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喝茶后的体感

发布时间 : 2019-11-16
喝茶的好处 怀孕后可以喝茶叶水吗 女人喝茶的好处

喝茶的好处。

不同茶品因其原料、生态、制作、仓储、冲泡等差异,必然有不同的茶汤析出物构成。茶汤在进入人体后,人体对不同的物质必然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在中医理论中,任何食品入口,身体依据其寒热属性,都会有对应感受。石昆牧老师用“寒、凉、温、热、酸、麻、胀、痛”来概括茶汤进入人体后,身体各器官对应的感受——体感。

人体感知到的体感感受,既受茶品品质的影响,也因品饮者体质差异有所不同。本来人体感知是每个人先天本有的能力,但由于种种原因,往往只有部分人能够明确感知,而且不同个体之间体感的敏锐度也会有一定差异。

比如茶品若有高温烘干、提香等高温制程,品饮时多会产生锁喉、上头的体感,但若品饮者长年饮用此类茶品,或平日嗜食辛辣烟酒,甚或生活作息严重异常,心性偏差等等,就可能不会产生明显的体感,甚至可能完全感知不到。

任何茶品,只要没有农残化肥,都以其品质与价格有不同的适应人群,只要懂得适人适时适量。一旦产生“酸、麻、胀、痛”等体感,也不尽然必为茶品的问题,也有一定可能是品饮者自身的问题。对其的进一步解读,需要对于中医基础理论有所了解,同时更要了解品饮者自身的身体特性。

之于茶品,石昆牧老师与经典普洱体系在制茶时对于原料生态与品质的严苛要求,以及茶品制程中低温工艺的坚持,就是为了让茶品给茶友带来正向的口感、体感乃至气感的感受。

之于品饮者,石昆牧老师一向倡导茶友建立正确健康的生活习惯,就是为了藉此改善品饮者的体质状态,提高人体对于茶品感受的敏感度。

茶友经常会在品饮茶品时,将身体发热、发汗、打嗝、手掌涨麻、通肠甚至茶味浓酽视作“茶气足”,实际上均系误解。身体的发热、发汗等反应属于体感范畴,至于茶味浓酽更不过是口感范畴而已。——转自石昆牧老师相关茶学著作

精选阅读

喝茶有体感你知道吗?


在中医理论中,任何食品入口,身体依据其寒热属性,都会有对应感受。茶汤进入人体后,身体各器官对应的感受——“寒、凉、温、热、酸、麻、胀、痛”是为体感。不过,这些理应天生本有的感应,现在却只有一部分人能够明确感知。

好茶就有好的口感,好口感的茶就是好茶。不但口感跟茶是对应的,跟身体感觉也是对应的。平常的人,除身体不舒服,病痛之外,是很少去感觉自已的身体的。身体那里不舒服,那里病痛,才会感觉到那里。平常所说的,人不到生病,是不会关心自已的身体的,到了关心自已的身体,大概就生病了。

口腔也一样,很多人不是口腔有毛病,发炎,疼痛之类的是不会去留意口腔的感觉的。其实,我们喝茶之前,应该先感觉一下口腔的感觉。例如,干、津、燥、苦、酸、甘、甜之类的。再喝茶,喝了过后,感觉好了,还是坏了,这样对评判该茶会更客观,更准确。

身体跟口腔也是相互对应的,身体好,健康,口腔会津、润、甘、甜,身体不好,口腔会干、燥、酸、苦。身体健康,会气血畅顺,舒筋活络,呼吸自然;身体不健康,会气闷胸闷,气血阻塞,筋骨酸痛,呼吸困难。茶跟身体也是互相对应的,喝了好茶,身体感觉良好,气血畅顺,气往下沉,舒缓慢慢向全身散开,直达毛管眼,平常说发汗,冒汗的感觉,好茶帮助人体推动血气,舒筋活络。肠胃有感觉但不剌激。好茶,由于糖份高,气足,感觉越喝越饱,不伤胃。

喝茶,我们应该更注重身体的感觉,因为,我们喝茶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为了身体健康。如果,喝茶身体反而不舒服,不健康,那茶不喝罢了。但是,很多茶喝下去,身体是不舒服,感觉是难受的。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劣质茶,跟价格,品牌,厂家无关。只不过很多人喝茶没有静心去感觉身体罢了。好茶跟口感、体感是互相对应的,站在健康的角度,体感更重要。但他也不是孤独存在的,好的体感跟好的口感,与好茶是对应的。只不过我们去留意身体感觉,对挑选好茶又多了一份把握,多了一重把关。

体感强,是指茶气足,有劲道,容易让人感到神清气爽的感觉。强调的是茶汤下咽之后整个身体的感受,而不是茶汤含在嘴里的感觉,所以叫体感而不是口感,是好茶的体现。在这顺便强调一下茶气强与刺激性强的差异,刺激性强多是指茶汤含在嘴的苦涩感太重,其实这很多是劣质茶内含物质不丰富,不协调的表现。

任何属性的茶品,都有其适应的对象,没有绝对好坏,只要懂得适人适时适量。有了“酸、麻、胀、痛”等体感,也不尽然必为茶品的问题,也有一定可能是品饮者自身的问题。解读体感,需要对于中医基础理论有所了解,同时更要了解品饮者自身的身体特性。

这才是茶叶“体感”的真相


有一些东西原本很平常,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识,但是经过一系列语言上的刻意包装之后,慢慢会变得神秘甚至玄乎起来,继而就会遭到质疑。这是典型的把简单事情搞复杂。

茶叶的“体感”就经历了这个过程,而且现实中还在经常演绎。有的人很在乎茶叶给自己带来的“体感”,并依此去判断茶的好坏;另一些人认为所谓的“体感”没什么特殊的,喝一杯热开水,也有体感,也会冒汗。

唐代卢仝的《七碗茶诗》是中国流传最广的喝茶体感报告,很多人都因此而进入了喝茶讲究体感的阶段。

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强调“体感”的人,都会说些什么呢?

在中医理论中,任何食品入口,身体依据其寒热属性,都会有对应感受。茶汤进入人体后,身体各器官对应的感受——“寒、凉、温、热、酸、麻、胀、痛”是为体感。

任何属性的茶品,都有其适应的对象,没有绝对好坏,只要懂得适人适时适量。有了“酸、麻、胀、痛”等体感,也不尽然一定是茶品的问题,也有可能是品饮者自身的问题。

喝普洱茶的“体感”可以分为香气的感受、口腔的感受和体内感受。体内的感受也有人称为茶气的感受。

香气又可分为外香和茶汤含香,茶汤含香是大家所追求的。

口腔的感受主要是苦、酸、水、滑、厚和薄等,而喉韵,即喉咙的感受,一向是资深茶客所重视和追求的,讲究回甘的快慢,生津的大小、持久。

茶汤入喉前,可以先在口腔感受一下茶汤滋味,例如津、燥、苦、酸、甘、甜等,再感受茶汤入喉,这样评判一款茶会更客观,更准确。

最后说说茶气的感受。如果说香气和喉韵还是相对客观的,那么茶气的体感是主观的,与每个人的体质有关,与身体的敏感度有关。

体感强,是指茶气足,有劲道,容易让人感到神清气爽的感觉。强调的是茶汤下咽之后整个身体的感受,而不是茶汤含在嘴里的感觉。

身体健康,会气血畅顺,舒筋活络,呼吸自然;身体不健康,会气闷胸闷,气血阻塞,筋骨酸痛,呼吸困难。

茶跟身体也是互相对应的,喝了好茶,身体感觉良好,气血畅顺,气往下沉,舒缓慢慢向全身散开,直达毛管眼,平常说发汗,冒汗的感觉,好茶帮助人体推动血气,舒筋活络。肠胃有感觉但不剌激。好茶,由于糖份高,气足,感觉越喝越饱,不伤胃。

我们平常所说的发热、冒汗、打嗝、上头等都是茶气体感的表现。

按照前面的说法,“体感”就是身体对入口食品的感受。从这个定义来说,也确实没什么神秘可言。把“破孤闷、通仙灵、肌骨清”这些词换成“酸甜苦辣涩”,大家就都明白了。

今天炒的菜辣椒放多了,体感很强烈,因为我感觉到很辣。

茶叶的体感就像小时候村里的二狗子,后来发达了,换了一个高大上的名字,整个人因此变得神秘起来。

一起感受普洱茶的“体感”


其实韵味和茶气均属于体感的范畴,如果有这二个基础,就完全能理解体感的是神马了,不过为了众多还在普洱茶的门外徘徊的小伙伴们,还是认真严谨的从头谈一下。

鼻子应该是我们人体最敏感的器官之一了,体感就从鼻子开始吧。从开水跟茶接触的那一刻起,我们的鼻子就开始与茶亲密接触了。鼻子的功用不小的,盖香、杯香到叶底香,嗅香没有鼻子是不行的。每个喝茶的人均有此体验,无论何种茶,用鼻子嗅香是我们学茶的第一课,刚学茶阶段我们无不乐此不疲,最习惯的动作就是闻普洱的挂杯香,往往我们会因为一款茶的持久不散的挂杯香而欣喜不已,并以此断定这就是一款好茶,而杯香孱弱的茶会被我们断然否定掉,可以说是鼻子带我们进入了一个奇妙而神奇的普洱茶的世界。

过了鼻子这一关,到口腔了,这里的文章就更多啦,先说回甘吧。对回甘的体味靠的是我们的舌头,舌尖、舌面、还有舌根包括我们舌头的左右两边部位,都是对普洱茶的甘甜物质最敏锐的地方。舍底鸣泉的感受靠的就是舌根和舌头左右侧两边的感觉,回甘强烈的茶同时会有猛烈的生津产生的,而生津就是靠舌两侧来感受,鸣泉就是口水在回甘的作用下不断产生的一种生理反应,一种很过瘾的感觉。

接下来茶汤滑到喉咙了。喉咙的感受不是一般人能感觉到的,这不只是需要功力,更关键的是你对普洱茶投入的感情的多少,越是爱之深,越是用心感受,你的喉咙越是敏感,反之喝多少也无济于事的。喉咙的感受就是所谓的喉韵了,喉韵越是深厚深长的茶,越是顶级,妙不可言。

茶韵过喉,就是胸腹了。胸腔和腹部对茶韵的感受,基本就是靠茶的气息了,品质越高,茶质越厚的茶,胸腹的感受越是明显和强烈,这种感受越是美妙,太极讲练到一定程度,可以气沉丹田,普洱茶喝到一定的层次,茶气也会往丹田汇集然后扩散至全身,最后窜至头顶,头部对茶气的感受,我个人认为是品茶感受的最高层次,非常人能感受,如果你从未感受过,那么你就努力努力再努力吧!

茶气在人体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头部了,一种由内而外自下而上的原野气息会在脑子中四处窜,对神经的冲击力奇强,几杯下肚,就有迷糊之感了,浑身无力,浑浑欲眠,却又越是想饮之。这就是我们所谓的“茶醉”了。茶醉还有一种普遍的表现,那就是茶喝多了而醉,多的意思是几个小时以内从头到尾喝了几款茶,这种情况非茶气的表现,而是过度而醉,就是血糖喝低了,非茶气的作用。

普洱茶的体感,从上到下的感受是鼻子、口腔、舌头、喉咙、胸腔、腹部甚至到丹田,然后是由下而上到头部大脑,一款品质卓越、生态荒野的茶会带给你这种完美的体感,一旦你喝上这样的茶,你一辈子也甩不掉的,那种感觉在你的脑子会留下永不磨灭的痕迹,从此爱上普洱茶一发不可收,小心一点哦。

好茶的标准:生津、回甘、喉韵与体感


爱茶之人常说,人生得一知己难,得一好茶也难。有茶友总问:好茶的标准是什么?究竟什么样的茶才算好茶。其实,茶的世界是多元的,每个人喜欢的可能都不一样。一杯茶,怎样才叫好,每个人的定义都不一样。经常喝茶、泡茶的人为什么我们一眼就能辨别出呢?行茶与受茶的一进一出,身体会说话。那他们又是如何清楚一款好茶呢?是因为掌握了这四个关键词:生津、回甘、喉韵与体感。

关键词一:生津

两颊生津,在品茶时,第一口很重要,抿一下,感觉一下颊是否分泌出唾液。茶叶的某些成分会刺激口腔收敛形成涩感以及生津。可是并非涩感都会生津,那真的只是涩感。

舌面生津,茶汤经过口腔吞咽后,口内唾液徐徐分泌出来,感觉柔和顺滑。舌头上面不断分泌出唾液,随后流入舌头两边口腔。

舌底鸣泉,茶汤经过口腔接触到舌头底部,舌头底面会缓缓生津,不断有涌出细小泡泡的感觉。这个过程更缓和持续。

关键词二:回甘

回甘,好的茶经常会带有“回甘”,而回甘的强度和持久度常常被批判为是否好茶的标准,回甘带来愉悦的体验。好茶在苦涩之后会有甜味,这种“苦尽甘来”具有戏剧性,也更多的与好茶品质联系在一起。

关键词三:喉韵

喉韵,简单来说就是喝茶之后,茶汤给喉咙带来的感觉,例如得以滋润,解除紧箍的干涸感。茶汤在满足口腔内的味觉刺激之后,才深入到喉部甚至产生食道和胃部发热的感觉。对于一些较资深的茶客是他们品评茶叶优劣的标准,甚至有时会指指喉咙说:“感觉茶汤下到这里了”。

关键词四:体感

体感说得虚一点就是茶气。有茶叶机构做过有关茶气调查,具体结果已不记得,不过是赞同有茶气的,因为喝到好茶,会打嗝,但一起喝的其他人不一定会有此反应,可能会有出汗、毛孔张开等其他反应。

茶气科学地说是体感,是人体对茶的自然反应,不同体质的人,反应各不相同。所以不要以自己的感受去定义别人,茶真是个很“私人”的东西,你不觉得的好,不一定他人就不觉得。

在中医理论中,任何食品入口,身体依据其寒热属性,都会有对应感受。茶汤进入人体后,身体各器官对应的感受——“寒、凉、温、热、酸、麻、胀、痛”是为体感。不过,这些理应天生本有的感应,现在却只有一部分人能够明确感知。

体感强,是茶内容含物质丰富的一种体现,它只是一种客观甚或是偶然的存在,不作为好茶的必然标准,而是个人身体与茶的交流,上升到茶气,也仅是个人的感受。

茶真的是很“私人”的东西,你觉得好,不一定他人也觉得。身体比思维更会挑好茶,思维可能会受别人影响,而身体却不会。所以需发掘深埋在口部、身体甚至声音里的线索,抽丝剥茧,揭示茶的真实与谎言。(

何谓茶的口感


饮茶之乐,爱茶之人均深有体会。品饮者品饮茶品后,身体的不同部位会对茶品的茶质茶性产生不同的感知反射,也就是所谓口感、体感、气感。通过口感、体感、气感的感受,可以对茶品的品质与属性予以辨识。本系列特对其一一加以分析说明。

口感篇

口感,专指茶汤在口腔至咽喉的感受。这也是所有品饮者对于茶品的第一感受。所谓好茶,一定首先要在口感上达至一定水准。石昆牧老师经过多年研究与实践,将饮茶的口感划分为“香、甘、滑、重、酸、甜、苦、涩”八大要素。而好茶,就是要“香、甘、滑、重、酸、甜、苦、涩”达到一定的平衡。

香,指必须香味纯净而饱满。

甘,至喉韵深层回甘。

滑,是茶汤细腻绵滑。

重,为渗透力、层次感与耐泡。

酸,能生津,不锁两颊。

甜,有活性,不单一。

苦,能化甘,不重压舌面、不死苦。

涩,能转甜,收敛感不刺激难受。

若茶品在上述指标中有优异表现,是否就可以确定其为好茶呢?

我们品饮茶品,对于茶品的感知是通过全身获得,而并非是仅仅通过口腔和咽喉。唯有结合人体全部感知——口感、体感与气感,方可全面的对茶品加以评价。部分茶品品鉴方式不吞咽茶汤,茶汤入口后复又吐出,这样的品鉴方法显然是无法全面品评茶品的。

石昆牧老师在验收毛料和鉴定茶品时,采用重手泡法,同时一定会将茶汤吞咽。虽然短时间饮下大量高浓度茶汤对身体造成较大负担,但确保了鉴定结果的准确。如此方为茶人的担当。

无论口感、体感还是气感,其敏锐程度首先是每个人的先天敏感程度有所差异,而后天因素也会有一定影响。一般而言,饮食喜油腻辛辣、烟酒过度、作息不健康或其它不健康生活习惯的人,其感知敏锐程度会受一定的负面影响。——转自石昆牧老师相关茶学著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