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楚雄州双柏县茶业概况简述(下篇)

发布时间 : 2019-11-16
悦山水茶业 味独珍茶业 云南白茶

【www.cy316.com - 悦山水茶业】

(三)收获与荣誉

“白竹山”牌于1994年10月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批准注册,成为在茶叶上使用的商标。

1995年11月,白竹山茶厂白竹山云雾龙爪茶项目参加由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和云南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中国昆明科技成果暨新技术新产品展览交易会,荣获银奖。

1996年,白竹山茶厂开发了白竹银毫、白竹碧螺春茶,1997年10月21日楚雄州第四届名优茶质量鉴评会上被认定为州级名茶。

2000年第二届,2001年第三届“云茶杯”评比中,白竹山茶厂生产的“白竹银毫、碧螺春”,认定为云南名茶。

2002年6月白竹山茶厂的“碧螺春”获得云南省第二届茶叶交易会名茶评比金奖:“白竹银毫”获得云南省第二屈茶叶交易会名茶评比银奖:“云雾茶”获得云南省第二届茶叶交易会名茶评比银奖。

2002年8月白竹山茶厂生产的“白竹银毫、碧螺春”在2000~2002年连续三届“云茶杯评比中双双荣获“云茶杯”金奖。

2002年,白竹山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的“白竹山”牌系列绿茶被省上评选为“无公害农产品。

2004年6月木喜郎茶厂的“喜郎”牌绿茶被农业部质量安全中心认证为无公害茶叶。

2004年12月双柏县虎山茶叶有限责任公司的“虎山春毫”“虎山碧绿”茶被农业部认证为无公害茶叶,“喜郎”牌于2004年10月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批准注册,成为在茶叶上使用的商标。

2005年“白竹山”品h牌被农业部、中国消费者协会评为优秀知名品牌。

2008年1月,白竹山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白竹山牌云雾茶在全国名优产品调查中,符合入选条件,被中国名优名牌产品推广中心认定为《中国名优产品》

2008年2月,“白竹山”牌和白竹山云雾茶(绿茶)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

(四)代表企业

双柏白竹山位于县城东南方,坐落于2000-2400米的高海拔地带,属于省级自然保护区内(东经101,83度,北纬24.55度),区内有茂密的森林,完好的植被,土壤肥沃。种植般的茶树,生长良好,品质独特、优良:种植国家级茶树良种“云抗10号”,还兼顾产量与抗性,生产出的“银针茶”更是好上加好。

云南省双柏县白竹山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基地都在白竹山区域,该公司是州内生产绿茶、普洱茶的茶业龙头企业,拥有三个茶叶种植基地(种植面积1700亩)和一个精制加工毛茶生产基地位于坐落于海拔2350米的省级白竹山自然保护区内,周边无任何厂、矿,无居住农户。该公司生产的“白竹山”牌绿茶,以“香气浓持久,滋味鲜醇爽口,回味久”而回名,

其中:“雾龙爪茶”袋获“95年中国昆明科技成果银奖、白竹银毫、帮螺荣获“云茶杯”金奖:“云雾茶”荣获“中国云南第二轴茶叶交易会名优茶银奖”:“云雾茶”于2008年2月取得A级绿色食品认证证书:2013年4月15日,“白竹山品牌”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认证”,成为楚雄首家获得此项认证的品牌,代表产品“白竹银毫”茶销售加工达到6800元/千克。“白竹山”系列绿茶以及普洱茶,已成为楚雄州内知名品牌,产品供不应求。

2005年,投资120万元,在2300米的高海拔坡地上进国家级无性系良种“云抗10号”种植了260亩,效果较好。至今成活率在90%以上,且长势较好,这是楚雄州目前最大、最好的一片茶树良种园。2014年,公司的茶叶产量达到100吨,产值超过1000万元,成为本地最有影响的茶叶龙头企业。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Cy316.com延伸阅读

云南省楚雄州茶业概况简述


一、茶产业基本概况

茶叶是楚雄州的传统作物,保持了持续稳定的增长势头,分布在哀牢山自然保护区内的古茶树资源,极为珍贵,独特的生物资源和民族茶文化资源,有待开发利用

1、茶园情况:2015年楚雄州的茶园面积为50938亩,其中新增种植面积400亩;投产茶园为40740亩,其中群体品种茶园40430亩,无性系茶园310亩:中低产茶园42000亩。

2、茶场情况:现有茶场(相当于主产茶区的初制所)125个:茶农总人数为11588人:茶农总收入为4128.96万元,纯收入为1650万元,人均1400元/人。

3、产品情况:毛茶总产量为1082.37吨,全为绿茶,毛茶产值为4128.96万元。全年茶叶总产值为17328.96万元。主要的茶叶品牌为白竹山牌、彝山碧螺春、天子牌、云林牌等。所产茶叶中:①1)名优茶产量275.75吨,产值2625.14万元:②②2绿色食品茶90.5吨,产值1135万元③无公害茶叶产量达到441.1吨,产值2163.6万元:④产值上1千万的企业(双柏白竹山茶叶有限公司),今年该公司的农业产值达到1200万元:成品茶产值达到1500万元,产量产值都略有增长:⑤茶叶认证多,规范化程度高,食品安全有保证。

据今年统计,无公害茶叶认证面积达到17485亩,无公害茶叶产量达到441.1吨,无公害认证达到16家18个品牌,有6家6个品牌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绿色食品茶产量达到90.5吨1988年我州选育的茶树新品种:常绿一号、庆丰茶树、早发二号、中叶一号通过省级专家组鉴定,成为州级茶树良种,在单定庆丰茶场建有良种保持圃,在非主产茶区是少见的。

二、古茶树情况

州内野生大茶树总数约3万多株,其中古树茶约有0.5万株,产量约25吨,产值约500万元,据普查,茶树资源主要分布于哀牢山地的3县4个山区乡镇,即双柏县鄂嘉镇、楚雄市的西舍路镇,南华县的兔街镇、马街镇:范围为1318平方干米范围内的49个村委会,分布区域较广,有3个地方古茶树较为集中:鄂嘉镇旺村委会的竹林山、西舍路镇安乐甸村委会

的羊厩房的三棵桩梁子、兔街镇的干龙潭村委会上村百草山梁子。表现特点之一是品种丰富:古茶树的品种有6个,即普洱茶、元江茶、老黑茶、滇缅茶、勐腊茶、茶:特点之二是各自的特点鲜明:在野生古茶树中,有树龄超500年的古老型、有树基围达到3.35米的粗壮型、有开红花的特异型。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云南省楚雄州南华县茶业概况简述


一、茶产业概况:2015年,全县共有茶叶面积13132亩,投产1239亩,年产茶叶378.06吨,产值850.6万元。

二、茶产业现状

(一)种质资源

南华有悠久的种茶历史,在兔街乡干龙潭下村鲁有恒家的一棵大茶树,树高8米,树幅6.5米,年产干茶10多斤,类似树龄在百年以上的大茶树至今还存在于兔街的半坡村、岭岗村、岩蜂窝寸、八岔路村、梅子箐村、望天坡村,马街乡的威车村等地,共有约一百余株。

1984年,中国茶科所品种室、云南省茶科所有关专家在南华境内进行的茶树资源普查时实地考察在南华县兔街乡干龙潭村草麻场箐沟边(海拔2360米)有野生茶树数十株。最大的一株树高5.3米,据观树龄约110多年。属原始森林中自然生长的野生种”(详见《中国茶叶》)1989年第二期)据全国茶树资源普查取得的鉴定资料,南华境内的茶树品种有:滇缅茶、元江茶、大理茶、老黑茶和双江动库茶

(二)栽培历史

据《镇南县志》记载:1909年阿雄乡(今马街镇)团首刘炳南于沙坦郎村种植茶树三千株,用散木片人字形遮之,业已成林1912年,兔街人马兴太、五街人孔长宗,用竹筒从缅甸带回茶苗,在房前屋后的地坎边移栽成活三、五十株,供人观赏与自家生活之需,1933年,兔街半坡三家村人罗少,从景东县老仓购买回茶苗三千多株,单株栽植,培育成茶园8亩,七八年后产茶两百多斤1941年,马街乡的后山,由半坡买回茶苗零星栽培种植,到1949年茶园面积达十多亩。

(三)科研与荣誉

1994年7月,南华县“兔街乡万亩优质茶叶基地”建设项目经州农牧局批准立项实施1996年11月该项目,通过了楚雄州农牧局组纵的签定验收1996年1月,南华县经作站实施的“茶园免耕高产见成效”“炒青绿茶的开发研制”两项试验,同时荣获1996年度南华县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2003年8月,在云南省茶业协会举办的第五届云茶杯”名优茶评比中,半坡茶场生产的“云春碧玉”茶获得金奖,被评为名茶:“银毫”茶获得银奖,被评为优质茶2004年,半坡茶场生产的“云林”牌系列绿茶获得无公害茶资质认证。

(四)代表企业

南华半坡茶场占地面积1000亩,茶园面积510亩:茶场成立了半坡茶叶专业合作社,有成员256户,所覆盖的茶园面积达3820亩:目前以生产烘青绿茶为主,也生产红茶、名优茶,产量达到136吨(含来料加工):所生产的银针茶“迎春碧玉”在2003年第五届“云茶杯”获得金奖,“银毫茶”获得银奖。

2011年1月获得国家级无公害产品认证:获得QS认证:2013年被州政府认定为“楚雄州农业产业化经营州级重点龙头企业”“高原特色农业重点专业合作组织”、农民专业技术协会工作先进集体等2003年8月,在云南省茶业协会举办的第五届“云茶杯”名优茶评比中,半坡茶场生产的“云春碧玉”茶获得金奖,被评为名茶:“银毫”茶获得银奖,被评为优质茶2004年,半坡茶场生产的“云林”牌系列绿茶获得无公害茶资质认证。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云南省楚雄州牟定县茶业概况简述


一、牟定县基本概况

车定县地处演中腹地,位于东经10119′-1015和北纬2509-2540′之间,隶属楚雄彝族自治州东邻禄丰,南毗楚雄,西接南华,姚安,北连大姚、元谋。全县有3个乡4个镇,89个村委会、778个自然村总人口20.3万人。县城设在共和镇,距州府楚雄58千米距省府昆明221千米。

二、茶产业概况

牟定县茶叶发展始于上世纪30年代,规模发展于70年代初,茶园多建于海拔1500米的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春干早、夏秋多南,历经30多年发展,2015年,全县共有茶叶面积12662亩,投产茶园5000亩,产量200吨,产值860万元,全县有茶场40个,加工车间总面积为6250平方米,初加工能力330吨:精制茶厂3个总面积600平方米,加工能力200吨。拥有庆丰、常绿1号、早发2号、中叶1号四个州级良种及母本园7.24面;产品结构以烘青、炒青为主,烘青绿茶有香高、味醉、耐泡的特点,屡获殊荣。化佛茶,天山银毫、水桥迎春先后获“陆羽杯”奖、省级、州级名茶称号:2000年成立了化佛茶叶有限公司,完成了公可加基地联农户的产业化改造。

三、茶产业现状

(一)种质资源

栽培型茶叶的引种:1936年,为了发展茶叶生产,车定县政府咨请景谷县政府代购茶籽5斤。在化佛山林场及试验场两处试种。先后在西林多化佛山种植茶树7950余株于袈袋殿左后侧,至今一些老茶树仍在1978年,在庆丰茶场的云南大叶种群体中,选育地方良种。经过几年系统选育,于1984年9月在庆丰茶场召开阶段性的茶树良种鉴定会,对选出的4个品种常绿1号,早发2号、中叶1号和庆丰进行总结鉴定1987年9月,楚雄州茶学会邀请云南省茶叶科学研究所育种专家,鉴定了上述4个良种,给予推广。

(二)重要课题

2006年3月,牟定县站积极向楚雄州茶桑站争取项目资金3万元,引进了国家级茶树良种云抗10号省级良种云玫、雪芽100,在天山茶场采用低位多头嫁接技术完成了10亩良种嫁接实验,由于时机得当,管理科学,获得了初步成功,经州站验收,成活率高达74.1%,平均株高86厘米以上,达到省内先进水平、州内领先水平,这项实验的成功,标志着牟定县大面积提高良种覆盖率成为可能,并为全州茶叶实现良种化探索了一条新的途径。2007年3月,引进茶树优良品种3个,在金龙茶场完成茶树嫁接3亩,由于嫁接后没有灌水条件,加之气温比较干燥,成活率仅达到35%。

(三)获奖荣誉

1980年,县茶桑站组织实施的《抓技术措施,茶叶大增产》项目获得州政府二等奖(推广)。

1980年,庆丰茶场组织实施的《坚持茶园改造,夺取茶叶增长》项目获省政府三等奖1981年,庆丰茶场组织实施的《抓技术措施,促茶叶增产》获州政府二等奖(推广)。

1987年,庆丰茶场的“化佛春茶”参加中国西南五省区名优茶评比荣获“陆羽杯”最高奖。

1995年,新间乡茶场和云南省营养学会联合研制的福龙系列绞股兰保健茶”,参加第二届中国科技精品博览会荣获金奖,化佛茶获全国名牌产品奖。

2003年,车定县正兴(集团)有限公司实施的《“仙佛”牌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开发》项目获州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

(四)代表企业

牟定天山茶场,位于牟定县共和镇天山村委会,由两个茶场组成:天山茶场和化佛山茶场,占地面积1500亩,茶园面积640亩,生产烘青绿茶为主,产量10吨:所产的银针茶“银毫茶”市场反映较好,产品获得州旅游局《2013年百佳旅游特色商品》称号:获得QS认证。

完成了10亩良种嫁接实验,由于时机得当,管理科学,获得了初步成功,经州站验收,成活率高达74.1%。平均株高86厘米以上,达到省内先进水平、州内领先水平,这项实验的成功,标志着牟定县大面积提高良种覆盖率成为可能,并为全州茶叶实现良种化探素了一条新的途径。2007年3月,引进茶树优良品种3个,在金龙茶场完成茶树嫁接3亩,由于嫁接后没有灌水条件,加之气温比较干燥,成活率仅达到35%。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云南省西盟县茶业概况简述(下篇)


三、西盟县古茶山(园)

佛殿山古茶山

佛殿山是西盟境内的主要山脉和占茶山,西盟县茶园分布在这里。佛殿山呈南北走向,具有独特的自然优势,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时而云雾缭绕时而阳光明媚,非常有利于茶叶内质的聚合。高山茶园、村庄、采茶姑娘在最雾中忽隐忽现:“红日出茶园”成为佛殿山的一道招牌景致,同时这里的云山雾海也形象地诠释了“高山云雾出好茶”的真正含义。

西盟县境内发现有野生古茶树群落四大片区,面积达6万多亩,主要分布在佛殿山脉,其特点是生长密度高,伴生在原始森林中的野生茶有的每亩达儿十株;另一个特点是野生茶树品种多,在佛殷山的天池边发现大片的野生芽苞茶又名滇南离蕊荼,同时还发现生长有野生油茶,又名云削理蕊茶等,有南亢野茶、勐卡野茶、班母野茶、大黑山腊野茶等,这些野茶品种成为茶学界研究茶树进化和变异的重要标本。

使佛殿山成为一座宝贵的野生茶树种质资源基因库佛殿山拥有着蓝天、白云、碧水、青草、古树、茶园。这里是“木鼓之乡”、阿佤文化的“好莱坞”、一处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活化石”、佤族文明的“博物馆”。是名副其实的茶香佛殿山、醉美佤部落。

四、西盟县茶礼茶俗

(一)铁板烧茶:“月亮升起来,山寨静悄悄”。这是青年男女倾诉心声的佳期,也是品尝佤山茶席的时光,坐客佛殿山,热情的主人家除了敬上一杯热热的香茶。佤族喜欢饮用的茶是“枉腊”,俗称“铁板烧茶”,是一种独具一格的制茶方式。首先用壶将泉水煮沸,再用一块薄铁板(或铁瓢)盛上茶叶放在火塘上烧烤,茶色焦黄闻到茶香味后,将茶倒入开水壶内煮。这种茶水苦中有甜,焦中有香。

(二)擂茶:佛殿山的佤族还有一种古老的饮茶方式称作“擂茶”,即将茶叶加入姜、桂、盐放在土陶内共煮食用。这种饮茶法真实印证了《蛮书》中“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的记载。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云南省江城县茶业概况简述(下篇)


三、江城县古茶山(园)

国庆古茶山

1.地理区位

江城县有两镇五乡,分别是整董镇勐烈镇、国庆乡、嘉禾乡、宝藏乡、康平乡、曲水乡。国庆乡是江城县古茶最多的地方。普洱市二十六座古茶山之一的国庆古茶山就在国庆乡。国庆古茶山主要分布在江城县国庆乡络捷、么等、田房、嘎勒、博别、和平等村,居民主要是彝族、哈尼族、汉族,在嘎勒村有拉祜族居住。海拔1100~1350米。常年平均气温19.2℃,年降水量2360.0毫米。

2.茶产业概况

(1)田房村——茶马古道必经之地,种茶制茶历史悠久

江城县有野生型占茶树群落面积1.2万亩,栽培型占茶树群落面积6735亩,其中以国庆古茶山保存最多,古茶山面积达5800多亩。国庆古茶山与古“六大茶山”之一的易武茶山同处一脉,茶性、茶质和易武茶十分相近。国庆古茶山又以田房村产制茶最为有名。

田房村有九个寨子,390多户人家,茶园有4600亩左右,古树茶220亩左右。田房村距离县城勐烈镇7千米多种茶历史有200多年,茶种相传是从易武引进的,茶树种植呈块状分布。解放前这里的田房占茶、江城号级茶庄“田房上号”名扬四海。

(2)江城老字号唯一恢复生产的“田房上号”

“田房古茶庄”建在田房村的阿卡洛垛小组:古茶庄依山而建,四周环绕苍翠的从林院落墙壁上彝族、哈尼族制茶的历史画卷栩栩如生。“田房上号”与田房村另外两家茶庄“李金发上号”“范玉祥章号”都是江城猛烈古镇里曾经辉煌繁荣的二十几个号级茶庄之一。

“田房上号”创办于1932年,以收购当地鲜叶加工砖茶、饼茶而颇有名气,在历史也曾是专门为“敬昌号”加工茶叶的老作坊,相当于今天的茶叶初制所一样,是其他老字号不可或缺的原料加工厂。马帮鞍,牛帮鞍和古道是记录这段历史的“物证”。牛帮是江城一大特色。江城牛多,江城人对牛也有着天生的敬畏之情,江城中心广场的吉样物就是一座金牛。

(3)正在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帕卡茶”

“帕卡茶”,哈尼族阿卡人的语言,“帕”是老的意思,帕卡茶翻译过来就是“茶树老叶子茶”。为冬季采摘古茶树老叶子,摊晾后置入铁锅中加水,蒸汽软化揉捻后晒干,再用蒸汽将其软化春到竹筒成形的茶。这种茶呈圆柱形,两头用笋壳包住,用笋藤捆绑,干燥后一个3两左右。

这种茶与老黄片还是有区别的。一般静置两年再用老铁壶煮了喝,有麦花香、稻花香,是很温暖的茶,在北方市场很受欢迎。白学英是田房村唯一懂其制法的人。为了不让这个工艺失传,蔡皓嵩跟白学英学习了这个制法,成为“帕卡茶”制作的传承人。当地政府也正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云南省双江县茶业概况简述


一、双江县基本概况

双江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因澜沧江和小黑江交汇于县境东南而得名。全县国土面积2157平方公里,距省城昆明627千米,距临沧市政府所在地78千米,距临沧机场59千米,辖4乡2镇72个村3个社区2个农场管委会,总人口17万人,有少数民族23个,占总人口的45%。

双江是全国唯一由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4个民族共同自治的多民族自治县,境内居住有23种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7%,是布朗族的主要聚居地和文化发祥地之一,各民族同生共荣,民族文化丰富多彩,被称为“中国多元民族文化之乡”。

双江自然条件优越,北回归线横穿县城,境内最高海拔3233米,最低海拔670米,地貌高差悬殊、山地起伏、故地相间,立体气候特征明显,属南亚热带暖湿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9.5℃,年均日照时数2223.3小时,年平均降雨量为1010.9毫米,无霜期352天,气候条件极适宜茶的生长,先民至少3000年前就开始种茶,史料记载:“南宋淳十二年(1250年)李兴北赴考永昌郡南300里,有濮人(布朗族)种茶,市米、布、茶、盐。”可知双江种茶、制茶、饮茶的历史悠久。

二、茶产业概况

2014年全县茶叶面积17万亩,80%的茶园分布在海拔1300米~1900米的山区,其中采摘面积12万亩,通过认证的有机茶园达2万亩,全县涉茶人口达13万人,2014年全县毛茶总产量9419.3吨;精制茶生产3643.4吨。实现茶叶工农业总产值9.2亿元,实现茶农人均茶叶收入4128元,茶叶是双江经济作物种植中涉及人口最多的产业之一。全县茶叶产品形成了以普洱茶为主,红茶、绿茶和乌龙茶为辐的4类80多个品种,注册商标74个:全县茶叶企业在全国范围内共设置销售网点127个。

有各类茶叶加工企业814户,其中:获QS认证精制加工企业42户;组建了勐库大叶茶商会和冰岛茶友协会,成立茶叶专业合作社43个;建成了中茶所专家工作站、云南勐库有机茶研究院和云南农业大学普洱茶学院科研教学生产实习基地。有1户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户市级农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有“勐库戎氏”“勐康”牌获云南省著名商标:“勐库”牌荣获中国驰名商标。

2015年毛茶:滇工夫红毛茶产量77吨、产73.4万元:滇红CTC毛茶产量30.23吨产值47857.32万元。2015年精制茶:滇红工夫茶产量77吨、产值173.4万元:滇红CTC茶产量30.23吨产值78.6万元:普洱茶产量3431.5吨、产值39919.85万元:乌龙茶产量151.4吨、产值1408.02万元。

双江茶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发展为以普洱茶为主,红茶、绿茶和鸟龙茶为辅的产业发展格局双江是中国勐库大叶种茶源生地,勐库大叶种茶是有性群体优良茶树品种,品种纯度高达80%左右,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作为全国良种推广,20世纪60、80年代,勐库大叶种茶两次被全国茶树良种委员会评为国家级茶树良种,被中国茶叶界权威赞为“云南大叶茶正宗”“云南大叶茶的英豪”“普洱茶之味精”,30多年外运茶籽300余万千克,对我国茶叶发展做出了重要的页献。

1997年发现的勐库大雪山1.27万亩野生古茶树群落,是目前国内外已发现的海拔最高面积最广、密度最大、原始植被保存最完整的野生古茶树群,其原始植被具有极为重要的科学价值,是珍贵的自然遗产和生物多样性的活基因库,它对进一步论证茶树原产于我国云南以及研究茶树的起源,演变、分类和种质创新都具有重要价值悠久的种茶历史、优越的地理环境、秀美的自然风光、多彩的民族文化赋予了勐库大叶种茶甘甜醇厚、香高味鲜、气韵悠长的优良特性。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茶业概况简述(下篇)


二、茶树资源概况

沧源县境内野生古茶树资源丰富,权属国有林,分布范围较广,县内中西部地区单甲、糯良、勐董、勐角、勐来、班洪、班老、芒卡八个乡镇不同程度的生长有野生古茶树,其中面积较大的要数单甲、糯良、勐角、勐董四个乡镇相连的范俄山、芒告大山、大黑山安墩山一带的野生古茶园群落。

沧源的野生古茶树分布在海拔1700~2489米范围内原始森林和次生林中,通过对县野生古茶树调查和考证,初步确定共有野生古茶园面积83443亩(芒卡镇野生古茶分布面积5225亩,班洪乡野生古茶分布面积3216亩,动来乡野生古茶分布面积5640亩,勐角乡野生古茶分布面积16578亩,勐董镇野生古茶分布面积16578亩,糯良乡野生古茶分布面积0419亩,单甲乡野生古茶分布面积5787亩。)

以大黑山野生茶考察数据为例:大黑山是指单甲乡、糯良乡、勐镇相连接的山林地带,此地的古茶树全部都生长在原始森林中,山顶海拔2469米,茶群落地埋坐标为北纬2310′02”~2335′20°,东径99°22′13”~99°2130°”,海拔在2042-2188米之间,集中分布面积3.6万亩,桢被类为南亚热带山地至雨林,茶树分布较集中的地段,每隔5-100米就有株高30米以上,基国直径50厘米以上的野生茶树生长,株高2~10米以下的茶树随处可见,大照山野生古茶树共计54.23万株。根据最租的1号大茶树地处海拔2380米,基围165厘米、株高4.7米、树幅1.5米。

大据山的茶群其有以下几个显着特点:分布海拔高,海拔上限达2430米:群落分布面积大,居沧源县境内已发现的野生古茶群落之首:茶树种群数量大、密度高、树龄大,为群落中的优势种群。可以说该群落正朝着利于茶树种群的方向演替,野生茶树的生长密度平均为一个样方(66.7平方米)30株。

达到构成植物自然群落的密度要求。9个样株茶树平均高度为34米、半均树幅5米、胸径37.5~64厘米,最低分枝高度2米,均是典型的乔木型茶树。根据树体高幅度,树干粗度和参照当地居民世代推测,树龄在千年以上,当地群众把这些野生荼称“绵”。可以制茶饮用,茶味苫涩。

据口碑和相关

云南省耿马县茶业概况简述


一、耿马县基本概况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地处云南西南部,位于北纬23°2东经48′~99“54′之间,东与双江交界,南与沧源接壤,北与永德、镇康、云县毗邻,西与缅甸山水相依。辖9个乡(镇)、2个农场管委会和1个管理区。全县总人口28,6万,国土面积3837平方千米,北回归线横穿县境,地貌地势复杂多变,海拔从450~3323.5米。立体气候显着,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耿马野生古茶树资源分布较广,人工开发利用茶树资源历史悠久,现代茶园标准化建设较高。

二、茶产业概况

(一)种质资源

耿马县野生古茶树资源丰富,经初步普查,野生古树分布面积达5.7万多亩,分布于怒江流城和澜沧江流域山脉中。从海拔1200米(福菜马台坡)至海拔2600米(大兴大雪山)均有分布,相对集中在海拔2200米至2400米之间,全县主要有三个野生古茶树群落大兴乡大雪山区域野生古茶树群落:分布面积约24000亩。

最大的一棵茶树树围为1.75米,树高为15米左右,树幅为10米。芒洪乡大浪坝区域野生古茶树群落:分布面积约3000亩,该区域内的原始森林、种群等生态系统保存完好。耿马大青山区域野生古茶树群落:分布面积约30000亩,其中发现最大的一棵,树基围1.64米,高30米,树幅15米,经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专家对三个区域茶树进行考证,确定该茶属大理茶种。

耿马县“石佛洞”考古发现,耿马3000多年前就有人类活动。驯化栽培茶树历史悠久,世居民族中佤族、布朗族的共同祖先—濮人是最早的茶农。现在百年以上古茶园有2000亩,对大叶茶驯化栽培历史有重大影响的首推芒洪户南山古茶园、勐撒芒见古茶园、翁达古茶园、勐简大寨古茶园、贺派帮卖古茶园。

(二)茶园现状

耿马茶产业始终紧紧围绕“生态立县、绿色崛起”和“天下茶仓、红茶之都”建设发展的理念,始终重视生态茶园建设,原料基地具有一定规模。截至2014年,全县茶园面积10.2万亩,种植品种有双江勐库大叶群体种、云抗10号、香归银毫、清水三号和台茶1号等。

其中:无性系高优生态茶园面积5.3万亩,无性系良种覆盖率52%,无公害茶园认证面积3.04万亩,占全县茶园面积的30.5%。有机茶园认证面积0.3万亩。形成以勐撒为中心,辐射勐永、大兴、芒洪、四排山五个上万的茶区优势带。2014年茶叶产量10026吨。五大茶区茶园面积分别是:

(1)勐撒茶区4.3万亩。其中勐撒镇3.54万亩勐撒农场管委会0.76万亩。

(2)勐水茶区1.16万亩。

(3)大兴茶区×0.98万亩。

(4)芒洪茶区1.26万亩。

(5)四排山茶区1.22万亩。

2015年毛茶:滇工夫红毛茶产量290.1吨、产值705万元:滇红CTC毛茶产量2767吨产值5803万元;晒青毛茶产量2630吨、产值6788.57万元:蒸烘青绿毛茶产量4538.9吨、产值8370.15万元。2015年精制茶:滇红工夫茶产量30吨、产值386.4万元;滇红CTC茶产量2745吨、产值5883万元;普洱茶产量141吨、产值1171.08万元;蒸烘青绿茶产量858.4吨、产值2203.2万元。

(三)加工现状

全县有茶叶生产加工企业17个(通过工商注册),获得生产许可证的茶叶加工企业有9户,茶叶加工企业年生产加工能力达1万吨以上。有获得省级龙头企业认证1户(乾峰公司)有2个品牌荣获“云南省著名商标”称号(洛凌牌商标和回味牌商标)。勐撒管委会被列为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和全国农垦现代农业示范区,洛凌茶厂通过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并获得HACCP认证企业,具备农产品出口备案资质。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云南省江城县茶业概况简述(上篇)


一、江城县基本概况

1.地理区位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南部普洱市东部,地处东经101“13′′~1029与北纬22°19~22°56′之间。东部与红河州绿春县为邻,东南部与越南接壤,南部与老挝交界,是“一眼望三国”的地方,西部与西双版纳州勐腊县、景洪市毗邻,西北部与思茅区、宁洱县相连,北部与墨江县隔江相望。国境线长183千米,其中:中越段67千米、中老段116千米全县国土面积3544.38平方千米。

县城动烈镇海拨1119米,距省会昆明122千米、距普洱市150千米。全县辖5乡2镇50个村(居)民委员会528个村民小组,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境内分布居住着汉、哈尼、彝、傣、瑶、拉祜等25种民族,总人凵12.4万人江城因江水环绕县境而得名,境内河流众多、溪流密布,水利资源丰富。全县最高海拔位于西北角与宁洱县交界处的狮子岩大山,海拔为2207米,最低海拔位于东部的中越界河一南马河口,海拔为317米。

2.自然条件

江城气候温和,四季如春,年平均气温19,2℃,全年无霜期在360天以上。年降雨量在2260~2680毫米之间。土壤类型主要以砖红壤和赤红壤为主,士壤有机质含量丰富,土质肥沃,是茶树生长最适宜的地区。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68%。

二、茶产业基本概况

江城县野生型古茶树群落面积1.2万亩,栽培型古茶树面积6735亩,其中以国庆乡保存最多,面积达5800多亩。国庆古茶山与古“六大茶山”之一的易武茶山同处一脉。种茶历史久远,茶性、茶质和易武茶十分相近。江城县全面推进生态茶园建设,发展绿色有机茶2014年启动认证有机茶茶园1.1万亩,计划5年时间完成有机茶五万亩。

至2015年,全县茶园面积143306亩、采摘亩积136200亩、茶叶总产量14050吨、亩均产量103.16千克/亩、无性系茶园面积61000亩、无公害茶园面积3495亩、有机茶园面积1000亩、省级龙头企业数量1个、州市级龙头企业数量2个、初制所数量130个、专业合作社数量44个。

1.“水上国际茶叶之路”

江城由于特殊的区位优势,历史上以普洱为起点的向外辐射的茶马古道主要有五条,即东北路一前路官马大道、西北路一滇藏茶马大道、东南路一宁洱江城莱州茶马大道、西南路宁洱澜沧茶马大道、南路一宁洱易武茶与大道。宁洱江城莱州茶马大道从宁洱一思茅一倚象坝一石膏箐一曼克老一圆盘山一阿树察一勐烈街一坝溜渡凵(沿李仙江而下)越南莱洲海防港口,再经海防转运香港、澳门]、南洋等各地,全程需要1个月左右的时间,在当时是普洱茶销往国外最快捷的条“水上国际茶叶之路”,是当时茶马古道连接海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县城所在地动烈古城是普洱市马背上驮出来的五座古城之一。

十九世纪末期到一一九四二年以前,从普洱、思茅、墨江和易武等地茶叶途经江城大量出口越南,不少普洱、易武的茶庄、茶号到江城勐烈开设分号,如敬昌茶号、江域号、胜利号、福泰隆茶庄、鸿顺茶号、泰来茶号、兴华祥茶庄、福泰昌茶号、同兴昌茶号、水茂昌茶庄、四合公茶庄、仁和祥茶号、群记茶庄、汇益茶号、丰顺祥、许季瑞、太和样等20余家,成为当时普洱重要的茶叶加工集散地。

2.新时期发展概况

新中国成立后,茶叶生产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江城茶产业发展有独特的自然、历史、区位、人文等资源条件。上世纪90年代,牛洛河茶厂走“三结合一体化”的茶叶开发模式,在云南推广学习。茶产业是江城的支柱产业之一,江城县委、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的发展,江城是发展茶叶极具潜力的一块宝地,真诚邀请中外茶商携手合作,共创江城茶业新辉煌!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相关文章

after(togaoHtml); } }; addLoadEvent(toug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