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至今,雪水是否真的适合泡茶?

发布时间 : 2019-11-16
茶叶泡茶 枸杞泡茶 怎么泡茶

茶叶泡茶。

1.「茶兹于水」

好茶须好水,这已是千百年来的茶人共识。而偏偏有一种水适不适合用来煮(泡)茶却自古以来就难有定论,那就是雪水。

关于用雪水煮茶,最有名的莫过于陶谷党姬在雪中“扫雪烹茶”的故事了。

「陶谷得党太尉家姬。遇雪,取雪水烹茶。」

这陶谷是五代北宋时期很有名气的文人,还是一个茶痴。明代蒋一葵的《尧山堂外纪》中记载,陶谷得到了一个太尉党进的家姬。在回家途中正好遇到下雪。于是陶谷就让党姬扫雪烹茶,并问道:“党家懂这种风雅吗?”党姬回道:“党太尉是个粗人,怎知这般雅事?只会在销金帐中浅斟低唱,饮羊羔酒而已。”陶谷听罢,默然不语。

不论陶谷当时是得意还是落寞,但“扫雪烹茶”的风雅却传为了千古佳话。后人更是将这个典故传达到了极致。元代李德载的散曲《中吕》中就有“陶家学士更风骚”等字句。明代徐谓的《陶学士烹茶图》;清代施桢的《党姬烹雪》等都是典故入画的佳作。陶谷也因“扫雪烹茶”四个字成了风雅的代名词。

2.「扫雪煎香茗」

其实早在西周时期就开始了冰雪的专门收集,不过在唐代以前很少有食用的记载。而在唐宋时期,随着茶饮和诗词的兴起,雪和茶一起入诗词便有了诸多痕迹。如唐代白居易的“扫雪煎香茗”,宋代辛弃疾的”细写茶经煮茶雪”等。宋代吴自牧的《梦粱录》中更是写道:“天降瑞雪……诗人才子,遇此景则以腊雪煎茶,吟诗咏曲,更唱迭和。”

虽然以雪烹茶流传甚广,但是在一些经典茶学著作中,如陆羽《茶经》中:“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又如宋徽宗《大观茶论》中:“……但当取山泉之清洁者。其次,则井水之常汲者为可用。若江河之水,则鱼鳖之腥,泥泞之污,虽轻甘无取。”等,提到的水只有泉水,江水,井水,却未提及到雪水。不知是他们没试过雪水煮茶还是认为雪水不适合煮茶。

由于茶学著作,都是以写茶为主,提到用水也都是泛泛而谈;而诗词歌赋、野文轶事又难免会夸大其词,抑或无中生有,所以都不足为凭。

3.「雪水第二十,用雪不可太冷。」

除了茶学专著外,还有专门写煮茶用水的著作。唐代张又新的《煎茶水记》里面便有最适合煮茶的名水排名,其中提到了雪水,排在了第二十位(末位),而且不可用太冷的雪。只是托名陆羽所拟排名,实在是画蛇添足。

虽然如此,却也可知唐宋时期已把雪水列为了煮茶之水。只不过排名在最末,声名也不显。以至于陆羽不曾提,更别说连江水都看不上的宋徽宗了。而唐朝名医孙思邈更是直说雪水是“浑浊有毒之物”,不宜食用。

4.「无水不可以论茶」

既然在唐宋时期雪水作为烹茶还不入“上流”,那么雪水用来泡茶的地位是从何时被抬高的呢?

自然是改革茶饮的明代。入明以后,朱元璋的一句“罢造龙团,惟采茶芽以进”,使得茶叶的饮用方式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煎茶点茶改为了泡茶,对水质的要求也变得更为严苛。许次纾《茶疏》中便说道“精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以论茶。”。也正是从此时开始,各类茶书里关于雪水的议论多了起来。与之而来的就是出现了“灵水”、“天泉”的说法。

5.「雪为五谷之精」

先是田艺蘅的《煮泉小品》,他将露、雨、雪等天上下的水归为“灵水”——“上天自降之泽”。他还特别提到:“雪者,天地之积寒也。《汜胜书》:‘雪为五谷之精’。”田艺蘅认为雪水对五谷有利,所以特别适合泡茶。不明白为何陆羽把雪水列为末品。他当然不明白,因为陆羽压根儿没提到过雪水。

随后是屠隆的《茶笺》,论及“天泉”:“秋水为上,梅水次之。……雪为五谷之精,取义煎茶,幽人清况。”屠隆把雨水、雪水都归为“天泉”,还特别说明了不同季节雨水的品质不同。

这两人把雪水泡茶的地位提到了极致,胜过了山泉水。然而明人对雪水的看法并不一致,甚至恰恰相反。有人把雪水捧为灵水天泉,至高无上。也有人把雪水贬到谷底。

6.「雪水尤不宜」

明代茶书已成泛滥之势,文人又喜欢高谈阔论,观点经常相互抵触。程用宾《茶录》中对雪水就颇有微词:“雪水,性感重阴,不必多贮,久食,寒损胃气。”程用宾认为雪水太过阴寒,没必要储存太多,因为吃太多会对胃不好。

在明代一众茶书里,罗廪的《茶解》是被誉为“论审而确”、“词简而核”的茶学名作,他总结说道“瀹茗必用山泉,次梅水。……雪水尤不宜,令肌肉销铄。”罗廪认为泡茶首选还是山泉水,而雪水不适合泡茶,会伤损身体。至此,他扶正了自唐以来“山泉”的正统地位,一下子又把雪水打入冷宫,更甚于唐宋时期。

至此,明代的雪水泡茶近乎盖棺定论,雪水再次沦为末品。

7.「水新则味辣,陈则味甘。」

到清代,喜欢写“牧童骑黄牛、捕鸣蝉”的袁枚,也是爱茶之人,而且最为看重水质。他有自己的一套观点,认为要烹好茶,就要先储藏好水。袁枚也认为山泉水最佳,可他住在南京,离无锡惠泉太远,不能经常来往带水。于是退而求其次,在家中自己备办、储藏雨水和雪水。袁枚认为收取雨水雪水十分方便,而且泡茶前要先储藏一段时间。袁枚还总结出了经验:“新的水,水味辛辣。陈的水,水味甘甜”。

在清代,雪水的地位有所提高,因为山泉水并不能随手可得,受地理限制等条件太苛刻,于是雪水的便利性就体现出来了。而对雪水的收取与储藏也有了一定的规律。

烹茶取雪,已经很有讲究。收取雪的时机很重要,要在雪落下半寸厚以后才能去取,先刮去表层积雪,然后取距离地面约五分之一处以上的积雪。此外,要选择山石或池塘边的积雪,而不要用茅屋、草垛以及山道上的,因为容易沾染异味。这样收取的雪很洁净,更适合用来烹茶。

「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

曹雪芹《红楼梦》中“梅雪泡茶”的桥段更是经典中的经典,其中有与袁枚相通之处,即雪水需储藏一段时间方可饮用。不过也有很大纰漏,其中所说的“收取梅花上的积雪,储存五年”,固然十分风雅精致,却是小说之言,不足为凭。

8.「腊雪水:味甘性冷。冬至后第三戊为腊,腊水密封阴处,数年不坏。……春雪日久则生虫,不堪用,亦易败坏。」

收取雪水,除了时机和地点之外,还有季节之分。明代贾铭《饮食须知》中认为,雪水要选择冬雪,不能用春雪。因为冬雪更甘甜而且不易腐坏;而春雪储存久了会生虫子,水质也容易变坏。

所以可以在冬天多收集一些积雪,储藏在水缸中,第二年开春就可使用。不过最好别用雪水泡茶,用来煮茶最为妥当。因为雪水性寒,茶性也寒,以免伤及脾胃。至于如《红楼梦》所说用窖藏多年的雪水,同样也是不足为取的。

9.虽然雪水可以用来煮茶泡茶,但必须是洁净的,无污染的雪。古代环境比现在好很多,古人收取雪水就很简单,而现代空气质量较差,空气污染严重,雪里面会夹杂着众多的污染物,这样雪水便不能饮用。有人对严重污染的工矿区的积雪进行过测定,发现污染物太多,其中汞、砷、氟、矾、硫等污染物含量甚多,远远超过国家制定的最高允许量,这些物质对人体有很大的危害。

「2011年山东德州雪水的卫生程度和饮用水的标准的测定」

其中在色度、浊度的检测上,雪水比自来水差了很多——“雪水的色度为20度,而自来水的色度在5度左右。自来水的浊度仅在0.5度左右,远低于1度的国家标准,而雪水的浊度则高达6度,比自来水浑浊的多。”

在如今的环境下,城市农村中的雪都有不同程度的污染。除非是没被污染的高海拔雪山上的雪,才可以放心收取和饮用。

雪水,又被俄罗斯学者称之为“活水”。以雪水泡茶,对预防动脉硬化有一定的作用。动脉硬化的原因之一是体内冰状水含量不足,经常饮用雪水有利于这种状况的改变。据测定,雪中重水的含量只有普通水的1/4,而重水的含量越低生命的过程就越长,经常饮用雪水对抗衰老和延年益寿是有帮助的。

10.「雪添茶事三分雅,茶赠雪魂一段香。」

风花雪月酒茶棋本都是极其高雅之物,相互结合更是雅上添雅。以至于邀月对酒,扫雪烹茶等行为被人津津乐道,也广为文人骚客口吟笔撰,所以传下来的诗词故事数不胜数。若是真想用雪水煮茶喝,还须打破这层层美化,才可以正确认识雪水的水质和功效以及储存和使用的方法。

当然,谁不想在下雪的天,信手鞠了一把把的雪,烹出一杯风雅的茶呢?

连同动作,都成了风景。

小编推荐

中国人的喝茶方式自古至今的演变


饮茶方式的转变

首先来说,古人喝茶的方式其实是经历过三大的阶段。

吃茶→煮茶→泡茶

古人最早饮茶的方式是口嚼生食,这是真“吃茶”。

之后开始用火煮羹饮,就象人们今天煮菜汤一样。

那时的人们只把茶作为羹汤来饮用,或以茶作菜来食用。

一直到唐代陆羽,才把茶的格调提升为一种独立的饮品,成为一门生活艺术。

时间表

一、神农时代:神农时代利用含嚼茶叶鲜叶,把茶叶拿来当药用。

二、西周、东周:开始把茶叶当菜食。

三、秦代:开始当茗饮,调煮,羹饮。

四、汉代:茶开始商业化,茶叶的简单加工出现,开始制作茶饼,以便运输。

五、唐代:受经济、文化的影响,唐代饮茶文化盛行。

唐代陆羽的喝茶方式

煎茶+茶碗

中唐以前,人们在煮茶的时候,要加入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等物。

这被陆羽深深嫌弃,“斯沟渠间弃水耳”——这简直是沟渠的废水。

所以,他在《茶经》中,只保留了盐来调味。

唐代这样的喝茶方法,就叫做“煎茶”:

先将饼茶碾末,置于锅中煎煮,而后再加盐调味,以去除苦味。煎好的茶用长匙舀至面前的小茶碗中饮用。

|碗“陆羽《茶经》记载: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

茶碗,品鉴茶水之用

以越州出产的最佳,鼎州、婺州、越州出产的也不错,寿州、洪州出产的则次之,北苑团茶是在唐宋间流行的饼茶基础上精加工成型的。

值得注意的是,唐宋时期,中国的茶叶主要是做成茶饼形状的,称为“团茶”。

那个时候可还没有什么绿茶、红茶、乌龙茶之类的茶类哦。

宋代的喝茶方式

点茶+建盏

“茶兴于唐而盛于宋”,唐代积淀下来的成果,在宋代完成了升华。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宋代把“品香、斗茶、插花、挂画”,称为“四大雅事”。

把饮茶真正地变成了一种艺术潮流。

宋代的喝茶方式,称为“点茶”,步骤如下:

点茶的要点:

用茶匙或茶筅、茶筋等工具搅动茶汤,使之产生饽沫,乃至咬盏挂杯,幻化出花草虫鱼之类现象。

茶匙要重,击拂有力,击拂无力,茶不发力。

宋徽宗认为要注汤击拂七次,每一次需要使用的力度和方式都不一样,直至浓度适中、乳花汹涌则止。

点茶完毕,如果只是一个人欣赏,未免寂寞。

如果一下就喝下去了,未免浪费了之前那么多功夫。

于是,”斗茶“这项文人墨客乐此不疲的娱乐应运而出。

明代的喝茶方式

散茶+紫砂壶

明代开始,因为朱元璋废团改散,出现了大量的散茶。

于是,民间饮茶,开始以散茶为主。

如今我们熟悉的绿茶、黄茶、红茶、乌龙茶,都是因为废团改散,制茶工艺改良之后,才逐渐出现的。

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九月,明太祖朱元璋下诏废团改散。

碾末而饮的唐煮宋点饮法,变成了以沸水冲泡叶茶的瀹饮法。

因此,明代的茶壶是专用泡茶的。

这只有在散茶形成主要饮用方式下,才有可能出现的情况。

而紫砂的种种优势,使得紫砂壶在明代的茶器中大放异彩。

清代的喝茶方式

散茶+盖碗

清代的喝茶方式,也是在明代的基础上进行了升华。

清代不仅出现了如今我们喝到的大多数茶类,而且还有几位热爱喝茶的皇帝。

比如,乾隆皇帝就曾经说过:“君不可一日无茶”。

清朝盖碗的流行,就与爱茶的乾隆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古书画中就可窥见史实。

而且,爱茶的清帝经常将历史名茶画中的主角换成自己,投入其中。

盖碗泡茶,喝的是茶的原味、真味。

同时泡茶所用的茶具和方法也简化了很多,更利于茶文化的传播。

而且在品尝中可以欣赏茶的色、香、味、形,慢斟细啜时领略幽雅闲逸、洒脱自然的情趣。

至此可以说,我们如今的泡茶方式,已经是把茶的生活化、大众化和品饮艺术结合为一体了。

好茶,是否真的不怕开水烫?


有人说,沸水是检验好茶的一个标准。

那么,好茶真的不怕开水烫吗?

老茶,必须沸水泡

这里所说的老茶,主要指存放10年以上的普洱和黑茶。

1.可杀菌

因为老茶在存放过程的,难免产生少量有害菌,沸水冲泡,更安全。

2.除异味,减仓味

沸水冲泡,对异味和仓味的消除,有一定作用,主要原因是沸水蒸发快速,会带走一些异味和仓味。

3.有利于逼出内含物质

老茶由于经过多年存放,将原本不溶与水的物质,转化得可溶于水,沸水有利于逼出老茶的更多内含物质,从而有利于品味老茶的独特魅力。

老白茶,适合沸水泡

实践证明,好的寿眉、白牡丹和银针,只要干仓存储,不施化肥农药的,用沸水冲泡,香气和滋味更好。白牡丹和银针,沸水冲泡,更显毫香蜜韵。至于老白茶,用煮的更好喝。

绿茶,也可沸水泡

所有教材,建议绿茶冲泡温度在85至90摄氏度。主要是基于以下两个原因:

一、绿茶含茶氨酸等氨基酸,是茶叶中生津润甜的主要成分,是绿茶鲜爽的

喝茶是否真的对肾脏有好处?


众所周知,饮茶对人体有不少好处,茶能提神、解除疲劳、消食、止渴、利尿消肿,尤其绿茶、乌龙茶比红茶更好。茶可调节酸碱平衡,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E、胡萝卜素、尼克酸、钾、钙、硒、氟等,这些都是茶水对人体包括肾脏的益处。

但是,也有人指出,茶水中含有咖啡因,大约一杯茶水中含有相当于一杯咖啡中30%~50%的咖啡因,大量浓茶中含咖啡因更多。已证明,咖啡因可致人体正常细胞畸变,而且大量过饮浓茶,使人体神经系统兴奋过度,心脏、肾脏负担加重,促进胃泌素分泌,诱发消化性溃疡,而且,鞣质酸易与铁结合,减少造血因子铁质的吸收。

饮茶的时间也要有所讲究,不应在饭后立即喝茶,以饭后半小时至一小时最好。喝茶的杯数也不宜过多,一般以300~400毫升一次已足够。泡茶的用水最好是蒸馏水,煮开以后再烧2~3分钟,冷却至的开水泡茶最好,不仅可减少茶叶中维生素C的破坏,而且,能保持茶叶特有的绿色和香味,最好现泡现喝。

茶叶经过不同的制作工艺有凉性及温性之分,燥热体质的人,应喝凉性茶,虚寒体质者,应喝温性茶。晚上最好喝黑茶、红茶。因为绿茶属于不发酵茶,茶多酚含量较高,刺激性比较强;红茶是全发酵茶,刺激性弱。尤其对脾胃虚弱的人来说,喝红茶时加点奶,可以起到一定的温胃作用。平时情绪容易激动或比较敏感、睡眠状况欠佳和身体较弱的人,晚上还是以少饮或不饮茶为宜。晚上喝茶时要少放茶叶,不要将茶泡得过浓。最好晚饭后饮用,空腹饮茶容易抑制胃液分泌,妨碍消化,严重的还会引起心悸、头痛等“茶醉”现象。

泡茶用水之雨雪水“就地取天泉,扫雪煮碧茶”


在大自然之中,山泉、江、河、湖、海水等都属于地上水,此外还有天上之水,这就是雨水、雪水、雾水、露水等。雨水和雪水一般是比较纯净的,虽然雨雪从天上降落下来的时候会沾染上尘埃、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物质,但其含盐量和硬度都是很小的。古人对这些“天水”十分推崇,历来将其视为煮茶的上品。其中雪水,尤其受到古代文人和茶人的推崇。清代文学家裘枚有:“就地取天泉,扫雪煮碧茶”。在那寒冬腊月的时节,正愁无处寻觅宜茶之水时,纷飞的大霄从天而将,可谓天遂人愿。融新雪以烹香茗,观雪景而品雪茶可谓人生一大乐事。唐代诗人白居易《晚起》诗有“融雪煎香茗”,南宋辛弃疾《六幺令》词中有“细写茶经煮香雪”,元代刘敏中《浣溪沙》有“旋扫太初岩顶雪,细烹阳羡贡余茶”,元代谢宗可《雪煎茶》中有“夜扫寒荧煮绿尘”,清代首雪芹《红楼梦》中有“扫将新雪及时烹”等,都是描写以雪水烹茶的。 清代的乾隆皇帝对洁净清灵的雪水十分偏爱,“遇佳雪,必收取,以松实、梅英、佛手烹茶,谓之三清。尝于重华宫集廷臣及内庭翰林等,联句赋三清茶诗。”

雨水属于软水,以之泡出的茶汤色鲜亮,香味绝佳,品饮之后,会感觉到有一股太和之气,弥散于齿颊之间,绵绵不绝。 雨水历来有“天泉”的美誉,从云端洒下的雨水乃是阴阳之和、天地之施,有辅时生养之功德。饮用的雨水应选择和风顺雨、明云甘雨。古人于四季之雨水中独爱秋水,而梅雨次之。秋天之雨水白而洌,梅雨季节之水白而甘。甘则茶味就会稍微受到影响,洌则茶味得以保全,因此秋水胜于梅雨。以现代科学观点论证,秋天时天高气爽,大气中悬浮的微生物和灰尘少,降雨过程中受污染少因而洁净。此外,春冬之水也不错,但还是春雨较好,至于夏季时的暴雨之水则不可饮用。

科学试验表明,在大自然中,只有雪水和雨水属于纯软水,所以古人称其为“天泉”而喜欢以之烹茶是非常科学的。

孕妇能是否适合喝茶吗?


不同体质的人适合喝什么样的茶,这个问题大有讲究。尤其是怀了孕的人,在饮食上要十分注意,关于能不能喝茶?答案是孕妇可以喝茶,但不能多喝,而且不是所有的茶都适合孕妇,如果乱喝,会影响孕妇及胎儿健康!

孕妇喝茶的好处

茶叶中含有锌、维生素C等有益成分,再加上有些孕妇由于妊娠反应,胃口不佳,喝茶不仅能补充自身及胎儿的所需,还可调节口味,增加食欲!

孕妇如能每天喝3-5克茶,特别是淡绿茶,对加强心肾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帮助消化、预防妊娠水肿、促进胎儿生长发育,是大有好处的。

但是绿茶毕竟是寒性,孕妇喝绿茶茶一定要注意喝的量,记得要泡得清淡,什么都有个度,最好不要喝太多,适时喝点无大碍。

孕妇喝茶的坏处

茶叶中含有2%-5%的咖啡因,大量饮用较浓的茶水,尤其是红茶,对人体会有一定的兴奋作用,从而刺激胎动增加,甚至可能影响到胎儿的发育,使其体重减轻。

茶叶中还含有鞣酸、茶碱、咖啡碱等物质,尤其是鞣酸,可与铁元素结合成一种不能被机体吸收的复合物,妨碍孕妇对铁的吸收。因此如果过多饮用浓茶,就有引起妊娠贫血的危险,胎儿也可能因此罹患上先天性缺铁性贫血。

长期大量饮浓茶,还会使心跳加速,尿量增多,血液循环增快,这无疑会给本就体弱的孕妇带来心脏、肾脏的负担。因此,不主张孕妇喝大量的浓茶。

因此,孕妇最好少喝或不喝茶,要喝最好也只是喝少量淡绿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