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夜闻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想羡欢宴因寄此诗》茶诗作品

发布时间 : 2019-11-28
湖州绿茶 常州绿茶 湖州的白茶

湖州绿茶。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面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白居易《夜闻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想羡欢宴因寄此诗》茶诗作品”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各位茶友们了解“白居易《夜闻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想羡欢宴因寄此诗》茶诗作品”相关知识!

夜闻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想羡欢宴因寄此诗

白居易

遥闻境会茶山夜,珠翠歌钟俱绕身。

盘下中分两州界,灯前合作一家春。

青娥递舞应争妙,紫笋齐尝各斗新。

自叹花时北窗下,蒲黄酒对病眠人。

【释义】

茶山境会,当时湖州和常州官府专门在紫笋茶产地顾渚山(位于长兴县西北45公里处太湖西岸)设置了境会亭,每到茶季,两州官员聚集境会亭品尝新茶。

“紫笋齐尝各斗新”,紫笋即顾渚紫笋茶。斗新,每年产新茶时,唐宋时士大夫盛行斗茶之风,即斗新。斗茶、斗新就是比试茶汤质量。斗茶有五要素:一为茶叶,须肥嫩茶芽;二为器具,或陶或瓷,以白瓷小盏为佳;三为煮茶用水,注重“长泉”、“活泉”之水;四为煮茶用火,讲究炭炉文火;五为茶叶注入沸水时的比例与操作手法。《茶录》:“钞茶一钱七,先注少量沸汤,尔后调气极匀,之后边添水边搅拌茶汤,上盏四分则止。”茶冲泡后,以茶面颜色鲜白着盏无水痕为绝佳,倘茶面以上盏壁内有水痕则为负。而在建安(今福建建瓯)地方斗茶,两盏茶同时注水,停止注水后,随着茶汤温度的下降,以盏内水痕先退者为负,耐久者为胜。因此他们较胜负的说法为“相去一水两水”,即水痕先退下一分或两分即可定胜负。

【详解】

白居易时任苏州刺史,骑马时摔伤腰,卧病在床,饮蒲黄药酒。听说两位朋友在常州、湖州交界处的茶山(即顾渚山)饮酒品茗,十分羡慕,于是写了此诗寄给他们。

茶经网扩展阅读

裴迪《饮茶歌诮崔石使君》茶诗作品欣赏


【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牙爨金鼎。

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

一饮涤昏寐,情思朗爽满天地。

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

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

愁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

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

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释义】

诮(qiào),责备。

剡(shàn)溪,在浙江嵊(shèng)县,即曹娥江上游。剡溪茶在唐代已负盛名。

丹丘,《天台记》:“丹丘出大善茗,服之羽化。”又《搜神记》载:“虞洪入山采茗,遇丹丘子获大茗。”此处丹丘指传说中的神仙丹丘子。

爨(cuàn),炊。

【详解】

此诗盛赞剡溪茶,有如神仙饮用的玉液琼浆。从茶叶、茶具、泡茶、煮茶、茶饮方式、茶境、茶舞(曲)等方面完整地勾画出了茶道的形式、意境与神韵,最早提出了“茶道”这一概念,并仔细描绘了三饮此茶的不同感受。还特别提出:“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徒自欺。”认为饮酒不如饮茶,并对历史上嗜酒名士如毕卓、陶潜、崔侯加以嘲笑。庄子认为酒可全真,其实茶也一样可以全真,只有汉代丹丘子才懂得其中奥妙。

陆羽《歌》茶诗作品


陆羽

(733—804),字鸿渐,自称桑苎翁,又号东冈子,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性诙谐,闭门著书,不愿为官,以嗜茶著名,著有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被历代茶商尊为“茶神”。

【歌】

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

不羡朝入省,不羡暮入台。

惟羡西江水,曾向金陵城下来。

【详解】

陆羽一生坎坷,三岁遭父母遗弃,由竟陵高僧智积禅师收养,待年稍长,因不知父母与姓氏,按《易经》占卦取名,得到《蹇》之《渐》卦。卦辞说:“鸿渐于知父母与姓氏,按《易经》占卦取名,得到《蹇》之《渐》卦。卦辞说:“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于是以陆为姓,以羽为名,以鸿渐为字。智积禅师嗜茶,陆羽常为煮茗,并学会了种茶和制茶的技术,对茶的烹饮方法及茶具、水质等都有深刻的研究与精辟独到的见解。这首《六羡歌》,前四句讲不羡富贵,不慕高官,主要用来烘托后面两句,强调煎茶用水的重要性。(另一说,此诗是智积禅师圆寂后,陆羽满怀深情所作的悼念诗,后面两句是指像故乡水一样的大恩师的养育之情。)

陆羽文学造诣很高,从所著《茶经》可以看出,他也很会写诗,但保存下来的诗仅两首。除这首《六羡歌》外,还有《会稽东小山》一首:“月色寒潮入剡溪,青猿叫断绿林西。昔人已逐东流去,空见年年江草齐。”因为陆羽研究茶事,撰写《茶经》时,曾于浙江省吴兴县苕溪隐居,他当然会到以出产“剡溪茗”闻名的嵊县一带进行考察。《会稽东少山》描写陆羽在一天夜里乘舟去嵊县,月光如水,青猿哀啼的凄凉情景,并流露出“昔人已逐东流去,空见年年江草齐”的伤感。

陆羽.耿沩(wéi)为“大历十才子”之一,是陆羽情意相投、志趣相同的好友。(陆三,是诗友们排行送陆羽的雅号)。

晏殊《煮茶》茶诗作品赏析


晏殊(991—1055),字同叔,临川(今属江西抚州)人。景德中赐同进士出身。庆历中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名臣皆出其门下。

【煮 茶】

稽山新茗绿如烟,静挈都篮煮惠泉。

未向人间杀风景,更持醪醑醉花前。

【释义】

稽山新茗,即日铸茶。产于今浙江绍兴会稽山日铸岭。该茶历史悠久,自唐朝起,已被列为贡品,极负盛名。欧阳修曾誉之为“两浙第一”。

都篮,陆羽《茶经》中讲:“都篮,以悉设诸器而名之。”是装放各种茶具的东西,竹篾所制。

惠泉,即江苏无锡的惠山泉,陆羽和张又新皆品评其为“天下第二泉”。

醪醑(láoxǔ),浊酒。

【详解】

唐代李商隐在《义山杂纂》中提到十六种属于大杀风景、令人败兴的事,如清泉濯足、花上晒裤、背山起楼、焚琴煮鹤、对花啜茗、松下喝道等。晏殊当地方官时,用惠山泉水煮稽山新茶,并“从容置酒”,作了这首诗。在晏殊看来,饮酒赏花和对花啜茗同属文人雅兴。

杜甫几首茶诗作品欣赏


杜甫

(712—770),字子美,诗中尝自称少陵野老。原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属河南)。曾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诗与李白齐名,称“李杜”。

【重过何氏五首】(之三)

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

石阑斜点笔,桐叶坐题诗。

翡翠鸣衣桁,蜻蜓立钓丝。

自逢今日兴,来往亦无期。

【释义】

桁(chàng),衣架。

【详解】

唐代饮茶之风遍及朝野,成为时尚。文人墨客中,许多人已把饮茶当作一种艺术享受,“或饮茶一盏,或吟诗一章”;“或饮一瓯茗,或吟两句诗”。此诗中“春风啜茗”、“桐叶题诗”,反映的就是这种时尚。

【寄赞上人】

一昨陪锡杖,卜邻南山幽。半侵腰脚衰。未便阴崖秋。

重冈北面起,竟日阳光留。茅屋置兼土,斯焉心所求。

近闻西枝西,有谷杉黍稠。亭午颇和暖,石田又足收。

当期塞雨干,宿昔齿疾瘳。裴回虎穴上,面势龙泓头。

柴荆具茶茗,径路通林丘,与子成二老,来往亦风流。

【释义】

上人,是对高僧的敬称。

裴(péi)回,徘徊。

【详解】

唐代以前,我国著名产茶区都在佛教兴盛的寺庙附近。佛教对茶叶的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佛寺对茶叶的注重,首先是僧侣修行生活的需要。茶中含咖啡因,饮茶能兴奋神经、提神醒脑,可助坐禅破睡;其次是寺庙多在名山,自然环境适宜种茶。因此,从南北朝到隋唐,是佛教的兴盛时期,也是我国茶业获得迅速发展的时期。许多名寺高僧既有很高的文化素养,又对茶叶的栽培、烹煎、品饮有精深的柴荆具茶茗,径路通林丘,与子成二老,来往亦风流。

【释义】

上人,是对高僧的敬称。裴(péi)回,徘徊。

【详解】

唐代以前,我国著名产茶区都在佛教兴盛的寺庙附近。佛教对茶叶的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佛寺对茶叶的注重,首先是僧侣修行生活的需要。茶中含咖啡因,饮茶能兴奋神经、提神醒脑,可助坐禅破睡;其次是寺庙多在名山,自然环境适宜种茶。因此,从南北朝到隋唐,是佛教的兴盛时期,也是我国茶业获得迅速发展的时期。许多名寺高僧既有很高的文化素养,又对茶叶的栽培、烹煎、品饮有精深的研究。他们和当时文人墨客多有来往,一起品茶吟诗,谈经论道。此诗所提的赞上人,应也是这样的高僧。所以,杜甫在诗中说:“柴荆具茶茗,径路通林丘。与子成二老,来往亦风流。”

杜甫还有《已上人茅斋》一诗中咏及茶:“已公茅屋下,可以赋新诗。枕簟入林僻,茶瓜留客迟。江莲摇白羽,天棘蔓青丝。空添许询辈,难酬支遁词。”

【进 艇】南京久客耕南亩,北望伤神坐北窗。昼引老妻乘小艇,晴看稚子浴清江。俱飞蛱蝶元相逐,并蒂芙蓉本自双。茗饮蔗浆携所有,瓷罂无谢玉为缸。

【释义】

南京,指成都。

无谢,不让。

【详解】

此诗中“茗饮蔗浆携所有”,同杜牧《游池州林泉寺金碧洞》中“携茶腊月游金碧”,说明在唐代,茶在许多文人墨客生活中成了不可缺少的物品,在外游玩时,也要随身携带茶叶。

【夜宴左氏庄】

风林纤月落,衣露净琴张。暗水流花径,春星带草堂。检书烧竹短,煎茗引杯长。诗罢闻吴咏,扁舟意不忘。

【详解】

此诗中“茗饮蔗浆携所有”,同杜牧《游池州林泉寺金碧洞》中“携茶腊月游金碧”,说明在唐代,茶在许多文人墨客生活中成了不可缺少的物品,在外游玩时,也要随身携带茶叶。

【夜宴左氏庄】风林纤月落,衣露净琴张。暗水流花径,春星带草堂。检书烧竹短,煎茗引杯长。诗罢闻吴咏,扁舟意不忘。

【详解】

唐代饮茶之风遍及全国上下,文人墨客宴席上往往有酒有茶,甚至还有专门的茶宴、茶会。此诗中“煎茗引杯长”,反映的就是这种风靡全国的时尚。

柳宗元《夏昼偶作》茶诗作品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郡(今山西省境内)人,世称柳河东。贞元进士,授校书郎,调蓝田尉,升监察御史里行。因参与王叔文革新,被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与愈皆倡导古文运动,同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并称“韩柳”。

【夏昼偶作】

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

日午独觉无余声,山童隔竹敲茶臼。

【释义】

南州,指永州。

溽(rù)暑,潮湿的夏季。

牖(yǒu),窗。

敲茶臼,章士钊《柳文指要》:“敲茶臼者,制新茶也。唐人饮茶,不尚购买制成品种,往往自采而制之,制就即饮,以新为贵,此子厚所以闻敲茶臼也。”

茶臼,捣茶容器。

【详解】

炎天暑热,吴牛喘月,午眠觉醒,口渴思茶,隔着竹林传来山童敲茶臼的声音,更加勾起了饮茶的欲望。

张祜《闲居作五首》茶诗作品详解


【闲居作五首】(之四)

张祜

闷看垂檐雨,闲寻小院芳。

壁泥根长麦,篱柱叶生杨。

旋碾新茶试,生开嫩酒尝。

看看花渐老,无复滞春光。

【详解】

张祜《江南杂题三十首》(之二十二):“沧海一遗民,诗书尽老身。不逢青眼旧,争奈白头新。小小调茶鼎,铢铢定药斤。空疏更谁问,赖与酒家邻。”同《闲居作五首》(之四),反映的都是张祜遭受排挤,怀才不遇,茶酒消日,隐居以终的境遇。朱庆馀,宝历进士,官至秘书省校书郎。朱庆馀有一首很有名的诗——《近试上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这首诗是朱投赠给当时以擅长文学而又乐于提拔后进、与韩愈齐名的水部郎中张籍,以希求其称扬和介绍于主持考试的礼部侍郎。朱呈献的这首诗获得张籍明确的答复,在《酬朱庆余》中,张籍写道:“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人间贵,一曲菱歌敌万金。”朱的赠诗写得好,张也答得妙,可谓珠联璧合,千年来传为诗坛佳话。

裴迪《饮茶歌送郑容》茶诗作品释义讲解


【饮茶歌送郑容】

丹丘羽人轻玉食,采茶饮之生羽翼。

名藏仙府世空知,骨化云宫人不识。

云山童子调金铛,楚人茶经虚得名。

霜天半夜芳草折,烂漫缃花啜又生。

赏君此茶祛我疾,使人胸中荡忧栗。

日上香炉情未毕,醉踏虎溪云,高歌送君出。

【释义】

铛(chēng),温器,金铛,指茶铛。

缃(xiāng),浅黄色。

祛(qū),除去。

忧栗,即忧慄,犹忧惧。

香炉,山名,又名香炉峰,在庐山之北。

虎溪,水名,在江西庐山下。

【详解】

佛教讲究戒、定、慧。戒忌荤腥,烟酒不宜,而视茶为圣洁之物;定、慧则为坐禅,茶有驱睡的功效,更是必不可少。因此,郑板桥有一副妙联:“从来名士能萍水,自古高僧爱斗茶。”诗僧皎然是陆羽的好友,喜饮茶,善品茶。此诗中“赏君此茶祛我疾,使人胸中荡忧栗”,是赞颂茶祛病健身、荡胸涤烦的功效。

苏轼《寄周安孺茶》茶作品茶诗赏析


【寄周安孺茶】

苏轼

大哉天宇内,植物知几族。灵品独标奇,迥超凡草木。名从姬旦始,渐播《桐君录》。赋咏谁最先?厥传惟杜育。

唐人未知好,论著始于陆。常、李亦清流,当年慕高躅。

遂使天下士,嗜此偶于俗。岂但中土珍,兼之异邦鬻。

鹿门有佳士,博览无不瞩。邂逅天随翁,篇章互赓续。

开园颐山下,屏迹松江曲。有兴即挥毫,灿然存简牍。

伊予素寡爱,嗜好本不笃。粤自少年时,低回客京毂。

虽非曳裾者,庇荫或华屋。颇见绮纨中,齿牙厌粱肉。

小龙得屡试,粪土视珠玉。团凤与葵花,碔砆杂鱼目。

贵人自矜惜,捧玩且缄椟。未数日注卑,定知双井辱。

于兹自研讨,至味识五六。自尔入江湖,寻僧访幽独。

高人固多暇,探究亦颇熟。闻道早春时,携籝赴初旭。

惊雷未破蕾,采采不盈掬。旋洗玉泉蒸,芳罄岂停宿。

须臾布轻缕,火候谨盈缩。不惮顷间劳,经时废藏蓄。

髹筒净无染,箬笼匀且复。苦畏梅润侵,暖须人气燠。

有如刚耿性,不受纤芥触。又若廉夫心,难将微秽渎。

晴天敞虚府,石碾破轻绿。永日遇闲宾,乳泉发新馥。

香浓夺兰露,色嫩欺秋菊。闽俗竞传夸,丰腴面如粥。

自云叶家白,颇胜中山醁。好是一杯深,午窗春睡足。

清风击两腋,去欲凌鸿鹄。嗟我乐何深,水经亦屡读。

陆子诧中泠,次乃康王谷。麻培顷曾尝,瓶罂走僮仆。

如今老且懒,细事百不欲。美恶两俱忘,谁能强追逐。

姜盐拌白土,稍稍从吾蜀。尚欲外形体,安能徇心腹。

由来薄滋味,日饭止脱粟。外慕既已矣,胡为此羁束。昨日散幽步,偶上天峰麓。山圃正春风,蒙茸万旂簇。

呼儿为佳客,采制聊亦复。地僻谁我从,包藏置厨簏。

何尝较优劣,但喜破睡速。况此夏日长,人间正炎毒。

幽人无一事,午饭饱蔬菽。困卧北窗风,风微动窗竹。

乳瓯十分满,人世真局促。意爽飘欲仙,头轻快如沐。

昔人固多癖,我癖良可赎。为问刘伯伦,胡然枕糟曲。

【释义】

姬旦,即周公。

《桐君录》,指《桐君药录》,其中讲到“巴东有真香茗茶”。

常,指常衮,唐建州刺史造研膏茶。

李,即李德裕(虎前)。

鹿门佳士,指皮日休。

天随翁,指陆龟蒙。

叶家白,建茶名。

中山醁,名酒。

中泠,指扬子江中泠水。

康王谷,指康王谷家水。

【详解】

此诗虽长,但句句不离茶,是一首严格意义上的咏茶诗。诗的开篇,就是一部中国茶业和茶文化的简明历史,讲述了从周公姬旦所著《尔雅》,即有“槚,苦茶”的名称;《神农食经》也有“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的记载;晋朝的杜育最先用《荈赋》来描写茶;唐代的陆羽成就了世上第一部关于茶叶的专著,从此,茶业迅速发展,饮茶之风风靡中外;后来,又有皮日休和陆龟蒙,互相唱和,留下《茶中杂咏十首》和《奉和袭美茶具十咏》这样优美的诗篇,陆龟蒙还亲自种茶,制茶,研究茶,“有田数百亩,置园顾渚山下,岁取租茶,自判品第”。他们对保存茶业史料和发展茶文化都有重大贡献。随后,对宋代的名茶小龙、团凤、日注、双井进行品评;对茶叶的采摘、制作、烹煎、品尝以及饮后“意爽飘欲仙,头轻快如沐”的美妙感受都作了详尽而生动的描述,是一首不可多得的咏茶好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