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思茅区茶业概况简述(下篇)

发布时间 : 2019-11-16
悦山水茶业 味独珍茶业 云南白茶

悦山水茶业。

18世纪~19世纪,是历史上普洱茶最兴盛时间,在这里年生产加工、出口和运销的茶叶量高达5000余吨。思茅区茶产业发展经历了自发发展和龙头企业带动规模化发展两个阶段。

1.自发发展阶段

解放前(1949年前),思茅区茶产业发展主要是围绕茶叶的加工贸易来发展,以茶叶的来料加工和集散贸易为主,种植为辅。解放后,改革开放前(1949年后~1978年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全区茶产业发展主要集中在农场和部分村寨,种植面积规模小、产量、产值低,质量不高。种植面积3162亩,年产量30~40吨。wWw.cy316.CoM

2.龙头企业带动发展

1993年以来,思茅区委、区政府成功的承办了八届中国普洱茶叶节,两届全球普洱茶嘉年华会,两届云南省普洱茶交易会,全区的茶产业得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茶园种植面积从1978年的3162亩,发展到2010年125900亩,茶叶产量从31.62吨,增加到7960吨,茶叶总产值从31.62万元,增加到43440万元,茶叶生产加工企业从2户,增加到183户产期产季:思茅区茶叶分春茶、夏茶、秋茶,春茶5月20日前,产量占总产量30%,夏茶8月20日前,产量占总产量50%,秋茶11月20日前,产量占总产量20%。

二、思茅区茶产业发展现状

就茶叶生产方面来说,2015年底,全区茶园面积150040亩、采摘面积130360亩、茶叶总产量15765吨、亩均产量120.93千克/亩、无性系茶园面积82000亩、无公害茶园面积136198亩、有机茶园面积13842亩、省级龙头企业数量4个、州市级龙头企业数量4个、初制所数量113个、专业合作社数量37个。

就茶树良种推广与应用情况来说,全区茶园种植面积14.5万亩,其中无性系良种推广种植面积11.6万亩,占茶园总面积80%。推广应用无性系良种主要有云抗10号、云抗14号,雪芽100号、长叶白毫、短节白毫、矮丰、云梅、云槐、金置乌龙、软枝乌龙、紫娟等10多个国家、省级认定的茶树良种。

就茶园基地认证情况来说,思茅区通过国际、国内有机茶园认证的面积6099.9亩,其中:欧盟有机茶园认证面积3800亩(普洱祖祥高山茶园有限公司2000亩,普洱市原生茶叶有限公司1800亩),国内有机茶园认证面积2299.9亩(普洱市金宇茶叶有限公司1600亩,云南龙生茶叶股份有限公司699.9亩)

就茶叶企业基本情况来说,茶叶生产企业189家,其中:规模以上茶叶企业10家,省级龙头企业3家,茶叶初制所93家,绿茶精制企业14家,普洱茶生产加工企业82家。就茶叶品牌及经营销售情况来说,全区经工商注册登记茶叶品牌65个,获云南省著名商标2个。

涵盖绿茶、普洱茶、红茶、花茶等系列,茶叶生产企业普遍拥有自己的品牌,即拥有“帝泊洱”“龙生”“王霞”“双兄”“古普洱”“祖祥”“帕卡”“金宇”“远明”“盛毫等知名品牌,“龙生”绿茶系列品牌、“王霞”普洱茶系列品牌获云南省著名商标荣誉称号全区年经营销售茶叶产量10~15万吨,销售收入10~15亿元,产品主要销往北京、上海四川、新疆、西藏、江浙、两广、昆明等全国各大、中、小城市,远销日本、韩国、新加坡俄罗斯等国家或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年出口创汇上亿元。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cy316.com扩展阅读

云南省西盟县茶业概况简述(下篇)


三、西盟县古茶山(园)

佛殿山古茶山

佛殿山是西盟境内的主要山脉和占茶山,西盟县茶园分布在这里。佛殿山呈南北走向,具有独特的自然优势,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时而云雾缭绕时而阳光明媚,非常有利于茶叶内质的聚合。高山茶园、村庄、采茶姑娘在最雾中忽隐忽现:“红日出茶园”成为佛殿山的一道招牌景致,同时这里的云山雾海也形象地诠释了“高山云雾出好茶”的真正含义。

西盟县境内发现有野生古茶树群落四大片区,面积达6万多亩,主要分布在佛殿山脉,其特点是生长密度高,伴生在原始森林中的野生茶有的每亩达儿十株;另一个特点是野生茶树品种多,在佛殷山的天池边发现大片的野生芽苞茶又名滇南离蕊荼,同时还发现生长有野生油茶,又名云削理蕊茶等,有南亢野茶、勐卡野茶、班母野茶、大黑山腊野茶等,这些野茶品种成为茶学界研究茶树进化和变异的重要标本。

使佛殿山成为一座宝贵的野生茶树种质资源基因库佛殿山拥有着蓝天、白云、碧水、青草、古树、茶园。这里是“木鼓之乡”、阿佤文化的“好莱坞”、一处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活化石”、佤族文明的“博物馆”。是名副其实的茶香佛殿山、醉美佤部落。

四、西盟县茶礼茶俗

(一)铁板烧茶:“月亮升起来,山寨静悄悄”。这是青年男女倾诉心声的佳期,也是品尝佤山茶席的时光,坐客佛殿山,热情的主人家除了敬上一杯热热的香茶。佤族喜欢饮用的茶是“枉腊”,俗称“铁板烧茶”,是一种独具一格的制茶方式。首先用壶将泉水煮沸,再用一块薄铁板(或铁瓢)盛上茶叶放在火塘上烧烤,茶色焦黄闻到茶香味后,将茶倒入开水壶内煮。这种茶水苦中有甜,焦中有香。

(二)擂茶:佛殿山的佤族还有一种古老的饮茶方式称作“擂茶”,即将茶叶加入姜、桂、盐放在土陶内共煮食用。这种饮茶法真实印证了《蛮书》中“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的记载。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云南省江城县茶业概况简述(下篇)


三、江城县古茶山(园)

国庆古茶山

1.地理区位

江城县有两镇五乡,分别是整董镇勐烈镇、国庆乡、嘉禾乡、宝藏乡、康平乡、曲水乡。国庆乡是江城县古茶最多的地方。普洱市二十六座古茶山之一的国庆古茶山就在国庆乡。国庆古茶山主要分布在江城县国庆乡络捷、么等、田房、嘎勒、博别、和平等村,居民主要是彝族、哈尼族、汉族,在嘎勒村有拉祜族居住。海拔1100~1350米。常年平均气温19.2℃,年降水量2360.0毫米。

2.茶产业概况

(1)田房村——茶马古道必经之地,种茶制茶历史悠久

江城县有野生型占茶树群落面积1.2万亩,栽培型占茶树群落面积6735亩,其中以国庆古茶山保存最多,古茶山面积达5800多亩。国庆古茶山与古“六大茶山”之一的易武茶山同处一脉,茶性、茶质和易武茶十分相近。国庆古茶山又以田房村产制茶最为有名。

田房村有九个寨子,390多户人家,茶园有4600亩左右,古树茶220亩左右。田房村距离县城勐烈镇7千米多种茶历史有200多年,茶种相传是从易武引进的,茶树种植呈块状分布。解放前这里的田房占茶、江城号级茶庄“田房上号”名扬四海。

(2)江城老字号唯一恢复生产的“田房上号”

“田房古茶庄”建在田房村的阿卡洛垛小组:古茶庄依山而建,四周环绕苍翠的从林院落墙壁上彝族、哈尼族制茶的历史画卷栩栩如生。“田房上号”与田房村另外两家茶庄“李金发上号”“范玉祥章号”都是江城猛烈古镇里曾经辉煌繁荣的二十几个号级茶庄之一。

“田房上号”创办于1932年,以收购当地鲜叶加工砖茶、饼茶而颇有名气,在历史也曾是专门为“敬昌号”加工茶叶的老作坊,相当于今天的茶叶初制所一样,是其他老字号不可或缺的原料加工厂。马帮鞍,牛帮鞍和古道是记录这段历史的“物证”。牛帮是江城一大特色。江城牛多,江城人对牛也有着天生的敬畏之情,江城中心广场的吉样物就是一座金牛。

(3)正在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帕卡茶”

“帕卡茶”,哈尼族阿卡人的语言,“帕”是老的意思,帕卡茶翻译过来就是“茶树老叶子茶”。为冬季采摘古茶树老叶子,摊晾后置入铁锅中加水,蒸汽软化揉捻后晒干,再用蒸汽将其软化春到竹筒成形的茶。这种茶呈圆柱形,两头用笋壳包住,用笋藤捆绑,干燥后一个3两左右。

这种茶与老黄片还是有区别的。一般静置两年再用老铁壶煮了喝,有麦花香、稻花香,是很温暖的茶,在北方市场很受欢迎。白学英是田房村唯一懂其制法的人。为了不让这个工艺失传,蔡皓嵩跟白学英学习了这个制法,成为“帕卡茶”制作的传承人。当地政府也正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云南省德宏州瑞丽市茶业概况简述(下篇)


3.科学技术发展情况(重大成果)

(1)积极引进新品种示范种植:瑞丽市佳茗园科技公司,由西双版纳引进紫鹃茶在勐秀乡建立示范基地100亩,现已投产80亩,2014年统计总产量为3650千克(干茶),平均亩产达45.6千克,平均销售价350元千克,总产值为127.75万元,实现亩产值为15960元,经济效益十分显着,为推广优质高效茶叶奠定了基础。

(2)发展胶荼套种模式:在有限的耕地面积下,提高土地利用率,充分利用橡胶空闲地优势,大力发展胶茶套种模式。

三、茶叶简史

瑞丽种植茶叶历史悠久,早在几百年前,本地的德昂族先民就有独特的种茶、制茶、饮茶、用茶叶制成菜肴食用的习惯。随后迁入本地的傣族、景颇族、汉族都有种茶、制茶、饮茶的习惯和方法。在弄岛镇等嘎山赛和户育乡的芒海山寨,原德昂族居住过的地方,现保留着几棵古茶树。经有关专家鉴定,古茶树为人工栽培的晋洱茶种,树型乔木,大叶类,树龄都在500年以上。

1950年以后,瑞丽市茶叶生产经历了四个阶段1951年到1957年是私人种植经营阶段,多为农户私人零星种植经营:种植面积少,加工方法落后,经济效益低,发展缓慢,全县种植面积不到1000亩,产量仅有10吨左右1958~1985年是以社队集体和农垦农场种植为主的阶段。1957年农村实行合作化以后大片的茶园种植归合作社或生产队集体经营管理。

国营农垦农场建立以后,1976年开始在橡胶园里间种茶叶,实行“多种经营、立体发展、以茶叶为二线作物”的布局。当年从腾冲引进大叶茶籽种、有苗5.5亩,1977年开始种植244亩,到1987年累计种植面积达4017亩,并建立了6个茶叶加工厂,生产加工厂茶叶160吨,其中生产红茶48吨。

1982年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生产队集体茶园有的划分给农户管理经营:有的承包给农户经营管理:同时茶叶市场放开、价格放开、经营方式改变、茶叶种植面积和产量都获得了快速增长。1989年,全年茶叶面积达10638亩,毛茶产量达548.7吨。1990年以后,由于茶叶市场价格下滑,全县茶叶种植面积和产量又逐年减少。

到2003年面积仅有3741亩,产量有112吨。2008年以后,随着茶叶市场价格的回升和经营方式的改革;茶叶产业又获得了较快的发展;种植品种、种植面积,产量都逐年增加:茶叶加工企业和商品茶品种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全市种植的茶叶品种有:乔木普洱茶1000余亩;云南大叶种茶3500余亩:云抗10号1400余亩:清水3号140余亩:紫娟茶100亩。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云南省楚雄州双柏县茶业概况简述(下篇)


(三)收获与荣誉

“白竹山”牌于1994年10月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批准注册,成为在茶叶上使用的商标。

1995年11月,白竹山茶厂白竹山云雾龙爪茶项目参加由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和云南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中国昆明科技成果暨新技术新产品展览交易会,荣获银奖。

1996年,白竹山茶厂开发了白竹银毫、白竹碧螺春茶,1997年10月21日楚雄州第四届名优茶质量鉴评会上被认定为州级名茶。

2000年第二届,2001年第三届“云茶杯”评比中,白竹山茶厂生产的“白竹银毫、碧螺春”,认定为云南名茶。

2002年6月白竹山茶厂的“碧螺春”获得云南省第二届茶叶交易会名茶评比金奖:“白竹银毫”获得云南省第二屈茶叶交易会名茶评比银奖:“云雾茶”获得云南省第二届茶叶交易会名茶评比银奖。

2002年8月白竹山茶厂生产的“白竹银毫、碧螺春”在2000~2002年连续三届“云茶杯评比中双双荣获“云茶杯”金奖。

2002年,白竹山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的“白竹山”牌系列绿茶被省上评选为“无公害农产品。

2004年6月木喜郎茶厂的“喜郎”牌绿茶被农业部质量安全中心认证为无公害茶叶。

2004年12月双柏县虎山茶叶有限责任公司的“虎山春毫”“虎山碧绿”茶被农业部认证为无公害茶叶,“喜郎”牌于2004年10月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批准注册,成为在茶叶上使用的商标。

2005年“白竹山”品h牌被农业部、中国消费者协会评为优秀知名品牌。

2008年1月,白竹山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白竹山牌云雾茶在全国名优产品调查中,符合入选条件,被中国名优名牌产品推广中心认定为《中国名优产品》

2008年2月,“白竹山”牌和白竹山云雾茶(绿茶)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

(四)代表企业

双柏白竹山位于县城东南方,坐落于2000-2400米的高海拔地带,属于省级自然保护区内(东经101,83度,北纬24.55度),区内有茂密的森林,完好的植被,土壤肥沃。种植般的茶树,生长良好,品质独特、优良:种植国家级茶树良种“云抗10号”,还兼顾产量与抗性,生产出的“银针茶”更是好上加好。

云南省双柏县白竹山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基地都在白竹山区域,该公司是州内生产绿茶、普洱茶的茶业龙头企业,拥有三个茶叶种植基地(种植面积1700亩)和一个精制加工毛茶生产基地位于坐落于海拔2350米的省级白竹山自然保护区内,周边无任何厂、矿,无居住农户。该公司生产的“白竹山”牌绿茶,以“香气浓持久,滋味鲜醇爽口,回味久”而回名,

其中:“雾龙爪茶”袋获“95年中国昆明科技成果银奖、白竹银毫、帮螺荣获“云茶杯”金奖:“云雾茶”荣获“中国云南第二轴茶叶交易会名优茶银奖”:“云雾茶”于2008年2月取得A级绿色食品认证证书:2013年4月15日,“白竹山品牌”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认证”,成为楚雄首家获得此项认证的品牌,代表产品“白竹银毫”茶销售加工达到6800元/千克。“白竹山”系列绿茶以及普洱茶,已成为楚雄州内知名品牌,产品供不应求。

2005年,投资120万元,在2300米的高海拔坡地上进国家级无性系良种“云抗10号”种植了260亩,效果较好。至今成活率在90%以上,且长势较好,这是楚雄州目前最大、最好的一片茶树良种园。2014年,公司的茶叶产量达到100吨,产值超过1000万元,成为本地最有影响的茶叶龙头企业。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茶业概况简述(下篇)


二、茶树资源概况

沧源县境内野生古茶树资源丰富,权属国有林,分布范围较广,县内中西部地区单甲、糯良、勐董、勐角、勐来、班洪、班老、芒卡八个乡镇不同程度的生长有野生古茶树,其中面积较大的要数单甲、糯良、勐角、勐董四个乡镇相连的范俄山、芒告大山、大黑山安墩山一带的野生古茶园群落。

沧源的野生古茶树分布在海拔1700~2489米范围内原始森林和次生林中,通过对县野生古茶树调查和考证,初步确定共有野生古茶园面积83443亩(芒卡镇野生古茶分布面积5225亩,班洪乡野生古茶分布面积3216亩,动来乡野生古茶分布面积5640亩,勐角乡野生古茶分布面积16578亩,勐董镇野生古茶分布面积16578亩,糯良乡野生古茶分布面积0419亩,单甲乡野生古茶分布面积5787亩。)

以大黑山野生茶考察数据为例:大黑山是指单甲乡、糯良乡、勐镇相连接的山林地带,此地的古茶树全部都生长在原始森林中,山顶海拔2469米,茶群落地埋坐标为北纬2310′02”~2335′20°,东径99°22′13”~99°2130°”,海拔在2042-2188米之间,集中分布面积3.6万亩,桢被类为南亚热带山地至雨林,茶树分布较集中的地段,每隔5-100米就有株高30米以上,基国直径50厘米以上的野生茶树生长,株高2~10米以下的茶树随处可见,大照山野生古茶树共计54.23万株。根据最租的1号大茶树地处海拔2380米,基围165厘米、株高4.7米、树幅1.5米。

大据山的茶群其有以下几个显着特点:分布海拔高,海拔上限达2430米:群落分布面积大,居沧源县境内已发现的野生古茶群落之首:茶树种群数量大、密度高、树龄大,为群落中的优势种群。可以说该群落正朝着利于茶树种群的方向演替,野生茶树的生长密度平均为一个样方(66.7平方米)30株。

达到构成植物自然群落的密度要求。9个样株茶树平均高度为34米、半均树幅5米、胸径37.5~64厘米,最低分枝高度2米,均是典型的乔木型茶树。根据树体高幅度,树干粗度和参照当地居民世代推测,树龄在千年以上,当地群众把这些野生荼称“绵”。可以制茶饮用,茶味苫涩。

据口碑和相关

云南省云县茶业概况简述


一、云县荼产业概况

云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国土面积3760平方千米,其中最适于种茶的面积有1343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35.72%。云县具有得天独厚的宜茶资源2015年毛茶:滇工夫红毛茶产量1707.2吨、产值7392万元;滇红CTC毛茶产量4974吨、产值7861万元:晒青毛茶产量10493吨、产值15778.68万元蒸烘青绿毛茶产量2263.5吨、产值10554.7万元。

2015年精制茶:滇红工夫茶产量1520.5吨产值12509.6万元;滇红CTC茶产量4974吨、产值8803.2万元;普洱茶产量6140吨、产值42088.29万元;蒸烘青绿茶产量2007吨、产值14659.4万元。茶酒产量820吨、产值8672.5万元。

二、云县茶产业现状

云县位于世界茶树和茶文化起源中心,茶叶种植、加工、贸易的历史悠久,是普洱茶滇红茶和云南蒸青茶的诞生地之一。县境内有茶组植物4个茶系,6个茶种,1个未定种,其中大苞茶为特有种。全县有古茶树资源7.65万亩,其中野生型占茶树群落4.24万亩,栽培型古茶园3.41万亩。

记录了茶树从野生到栽培完整的驯化进程,有着被誉为茶树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白莺山古茶园;有承载茶叶贸易兴衰历史的南线茶马古道重要渡口神舟古渡。

云县是云南重要的茶叶生产大县。云县茶产业具有地理资源优势、气候资源优势、产地生态势、品种资源优势、产品品质优势、人力资源优势、民族茶文化优势、地缘区位优势等“八大”可持续发展竞争潜力优势,“十五”以来,中共云县委、云县人民政府坚持“一产发展生态化、庄园化,二产发展绿色化、园区化,三产发展特色化、高端化”三产联动的茶产业发展思路,制定出台扶持政策,狠抓落实,茶叶产量、茶农收入、企业效益、财政税收、市场份额实现了稳步增长,使云县茶产业成为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中一张闪亮名片。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云南省腾冲市茶业概况简述


一、腾冲市基本概况

腾冲市位于云南省西部,全市国土面积5815平方千米。腾冲市属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9℃,年降雨量1400~1700毫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森林覆盖率高达70.7%,景色秀丽。稀冲市种茶历史悠久,据考证始于明代,距今已有600多年,“茶神”封少藩先生着写的《种茶浅说》是云南茶业发展史上的珍贵资料,腾冲市茶树品种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芒棒镇、蒲川乡、团田乡等高黎山沿线,被茶叶专家誉为“品种资源宝库”。

二、腾冲市茶产业基本现状

2015年全市实现茶叶总产13080吨、茶叶总产值9.2亿元(其中:农业产值1.1亿元,工业产值5.1亿元),实现鲜叶平均价5.17元/千克,毛茶平均价30.88元/千克,精制茶销售单价为72.8元/千克。腾冲已基本形成“四个特色”茶产业片区:

(1)特色乌龙茶明光园区。乌龙茶明光园区产业特色明显,旅游文化,边地民俗文化丰富,发展荼叶庄园经济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目前,园区3万亩乌龙茶园按“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实现了“订单农业”全覆盖:以观光旅游和文化体验相结合,融入育茶、采茶、制茶、赏茶、品茶等元素。

集茶叶生产、特色农产品贸易、观光体闲、餐饮住宿为一体,被评为国家A级景区的极边高山乌龙茶庄园已投入使用。集生产管理模式创新、利益联结机制紧密、质量技术标准统一,立体观光农业示范、边地民俗文化传承、统筹城乡发展、乌龙茶加工贸易、制作体验为一体的旅游示范园区已初具。

(2)特色高黎贡山生态茶龙江片区。“高黎贡山下的生态茶”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追捧和喜爱。一是嗄娃嘎普责任有限公司“封老爷”茶商标包装在英国伦敦包装设计界“奥斯卡”pentanwarns评比中获银奖,产品全部来自高黎贡山,制作加工的精制红茶,销售价达1800元/千克,其产品倍受消费者喜爱。

二是在中国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推介会上,腾冲驼峰茶业公司生产的“老咚呱”“晨润”红茶为代表的腾冲红茶在推介会上,产品以300美元/干克的销售价被抢购一空:三是高黎贡山生态茶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高黎贡山古树茶”多次荣获国内外大奖,“高黎贡山”商标已成为“中国驰名商标”

(3)特色高产优质清凉山片区。整个片区人工管理茶园面积达9万多亩占全市总面积的0%以上,云抗10号等系列良种得到规模化推广种植,基本形成茶园集中连片、科技投入到位、茶园高产优质、加工企业规模集中的特色高产优质产茶区。

(4)集科研、休闲为一体的清水片区。目前,集院士工作站、博物馆、茶文化餐厅、体验馆为一体的高黎贡山茶庄园己初具规模。“十二五”以来,腾冲市按“三个有利于”的原则,围绕“有组织、有基地、有龙头、有科技、有展示、有标准、有品牌、有文化”的要求,加大“腾冲茶”品牌建设力度,先后制定了《腾冲茶标准》《腾冲无公害、有机茶生产技术规程》《腾冲茶生产加工技术规程》和《腾冲高山乌龙茶生产技术规程》。

2015年7月29日,腾冲茶叶产业领导小组和茶叶协会成功举办了2015年“腾冲茶”产品品鉴会。目前,生产加工标准、品牌打造已初步形成,“公司+基地”“公司+合作社”“公司+合作社+基地”建设模式正在加大推广力度,电子商务平台腾冲茶文化建设已在进一步建设之中。茶园流转试点、推行统一茶园种植管理标准、实行“统防统治统管”模式、茶园覆荫树优化工程、加快产业融合发展、建设茶叶生产辅导员队伍等工作已列入“十三五”茶产业发展规划。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茶业概况简述(下篇)


三、茶园、茶产业

(一)漭水镇黄家寨古茶园

漭水镇是昌宁县古树茶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乡镇,是吕宁乃至滇西野生型、栽培型茶树重要原产地。全镇共有古树茶群23个,涉及9个村(社区)、177个村民小组、3065户茶农,占茶树数量达45980株,其中野生型古茶树10509株,栽培型古茶树35471株。根部径圉在50厘米以上的古茶树有18557株,根部径围在50厘米以下的古茶树有27423株,树龄最大的达1500年以上,漭水镇是真正的“古茶树之乡”“昌宁茶源”。

黄家寨古树茶群是漭水镇古茶树数较多的群落,总面积达33公顷,涉及4个村民小组177户茶农,共有古茶树4523株。其中野生型古茶树2株,栽培型古茶树4521株:根部径围在50厘米以上的古茶树1802株,根部径围在50厘米以下的古茶树2721株。,日前最大一棵古树茶树高12米,树幅6米×7.6米,根部茎围0.7米,最大叶片26厘米×13,2厘米,黄家占树茶群年可产干茶6.5吨,可实现产业收入650万元以上。

黄家寨大叶古树茶和勐库茶同属一个种,是“茶乡”添水种植年限最早的栽培型茶树并被列为云南少数地方性良种之一。为乔木型、大叶类,中生种,植株主干明显,分枝部位较高,树势高大,树姿直立,片生状水平或下垂,叶芽肥大,叶质柔软,叶色油绿,叶尖渐尖,叶身称内折,叶面隆起,叶脉11-14对,叶锯齿稀而钝,内含水溶性物质较高,氨基酸2.87%,咖啡碱4.29%,茶多酚32,31%,儿茶素15.39%,是制作普洱茶和红茶的上佳原料黄家寨大叶古树茶产品条索泡面不松,毫峰显路,味道清香,经久耐泡,饮后口感回甜,有清肺润喉、明目益思,驱困轻身和消炎解毒之功效,是馈赠亲友的佳品。

(二)茶业大镇—温泉镇

温泉镇是昌宁县茶业第一大镇,在全省种茶乡镇中,面积、毛茶总量、销售价格、群众收入比重、鲜叶单价5项指标居全省第一。全镇共有条园83210.5亩,其中投采亲园79000亩,无性系良种茶园41285亩:茶农户均拥有茶园13.76亩,人均拥有茶园3.27亩,拥有100亩以上茶园的种茶大户有20户:松山,联席、光山,温泉4个村实有茶园面积均达1万亩以上,镇内种植茶叶品种11个。

其中野生古树茶74148株:有茶叶协会1个、茶叶专业合作社6个、茶叶专业示范村4个,茶叶初制所179个,初精合营制茶企业5个,有足诺、树根地、瑞虎、云相等多个茶叶品牌,有占地面积6000多平方米的初级茶叶交易市场1个2014年,全镇总产干茶592万千克,干茶平均价达33.65元/千克;完成精制茶375万千克实现工农业总产值3.6亿元,其中农业产值1.99亿元;茶农户均茶叶收入达26113元,人均茶叶收入达7270元。

(三)“千亩高优”茶园示范基地

光山村大团山“千亩高优”茶园示范基地,是光山“万亩亿元”高优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样板始建于2002年7月,通过扶贫贷款、小额信贷等项目的实施,加大对农户的资金扶持,总面积2000多亩,由光山村6个村民小组216户茶农分户建管,样板内以“云抗、清水、风系、香归”等系列优良品种为主。通过多年的改造提升,样板内茶园亩均产量达200多千克,亩效益达7000元以上,示范带动作用充分发挥。

2014年,光山大团山样板区产干茶40万千克,产值达1400万元,体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在样板的辐射带动下,总人口368户1527人的光山村成为温泉镇最大的优质茶叶基地,现有茶叶初制所24个,茶园总面积10260亩,村民户均拥有茶园27.88亩,人均拥有茶园6.7亩。2014年,光山村总产干茶110.8万千克,鲜叶均价7.46元/千克干茶销售均价33.58元/千克,茶叶总产值达3769.2万元,茶农户均茶叶收入10.2万元,人均茶叶收入2.47万元。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云南省双江县茶业概况简述


一、双江县基本概况

双江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因澜沧江和小黑江交汇于县境东南而得名。全县国土面积2157平方公里,距省城昆明627千米,距临沧市政府所在地78千米,距临沧机场59千米,辖4乡2镇72个村3个社区2个农场管委会,总人口17万人,有少数民族23个,占总人口的45%。

双江是全国唯一由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4个民族共同自治的多民族自治县,境内居住有23种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7%,是布朗族的主要聚居地和文化发祥地之一,各民族同生共荣,民族文化丰富多彩,被称为“中国多元民族文化之乡”。

双江自然条件优越,北回归线横穿县城,境内最高海拔3233米,最低海拔670米,地貌高差悬殊、山地起伏、故地相间,立体气候特征明显,属南亚热带暖湿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9.5℃,年均日照时数2223.3小时,年平均降雨量为1010.9毫米,无霜期352天,气候条件极适宜茶的生长,先民至少3000年前就开始种茶,史料记载:“南宋淳十二年(1250年)李兴北赴考永昌郡南300里,有濮人(布朗族)种茶,市米、布、茶、盐。”可知双江种茶、制茶、饮茶的历史悠久。

二、茶产业概况

2014年全县茶叶面积17万亩,80%的茶园分布在海拔1300米~1900米的山区,其中采摘面积12万亩,通过认证的有机茶园达2万亩,全县涉茶人口达13万人,2014年全县毛茶总产量9419.3吨;精制茶生产3643.4吨。实现茶叶工农业总产值9.2亿元,实现茶农人均茶叶收入4128元,茶叶是双江经济作物种植中涉及人口最多的产业之一。全县茶叶产品形成了以普洱茶为主,红茶、绿茶和乌龙茶为辐的4类80多个品种,注册商标74个:全县茶叶企业在全国范围内共设置销售网点127个。

有各类茶叶加工企业814户,其中:获QS认证精制加工企业42户;组建了勐库大叶茶商会和冰岛茶友协会,成立茶叶专业合作社43个;建成了中茶所专家工作站、云南勐库有机茶研究院和云南农业大学普洱茶学院科研教学生产实习基地。有1户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户市级农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有“勐库戎氏”“勐康”牌获云南省著名商标:“勐库”牌荣获中国驰名商标。

2015年毛茶:滇工夫红毛茶产量77吨、产73.4万元:滇红CTC毛茶产量30.23吨产值47857.32万元。2015年精制茶:滇红工夫茶产量77吨、产值173.4万元:滇红CTC茶产量30.23吨产值78.6万元:普洱茶产量3431.5吨、产值39919.85万元:乌龙茶产量151.4吨、产值1408.02万元。

双江茶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发展为以普洱茶为主,红茶、绿茶和鸟龙茶为辅的产业发展格局双江是中国勐库大叶种茶源生地,勐库大叶种茶是有性群体优良茶树品种,品种纯度高达80%左右,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作为全国良种推广,20世纪60、80年代,勐库大叶种茶两次被全国茶树良种委员会评为国家级茶树良种,被中国茶叶界权威赞为“云南大叶茶正宗”“云南大叶茶的英豪”“普洱茶之味精”,30多年外运茶籽300余万千克,对我国茶叶发展做出了重要的页献。

1997年发现的勐库大雪山1.27万亩野生古茶树群落,是目前国内外已发现的海拔最高面积最广、密度最大、原始植被保存最完整的野生古茶树群,其原始植被具有极为重要的科学价值,是珍贵的自然遗产和生物多样性的活基因库,它对进一步论证茶树原产于我国云南以及研究茶树的起源,演变、分类和种质创新都具有重要价值悠久的种茶历史、优越的地理环境、秀美的自然风光、多彩的民族文化赋予了勐库大叶种茶甘甜醇厚、香高味鲜、气韵悠长的优良特性。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