揉捻促进茶分化(一)

发布时间 : 2019-11-16
揉捻红茶 茶叶揉捻 茶叶揉捻机

揉捻红茶。

13世纪中叶,忽必烈金戈铁马,灭宋亡金,问鼎中原,建立元朝。“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的不单是大宋王朝,还有润泽国人数千年的优雅与韵味。

元初,马端临《文献通考》记载:“茗有片、有散,片即龙团旧法,散者不蒸而干之,如今之茶也。始知南渡以后,茶渐以不蒸为贵也。”“南渡”,指的是北宋灭亡,赵构迁都临安,建立南宋。“不蒸为贵”,说明了蒸青团茶到了元代开始衰微,其后逐渐被蒸青散茶、生晒散茶、炒青散茶取代。

元代中期,王祯《农书》记载:“茶之用有三:曰茗茶,曰末茶,曰腊茶。凡茗煎者择嫩芽,先以汤泡去薰气,以汤煎饮之,今南方多效此。然末子茶尤妙。先焙芽令燥,入磨细碾,以供点试。”“蜡茶最贵,而制作亦不凡。择上等嫩芽,细碾入罗,杂脑子诸香膏油,调剂如法,印作饼子制样。任巧候干,仍以香膏油润饰之。其制有大小龙团,带胯之异,此品唯贡品,民间罕见之。始于宋丁晋公,成于蔡端明。间有他造者,色香味俱不及腊茶。”

从王祯的记载来看,当时的茶品,主要分为茗茶、末茶、腊茶三种。其中的“茗茶”,是指宋代欧阳修所说的盛于两浙的草茶、叶茶;“末茶”,是指鲜叶经过先蒸后捣,然后再把捣碎的茶叶进行烘干或晒干形成的细碎末茶。从末茶的制作工艺可以看出,从唐代到元代,末茶的制作工艺,是区别于团茶的,简于团茶而繁于散茶。在这三个茶类中,以腊茶最为贵重,“此茶惟充贡茶,民间罕见之”。腊茶的存在,说明元代贵族仍然承袭了唐宋喝茶的流风余韵。腊茶的传承和存留,与游牧民族的喝茶风俗以及习惯于在茶中添加辅料不无关系。

武夷溪边粟粒芽

元代生产的腊茶贡品,从宋代的建安地区,转移到今天的武夷山区,至此,真正的武夷茶,到了元代,才正式开始粉墨登场。尽管苏轼诗有:“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笼加。”但是,还不足以证明宋代的贡茶,就是狭义的武夷山区所产的茶。因为“前丁后蔡”的丁谓,首创了龙凤团茶;其后的蔡襄,监制了小龙团茶,二人做茶的具体地点,都是在建安凤凰山的北苑。赵佶《大观茶论》曰:“本朝之兴,岁修建溪之贡,龙团凤饼,名冠天下。”所以,苏轼诗中的武夷溪边,指的是广义的武夷山脉的建溪。《武夷山志》注中,记载得也很明确:“王明府梓曰:‘考建安北苑设官焙,自唐历宋,皆不涉武夷,以此山地隘,所产本无多也。初贡武夷茶者,为平章高兴’。”

根据《武夷山志》记载,元十六年(1729年),浙江行省高兴,途经武夷品茗,冲佑观的道士以武夷名枞石乳奉献,高兴品后,感觉建茶虽闻名天下,但武夷山的石乳茶,并不逊色,便“羡芹思献,始谋冲佑观道人采制作贡”。元帝忽必烈,品尝完高兴进贡的石乳茶后,龙颜大悦。十九年(1284年),诏令崇安县令亲自监制贡茶。大德五年(1301年),高兴的儿子高久,任邵武路总管,诏命就近造武夷石乳入贡。大德六年(1302年),在武夷山九曲溪的第四曲溪畔,创设了皇家焙茶局,不久又改为御茶园。从此,武夷茶开始脱颖而出,独步天下。元顺帝至正末年(1367年),武夷茶的贡茶数额,已达到九百九十斤。

元代,武夷官焙建立以后,独领风骚的建安北苑茶场开始衰弱,并从此一蹶不振,渐渐地被世人淡忘。明末清初,周亮工《闽小记》说:“今则但知有武夷,不知有北苑矣。”

小编推荐

揉捻促进茶分化(三)


元代制茶,与时俱进,顺应着时代的要求,工序逐步简化和趋于自然。元代的制茶工艺,虽然还是以蒸青为主,但为了提高茶的香气,源于唐代的炒青工艺受到青睐,继续由点到面地不断向外扩散和发扬。从武夷山进贡的腊茶,是精选上等的嫩芽蒸青,碾细入箩,添加诸香膏油后,利用模具压制的大小龙团。与宋代的贡茶比较,元代贡茶的制作工艺,可能与唐代更为相近,中间省略了压榨出膏的工序,其研磨程度也不像宋代那么细腻了。元代贡茶的这些细微改变,与蒙古人以肉乳为主食的重口味相关。

除了贡茶以外,元代其他茶的制作,则更为简单了。据王祯《农书》记载:“其或采造藏贮之无法,碾焙煎试之失宜,则虽建芽浙茗,只为常品。故采之宜早,率以清明谷雨前者为佳,过此不及。然茶之美者,质良而植茂,新芽一发,便长寸余,其细如针,斯为上品。如雀舌麦颗,特次材耳。采讫,以甑微蒸,生熟得所。(生则味硬,熟则味减。)蒸已,用筐箔薄摊,乘湿略揉之。焙匀布火烘令干,勿使焦。编竹为焙,裹箬覆之,以收火气。茶性畏湿,故宜箬。收藏者,必以箬笼,剪箬杂贮之,则久而不。宜置顿高处,令常近火为佳。”

王祯的记述非常重要,这说明在元代中期,人们已经认识到制茶、喝茶过程中,不当的“碾、焙、煎、试”,是影响茶之品质的主要因素。如果再继续沿袭唐宋的模式,即使是上佳的建芽浙茗,也只能沦为常品了。为了提高茶的品质,简化改善制茶的环节,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做茶的效率,茶芽要蒸后薄摊,乘湿乘热略揉之,不再碾压细箩。并采用竹焙笼焙茶,覆以箬叶,以减轻茶的火气,减少茶叶香气的散失。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揉捻工艺在元代的诞生,具有非凡的重大技术创新意义,是“于无声处听惊雷”,是制茶工艺的巨大进步,此举为六大茶类的相继问世,奠定了必要的技术条件。

茶叶通过揉捻,不仅使茶内水溶性物质的浸出率大大提高,使更简易的瀹泡法的出现成为可能,而且通过揉捻,使茶叶的条形变得更为紧结美观,有效缩小了散茶的庞大体积,加速了点茶退出历史舞台的进程。试想一下,假如元人不是那么的重口味,如果茶汤里不再添加酥油,用揉捻过的茶来做煎茶、点茶,会是多么的苦涩难咽!因此,在揉捻工艺出现和普及以后,喝茶变得更加简捷明快。

白茶:促进血糖平衡、明目、促进血糖平衡


简介

白茶,属微发酵茶,是汉族茶农创制的传统名茶。中国六大茶类之一。指一种采摘后,不经杀青或揉捻,只经过晒或文火干燥后加工的茶。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满身披毫,毫香清鲜,汤色黄绿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的的品质特点。属轻微发酵茶,是中国茶类中的特殊珍品。因其成品茶多为芽头,满披白毫,如银似雪而得名。主要产区在福建福鼎、政和、松溪、建阳、云南景谷、江西靖安、等地。基本工艺包括萎凋、烘焙(或阴干)、拣剔、复火等工序。云南白茶工艺主要晒青,晒青茶的优势在于口感保持茶叶原有的清香味。萎凋是形成白茶品质的关键工序。

功效

白茶的药效性能很好。具有解酒醒酒、清热润肺、平肝益血、消炎解毒、降压减脂、消除疲劳等功效,尤其针对烟酒过度、油腻过多、肝火过旺引起的身体不适、消化功能障碍等症,具有独特、灵妙的保健作用。

治麻疹

白茶防癌、抗癌、防暑、解毒、治牙痛,尤其是陈年的白茶可用作患麻疹的幼儿的退烧药,其退烧效果比抗生素更好。在中国华北及福建产地被广泛视为治疗养护麻疹患者的良药。故清代名人周亮工在《闽小记》中载:“白毫银针,产太姥山鸿雪洞,其性寒,功同犀角,是治麻疹之圣药。

促进血糖平衡

白茶中除了含有其他茶叶固有的营养成分外,还含有人体所必需的活性酶,长期饮用白茶可以显著提高体内脂酶(lipoproteinlipase)活性,促进脂肪分解代谢,有效控制胰岛素分泌量,延缓葡萄粉的肠吸收,分解体内血液多余的糖分,促进血糖平衡。白茶含丰富多种氨基酸,其性寒凉,具有退热祛暑解毒之功。

明目

白茶存放时间越长,其药用价值更高。白茶中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原,它被人体吸收后,能迅速转化为维生素a,维生素a能合成视紫红质,能使眼睛在暗光下看东西更清楚,可预防夜盲症与干眼病。同时白茶还有防辐射物质,对人体的造血机能有显著的保护作用,能减少电视辐射的危害。

保肝护肝

白茶片富含的二氢杨梅素等黄酮类天然物质可以保护肝脏,加速乙醇代谢产物乙醛迅速分解,变成无毒物质,降低对肝细胞的损害。另一方面,二氢杨梅素能够改善肝细胞损伤引起的血清乳酸脱氢酶活力增加,抑制肝性M细胞胶原纤维的形成,从而起到保肝护肝的作用,大幅度降低乙醇对肝脏的损伤,使肝脏正常状态迅速得到恢复。同时,二氢杨梅素起效迅速,并且作用持久,是保肝护肝,解酒醒酒的良品。

注意事项

饮用白茶,不宜太浓,一般150亳升的水用5克的茶叶就足够了。水温要求在95℃以上,第一泡时间约3分钟,经过滤后将茶汤倒入茶盅即可饮用。第二泡只要5分钟即可,也就是要做到随饮随泡。一般情况一杯白茶可冲泡四五次。

白茶性寒凉,对于胃“热”者可在空腹时适量饮用。胃中性者,随时饮用都无妨,而胃“寒”者则要在饭后饮用。但白茶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刺激胃壁的。

饮用白茶的用具,并无太多的讲究,可用茶杯、茶盅、茶壶等。如果采用“功夫茶”的饮用茶具和冲泡办法,效果当然更好。

白茶用量,一般每人每天只要5克就足够,老年人更不宜太多。其他茶也是如此,饮多了就会“物极必反”,反而起不到保健的作用。这里还要给大家提个醒,肾虚体弱者、心动过快的心脏病人、严重高血压患者、严重便秘者、严重神经衰弱者、缺铁性贫血者都不宜喝浓茶,也不宜空腹喝茶。否则可能引起“茶醉”现象。

白茶宜常饮,不宜间断。白茶的保健作用属细水长流,不可间断,否则,难以起到功效。古代名医华陀在《食论》中提出了“苦茗久食,益思意”的论点。茶还要择时而饮,不宜盲目饮用。俗话说:“饭后茶消食,午茶长精神。”饭前与临睡前这段时间,就不宜饮茶。

储存方式

第一种:白茶放罐子里储存

茶叶放在茶叶罐里保存,以防压碎,茶叶罐的选择,以锡罐为上,铁罐、纸罐次之,要求密封性要好。

第二种:木炭储藏法

取适量的木炭装入小布袋内,放入存放茶叶罐的底部,然后将包装好的茶叶分层排列在罐里,在密封坛口,木炭应每个月换一次。

第三种:冷藏储藏法

将茶叶用袋子或者茶叶罐密封好,将其放在冰箱内储藏,温度最好为5°。

第四种:暖水瓶储藏法

将白茶茶叶装进新买的暖水瓶中,密封好即可。

第五种:白茶要低温、避光贮藏

因为,在高温条件下,茶叶内含成分的化学变化加快,从而使品质陈化加速,光照使茶叶内含成分发生光化学反应,从而使品质失去原有风格。

第六种:生石灰储藏法

将生石灰用布袋包装好,同时茶叶也密封包装好,茶叶要密封包装并远离有异味的物品,需要注意的是生石灰带最好每隔2个月换一次。

促进代谢茶助减肥


饮茶方法适当,每天又适量的话,不但可以保健,更有助长寿。一些高寿的人每天有泡茶喝的习惯,从不过量,也从不喝久放的茶或隔夜茶。

饮茶方法适当,每天又适量的话,不但可以保健,更有助长寿。

一些高寿的人每天有泡茶喝的习惯,从不过量,也从不喝久放的茶或隔夜茶。

茶中含有的茶多酚可以加速分解脂肪,有利尿防便秘作用,使人体新陈代谢加快,从而控制体重。

《唐本草》早已指出,茶能“久食令人瘦,去人脂”。

中国古代有位一百三十多岁的“人瑞”和尚说:“无茶则病,有茶则安”。

常喝茶可降底人体胆固醇含量,人能保持低胆固醇与低血脂,能帮助人长寿。

由于茶可防止细胞内不饱和脂肪酸的过氧化作用,所以能防止细胞过速老化,使人保持青春常驻。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曾系统地总结了茶的药理作用,说:“茶苦而寒,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降则上清矣。温饮则火因寒气而下降,热饮则茶借火气而升散。”

故茶能使人除烦去腻,有抗老化作用,还能保持细胞组织的弹性,保护肌肤的健美。

茶叶揉捻方法|茶叶揉捻的具体方法


揉捻之主要目的,由物理方面言之,在卷曲已柔软之萎雕叶,使最后制成之茶,获得美观之条索。然近年来,碎茶类之需要大增,足以证明,揉捻对于形状之影响,已不甚重视。

萎雕之效果,使茶叶细胞之汁液,达到适当浓度时,其中所含之主要成分,如单宁、酵素、茶素逐渐发生聚合;但因细胞壁阻隔,不易与空气中之氧接触,故不易发生氧化作用。揉捻时茶叶之细胞壁被压破,茶汁释出,与氧迅速接触,而起氧化。故由化学方面言之,揉捻之功用,系使叶中所含之单宁,藉过氧化酵素为触煤,发生氧化作用。故揉捻与酦酵二者中之化学变化,实无明显之界限可以区分,仅氧化程度不同而已。

揉捻时发生之热,一部分固由于摩擦而生,实则大部分皆系酦酵所引起。所生之热,殊为不宜,将加速单宁之氧化,如叶温超过82度华氏,则制出之茶含有缩合程度较高之单宁,而减低茶汤之色、味;故揉捻叶应保持凉冷。

茶汤色泽之深浅与酦酵程度成比例,而酦酵程度则视揉捻时释出茶汁之多少而定。揉捻时压力愈大,时间愈久,则叶细胞破碎之数量愈多,破碎之程度亦愈深,,而茶汁之释出愈多,酦酵程度亦愈深也。

揉捻方式须视品种、气候、海拔、萎雕及所需之茶汤而定,兹分别述之如次:

品种:品种愈劣则所需之揉捻愈重。

气候:气候状况影响茶树之生育,结果,对茶之香与味均有影响,故揉捻亦应随之而异。

海拔:海拔高之地,香气较显著,气温较低,可行轻揉或短时间揉捻。

萎凋:萎雕叶若含有定量之水分,而茶叶之组织及柔软度均可一致者,则揉捻方式无需改变。然而由修剪时期,品种与气候状态各异之茶树采摘,萎雕结果因此而受影响,故揉捻必需有多少改变。

茶汤:欲得香气多之茶汤,则揉捻须较轻,时间需较短。欲得味浓之茶汤,则揉捻时间须较长,压力需较重。要之,揉捻时间与压力应视年中冬季节及所求之目的而定。例如年中某月份香气较显著,则时间既不能太长,压力亦不宜太重。反之,某月份,生育迅速,缺乏香气,则应以滋味为主要目的。

由上所述,影响揉捻之因子,既如此差异,故只能提供其原则,以助制茶者自行试验,而求得适于特殊情形之方法。

碎茶类之揉捻:下列方法可得大量之碎茶类。

第一次揉30分钟,无压力

第二次揉30分钟,无压力

第三次揉30分钟,半压力

第四次揉20分钟,略重压力

第五次揉20分钟,压力愈重愈佳,在半中间放松3分钟

第六次揉20分钟,同上

美观茶之揉捻:普通品质之茶叶,用略重萎雕,以下列方法揉捻。

第一次揉25分钟,无压力

第二次揉25分钟,无压力

第三次揉30分钟,15分钟,轻压,15分钟重压。

第四次揉45分钟,全压(加压10分,放松5分)

最后一次揉捻后须用人工解块,勿使用解块机。若茶叶重萎调,则揉 捻须较重,第一、二次各为30分钟,轻压力于第二次开始,第四次之45分钟可分为二次25分钟。

新叶茶之揉捻:剪枝或台刈后与幼龄茶树所发之新叶,制成之茶,滋味淡簿。此类茶叶,如制造得法,则形状美观。可用重萎调凝集其茶汁,故揉捻须较重。

第一次揉30分钟,无压力

第二次揉15分钟,无压力,15分钟略加压力。

第三次揉15分钟,半压力,15分钟较重压力。

第四次揉20分钟,重压力,在半中间,放松5分钟。

第五次揉同上

在低地区揉捻茶叶,务须注意空气之温度,全部揉捻时间包括解块在内,不能超过3小时。在低地区,中等之茶叶及适中之萎雕,以下表最为适用。

第一次揉捻40分钟,无压力

第二次揉捻4O分钟,中压力,加压7分钟,放松3分钟。

第三次揉捻40分钟,重压力,加压7分钟,放松3分钟。

天气愈热,解决次数愈多愈佳,但萎雕不宜轻,免使最后一次之揉捻,有过酦酵之虞。过萎雕叶之揉捻:过萎雕叶如能小心处理,亦可制得良好美观之茶。揉捻愈慢愈佳,且须视茶叶之状态,酌加少许水分,使其稍为柔软。

茶叶揉捻方式


揉捻方式须视品种、气候、海拔、萎雕及所需之茶汤而定,兹分别述之如次:

品种:品种愈劣则所需之揉捻愈重。

气候:气候状况影响茶树之生育,结果,对茶之香与味均有影响,故揉捻亦应随之而异。

海拔:海拔高之地,香气较显著,气温较低,可行轻揉或短时间揉捻。

萎凋:萎雕叶若含有定量之水分,而茶叶之组织及柔软度均可一致者,则揉捻方式无需改变。然而由修剪时期,品种与气候状态各异之茶树采摘,萎雕结果因此而受影响,故揉捻必需有多少改变。

茶汤:欲得香气多之茶汤,则揉捻须较轻,时间需较短。欲得味浓之茶汤,则揉捻时间须较长,压力需较重。要之,揉捻时间与压力应视年中冬季节及所求之目的而定。例如年中某月份香气较显著,则时间既不能太长,压力亦不宜太重。反之,某月份,生育迅速,缺乏香气,则应以滋味为主要目的。

由上所述,影响揉捻之因子,既如此差异,故只能提供其原则,以助制茶者自行试验,而求得适于特殊情形之方法。

碎茶类之揉捻:下列方法可得大量之碎茶类。

第一次揉30分钟,无压力

第二次揉30分钟,无压力

第三次揉30分钟,半压力

第四次揉20分钟,略重压力

第五次揉20分钟,压力愈重愈佳,在半中间放松3分钟

第六次揉20分钟,同上

美观茶之揉捻:普通品质之茶叶,用略重萎雕,以下列方法揉捻。

第一次揉25分钟,无压力

第二次揉25分钟,无压力

第三次揉30分钟,15分钟,轻压,15分钟重压。

第四次揉45分钟,全压(加压10分,放松5分)

最后一次揉捻后须用人工解块,勿使用解块机。若茶叶重萎调,则揉 捻须较重,第一、二次各为30分钟,轻压力于第二次开始,第四次之45分钟可分为二次25分钟。

新叶茶之揉捻:剪枝或台刈后与幼龄茶树所发之新叶,制成之茶,滋味淡簿。此类茶叶,如制造得法,则形状美观。可用重萎调凝集其茶汁,故揉捻须较重。

第一次揉30分钟,无压力

第二次揉15分钟,无压力,15分钟略加压力。

第三次揉15分钟,半压力,15分钟较重压力。

第四次揉20分钟,重压力,在半中间,放松5分钟。

第五次揉同上

在低地区揉捻茶叶,务须注意空气之温度,全部揉捻时间包括解块在内,不能超过3小时。在低地区,中等之茶叶及适中之萎雕,以下表最为适用。

第一次揉捻40分钟,无压力

第二次揉捻4O分钟,中压力,加压7分钟,放松3分钟。

第三次揉捻40分钟,重压力,加压7分钟,放松3分钟。

天气愈热,解决次数愈多愈佳,但萎雕不宜轻,免使最后一次之揉捻,有过酦酵之虞。过萎雕叶之揉捻:过萎雕叶如能小心处理,亦可制得良好美观之茶。揉捻愈慢愈佳,且须视茶叶之状态,酌加少许水分,使其稍为柔软。

6CR系列揉捻机用于绿茶揉捻


(一)结构和工作原理揉捻机由揉桶、揉盘、加压装置、减速机构和电动机等组成。茶叶揉捻时依靠揉桶在揉盘上做水平回转运动,桶内的茶叶由于受到桶盖的压力、揉盘的反作用力、棱骨的阻力以及揉桶侧压力的综合作用,茶团一边翻滚一边搓揉,使茶叶卷曲成条,同时适度破坏叶片组织、损伤叶细胞,挤出部分茶汁,达到揉捻的目的。在绿茶加工中经常使用的揉捻机有6CR 25型、6CR 30型、6CR 35型、6CR 45型、6CR 55型和6CR 65型等。揉捻机的型号由揉桶直径来确定,揉桶直径决定揉捻机的装茶量。揉捻机的型号虽多,但结构和工作原理基本类同。6CR系列揉捻机具有结构紧凑、坚固耐用、耗电省以及揉捻成条快、破碎少、条索细紧等特点。

(二)使用操作投叶量一般以装满揉桶为宜。揉捻压力按轻一重一轻原则,并根据芽叶的嫩度灵活掌握。名优绿茶的揉捻,因其外形和内质风格要求不同,操作差异也很大。有的茶叶将揉捻分为初揉和复揉2个阶段。所以揉捻作业应视具体情况确定相应的揉捻方式、揉捻压力和揉捻时间,以获得最佳效果。通常名优绿茶的揉捻都应采用轻揉为主,压力加至中压为止,不能将茶汁挤出过多,否则将严重影响绿茶的色泽。

红茶加工揉捻(切)


揉捻(切)是工夫红茶和红碎茶塑造优美外形和形成内质的重要工序。工夫红茶要求外形条索紧结美观、内质滋味浓厚,这取决于叶片卷紧程度和细胞组织破坏程度。

(一)揉捻(切)的目的通过揉捻,使萎凋叶发生以下3种变化:一是使叶细胞组织破坏,茶汁外溢;加速多酚类化合物的酶促氧化,为形成红茶特有的内质奠定基础。二是使叶片揉卷成紧直条索,缩小体形,塑造美观的外形。三是茶汁溢聚于叶条表面,冲泡时易溶于水,增加茶汤浓度,并形成光泽的外形。揉切是将茶叶通过机械方式强烈解体,通常采用强烈挤揉、机械锤击或撕切卷曲等作用方式,将茶叶塑造成不同形状或不同大小的颗粒,是红碎茶加工的特有工序。

(二)揉捻(切)的方式目前我国广泛采用机械揉捻的方法,揉捻(切)机类型较多。如大型的90型双动、90型单动揉捻机(即揉桶内径为90厘米,下同),中型的65型、50型揉捻机,小型的40型揉捻机等;揉切机有转子式揉切机、锤击机、C.T.C揉切机几种类型。

(三)揉捻(切)的技术揉捻(切)效果的好坏与投叶量、揉捻时间与次数、加压与松压、解块筛分以及控制揉捻室温度、湿度等条件有关。揉捻(切)通过不同机型联装组成连续化生产方式。揉捻时间的长短受揉捻机性能、叶量多少、叶质老嫩、萎凋质量、气温高低等条件因素的影响,在保证揉捻质量前提下,允许有一定灵活。陛。每次揉捻后进行解块筛分。

加压与松压:压力轻重是影响揉捻质量的一个主要因素。根据叶子在揉桶中运动翻转成条的规律,一般掌握“轻、重、轻”的原则。但老叶最后不必轻压,以免回松条索。加压和松压要逐渐加重或减轻,不要突然改变压力。加压轻重程度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如“嫩叶轻压、老叶重压”,“轻萎凋叶轻压、重萎凋叶重压”。加压应分次进行,每次加压7~10分钟、减压3~5分钟,加压与减压交替进行。揉捻开始一段时间或第一次揉捻不加压,使叶片初步成条,逐步加压收紧茶条。一般揉捻结束前一段时间应减压,使条形收圆、叶汁回收。

工夫红茶揉捻


(一)投叶量工夫红茶揉捻采用不同型号的揉捻机进行。由于揉捻机型号和性能不同、叶子老嫩不同,投叶量多少不一。按揉桶直径大小,投叶量参数见表3-5-1。

表3-5-1 揉桶直径与投叶量

项目

区分

揉桶直径(厘米)

90

65

55

45

每桶投叶量(萎凋叶千克)

140~160

55~60

30~35

15~16

投叶量太多或太少都影响揉捻质量和效率。嫩叶可适当多投些,老叶则少投些。投叶时,按揉桶容量先投入萎凋叶2/3或3/4,机器启动3~5分钟后再投入剩余的萎凋叶。

(二)揉捻时间和次数大型揉捻机(如90型-般揉捻90分钟。嫩叶分3次揉,每次30分钟;中等的叶子分2次揉,每次45分钟;较老的叶子可延长揉捻时间,为135分钟,分为3次揉,每次45分钟。中小型揉捻机(如65型或45型),一般揉捻60~70分钟,分2次揉,每次30~35分钟;较老的叶子可适当延长时间。

(三)加压以祁红为例,用90型揉捻机揉捻。细嫩叶子(特级、一级):第一次揉捻30分钟不加压;第二、第三次揉捻各30分钟,分别加压10分钟,减压5分钟,重复1次。一般叶子(二至四级):第一次揉捻45分钟不加压;第二次揉捻45分钟,加压10分钟,减压5分钟,重复2次。

(四)解块筛分解散团块、散发热量、降低叶温、筛分大小、初步分级,分别使各号茶都能揉紧条索,使发酵均匀。筛分也是解决叶子老嫩不匀、影响揉捻发酵质量的一种措施。解块筛分机筛网:上段4孔/英寸(2.54厘米,下同),下段3孔/英寸。使用小型揉捻机,嫩叶一般只解块不筛分,老叶不必解块及筛分,直接进行发酵。

四级以下的叶子,第一次揉捻30分钟不加压;第二次揉捻30分钟,加压、松压各2次,每次加压10分钟、松压5分钟。

(五)揉捻程度揉捻充分是发酵良好的必要条件。如揉捻不足,叶子细胞破坏不充分,将使发酵不良。一般检查揉捻程度应为:叶片细胞组织破坏率达80%以上;叶片90%以上成条,条索紧卷;茶汁充分外溢、黏附于叶表面,用手紧握,茶汁溢而不成滴流。

制茶为什么要揉捻这道程序?不同茶类制作的“揉捻”工艺


几乎所有的茶在制作过程中都要经历“揉捻”这道工序,那么,制茶为什么要有揉捻这道程序?不同茶类制作的“揉捻”工艺有什么区别呢,揉捻在这些茶叶的制作过程中起着怎么样的作用呢?下面一起了解一下我国六大茶类在揉捻工艺上,加工方式有何不同吧!

茶叶揉捻

黄茶揉捻可以采用热揉,在湿热条件下易揉捻成条,也不影响品质。同时,揉捻后叶温较高,有利于加速其重要工序“闷黄”过程的进行。

绿茶属于无发酵茶,它的揉捻是其塑造外形的一道工序。通过利用外力作用,使叶片揉破变轻,卷转成条,体积缩小,且便于冲泡。同时部分茶汁挤溢附着在叶表面,对提高茶滋味浓度也有重要作用。制绿茶的揉捻工序有热揉和冷揉之分。

所谓热揉,是杀青叶不经摊晾而趁热进行的揉捻;而冷揉,是杀青叶经过摊晾后进行揉捻。嫩叶宜冷揉,以保持黄绿、明亮之汤色于嫩绿的叶底;老叶宜热揉,以利于条索紧结、减少碎末。目前,除名茶仍用手工操作之外,大宗绿茶的揉捻作业已实现机械化。

青茶属于半发酵茶,其揉捻工序作用等同于绿茶,属造型步骤,即将茶叶制成球形或条索形,形成乌龙茶的外形结构。

红茶属于全发酵茶。以滇红功夫茶为例,揉捻是工夫红茶塑造外形和形成内质的重要工序。工夫红茶要求外形条索紧结,内质滋味浓厚甜醇,它取决于揉叶的紧卷程度和细胞的损伤率。

通过揉捻的机械力作用,叶细胞损伤,茶汁外溢,加速多酚类化合物的酶促氧化,为形成红茶特有的内质奠定基础;使叶片卷成紧直条索,体形缩小,外形美观;揉出的茶汁依附于叶表,干燥后乌润有光泽,冲泡时易溶于水,增加茶汤的浓度。

普洱茶的揉捻目的,与其他茶类为整形的目的而不同。普洱茶的揉捻是采取重力、多次揉捻的方式。

普洱茶选用原料为云南乔木大叶种,鲜叶以一芽二叶、三叶为主,很少直接选用嫩呀芽,且叶片肥厚、硕大。绿茶等选用原料多以嫩芽为主,且叶片形态较小。因此以绿茶等茶类进行的揉捻方式,不适用于普洱茶。与其说普洱茶的揉捻是重力揉捻,不如说是“重力揉搓”。

绿茶揉捻的过程在铁锅内高温完成。普洱茶则是在铁锅之外,或在竹篾上、或在宽大的木板上或在揉捻机上完成,整个过程是在常温状态下完成。

绿茶类的揉捻属于茶叶加工最后一道工序,是茶叶内质到外观的最后一次“定形”,是成品的概念。但普洱茶则不同,是茶叶进入发酵前对茶叶的预处理,其工序属于普洱茶的前端工序之一。离成品普洱茶还有很大的距离。

普洱茶采用“重力揉搓”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目的,是通过“重力揉搓”将茶叶表面的“保护膜”搓碎,再以自然晒干的方式,使空气中“悬浮”的多种微生物菌群“侵入”,完成茶叶在自然状态下的第一次“自然接种”,也是普洱茶在茶叶发酵前对所选茶叶进行的初级氧化阶段。而这一条恰恰是绿茶类茶叶揉捻的“大忌”,绿茶的“轻揉”,是绝不能将茶叶表面的膜破坏,一旦破坏,茶叶会被迅速氧化,品质也会产生改变。

因此,“重力揉捻”(也可称“重力揉搓”)是普洱茶非常关键的工序,是奠定普洱茶后续发酵的基础。很多普洱茶的制作者在“揉捻”的工序中,并不是一次完成,而是多次“揉搓”——传统工艺称为“复揉”。这种“复揉”的目的,实际上是对第一次“自然接种”的补充,目的是使普洱茶初级氧化完成的更为彻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