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最准确的词来表达品茶的感受

发布时间 : 2019-11-16
如何用烤箱烘干茶叶 如何用茶叶去味 喝浓的红茶如何解

如何用烤箱烘干茶叶。

想必各位在喝茶的时候,常常听闻层次感、收敛性、茶水分离等这些“高逼格”的说法。那它们到底都是什么意思呢?

今天整理出史上最全的25个专业品茶术语,绝对是爱茶人居家旅行之必备。

中性术语

1、茶性

专指茶汤入口后口感的刺激性。包括香型和苦涩度,常用“强、弱”来形容。

2、茶质

指茶汤入口后,汤质在口腔中的饱满度。包括滑度、甜度、回甘度、底蕴及耐泡程度,常用“厚薄”、“重淡”来形容。

3、香气

鲜叶在制作工艺中产生,主要由茶叶中游离型儿茶素产生。在口腔中,上颚、舌面、舌下、两颊、咽喉间感觉明显。

4、苦、涩

苦是一种味道,涩是一种感觉。苦是由茶叶内含物中的茶碱产生,涩是口腔中细嫩组织收敛的表现。

5、收敛性

品茶后,舌面和口腔四周出现的紧绷感,多为涩感的表现。

6、水味

茶汤滋味很淡薄,喝茶已经喝到水的甘甜味而非茶本身的甘甜,叫做水味。基本上水味出现在喝茶最后的阶段是正常的。

褒义术语

1、回甘

指苦味在口中转化后产生甘甜的过程。

2、生津

指两颊、舌面、舌底、有唾液不断的涌出。

3、层次感

层指重叠之象,次指先后顺序。指茶汤香气和滋味在口腔中转变的感觉。

4、喉韵

品茶后,茶汤带给喉咙的感觉,如甘、润、燥。

5、饱满

指茶汤物质丰富而带给口腔的一种充实感。

6、果酸味

品茶汤时带有鲜味,像新鲜的酸果味。

7、陈韵

经时间陈化而产生的韵味,常在有一定年份的旧茶中易感到。

8、香气内敛

香气不张扬,其香在水,用心则有,不用心则无。

9、入口即化

茶汤入口,不用有意识的吞咽,自然入喉。特别是陈年好茶,人们说“入口即化,喝了没喝”,是品普洱茶时人们对茶汤水性最高境界的赞叹语。

10、爽朗

经岁月的陈化仓储优良的茶汤入喉后,口腔爽朗,牙齿有清晰感。

11、舌底鸣泉

生津的最高境界,重点在“鸣”字,接连不断之意。

12、药香

陈年老茶的共同特征,药香浓郁通常是对老茶香气的一种赞扬方式。

贬义术语

1、酸味

在揉捻后未晒干,压制时所含水分过高而产生。

2、青味

杀青温度不够或时间不足而产生,严重时会有“青腥味”。

3、锁喉

品茶后,咽喉过于干燥,吞咽困难、紧缩发痒等不适感,人会微觉不安、烦躁等。

4、茶水分离

茶汤入喉,嘴里留的不是茶味,而是水气。

特殊术语

1、烟熏味

茶叶加工中产生的烟熏气味。并非指不好的气味,判断好坏由茶而异。大部分情况下茶不应该有烟熏味。少部分如武夷正山小种,湖南沩山毛尖等特殊品种在加工中会有烟熏的工艺,形成相应的品质。

2、茶气

是由茶叶中有机锗与多糖类结合而溶于水产生。茶气在老茶中易出现,常表现有打嗝、身体发暖、发热、发轻汗等。

3、水性

指茶汤带给口腔的每种不同的感觉,如清香甘活四个方面,多用来判断武夷岩茶的品质品质。

小编推荐

如何用茶叶罐来存好茶呢?


①干燥

一是茶叶在贮藏前,本身的含水量要控制在一定程度内;二是环境的相对湿度要低。

据研究,茶叶在贮藏时的适宜含水量是3%,含水量越高,茶叶中的有益成分扩散和变化就越快,超过一定限度,茶叶就会变质。因此在贮前,应将茶叶的含水量控制在3-5%,如抓一小撮茶叶用手指轻轻捻搓,如立即变成粉末,即表明其含水量在此范围内,适宜贮藏。如含水量较高,要在进行干燥处理以后再行贮藏。

②低温

温度升高可加速茶叶的氧化(茶叶陈化变质就是茶叶氧化的结果)。氧化使茶叶中一些原可溶于水的物质变得难溶或不溶于水,芳香物质也遭到破坏。据试验,茶叶在零下5℃时,氧化过程十分缓慢,在零下20℃以下,氧化几乎停止,可使茶叶久藏不变。

③避光

强光可加速茶叶的氧化,使茶叶中的一些物质起光化反应,产生日晒味。

④防异味

茶叶中的高分子化合物,性质活泼,当茶叶与香皂、樟脑、卷烟等接触后,会很快吸咐它们的气味,使茶叶产生异味。因此,要严防与有异味的物质接触,贮茶容器也必须保持清洁无味。

好茶沉睡于罐中,等待它的知己茶人将其唤醒,引其芬芳,显其内质。开盖,倒茶,注水,便可尽数诉说一路遇见的草木雨露。

浮生若茶,品茶之中所体味到的感受


浮生若茶

一直听人说茶与禅一样,是一种高深的文化。对此,家父一向总是不以为然。

记得父亲生前曾说过:“喝茶就是喝茶,硬是把它整得那么复杂干啥?我喝了这么多年茶,从没把它往文化上扯,不一样既解渴又过瘾吗?”父亲爱喝茶,茶是最便宜的那种粗叶茶,他喝茶的目的恐怕也和老舍笔下蹲在街道边喝大碗茶的骆驼祥子差不多—只为消渴解乏而已,但父亲一生却是乐此不疲。

父亲是位识字不多的农民,尽管他喝了一辈子的茶,也未必就能品出各种茶的优劣来。相反,许多饮茶人却总想说出茶的滋味,殊不知饮茶的滋味就在饮茶的过程中。倘若在饮茶的过程中刻意地去寻味,那样反倒会把真正的滋味给放过了。好比人生在世,最好不要太多去计较成败得失,因为无论成败得失,这一切都是人生的滋味。

一个人喝茶的年头久了,便会悟出许多的人生况味:其实人生也是一杯茶。同一杯茶,在第一泡时苦涩,第二泡浓酽,第三泡香醇,第四泡清雅,第五泡寡淡,再好的茶,过了第五泡就失去味道了。这泡茶的过程时常让我想起人生,青涩的少年,浓烈的青年,回香的中年,雅致的壮年,以及愈走愈淡、逐渐淡泊无求的老年。

著名作家李国文先生说,一杯清茶,是每个人在其生命旅程中,可以一陪到底的朋友。茶之美,就在于那份心安理得的冲淡,李先生喜欢茶叶那种不惧冲淡的精神,也喜欢茶叶那种甘于冲淡的平静。淡,是茶的真味,也是人生的真味。茶是越泡越淡的,同样,一个人经历的事多了,遍尝了生活的酸甜苦辣,于是,就会像茶一样,愈来愈淡,直至淡到无所欲求了。

浮生若茶,品茶之中所体味到的感受,最为贴切的就应该是茶中那种淡淡的滋味。世态红尘熙熙攘攘,荣辱利禄来来往往,惟有淡泊,才能宁静,才能对人生做出最深入、最细致、最独到、最有价值的品位。一杯清茶在手,或浅啜或慢饮,就这样悠悠地喝着,许多人生难解的结,便在时间的缓释中悄悄地解开,许多生命里的焦灼,便在这茶叶的沉浮中淡泊了下来。

茶之可贵,因为它能终身陪伴我们每个人,不论你是富贵还是贫贱,它那一股甘于冲淡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倾心禅悟。值得一提的是,冲淡绝非无为,而是以一颗如茶水般纯净恬淡的平常心去看世界,以一种诗意的心情去看人生。

如何准确掌握投茶量?


现在喝茶可谓越来越流行,在各种顶级的会面上,最显眼的往往也是那杯绿茶。于是乎,不少人跃跃欲试。但有人拿到茶时,瞬间傻掉:连投多少茶叶都没个概念。甚至有人因投茶的问题而远离了茶:投多了苦涩,投少了寡淡,对茶的味道留下了坏印象。

现在许多教法都是直接说绿茶投茶量2-3克,红茶的投茶量3-4克。这明显不对,因为忽视了杯子或壶的容量。难道一个600毫升的大壶和一个200毫升的杯子也要遵循这个量?

今天就和大家说说六大茶类的投茶量知识(老茶客可以忽略不看)。

绿茶、黄茶的投茶量

绿茶和黄茶是公认最鲜嫩的茶类,浸出物出来得快,盖碗冲泡的时候,放差不多刚好覆盖满盖碗底部的量就可以了。西湖龙井的茶水比率通常为1:50(1克茶叶用50毫升水,其它绿茶黄茶基本类似),同时记得用中投法,水温控制在85度左右,不要盖上盖子。

当然,投茶规律虽然适合大多数人,但却是死的。实际冲泡时我们可以根据自己口味喜好做出调整。我们茶厂的一个制茶老师傅,他泡的茶我从不敢喝,因为实在太浓。那是他多年来根据自己口味来调整的,你不能说他不懂泡茶,但是他的泡法可能就不适合你。

红茶的投茶量

红茶与绿茶类似,投茶量大概1:50,可以比绿茶多放一点点。大叶种的叶片体积较大,可以比小叶种红茶多放一点。而红碎茶的浸出速度很快,且并不太在意它的耐泡度,所以投茶量要减少1/3。

乌龙茶的投茶量

用茶量最多的是乌龙茶,条形乌龙(大红袍、肉桂等)每次投入量几乎为茶壶容积的1/2,甚至达到2/3。球形乌龙(不少台湾乌龙茶是球形的)则可以相对少一半。

乌龙茶属于半发酵的茶,用沸水冲泡会强烈激发它的香气和滋味,特别是高山乌龙,一定要用沸水冲泡,用温吞的热水冲泡简直是暴殄天物。

普洱茶、黑茶、白茶的投茶量

普洱茶属不属于黑茶,一直存在争议。但是它们投茶量大体一致,一般为1:30左右。散茶多放些,饼茶少放些。这两种茶要用沸水冲泡,也要记得洗茶,陈年熟普或黑茶洗两次都可以。

白茶由于没有经过揉捻,干茶普遍较轻且蓬松,投茶量会比较大。散茶约占盖碗容量的3/4或1/2;白茶饼的话,差不多占盖碗容量的1/5就可以了。

小白们刚开始时可以参考以上标准,以后茶喝多了,自然就会掌握自己口味的浓淡,调整投茶量,泡出适合自己的茶。茶产自名山,乃天赐灵草;取之为饮,存乎一心;死板地按标准来是享受不到茶的三味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