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爱茶,浸润滋养着东莞的多元茶文化

发布时间 : 2019-11-16
茶文化 茶文化发展的历程 红茶介绍以及茶文化

茶文化。

东莞,广东省地级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广州与深圳之间。现辖4个街道,28个镇,常住人口820多万,本地人口180万人左右,大部分是外来人口。东莞还有港澳同胞约120万人,海外华侨约30万人。

东莞是个茶消费大市,茶叶店接近上万家。东莞人几乎什么茶都喝,只是总体上来说,东莞人最喜欢喝的还是味道比较香浓醇厚的茶。所以,基本上只要是西南地区,尤其是云南产的茶。在东莞,茶文化不是绿茶、红茶的天下,随着城市人口的流动、多元文化的浸润滋养,这座城市已经变成云南普洱茶、湖南黑茶、福建白茶等不同种类茶的又一个家。WWW.CY316.COM

东莞的奶茶店也遍布大街小巷,喝那种调饮后的茶,真正打动人的没有多少,应该在很多人的心中,也没有什么情怀。而清饮一杯茶却是有很多感慨。茶的历史、文化,绝不是接触一年两载可以熟知,也不是一句“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就可说懂茶。喝茶虽易,知茶难。中国按种类分茶有七种,分新老和等级,但不分贵贱,有钱没钱都可以找到自己认为好喝的茶。人有贫富,东莞当地人因为主观因素大多收入可观,但来到东莞的很多外地人,只要拼搏奋斗,也都可以创造财富。

在东莞居住的爱茶之人泡茶,从不吝啬一壶水。与家人要喝,与亲戚朋友要喝,与上司下属都要喝茶。若无情义,不请一杯茶。请茶不是客气,如果非要为这一动作释义,那大概就是,请茶等于尊重、道义、孝敬、仰慕、疼惜、爱护、信赖。

在东莞,喝茶让我们在感官上得到有效印证:和长辈、父母喝茶,其实是祝他们长寿;和另一半喝茶,其实是说我好爱你啊;和朋友喝茶,其实是愿友谊万岁;和上司喝茶,其实是说厚德载物;和下属喝茶,其实是要他努力工作。

醉温之意不在酒,喝茶的真相亦不在茶。为表达,为深思,为享受。有些外来年轻人怕茶后睡不着,多半是庸人自扰。凡事都有个“度”,酒饮三五斤,没谁保你福气命,但杯盏助兴,总是好事。酒有对饮成三人,茶本是魂半人身。一个人喝酒,不是浇愁就是无趣,一个人喝茶,倒是别有一番滋味。先不谈什么茶文化,喝茶这个动作本身,它就是一种“瘾”。

无论是茶叶还是茶所衍生的产物,最难得的部分,都在于茶本身。它的生长环境、茶农的技术、整条产业链的投入、储藏方式等等,都最终造就了茶。在东莞,茶商自然是王婆卖瓜,但无论哪一种茶,爱或不爱,其实都看各家口味。平常人家喝茶,倒也讲究,但以个人口感为上,少以茶叶出身为鉴。就像东莞这个城市海纳百川,重视厚德载物一样,中国一定程度上来讲,还是个人情社会,随口一说,一起喝个茶那还真比一起吃个饭要隆重。

请吃个饭多是在大众场合,纷纷攘攘,相对喝茶就没什么私密性了。茶无铜臭,更无喧嚣。两人相对而坐,淡淡茶香,娓娓闲话,无酒香之浓烈,更显情之真切。茶香淡而悠远,若无耐心与真心,断不能在茶香中,与你共话人生。氤氲茶香中,偶一抬头,才发觉暮色已低垂。起身之际,犹恨时光短暂。

在东莞,能一起喝茶是有情义在。

小编推荐

饮茶文化 我国的喝茶文件


对于饮茶的文化大家了解多少呢?下面让小编给您具体的讲解下吧。

在我国五彩缤纷的民间习俗中,"茶"与丧祭的关系也是十分密切的。"无茶不在丧"的观念,在中华祭祀礼仪中根深蒂固。

祭祀用茶早在南北朝时梁朝萧子显撰写的《南齐书》中就有记载:齐武帝萧颐永明十一年在遗诏中称:"我灵上慎勿以牲为祭,唯设饼果、茶饮、干饭、酒脯而已。"

以茶为祭,可祭天、地、神、佛,也可祭鬼魂,这就与丧葬习俗发生了密切的联系。上到皇宫贵族,下至庶民百姓,在祭祀中都离不开清香芬芳的茶叶。茶叶不是达官贵人才能独享,用茶叶祭扫也不是皇室的专利。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都在较大程度上保留着以茶祭祀祖宗神灵,用茶陪丧的古老风俗。

用茶作祭,一般有三种方式:以茶水为祭,放干茶为祭,只将茶壶、茶盅象征茶叶为祭。

饮茶文化

在我国清代,宫廷祭祀祖陵时必用茶叶。据载同治十年(1871年)冬至大祭时即有"松罗茶叶十三两"记载。在光绪五年(1879年)岁暮大祭的祭品中也有"松罗茶叶二斤"的记述。而在我国民间则历来流传以"三茶六酒"(三杯茶、六杯酒)和"清茶四果"作为丧葬中祭品的习俗。如在我国广东、江西一带,清明祭祖扫墓时,就有将一包茶叶与其它祭品一起摆放于坟前,或在坟前斟上三杯茶水,祭祀先人的习俗。茶叶还作为随葬品。从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的发掘中已经知道,我国早在2100多年前已将茶叶作为随葬物品。因古人认为茶叶有"洁净、干燥"作用,茶叶随葬有利于墓穴吸收异味、有利于遗体保存。

历古以来,我国都有在死者手中放置一包茶叶的习俗。像安徽寿县地区,人们认为人死后必经"孟婆亭"饮"迷魂汤",故成殓时,须用茶叶一包,并拌以土灰置于死者手中,这样死者的灵魂过孟婆亭时即可以不饮迷魂汤了。而浙江地区为让死者不饮迷魂汤(又称"孟婆汤"),则于死者临终前除日衔银锭外,要先用甘露叶作成一菱形状的附葬品(模拟"水红菱"),再在死者手中置茶叶一包。认为死者有此两物,死后如口渴,有甘露、红菱,即可不饮迷魂汤。原来在封建迷信中,人死后要被阴间鬼役驱至"孟婆亭"灌饮迷魂汤,目的是为了让死者忘却人间旧事,甚而要将死者导人迷津备受欺凌或服苦役,而饮茶后则可以让"死者清醒",保持理智而不受鬼役蒙骗。故茶叶成为重要的随葬品。

茶在我国的丧葬习俗中,还成为重要的"信物"。在我国湖南地区,旧时盛行棺木葬时,死者的枕头要用茶叶作为填充料,称为"茶叶枕头"。茶叶枕头的枕套用白布制作,呈三角形状,内部用茶叶灌满填充(大多用粗茶叶)。死者枕茶叶枕头的寓意,一是死者至阴曹地府要喝茶时,可随时"取出泡茶";一是茶叶放置棺木内,可消除异味。在我国江苏的有些地区,则在死者人殓时,先在棺材底撒上一层茶叶、米粒。至出殡盖棺时再撒上一层茶叶、米粒,其用意主要是起干燥、除味作用,有利于遗体的保存。

丧葬时用茶叶,大多是为死者而备,但我国福建福安地区却有为活人而备茶叶,悬挂"龙籽袋"的习俗。旧时福安地区,凡家中有人亡故,都得清风水先生看风水,选择"宝地"后再挖穴埋葬。在棺木入穴前,由风水先生在地穴里铺上地毯,口中则念念有词。这时香火绕缭,鞭炮声起,风水先生就将一把把茶叶、豆子、谷子、芝麻及竹钉、钱币等撒在穴中的地毯上,再由亡者家属将撒在地毯上的东西收集起来,用布袋装好,封好口,悬挂在家中楼梁式木仓内长久保存,名为"龙籽袋"。龙籽袋据说象征死者留给家属的"财富"。其寓意是,茶叶历来是吉祥之物,能"驱妖除魔",并保佑死者的子孙"消灾祛病"、"人丁兴旺",豆和谷子等则象征后代"五谷丰登"、"六畜兴旺";钱币等则示后代子孙享有"金银钱物"、"财源茂盛"、"吃穿不愁"。

向世界推广茶文化 “茶与爱”微电影展映


7月23日,“茶与爱”国际微电影大赛评比结果出炉,届时共公布9大专业奖项和组委会特别大奖,除播放获奖影片外,获奖者还分享了自己的创作经历。此外,获奖者将于10月齐聚中国湖州原乡小镇,参加“茶与爱”国际微电影节。

“茶与爱”国际微电影大赛

23日下午,韩国外国语大学第102届国际世界语大会会场的一间阶梯教室里座无虚席,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与汉语国际推广茶文化传播基地联合举办,国际世界语协会、国际世界语教师和北京市世界语协会共同承办,主题为“茶与爱”的微电影展映和读书活动成为当天最受欢迎的活动。来自亚洲、欧洲、美洲和大洋洲的近150人参加了活动。

活动在激情的小提琴音乐中开启。来自中国、日本、韩国、西班牙、俄罗斯和巴西的世界语者在吉他和小提琴伴奏下先后朗读了世界语原文诗歌《路》、《四季人生》、《情侣的生活艺术》和《希望歌》,向世界语创始人柴门霍夫博士致敬。与会者还品饮了由江苏师范大学的同学们奉上的冷泡茶“柴门霍夫茶”,共同庆祝“柴门霍夫年”。

“茶与爱”国际微电影大赛(2016-2017)评审委员会委员张平介绍了大赛评比结果,国际世界语协会领导成员,亚太区事物负责人李仲琦(韩国)和文化及对外关系负责人玛丽亚·斯帕诺(意大利)为获得最受大众喜爱微电影奖和提名奖的与会获奖者颁发了来自中国勐海的“柴门霍夫”茶。获得9大专业奖项和组委会特别大奖的与会获奖者和六位来自俄罗斯、立陶宛、捷克和斯洛伐克的“茶与爱”大使则收到了“茶与爱”国际微电影大赛(2016-2017)颁奖礼暨微电影节的邀请函。国际世界语协会领导成员、亚太区负责人李仲琦(韩国)宣布,“茶与爱”国际微电影大赛(2016-2017)颁奖礼暨“茶与爱”微电影节(2017)将于2017年10月22日至25日在浙江湖州原乡小镇举办。他说,“茶与爱”已经成为世界语界的知名品牌,在文化交流与沟通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今年的比赛同时也为纪念世界语创始人柴门霍夫逝世100周年做出了贡献。国际世界语协会领导成员、文化及对外关系负责人玛丽亚·斯帕诺向所有的获奖者表示祝贺,并预祝“茶与爱”颁奖礼暨微电影节圆满成功。

当天的展映活动上除播放获奖影片外,来自印度尼西亚、越南和韩国的获奖者还分享了自己的创作经历。中国天津获奖者,天津世界语协会的成员们则通过网络视频问候了现场观众。

“茶与爱”国际微电影大赛(2016-2017)活动通过全球各地世界语组织收到了来自27个国家的79部参赛作品,通过专家评审以及网络投票评选出了最佳影片、最佳编剧、最佳导演、最佳动画、最佳原创音乐、最佳男女主角、最佳摄影、剪辑、组委会特别大奖及10部最受大众喜爱微电影奖。获奖者将于10月齐聚中国湖州原乡小镇,参加“茶与爱”国际微电影节。

2017年是世界语创始人柴门霍夫博士逝世100周年,世界语诞生130周年,国际世界语协会将2017年命名为“柴门霍夫年”。“茶与爱”国际微电影大赛获奖影片展映和读书活动是“柴门霍夫年”重要活动之一,还将在捷克、波兰、上海、镇江、无锡、江西和北京等国内外开展。

东莞国际茶博会:1500款名茶亮相展出 意在传承中国茶文化


6月1日,“第十一届东莞国际茶业博览会暨第三届中华爱茶嘉年华”在广东东莞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本次茶博会汇聚; 海内外众多的茶叶品牌,来自世界各地的茶商纷纷将自家珍藏多年的名茶展出,据统计该次茶博会共有1500多款名茶参展,其中有超过100款老茶可供现场观众免费品尝。该次茶博会主要以茶文化的交流和传承为主旨进行的茶叶展示。

广东东莞国际茶博会现场

东莞是中国藏茶之都,这里的存茶量、老茶保有量、老茶交易量都位居中国第一,是中国重要茶叶贸易集散地。东莞国际茶博会自2008年开始,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10届,成为了海内外茶商尤其是老茶茶商首选的经贸交易平台,引领着中国茶产业的规模化、品牌化、产业化,辐射港澳台及东南亚地区,影响遍及海内外。

本届东莞国际茶博会共设名茶区、茶器区、千款老茶区、茶与生活区4大展区,吸引了海内外200多家茶企参展,展品覆盖了整条茶产业链,不仅有普洱茶、湖南黑茶、湖北青砖、福建白茶,以及红茶、绿茶、乌龙茶等最受市场欢迎的茶类,还有创新的柑普茶、陈皮茶、各类花茶。

现场茶文化展示

记者在展会现场看到,此次展出的1500多款珍藏多年的名茶中,包括了大名鼎鼎的88青饼,97水蓝印,99绿大树,97橙中橙,大白菜,德兰沱茶等,其中有超100款老茶可以供现场观众免费品饮。除了琳琅满目的名茶展示,展会现场还可以欣赏到中国茶道表演,古法普洱茶饼制作等技艺,让人们体验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东莞国际茶博会现场

凭借其国际影响力的优势,东莞国际茶博会近年来也成为中国茶品类走向国际的重要平台。在本次展会上,湖北省农业厅就组织湖北青砖茶企集体亮相,并专门搭建了战国城楼风格的展示区,吸引海内外客商了解湖北青砖茶。在开幕当晚,主办方还举办“湖北青砖茶之夜”,通过湖北茶歌《万里茶道香天涯》、茶艺表演等一系列活动,让人们了解湖北青砖茶的的历史文化。

茶文化|如何理解吃茶、喝茶、饮茶、品茶不同的文化


关于吃茶、喝茶、饮茶还是在品茶的区别。

清代曹雪芹在《红楼梦》第四十一回“贾宝玉品茶栊翠庵”中,作了很好的回答。在这一节中,乃至性格爱好,选用不同的茶,进而因人、因茶不同,配置不同的茶器。如此这般,泡出来的茶自然赏心悦目,怡情可口了。为此,妙玉还借机说了一句与饮茶有关的妙语,说饮茶是:“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驴了”。

吃茶

在华东一带盛产品质好的茶叶,所以华东地区的人们喝茶时,不小心把茶叶喝到嘴里,是不会吐出来的,而是把茶叶嚼碎,吞入腹中。吃茶一义由此而来。我国古代的南宋讲究吃茶,冬天卖的七宝擂茶,据说是用花生、芝麻、核桃、姜、杏仁、龙眼、香菜和茶擂碎煮成茶粥单卖。这般吃法,操作起来好比捣年糕,吃者好比吃八宝粥,要紧的是吃,不是喝茶汤了。宋人还喜欢弄些香料,把龙脑珍菜、菊花之类与茶在一道,茶香吃进花香,花香吃进茶香,吃进口里,吃出了一股香气,一种味道。杭州人至今都要讲“去梅家坞吃茶去!”偶说“喝茶”,味道就变了。伟大领袖毛泽东,他喜欢喝杭州龙井茶,饮茶习惯很特别。他不仅饮茶水,还将杯中茶渣放进嘴里咀嚼吃下去,总是吃得津津有味。他的吃茶习惯,是青少年时期在家乡农村养成的。看日本人行茶道,便知抹茶是研成细末的,放入茶盏,注入沸水,茶汤浓如豆羹,小筅帚一搅,卷起千堆,待冷却后,一吃而光。

喝茶

喝茶是为了满足人的生理需要,补充人体水分的不足,其目的是为了解渴。喝茶是采用大口畅饮快咽,如在田间劳动、车间操作、剧烈运动后,大口大口的急饮快咽,直到解渴为止。因此,喝茶,对茶叶质量、茶具配置、茶水选择,以及周围环境并无多大要求,只要能达到饮茶的卫生标准就可以了。例如北方的大碗茶,南方的凉茶,它的主要目的,就是为过路行人解渴消暑。喝这种茶,除了要求清洁卫生之外,并无多大讲究。一桶水,几个大碗,在人们口渴舌干之际,喝上一大碗,既可养神,又能止渴。尽管这种饮茶方式,并无品茗雅趣,但它与当代生活节奏比较合拍,而且对茶的冲泡和饮茶方式,也没有较高的要求,具有简便实惠的特点,所以,一直受到人们的欢迎。喝茶也是大家的普遍说法,待客的时候问一声“要不要喝茶?”更多的时候是一种解渴的目的,我们的选择似乎很多,比如水、可乐、牛奶、甚至是酒。

饮茶

饮茶和喝茶是人们常说的两个词,但饮茶似乎比品茶更文艺一些,已经隐约有了品饮的感觉在里面。如果深究饮茶这一说法的根源,大部分认为是从神农开始的。唐代陆羽所著《茶经》曰:“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其中,神农氏也就是上古三皇炎帝。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与农业、与植物相关的事物起源最终都归结于神农氏。古代传说,有一次,神农氏在野外以釜锅煮水时,刚好有几片叶子飘进锅中。煮好的水,其色微黄,喝入口中生津止渴、提神醒脑。以神农过去尝百草的经验,判断它是一种药而发现的,这是有关中国饮茶起源最普遍的说法。广东和香港地区的人都喜欢去茶馆饮早茶,饮早茶的风气也最盛。

品茶

品茶重在精神,把品茶看做是一种艺术的欣赏,生活的享受。品茶要在“品”字上下工夫,要细细体察,徐徐品尝。通常两三知己,围桌而坐,以休闲心态去品茶。通过观形、察色、尝味,从中获得美感,达到精神升华。品茶,并非为了补充生理需要,其主要目的在于意境,不在多少,随意适口为止,“解渴”在品茶中已显得无足轻重了。品茶,茶要优质,器要精致,水要美泉,周围环境最好要有诗情画意。茶好、水灵、器精和恰到好处的烹茶火候,自然造就成了一杯好茶;加之,有一个幽雅的品茶环境,在这种情况下,茶已不再是单纯的茶了,它已是综合性的生活艺术了。悦目的茶色,甘美的茶味,清新的茶香,精湛的茶具,再配以如诗如画的环境,可谓一个完整的美学境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