞扬中,以禅洗去尘缘,清净思维,体悟人生的无限真意。每一程山水相逢的交错里,总会有初见时的欣喜,也会有渐远后的叹息;每一段平淡如水的光阴里,总会有温馨萦怀的温润,也会有凄凉怆然的薄寒。生活如茶,百味杂陈,有平淡如水的底色,也有缤纷多彩的韵致;品生活如品茶,入嘴时有点苦涩的滋味,细品后方觉有不凡的韵味。禅茶一味,全凭品茶人的心境,心情郁结,茶一入嘴,苦味弥漫;心情悦愉,茶香飘逸,入嘴生香。酷夏品凉茶,不觉薄凉;寒冬品热茶,暖香盈怀。把盏对茶,不论莫逆之交,还是萍水相逢,有茶,有水,一方茶几,几个板凳,世事风云,家长里短,过往恩怨,都在唇齿间袅袅生香。闲时,饮一杯清茶,无关风月,不争名利。在氤氲的茶香里,品一品前尘往事,让恩怨得失随茶水翻滚之后,归于平淡,细品一杯香茗。品茶需要好心性,才能品出茶的芳香;品人生需要好心态,方能品出生活的真味。持一颗安然平和之心从容面对生活的起起落落,才算是真正在享受人生。

Cy316.com延伸阅读

泡茶需要的五种好心态,你有吗


泡茶与品茶需要什么?茶具?茶器?水?还是……其实,泡茶是一件复杂的事,需要必要的器具和许多步骤;泡茶亦是一件简单的事,只需要有“五心”即可。

第一是等待沸水的耐心。

无论你是用何种水泡茶,自来水或是山泉水皆可;无论你是用何种方式烧开水,用电磁炉或是柴火亦可。但是,你都必须经历这样一个过程,看着冰凉的水渐渐地转为温和的水,再由温水转为沸水。看似不过几分钟的事,却需要极大的耐心。

第二是如何泡好茶的细心。

摆上茶几和茶具,细心地将茶具和茶杯用滚烫的开水烫上一遍,这就是所谓的“温杯”,让茶叶与茶水能够更好地融合,以便茶水保留茶叶最本真的味道。

第三是对茶叶的恭敬之心。

一片树叶经过多少人的手,经历过多少道工序,才得以重新塑造自我成为佳品。一小撮茶叶与你需要多深的缘分,才得以与你遇见。因此,我们需要对茶叶有恭敬之心。

第四是沏茶时的专心。

不管你是一个人独饮,或是与好友一起享受,请学习一些沏茶知识,比如茶水不宜过满、开水不宜过烫等等。沏茶时,我们应当专心,以防茶水过满烫伤朋友或者无知而得罪友人。

第五则是品味时需要静心。

如果你正听着快节奏的歌曲,或者你正因为某些事心浮气躁,那么,请你先平复下自己的心绪,关掉吵闹的音响,让自己回归平静的心。如此,方能品尝茶叶的真实味道。

这便是泡茶所需的“五心”,你都有做到吗?

如何品茶?品茶时需要注意哪些要点?


我们吃东西或喝饮料,味道与香气是分不开的。

味道由口腔(包括口腔内壁、舌头与喉头)的味觉细胞来感知,香气由脸上的鼻子(称“前鼻腔”)与口腔上颚所衔接的“后鼻腔”上的嗅觉细胞来感知,然后一起传送资讯到大脑(另外还包括了牙齿的咀嚼造成的触感)。

由于口、鼻是相通的,所以吃东西时是味道与香气结合在一起的(这里所说的香气包括不是香的气体)。食物与饮料的享用也是味道与气味同时进行,若隔离了气味,饮食的感受是不完整的,只剩下味的感知与咀嚼上触觉的感受。

香、味在脑细胞上会有停留与记忆的功能,我们喝了岩茶,岩茶的香与味就会短暂停留在脑细胞上,如果经常喝,就会被脑细胞记忆。

如果这种香与味是我们喜欢的,脑细胞就会排斥其他新的茶味,当这新的茶味一次又一次地出现,而且逐渐被我们的理性(如对身体有益)所喜欢,脑细胞才会接纳他,将他列为友好名单。

我们向顾客推荐一款新口味的茶时,往往会遭受排斥,甚至被提出许多不喜欢的理由。克服的方法是先灌输这款新茶的香、味特征,且当作美好的味道与香气来介绍,这个记忆就会被储存在脑细胞内,当这个香味再出现时,就有可能被接纳与喜爱。这是香、味在大脑里的“熟悉”与“喜爱”的效应。

一种香味的一再出现,也会被脑细胞从“熟悉”的名单中转移到“喜爱”的名单,就像日久生情的现象一样。

某些地区的人喜欢某种绿茶的香、味,某些地区的人又喜欢某种后发酵茶的香、味,就是这种“重复”的效应。非后发酵茶区的一群朋友,在大哥的带领下,相聚就喝普洱,慢慢地也会变成普洱茶的粉丝。也是“重复”的效应。

有些新茶不容易被接受,需要经过长时间的“重复”才会被大脑“熟悉”,然后“喜爱”,我们也才会开始喝这款茶。但是有些新茶很容易进入大脑的友好名单,除了可能有“喜爱”的理性(如这款茶得过特等奖)垫底之外,很多因素是因为这款新茶与大脑里的某款已被喜爱的旧茶有“亲缘”的关系。

如新茶是“重萎凋”的白茶,就会换起大脑细胞对旧有红茶“重萎凋”的记忆,于是很快就像老乡见面一样,藉着乡音的链接就熟悉起来、产生了好感。这种情况之下,不但白茶很容易被接受,而且与红茶容易成为“协调茶”,喝喝红茶再喝喝白茶,是觉得和谐而不突兀的。

这与几乎全部相似的两款茶不一样,如喝了龙井之后再喝碧螺春(都是绿茶),大脑就兴不起兴奋的喜悦,香、味的刺激是会疲乏的。在茶会上我们称这样的茶为“不协调茶”,不会将他们排在一前一后品饮。

人体的香、味感应细胞与大脑的接受与处理能力是相当精细的,能感应到极微小的差异,如果加上先天基因的优势与后天的培养,可以大幅度地扩增香味受体细胞与大脑接受与处理细胞的数量。平时我们对香味的关心度不够,总觉得生存上够用即可,但如果要成为茶道艺术家、美食家、调香师、品酒师、评茶师、拼茶师,或为提高生活的享受面,就要大量扩充香味的识别能力。

在喝茶的时候,多吸一下茶香、多体会一下茶味,不只是单品香味与混合香味的识别,还要摒除“偏好”的干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