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高《茶山诗》释义详解

发布时间 : 2019-11-28
绿茶山楂水 乌龙茶详解 红茶的诗

绿茶山楂水。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面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袁高《茶山诗》释义详解”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各位茶友们了解“袁高《茶山诗》释义详解”相关知识!

袁高字公颐,唐宪宗时官礼部尚书。

【茶山诗】

禹贡通远俗,所图在安人。

后王失其本,职吏不敢陈。

亦有奸佞者,因兹欲求伸。

动生千金费,日使万姓贫。

我来顾渚源,得与茶事亲。

氓辍耕农耒,采采实苦辛。

一夫旦当役,尽室皆同臻。

扪葛上欹壁,蓬头入荒榛。

终朝不盈掬,手足皆鳞皴。

悲嗟遍空山,草木为不春。

阴岭芽未吐,使者牒已频。

心争造化功,走挺糜鹿均。

选纳无昼夜,捣声昏继晨。

众工何枯栌,俯视弥伤神。

皇帝尚巡狩,东郊路多堙。

周回绕天涯,所献愈艰勤。

况减兵革困,重兹固疲民。

未知供御余,谁合分此珍。

顾省忝邦守,又惭复因循。

茫茫沧海间,丹愤何由申。

【释义】

顾渚紫笋茶,又名湖州紫笋,产于浙江湖州顾渚山区。因其嫩芽未展时,形似笋,色近紫,故名。顾渚山,位于浙江湖州与江苏宜兴(古名阳羡、义兴)二境之间,两地均产茶,自唐代两地之茶均被列为贡茶,但这两种茶长期被人混淆。《苕溪渔隐丛话》认为:生于湖州长兴顾渚山中谓顾渚紫笋,生于常州义兴(今宜兴)君山悬脚岭北峰下者,即所谓阳羡茶。在唐代,顾渚紫笋之名盛于阳羡茶,故陆君山悬脚岭北峰下者,即所谓阳羡茶。在唐代,顾渚紫笋之名盛于阳羡茶,故陆羽《茶经》上说:“浙西茶,以湖州为上,常州次之。”“紫笋”说亦源出《茶经》:“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芽者次。”说明其品质优于常。该茶作为贡茶,自唐代宗广德年间(763年前后),至明洪武八年(1375)被“革罢”止,前后长达六百余年。据《元和郡县志》载:“唐贞元以后,每岁进奉顾山紫笋茶,役工三万人,累月方毕。”

【详解】

唐德宗建中二年(781),袁任湖州刺史,为朝廷督造紫笋贡茶,亲临顾渚,目睹茶农们辍农停桑,日夜赶制贡茶,劳民伤神、惨不忍睹的景象,遂写下这首《茶山诗》(又名《焙贡顾渚茶》)。全诗尖锐地指出贡茶给万民带来的困苦,对役工艰辛劳作表示深切同情,对统治阶级为一己享受,不顾人民痛苦的情形,表示了极大的忧愤。

小编推荐

李郢《茶山贡焙歌》茶作详解


李郢 字楚望,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宣宗大中十年(856)举进士第。历藩镇从事,后拜侍御史。

【茶山贡焙歌】

使君爱客情无已,客在金台价无比。

春风三月贡茶时,尽逐红旌到山里。

焙中清晓朱门开,筐箱渐见新芽来。

陵烟触露不停采,官家赤印连帖催。

朝饥暮匐谁兴哀,喧阗竞纳不盈掬。

一时一饷还成堆,蒸之馥之香胜梅。

研膏架动轰如雷,茶成拜表贡天子,万人争啖春山摧。

驿骑鞭声砉流电,半夜驱夫谁复见。

十日王程路四千,到时须及清明宴。

吾君可谓纳谏君,谏官不谏何由闻。

九重城里虽玉食,天涯吏役长纷纷。

使君忧民惨容色,就焙尝茶坐诸客。

几回到口重咨嗟,嫩绿鲜芳出何力。

山中有酒亦有歌,乐营房户皆仙家。

仙家十队酒百斛,金丝宴馔随经过。

使君是日忧思多,客亦无言征绮罗。

殷勤绕焙复长叹,官府例成期如何!

吴民吴民莫憔悴,使君作相期苏尔。

【详解】

此诗反映了唐时顾渚茶作为贡茶后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据《唐国史补》载:“长兴贡茶,限清明日到京,谓之急程茶。”当时朝廷为了及时得到顾渚新茶,规定贡茶限清明日到京,按浙北气候,顾渚茶最早也只能在春分时发芽,距清明仅十五贡茶限清明日到京,按浙北气候,顾渚茶最早也只能在春分时发芽,距清明仅十五日,从采摘到焙制,时间本已十分紧张,尚需从长兴至长安四千里路的运输,需日夜兼程,贡茶才能如期送到。这首长达三十七句的七言古风,详细地描述了催贡、采摘、焙制、解贡的全过程,客观真实地反映了由此给人民带来的疾苦。

中国现代茶诗


和柳亚子先生

(毛泽东)

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向渝州叶正黄。

二十一年归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董必武)

共庆新年笑语华,红岩士女赠梅花。

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

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

陪都歌舞迎佳节,遥称延安景物华。

和柳亚子先生

(林伯渠)

骇浪惊涛四海哗,新时世界叹花花。

百年岁月流如矢,几度兴亡话与茶。

士到危时方见义,国无净土忘为家。

岿然南社风流在,珍重文章报国华。

茶诗论长寿

(朱德)

庐山云雾茶,味浓性泼辣。

若得长年饮,延年益寿法。

【说明】朱德同志一生日夜操劳国家大事,仍然能活到九十多岁,其长寿的密诀取决于诸多因素,其中喜欢饮茶是重要原因之一,他尤其喜欢庐山云雾茶,他曾在庐山上写过一首饮茶诗,表达了饮茶与长寿之间的关系。诗句浅显易懂,却清楚体现了庐山云雾茶的优点及性能。

访梅家坞

(陈毅)

会谈及公社,相约访梅家。

青山四面合,绿树几坡斜。

溪水鸣琴瑟,人民乐岁华。

嘉宾咸喜悦,细看摘新茶。

初饮高桥银峰

(郭沫若)

芙蓉国里产新茶,九嶷香风阜万家。

肯让湖州夸紫笋,愿同双井斗红纱。

脑如冰雪心如火,舌不豆丁眼不花。

协力免教天下醉,三闾无用独醒磋。

茶诗入禅二首

(赵朴初)

吃茶

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

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

【说明】诗中,赵朴初化用唐代诗人卢仝的“七碗茶”诗意,引用唐代高僧从谂禅师“吃茶去”的禅林法语自然贴切、生动明了,既是诗人领略茶叶的写照,又是体现茶禅一味,茶禅相通的佳作。

中国——茶的故乡

东赢玉露甘清香,椤伽紫茸南方良。

茶经昔读今茶史,欲唤无涯让故乡。

【说明】赵朴初在诗后加注:“日本宁治产玉露茶甚佳,斯里兰卡(古称椤伽)产红茶有名于世。”这首诗从赞颂日本名茶宇制玉露茶,斯里兰卡(椤伽)紫茸茶入手,占出了中国茶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欲唤天涯认故乡”。

初饮高桥银峰

(郭沫若)

芙蓉国里产新茶,九嶷香风阜万家。

肯让湖州夸紫笋,愿同双井斗红纱。

脑如冰雪心如火,舌不怠来眼不花。

协力免教天下醉,三闾无用独醒嗟。

茶的情诗

张措

如果我是开水

你是茶叶

那么你的香郁

必须依赖我的无味

让你的干枯,柔柔的

在我里面展开、舒散

让我的浸润舒展你的容颜

我必须热,甚至沸腾

彼此才能相溶

我们必须隐藏

在水里相觑相缠

一盏茶工夫

我俩才决定成一种颜色

无论你怎样浮沉把持不定

你终将缓缓地

轻轻的

落下,攒聚在我最深处

那时候,你最苦的一滴泪

将是我最甘美的一口茶。

陆龟蒙《奉和袭美茶具十咏》茶事茶诗详解


【奉和袭美茶具十咏】

陆龟蒙

茶 坞

茗地曲隈回,野行多缭绕。

向阳就中密,背涧差还少。

遥盘云髻慢,乱簇香篝小。

何处好幽期,满岩春露晓。

茶 人

天赋识灵草,自然钟野姿。

闲来北山下,似与东风期。

雨后探芳去,云间幽路危。

唯应报春鸟,得共斯人知。

茶 笋

所孕和气深,时抽玉苕短。

轻烟渐结华,嫩蕊初成管。

寻来青霭曙,欲去红云暖。

秀色自难逢,倾筐不曾满。

茶 籝

金刀劈翠筠,织似波文斜。

制作自野老,携持伴山娃。

昨日斗烟粒,今朝贮绿华。

争歌调笑曲,日暮方还家。

茶 舍

旋取山上材,驾为山下屋。

门因水势斜,壁任岩隈曲。

朝随鸟俱散,暮与云同宿。

不惮采掇劳,只忧官未足。

茶 灶

无突抱轻岚,有烟映初旭。

盈锅玉泉沸,满甑云芽熟。

奇香袭春桂,嫩色凌香菊。

炀者若吾徒,年年看不足。

茶 焙

左右捣凝膏,朝昏布烟缕。

方圆随样拍,次第依层取。

山谣纵高下,火候还文武。

见说焙前人,时时炙花脯。

茶 鼎

新泉气味良,古铁形状丑。

那堪风雪夜,更值烟霞友。

曾过赪石下,又住清溪口。

且共荐皋卢,何劳倾斗酒。

茶 瓯

昔人谢岖埞,徒为妍词饰。

岂如圭璧姿,又有烟岚色。

光参筠席上,韵雅金罍侧。

直使于阗君,从来未尝识。

煮 茶

闲来松间坐,看煮松上雪。

时于浪花里,并下蓝英末。

倾余精爽健,忽似氛埃灭。

不合别观书,但宜窥玉札。

【详解】

这是陆龟蒙根据皮日休的《茶中杂咏》十首诗所作的唱和之作。皮日休在《茶中杂咏》组诗前有一段长序,概括了茶的史实,列叙自周至唐的茶事,对陆羽的《茶经》给予高度评价:“自周已降及于国朝茶事,竟陵子陆季疵言之详矣。然季疵以前,称茗饮者必浑以烹之,与夫瀹(yuè)蔬而啜者无异也。季疵之始为经三卷,由是分其源,制其具,教其造,设其器,命其煮……余缺然于怀者,谓有其具而不形于诗,亦季疵之余恨也,遂为十咏……”由此可见,皮、陆二人唱和的茶诗,是以诗补写《茶经》。两组茶诗详尽而生动地描绘了唐代茶事的诸多方面,是十幅生动形象的茶事图,也是研究我国唐代茶史的重要资料。

茶与诗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一篇《茶与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茶诗不分家,古人很多诗人都喜欢饮茶,因为饮茶的意境与写诗总是很贴切,可以激发灵感,写出更符合心境的词句。而这篇文字我想说的不是如何写诗,而是“茶诗不分家”中涉及到的人生道理。

俗话说功夫在诗外,想要写出好诗,就不能闭门造车,不能硬生生如同挤牙膏一样挤字眼,需要的是广泛接触社会,使生活中的点滴自然在心头聚集、融汇,最终才有对天地,对人生的最真切感悟。所以要积极生活,勇于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酸甜苦辣,万般都尝遍,才知杯中香,

茶有多种,最贵的未必是适合自己的,不能人云亦云,生活中应该有自己的主张,不能随波逐流。拿诗词来说,有古体诗近体诗,古体诗的格式比较自由,而近体诗在押韵等方面的要求比较严格,不过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言语方面的特点,每一个时代都有专属的韵表,有些人作诗喜欢比对着以前的韵表来写,但要知道的是现在跟以前已经不同了,比方说入声如今就不再有,所以还按照从前的标准写诗就显得过于做作。写诗最重要的是写出自己内心最真切的感受,如同我们生活,重要的是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道路,活出自己的风采一样。

再或者如同我们喝茶,喝的是最适合自己的茶,品的是最贴合自己心境的茶香,不管是生活、写诗还是品茶,都不能有任何做作的成分,一做作,一切都假。

关于本文《茶与诗》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姚合《寄杨工部,闻毗陵舍弟自罨溪入茶山》描绘茶茶诗


【寄杨工部,闻毗陵舍弟自罨溪入茶山】

姚合

采茶溪路好,花影半浮沉。

画舸僧同上,春山客共寻。

芳新生石际,幽嫩在山阴。

色是春光染,香惊日气侵。

试尝应酒醒,封进定恩深。

芳贻千里外,怡怡太府吟。

【释义】

毗(pí)陵,古郡名,即今江苏常州市。

罨(yǎn)溪,指茶山下的罨画溪。

茶山,指唐代贡茶——常州阳羡茶的产地,江苏宜兴县(唐时宜兴属常州)东南35里的茶山,后称唐贡山。

【详解】

这首诗既描绘了茶山的美好景色,也描写了茶叶的美好属性,还反映了茶的醒酒功效,表明了诗人对茶的爱好。项斯,字子迁,江东人。会昌四年进士。官丹徒县尉。据《唐诗纪事》载:项斯“始,未为闻人……谒杨敬之”。杨敬之在当时是一个有地位的人,而且又善于发掘人才,奖掖后进,他对项斯极为赏识,赠诗云:“几度见诗诗尽好,及观标格过于诗。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项斯因此“未几,诗达长安,明年擢上第”。

吕岩《大云寺茶诗》茶诗鉴赏


吕岩字洞宾。唐懿宗咸通年间(860—873)考中进士,曾两次任县令。黄巢起义时,吕带全家隐居于长安南的终南山,学道求仙。一说他在长安酒店中遇到钟离汉(八仙之一),传授以修炼方法,得道成仙,号为纯阳子。

【大云寺茶诗】

玉蕊一枪称绝品,僧家造法极功夫。

兔毛瓯浅香云白,虾眼汤翻细浪俱。

断送睡魔离几席,增添清气入肌肤。

幽丛自落溪岩外,不肯移根入上都。

【释义】

兔毛瓯,即“免毫盏”。

其釉表呈兔毫斑点。

上都,首都。

【详解】

佛教的兴起,为茶业的迅速发展与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自古高山出好茶”,而“天下名山僧占多”。寺庙一般坐落在名山之中,其自然环境适宜茶树生长。为满足禅宗佛教用茶的需要,各大小寺院均大力种茶、制茶、研究茶;因而很多名茶皆产自仙居名山的寺庙,如长兴吉祥寺的紫笋,霍山长岭庵的霍山黄芽,庐山招贤寺的庐山云雾,蒙山智炬寺的蒙顶云雾,当阳玉泉山玉泉寺的仙人掌茶,黄山松谷庵、云谷寺的黄山毛峰,徽州松萝庵的徽州松萝,杭州龙井寺的龙井等。此诗所盛赞的大云寺茶,也属这类佛寺僧人研制的绝品好茶。

朱元璋续茶诗


洪武三年,朱元璋带了几个心腹秘密来到灵山寺。和尚们拿出灵山一枪一旗的灵山茶,这茶是朱元璋过去未曾见过,更没曾喝过的。当汝宁府派来的巧厨师精心地用九龙潭中的泉水沏泡好灵山茶送到朱元璋面前时,朱元璋打开茶杯盖,一股沁人肺腑的清香直扑口鼻,未曾入口,便产生了一种飘飘然欲仙之感,一口茶进去,舌尖首先有一种浓郁的醇厚之味。朱元璋虽说当了皇帝,有天下各种贡茶,但此时只觉得哪一种名茶也赶不上灵山茶。一杯茶没喝完便对身边的人说:这杯茶是哪位官员沏泡的,给他连升三级官。跟随他的一个贴心师爷忙说:那是汝宁府派来的厨师沏泡的。意思是他不是什么官员,无法升官。朱元璋也听出了那位师爷的意思。但这杯清香甘甜的茶水使他兴奋得无法克制,再次传旨:他是厨师也要升三级官。那位师爷只好照办。一边嘟哝着发牢骚:十年寒窗苦,何如一盏茶。朱元璋一听这位师爷的嘟哝,知其因为没有给他这位有才者连升过三级官而有意见,便对他说:你刚才像是吟诗,只吟了前半部分,我来给你续上后半部分:他才不如你,你命不如他。就这样,那位厨师连升了三级官。朱元璋降香后即下旨拨一笔巨款,将灵山寺原来的三层殿修成七层大殿,外带厢房。亲笔写下圣寿禅寺横匾,封陈大同为金丘峰禅师任主持僧,赐他半副辇驾到京城免费游览。并命州县要在灵山一带大种茶叶,每年进贡必须是一枪一旗的灵山茶。从那以后灵山周围大种其茶,当地不少山因种茶改为茶山、茶沟、茶坡等。

裴迪《饮茶歌送郑容》茶诗作品释义讲解


【饮茶歌送郑容】

丹丘羽人轻玉食,采茶饮之生羽翼。

名藏仙府世空知,骨化云宫人不识。

云山童子调金铛,楚人茶经虚得名。

霜天半夜芳草折,烂漫缃花啜又生。

赏君此茶祛我疾,使人胸中荡忧栗。

日上香炉情未毕,醉踏虎溪云,高歌送君出。

【释义】

铛(chēng),温器,金铛,指茶铛。

缃(xiāng),浅黄色。

祛(qū),除去。

忧栗,即忧慄,犹忧惧。

香炉,山名,又名香炉峰,在庐山之北。

虎溪,水名,在江西庐山下。

【详解】

佛教讲究戒、定、慧。戒忌荤腥,烟酒不宜,而视茶为圣洁之物;定、慧则为坐禅,茶有驱睡的功效,更是必不可少。因此,郑板桥有一副妙联:“从来名士能萍水,自古高僧爱斗茶。”诗僧皎然是陆羽的好友,喜饮茶,善品茶。此诗中“赏君此茶祛我疾,使人胸中荡忧栗”,是赞颂茶祛病健身、荡胸涤烦的功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