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勐海县茶业简述(第三话)

发布时间 : 2019-11-16
勐海红茶特点 勐海古树红茶 悦山水茶业

【www.cy316.com - 勐海红茶特点】

(2)推进初制加工标准化生产,提升晒青茶生产水平,突出勐海味的独特风味

首先,全面提升晒青茶初制加工工艺水平,大力推广全手工制作技艺,加大培训和茶科技进村入户,打造特色,突出“勐海味”,立足质量,树立形象和标杆,全面提质增效,提名山名茶附加值和品牌效应。其次,加大对全县初制所科学加工技术推广、厂房改造和设备更新力度,推行初制所规范达标,要求标准化、清洁化、节能化生产;规范农民群众家庭作坊初制茶的技术规程,推广科学晾晒、卫生储存等技术,千方百计在提质增效上下功夫,大幅度提高初加工水平,全面提升茶叶产品档次,通过提高单价、提高品质来提升茶产业化水平。

(3)强化质量标准及保证体系建设,突出勐海味质量的统一性

首先,摸底调查和监督抽检全县茶企,宣传相关法律法规,检查企业经营资质、生产加工布局和流程、车间工作人员的健康情况,指导产品出厂检测。对全县持证普洱茶生产企业进行了监督抽检,对勐海普洱茶的质量状况进行全面了解,撰写年度普洱茶质量状况分析报告:对涉及不合格产品的企业,立案查处。

其次,不断加快建立和完善普洱茶标准体系,加强对普洱茶生产、销售和发展的管理,促进产品质量稳步提升。按照普洱茶种植加工标准,择优扶持一批产品质量过硬的初制所和合作社,帮助其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改进工艺,提高生产水平:建立了茶叶市场准入及认证体系,推行标准化生产,对茶叶生产统一技术规范、统一质量标准

(4)加强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突岀组织化程度和荼农持续增收,突出勐海味的专业化

首先,鼓励茶农依法、自愿组建茶叶专业合作组织,加强对茶叶专业合作组织的引导,扶持中介服务组织,积极推行“龙头企业+茶叶合作社+基地(初制所)+农户”的产业化运营模式,由茶叶合作组织对杀叶进行统一采摘、统·加工、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统一价格和统一销售,实现茶叶加工企业与分散茶农之问的对接,从源头上加强茶园的科学管理,提离茶叶产品的安全性,提高茶农的组织化程度和市场化程度。其次,不断完善茶叶专业合作组织内部管理机制,加强对茶叶专业合作组织的规范化管理,引导茶叶专业合作社向股份制方向发展,完善运行机制,推动茶叶专业合作组织优化发展,促进茶农持续增收,建设勐海茶叶专业合作组织品牌。

(5)加强流通市场体系和营销网络建设,促进勐海味的营销畅通

首先,建设现代化茶叶产业园区,结合特色茶叶专业化乡镇建设,加快茶叶集群产业的发展,推进茶叶流通环节向优势区转移。其次,强化信息收集、整理与发布工作;鼓励扶持全业、购销大户到主要茶叶消费区域设立销售窗门和专卖店,形成点、片、面相结合的销售网络。最后,努力培植“勐海普洱茶”的专业化营销骨干企业,积极培育“勐海普洱茶”经纪人队伍,大力发展总经销、总代理、专卖店、网上交易等新型现代物流方式,构建“勐海普洱茶”走向国内外市场的多元化渠道。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Cy316.com延伸阅读

云南省勐海县茶业简述(第六话)


如勐海茶厂在全国29个省市建立了2800多家授权专营店,在韩国成立勐海茶业韩国分公司,建立了16个专营店,在马来西亚和台湾成立分公司,在全国茶市发拌了主导调节作用,采取开箱卖茶稳定市场策略,为勐海茶产业稳定健康发展做出了突出页献。然后,由县委、县政府牵头,在普洱茶主要销区召开推介会、品鉴会、交易会、研讨会,大力宣传特色浓郁的勐海普洱茶。

营销网络的快速扩大,在全国形成了只要有普洱茶的市场就必有勐海普洱茶的盛况。最后,借助全媒体推广勐海普洱茶。出版了“茶的老家勐海”田册;充分借助媒体加大勐海普洱茶宣传,在中央电视台、云南省电视台、云南日报、版纳报、《云南普洱茶》等作广告、系列报道,把民族茶文化与旅游观光结合,开展茶事体验活动,引导消费者对勐海普洱茶产业更全面、史深入的了解。

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渠道,广泛宣传展示“勐海味”“普洱茶的故乡”“中国普洱茶第一县”和“全国普洱茶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的内涵及勐海茶的历史、文化、科技、品牌及品质、保健功效等方面的内容,挖掘、丰富和弘扬勐海普洱茶的文化底蕴,政府搭建好平台,企业为主体,共同宣传,文化和品牌更好地融合发展,积极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茶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宣传突出特色:“生态、科学、安全、放心、满意”的“中国普洱茶第一县”,“优质安全、生态健康”的“全国普洱茶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和“神奇养生美丽和谐”的西双版纳春城。

5.品牌创建核心思想

(1)全力建设“中国普洱茶第一县”和“全国普洱茶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

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进一步抢抓机遇,以提质增效为核心,着力改变发展方式,加大古茶园保护和生态茶园建设。突出重点,发挥优势,展现特色,积极打造品牌,加大市场开拓、营销网络构建和宣传推介力度,进一步增强了产业竞争力,加速了产业优化升级大幅提升了茶产业的综合效益。

(2)“二张名片”“三个品牌”“五个抓手”

通过全面建设“中国普洱茶第一县”和“全国普洱茶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二张名片,强力打造勐海普洱茶品牌、勐海名山名茶品牌和勐海企业品牌三个品牌,着力“生态普洱、科学普洱、安全普洱、放心普洱、满意普洱”五个抓手,深入落实十项举措呈现出百家争茗、百花齐放、兴兴向荣的大好发展态势,实现了茶园面积增加、毛茶产量增加、精制茶产量增加、产值大幅提高、茶叶价格上扬、财政增长、茶企增效和茶农增收等多方面增长;普洱茶产品质量不断提高,结构不断优化,普洱茶加工水平及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品牌效益明显提升,提质增效成效显着。实现了茶园面积、毛茶产量、精制茶产量、产值、品牌、税收、茶农年人均收入、从业人口等多个中国普洱茶第一,初步建成了中国最优质的普洱茶基地。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云南省勐海县茶业简述(第五话)


(3)加强茶文化与旅游融合,突出“勐海味茶文化”特色

首先,大力展示普洱茶文化内涵,重点突出傣族、哈尼族、布朗族、拉祜族等独具特色的勐海民族茶文化和勐海普洱茶的保健功效,全方位、动态化拓展茶业功能,开发休闲、观茶业,增添服务内容,从过去单纯卖茶产品转变为卖产品和卖服务相结合。其次,深入挖掘、整理民族茶文化,支持社会组织建设茶艺馆和观光茶园,发展和规范茶店(庄)、茶馆(室)积极开展茶事、茶艺活动,通过茶艺表演和培训,传播茶文化,普及茶知识,拉动茶消费,建设集“旅游、参观、购物”为一体的旅游项日,大力开发以“普洱茶”为主体的旅游产品,不断提高勐海茶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然后,全力办好“勐海茶王节”,开展民族茶文化展示、特色茶叶产品展示与贸易、茶文化研讨与交流、制茶大赛、斗茶大赛、民族茶艺大赛、茶产品经贸洽谈、古茶山旅游等,把“勐海茶王节”打造成为省级文化品牌。最后,以贺开古茶文化园建设为重点,在保护古茶山原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通过整修公路、改善村容村貌、建立游客服务中心、拉祜族风情展示等项目建设,形成“茶中有村,村中有茶”的和谐画面,实现“一年打基础,二年求发展,三年树品牌”,将贺开达茶山建成中国普洱茶第一古茶庄园。同时以贺开项目为中心,加快南糯山哈尼占茶文化园、布朗山班章古茶文化园、勐海茶马古道景区、茶禅世界、勐海普洱茶都等茶文化项目建设,全力提开“中国普洱茶第一县”茶文化内涵和品牌知名度。

(4)加强勐海普洱茶城体系建设,突出西双版纳春城中的“中国普洱茶城”

首先,围绕“城在茶山中、房在茶林中、水在茶城中、人在绿茶中”城镇建设发展思路,按照“一体两翼、内外联动”的城市规划发展模式,结合傣、哈尼、拉祜、布朗等少数民族文化、四季如春的独特气候特点和秀美的田园风光,通过规划、布点、保护和改造,促进实体建筑与自然景观、历史风貌与民族茶文化的有机融合,构建原汁原味的普洱茶文化名城。其次全力推进“中国普洱茶第一县”城市文化建设,不断增强茶文化底蕴,展现和彰显独特的民族民居建筑风格,把勐海县城建设成为“山水田园一幅画,城镇村落一体化”集生态、山地、茶文化、农耕文化为一体的全国最具特色、最具亮点的茶文化之城。

(5)加强宣传推介,突出宣传“勐海味普洱茶”和“中国普洱茶第一县”名片

加强与企业联动,进一步做好服务,加大勐海普洱荼宣传力度,不断提升了勐海普洱茶影响力和知名度,进一步巩固和拓展了勐海普洱茶的消费市场。首先,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渠道,广泛宣传展示勐海“普洱茶故乡和中国普洱茶第一县”的内涵及勐海茶的历史、文化、种技、品牌及品质、保健功效等方面的内容,挖掘、丰富和弘扬“勐海普洱茶”文化,积极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勐海茶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全面提升“勐海普洱茶”的市场品位。其次,借助“大益”品牌荣获中国驰名商标以及“陈升号”“七彩云南”等获得云南省著名商标、云南省名牌产品等荣誉称号,加大勐海普洱茶的宣传力度,全面提升勐海普洱茶的整体品牌形象。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云南省勐海县茶业简述(第四话)


4.“勐海味”特色品牌

(1)加强龙头企业建设,扩大“勐海味”品牌效益

通过强力打造“勐海普洱茶品牌”“勐海名山名茶品牌”和“勐海企业品牌”,重点扶持茶叶经营企业争创品牌,深度挖掘茶叶品牌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强力支持中国普洱茶第品牌—“大益”做大做强做优,扶持陈升茶厂打造“高端普洱茶品牌”,支持西定乡建设持南糯山建设“中国古茶世界茶王之乡”,支持贺开建设“中国普洱茶第一古茶庄园”第一村”。

促进茶产业向品牌化、市场化和国际化发展,形成了以大企业为主导,大中小余业合理分工、协调发展的格局2014年,产值超亿元企业达5家,同比增2家,分别是大益、陈升号、雨林古茶坊、七彩云南和合和昌:产值3000万元~1亿元企业6家,分别是八角亭、茶树王、神益、宝和祥、朗河、沱茶厂:勐海县茶企总体加工能力不断提升,产业化水平迅速提高,为拓展市场、打造品牌奠定了良好基础。

首先,全县名山名茶品牌附加值大幅提升,如老班章古树毛茶平均价达3500元/千克,老班章村茶叶农业产值达1.8亿图20-15元,茶农户均收入突破100万元;南糯、帕沙、贺开、老曼娥、那卡、曼边等名山名茶占树毛茶平均价达600元/千克以上,全县古树毛茶产量750吨左右,古茶园农业产值达4亿元以上南糯山茶”“班章茶”已申报农产品原产地理标志保护,待审批中。

其次,成品茶结构不断优化,成品茶产量、高品质普洱茶比重明显提高:“勐海普洱茶”己成为云南茶叶的骨干代表产品,今年勐海普洱茶产量占全省普洱茶总产量11.43万吨的25%,“勐海味”已成为中国普洱茶的标杆和代表。最后,大益、陈升号、雨林古茶坊等普洱茶著名品牌的市场占有率、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幅提升;勐海茶厂、陈升茶业、神益茶)、勐海沱茶厂等技术改造、雨林古茶坊茶业投资3亿元厂房建设及普洱茶都建设正在稳步推进,产业基础和龙头企业实力规模快速提升,茶企品牌效益更为突出。勐海普洱茶顾客满意度指数达80.40分。

(2)提高品牌辨识度,打造“勐海味”

品牌特色首先,根据勐海普洱茶产品的质量要求,严格落实包括茶树种植,茶园管理、茶叶采摘、加工工艺、外形特征、内在品质、包装方式等在内的技术规范要求和质量标准体系,严历打击假胃伪劣。其次,做好“勐海普洱茶”“老班章茶”“南糯山茶”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中国普江茶第-县”的申报工作及企业“QS”质量认证、复检和项目申报等工作。最后加强对授权使用“勐海普洱茶”企业的审查、监督和管理,凡使用“勐海普洱茶”标识的茶叶企业,均应取得“QS”认证,产品必须符合“勐海普洱茶”的质量标准。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云南省勐海县茶业简述(第二话)


(二)良好而具特色的产业发展

1.全面的产业发展

通过全力建设“中国普洱茶第一县”和“全国普洱茶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以茶农增收、茶企增效、财政增长、就业增加和20余万涉茶人口奔小康,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为目标,大幅提高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和产业效率,把勐海建成最大、最优、最安全、最生态、最健康的中国普洱茶第一县。大力实施品牌战略,着力实现茶园生态化、加工企业规模化、产品生产标准化、产品功能健康化、知名品牌国际化。

2.鲜明的政策扶持

对茶园提质增效、高优生态茶园建设、茶叶专业村、种植大户、茶叶技术培训及科技推广龙头企业培植、新产品研发、品牌打造、市场开拓、初制加工标准化建设等方面加大扶持继续加大茶产业的扶持力度,多渠道争取各级项目资金,增加茶产业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鼓励龙头企业增加对茶叶基地建设的投入,把龙头企业建基地与乡镇茶叶示范样板有机结合,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创新投融资方式,通过政策引导,吸引社会资金投入茶产业发展,充分调动广大茶农茶企的生产积极性,努力增加茶叶生产的投入。

大力引进重大项目,加强招商引资。着力招商引入具有较强实力的大型企业和重大项日,引进培育一批在国内、省内享有声誉、富有知名度和代表性的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及投资拉动,在经营管理、开发新产品及拓展市场等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全县茶产品质量效益的提升和茶产业持续发展。

3.特色的发展策略

(1)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高标准生态茶建设,突出勐海味的原生态

首先,以“生态立茶”为核心,建设“森林勐海”,重点建设格朗和勐宋乡、布朗山乡、西定乡、勐混镇、勐海锁等专业化乡镇和南糯、帕沙、贺开、班盆、老班章、老曼娥、新班章、章家、那卡、巴达、章朗、曼迈、曼糯等名山名茶特色示范区,建设原生态标准化茶园和古茶精品庄园。

其次,依法保护、合理开发占茶资源,实现“铂金”价值,加强对《西双版纳占茶树保护条例》的宣传贯彻和落实,每年对贯彻落实情况进行执法检查,并奖优罚劣,增强茶农自觉保护古茶树资源的意识,制定古茶园改造管理、采摘、养护技术措施,指导帮助茶农科学合理利用古茶资源,制止掠夺式采摘,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确保古茶资源可持续利用。

最后,优化茶园基地,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建设“优质、生态、高效”茶园,积极完善生态茶园的技术规程和操作规范,构建生态茶园指标体系,全力实施连片建设标准生态茶园,造就绿色、健康、环保的茶树种植业;全面建成茶中有林,茶在林中,远看青山绿水,近看心旷神怡”的生态最优和普洱茶原料最优的基地。目前在全县茶园中共开展樟茶间作和珍贵树种间套种面积38万亩,通过生态茶园建设,大幅减少了化学农药、化学肥料在茶园中的施用,毛茶品质得到稳定提高。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云南省德宏州盈江县茶业概况简述(第三话)


三、茶叶简史

盈江县的茶叶栽培始于一九五四年,当时德宏州提出“以茶代罂”,动员农民用种植茶叶来替代罂粟,盈江县从保山市的昌宁县、临沧地区的风庆县购进茶籽,在油松岭乡种植了120亩,采用茶园直播的方式,在新城乡红山村种植15亩,开始了盈江县的茶叶种植历史。

1960年,盈江县人民政府组织茶叶科技人员共35人,到保山市的昌宁县参观学习后,从外州调入云南群体大叶种茶籽1000吨,在我县的铜壁关乡、盏西镇核桃寨、勐弄乡等地进行植播,采用茶树老枝条直接扦插到茶园里,当年共发展茶园360多亩,但由于缺乏种植技术没有结合实际进行,最终只有300亩有性系茶园成功。

1966年,为贯彻德宏州委州政府提出的“以粮为主,多种经营”的山区发展方针,盈江县在卡场镇和勐弄乡规划出了一万亩连片茶园,提出建设万亩茶园,万担茶乡的目标,但由于各种原因,只种植了一部分茶园,没有全部实施完成。1987年是盈江县茶叶生产发展较好的一年,茶技站首次从省茶科所引进云抗7号、14号、长叶白毫、云选14号和勐库种等6个良种共600株,在平原镇拉洪茶地进行试种,当年新植茶园面积也达到了10369亩,相当于1954年至1986年的总面积(10303亩),茶叶总产量达到了400吨,收购干茶达136.12吨,是盈江县种茶以来产量、产值最高的一年。

1990年至2001年是盈江县茶叶产业发展的低迷时期。1990年全县茶园面积有36576亩总产量有720吨,由于茶叶市场疲软,盈江县的茶业生产出现了下滑,到2002年,全县茶园面积萎缩到了2.6万亩,产量只有680吨。2001年,盈江县首次采用国家级良种云抗10号利用短穗扦插技术在平原气象局和勐弄乡三方树进行茶苗无性繁有试验,到2003年共繁育出优质无性系良种茶苗98万株,在勐弄乡建立了盈江县第一块300亩无性系良种茶园。

2004年至2008年是盈江县茶叶产业发展最快时期,平均每年以1.1万亩的速度推进,至2009年,全县共有茶园面积101424.7亩,总产量达2329.49吨2010年以后,茶叶面积趋于稳定并有小幅波动,到2014年全县茶叶总面积共100200亩全年茶叶总产量4508吨,总产值达7141万元。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云南省镇沅县茶业概况简述(第三讲)


(四)老乌山古茶山

老乌山为无量山的一条支脉,自古为银生辖地。老乌山没有景迈山那样壮观、让人震撼,也一直不被外界关注。走进老乌山深处,一片片规模不大,几十亩、几百亩古茶园散落在老乌山的箐沟、凹地、山梁之间。在2006年普洱市编写《走进茶树王国》时,普查写入书中仅是按板镇罗家、文立、那布三个村,古茶园面积仅统计了2870亩。老乌山地横跨镇沅县振太镇、按板镇、勐大镇,景谷县小景谷乡、凤山乡等,方圆数十千米。当地居民以彝族、哈尼族、拉祜族为主。海拔1500~2200米年平均气温14℃左右,年降雨量1390~1502毫米。这里有近似气候、海拔、植被、土壤及茶树栽培历史,森林植被好,气候温凉,土壤肥沃富多种矿物质,通透性好,是生长优质茶叶的好地方。

老乌山逶迤绵亘,终年云雾缭绕、雨水充足,为典型“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特征,而茶叶做为一种依地理与气候的变化而变化的灵性之物。老乌山是茶叶生长的理想之地,也成就了它成为是普洱市26座著名古茶山之一。目前镇沅县将对其进行详细普查,预计在老乌山保存的古茶园面积超过万亩,古茶园面积仅次于景迈山,茶叶总面积近4万亩。

按板镇位于镇沅县城西南部,明置镇沅州所在地,距离县城60千米,东邻恩乐镇与古城乡接壤,西接振太乡,南与田坝乡和景谷县凤山乡接壤,北靠勐大镇。振太镇,史称“太和”,自古就是茶马重镇。佛教在这里建寺布道,如大石寺、和尚寺等。从大石寺过老乌山到抱母井、通威远厅、达普洱府。沿途周边土地肥沃、地势平缓、村寨较多、皆种有茶,现存较出名的有“苦竹山”寨的古茶园。道家也相中此地,到此传道立观,成中国道教最南之地。周边的文立、海子等茶多,找一个区位好的地方,久易成集、定期为街,易马置茶、深山有市,吸引众邦。

“藤条茶”管理

老乌山从唐朝便开始人工栽培茶叶,迄今已有一千年多的历史。在老鸟山上生长薪三株很古老的茶树,为目前在镇沅县境内发现的最高、最大、最占老的栽培型古茶树。其中在和尚寺村地边有一株古茶树,有根部围径达2.68米,茶树高达10.6米多,树冠幅度7.3米×8.7米,在离地1米多的地方有一级分枝6枝,分枝的枝干径超过30厘米,是当地现存古茶树中最大的一棵,人称茶神树,后又发现许家箐大茶树、尖山陪嫁老茶树,河头藤子茶王。老和尚茶也被命为老乌紫茶。

千百年来这里的先民的总结了一套管理茶叶的经验:茶不采不发,但要培根树形、采养结合、侧修枝顶留叶,适时分枝留养,使枝条分布均匀。这些形如辫、柔如藤、韵如柳的茶树被冠以“辫子茶”“藤子茶”“柳条茶”,时下流行被称为“藤条茶”,干茶中含梗带蒂有片,为放养型古茶树,传统采养模式,而非茶叶品种,“藤条茶”在老鸟山比较多,成为了古树茶中的极品。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云南省景谷县茶业概况简述(三)


2.勐主大山古荼山基本情况

碧安勐主大山古茶山位于碧安乡上寨村民委员会,乡政府北面,距乡政府所在地5千米,最高海拔1984米,是全乡海拔最高地,山上森林茂密、山清水秀、水资源丰富,建有大山水库,旅游资源丰富,登了望塔观望,可一览众山晓,尽收碧安和勐班坝子美景于眼底。

勐主大山茶因种植在勐主大山而得名,共有茶园面积1300亩,其中勐主大山茶820亩,农户自有零散茶园480亩,在碧安勐主大山茶因茶树种植年代久远,加之茶园地处山高林密,箐水环流,云雾多湿处,芽叶肥壮,条索紧结,而茶气特别清香,味醇极佳,饮之有两腔生津舌低鸣泉之感。历史上通过茶马占道,由马帮运到缅甸、泰国后由泰国流到台湾,已是远近闻名。

通过名茶效应,结合交通和环境优势打造生态、荞生、休闲茶庄园和大山茶品牌产业,构建革命老区特色产业链。随着通往普洱的南大门打通,碧安的交通网络已逐步形成,各项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碧安特色旅游古镇正在中报建设中,大山茶也越来越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种植规模逐渐扩大,产量不断增加,茶叶品质不断提升,为进一步发展茶叶产业,乡党委、政府抓住发展机遇、科学规划、全面部署、重抓亮点,把生态茶庄园建设纳入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进行重点规划,相信通过多方努力, 安大山茶庄园将是普洱茶庄园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秧塔古茶山

1.民乐镇茶产业基本概况

(1)地理区位景谷县民乐镇位于县城部北部,距县城56千米,东南与景谷镇、威远镇相连,西南与水平镇、临沧市临翔区接壤,北与镇沅县振太镇毗邻,气候属南亚热带气候,气候温和,热量充足,雨量充沛,最高气温38.6℃,最低气温0.2℃,年平均气温20℃,年平均降雨量为141.6毫米。茶叶在全镇农村经济中占很大的比重,并且是景谷大白茶的原产地和主产区,茶叶已成为民乐镇农民致富的骨干产业,茶叶产品多次获各种展销大奖。全镇辖8个村委会,153个村民小组,居住着汉、傣、彝、回、哈尼族等11种民族。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