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龙县宝丰乡大栗树茶厂简述

发布时间 : 2019-11-16
简述茶叶的保健功能 简述红茶的制茶过程 红茶乡物语攻略

简述茶叶的保健功能。

云龙县宝丰乡大栗树茶厂位于大理州云龙县宝丰乡大栗树村,现有茶园基地面积达27000多亩基地茶园,建有五个初制所在全省建立了完善的销售服务系统,同时在全国开展了网络销售和邮购服务,通过和华裔外商的合作茶厂的产品2012年成功进入法国和斯洛伐克等欧洲市场。

大栗树茶厂是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年产量达500多吨,实现产值4500多万元,上缴税收170多万元。茶厂生产的“大栗树”牌云龙绿茶系列产品曾多次获奖,(2002年,“大栗树”牌云龙珍茗茶在中国第二届茶叶交易会名优茶评比中荣获金奖,2013年,“大栗树牌”云龙印象茶荣获第九届昆明泛亚国际农业博览会金奖。

2014年,“大栗树牌”高原明珠茶在斯洛伐克荣获国际银奖)。大栗树茶厂的生产基地生产的“大栗树”牌云龙绿茶获得了云南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从2004年5月起,连续11年获得有机食品认证;2006年获得食品QS(质量安全)认证;2008年通过IS0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11年我厂使用的“大栗树”商标被认定为云南省著名商标。2013年大栗树茶厂茶园基地被认定为国家标准化茶园,大栗树茶被认定为云南名牌农产品。

大栗树茶园基地海拔偏高,但北、西、南三面都面临急剧下降的大江,澜沧江峡谷、河谷的暖湿气流上升,弥补了大山头的温度和降雨量的不足。实际年平均气温和降雨量比同海拔地区高,年降雨量1000毫米以上,年平均相对湿度75%以上。除优越的气候条件外,大栗树茶园基地的土壤条件适宜茶树是生长发育和优良品质的形成。

土壤为黄棕壤,土层深厚,土壤湿润,排水良好,结构疏松,有机质含量丰富(高达6.01%),A层15厘米左右,为大量落叶腐殖土,PH值为5.5。优越的自然环境为茶叶品质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大栗树茶厂凭借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科学的茶园管理、严格的采摘标准以及先进的加工工艺,生产出的“大栗树”牌云龙绿茶系列产品因其独特、优异、稳定的品质。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小编推荐

云南省大理州云龙县茶业概况简述(第三讲)


四、云龙茶的典型特征特性

“云龙茶”产于滇西澜沧江纵谷区的云龙县境内,山高谷深,形成了“晴时早晚遍地雾阴雨连天满山云”的独特小区气候环境。茶园基地分布在海拔1800-2600米之间的高海拔群山之南坡(阴坡),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疏松、透气、排水良好。由于独特的区域气候条件和独特的产地环境条件,造就了“云龙茶”的独特品质特征,生态环境良好,高海拔,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绿色、有机茶生产。

外部特征:云龙茶汤色和叶底黄绿明亮,芽叶嫩匀完整,其形状为螺形和条形,螺形茶紧结重实,卷曲成螺显亮,光滑匀整,色泽绿润:条形茶紧实匀整,灰绿上霜内部特征:云龙茶滋味浓醇鲜爽,熟板栗香浓郁,耐冲泡。其中:茶多酚≥25.0%,咖啡碱≥2.0%,水浸出物≥44.0%,游离氨基酸≥4.0%,茶氨酸≥1.9%。

五、云龙茶品牌创建情况

1987年起,云龙茶的生产逐渐走上了“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产业化发展”的路子。并依托“睛时早晚遍地雾、阴雨连天满山云”的独特小区气候环境,云龙茶产于海拔1800~2600米之间云雾山中,并通过规范管理、精心加工,使云龙绿茶和天池碧绿茶脱颖而出,成功打造了云龙优质绿茶两张名片,由于严把质量关、诚守信誉,“大栗树”牌云龙茶、团结“佬武”牌云龙茶等一系列产品因其独特、优异、稳定的品质而得到了广大绿茶消费者的认可,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产生了良好的品牌效应。近年来,云龙茶生产进入了新阶段。

“大栗树”茶、“佬武”茶、“云“大山头”茶、“云腾”牌天池碧绿茶”名茶、“沧江古树”红茶等茶叶品牌誉满省内外,尤其是大栗树牌云龙绿茶更是云龙特有的优势茶类。为满足消费者“回归自然、享受健康”的需求理念,云龙茶的生产朝生态、绿色、有机茶方向发展。“云腾”牌天池碧绿茶于2003年12月获得绿色食品认证。而“大栗树”牌云龙绿茶自2004年起连续11年通过有机食品认证,2006年通过QS认证,2008年通过Is09001管理体系认证。“佬”茶、“云极”茶、“栗箐春”茶也先后通过有机食品认证和QS认证。

云龙茶叶品牌创建工作成效显着,“大栗树”牌、“大山头”牌、“佬试”牌分别被认定为云南省著名商标,其中:“大栗树”牌云龙绿茶被认定为云南省名牌农产品。2002年,“大栗树”牌云龙珍茗茶在中国第二届茶叶交易会名优茶评比中荣获金奖,2013年,“大栗树牌”云龙印象茶、“佬低牌”碧螺春荼分别荣获第九届昆明泛亚国际农业博览会金奖和优质奖。2014年,“大栗树牌”高原明珠茶在斯洛伐克荣获国际银奖,填补了云龙高端精品茶的空白。今年“云龙茶”成功申报入围《2015年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云南南涧凤凰沱茶厂简述


云南南润凤凰沱茶厂成立于2005年6月,注册资金500万元,厂址位于云南省南涧县宝华镇,现有员工116人,建筑面积5056平方米,拥有茶叶原料基地1.7万多亩,并辐射带动周边4万多亩的茶园,2005年7月30日正式开机生产。茶厂年生产能力达3000吨以上,主要开发、生产普洱茶,产品有“鑫凤凰”“八骏茗茶”“老林”“古林”牌凤凰沱茶等系列产品。现已创制各种饼茶、砖茶、沱茶、纪念茶、礼品荼、青茶膏片以及各种级别的散茶近100多个花色品种。

目前,在南涧县茶叶生产企业中,凤凰沱茶厂的普洱茶生产能力已跃居前列云南南涧凤凰沱茶厂以“质量第一,顾客至上,诚信经营”为宗旨,以“凤凰沱茶,林茶相依,自然和谐,人文关怀”为理念,以“强化质量意识、创造绿色产品、求实创新服务促进企业发展”为质量方针,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

茶厂拥有茶叶原料基地1.7万多亩,严格按照国家技术监督局茶叶生产加工标准进行生产。云南南润凤凰沱茶厂于2006年3月15日通过了QS认证,成为云南省第10家通过QS认证的茶叶企业,并已取得了IS0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07年6月,云南南涧凤凰沱茶厂又获得了“绿色食品”生产加工证书。

云南凤凰沱茶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以细嫩,中壮茶青结合外形端正,松紧适宣,色泽黄绿,条索紧细,外形条索肥嫩,芽叶完整见长,汤色浅黄明亮,毫香馥郁,滋味浓显毫,汤色黄醇,叶底色泽黄绿。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贵州石仟县:“最美茶乡”长出致富苔茶


贵州省石阡县,地处贵州省东北部,是我国的一个著名的少数民族聚居地。该地位于湘西丘陵向云贵高原过渡的梯级大斜坡地带,该县境内山峦起伏,沟谷纵横,形成东南高、西北低的地势特点。再加上该地位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日照充足,气候温和,水量丰富,因此特别适合茶叶的生长。近年来,在当地政府的政策指导和帮扶下,石阡县当地人民依托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努力发展现代茶产业。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

冬日,走进贵州“最美茶乡”铜仁市石仟县五德镇,经济日报记者看到,集中连片的荒山坡、撂荒地已被翻新,刚起好的茶垄散发出泥土的芬芳,黑色地膜将茶垄均匀地覆盖着,茶农在阳光下辛勤地劳作……

“去年我们加工了大宗茶2万斤,精品红茶3000斤,高端绿茶1万斤,极品苔茶8000斤,珍品苔茶5000斤,帮助茶农创收480余万元。”石阡夷州贡茶公司总经理王飞说。

2017年,五德镇以夷州贡茶公司为龙头的10余个茶叶加工企业、50余个苔茶加工作坊牢牢把握市场机遇,拓宽茶农致富渠道,茶农生产积极性增强,主动脱贫意识显著提高。

五德镇新华村中硐组村民李洪显就因种茶得到了实惠。以前,因家里主要劳动力长年外出打工,导致大面积土地撂荒,近年来,李洪显主动调整种植结构,种茶20亩,仅2017年春茶收入就超过2万多元。

记者在新华村看到,茶农正在抓紧对茶园除草、修枝、松土、施肥,并按标准建设新植茶园。“以前用老方法种茶成活率低,现在科学种茶,先深翻土地、起垄盖膜,再标准移植,大大促进了茶树的成活率。”正在老娲洞万亩苔茶示范基地种茶的地印村村民朱云秀说。

“只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引领群众加深对目前茶叶市场发展趋势的认识,让他们看到茶叶的长远效益,把茶叶生产当成可持续的、符合市场转型发展的脱贫致富产业来抓,让贫困群众有了稳定的增收路子,脱贫攻坚就能有大成就。”新华村脱贫攻坚决战队副队长吕应忠说。

“看到村里家家种茶富了起来,我也把自家撂荒多年的6亩多土地拿出来种茶叶了。我要积极劳动,尽快脱贫,再也不想挂着贫困户的牌子了。”新华村老寨子组贫困户徐大培说。

据了解,五德镇已规范化建设新植茶园6000亩,协调推进农业现代化、农业园区化、农旅一体化发展。而石阡县则按照规模化、标准化、园区化建设的要求,形成了“园区+示范基地+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方式,规划新植茶园面积3万亩,为“茶叶大县”的进一步发展布好局。

安溪县桃舟乡:晋江源头茶林共生


在莽莽戴云山脉东麓的心窝里,有一个村庄,远看村中房子一字排开,错落有致;近看,溪流中一座舟岛公园浓阴含翠。这就是“母亲河”晋江的源头安溪县桃舟乡桃舟村。这里的人们祖祖辈辈种茶为生,如今这里茶林共生,保护和发展相得益彰,成为惠及群众的生态家园。

干群自发植树舟岛添新绿

2月4日是今年第一个节气——立春,这是冬的结束,春的起始。“立春一日,百草回芽”,在桃舟村双溪交汇的舟岛上,春已经迫不及待地准备登场。

当地有句农谚:“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提醒人们寒冬就快结束,应该早起干活了。迎着初春的寒气,桃舟乡的干部和群众数十人一早自发集结到村里的舟岛公园,有的挖坑,有的扛树,在县里来的园林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精心栽下红豆杉、塔柏等三百余株名贵树种。尽管天下起了蒙蒙细雨,但大家盼望着树种能吃到这份润泽。经过一上午的劳作,站在高处往舟岛望去,一抹抹新绿带来了勃勃生机。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据桃舟乡乡长王小鹏介绍,作为晋江源头所在地,近年来桃舟乡大力推进生态保护,群众正在掀起造林绿化的高潮。目前全乡共有15万亩林地,其中竹林2万亩,森林覆盖率高达84.67%,晋江源头尽显生态美。

茶农发挥才智让茶林共生

此次栽植活动的负责人是桃舟村村民陈树全。记者细问才发现,原来他也是桃舟乡发展茶林共生生态茶园的先行者。

在陈树全的带领下,记者一行来到了他的茶叶基地。700多亩茶园里套种了3万多株各色树种,有桂花、紫薇、香樟、桃、李等,形成了茶中有林、林中有茶的生态茶园。陈树全告诉记者,他所在的合作社由157户茶农家庭组成,合作社从2009年开始发动社员套种林果树,如今有些树木树枝渐壮,花果飘香,为茶树生长提供更为生态化的生长环境。

像陈树全一样,在桃舟乡,茶农们发挥才智,打造各具特色的生态茶园,修建蓄水池、茶园道路,套种生态树木,推行老茶园改造。大家打造绿色、生态、有机茶园,最大限度地保护茶园周边自然环境,并进行循环种养,搭建小木屋群,建设公园式有机生态茶庄园。

建成美丽乡村享生态红利

茶农在保持晋江源头良好生态环境的同时,也通过“生态茶”过上了富裕的生活。随着新农村的建设,桃舟村村民正享受着一份生态红利。

作为桃舟乡最大的民生工程,舟岛公园由乡政府投入450万元修建而成。这个船形公园集养老、休闲、健身为一体,如今舟岛处处可见生态保护带来的好处。前几年,利用家园整治和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的,桃舟乡新建了污水处理厂和垃圾中转站。生活污水全部收集处理后,流经舟岛的溪水清澈见底,人鱼和谐。家家户户门前都有垃圾筒,每日定时清运,舟岛和附近街道一尘不污。不仅如此,这一公园完全由村民自主管理,设施保护完好,花草无人破坏。

在65岁的茶农张建家眼里,自从村里有了这个休闲文化广场,村民们也过上了休闲的生活。每天晚上,100多名中老年妇女随着音乐翩翩起舞;农闲时节,邻近的老茶农放下农具,拿起门球杆,比比谁打得准;岛上的假山间花草芳菲,老人带着小孩散步游玩,听着溪水潺潺,其乐融融。

云南省勐腊县茶业简述


一、勐腊县茶产业基本概况

2014年,勐腊县茶叶总面积达12.1万亩(采摘面积9.84万亩),其中台地茶93207亩,主要分布在易武4233亩、象明乡2828亩、瑶区乡7061亩、关累镇4163亩、勐伴镇3596亩、尚勇镇22422亩、勐仑镇1800亩古茶园27793亩,主要分布在象明9721亩、易武16572亩、其他乡镇(瑶区、勐伴、关累等)1500亩。有茶农户8410户,35176人茶农年均收入1480元。全县共有茶叶加工企业84户,1户精制企业,14户茶叶初制所,69户传统手工茶庄,已办理生产许可证48家。生产产品有七子饼茶、砖茶、沱茶、竹筒茶、瓜茶、绿茶、红茶等,年产量达3860吨,产值2,68亿元。

二、勐腊县茶业现状

(一)悠久的种茶、制茶历史

勐腊县具有悠久的种茶、制茶历史,美名远扬的“元宝茶”“曼松贡茶”就产自于我县北部,古六大茶山除攸乐外的倚邦、曼砖、革登、曼撒、莽枝五大茶山就位于我县境内,是举世公认的“普洱茶”发源地之一,是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优势骨于产业。促进茶叶产业发展,全面提升茶产业整体经济效益,对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茶产业发展

在茶产业发展中,勐腊县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资源为基础,以效益为中心,围绕打造“中国贡茶第一镇”的目标,坚持“生物强县绿色产业富县战略”,落实茶叶产业提升行动计划,并着力推进普洱茶基地建设。

在茶叶发展布局中,勐腊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在“稳面积,强基础,调结构,树品牌,拓市场,加强宣传”的基础上,走稳定与发展相结合的茶叶产业发展方针。南部地区及坝区乡(镇)以稳足面积,适度发展为前提,以品种改良,科学管理为重点,以规范市场,开发名茶、优产品为突破口,领先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

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北部地区及山区乡(镇),坚持开发与保护相结合,充分利用异地扶贫、退耕还林的各项优惠政策依托古茶树、古茶园,以开发建设“绿色、生态、坏保、优质茶园”为主攻方向,因地制宜扩大种植面积,以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科技含量为重点,使新建茶园良种化、标准化、生态化。现已形成了南部地区以绿色茶产品为主导的内销茶叶主产区,北部山区以“环保、生态”茶园以“元宝茶、普洱茶”为主的外销茶叶主产区。

加强中低产茶园改造和古茶园保护及综合管理,建设生态茶园,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食品茶、有机茶园建设。推进加工企业技术改造、产业升级、资源整合,扶优扶强,促使企业提质增效,做大做强:建立健全茶叶产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在种植、初制、精致环节逐步实施标准化:加强品牌建设和大力拓展市场,围绕市场调整产品结构;努力实现茶产业稳步增长。 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