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国茶饮风俗

发布时间 : 2019-11-16
黑茶泡饮 乌龙茶调饮 降血糖茶饮

黑茶泡饮。

吉尔吉斯斯坦:这里的蜂蜜被称为是世界上质量最好的蜂蜜,每年都会向美国、中国、沙特、阿联酋等国家出口。蜂蜜茶水是老百姓杯中常饮。

蒙古:蒙古人有“二茶一食”之说,就是一天起来喝两次茶,吃一顿饭。早餐被称为“早茶”,喝茶的同时配食奶酪、面点乃至牛羊肉,午餐也一样,喝茶意味着一顿饭。

印度:由于印度多产红茶,并且作为英国曾经的殖民地,饮茶风习多受英国人影响,红茶是他们的最爱。他们爱在红茶中加入奶制品和砂糖煮饮,这种茶叫“甜奶茶”。也有一部人喜欢在红茶中加入姜、豆蔻、茴香、丁香、肉桂等香料,称之为“萨马拉茶”。

巴基斯坦:巴基斯坦地处南次亚大陆,气候炎热干燥,不适宜蔬菜生长,牛羊肉随处可见。加之巴基斯坦95%以上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在禁酒的情况下,茶成了最好的选择。在当地流行饮红奶茶,也有不加牛奶,加新鲜的柠檬片和糖的。在巴基斯坦西北高地靠近阿富汗的游牧地区,则流行着饮甜绿茶的习惯。

斯里兰卡:斯里兰卡是印度洋上的一个岛国。从18世纪初到20世纪初,斯里兰卡分别从中国、印度阿萨姆引进茶树种植,充当着英国海上茶叶的中转站。由于这里温暖湿润、光照充足,非常适宜茶树生长,所产红茶汤色红浓、口感厚重,当地多数人崇尚清饮红茶。

孟加拉国:不论是饮红茶,还是饮绿茶,孟加拉国人饮的多是调味茶。

越南:越南人尤其爱喝有绿茶再加工而成的花茶,这与当地气候比较炎热,花茶更具清凉感有关。荷花茶是越南人的最爱,茉莉花茶最为普遍,另外还有玳玳花茶、米兰花茶、金银花茶、玉兰花茶等。

泰国:泰国全年气温高,热衷于饮冰茶。ChaYen是泰式的冰奶茶,用奶精和煮过的泰茶混合而成。

俄罗斯:俄罗斯人习惯饮红茶,而且喜欢饮带有甜味的茶。饮茶时多选用铜制、形似火锅的一种茶炊煮茶,现在取而代之用的是造型简单的电茶炊,但是外表往往装饰有民族装饰。

埃及:埃及人酷爱煮饮红茶,他们不爱在红茶中加入牛奶,但是偏爱在其中加入红茶。做法是先把茶叶放进小壶,注水加糖,然后再加热至水开。

伊朗:茶是伊朗的举国之饮。人均茶叶消耗量在世界排名中靠前。伊朗人饮甜茶,他们为了能品茶的原香,选择先将方糖含在口中,再啜饮一口浓香的茶汤。

土耳其:2013年国际茶叶委员会统计,土耳其的年人均茶叶消费量为世界最高。土耳其人爱饮红茶,杯子也很特殊,俗称郁金香杯,形状酷似身材窈窕的妙龄女郎,玻璃材质,秀气精致。

韩国:朝鲜半岛总的来说不适合茶树生长。玄米茶是日韩风味绿茶饮品。茶米香气有机交融,无论是滋味、香气,还是营养价值堪比传统绿茶饮料。玄米茶在韩国深受上班族的青睐。

Cy316.com延伸阅读

异国茶风茶俗之——茶叶与英国习俗


英国是世界上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茶叶在英国的传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虽然英国的茶叶历史不如中国等国家长久,但是其在英国的发展速度十分快速。茶叶只16世纪开始传入英国,后逐渐在英国流传下来,如今,茶叶在英国中具有重要地位。

欧洲人是在16世纪开始获知茶叶的,但最初向欧洲介绍茶叶的并不是那些初到中国沿海的葡萄牙人,而是一位名叫拉木学的意大利学者,尽管他本人并没有见过茶叶。拉木学在1559年出版的一部书中写道,根据一个波斯人的说法,中国出产一种被称为茶的植物,用水烹煮,可治多种疾病。而最早将茶叶输入欧洲的则是荷兰人,时间大约在1610年。茶叶引入荷兰后,饮茶随之而起。荷兰是欧洲最早开始出现饮茶之风的国家。到了17世纪中期,饮茶在荷兰已经比较流行了。

16世纪末17世纪初,英国人通过翻译其他欧洲人的著作而开始认识茶叶。1615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派驻日本的一位职员,写信给澳门的一位同事,请他代购“一罐上等好茶”。这可能是最早提到茶叶的英国人。17世纪中期,茶叶已通过各种途径输入英国。1657年,英国伦敦的一家咖啡店打出这样的招牌:在英国,由于茶叶“非常稀罕,十分珍贵,每磅售价高达6—10英镑,所以一直以来都被视为高贵奢华的象征,只有王公贵族才能享用”;“从现在起,本店首次向公众出售茶叶及茶叶饮品”,“价格仅为每磅16—50先令”。这块招牌还说,中国茶叶“有益健康,老少咸宜”,并且列出了茶叶的10多项功效,包括提神明目,健肝养胃,益肾利尿,增强记忆,促进消化,治疗头痛,预防疟疾,等等。由此可见,茶叶在当时主要被视作药物。正因为如此,伦敦的一家咖啡馆于1658年9月30日在报纸上刊登广告时,强调茶叶是“所有医生推崇的美妙饮料”。这也是英国历史上第一则登在报纸上的茶叶广告。

正当饮茶之风在英国盛行起来的时候,1662年,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嫁给了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凯瑟琳是英国第一位喜好饮茶的王后,她使饮茶成为宫廷生活的一部分。也正因为如此,英国东印度公司于1664年特地精选了一批茶叶进献给英国国王。在凯瑟琳的倡导下,英国女子也以饮茶为时尚。这样,饮茶之风以更快的速度风靡英国。

在英国,茶叶最初是在咖啡店中出售的。1717年,第一家专门的茶馆在伦敦诞生,名为“金色里昂”。与兼售茶叶的咖啡馆不同的是,“金色里昂”同时招待男女客人。一位作家曾这样写道:这家茶馆“淑女云集,细细品尝小杯中的美妙饮料”。此后,类似的茶馆纷纷出现,吸引了更多的男女。1722年,一个英国人赞誉说:“在我国引入的所有食品或药品中,茶叶是最佳、最令人愉悦、最安全的植物。”

18世纪前期,茶叶已由奢侈品转变为大众饮品,进入了寻常百姓之家。饮茶成了英国人的日常习惯,英国因此而成为“饮茶王国”。19世纪中期,饮用下午茶的风尚在英国蔓延,最终发展成英国人生活习俗与文化传统的组成部分。不过,由于自然及文化的原因,英国人更偏爱经过发酵的红茶。他们还喜欢在茶中添加糖和牛奶,从而调制出别具英伦风味的茶饮。

真假徽茶的古老风俗


徽茶,就广义而言指整个安徽省的茶叶,狭义而言则指清代徽州府所产茶叶。詹罗九教授认为,明末清初中国的茶中心正是在安徽。直到今天,在安徽省的很多地方,仍然保留着古老的茶俗。

1、茶是茶农茶商们的生计大宗,历来很受重视,若遇偷茶或不公平买卖则要处罚。处罚的规则通常被刻成碑竖在村口或祠堂等显要之处,以作公开告诫,昭示于众。

答:真。徽商能够脱颖而出,讲究诚信正是其中一条。据说当年在广州贩茶的徽商,如果茶叶放置时间长了,就会主动挂出“陈茶”的招牌告知顾客。

2、徽州是礼仪之邦,接人待物按照朱熹的《家礼》办事,客来敬茶是必不可少的礼节。给客人倒茶一般要斟满,否则有对客人不敬之嫌。

答:假。给客人倒茶千万不能斟满,因为斟满有“自满骄傲”的意思,这才是对客人的不敬。而客人接茶也用双手,并要欠身起坐,以示还礼。一般在徽州,冬天用泡茶敬客,夏天则用壶茶敬客。敬茶时要用双手,以表示尊重,有的主人嘴里还说句“喝杯清茶”,表示谦逊。

3、在皖南,茶已经超越饮用功能,赋予食化作用。例如黟县人称稀饭为“饭茶”,祁门人请客习惯说是“请吃茶”。

答:真。不仅如此,安徽还有许多以茶入馔的名菜佳肴,例如毛峰鲥鱼、毛峰虾仁、祁红鸡丁、香茶鸡排、顶谷鱼片、雀舌炸鸡、茗都蛟龙、翠玉桃花鳜、银针珠圆等等。

4、屯溪地区开年首次插秧,一早要去秧田带泥拔出一把秧苗,置入茶盘,先拿回家中供拜,然后喝茶,吃罢茶点茶蛋再下田。

答:真。这就是当地著名的“开秧门”风俗。

5、与生活茶礼相映成趣的是人生茶礼。绩溪人生孩子,有外婆端喜报信的习俗,“女茶男酒”——端出茶壶则为女,端出酒壶则为男。

答:恰恰相反,端出茶壶表示生了个男孩,端出酒壶表示生了个女孩,由此可见当地茶文化的独特地位……此外黟县人生孩子,家人则煮上一大锅茶叶蛋,专用于给前来道喜的人吃,有的富庶之家还到村中挨家挨户送茶蛋。婴儿出生三天要洗澡,通常也要用茶水洗。孩子满月要喝满月茶,周岁要喝周岁茶。读书了要喝启蒙茶,当学徒了则要喝拜师茶。

土耳其的茶室风俗


原以为一踏进土耳其境内,便可以大喝特喝土耳其咖啡,然而,令我极感意外的是:咖啡在这儿居然不是流行的饮料。散步在土耳其大城小镇的,是间间林实而温馨的茶室。在宁静的小乡镇里,土耳其茶室,是名副其实专门卖茶的。泡茶者把晶亮的茶倒在高约两村的玻璃细杯里,再放在铜质小碟上,连同两块方糖一起捧给顾客。茶的种类很多,除了惯见的红茶外,还有各种各样的水果茶,诸如:葡萄茶、橘子茶、苹果茶、杏子茶等,不过,当地人民爱喝的,还是单加糖、不加奶的红茶。这样的一小杯茶,价格非常便宜,只收30里拉而已(合新币一毛钱);然而,由于杯子容量少,单喝一杯是不够的,至少必须喝上两、三杯,才能过瘾、也才能止渴。我非常喜欢到土耳其的茶室去——去喝茶、也同时去感受、去浸浴在一种土耳其特有的温馨气氛里。茶室是土耳其人消闲、交际与松弛身心的好去处,每回华灯初上时,大大小小的茶室,便坐满了人——他们不是分桌坐的,而是团团地围了一个圆圈,肩并肩,膝连膝,好似一个大家庭般的坐在一起,嗑瓜子、喝红茶,又谈又笑,亲密而温暖。店东呢,坐在客人当中,听闲话、说笑话;看到我们背着相机走过,总不忘探出头来,声大如雷地喊道:“朋友,进来喝杯茶吧!”一走进去,立刻便会有人起身让坐,不待开口,热气腾腾的茶,咸香适口的瓜子,盛情地送到面前来;然后,懂英语的土耳其人,便会前来搭讪,不谙英语的呢,也拼命的微笑,拼命的打手语。喝完一杯茶,又捧来一杯;嗑完一堆瓜子,又送上一包。更绝的是:有好多次起身付帐时,不是店东不肯收,便是有别的茶客悄悄代我们付了。这样的事儿,现在回想,还是有难以置信的感觉。有些茶室,为了吸引更多的顾客,各出“奇招”——有者在茶室里装置一各电视机,让茶客们看世界足球赛,茶室们又看又喊,喉咙干涩,红茶喝了一杯又一杯。有者在茶室里备有水烟,光顾者多数是老一辈的土耳其人,他们一边吸着水烟,一边摸着皱纹麇集的脸,想当年、话当年。也有一些店东在茶室里设了牌局,让年轻的土耳其人能在一天的辛苦过后,以玩牌作为松弛身心的消遣,借以吸引熟客天天上门。令我惊讶的是:不论哪一类茶室,全都宾客盈门,而且,清一色的全是男性,绝无半个女人,给人的感觉是:土耳其的男人在晚饭过后全部“倾巢而出”,集中在茶室里了。在土耳其热闹的大都市如安卡拉和伊斯坦堡等地,茶室除了卖茶,也兼卖苦得发涩的土耳其咖啡,然而,我发现喝咖啡的人依然很少,大部分人还是喝茶。后来,问了几个土耳其人,总算才了解了驰名海外的土耳其咖啡在今日的土耳其本土不流行的原因。土耳其虽然是农业国,但是,气候和土地都不宜种植咖啡,所有的咖啡豆都是由外地输入的,价格自然比土生土长的茶叶贵了许多。在一般大众化的茶室里,每杯咖啡收费150里拉(合新币五毛钱),这和每杯茶仅卖30里拉的价格实在相差太远了。土耳其生活水准不高,一般人收入有限,因此,咖啡已被他们目为奢侈品了。除此以外,现代生活,节奏快速紧张,然而,苦如胆、浓若浆的土耳其咖啡,却需要长时间慢慢啜、细细饮,年轻的一辈,多已缺乏那份耐心和闲情了。我由土耳其西北部的尔登尼开始我的旅程,由北而南,在无数个大城和小镇留宿、观光。不论身在何处,我都不忘光顾当地的茶室,白天口渴时去、晚上闲着无事时也去。逗留在土耳其的最后一天,我住宿在一个美丽的小城denizli里。窄窄的山路,铺着古里古气的鹅卵石,两边的房屋,老而旧,由砖砌的、泥搭的高山茶、也有木造的。背驼驼的老人蹒跚地拖着瘦巴巴的驴子归家去,裹着头巾的妇女,三三两两的,抱着长条的大面包,且走、且谈、且笑。天空飘着霏霏细雨,我坐在一间小小的茶室内,捧着烟气袅袅的茶,痴痴地望着门外这一切。蓦地有人把一大盘炸面圈搁到我桌上来。抬眼望去,头发花白的店东,露着慈和的笑脸,一遍又一遍重复地说:“吃吧,吃吧。吃,吃呀烏龍茶!”我的眼泪就这样盈满了眼眶——为了次日的离愁,也为了眼前的温情!

什么是茶祭?茶祭礼仪风俗介绍


在中国五彩缤纷的民间习俗中,“茶”与丧祭的关系也是十分密切的。“无茶不在丧”的观念,在中华祭祀礼仪中根深蒂固。然而茶叶与祭祀有分不开的联系,那么,茶叶与祭祀的关系是怎样的?下面就跟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茶祭风俗吧。

祭祀

祭祀用茶早在南北朝时梁朝萧子显撰写的《南齐书》中就有记载:齐武帝萧颐永明十一年在遗诏中称:“我灵上慎勿以牲为祭,唯设饼果、茶饮、干饭、酒脯而已。”

以茶为祭,可祭天、地、神、佛,也可祭鬼魂,这就与丧葬习俗发生了密切的联系。上到皇宫贵族,下至庶民百姓,在祭祀中都离不开清香芬芳的茶叶。茶叶不是达官贵人才能独享,用茶叶祭扫也不是皇室的专利。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都在较大程度上保留着以茶祭祀祖宗神灵,用茶陪丧的古老风俗。 

用茶作祭,一般有三种方式:以茶水为祭,放干茶为祭,只将茶壶、茶盅象征茶叶为祭。

在我国清代,宫廷祭祀祖陵时必用茶叶。据载同治十年(1871年)冬至大祭时即有“松罗茶叶十三两”记载。在光绪五年(1879年)岁暮大祭的祭品中也有“松罗茶叶二斤”的记述。而在我国民间则历来流传以“三茶六酒”(三杯茶、六杯酒)和“清茶四果”作为丧葬中祭品的习俗。如在我国广东、江西一带,清明祭祖扫墓时,就有将一包茶叶与其它祭品一起摆放于坟前,或在坟前斟上三杯茶水,祭祀先人的习俗。茶叶还作为随葬品。从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的发掘中已经知道,我国早在2100多年前已将茶叶作为随葬物品。因古人认为茶叶有“洁净、干燥”作用,茶叶随葬有利于墓穴吸收异味、有利于遗体保存。

祭祀

历古以来,我国都有在死者手中放置一包茶叶的习俗。像安徽寿县地区,人们认为人死后必经“孟婆亭”饮“迷魂汤”,故成殓时,须用茶叶一包,并拌以土灰置于死者手中,这样死者的灵魂过孟婆亭时即可以不饮迷魂汤了。而浙江地区为让死者不饮迷魂汤(又称“孟婆汤”),则于死者临终前除日衔银锭外,要先用甘露叶作成一菱形状的附葬品(模拟“水红菱”),再在死者手中置茶叶一包。认为死者有此两物,死后如口渴,有甘露、红菱,即可不饮迷魂汤。原来在封建迷信中,人死后要被阴间鬼役驱至“孟婆亭”灌饮迷魂汤,目的是为了让死者忘却人间旧事,甚而要将死者导人迷津备受欺凌或服苦役,而饮茶后则可以让“死者清醒”,保持理智而不受鬼役蒙骗。故茶叶成为重要的随葬品。

茶在我国的丧葬习俗中,还成为重要的“信物”。在我国湖南地区,旧时盛行棺木葬时,死者的枕头要用茶叶作为填充料,称为“茶叶枕头”。茶叶枕头的枕套用白布制作,呈三角形状,内部用茶叶灌满填充(大多用粗茶叶)。死者枕茶叶枕头的寓意,一是死者至阴曹地府要喝茶时,可随时“取出泡茶”;一是茶叶放置棺木内,可消除异味。在我国江苏的有些地区,则在死者人殓时,先在棺材底撒上一层茶叶、米粒。至出殡盖棺时再撒上一层茶叶、米粒,其用意主要是起干燥、除味作用,有利于遗体的保存。

祭祀

丧葬时用茶叶,大多是为死者而备,但我国福建福安地区却有为活人而备茶叶,悬挂“龙籽袋”的习俗。旧时福安地区,凡家中有人亡故,都得清风水先生看风水,选择“宝地”后再挖穴埋葬。在棺木入穴前,由风水先生在地穴里铺上地毯,口中则念念有词。这时香火绕缭,鞭炮声起,风水先生就将一把把茶叶、豆子、谷子、芝麻及竹钉、钱币等撒在穴中的地毯上,再由亡者家属将撒在地毯上的东西收集起来,用布袋装好,封好口,悬挂在家中楼梁式木仓内长久保存,名为“龙籽袋”。龙籽袋据说象征死者留给家属的“财富”。其寓意是,茶叶历来是吉祥之物,能“驱妖除魔”,并保佑死者的子孙“消灾祛病”、“人丁兴旺”,豆和谷子等则象征后代“五谷丰登”、“六畜兴旺”钱币等则示后代子孙享有“金银钱物”、“财源茂盛”、“吃穿不愁”。

我国许多地区,饮茶、祭茶、敬茶已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民俗之中了,早已司空见惯。

异国茶风茶俗之——新加坡肉骨茶茶俗


去过新加坡的朋友都知道,去新加坡一定要品尝当地的美食肉骨茶,肉骨茶,就是一边吃肉骨,一边喝茶。肉骨茶是一种饮茶和吃肉相结合的饮食方式,这种饮食方式相传是由中国的华侨去新加坡之后创立产生的。关于肉骨茶,目前主要分为两个派别,一是新加坡的海南派及马来西亚的福建派。

肉骨茶

制作肉骨茶的原料肉骨,多选用新鲜带瘦肉的排骨,也有用猪蹄、牛肉或鸡肉的。烧制时,肉骨先用作料进行烹调,文火炖熟。有的还会放上党参、枸杞、熟地等滋补名贵药材,使肉骨变得更加清香味美,而且能补气生血,富有营养。

而茶叶则大多选自福建产的乌龙茶,如大红袍、铁观音之类。吃肉骨茶时,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就是人们在吃肉骨时,必须饮茶。如今,肉骨茶已成为一种大众化的食品,肉骨茶的配料也应运而生。在新加坡、以来西亚,以及中国的香港特别行政区等地的一些超市内,都可买到适合自己口味的肉骨茶配料。

以上就是关于新加坡肉骨茶的风俗介绍。其实新加坡的肉骨茶跟广东早茶有类似的地方,他们都是将茶和食物结合起来,这时候桌上的主角已经不再是茶,而是那一道道美味的食物。无论是新加坡的还是马来西亚的肉骨茶,自身都带有浓郁的中国特色。以上内容由小编为您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异国茶风茶俗之——印度有趣的饮茶习俗


和中国一样,印度也是世界上著名的茶叶生产大国,据统计,每年印度生产的茶叶产量远远高于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因而,茶叶也就成为了印度的国民饮料。现在几乎大部分的印度人都有饮茶的爱好。说到饮茶,那就不得不说“茶室”了。在印度,也存在着像茶室一样的地方,其中在印度有一个网红茶室,那就是“幸运茶室”。

印度的阿禾姆达巴城有一个名为“幸运茶室”的地方,在那里,人们喝茶,聊天,说笑,与其它茶馆没有两样。而奇怪的是,那间茶馆里摆放着一些棺材,客人就置身于棺材中间品茶。有些人惧怕那些棺材,不敢前往,可是一旦他们去过一次之后,就忍不住常常想去那儿喝茶。这些奇怪的棺材使“幸运茶室”得以闻名于阿禾姆达巴城乃至整个印度。

为什么要在茶室里布置些棺材呢?就是一位慕名前往“幸运茶室”喝茶多次的人也很难说出其中的原由,他说他只是被那里的神秘气氛一次次地召唤。

也许人们会觉得,世间再也没有比阿禾姆达巴城的“幸运茶室”更为标新立异的茶室了。其实,最新潮最时尚的元素里,可能正浸润着最传统最拙朴的因子。如果我们读过哲学大师蒙田谈论死亡的篇章,或许就能理解“幸运茶室”里那些棺材的意味了。一个名为“幸运”的地方,却让我们直面棺材、正视棺材这个象征着死亡的恐怖意象,其悖论之处正是蒙田哲学的奥义所在。

蒙田告诉我们,死亡无处不在,它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我们的饮食起居中,它是我们每个鲜活的生命个体所必须面对的。死亡,如同我们看到夕阳落下、月亮升起来的时候那样自然而然。如果我们能够不惧怕于想象死亡和体验死亡,如果我们对生命中突如其来的各种灾难和变故都能泰然处之的话,那么,我们就能真正领悟到生存的快乐和意义所在。人要学会“向死而生”,在对死亡的逼视中感谢我们还平安幸福地活着。

在近乎宗教般虔诚的心境中凝视一杯清茶

也许从这个意义上,我们才能将阿禾姆达巴城的“幸运茶室”里那些棺材和“幸运”二字联系起来。那些隐含着死亡气息的棺材让喧嚣浮躁的都市人的心安静下来,让他或者她在一种近乎宗教般虔诚的心境中凝视手中的一杯清茶。

从缓缓游动的茶叶间,品茶人谛听到了一种来自远古的声音,那声音如此寂寥如此素朴,它轻轻地拨弄着品茶人的心弦。或许就在这一刹那,他或者她被那弥漫在舌尖之上的苦涩的余香所感动,于是,都市生活中的一切哀伤和失意、躁动和不安顷刻之间都隐匿了,品茶人终于从纷繁复杂的外在世界回归自己的内心,回归到那原本期待恬淡与宁静生活的内心。在这一时刻,死亡——茶——生命之间获得了某种神秘的关联。“幸运茶室”里的棺材,让人在对死亡的想象中获得一种极致的生命体验,一种被救赎的宗教般的感恩情怀。

实际上,那些棺材在“幸运茶室”中就是按照伊斯兰教的风俗布置而成的。如果我们了解更多的历史,就会发现,这个看似新潮怪诞的构想其实正是吸取了一些古老的宗教文化养料。在历史上,有些部落和民族,他们就有着这样的文化崇拜:即在一些大型的狩猎或庆功宴上,待众人饮到酣畅处时,一具尸首或一副棺材会被抬到宴会上来,于是,全场肃静,一起瞻仰它们,等到仪式完毕之后才继续欢饮。尸首、棺材是要让人们在欢乐的时候警醒:死亡时时刻刻都在逼迫我们,那么,幸运地活着的人们又该怎样珍惜自己倏忽即逝的生命呢?这种远古的宗教仪式昭示着最古拙最朴素的生命哲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