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农残多吗?长期喝茶影响健康吗?

发布时间 : 2019-11-16
喝茶叶对结石有影响吗 喝茶叶对血压有影响吗 喝茶叶水对血压有影响吗

喝茶叶对结石有影响吗。

这个问题可以是现在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那么为什么会爆发这样的问题的呢?主要是食品安全问题,然后记得曾经在一个权威的电视节目中有相类似的报道,但是很多人选择曲解其中的意思,抓住某个部分一直紧抓不放。

那么我们茶叶有没有使用农药?wWw.cY316.cOM

答案是有,不管是茶叶还是蔬菜,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但是农田里使用的农药都是经过国家控制的,也都会经过毒理学试验、风险评估等方法,对各种农药规定一个足够安全的限量标准。农药量在限量标准之内的,理论上来讲都是足够安全的。当然,农药残留超标的不合格茶叶流入市场,那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但这个只是占据非常少几乎豆没有,因为你如果是在茶商那里购买的,他要的是回头客,不会因小失大,毕竟这个社会已经不是当年的社会了,现在的顾客也不是当年的顾客了,你信不信现在就算是茶商卖假茶都也很难在这个地区上生存了。

那么茶叶上是否真的有农药残留?

茶叶中可能会有少部分农药残留,但是这个茶水中的含量不是一回事。事实上,现在流传在市面上的农药都是脂溶性的,吸附在茶叶的组织上,不易迁移到茶水中。目前在茶叶生产中推广使用的农药,多是水溶解度极低的农药品种。推广使用的农药进入茶汤中的含量一般只有1%左右。那么,按一天13克这个世界上平均最高的茶叶消费量来算,即使这些茶叶有一点农残超标,真正随茶汤喝下肚子的也微乎其微。所以,只喝茶水,不嚼茶叶,就进一步大大降低了茶叶农药残留的风险性。

cy316.cOM编辑推荐

茶叶中的农残超标可以感知吗?


茶叶农残超标,从来就是一个沉重而无奈的话题。沉重是因为农残超的标危害性对于茶人而言,乃最深恶痛绝的体悟;无奈是因为农残超标的普遍性对于茶人而言,乃最难以回避的邂逅。

何为农残?农药残留的事实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残留在茶叶表面的农药,这种情况只要在采收安全期内不再喷洒,还是容易被茶叶代谢消化的;还有一种是深入到土壤的农药,被茶树吸收到细胞,这种农残会对人体中枢神经造成麻痹性体感。茶叶为什么一定要要喷洒农药?喷洒农药是茶叶生长过程中,茶农为了预防病虫害啃噬茶叶不得已而为之的。显然喷洒农药的目的在于确保茶叶的完整性,提高产量。

农药残留的危害是什么?目前可以检测到的农药残留有数百种之多,包括杀菌剂、除草剂、杀虫剂、灭螺剂与灭鼠剂。其中最常见的农药中毒类型是“有机磷中毒”。有机磷在农药上被广泛用来杀虫与杀菌。有机磷的中毒可由肺部吸入,经口腔肠胃道黏膜吸收。有机磷中毒,主要产生下面三种症状表现:

毒蕈碱样症状

毒蕈碱是一种有毒的天然生物碱,它能深刻刺激副交感神经。主要症状表现为支气管、胃、肠壁收缩、瞳孔缩小、呼吸道及消化道腺体分泌增多。

烟碱样症状

可使运动神经和肌肉连接点受体兴奋,使面、眼睑、舌、四肢和全身横纹肌肉纤维震颤或痉挛;还可刺激交感神经,引起血压增高、心跳加快和心律失常。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刺激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头晕、头痛、烦躁不安、抽搐和昏迷。农残超标下的茶汤体感是什么?显然,因为剂量相对小的原因,上述农药中毒的症状很难在有农药残留的茶汤中被感知。但对于农药残留超标的茶叶而言,我们的身体还是会作出以下反应的:

首先,饮入后立即会呈现喉咙的锁喉感:由于农残使得副交感神经末梢兴奋,身体会出现喉咙收缩、胃肠收缩等症状。但在品茶时,胃肠收缩不易被感知,但有经验的茶人对于喉咙收缩是很容易感知的。

然后,舌头上、咽喉下端与胸腔呈现刺麻感:运动神经和肌肉连接点受体的在农残的兴奋下,引起于身体横纹肌纤维震颤,从而使得敏感度高的舌头、咽喉及胸腔出现麻刺感。这种症状一般是。常见于台地茶园茶的杀虫剂。

期间,有些人还会出现心跳加速及心悸感:这是农药残留刺激交感神经的结果,一般体征有,血压增高、心跳加快和心律失常。

最后,会出现头晕与头皮发麻感:这是典型的中枢神经系统兴奋下的身体反应,表现为头痛、头晕、烦躁不安、头皮发麻等症状。

上述体感中,直接作用于交感及副交感神经的反应,一般是由喷洒在茶叶叶面上的农药残留产生。常见于台地茶园茶的杀虫剂;而刺激到中枢神经系统的症状,一般由已经渗透到土壤,被吸收到植物细胞里的农药残留产生的。常见于一些乔木古树茶的除草剂。

虽然,有关茶汤中农药超标带给茶者的体感,无论是产生机理还是症状都是非常容易理解和体悟的。但可惜的是,体感这种现象,成因太多,实操不易分辨。如舌头发麻,可能是农药的原因,也可能是涩感引起的;心跳加速,可能是农药,也可能是其它重金属或工业污染引起的;头晕,可能是农药,也可能是茶气过强导致的。再加之模糊不清的个体差异,尤其是对那些品茶新人而言,注意力难以集中,也就很难准确体悟到位了。

怎样才能有效感知农药残留是否超标?有经验的茶人都懂得这么一个道理:单一的生理反应,只能代表一个点,如果能够有两个反应为线,有三个反应则为面。一般而言,对于农药残留的判断,如果同时出现上述两种体感,我们就有必要质疑所品的茶存在农药残留超标的可能了;如果同时感知到上述三点体悟,就可以很肯定自己喝到农药残留超标的茶品了。

其实,体悟从来就是一个跟个体经验沉淀习习关切的,由生理反应和心理感受交织组成的一个感知过程。我们之所以在乎体悟的辨识结果,是因为我们追求可以给身心带来愉悦感的,源自大自然的,经得起时间消磨的美感!

“农残茶”真的有那么糟糕吗?什么是“农残茶”?


农残茶是指茶中有农药残留的茶,而“农药残留”和“农药超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国家强制性的卫生标准《茶叶卫生标准》GB9678-1988中,茶叶卫生理化指标为:铅≤2mg/kg(紧压茶为3),铜≤60mg/kg(紧压茶为0.4),滴滴涕≤2mg/kg。

凡是在这个标准以内的茶都是符合国标检测的茶。超出标准的,即为“农药超标”的茶。

农残及农残茶的来历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起,我们人口数量的急剧增长,导致粮食严重短缺。为了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加快植物的增长速度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成为了重中之重,于是有了化肥和杀死植物害虫的农药产生和使用。

农药使用后,农作物的产量得以提升,植物杂交优良品种的出现进一步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粮食开始有了剩余。日渐富裕起来的人们,将关注重心转移到健康问题。

建国之后,为了方便管理,有了密集型种植,人为矮化的台地茶园。台地茶种植密度大,扎根较浅,抗病虫能力弱。为了提高茶业的产量,就需要进行人工干预——施肥及喷洒农。这便是“农残茶”的由来。

被夸大的“农残茶”害处

从《茶叶卫生标准》的规定中可以看出,一公斤茶叶中,农药的残留是微乎其微的。茶叶生长过程中使用的农药大多是属于脂溶性的,水浸泡过程中,浸出率非常低。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的课题组曾对不同农药在浸泡过程中的浸出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溶度低的农药浸入茶汤的比例仅占1%。按照我们每个人每天10g干茶的饮茶量,水浸出物部分中,含有农残的部分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没有被水溶解的农残部分则残留在叶底中,而叶底通常是被倒掉的。

对于大多数人喝茶的人而言,每天喝茶的量远远低于10g。因此农残茶对身体的影响可以划归为无稽之谈。

据统计,每人每天的蔬菜瓜果摄入量至少在0.5kg,而农药主要残留在蔬菜叶当中。相较于我们每天摄入的蔬菜瓜果中的农残含量,茶叶中的农残对人体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茶叶的农残如果真的要达到对人体有危害的地步,需要每天吃掉几公斤茶叶,这显然是一个非常荒谬的论题。加之人体自身的消化、分解与解毒作用,谈农残色变就是一个显然是对茶叶的严重误解。

洗茶可以洗掉农残吗?


生活中很多人都有喝茶前洗茶的习惯,这其中不乏“出于安全的考虑”:一是茶叶有农药和重金属残留;二是茶叶在生长、加工、储运和销售过程中存在污染,所以洗干净了才能喝得放心。

从常见的洗茶手法来看,人们洗茶并不像洗衣服那样进行揉搓,其实就是把茶叶用热水涮一遍,在这个涮的过程中即便能除掉污染物也只能涮掉茶叶表面的污染物。但为此却会洗掉茶叶的一些营养成分,令其口感大打折扣。

据她介绍,茶叶在由鲜叶制成成品茶的过程中,几乎都要经过一个揉捻或理条塑形的工续,在这一过程中,茶鲜叶内的蛋白质、氨基酸、多酚类等部分营养物质会随着茶叶的汁液外溢,茶叶干燥加工后,这些营养物质会以结晶态的形式附着于茶条表面,这些物质大多属水溶性物质,一旦与热水接触,在短短的几秒钟之内便会大量溶解于水,也就是说,短短几秒的洗茶过程却洗掉了很多茶叶精华。

“其实茶叶大多来自山区且雨水充沛的地区,采茶期间,下雨天多,对茶鲜叶有冲洗的作用。特别是生态环境好的地区出产的茶叶,或者大品牌茶厂出产的茶叶质量更有保障,饮用前无需洗茶。”

茶汤泡沫多,是不是有农残?茶汤泡沫多,是不是有农残?


有茶友问说:为什么有的茶注水的时候会有很多泡泡?是不是农残比较多?

这个问题我们此前也有做过科普的,不过好像还是有不少人存在误解,甚至还有卖茶的人也跟着人云亦云,误导茶友。所以,今天我们也重新来科普一下吧。

一、关于茶汤泡沫的误区

首先来说,茶汤起泡是因为茶皂素和一些其他的茶叶物质溶于水后发生的物理现象。而就目前国家规定的可以使用的茶叶农药来说,基本上属于脂溶性物质,并不溶于水。

因此,茶叶泡沫和农残是没有直接关系的。

二、泡沫和茶叶质量有关吗

其实,决定泡沫多少的关键因素多数在于茶树品种自身差异以及成茶的外形。不同的品种之间,茶叶中的的茶皂素和外形等等都有可能决定泡沫的多少。

因此,泡沫多少并也不能直接决定茶叶品质的好坏。

茶汤起泡的原因归纳起来有三点

碎末较多

一些茶叶中茶叶在包装和拆装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碎末,碎末比较多的茶叶,会使茶中的有效物质很快浸出,冲泡时会形成泡沫。

多毫品种所制

多毫品种一般都是芽头制成,茶叶较为细嫩,茶叶本身茶多酚等内含物质很多,在制茶过程的揉捻环节揉重了,致使这些内含物粘在茶叶表层,一冲水就出泡了。

多毫品种,如:福鼎大白、福鼎大毫等,通常它们制成的成品茶表面布满茸毛,可以从外观鉴别。

茶皂素

茶水中的泡沫,来自于茶叶中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茶皂素。不同的品种之间,茶叶的茶皂素含量是有差异的。不同外形条索之间,茶皂素的浸出程度也是存在差异的。

茶皂素是什么?

茶皂素又名茶皂甙,是从茶籽饼粕中提取出的一种皂类。

茶皂素具有吸湿性,味苦而辛辣,茶皂素的水溶液在振荡后能产生持久性泡沫,起泡力不受水质硬度影响,所以一般泡沫丰富的茶滋味相对浓郁。

早在古代,人们注意到泡茶时出现的泡沫,并且将这种“泡沫”视为一种精华。

“惟兹初成,沫沈华浮。焕如积雪,晔若春敷”。

这就是我国晋代杜育在《荈赋》里对茶皂素的描述,形容初次冲泡茶叶后,细轻的汤花浮上来,光亮鲜明好像耀眼的积雪,华丽灿烂又如欣向荣的春花一样。

现在科学研究进一步证明,能产生这种“泡沫”的物质叫做茶皂素。

因其水溶液以及振荡时能产生持久性的、似肥皂溶液那样的泡沫,故有“皂甙”之名。

茶皂素不仅仅存在于茶叶中,也广泛存在于自然界90多科500多属的植物中,比如生活中常见的大豆、油茶等油料作物,也有人参、党参、白头翁等名贵中药材。

茶皂素的神奇功效

医药上

茶皂素有抗炎症特征,具有镇痛,化痰止咳等药物作用。

除此之外,还有调节血糖高低,降低胆固醇,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

生活中

茶皂素是良好的表面活性剂,可用来作洗发剂,洗理香波等,能够使头发有光泽,具有养发护肤功效,而且消炎止痒,去头屑效果的功效。

早在古代,人们知道用茶籽饼泡水,用于洗衣服和洗头发。《本草纲目》中就有“茶籽捣仁洗衣去油腻”的记载,而这说的正是茶籽饼粕中茶皂素的作用。除此之外,茶皂素还有阻碍胰脂肪酶活性的作用。茶皂素通过阻碍胰脂肪酶的活性,减少肠道对食物中的脂肪的吸收,促进肠胃“运动”,帮助减肥。

因此,茶汤中泡沫的产生,主要是因为茶叶中存在一种叫做茶皂素的物质。科学研究表明,茶皂素具有抗菌消炎,镇痛等作用,所以茶汤里飘着的这些“泡泡”对人们健康并没有伤害。

所以大家在喝茶的时候看到这些“泡泡”,不必再担心和纠结啦。

茶汤表面的泡沫可以喝吗?是农残吗?茶汤表面的泡沫可以喝吗?是农残吗?


泡茶时,由于水流的振荡,茶汤表面会产生泡沫,有人将它视为污垢或农残,泡茶时要把它“刮”掉,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这泡沫其实是茶皂素。

这些泡沫会与农残有关系吗?

如果茶叶干净且不是嫩茶芽,那么冲茶产生的泡沫,主要是茶皂素,跟农残没半毛钱关系。农残都能起泡,人早被喝死了!

茶叶冲泡产生泡沫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茶中的茶皂素在起作用;第二,茶叶是多毫品种所制;第三,茶里的碎末儿、茶屑比较多。

茶皂素引起的泡沫对人体有害吗?

很肯定地告诉说,没有!魏晋时代的杜育有诗云:“沫成华浮,焕如积雪,晔若春敷”说的就是茶泡沫。多毫品种制成的茶叶冲泡时很容易有泡沫。大白毫、冲泡时,就很容易出现泡细碎的茶叶、碎末较多都会形成泡沫。发酵茶如果工艺不得当,也会出现泡沫过多的情况。

茶皂素有什么作用?

茶皂素又名茶皂甙,是一种性能良好的天然表面活性剂,能够用来制造乳化剂、洗洁剂、发泡剂等。茶皂素与许多药用植物的皂甙化合物一样,具有许多生理活性。

抗菌、抗病毒

茶皂素对多种引发皮肤病的真菌类以及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对A型和B型流感病毒、疱疹病毒、麻疹病毒、HIV病毒都有抑制作用。

抗炎症、抗过敏

茶皂素具有明显的抗渗漏与抗炎症特征,在炎症初期阶段,能使毛细血管通透性正常化,对过敏引起的支气管痉挛、浮肿有效,其效果与多种抗炎症药物相匹敌。

抑制酒精吸收

茶皂素有抑制酒精吸收的活性。在老鼠的试验中,给老鼠服用茶皂素后1小时在给其服用酒精,发现老鼠血液中、肝脏中的酒精含量都降低,血液中的酒精在较短时间中消失。茶皂素抑制酒精的吸收,促进体内酒精的代谢,对肝脏有保护作用。

减肥

茶皂素通过阻碍胰脂肪酶的活性,减少肠道对食物中的脂肪的吸收,从而有减肥的作用。还有促进体内激素分泌、调节血糖含量、降低胆固醇含量、降血压等功效。

喝茶时有泡沫不需要刻意去刮掉它。不喜欢或者对视觉要求高,那么刮掉也没什么,各人喜好!

“农残标准”戳伤茶叶出口


从今年欧盟以及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实施新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后,我国多个茶叶出口大省的出口量迅速下降。海关最新统计,今年前8个月,我国出口茶叶19.2万吨,比去年同期下降1.8%,出口量在持续增长5年之后首次出现下降。

海关最新统计显示,今年前8个月,我国出口茶叶19.2万吨,比去年同期下降1.8%,出口量在持续增长 5年之后首次出现下降。业内人士认为,国外不断增设的贸易壁垒,使我国茶叶出口受阻,而农药残留问题是罪魁,国内茶叶生产加工企业面临出口的“农残之痛”。

各地茶叶出口纷纷告急浙江和福建是我国传统的茶叶生产出口大省,今年1-8月,浙江和福建两省分别出口茶叶11.5万吨和1.1万吨,分别增长3.9%和1%;而湖南、安徽和广东的出口量分别为1.4万吨、1.3万吨和0 .8万吨,降幅分别为6.1%、7.2%和22.6%。以上五省茶叶出口量占我国茶叶出口量的83.7%。茶叶出口大省所遭遇的情况,在其他省份更显严重。今年1-10月,重庆市茶叶出口491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减少137万美元,同比下降21.8%。各地茶叶出口纷纷告急。

我国茶叶出口之所以出现大幅下滑,主要原因是茶叶出口遭遇新的绿色壁垒。

从今年1月起,欧盟开始实行更加严格的食品及饲料安全新规定,对茶叶农药残留的标准可以用苛刻二字来形容。新规定中,茶叶农药残留的检验项目从原先的193项增加到210项,210项以外的农药残留项目采用0.01毫克/千克的默认标准;茶叶中硫丹的限量从原来的30毫克/千克调整为0.01毫克/千克,一下子比原来提高300 0倍。欧盟新规很快对我国茶叶出口产生作用,今年1-4月,我国茶叶出口量8.49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直降8.6 1%,而产茶大省安徽更遭遇前所未有的打击,今年1-4月,安徽省出口茶叶4637吨,价值691万美元,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16.9%和5.3%。

事情远不止于此。自从欧盟实施新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后,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等国也纷纷以食品安全为由,仿效欧盟,提高茶叶农药残留的控制标准,增加对进口茶叶中非茶类杂物、重金属、放射性物质、黄曲霉素和微生物等项目的检验。5月29日,酝酿多时的日本肯定列表制度正式实施,将进口茶叶残留检测项目由71项增加到276项。受其影响,我输日茶叶普遍下降,其中,福建省输日茶叶头7个月同比下降14%,而6月、7月降幅分别达49.7%和37.3 %。

与此同时,日本肯定列表制度还调整了农残检测方法,用全茶检测法代替过去一直采用的茶汤法。检验检疫专家分析,两种检测方法数据相差至少十倍。该制度的实施,严重影响我国的茶叶出口,在实施后的6-8月,我国茶叶对日出口6635吨,降幅高达43.6%,在日本市场遭遇重挫。

低标准制约茶叶出口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的专家告诉记者,随着全球茶叶市场对规模化、健康型、高附加值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欧盟、日本等国对我国茶叶的设限速度不断加快。近年来,发达国家在设置技术壁垒时最常用的 “武器”,就是农药化学残留。我国茶叶屡屡被曝光农药残留问题,一方面是缺少从土地到茶杯的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标准;另一方面,中国茶叶的产业化程度较低,对种植和养护过程中农药的使用难以进行有效监控。

记者了解到,今年10月1日,茶叶行业新的强制性国家标准正式实施。根据新国标,《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对 2种污染物在茶叶中的含量作出限量规定,《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对9种农药在茶叶中的含量作出限量规定。但是相比日本的标准,显然要低很多。目前,我国关于茶叶的农残和污染物检测项目只有十几项,即使算上农业部禁止使用的39 种农药,我国现行有关茶叶的农残及污染物的限量项目也只有50多种,与欧盟的210项及日本的276项相比,差距甚大。

为此,有关专家呼吁,我国茶叶被屡屡曝光农药残留问题,主要原因是对种植和养护过程中农药的使用难以进行有效监控,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减少农业化学品的使用,走综合防治之路,同时应尽快与国际标准接轨。标准不统一,已经给我国茶产业造成被动。如农业部禁用的农药,在欧盟或日本并没有禁用;卫生部制定的部分茶叶卫生指标高于国外标准,它们随时会成为对方设置贸易壁垒的借口。而欧盟和日本在制定茶叶标准时,对本国广泛使用的农药检测值就放宽,对别国则相当严格。此外,我国的出口茶叶基地备案,在满足国家强制性技术规范的同时,还考虑到进口国的标准。所以,备案出口日本的茶叶,一般只能销往日本,如果出口欧盟,可能被检为不合格。专家认为,中国作为国际上主要的产茶国,应该就茶叶的国际标准发出自己的声音,尽快结束目前我国茶产业二元市场、双重标准的被动局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