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才是天下第一茶

发布时间 : 2019-11-16
天下黑茶 黑茶第一泡 宋帝御赐第一茶白茶

天下黑茶。

中国人植茶饮茶的历史非常久远,起源于文明蒙昧时期,所以,历史文献讲不清楚。

老百姓倒是简单,说是神农发现茶,可解百毒,于是世人就开始喝茶了。

对于这种传说的历史,最好不要去争辩,传说是,就是吧。

千万不要板起科学实证的脸孔,去问,有什么文献或考古的证据啊,神农到底是谁啊,是公元前哪一年生,哪一年死,籍贯何处啊,等等。

不过,我们也可以学学老百姓,使用差不多先生的话语,笼统地说,新石器时代末叶,农耕时期之初,神农传说出现的时候,中国人就开始喝茶了。

喝茶变成中国人普遍的日常习惯,通行大江南北,时间比较晚,要到唐朝中叶,全国统一,天下太平的时候。

人活得舒服了,不愁吃不愁穿,就开始讲究喝茶,而且还要喝好茶,喝高档茶,甚至要喝天下第一的好茶。

这种天下第一的好东西,一般总是要上贡给皇帝,因此,各地出产的名茶也就成了贡茶。

虽说各地贡茶都是上好的茶叶,一旦有了评比,就难免要排名,也就出现了所谓的“天下第一茶”。

中唐时期李肇《国史补》说:

风俗贵茶,茶之名品益众。剑南有蒙顶石花,或小方,或散芽,号为第一。

所说的剑南蒙顶茶,就是出产在今天雅安地区蒙山顶上的上等茶。

杨华《膳夫经手录》也说,蒙顶茶天下第一,并讲到清明之前的蒙顶茶:束帛不能易一斤先春蒙顶。

就是说,十匹绢帛还买不到一斤。

价格之昂贵,除了皇室贵胄,大概也得金马玉堂、钟鸣鼎食之家才有资格品尝,还说:

今真蒙顶,有鹰嘴牙白茶,供堂亦未尝得其上者,其难得也如此。

蒙顶茶之外,杨华对湖州的顾渚茶,也有好评:

湖(指太湖)南紫笋茶,自蒙顶之外,无出其右者。

这些唐代品茶排名的共识,也就形成了唐代的俗谚:“蒙顶第一,顾渚第二”,以及“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

蒙顶茶顶着天下第一的头衔,在唐代荣耀无比,宋代以后逐渐没落,不再听到赞誉之声,到了明代之后,已经默默无闻,连许多爱茶的雅士都弄不清楚,甚至以为是山东所产。

晚明杭州最著名的茶人许次纾在《茶疏》中就说到,经过了七八百年的历史变迁,蒙顶茶早已不为世人所知:

古人论茶,必首蒙顶。蒙顶山,蜀雅州山也,往常产,今不复有,即有之,彼中夷人专之,不复出山。

蜀中尚不得,何能至中原、江南也?今人囊盛如石耳,来自山东者,乃蒙阴山石苔,全无茶气,但微甜耳,妄谓蒙山茶。茶必木生,石衣得为茶乎?

可见,到了明代中期之后,讲究喝茶的人已经不知道什么是蒙顶茶,居然以为山东蒙阴山所产的石苔是蒙顶茶,引发许次纾的讪笑。

不过,这也显示,唐代蒙顶茶天下第一的赫赫名声,经过七八百年,虽然不见踪影,却还在人们的记忆中萦绕不去。

到了宋朝,饮茶的风尚有所改变,“蒙顶第一,顾渚第二”的辉煌已过,代之而起的,是福建北苑茶,这是皇室御茶园出产的最上等贡茶。

上贡的建茶也分等类品级,最初是大饼的龙凤团茶,后来还有蔡襄(1012—1067)特别制作的小龙团。

宋徽宗时期,因为皇帝追求佚乐的兴趣,出现了变换着花样制作的各种龙团茶。

如《宣和北苑贡茶录》所列的,有龙团胜雪、御苑玉芽、万寿龙芽、上林第一、乙夜清供、承平雅玩、龙凤英华、无疆寿龙、瑞云翔龙、长寿玉圭,等等,花样繁多,不一而足。

虽说宋徽宗这个大玩家难辞其咎,把北苑贡茶玩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地步,审美品位的境界之高,劳民伤财的折腾之巨,真是“人间能得几回闻”。

但是,建茶作为宋代皇家贡茶,制成龙团上贡,是从北宋初期就已经开始的。

始作俑者还得算到宋初丁谓(966—1037)的头上,蔡襄追随其后,精益求精,遂成为一代风尚。

比丁谓稍晚的范仲淹(989—1052)写过一首《和章岷从事斗茶歌》,开头就说:

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冰微开。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

可见,宋初底定天下之后,上层精英已经把建州斗茶(最好的就是北苑上贡的龙茶)誉为天下第一了。

福建上贡的龙团茶虽然备受追捧,却也因为采摘及制作的穷极奢华,招来一些物议。

苏轼有一首《荔枝叹》,就假借批评杨贵妃爱吃荔枝,设置千里快马驿传,导致天怒人怨,借古讽今,指出上贡福建龙团茶的祸害,为了满足朝廷尝新的嗜欲,不惜劳民伤财:

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痏。

雨顺风调百谷登,民不饥寒为上瑞。

君不见,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笼加,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

吾君所乏岂此物,致养口体何陋耶!

这里说的“前丁后蔡”,就是先后在福建监制龙凤团茶上贡的丁谓与蔡襄。

苏轼写诗讽咏之不足,还怕人不知道他讽喻的旨趣,干脆为这首诗自己加了注:“大小龙茶,始于丁晋公,而成于蔡君谟。欧阳永叔闻君谟进小龙团,惊叹曰:‘君谟士人也,何至作此事耶?’”

梅尧臣(1002-1060)曾经写过一首诗,叙述唐宋期间天下名茶的变化,说道:

陆羽旧茶经,一意重蒙顶。

比来唯建溪,团片敌汤饼。

顾渚及阳羡,又复下越茗。

近来江国人,鹰爪夸双井。

说的是唐代蒙顶茶天下第一,到了宋朝今日,就是建州茶的天下了。

江南一带的顾渚、阳羡、浙江茗茶,都要甘拜下风。有江西人夸称江西的双井鹰爪茶好,那倒是近来才出现的新鲜事。

梅尧臣笔下的江西人,大概指的是他的好友欧阳修(1007-1072)。欧阳修是江西庐陵(今天的吉安)人,曾写过《双井茶》一诗:

西江水清江石老,石上生茶如凤爪。

穷腊不寒春气早,双井芽生先百草。

白毛囊以红碧纱,十斤茶养一两芽。

长安富贵五侯家,一啜犹须三月夸。

宝云日注非不精,争新弃旧世人情。

岂知君子有常德,至宝不随时变易。

君不见建溪龙凤团,不改旧时香味色。

欧阳修在此指出,江西双井茶是新近流行的名茶,状如凤爪,非常昂贵,是当时上层社会的新宠。

但是,跟上贡给皇帝的建州龙凤团茶相比,恐怕还要略逊一筹。

欧阳修的诗句暗含对双井鹰爪茶的批评,但是说得很委婉,先感叹世人喜新厌旧,再说建州龙凤团茶是“至宝”,不会随着流行风气改变其至尊地位。

那么是什么人推动新潮流,鼓吹江西的双井茶呢?这就要说到黄庶(1019—1058)和黄庭坚(1045—1105)父子了,因为他们是江西分宁(今天的修水)人,双井鹰爪茶就是他们家乡所产,便一味吹捧家乡风味。

黄庶曾经写过《家僮来持双井芽,数数饮之,辄成诗,以示同舍》,其中有一句:

双井名入天下耳,建溪春色无光辉。

吾乡茶友若敌国,粪土尺璧珍刀圭。

黄庭坚也写过《答黄冕仲索煎双井并简扬休》,其中说:

家山鹰爪是小草,敢与好赐云龙同。

父子两人把家乡特产鹰爪草茶,推崇到了无与伦比的地位,夸称可以媲美甚至压倒北苑上贡的云龙茶。

黄庭坚在元祐二年(1087)写过《双井茶送子瞻》,矜夸双井茶美妙无比,专门呈献给当时任翰林学士的苏东坡,说:

我家江南摘云腴,落硙霏霏雪不如。

苏东坡也很客气,和了一首诗,步其原韵,感谢黄庭坚致送的双井茶,《鲁直以诗馈双井茶,次韵为谢》:

江夏无双种奇茗,汝阴六一夸新书。

磨成不敢付僮仆,自看汤雪生玑珠。

列仙之儒瘠不腴,只有病渴同相如。

明年我欲东南去,画舫何妨宿太湖。

欧阳修《归田录》卷一,讲到建州龙团茶与双井茶,其实有很大的分别,前者是腊茶,后者是草茶:

腊茶出于剑、建,草茶盛于两浙,两浙之品,日注为第一。自景祐以后,洪州双井白芽渐盛,近岁制作尤精,囊以红纱,不过一二两,以常茶十数斤养之,用辟暑湿之气,其品远出日注上,遂为草茶第一。

双井茶是新鲜事物,可算草茶第一,但是天下第一的称号,还是得归建州北苑的龙团茶。

这个看法,大概是宋代的共识,因为北宋末年的刘著写了一首《伯坚惠新茶》:

建溪玉饼号无双,双井为奴日铸降。

忽听松风翻蟹眼,却疑春雪落寒江。

说双井茶与建州龙团相比,只堪为奴,贬抑其品位,不遗余力,好在这时黄庭坚已经过世,否则也得气得不行。

精选阅读

茶树专家考察“天下第一圃”古茶树


4月3日 虞富莲教授是我国出名的茶树分类繁殖专家,近日,他应西南茶文化中心邀请,前往平乐古镇花楸堰花楸村“天下第一圃”考察古茶树。

当天,虞富莲一行来到平乐花秋山“天下第一圃”,察看茶园茶树的生长情况,详细了解茶树养护、茶叶采摘等情况。当得知该茶园为康熙御提“天下第一圃”时,虞富莲对邛崃千年茶文化表示赞叹,同时希望邛崃用好这一难得的品牌,大力弘扬邛茶文化。

虞富莲考察古茶树

“这株古茶树很珍贵,应该把枯枝修一修、管一管,再施一点有机肥。”随后,虞富莲对一株千年古茶树进行详细考察,对整个古茶树生长、分布情况进行认真分析,并建议“扦插繁殖,繁育后代。”

“天下第一圃”位于平乐古镇花楸堰花楸村的阳山一带,茶圃面积近三千亩,位列崃山产茶“十八堡”之首,至今仍是我市重要的茶叶基地。该处百年以上的老茶树近两千株,树龄在500年以上的茶树有1000多株。

“这些茶树非常古老,从外部形态来看,非常适合做高级绿茶,做红茶也不错。”对于古茶树保护和开发利用,虞富莲建议加大对外宣传推介力度,制定古茶树保护和开发利用具体措施,保证花秋古茶树群落的原生态性,推动可持续性发展。

峨眉紫笋——产自峨眉山 天下第一茶


欢迎来到本网站,下面为您提供的是《峨眉紫笋——产自峨眉山 天下第一茶》内容,感谢阅读!

《峨眉紫笋》曾被茶圣陆羽誉为“茶之上上品”、“天下第一茶”。“香气清高、鲜醇回味甘甜、芽细嫩绿清澈明亮”,先后被评为中国名茶、中国国际农搏会名牌产品等称号。《峨眉紫笋》产自四川峨眉黑袍山—海拔1200米的野生茶园,以峨眉山特产茶茶芽为原料,以红茶制作工艺为基础,手法独特并且世代传承。其紫色油亮的鲜叶,富含花青素,对人体具有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降血脂、消炎抑菌、防辐射、抗癌、抗氧化、延迟衰老有显著功效。同时亦为投资收藏之佳品,深受广大收藏爱好者喜爱。

特点

(外观):通体呈古铜色,光滑润泽,条索紧系修长,茶毫细微,茶骨紧结壮实,外形均整,色泽乌润。

(香气):香气鲜灵持久,十泡仍有余香。

(汤色):汤色金蜜透红,清澈艳丽。

(滋味):滋味醇厚,饮后口齿留香,回味无穷。

(叶底):叶底舒展鲜活,茶体修长,柔嫩匀整。

独家工艺传承

周小芳,峨眉山茶人世家第五代茶人,专注紫笋茶制作公益,历经沧桑,屡获殊荣,为皇家贡品——紫笋茶的制作工艺传承做出巨大贡献。

除了作为第五代紫笋茶制作公益唯一传承人的是身份之外,周小芳还是国家茶艺技师、四川省劳动模范。曾获2005年百万职工技能大赛茶艺师比赛季军,2006年新世纪成都百万职工技能大赛茶艺师比赛冠军,以娴熟、优美的茶艺倾倒八方来客,在茶艺界有着“千沸醉琴”的美誉,现供职于四川“榜上有名”川茶传播中心,先后出访过澳大利亚、韩国、日本、德国、法国等国家参加国际茶文化交流活动并获得好评。

权威科研专家

钟渭基教授,中国农科院茶学专家、茶基因研究员,几十年如一日,专注研究紫笋茶,携手中外科研专家,成功挖掘出皇家瑰宝“天下第一茶——紫笋茶”,同时运用科学技术将紫笋茶制作工艺发扬传承。

作为最权威的紫笋茶科研专家的同时,钟教授还是全国茶树品种审定委员、中国茶叶学会理事、省科协委员、省茶叶学会副理事长。长期从事茶树新品种选育研究。从四川省茶树地方品种及野生大茶树资源中,发掘推广了早白尖、南江大叶茶等一批地方良种;采用人工杂交和系统选种育成一批国家级和省级茶树新品种,为四川茶叶生产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曾取得19项科研成果,获得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四川省重大科技进步二、三等奖等6个奖项。

产量稀少

峨眉紫笋茶树品种极为珍贵,原料稀有,产量极少,全球总储量不过1万斤,年产量也仅仅只有6千斤,价值并非寻常茶品可比。可谓上苍所赐,国之瑰宝,独具魅力。

本文《峨眉紫笋——产自峨眉山 天下第一茶》不知道是否有帮助到您呢,更多相关精彩内容可以查看网站其他栏目!

渝川大宗天下第一茶——紫笋茶 关于紫笋茶


想了解《渝川大宗天下第一茶——紫笋茶》知识吗,丰富的《渝川大宗天下第一茶——紫笋茶》内容等你来看!

紫笋茶,被茶圣陆羽誉为“茶之上上品”,“天下第一茶”。产于阳崖阴林,取紫者、笋者为上上品,故名紫笋茶。紫笋茶色泽乌润,香气鲜灵,滋味醇厚,在唐、宋、元、明作为皇家贡品,已有876年历史。由于此茶对环境气候要求高,产量低,制作工艺繁冗,无人传承,失传已久。

中国农科院茶学专家、茶基因研究员钟渭基教授,几十年如一日,翻阅古籍,行走世界各地,联合中外茶学专家,遍寻天下第一茶——紫笋茶的踪迹,终于在中国四川峨眉山海拔1200米的黑苞山,发现罕见紫色油亮的紫笋茶株,根据《茶经》记载,历史文献的查阅,民间走访,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无数次的科研攻关,终于确定以红茶制作工艺为基础,运用古法秘制,将失传已久的紫笋茶制作工艺得以复原传承,研发出具有传统茶文化精髓又适应现代人生活习惯的峨眉紫笋茶,使天下第一茶——紫笋茶重现人间。

紫笋茶以其“紧直带扁、色绿润、香气清高、鲜醇回味甘甜、芽细嫩绿清澈明亮”的品质特点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屡获殊荣,先后被评为中国名茶、荣获农业部优质农产品奖、中国国际农博会名牌产品等称号。

据记者了解,近期即将上线的渝川藏品平台,将隆重推出天下第一茶——紫笋茶。此次渝川藏品平台首次推出两款藏品及茶叶“皇家贡品腊梅紫笋”和“峨嵋紫笋”俩个稀世珍品,预计在3月初正式上线。

以上就是为您提供的《渝川大宗天下第一茶——紫笋茶》全部内容,在阅读的过程中是不是有所收获呢?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内容更新!

中国最受欢迎的六大茶叶,第5种被称“天下第一茶”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的茶文化最早可以从神农时期算起,至今已有4700年了。而饮茶,是中国人最普遍的一种日常生活习惯,在百忙中泡上一壶茶,寻一处僻静之所,自斟自饮,怡然自得。

中国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品茶”不仅能鉴别出茶的优劣,还能凝神静气,使自己的精神世界得到升华。不知道大家平时有没有一茶的习惯呢?如果有,那你平时最喜欢喝哪种茶呢?今天,我就来给大家盘点一下中国茶叶中最香的六款,喜欢喝茶的朋友来看看有没有你喜欢喝的。

祁门红茶:唯有祁门香,万里群芳最

有诗曰:“祁红特艳群芳最,清誉高香不二门。”祁门红茶以花果香,薯稥为主要特征,甜而不腻,草香熏微,是世界三大高香名茶之首。

碧螺春:吓煞人香

碧螺春产自我国江苏东山,洞庭碧螺春是我国茶中珍品,主要以“四绝”(形美,色艳,香浓,味醇)闻名于中外,其香气不是特别浓厚,但很有特点,是茶友们的最爱。

铁观音:七泡有余香

铁观音是乌龙茶中的极品,也是很多茶文化爱好者的入门选择,铁观音在冲泡后有着天然馥郁的兰花香,滋味醇厚甘甜,回味悠久。若喝功夫茶,那绝对是个不错的选择。

凤凰单丛:满口生香,回味悠长

凤凰单丛生长在凤凰山一带,在当地,人们称它为可以喝的“香水。”它的香气,贯穿着整个从闻到喝的所有过程,正所谓“满口生香,回味悠长。”

武夷岩茶:醇不过水仙,香不过肉桂

水仙和肉桂是武夷岩茶的当家品种。醇不过水仙,香不过肉桂,是人们对它的评价。肉桂香气浓郁,滋味醇厚,甘爽,带刺激性,霸气十足。相比较而言,水仙则更偏向清爽的醇,淡而悠长,细而持久。

茉莉花:列作人间第一香

茉莉花茶,制作材料为茶叶以及茉莉花,因此能兼有二者的香味。冲泡后香气鲜灵持久,滋味醇厚鲜爽。被誉为可窨花茶的玫瑰、蔷薇、兰蕙等众生之冠。

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近来来,有不少年轻人也开始走进茶文化的世界,在这里,我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轻人去了解,接触中国的茶文化,领略中华文化的魅力。

中国最受欢迎的六大茶叶,第5种被称"天下第一茶",你喝过吗?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的茶文化最早可以从神农时期算起,至今已有4700年了。而饮茶,是中国人最普遍的一种日常生活习惯,在百忙中泡上一壶茶,寻一处僻静之所,自斟自饮,怡然自得。

中国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品茶不仅能鉴别出茶的优劣,还能凝神静气,使自己的精神世界得到升华。不知道大家平时有没有喝茶的习惯呢?如果有,那你平时最喜欢喝哪种茶呢?今天,我就来给大家盘点一下中国茶叶中最香的六款,喜欢喝茶的朋友来看看有没有你喜欢喝的。

祁门红茶:唯有祁门香,万里群芳最

有诗曰:祁红特艳群芳最,清誉高香不二门。祁门红茶以花果香,薯稥为主要特征,甜而不腻,草香熏微,是世界三大高香名茶之首。

碧螺春:吓煞人香

碧螺春产自我国江苏东山,洞庭碧螺春是我国茶中珍品,主要以四绝(形美,色艳,香浓,味醇)闻名于中外,其香气不是特别浓厚,但很有特点,是茶友们的最爱。

铁观音:七泡有余香

铁观音是乌龙茶中的极品,也是很多茶文化爱好者的入门选择,铁观音在冲泡后有着天然馥郁的兰花香,滋味醇厚甘甜,回味悠久。若喝功夫茶,那绝对是个不错的选择。

凤凰单丛:满口生香,回味悠长

凤凰单丛生长在凤凰山一带,在当地,人们称它为可以喝的香水。它的香气,贯穿着整个从闻到喝的所有过程,正所谓满口生香,回味悠长。

武夷岩茶:醇不过水仙,香不过肉桂

水仙和肉桂是武夷岩茶的当家品种。醇不过水仙,香不过肉桂,是人们对它的评价。肉桂香气浓郁,滋味醇厚,甘爽,带刺激性,霸气十足。相比较而言,水仙则更偏向清爽的醇,淡而悠长,细而持久。

茉莉花:列作人间第一香

茉莉花茶,制作材料为茶叶以及茉莉花,因此能兼有二者的香味。冲泡后香气鲜灵持久,滋味醇厚鲜爽。被誉为可窨花茶的玫瑰、蔷薇、兰蕙等众生之冠。

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近来来,有不少年轻人也开始走进茶文化的世界,在这里,我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轻人去了解,接触中国的茶文化,领略中华文化的魅力。

间歇泉泉水清澈纯净饮茶喝水好泉被称为“天下第一间歇泉”


间歇泉

间歇泉是自然界中的奇异现象,在世界各地都是极为罕见的自然现象,极富吸引力。中国有多处的间歇泉,堪称为宝贵的奇泉。在湘西大庸县茅岗区温塘乡虾溪村的小溪边,就有一处间歇泉,该泉的水面面积约为l2平方米,每隔20分钟就会喷水一次。当该泉喷水时就会发出咕咕的声响,接着就有气泡骤然而起,两股水就会翻腾着从石缝中突喷而出。不一会儿,泉池中的水就能够骤涨至l米左右,并且向外面的小溪流溢。当该泉水突喷约3分钟时,泉喷的高潮就停止了,水柱就渐小渐低,再过大约5分钟之后,该泉的喷涌就处于“歇息”的状态。间歇泉的四周有耸立的山峰,深谷幽壑,是富有魅力的旅游胜地。

在湖南新宁县万峰乡境内有一处喊泉,也是一种间歇泉,只要人们对着洞口齐声呼喊:“来水哟!”不一会儿,就会有泉水从小洞口中一滴滴地流出来,而且越流越大,越流越急,直到发出哗哗的泉水声响。再过一小会儿,泉水就会逐渐减小,直到不再流出泉水。位于重庆市酉阳县钟多镇龙池村有一处喊水泉。平时的泉池比较干涸,每当人们对着泉眼大喊,或者用石头敲打几下泉眼口的边缘,就会有清澈纯净的泉水流出,来满足人们饮茶喝水的需求。位于安徽寿县的喊水泉,每当游人来到泉边的时候,只要面对泉眼进行喊叫,清泉就会随之流出,若大声叫,泉水就会变大;若小声叫,泉水就会变小;若不叫,流泉就会渐渐停止。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还有一处犀泉,人们一到这个地方进行呼喊,清亮的泉水就会立刻应声而涌,不一会儿,清水就注满泉池。如果人们停止呼喊,涌泉也就会立刻停息。

我国最大的间歇泉塔各加泉,位于西藏冈底斯山南麓、昂仁县的西部。塔各加泉泉口的直径约为40厘米,泉眼的水柱呈现出一起一落的情景,经过数次重复之后,就会突然爆发出一声巨响,一股直径达2米的白色水柱能够射人宅际,高达20多米。柱顶翻滚的热气,立时化为热泉雨,从空中洒下。瞬时,水柱越缩越低,一直收缩到泉跟处,一切又归于平静。这跟没有任何规律的间歇泉,活动却非常频繁,每次喷射时都会显得气势雄壮,泉口处发出吼声如雷的响动,所以被称为“天下第一间歇泉”。

脚歇泉的成因

间歇泉是一种有规律地交替进行突喷和停止的喷发泉。水质与一般山泉水质并无差异,多为宜荣好水。所有间歇泉的下面都有一个容量较大的水室,水从四周裂隙之中不断地注入其间,底部又有巨大的热源对水室进行加温,当水温达到一定高度时,就会蒸发为气体,使水室中的压力不断变大,当压力达到一定程度时,水汽便冲出泉口,向外喷发,随着温度的逐渐下降,压力变小,使喷汽柱慢慢降低,最后处于休止状态。然后进八新一轮的加温、汽化、喷发、降温、停止,如此反复。

学茶,谁才是你最好的老师?


理性,客观,深度。在这里,读懂中国茶。长按右侧二维码,与这个行业同频。

人类毕生都在学习,从牙牙学语到行将就木,我们学习者各种常识与知识,目的无非是想更好地活着。

我们活着的首要前提是要保证生存,我们会将我们所学到的一切东西作为谋生的技能。

比如学茶,以茶为谋生手段,我们就会去种茶,只有你的茶叶种的比别人好、比别人多才会收获更多,这样你就会去学什么品种、种在什么山地、施什么肥、什么时候修剪;

我们会去做茶,只有你的品质做得比别人好、比别人精才会收获更多,这样我们就会去学摊晾、萎凋、杀青、揉捻、发酵、烘焙;

我们会去卖茶,只有你的价格卖的比别人高、市场比别人大才会收获更多,这样我们就会去学如何开店、如何推销、卖什么茶、卖给谁;

我们才会去做茶艺师,只有你的泡茶技艺比人家高出一筹才会收获更多,这样我们就会去学温杯投茶、高冲低洒、水温高低、出汤时间。

这一切都是为了我们自己能够更好的生存,为了生存的学习是被动的,当我们为了生存而进入某个领域时,我们必须要去熟知这个领域的一切,你懂得越多才会有可能成为这个领域的佼佼者。

所以,学茶(人生)第一位老师是生存,生存会逼你去学一切对你有利的东西。

当我们生存无忧时,我们就会去享受生活,我们就会去干我们喜欢的事,这就是爱好。

你不是茶农,却每年会去茶山走走住上几天,这叫所谓的茶旅;

你不是制茶师,你却时不时去采点茶叶亲手制作自己想要的茶,这叫所谓的茶DIY;

你不是茶商,却经常收一些好茶屯在家里,这叫所谓的茶收藏;

你不是茶艺师,却喜欢出没在各种茶会场合开心泡茶,这叫所谓的茶趣。

爱好是一种生存之上的生活,是从中能给自己带来享受的一种生活方式。

所以,学茶(人生)第二位老师是爱好,爱好会让你主动去学一切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茶农制茶可能不在乎茶好喝难喝,他们的目的是自己的茶能卖多少钱;

茶客品茶可能不在乎茶多贵多贱,他们的目的是自己的茶好不好喝。

前者为了生存,后者为了享受,但他们必须会在自己所处的位置付诸学习,制茶技艺高低、品鉴水准上下都体现他们对茶学习的深浅。

而当下的我们可能会处在“知之者”、“好之者”、“乐之者”当中的模糊境地,为了各自利益、各自喜好而学习的东西也良莠不齐,所以才有泛滥的“茶江湖”。

学茶最重要的是做到“知行合一”,生存和爱好都是你的“知”,“知”就是你的良知(本能)觉知(觉悟),也就是你想要做什么?你想要得到什么?你该怎么做?

有了“知”,你就要付出“行”,“行”就是你的实践、你的行动,不管是翻阅教科书、走访茶区、参加比赛、向茶人请教等等都是力求圆满你的“知”欲,从而通过“行”来达到你的目的。知与行的合一,既不是以“知”来吞并“行”,认为知便是行,也不是以“行”来吞并“知”,认为行便是知。

而是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宇宙之浩大,无人能知晓;茶学之浩瀚,无人能综述。

而现在的人们往往会以自己的那点“认知”来断定事物的好坏高低(茶的优劣贵贱)。这也就是王阳明自古以来只有一个,天下人不成器者十有八九的原因。

人分三六九等,茶别一四七级。有人生来王侯将相、腰缠万贯,但毕竟是少数,更多的还是要靠我们自己去努力打拼;有茶生来名声在外、不愁买卖,但也毕竟是少数,更多的要靠我们去付出心血经营。

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我们只有付出(做到知行合一)比常人多得多,才会收获比常人多得多,学茶如此,人生如此,万物亦如此。

泡茶名泉水 扬州大明寺“天下第五泉 为水之美者也”,既未冠之“天下”


扬州大明寺“天下第五泉”

扬州大明寺,在北郊蜀冈中峰。寺内有平山堂,相传是欧阳修于宋庆历八年(1048年)二月时修筑,取“江南诸山,拱揖槛前,若可攀跻”之意。平山堂的后面是谷林堂,是苏东坡为了纪念其恩师欧阳修而建,所以谷林堂也被称为“欧阳祠”。此外,还在1973年修建了鉴真纪念堂。历来为人们所称赞的两园位于大明寺西侧,修建于乾隆元年(1736年),并在乾隆十六年( 1751年)重修,所以又称为平山堂御苑。周内凿池数十丈,瀹瀑突泉,庋宛转折。由山亭入舫屋,池中建覆井亭,上面放置辘轳。

亭前建有荷花厅。沿着石磴向南,会发现石隙中又有井。这井就是明代僧人智沧溟在此地掘地所得。泉井侧勒刻有“第五泉”三字,是明御史徐九皋所书。泉井的旁边有观瀑亭,观瀑亭的后面就是梅花厅。以奇石为壁,泉水在中间淙淙流淌。在古时用剖开的竹子相接,钉以竹钉,将泉水引至僧厨,有古诗句云“引泉竹溜穿厨入”。平山堂西园的第五泉,就是张又新的《煎茶水记》中所指的天下第五泉。欧阳修对此并不赞同。欧阳修被贬官后,由滁洲迁往扬州,任江都太守。

期间常寄情山水,饮酒赋诗。一天,他来到大明寺,寺中老僧用此泉水沏茶招待他。欧阳修呷了一口,问老僧泡茶之水取自何处。老僧得意地回答道,这水取自本寺之中的一泉,而此泉被认为是“天下第五泉”。欧阳修听了,问老僧这“天下第五泉”的依据。老僧回答说是唐人张又新说的,并找来张又新的《煎茶水记》给欧阳修看。欧阳修认为张又新并没有走遍天下,喝遍各地泉水,只凭自己的主观看法将泉水分七等,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老僧说,张又新是根据陆羽所说而写的,且语气十分坚定,非常自信。欧阳修又问道,陆羽的依据又是什么。老僧无言以对了。于是欧阳修十分认真地对僧人说:“天下河、湖、泉、并不可计数。陆羽、张又新所评七泉只限于东南一隅,谁能保证除此之外,长城内外、黄河上下、天府四川、苍茫楚地,再没有好水?陆、张两位并未品遍天下之水,就轻率地下此结论,这又如何可信”。

欧阳修回去之后写了《大明寺泉小记》一文。在文中赞美了大明寺泉水“为水之美者也”,既未冠之“天下”,也没有说属于何等,并将文章送给老僧,请他指正。此后欧阳修与老僧结为好友。从此,老僧只说大明寺的泉水甘铡,是宜茶好水,而不再说是天下第五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