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饮茶养生法

发布时间 : 2019-11-16
全自动饮茶机 红茶调饮茶的茶名 白茶泡法

全自动饮茶机。

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美好的饮料,具有较高的营养与医疗预防价值,对维持人体健康有着积极意义,中国有句俗语“宁可一日无盐,不可一日无茶”。

饮茶的好处有很多,除了消渴祛烦、明目清心、提神消暑、抗老防衰、利尿通便等好处外,茶叶还能应急治疗中毒、菌痢、急性肠炎、胆绞痛等疾病,如急性肠炎可用浓茶一杯饮服,中毒(误服铅、银、钴、铜等金属或奎宁、洋地黄等)饮一杯浓茶可使茶叶中的鞣酸与毒物结合沉淀,延迟毒物的吸收,以利抢救。

民间用茶叶来治病、健身的事例很多,传说乾隆皇帝到湖南、福建等地品尝了“君山银针”、“大红袍”、“铁观音”等名茶后,又听了老百姓中有饮茶而长寿之例,晚年嗜茶如命,在他退位时,一位老臣惋惜地说:“国不可一日无君”,皇帝听了哈哈大笑,用手抚摸胸前白须说:“君不可一日无茶”!,他做了60年皇帝,退位后就到设有饮茶亭的御花园中悠闲品茶,安度晚年,活到88岁高龄。

如何泡好茶,用好茶也有着很大的学问。不同品种的茶叶需用不同温度的开水冲泡,乌龙茶、红茶需用沸滚的100℃的开水冲泡,绿茶就只需70℃左右沏泡,而且也不宜加杯盖,否则茶叶会闷黄,减少香味,在用茶方面,有人喜欢用茶水来服药,这是不好的,因为茶叶中的鞣酸与药物中的蛋白质、生物碱及重金属、盐等会起化学作用,发生沉淀,影响药物疗效,甚至失效。

也有人喜欢在酒后喝茶,认为这对解酒有效,其实从中医学观点来看,酒后饮茶会将酒性驱于肾,从而导致小便濒浊、阳痿等症状。此外,溃疡病人也不宜多饮茶,尤其是十二指肠病患者更不宜多喝,否则,茶水会使胃酸分泌增多,不利于肠溃疡的愈合。

在民间对如何饮茶、用茶,流行有这样的口诀,不妨可供参考,这就是:烫茶伤人,姜茶治痢,糖茶和胃,饭后茶消食,午茶助精神,晚茶导不眠,空心茶令人心慌,隔夜茶伤脾胃,过量茶使人消瘦,淡温茶清香养人。

精选阅读

试论中国国民性与中国茶文化精神


中国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几千年来,茶文化之花之所以在中国大地上常开常新,就 址因为茶能符合中国国民的内在追求,从而茶文化精神成为中国国民性的一个组成部分。同佯,茶文化精神 也反映了中国的囚民性。 中国茶文化之花是由具有中国特性的国民浇灌和培育出来的,即中国国民性规定了中国茶文化的内在 特质(即茶文化精神),因此,要深层次地理解和把握中国茶文化,就必须首先理解和认识中国人,即中国的国 民性。

一、重视现实人生是中国国民的特性也是中国茶文化的精神 在中国古代乃至近现代,塑造中国国民特性的主要思想是儒家和道家。 儒家以孔子为代表,奠定了儒家思想的基础,其思想的核心是仁。仁是--个比较宽泛的概念,有多层 含义。其中的一层,也就是对中国国民的以大塑造,就是重视现实人生。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未能事 人,焉能事鬼,这是对人生的充分肯定。中国国民不舍弃或轻视现实人生,而是在现实世界巾保持或追求 幸福和快乐,即道在伦常日用中,这便是孔子的仁对中国国民的塑造。 道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社会中,作为儒家思想的对立补充,对中国国民性的塑造也起了重要作用。 道家尽管是崇尚沾净虚无,去尘离俗,恬淡无为,然而,他们仍然是重视现实人生,他们修炼长生术的目 的,仍然足为了求得生命的延续,仍然是为了活得更好,更有质址,这就是道士们所向往的轻身换竹,羽化成 仙。 无论儒家也罢,道家也罢,对中国国民性的塑造之一就是重视现实人生。 中国茶文化是由中国特性的国民所创造、培养和发展,因而重视现实人生也就成为巾同茶文化的内在特 质之一。中国文人士大夫的种种品茶赞茶的文化表现说明了这一点。 茶是中国文人士大夫得志时怡情、修性的重要手段,而茶更是中国文人士大夫失意时安慰人生、平衡心灵 的重要手段。因为茶中有人生的满足,使得中国的文人士大夫即使遭受巨大的打击和不幸,也不陷入宗教的 迷狂或深沉的忧郁。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史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中国失意文人品茶赞茶的历史或情感体验。 中国茶学第一人--茶神陆羽,尽管看透人生:不羡黄金垒,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入台,然 而,他没有沉入佛门避世,而仍然执着现实人生。不断地对现实人生探索,而达到了人生的高境界,将儒、道、 佛融于一身,才写出了茶学经典《茶经》。 自陆羽之后,历代茶人正因为重视现实人生,才有如此多的咏茶之诗和茶学著作。文人士大夫们在修身 齐家治国平天下时以茶励志,以茶修性,而失意时或经历坎坷时则从品茶的境界中寻得心灵的安慰和人生的 满足。 唐代诗人韦应物说:为饮涤尘烦--饮茶能消除人世间的烦恼。韦应物是个失意文人,在现实社会无 法施展才华,便消沉隐退,在茶盅中享受人生。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后半生仕途不畅时,便退隐山林,在恬淡宁静中以茶相伴、享受人生:食罢一觉睡,起 来两瓯茶。……无忧无乐者,长短任天涯。 被誉为宋诗开山祖师的梅尧臣,宦途不得志而毕生致力于创作,创作了大量的茶诗,在茶中享受闲远 古淡的人生。 南宋大诗人陆游也是因为壮志难酬,而在茶中寻得慰藉,创作了唐宋诗人中最多的茶诗。 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得益于中国历史上失意的文人士大夫们沉湎于茶艺或,在茶 中享受人生,在茶中倾注中国的儒释道思想。

二、追求人格完善是中国国民的显著特性也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精神 中国国民的文化心理结构奠定于孔子仁的思想,两千多年来持久而稳定地承续下来。孔子的思想是中 国农业社会的结晶,而中国农业社会在两千多年中没有大的变化,即封闭而稳定地发展。因而孔子所奠定的 这么一种文化心理结构在封闭而稳定的农业社会的环境中承续不断,后世的思想家们也只是在不同的时代 背景下发展了孔子思想的某一方面。

孔子仁的一大特性就是突出了对个体人格完善的追求,而极力强调学习和教育,学而不思则罔,思而 不学则殆。通过追求知识、勤奋学习和讲求控制、锻炼意志而达到伟大的人格: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山。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这就是孔子的个体伟大的理想人格。 孔子所树立的理想人格,经过孟子的发展得到了极大地高扬,孟子说: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 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竹,饿其休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听以动心,忍性, 曾益共所不能。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 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这些经典名句,两千多年来,激励着中国的国民,而成为小国国民的性格,特别是成为丈人士大大的人格 理想。 中国茶文化主要是由中国文人士大夫所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因此,追求人格完善成为中国茶文化精神的 题中应有之义。 中国茶学的开山祖陆羽,就是把品茶作为人格修炼的手段,他在《茶经》中说:茶之为用,昧至寒;为饮,最 宜精行俭德之人。于是,精行俭德成为历代茶人的格言。陆羽的一生就是在不断地实践和修炼柿行俭德 的理想人格。他的《茶羡歌》:不羡黄金垒,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人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竞陵 城下来。充分表现了他独立自由的人格,在茶与山水中寻得人生的满足。 唐代有一批诗人都是以茶来排解烦恼,磨励志向,完善人格。诗人韦应物在《喜园中茶生》中称茶:沽性 不可污。唐僧皎然称茶:此物清高民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唐人裴汶对茶性的体验:其性精清,其味淡 洁,其用涤烦,其功致和,因而茶成为国人锻炼意志的手段:至其冲淡、简洁、高尚、雅清之韵致。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一生屡遭坎坷挫折,而茶叶则成为它个人追求高洁、刚正纯朴的品格象征。其所作《叶 嘉传》最能反映他追求的理想品格:刚正不阿又恬淡飘然。在《叶嘉传》中称赞茶叶广风味恬淡,清白可爱,容 貌如铁,资质刚劲,这实际上就是苏轼自身所追求的理想人格。苏轼的另一名言:从来佳茗似佳人,也是反 映了他高沽的人格追求。 大文豪及史学家司马光则把茶比作君子:茶欲白,墨欲黑,茶欲新,墨欲陈;茶欲重,墨欲轻,如君子、小人 不同。茶中有完美的人格,司马光通过赞茶表达了个人人格的追求--做君子,不做小人。 即使身处富贵乡的北宋末代皇帝宋徽宗也是把品茶看作人格的修炼,他称赞茶i哩瓯闽之秀气,钟11JJlJ之 灵桌,祛襟涤滞,致消导和则非庸人孺子而可得而知矣。澹间沾,韵高致清……。因而天下之上,勋志清白, 竟为闲暇修索之玩,莫不碎五锵金,啜英咀华,较筐笑之精,争鉴裁之别,虽下士於此时不以蓄茶为羞,可调盛 世之清尚山 元明清的茶人如唐宋文人士大夫一样,在品茶中,在茶艺或中追求人格的完善。 明代屠隆在《考般木余事》中对品茶人品的要求:茶之为饮最宜精行修德之人……。使佳茗而饮非其人,犹 汲泉以灌蒿莱,罪莫大焉,,或茶艺必须要德行高修养好的人才能得到茶中的审美境界。 晚明众多茶人则在内困外忧中,更足在茶艺中走向内向心性的修养,在清赏闲适中避世。

秋季饮茶养生


度过炎炎夏日,马上又将迎来秋季了,喜欢饮茶的民众在秋季可采用以下几种茶疗养生,简单方便,还能较好的预防疾病,增强体质。

1、 姜苏茶。此茶适用于风寒感冒、头痛发热、恶心呕吐、胃痛腹胀等肠胃不适型感冒。具体做法是选取生姜、苏叶各3克,将生姜切成细丝,苏叶洗干净,用开水冲泡10分钟代茶饮用。每天喝2次,上下午各温服1次。

2、萝卜茶。此茶能清肺热、化痰湿,加少许食盐既可调味,又可清肺消炎。主要选用白萝卜100克、茶叶5克,先将白萝卜洗净切片煮烂,稍微加点食盐调味,再将茶叶冲泡5分钟后倒入萝卜汁内服用,每天2次。

3、银耳茶。此茶有滋阴降火,润肺止咳的功效,特别适用于阴虚咳嗽。可选用银耳20克、茶叶5克、冰糖20克,先将银耳洗净加水与冰糖炖熟,再将茶叶泡5分钟后加入银耳汤里,搅拌均匀服用。

4、桂花茶。此茶适用于口臭、风火牙痛、胃热牙痛及龋齿牙痛等。可选用桂花3克、红茶1克或绿茶3克,用沸水适量冲泡,盖闷10分钟后便可随时饮用。

5、苦瓜茶。此茶有利尿等功效,可把苦瓜去瓤装入绿茶,挂在通风处阴干,饮用时切碎苦瓜后取10克用沸水冲泡即可。

6、茄子茶,主要是治疗气管炎。可把秋茄子的茎根洗净晒干后切碎,加入绿茶,用开水冲泡。

明代的饮茶法


明代的饮茶法!明代朱权饮茶法如何?朱权(1378—1448),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封宁王。自幼聪颖过人,晚年信奉道教,潜心茶道,着《茶谱》。《茶谱》全书除绪论外,分十六则。在其绪论中,简洁地道出了茶事是雅人之事,用以修身养性,绝非白丁可以了解。“盖羽多尚奇古,制之为末,以膏为饼。至仁宗时,而立龙团、凤团、月团之名,杂以诸香,饰以金彩,不无夺其真味。然天地生物,各遂其性,莫若叶茶。烹而啜之,以遂其自然之性也。予故取烹茶之法,末茶之具,崇新改易,自成一家。”标意甚明,书中所述也多有独创。正文首先指出茶的功用有“助诗兴”、“伏睡魔”、“倍清淡”、“中利大肠,去积热化痰下气”、“解酒消食,除烦去腻”的作用。朱权认为纷芸众多的茶书之中,唯有陆羽和蔡襄得茶之真谛。他还认为饼茶不如叶茶,因它保存了茶叶自然的色香形味,后人无不欣然改变原来的饮茶之法而以开水冲叶茶了。朱权指出饮茶的最高境界:“会泉石之间,或处于松竹之下,或对皓月清风,或坐明窗静牖,乃与客清淡款语,探虚立而参造化,清心神而出神表。”《茶谱》记载的饮茶器具有炉、灶、磨、碾、罗、架、匙、筅、瓯、瓶等。《茶谱》从品茶、品水、煎汤、点茶四项谈饮茶方法。朱权认为品茶应品谷雨茶,用水当用“青城山老人村杞泉水”、“山水”、“扬子江心水”、“庐山康王洞帘水”,煎汤要掌握“三沸之法”,点茶要经“盏”、“注汤小许调匀”、“旋添入,环回击拂”等程序,并认为“汤上盏可七分则止,着盏无水痕为妙”。制茶方法有收茶、熏香茶法。

你知道钱椿年的“煎茶四要”吗?钱椿年,字宾桂,江苏常熟人,其《茶谱》作于嘉靖九年(1530)前后。《茶谱》一书分茶略、茶品、茶艺等九部分。其中“煎茶四要”、“点茶三要”写得简洁实用。“煎茶四要”指:选择好水、洗茶、候汤、择品。煎茶的水如果不甘美,会严重损害茶的香味;烹茶之前,先用热水冲洗茶叶,除去茶的尘垢和冷气,这样,烹出的茶水味道甘美;煎汤须小火烘、活火煮,活火指有焰的木炭火,煎汤时不要将水烧得过沸,才能保存茶的精华;茶瓶宜选小点的,容易控制水沸的程度,在点茶注水时也好掌握分寸,茶盏宜用建安的兔毫盏。“点茶三要”指:涤器、茶盏、择品。点前先将茶器洗净;茶盏是茶面聚乳的关键;烹点之际,不宜以珍果香草杂之,能夺香的有松子、柑橙、杏仁、莲心、木香、梅花、茉莉、蔷薇、木樨之类,能夺色的有柿饼、胶枣、火桃、杨梅、橙桔之类,所以想饮好茶,只有去掉各种花果才能真正品味茶的清纯甘美。如果同时夹杂花果香料,茶的真香、真味、真色就会被混淆而分辨不出。如果一定说饮茶时需要佐食茶果,那么,核桃、榛子、瓜仁、枣仁、菱米、榄仁、栗子、鸡头、银杏、山药、笋干、芝麻、莒蒿、莴苣、芹菜等等特别经过精加工的或许还可以用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