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与身体的关系,终于搞懂了!

发布时间 : 2019-11-16
茶叶与茶叶的区别 茶叶的功效与作用 茶叶与红糖的功效

【www.cy316.com - 茶叶与茶叶的区别】

茶能减低心脑血管发病和死亡风险

最新的一项研究报道,日本研究者从1994年起对某地4万多名40岁至79岁中老年人进行跟踪调查发现,与一天喝茶不到1杯的人相比,每天喝5杯以上绿茶的男性因脑血管病死亡的平均风险下降了22%,女性下降了31%,其中脑梗塞下降最明显,男性下降42%,女性下降达62%。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一项最新研究发现,每天喝茶3杯,可降低患心肌梗死风险70%。芬兰和法国也有研究报告显示,每天喝茶2~3杯,可降低中风的发病风险。

茶有降低胆固醇和血压的作用

香港大学研究人员发现,喝茶可使血总胆固醇水平下降25%。还有一项研究喝茶与高血压发病关系的调查发现,不喝茶的人高血压的发病率为10.55%,常喝茶的人为6.95%,茶的确有一定的降压作用。

茶有助于防治早老性痴呆

茶对大脑细胞有保护作用,茶能有效延缓大脑退化,有助于维持大脑血管的健康。最新研究表明,多喝茶可改善记忆力和防止早老性痴呆。

茶有抗压力和抗焦虑作用

现代生活工作节奏快、压力大,常引起焦虑、紧张、烦躁不安、抑郁等精神心理症状。绿茶含有茶氨酸,它是一种无镇静作用的松弛剂,可以帮助大脑增加产生γ波,γ波可帮助控制焦虑情绪,提高注意力,改善精神状态和总体机能,一般3-4杯绿茶能含有100-200毫克的茶氨酸,这使得绿茶在抗压力和抗焦虑方面有较好的功效。

茶能提高免疫力

如果最近爆发流感,那你就多喝点茶吧,哈佛大学研究人员研究指出,连续2周每天喝5杯茶的人,其体内会产生大量的抗病毒干扰素,其含量是不喝茶人的10倍,这种可以抵抗感染的蛋白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并有效帮助人体抵御流感。

茶的其他保健作用

茶还能消除疲劳、提神、明目、消食、利尿解毒、防止龋齿、消除口臭,茶还是碱性饮料,有利于酸性体质的纠正……茶不愧为21世纪最健康的饮料。

茶对人类健康有着重要的贡献已是不争的事实,19世纪前却没有人能明确告诉我们茶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功能。从上个世纪60、70年代开始,茶这个古老而神奇的领域迎来了自然科学的探秘,大量科学技术对茶叶中内含物质进行研究分析,从而为我们打开这扇神奇的大门。

由图可见,茶叶中含水分75%,这也就是“4斤叶1斤茶”的科学依据。而茶叶中的水溶性物质为30%-48%,其主要化学成分包括茶多酚类、生物碱类、氨基酸类、糖类、有机酸等,它们构成了茶叶的品质和滋味。

cy316.cOM编辑推荐

茶叶与癌症的数据关系!茶叶数据关系癌症


1、1945年8月,日本广岛原子弹爆炸之后的数十年里,日本有关统计部门发现,癌症病发率低的人群中茶农与饮茶成癖者占多数。

2、对百岁老人长寿调查中发现,有四成百岁老人长寿诀窍是一生嗜茶如命,有八成百岁老人有饮茶习惯。

3、抗氧化试验证实,一杯茶,300毫升,它的抗氧化功能相当于一瓶半的红葡萄酒,相当于12瓶的白葡萄酒,相当于12杯的啤酒,相当于4个苹果,相当于5只洋葱,相当于7杯的鲜橙汁。

4、据日本科研人员试验结果证实,茶多酚的抗衰老效果要比维生素E强18倍。

5、英美科学家在《过敏与临床免疫学》杂志报告称,茶中的多酚类化合物EGCG可以有效阻止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内的传播,一经免疫,艾滋病病毒将没有机会靠近。

6、四千多篇权威部门发表的“茶叶抗癌”专题论文证明,茶多酚主要成分EGCG还是几乎所有癌症的克星,特别是对子宫癌、皮肤癌、肺癌、结肠癌、前列腺癌、肝癌、肾癌、乳腺癌等有独特疗效。同时研究发现,茶水与治癌药物同服会提高药物疗效。

7、日本政府1999年启动“饮茶预防全民癌症”的两阶段计划,共调查8522人,跟踪10年,其中癌症患者419人,有饮茶习惯的女性癌发时间比不饮茶者晚约7年,男性延迟时间为3.2年。

8、日本国立癌症中心、美国凯斯西储大学、澳大利亚科廷科技大学等机构发表的针对“绿茶与前列腺癌疾病研究”数据表明,常喝绿茶的男性比不常喝的病发率都降低了60%以上。

9、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历时12年对63257名45岁到75岁的新加坡华人进行跟踪调查。发现与没有喝茶习惯的人相比,经常喝红茶的中老年人患帕金森氏症的概率降低了71%。

10、目前全球有160多个国家与地区近30亿人喜欢饮茶;中国是第一产茶大国,但是饮茶大国的排序却是这样的:土耳其、爱尔兰、英国、俄罗斯、摩洛哥、新西兰、埃及、波兰、日本、沙特阿拉伯、南非、荷兰、澳大利亚、智利、阿联酋、德国、中国香港、乌克兰、中国...(世界每年人均饮茶量排名及磅数)

11、日本富山医科药科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1300名糖尿病患者喝凉开水泡的茶,持续半年,82%的糖尿病患者的症状明显减轻,大约9%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完全恢复正常。

12、不需要任何节食、锻炼等手段,每天喝8-10克茶叶,12周内,仅茶叶自身作用减掉的脂肪约为3斤。在日本、欧美国家所有减肥产品里,茶叶制品排名第一。

13、日本昭和大学的医学研究小组,在1毫升稀释至普通茶水的20分之1浓度的茶多酚溶液里放入10000个剧毒大肠杆菌0-157,五个小时后细菌全部死亡,一个都不剩。

14、人体几乎所有疾病都是在酸性体质的人体中产生,而几乎所有病毒在弱碱性体质中无法生存。专家称只有改变自身体质,才能预防疾病发生。生活中常见的强碱性食品为茶、葡萄、海带等。

15、喝茶会让你莫名其妙地开心。茶中的氨基酸会促进多巴胺的大量分泌,而多巴胺是主导人体情感、愉悦感、性欲、瘾性等的物质。喝茶的愉悦感是不自主的,不受意念控制的。

茶叶绒毛与品质的关系


很多茶友在购买和冲泡茶叶时可能常常会有这样的疑惑:那些附着在干茶上面白色或金黄色的毫毛,以及泡茶时茶汤上浮着的小茸毛都是些什么?这些茸毛对茶叶品质的形成有着怎样的关系?

其实这些茸毛都是来源于茶树嫩梢的上面,也可称之为茶毫。嫩梢茸毛不仅是茶树品种特性的表现,而且对茶叶的外形起了重要作用,同时能增进茶汤品质,提高茶叶的经济价值。茸毛多的芽叶,是幼嫩和优质的标志;成茶毫的多少及隐显亦是评定茶叶品质优劣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茶树茸毛一直都受到茶叶生产者与消费者们的普遍重视。

1、茶叶茸毛的形态特征

叶片背面的茸毛是茶树品种的特征,嫩梢茸毛的长度、密度、粗度、色泽、分布特征依品种而不同。茸毛主要着生幼嫩芽叶的下表皮,内含有丰富的化学成分。茸毛基部有分泌芳香物质的腺细胞,能分泌芳香物质,因此幼嫩芽叶茸毛多,制出来的茶叶多具毫香。

茸毛以芽最密,并随着幼叶成熟而自行脱落,同一品种的叶背上茸毛长度依叶序而异,不同嫩叶的茸毛密度以第1叶>第2叶>第3叶,且差异极显著。

茶树茸毛不仅分布于新梢顶部幼嫩的芽叶上,同时也普遍分布于成叶叶背与幼枝、花芽、花蕾等器官的许多部位。随着新梢的继续伸长与嫩叶等各部组织表面的不断扩展,嫩叶背、嫩茎、花芽等部位的茸毛密度亦随之逐渐稀疏。

春季气温回升,叶芽萌动,茸毛逐渐生长,至芽体膨大时,茸毛已长到一定的长度,这时叶片尚未开展,茸毛密度大。因此,很多名优茶采摘时以茶芽、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为主,并在制作过程中有提毫工序,以充分发挥茶毫的特性。

2、茶叶茸毛与干茶外形

茸毛对很多名茶的外形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工夫红茶、烘青、白茶以及许多名茶,都要求显毫。如高级祁红、滇红以金毫显露;黄山毛峰、洞庭碧螺春、信阳毛尖等以白毫显露;君山银针、蒙顶黄芽、霍山黄芽等以黄金毫显露;自毫银针、白牡丹等以银毫显露而著称。台湾名茶冻顶乌龙,高级者则多毫。福建乌龙茶一般不露毫,但用毛蟹品种制成的乌龙茶也显毫,品质亦佳。

干茶毫的颜色与制茶过程中内含物的变化有很大的关系。绿茶中的茶多酚绝大部分未被氧化,未氧化的茶多酚是无色的,因此幼嫩芽叶上的茸毛颜色通常为白色,如碧螺春等名茶就是如此。而红茶就不同,茶多酚大部分已经被氧化成黄红色的茶黄素和茶红素,因此幼嫩芽叶制成的红茶,芽叶上的茸毛呈金黄色,如高级祁门红茶等就富有金黄毫。

3、茶叶茸毛与茶叶风味品质

茶叶茸毛富含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等品质成分,对干茶风味品质的形成有重要影响。福建农林大学的老师们曾将白毫银针的茶身和茸毛通过筛孔分离,分别测定茸毛和茶身的生化特性。

茶叶茸毛中茶多酚、咖啡碱、水浸出物等成分均极显著低于茶身中的含量,而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茶身中的含量,茶树嫩梢的茸毛具有高氨基酸含量和低酚氨比特性,对茶叶风味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茸毛密度、长度与绿茶诸品质因子得分均呈正相关,茸毛与绿茶外形的关系最密切。绿茶制作过程中,鲜叶经杀青、揉捻,部份茸毛脱落,沾附于茶叶表面。成茶冲泡后,茶毫溶于茶汤中,因茸毛内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及其它有效成分,从而增进了茶汤香气和滋味。高档名优茶(如碧螺春、君山银针等)的茶汤滋味醇厚,香气清高,除茶鲜叶细嫩,内含物丰富外,茸毛多也是主要因素之一。

芽叶茸毛多,对大多数茶类说是一个优质性状。幼嫩芽叶茸毛多,制出来的茶叶多具毫香,毫多的干茶鲜爽度也会高一些。但是茶叶上茸毛的多少并不是判定茶叶质地好坏的唯一标准。茶叶的品质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不单单是要看茶叶的茸毛、茶叶的嫩度。茶毫多或者显毫是某些干茶茶品的特点之一,我们可以去欣赏它,但也无需过分追求。

绿茶红茶白茶黄茶青茶黑茶,这下终于懂了!


清明前后试新茶,煮一壶滚烫,沏一盅清雅,观一杯深浅,闻一缕清香,品四季韵味,得片刻心素清雅、举止潇洒。

品茶之味,悟茶之道,就是要用雅性去品,要用心灵去悟。茶分:绿茶、红茶、白茶、黄茶、青茶、黑茶。茶不同,茶韵和茶味就不同。

但各种茶叶的本质区别在于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黄烷醇的氧化程度不同。打个比方,就好像含多酚类物质的苹果,切开后一段时间就会变色,而不同种茶叶加工就是抑制或者促进多酚类物质的这个过程。

「绿茶 不发酵 讲究新鲜」

绿茶的特点是鲜叶采摘后高温迅速灭掉其中酶类,抑制茶多酚氧化。所以绿茶具有“三绿”的特点:干茶绿,茶汤绿,冲泡后的叶底也是绿色的。

另外,绿茶越嫩滋味也就越鲜爽,所以名优绿茶大多采用极嫩的原料制作。对于绿茶,外形比内质重要得多,所以选购绿茶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看看茶叶的嫩度、整碎程度、紧实度以及色泽。

喝法:绿茶一般冲泡水温以85℃为宜。冲泡时间以2~3分钟为好。绿茶与水的比例以1∶50为宜。在茶具方面,可以选用瓷杯或透明玻璃杯,冲泡时不要盖盖子。

「白茶 不发酵 制作简单」

白茶是制作最为简单的一种茶类,经两三天纯天然酝酿而成,不经任何微发酵,不促进也不抑制茶多酚的氧化。白茶干茶多白毫,远远看去,就像一座白雪皑皑的小山,因此得名white tea。

杀青是高温钝化茶叶中的酶活,茶叶较绿,和急火炒菜一个道理;揉捻是给茶叶造型、让茶汁外流;焙火可以让茶叶干燥,产生更多香气。而白茶的特点是不杀青、不揉捻也不焙火。因此,白茶几乎没有什么汤色。

如果是盖碗冲泡,坐杯(每次冲泡茶叶的浸泡时间)的时间长一些汤色会是浅黄色或者杏黄色。白茶干茶看起来太绿或者太红都是不对的,这些都说明了制作工艺上的缺陷。

喝法:泡白茶很简单,选用沸水,抓一撮丢杯子,泡。

「黄茶 轻发酵 “闷”黄」

黄茶很少见,甚至生活在黄茶茶区的人都不一定知道黄茶。会烧菜的人都知道青菜闷在锅里就会变黄。黄茶也是这样。黄茶在像绿茶一样杀青之后,通过湿热和干热两种方式让绿茶的茶叶变黄。

黄茶干茶是黄色的,茶汤是黄色的,叶底也是黄色的。不过现在大多黄茶的制作都转化不足,看起来太像绿茶了。

喝法:黄茶可用少量90℃的水冲泡30秒~1分钟,再冲至八分满,2~3分钟后即可饮用。在饮用后留1/3的水量以便第二泡。

「青茶 半发酵 特点折中」

青茶也叫乌龙茶,属于半发酵茶,但是这个“半”是不怎么准确的。因为在乌龙茶中,发酵程度最轻的包种茶快接近绿茶了,发酵程度最重的东方美人茶快接近红茶了(这两种极端的茶都是台湾的)。乌龙茶产量最大的是福建,大众熟知的铁观音和大红袍都属于乌龙茶。

乌龙茶的特点在于先促进茶多酚的氧化,然后突然终止氧化,因此乌龙茶兼具绿茶和红茶的特点。没有哪种茶比乌龙茶更讲究冲泡技巧了,这也就是为什么乌龙茶又叫做功夫茶。

喝法:泡乌龙茶选用容易茶水分离的器皿(盖碗、一壶一杯或者飘逸杯),且一定要用100℃的沸水,冲泡后要加盖。注意,每一次冲泡都要将其中的茶汤倒干净才不会影响下一泡的滋味。

「红茶 全发酵 茶汤红亮」

萎凋、揉捻、发酵都是为了促进红茶中的茶多酚氧化。茶多酚本身是一种无色的物质,其中的儿茶素在红茶加工的过程中聚合形成了黄色的茶黄素和红色的茶红素,因此红茶的茶汤红亮、叶底也是红色的。只是红茶在干燥的过程中,由于水分的散失,茶叶表面的茶色素颜色加深因此红茶的干茶是黑色的。

外国人在认识黑茶前先认识了红茶于是就给起了个black tea的名字,黑茶就只好叫做dark tea了。

喝法:泡红茶最好用刚煮沸的水,冲泡时间以3~5分钟为佳。红茶最好用玻璃杯来冲泡,可使用中投法,先在杯中倒入大约1/10的热水烫杯,再投入3~5克茶叶,然后再沿玻璃杯壁倒水进行冲泡。最后注意,红茶不要喝新茶,要放置半个月后饮用。

「黑茶 后发酵 茶马古道」

同样是促进茶多酚氧化和内质转变的茶,黑茶和红茶的不同在于:红茶的酶促反应动力来自茶叶自身的酶,而黑茶来自微生物产生的酶。所以黑茶称之为抑制茶叶自身酶活而促进微生物活动的后发酵茶。黑茶具有一定促进消化和调节肠道微生物菌群等作用。

早期黑茶大多销往边牧地区,作为茶马古道的重要物资。黑茶对于边牧民族而言是生活必需品,需求量也比较大。长期以来黑茶都使用较为粗老的原料制作,并且饮用时经过熬煮而不是冲泡。不过现在也有使用采摘较嫩的原料制作的黑茶,如宫廷普洱等,适合冲泡饮用。

喝法:喝黑茶如果是粗老的原料可以煮着喝,如果是嫩的原料可以用100℃沸水冲泡喝。

【常见误区】

安吉白茶是白茶

安吉白茶虽然名为白茶,但实际是按照绿茶的工艺制作的,是绿茶;铁观音是茶叶商品名,也是茶树品种名,铁观音茶树通常被制作成乌龙茶,现在也有制作成红茶的,但是最少被制作成绿茶;大红袍是茶叶商品名,属于乌龙茶,茶树品种奇丹通过审定之后称为纯种大红袍;正山小种是产自桐木关的茶,而不是正山堂发明的茶。

茶越新鲜越好

新茶喝起来确实味道更好。但是饮用过多时新茶可使人上火。另外,新茶中的茶多酚、咖啡碱含量较高,容易对胃产生刺激作用,可能引起胃肠不适。茶叶也并不是越嫩越好,比如乌龙茶就不是。

茶能醒酒

酒后喝茶有利有弊。喝茶能加速体内酒精的分解,且其利尿作用可帮助分解后的物质排出;但同时会增加肝肾的负担。因此,肝肾不好的人最好不要用茶解酒。

茶叶要洗,头泡茶不能喝

头泡茶是否能喝取决于你喝的是什么茶。如果是黑茶或乌龙茶,应先用沸水快速洗一下,但绿茶、红茶等,并不需要这道工序。有些人可能担心茶叶上的农药残留,其实茶叶在种植过程中使用的都是水不溶性农药,泡茶的茶汤并不会有农药残留。

【新茶辨别】

看外观

新茶一般比较肥壮厚实,叶子裹得较紧,有的还有较多毫毛,色泽鲜润,泡开后汤色嫩绿清澈。

闻香气

新茶香气浓郁,而陈茶香气低沉。这是因为,茶叶中的芳香物质是易挥发的,不饱和成分会被氧化,随着存放时间的延长,茶叶的香气会慢慢钝化。

尝味道

新茶给人以新鲜爽口的感觉,味道醇厚鲜爽,饮后心旷神怡、心情舒畅。在贮存过程中茶叶的类酯成分发生水解和氧化,会出现老化味。

辨含水量

新茶一般含水量较低,在正常情况下含水7%以下,茶叶条索疏松,质硬而脆,用手指轻轻一捏成粉末状。

茶叶茸毛与品质的关系


很多茶友在购买和冲泡茶叶时可能常常会有这样的疑惑:那些附着在干茶上面白色或金黄色的毫毛,以及泡茶时茶汤上浮着的小茸毛都是些什么?这些茸毛对茶叶品质的形成有着怎样的关系?

其实这些茸毛都是来源于茶树嫩梢的上面,也可称之为茶毫。嫩梢茸毛不仅是茶树品种特性的表现,而且对茶叶的外形起了重要作用,同时能增进茶汤品质,提高茶叶的经济价值。茸毛多的芽叶,是幼嫩和优质的标志;成茶毫的多少及隐显亦是评定茶叶品质优劣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茶树茸毛一直都受到茶叶生产者与消费者们的普遍重视。

1、茶叶茸毛的形态特征

叶片背面的茸毛是茶树品种的特征,嫩梢茸毛的长度、密度、粗度、色泽、分布特征依品种而不同。茸毛主要着生幼嫩芽叶的下表皮,内含有丰富的化学成分。茸毛基部有分泌芳香物质的腺细胞,能分泌芳香物质,因此幼嫩芽叶茸毛多,制出来的茶叶多具毫香。

茸毛以芽最密,并随着幼叶成熟而自行脱落,同一品种的叶背上茸毛长度依叶序而异,不同嫩叶的茸毛密度以第1叶>第2叶>第3叶,且差异极显著。

茶树茸毛不仅分布于新梢顶部幼嫩的芽叶上,同时也普遍分布于成叶叶背与幼枝、花芽、花蕾等器官的许多部位。随着新梢的继续伸长与嫩叶等各部组织表面的不断扩展,嫩叶背、嫩茎、花芽等部位的茸毛密度亦随之逐渐稀疏。

春季气温回升,叶芽萌动,茸毛逐渐生长,至芽体膨大时,茸毛已长到一定的长度,这时叶片尚未开展,茸毛密度大。因此,很多名优茶采摘时以茶芽、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为主,并在制作过程中有提毫工序,以充分发挥茶毫的特性。

2、茶叶茸毛与干茶外形

茸毛对很多名茶的外形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工夫红茶、烘青、白茶以及许多名茶,都要求显毫。如高级祁红、滇红以金毫显露;黄山毛峰、洞庭碧螺春、信阳毛尖等以白毫显露;君山银针、蒙顶黄芽、霍山黄芽等以黄金毫显露;自毫银针、白牡丹等以银毫显露而著称。台湾名茶冻顶乌龙,高级者则多毫。福建乌龙茶一般不露毫,但用毛蟹品种制成的乌龙茶也显毫,品质亦佳。

干茶毫的颜色与制茶过程中内含物的变化有很大的关系。绿茶中的茶多酚绝大部分未被氧化,未氧化的茶多酚是无色的,因此幼嫩芽叶上的茸毛颜色通常为白色,如碧螺春等名茶就是如此。而红茶就不同,茶多酚大部分已经被氧化成黄红色的茶黄素和茶红素,因此幼嫩芽叶制成的红茶,芽叶上的茸毛呈金黄色,如高级祁门红茶等就富有金黄毫。

3、茶叶茸毛与茶叶风味品质

茶叶茸毛富含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等品质成分,对干茶风味品质的形成有重要影响。福建农林大学的老师们曾将白毫银针的茶身和茸毛通过筛孔分离,分别测定茸毛和茶身的生化特性。

茶叶茸毛中茶多酚、咖啡碱、水浸出物等成分均极显著低于茶身中的含量,而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茶身中的含量,茶树嫩梢的茸毛具有高氨基酸含量和低酚氨比特性,对茶叶风味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茸毛密度、长度与绿茶诸品质因子得分均呈正相关,茸毛与绿茶外形的关系最密切。绿茶制作过程中,鲜叶经杀青、揉捻,部份茸毛脱落,沾附于茶叶表面。成茶冲泡后,茶毫溶于茶汤中,因茸毛内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及其它有效成分,从而增进了茶汤香气和滋味。高档名优茶(如碧螺春、君山银针等)的茶汤滋味醇厚,香气清高,除茶鲜叶细嫩,内含物丰富外,茸毛多也是主要因素之一。

芽叶茸毛多,对大多数茶类说是一个优质性状。幼嫩芽叶茸毛多,制出来的茶叶多具毫香,毫多的干茶鲜爽度也会高一些。但是茶叶上茸毛的多少并不是判定茶叶质地好坏的唯一标准。茶叶的品质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不单单是要看茶叶的茸毛、茶叶的嫩度。茶毫多或者显毫是某些干茶茶品的特点之一,我们可以去欣赏它,但也无需过分追求。

茸毛与茶叶品质的关系


遇到干茶上面附着有白色的或者金黄色的毫毛,有很多卖家会告诉你这是高品质茶的特征,毛毛越多质量越好。这让很多人都认定有茶毛毛的茶才是好茶。但真的是这样的吗?干茶上的小茸毛都是些什么?这些茸毛对茶叶品质的形成有着怎样的关系?

干茶上的小茸毛都是些什么?

茶毛毛是茶毫,也叫茶毛。是茶叶芽尖上面细小的绒毛,其中含有丰富的茶氨酸、茶多酚等营养物质,一般来说,鲜叶的嫩度越嫩,茶毫就越多,所以这个指标在很多情况下作为茶叶嫩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但茶友们得知道茶叶的好坏并非由茶毛毛的多少来衡量。很多茶都有茶毛毛,特别是绿茶、红茶等。但并非所有的茶都可以一概而论,如龙井,在加工过程中,有一道工序叫辉锅,辉锅的目的主要是干燥茶叶,促使茶叶香气物质的进一步形成,但它还有一个目的就是磨掉茶叶表面的茶毫,形成其特有的品质特点,所以龙井、竹叶青等茶不能用毫毛的多少来决定它的等级。

有茶毛毛的茶才是好茶吗?

“没有茶毛毛还是好茶吗”?林志玲的这句广告语不知误导了多少茶友。茸毛对很多名茶的外形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工夫红茶、烘青、白茶以及许多名茶,都要求显毫。但这可不是断定好茶的标准。

对绿茶来说,绿茶鲜叶经过杀青、揉捻、一部分的茸毛脱离,沾附在茶叶的表面,成茶冲泡过后,茶毫溶于茶汤中,茶毫中丰富的氨基酸以及其它的有效成分,从而也增进了茶汤的香气和滋味。比如越是高档的名优茶(君山银针、碧螺春)的茶汤滋味越醇厚,香气也越高。

而乌龙茶(铁观音,大红袍)普洱茶,黑茶、白茶(寿眉,贡眉,白牡丹)等这类茶在采摘制做时,要求采摘开面叶为料,大多较为粗老,太嫩了反而做不出来这等风味。

从这一点上来看,茶毫越多茶越好,茶毫越多的茶品,鲜爽度也会更高一些。但是茶毫也并不是评判茶叶好坏的唯一标准。茶叶的品质会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茶毫的多只能是某些干茶茶品的特征之一,却决不是评判茶的唯一标准。

茸毛对茶叶品质的形成有着怎样的关系?

茸毛越多茶芽,往往是茶树品种特性的表现,不仅对茶叶的外形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同时也是幼芽和优质茶叶的标志。茶叶茸毛中茶多酚、咖啡碱、水浸出物等成分均极显著低于茶身中的含量,而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茶身中的含量。

芽叶茸毛多,对大多数茶类说是一个优质性状。幼嫩芽叶茸毛多,制出来的茶叶多具毫香,毫多的干茶鲜爽度也会高一些。但是茶叶上茸毛的多少并不是判定茶叶质地好坏的唯一标准。

茶叶的品质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不单单是要看茶叶的茸毛、茶叶的嫩度。茶毫多或者显毫是某些干茶茶品的特点之一,我们可以去欣赏它,但也无需过分追求。

留根、闷泡、坐杯、煮茶,这些喝茶易混的词汇,你搞懂了吗?


泡茶,总能衍生出许多的话题,如过江之鲫,队伍声势浩大。茶友们发现问题的活跃思维让人叹为观止,都说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泡茶也是一样。一千个茶友泡茶,就会有一千个问题,而且问的极为到位。

有的茶友问:“我用紫砂壶泡茶,要是没有把水倒干净,是不是就叫做坐杯呢?那它和闷泡有什么区别呢?”

这个问题中隐藏了冲泡时的3个问题。水没有倒干净,称之为留根,而非闷泡和坐杯。看到此处的您,是否能分得清“留根”、“闷泡”和“坐杯”的区别呢?下面就逐一为大家解答。

留根

留根,即在泡茶的时候留下一些茶汤,不要倒干净,目的是为了让茶叶的滋味得以延续,风味没有太大的起伏变化。

通常留根法,是有意而为之,目的性极强,就是为了让茶更好喝。在泡茶时,有两种情况会用到留根法。

第一,煮茶要留根

煮老白茶,倒茶时不要把茶汤都倒干净,要留下1/5的母汤,以备续水之用。这样做可以保证每一壶煮出来的老白茶滋味甘醇、柔和,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如果每煮一壶茶,都把茶汤倒干净,茶汤的浓度会很快下降,茶也不耐泡,喝第一壶茶还带有浓郁的枣香、药香,等到喝第二壶茶时就只剩下粽叶香,到第三壶口感就会很清淡,没有太多的滋味。

第二,玻璃杯泡茶要留根

用玻璃杯泡茶时,通常也会用到留根法,让茶更好喝。比如在用玻璃杯冲泡绿茶、白毫银针、白牡丹这类茶时,我们也会留下茶汤,以延续茶叶鲜爽甘醇的味道。如果前几杯都把茶汤滴尽,到后面几泡几乎就没味了,尤其是味淡的茶。

如果用白瓷盖碗泡茶,不建议茶友们用留根法,最后几滴茶是精华成分,如果没倒尽,茶汤浓度不够;如果用留根法,茶叶一直泡在水里,等到下一泡茶的时候因为泡得过久而苦涩。

闷泡

闷泡,可理解为“闷+泡”。闷,指的是密闭,使不透气。要形成闷的条件,一定是要有一个密闭的空间。泡,即茶叶浸泡在水中。

我们平时所说的闷泡,就是加够水之后,盖上盖子闷泡,至少3分钟时间。比如用紫砂壶、盖碗这类有盖的茶具,都可以达到闷泡的效果。

闷泡,其实是一种比较极端的做法,容易让茶叶的缺点呈现。比如有的老茶客喝茶,想知道一款茶有什么缺点,就会加盖闷泡,等到茶汤凉了,再倒出来品尝,寻找茶叶的缺点。

有的茶友泡茶时,忽然有事要离开几分钟,没来得及出水,茶叶闷泡在紫砂壶、盖碗里,把茶叶里最最深层次的物质都激发出来。

不论是有心还是无意,这种长时间闷泡出来的茶,不建议大家喝。茶汤会变得苦涩、浓烈,极端影响喝茶体验,简直堪比现代版“十大酷刑”。

坐杯

从字面上讲,“坐杯”就是让茶叶坐在杯子里。实际上是等待茶叶中的物质析出,让这些滋味物质均匀扩散而延缓出汤的时间。

平时我们泡茶时坐杯,往往是因为茶汤变淡了,喝在嘴里没啥滋味。但看茶叶,它还没有完全舒展,丢了又很可惜。这时候,我们就会延缓出水的时间。至于延缓的时间,要根据茶汤的浓淡情况判断。

如果是冲泡岩茶,到第四泡时建议延缓10秒左右出水,茶叶和水多接触一会儿,滋味释放会多一些。如果到了第八泡,坐杯的时间会更长一些,约1分钟。

坐杯和闷泡,是不一样的性质。闷泡是疯狂地让茶和水长时间接触,目的是让茶叶的缺点暴露;坐杯是循序渐进的,目的是让茶汤更好喝。

煮茶

煮茶,就是把茶煮着来喝。煮茶过程中,茶和水直接接触,经过短时间的沸腾之后,茶叶中的物质析出,溶于茶汤,形成独特的风味。

“煮茶”、“闷泡”和“坐杯”是截然不同的概念,煮茶过程中水温恒定。坐杯和闷泡没有恒定的温度,水温是不断下降的过程。

同坐杯一样,煮茶是为了茶汤更好喝,提高我们喝茶的愉悦感。能够拿来煮的茶,也有一定的要求,最好是上了一定的年份。比如陈年的白茶适合煮着喝,而当年的新白茶不建议煮着喝。这一点,也是煮茶的与众不同之处。

“留根”、“闷泡”、“坐杯”、“煮茶”,这些容易被我们混淆的词汇,您都明白了吗?分清这些词,以后在茶桌上再也不同担心自己闹出乌龙了。

茶叶焙火与质量的关系


茶叶焙火定义为半发酵乌龙茶精制之一部分(注1)。焙茶的过程中最常听到的三分茶七分火或七分茶三分火,谁是君、谁是臣?君与臣的关系先了解茶为什么要烘焙?

分成两点解释;一、再干:降低茶叶中的水份,让茶在保存中较慢酸化,使易于保存。二、烘焙:用火的力量改变(善)茶的本质。好茶只要再干,香气不足的茶利用烘焙来提高质量。

一、茶叶烘焙的目的:

一、降低水份含量、确保存放期间的质量,只需将水份降低,是物理变化(注2)。二、改善或调整茶的色、香、味、形。茶本身的香气不足,借火来提高火香,是化学变化。尤其是茶叶的并配,必须借火的力量来将质量划一,是茶商的灵魂。

茶叶的质变是因为茶叶受氧(酸)化的关系,茶叶中含有5-8﹪的脂肪,脂肪暴露在空气中很快就酸化,氧化要有足够的水做媒体,所以茶叶要包装前一定要将水份降至5%以下,为什么?我们将一粒茶叶放大,水份含量在3-4%时水成单分子层,空气中的水进不来。当吸水至5%以上时,会有游离水,游离水会将氧带进茶叶中,茶叶就会渐渐类变。当吸水超过6﹪时就会产生凝结水(毛细管水)在茶叶中形成一水道,氧气流通快茶叶类变加速,这就是茶叶为何要再干的原因。(注3)

香气不足的茶、储存一段时间或茶味走样的茶、为了参加比赛或迎合客户口味须要用火的力量改变茶的色、香、味、形,就是烘焙。茶叶烘焙师傅必须要了解茶叶化学成份在烘焙过程中的化学变化与质量的关系。

二、茶叶化学成份在烘焙过程中的化学变化与质量的关系:

氨基酸:味甘、苦、酸,含量愈多愈好。茶芽嫩梗、高海跋、春冬茶较多。制茶浪菁时产生香气,焙火时与还原醣产生作用叫梅纳反应(焙茶最重要的化学反应)。

咖啡因:茶会苦的原因,对制茶技术与焙火过程不重要,因为它很稳定不会因制造、焙火过程的不同产生变化。咖啡因除了苦之外有鲜口感,会与儿茶素结合产生沉殿,冷温时结合、高温时分开,称为乳化作用。红茶茶红质多最明显。

儿茶素类:儿茶素再加一个类,表示有很多种,目前分六大类、两种型、游离型带苦、脂型带苦涩,又称茶单宁(非单宁酸)茶汤中最多的物质占50﹪以上。制茶和焙茶过程都很重要,茶叶发酵时变黄、变红,并影响脂肪酸使茶产生香气对茶的味与香气都有很重要的关系。

单醣与双醣类:茶中含2-5﹪烘焙时可以说完全靠它,糖本身就有糖的香味,加热有蜜香再热有焦糖香,对口感及香气都好。

果胶质:对茶汤的成形很重要,茶汤的粘稠感(饱满的感觉),烘焙时产生香气。

植物色素:叶绿素与花青素,绿茶和台式乌龙茶要保持,红茶要破坏。制茶时留好的去除不好的。以叶绿素为例,炒菁后马上置冷可保持叶绿素使茶叶保持绿身。

三、茶叶烘焙温度与外观变化

色:色泽来源主要来自叶绿素,因烘焙过程因温度而改变。由翠绿-黄褐-红褐-黑褐。80℃无差别,好茶只要80℃但水份含量无差别、100℃光泽消失、120℃2-4小时变黄褐以上叶底还能全开,140℃2小时变红褐、叶底半开,(等于160℃1小时)※焙茶温度超过130℃有燃烧的危险。再加长时间变黑褐色,叶底不开。茶黄质后氧化的关系变茶红质,120℃2小时以下纤维不会变死,以上会变死,颜色变黑褐色已碳化,味道火味,茶也部份燃烧。135℃只在外销茶、饮料茶原料烘焙时看过。

香:台湾茶能在世界保持不败的地位就靠香。茶是活的,在丢弃之前香气、滋味持续在变,轻发酵茶要清香非菁香,发酵不足、炒菁不足的菁香容易变,焙火时不易入火,杀菁时要捉香,香气不足的用焙火来提高香气。香气的变化:清香-蜜香-焦糖香-炒米香-火味-火焦味-火碳味。焙茶时茶会变酸是因为儿茶素遇热的关系,炒米香至火香靠梅纳反应〔还原糖与氨基酸在高温时结合〕蜜香与焦糖香是焦糖化作用〔糖直接熬就有焦糖香〕

味:味要的是活性,但茶愈焙活性愈低。

苦与涩:苦焙不掉,涩可以因焙火而降低,有时茶愈焙愈苦是因为涩味降低而感觉愈苦,再焙下去涩还会提高,感觉又回复。为何有如此变化!不知道。

醇与韵:苦与涩保持平衡点才能感到醇,为什么?也是不知道,日本酱油可用仪器检验,铁观音的韵必须边焙边揉才有,台式乌龙茶再怎么焙也没有铁观音的韵。

四、茶叶烘焙器具、热源与质量的关系:

茶与热源都动:甲、乙种干燥机,香气易流失、茶容易碎,表面麻掉。

热源动茶叶不动:冰箱型干燥机,香气容易流失,可用风口的开与关及风速弥补。

热源、茶都不动:电子焙笼。

热源茶都不动热源没直接照射茶:碳焙。

渗透性热源:远红外线辅助可缩短焙茶时间。

烘焙器具、方式依茶品味、利润决定。有很多神秘的流程,茶农、茶商当做祖传秘方,只要焙出来的茶质量可以提升就是对的。

五、焙茶原则:

由低温慢慢提高:先高温如将表面焙死,水份、杂味出不来。

焙好茶要好原料,火只是辅助。

茶叶并堆后一定要焙火,质量才能划一,依笔者经验并堆后焙火(比赛茶)质量可提高一个级数。

六、焙火精制过程损耗:水份消失及碎片增加

初制茶-清香损耗4-5﹪

清香- 中火损耗8-9﹪

中火- 浓火香 损耗10﹪以上

批注:

注1:

绿茶不能焙火,红茶不用焙火,焙火只有用在乌龙茶为什么?

红茶:茶叶的类变是因为茶叶中的脂肪酸遇氧而酸化,红茶中的脂肪酸在发酵过程中被转换掉,已没有脂肪酸可酸化。您看过有茶商焙红茶吗?有的话他的用途在要它的火焦味,如碳烧红茶。

绿茶:没发酵的茶无法入火,为什么?不知道!所以日本的绿茶包装特别讲究,您看过日本绿茶在焙火吗?有!玄米茶。玄米茶如果只是茶叶,那也只有碳火味,它的梅纳反应靠的是米。

注2:

水份降低靠高温,但高温会将最珍贵的新鲜清香赶走,怎么办!近年来发明的低温(用除湿原理)干燥机很好用。同样含水量的茶,海跋愈高类变的速度愈慢,为什么?不知道!

注3:

多看茶相关研究报告就知道茶叶水份在5﹪以下就不易变质,那茶叶含水5﹪会是什么味道?大概新鲜清香都被赶走,甚至有火味,怎么办?低温干燥机是好方法。

绿茶、白茶、黄茶、青茶、红茶、黑茶,这下终于弄懂了!


中国是茶的故乡,不仅因为这里培植出了世界上第一株茶树,更因为茶已经成为一种文化,成为中国人文化和性格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六大茶类怎么区分的呢?绿茶、白茶、黄茶、红茶、青茶、黑茶是不是用不同茶树的叶子做成不同茶呢?

今天笔者告诉你!其实是相同的一片叶子就可以做成六大茶类。

是以制茶方法与茶叶变色理论为基础,依每种茶类在制法中内质变化“发酵程度”,黄烷醇类氧化程度、快慢、先后等不同而呈现不同的色泽为基础的分类法,这种新的分类法系统地把茶叶分为绿茶、黄茶、黑茶、白茶、青茶和红茶六大茶类。

绿茶:不发酵讲究新鲜

绿茶的特点是鲜叶采摘后高温迅速灭掉其中酶类,抑制茶多酚氧化。所以绿茶具有“三绿”的特点:干茶绿,茶汤绿,冲泡后的叶底也是绿色的。

绿茶加工工艺:

喝法:

绿茶一般冲泡水温以85℃为宜。冲泡时间以2~3分钟为好。绿茶与水的比例以1∶50为宜。在茶具方面,可以选用瓷杯或透明玻璃杯,冲泡时不要盖盖子。

【最适合人群】

适合工作忙碌、用电脑较多的青年人;体质偏热、胃火旺、精力充沛的人也可多饮用;注意:绿茶营养丰富,但对肠胃刺激较大,所以过敏体质、脾胃虚寒者不适合;神经虚弱者、易失眠者晚上也。

白茶:不发酵制作简单

白茶是制作最为简单的一种茶类,经两三天纯天然酝酿而成,不经任何微发酵,不促进也不抑制茶多酚的氧化。白茶干茶多白毫,远远看去,就像一座白雪皑皑的小山,因此得名whitetea。

白茶加工工艺:

如果是盖碗冲泡,坐杯(每次冲泡茶叶的浸泡时间)的时间长一些汤色会是浅黄色或者杏黄色。白茶干茶看起来太绿或者太红都是不对的,这些都说明了制作工艺上的缺陷。

喝法:

泡白茶很简单,选用沸水,抓一撮丢杯子,泡。

【最适合人群】

适合精神紧张、压力大者;少年儿童喝白茶有利于保护眼睛。

黄茶:轻发酵“闷”黄

黄茶很少见,甚至生活在黄茶茶区的人都不一定知道黄茶。会烧菜的人都知道青菜闷在锅里就会变黄。黄茶也是这样。黄茶在像绿茶一样杀青之后,通过湿热和干热两种方式让绿茶的茶叶变黄。

黄茶加工工艺:

喝法:

黄茶可用少量90℃的水冲泡30秒~1分钟,再冲至八分满,2~3分钟后即可饮用。在饮用后留1/3的水量以便第二泡。

【最适合人群】

适合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者。

青茶:半发酵特点折中

青茶也叫乌龙茶,属于半发酵茶,但是这个“半”是不怎么准确的。因为在乌龙茶中,发酵程度最轻的包种茶快接近绿茶了,发酵程度最重的东方美人茶快接近红茶了(这两种极端的茶都是台湾的)。乌龙茶产量最大的是福建,大众熟知的铁观音和大红袍都属于乌龙茶。

青茶加工工艺:萎凋-做青-炒青-揉捻(做形)-干燥

喝法:

泡乌龙茶选用容易茶水分离的器皿(盖碗、一壶一杯或者飘逸杯),且一定要用100℃的沸水,冲泡后要加盖。注意,每一次冲泡都要将其中的茶汤倒干净才不会影响下一泡的滋味。

【最适合人群】

适宜人群最广,尤其适合需要减肥、吃得过饱、心情急躁的人。

红茶:全发酵茶汤红亮

萎凋、揉捻、发酵都是为了促进红茶中的茶多酚氧化。茶多酚本身是一种无色的物质,其中的儿茶素在红茶加工的过程中聚合形成了黄色的茶黄素和红色的茶红素,因此红茶的茶汤红亮、叶底也是红色的。只是红茶在干燥的过程中,由于水分的散失,茶叶表面的茶色素颜色加深因此红茶的干茶是黑色的。

红茶加工工艺:

喝法:

泡红茶最好用刚煮沸的水,冲泡时间以3~5分钟为佳。红茶最好用玻璃杯来冲泡,可使用中投法,先在杯中倒入大约1/10的热水烫杯,再投入3~5克茶叶,然后再沿玻璃杯壁倒水进行冲泡。最后注意,红茶不要喝新茶,要放置半个月后饮用。

【最适合人群】

最适合身体较虚、脾胃功能差、手脚发凉者饮用者,红茶是调饮的最佳选择。

黑茶:后发酵茶马古道

同样是促进茶多酚氧化和内质转变的茶,黑茶和红茶的不同在于:红茶的酶促反应动力来自茶叶自身的酶,而黑茶来自微生物产生的酶。所以黑茶称之为抑制茶叶自身酶活而促进微生物活动的后发酵茶。黑茶具有一定促进消化和调节肠道微生物菌群等作用。

黑茶加工工艺:

喝法:

喝黑茶如果是粗老的原料可以煮着喝,如果是嫩的原料可以用100℃沸水冲泡喝。

【最适合人群】

去脂解腻效果强,适合肥胖、血糖高、血脂高、抽烟喝酒、便秘的人。由于性质温和,虚寒体质者较适合。

绿茶黑茶红茶白茶黄茶青茶,喝了这么多年终于懂了!


中国人喝茶可谓历史悠久,从基础来讲,分为六大茶系:绿茶、红茶、白茶、黄茶、青茶(乌龙茶)、黑茶

今天就和大家讲讲这6种茶的特点

红茶

特点:全发酵,茶汤红亮

代表茶:祁门红茶、滇红等

适宜人群:体虚、脾胃差、手脚发凉者

红茶中富含的茶多酚是无色的

加工后,其中的儿茶素

形成了黄色的茶黄素和红色的茶红素

所以红茶的茶汤是红亮的

喝法:泡红茶用玻璃杯来冲泡最合适

先烧开水烫烫杯子

放入3~5克茶叶

开水沿杯壁倒入冲泡

冲泡3~5分钟就可以喝啦

绿茶

特点:不发酵,讲究新鲜

代表茶:西湖龙井、黄山毛峰、碧螺春等

适宜人群:办公室一族、体热火大的人

绿茶有三绿,即干茶绿,茶汤绿

泡完后的叶子也是绿色的

绿茶营养丰富,但对肠胃刺激较大

所以过敏体质、脾胃虚寒者不适合

神经虚弱者、易失眠者晚上也不要喝

喝法:冲泡绿茶建议选择玻璃杯或者瓷杯

一般用85℃水,2~3分钟就好啦

最好不要盖盖子

白茶

特点:微发酵,制作简单

代表茶:白毫银针、白牡丹等

适宜人群:情绪焦虑、压力大的人

白茶制作工艺简单

对茶多酚的氧化比较顺其自然

白茶干茶表面白毫

远远看就像覆盖白雪一样

因此得名”白茶“

喝法:白茶冲泡也非常简单

放茶叶浇沸水就行啦

泡的时间长一些后

茶汤是浅黄色或杏黄色

乌龙茶

特点:半发酵特点折中

代表茶:安溪铁观音、台湾冻顶乌龙等

适宜人群:大多数人都适合

青茶是半发酵茶,也称为乌龙茶

常喝的铁观音和大红袍都属于乌龙茶

乌龙茶经过:杀青、萎雕、摇青、半发酵、烘焙等工序

制出的品质优异的茶类

喝法:泡乌龙茶最好用有盖的碗

那种一壶一杯的也挺好

煮沸的开水冲泡后盖上盖子

茶水出颜色了即可饮用

黄茶

特点:轻发酵,“闷黄”工艺制成

代表茶:君山银针、霍山黄芽等

适宜人群: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的人

黄茶比较少见

原理就像炒青菜

青菜在锅里一闷就变黄

黄茶也是如此

黄茶杀青后利用干热和湿热的方式

让茶叶变黄

喝法:先用少量90℃水冲泡黄茶1分钟

接着加水冲泡至八分满

一次不要喝干净

留1/3的水量再加水进行第二泡

黑茶

特点:后发酵茶,少数民族饮用最多的茶种

代表茶:云南普洱、安化黑茶等。

适宜人群:减脂效果好,适合肥胖和三高人群

黑茶属于后发酵茶

是抑制了茶叶自身的酶活性

促进微生物活动的产物

它能调节肠道菌群平衡促进消化

喝法:原料粗老的黑茶可以煮着喝

刚下来的嫩原料用100℃沸水冲泡喝就行

介绍完这6种茶,以后就根据自身需求,来购买适合自己的茶了,茶水虽好,但也要适量饮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