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干《山中言事》作品茶诗

发布时间 : 2019-11-28
逆水寒品茶茶具对应茶叶 红茶的诗 梦见干茶叶

逆水寒品茶茶具对应茶叶。

下面是茶经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方干《山中言事》作品茶诗”精彩内容,帮助大家了解茶文化知识,欢迎大家进行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方干(809—888),字雄飞,门人私谥玄英先生。新定(今浙江建德)人。很有学问,但因其貌不扬,加上生性耿直,一直考不取功名,隐居会稽镜湖,终生坎坷,贫困而死。死后十多年,“宰臣张文蔚奏名儒不第者五人请赐一官以慰其魂”,朝廷破例追认他为进士及第。这种追认历史上很少见到,和诸多死后仍未得到社会承认的怀才不遇者相比,方干算比较幸运,但这种幸运毕竟来得太迟。所以,清诗人袁枚有诗感叹说:“放眼古今多少恨,可怜身后识方干。”

【山中言事】

日与村家事渐同,烧松啜茗学邻翁。

池塘月撼芙蕖浪,窗户凉生薜荔风。

书幌昼昏岚气里,巢枝俯折雪声中。

山阴钓叟无知己,窥镜挦多鬓欲空。

【释义】

芙蕖(qú),即荷花。

薜(bì)苈,即薜荔,植物名,常绿藤本。

书幌(huǎng):书房。

挦(xún),拔。

【详解】

此诗写诗人隐居山中的情况,“日与村家事事同,烧松啜茗学邻翁”。表明诗人与隐居地的山村老百姓无论从思想感情和生活习惯都融为一体了。

cy316.com编辑推荐

柳宗元《巽上人以竹间自采新茶见赠酬之以诗》作品茶诗欣赏


【巽上人以竹间自采新茶见赠酬之以诗】

芳丛翳湘竹,零露凝清华。

复此雪山客,晨朝掇灵芽。

蒸烟俯石濑,咫尺凌丹崖。

圆方丽奇色,圭璧无纤瑕。

呼儿爨金鼎,余馥延幽遐。

涤虑发真照,还源荡昏邪。

犹同甘露饭,佛事薰毗耶。

咄此蓬瀛侣,无乃贵流霞。

【释义】

上人,对僧人的敬称。

芳丛,指茶树。

翳,障蔽。

清华,清美华丽。

雪山客,指上人。

掇(duō),摘取。

灵芽,指嫩茶。

石濑(lài),石间湍急之水。

圆方,指天地。

圭璧,比喻人品美好。

爨(cuàn),炊。

清华,清美华丽。

雪山客,指上人。

掇(duō),摘取。

灵芽,指嫩茶。

石濑(lài),石间湍急之水。

圆方,指天地。

圭璧,比喻人品美好。

爨(cuàn),炊。

清华,清美华丽。

雪山客,指上人。

掇(duō),摘取。

灵芽,指嫩茶。

石濑(lài),石间湍急之水。

圆方,指天地。

圭璧,比喻人品美好。

爨(cuàn),炊。

幽遐,深远。

真照,真相,本性。

甘露饭,佛祖如来的斋饭。

毗(pí)耶,梵语,意译为平整庄严。

咄,即咄咄,感叹声。 

蓬瀛侣,指修道之士。

流霞,神话中的仙酒。

【详解】

唐朝茶事兴起,与佛家结下不解之缘,饮茶逐渐成为寺院生活的重要内容,饮茶之风传遍各大小寺庙,茶成为佛教生活中一日不可缺少的生活必需品。为满足禅宗佛教用茶的需要,各大小寺院大力种茶、制茶,研究茶事,研制名茶。这样做的结果,促进了茶叶的生产和茶叶品质的提高。此诗中所言巽上人“竹间自采新茶”,就是这位高僧栽培、制作的一种名贵新茶。柳宗元获赠此茶,写此诗感谢巽上人。诗中道出了他对此茶无限喜爱的心情。

茶诗张籍作品《赠姚合少府》赏析


张 籍(约767——约830)字文昌,原籍吴郡(今苏州)。贞元十五年(799)进士。历官秘书郎、太祝、水部员外郎、国子博士,仕终国子司业。《唐才子传》卷5云:“初至长安,谒韩愈,一会如平生欢,才名相许,论心结契。愈力荐为国子博士。然性狷直,多所责讽于愈,愈亦不忌之。时朝野名士皆与游,如王建、贾岛、于鹄、孟郊诸公集中,多所赠茶,情爱深厚。皆别家千里,游宦四方,瘦马赢童,青衫乌帽,故每邂逅于风尘,必多殷勤之恩,衔杯命素,又况于同志者乎!声调相似,况味颇同。”擅为乐府古风。有《张司业集》。

《赠姚合少府》全唐诗卷384

病来辞赤县,案上有丹经。

为客烧茶灶,教儿扫竹亭。

诗成添旧卷,酒尽卧空瓶。

阙下今遗逸,谁瞻隐士星。

赏析:“赤县”本指中国,所谓“赤县神州”,但此处指唐长安直辖的长安、万年两县。姚合于宪宗元和十一年(816)及第,先后任武功主簿,富平、万年尉。一度因病赋闲,陶醉于诗、酒、茶加上炼丹,这大概是隐士们最重要的生活内容,也是长安大多数文人雅士乐意选择的优雅而精致的生活方式。作者并不欣赏隐居生活,认为不为国家效力,既是朝廷用人的缺憾,也是文化人的自我埋没。诗中还包含着对朋友的祝愿,希望他早日恢复健康,重登仕途。

茶言茶语 品茶悟人生,茶语人生经典句子


1、好茶常有淡淡的苦味,苦味中总是透着较深的清香。人生常常如美中含苦,难以有十全十美之事,十有八九不如意,能有一二如意事,便也足矣。不如意,便是生活的苦味。

2、苦中有甘是暗味。苦尽甘来是真味。好茶总是先涩后香,人生总是苦中藏乐。先甜者,往往后苦,先苦者往往后甜。富不过三代,与茶之道也有想通之处。富一代历尽千辛万苦,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练就了过人的机智敏感,方可在错综复杂的社会浪潮中趋吉避凶。因为来之不易,所以万般珍惜。有些富二代、富三代,之所以一代不如一代,正是因为他们坐享其成、不愿吃苦,没有在苦的煎熬中练就真本事,又不懂珍惜,故守不住富一代的财富,终是大浪淘沙,财富散尽。

3、茶中有大道,悟茶通人生。细细品茶,神清气爽,返璞归真,超凡脱俗,渐入佳境,可以通神,而穷宇宙之理。

4、茶在众生的心里,有不同的味道。那一壶用静水煮沸的新茶,在茶客的唇齿间回绕,品后有人似觉苦若生命,也有人淡如清风。

5、茶有浓淡,有冷暖,亦有悲欢。用一颗俗世的心品茶,难免执著于色、香、味,则少了一份清淡与质朴。茶有了万千滋味,甚至融入了世事与情感。用一颗出离的心品茶,便可以从容地享受飞云过天、绿水无波的静美。

6、茶,源于自然,汲日月精华,沐春秋洗礼,从而有了如此山魂水魄的灵性。茶可以洗去浮尘,过滤心情,广结善缘。所以懂得品茶的人,也是一个愿意让自己活得简洁的人。始终相信,禅是一种意境,有些人用一生都不能放下执念,悟出菩提。而有些人只用了一盏茶的时光,就从万象纷纭中走出,绽放如莲。

7、人生有七苦,众生流落在人间,是为了将诸苦尝尽,换来一味甘甜。繁华三千,但最后终归尘埃落定,如同夜幕卸下了白日的粉黛装饰,沉静而安宁。光阴弹指而过,当年在意的得失、计较的成败,都成了云烟过眼。任何时候,彼岸都只有一步之遥,迷途知返,天地皆宽。

8、时光若水,无言即大美。日子如莲,平凡即至雅。品茶亦是修禅,无论在喧嚣红尘,还是处寂静山林,都可以成为修行道场。克制欲望,摒除纷扰,不是悲观,不是逃避,只为了一种简单的活法。安住当下,哪怕是一颗狭小的心,亦可以承载万物起灭。

9、世间一切情缘,皆有定数。有情者未必有缘,有缘者未必有情。随缘即安,方可悟道。茶水洗心,心如明镜,一个人只要看清楚自己,即可辨别无常世界。意乱情迷时,大可不必慌乱。静心坐禅,明天会如约而至。春花依旧那样美,秋月还是那么圆。

10、品茶可以让人宽恕过错,从而在杯盏中得到平和。真正完美的人生当留白,留白,即是佛家所说的空明。人间是最能表现自我的剧场,如果有一天故事剧终,选择出离,一定要真的放下,而不是走投无路的放逐。要相信,别无选择的时候,会有最好的选择。

11、万法无常,缘起性空。万物既是因缘和合而生,亦会因缘而灭。晚云收,即是倦鸟归巢时。佛说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每一次归返都是回头,每一次渡河都有舟楫。无论前方的路有多远,消除我执,此后风餐露饮,海天云阔,都是归属。

12、静水深流,简单的人其内心清和,越容易参透禅理。修佛亦如品茶,将一杯苦茶喝到无味,这就是禅的境界。人生应该删繁留简,任世事摇曳,心始终如莲,安静绽放。就如同万千溪涧,终究要汇入一条河流,潺潺清明,简静安宁。

13、喝茶,要一颗清淡的心、悲悯的心。哪怕处车水马龙的闹市,都可以感受春风过耳、秋水拂尘的清雅。云在窗外踱步,鸟在檐下穿飞。袅袅的香雾,似有若无地诠释虚实相生的人生。桌台上有一方闲置的木鱼、几卷经书,还有散落的菩提,在浅淡的月光下,疏淡清绝。

14、时光流转,云水千年。茶成了生活中的习惯,成了修行者不可缺少的知音。只是多少人,可以将汹涌不安的岁月,喝到水静无波。多少人可以将浑浊纷纭的世象,喝到纯净清朗。也许我们可以选择一个无意的日子,无论晴雨,不管春秋,饮下一壶人生的禅茶,回归本真,找到最初的自己。

15、人生如茶,可以浓烈亦可淡雅,当夜色已沉,万物沉寂之时,不如就让我们举杯共品一杯人生的香茗,感其清洌香醇,念其茶韵清苦,于细细的回味之中去珍藏起却无尽的甘甜吧。人生若得此意境,或者真就再无所求了。人生如茶,情似茶香,于默然之中沁入你我的肌理。纵然是世事无常,人生喧嚣不绝,我们轻笑忘尘,只让余香牵系,让一切的俗事纷争远离……

16、人生如茶,总会有淡淡的愁苦。当一杯香茗在手,或者就能忘却几许烦忧。茶品可清心,当我们手捧着一杯不落俗尘的幽静时,一颗心便也如茶汤般渐渐地清澄起来。穿过了钢筋水泥筑就的红尘繁华、看透了功名利禄的虚无与诱惑,我们的心便随着舒展的叶片沉静渐次沉静……喝茶的人需要一种自成的格调,不会轻易的喜形于色;有一种对岁月了悟,总是以平淡的心去包容他人;有一种欲语还休的静默,懂得再华丽的言语都比不上行动上的温存;有一种欲笑还颦的豁达,知道凡事皆不用太过刻意。喝茶时的心情是对光阴点滴的收藏,用和悦的心在平静的日子里喝茶,总能生就出一份满足来。

贯休《山居诗》茶香品茶诗句鉴赏解析


【山居诗】(二十四首之三、之二十、之二十一)

好鸟声长睡眼开,好茶擎乳坐莓苔。

不闻荣辱成番尽,只见熊罴作队来。

诗里从前欺白雪,道情终遣似婴孩。

由来此事知音少,不是真风去不回。

自休自了自安排,常愿居山事偶谐,

僧采树衣临绝壑 争山果落空阶。

闲担茶器缘清障,静衲禅袍坐绿崖。

虚作新诗反招隐,出来多与此心乖。

(原注:金华山出树衣,僧多采为蔬菜,味极美也。)

石垆金鼎红蕖嫩,香阁茶棚绿齐。

坞烧崩腾奔涧鼠,岩花狼藉斗山鸡。

蒙庄环外知音少,阮籍途穷旨趣低。

应有世人来觅我,水重山叠几层迷。

【详解】

“好鸟声长睡眼开,好茶擎乳坐莓苔”,“闲担茶器缘青障,静衲僧袍坐绿崖”,“石炉金鼎红渠嫩,香阁茶棚绿巘齐”,从这些诗句来看,静居山中的诗僧贯休,饮茶已成为其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李商隐《龙山人惠石廪方及团茶》饮茶诗作品赏析


【龙山人惠石廪方及团茶】

李商隐

客有衡岳隐,遗余石廪茶。

自云凌烟露,采掇春山芽。

圭璧相压叠,积芳莫能加。

碾成黄金粉,轻嫩如松花。

红炉炊霜枝,越几斟井华。

滩声起鱼眼,满鼎漂清霞。

凝澄坐晓灯,病眼如蒙纱。

一瓯拂昏寂,襟鬲开烦拏。

顾渚与方山,谁人留品差?

持瓯默吟味,摇膝空咨嗟。

【释义】

襟鬲(lì),犹胸怀。烦拏(ná),纷乱、纷杂。

【详解】

李群玉很喜欢饮茶,此诗就是盛赞友人所送的石廪(lǐn)茶的独特品质。石廪茶,因产于湖南衡山石廪峰一带而得名。衡山有七十二峰,其中以祝融、紫盖、芙蓉、天柱、石廪五座最为有名,余则分隶之。隶石廪峰的有石榴、采霞、白石、永泰、九女、云龙、双石、明月、青岑、普贤、峋嵝、会善、潜圣、莲花、天堂、祥光、回雁十七峰。这里出产的茶色香味俱佳,在唐代即负盛名。

徐寅《贡余秘色茶盏》品茶茶诗鉴赏


【贡余秘色茶盏】

捩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贡吾君。

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

古镜破苔当席上,嫩荷涵露别江溃。

中山竹叶醅初发,多病那堪中十分。

【释义】

捩(liè),扭转。

秘色,瓷器上的青色釉彩。

《候鲭录》六:“今之秘色瓷器,越州烧进为贡奉之物,不得臣庶用之,故云秘色。”

【详解】

品茶,除了对茶叶、水有很高的要求外,茶具也十分讲究。陆羽在《茶经》中设专章专论“烹饮器具”,对当时六处名窑加以品评排列,认为“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次(上),寿州洪州次”。评价的标准,除产品质量外,主要看是否“益茶”。越州碗“口唇不捲,底捲而浅,受半升已下。越州瓷、岳瓷皆青,看是否“益茶”。越州碗“口唇不捲,底捲而浅,受半升已下。越州瓷、岳瓷皆青,青则益茶,茶作红白之色。邢州瓷白,茶色红;寿州瓷黄,茶色紫;洪州瓷褐,茶色黑;悉不宜茶”。唐人顾况在《茶赋》中称“越泥似玉之瓯”;唐人施肩吾在《蜀茗词》中称“越碗初盛蜀茗新,薄烟轻处搅来匀”,都是对茶具的颂赞。徐寅此诗,对贡余秘色茶盏这种上贡的高级茶具更是赞赏有加。

欧阳修《尝新茶呈圣俞》茶之品茶诗赏析


【尝新茶呈圣俞】

建安三千里,京师三月尝新茶。

人情好先务取胜,百物贵早相矜夸。

年穷腊尽春欲动,蛰雷未起驱龙蛇。

夜闻击鼓满山谷,千人助叫声喊呀。

万木寒痴睡不醒,惟有此树先萌芽。

乃知此为最灵物,宜其独得天地之英华。

终朝采摘不盈掬,通犀銙小圆复窊。

鄙哉谷雨枪与旗,多不足贵如刈麻。

建安太守急寄我,香蒻包裹封题斜。

泉甘器洁天色好,坐中拣择客亦嘉。

新香嫩色如始造,不似来远从天涯。

停匙侧盏试水路,拭目向空看乳花。

可怜俗夫把金锭,猛火炙背如虾蟆。

由来真物有真赏,坐逢诗老频咨嗟。

须臾共起索酒饮,何异奏雅终淫哇。

【释义】

建安,地名,即今福建建瓯县。

夜闻击鼓,《采茶》:“采茶之法,须是侵晨,不可见日。侵晨则夜露未晞,茶芽肥润,见日则为阳光所薄,使芽之膏腴内耗,至受水而不鲜明。故每日常以五更挝鼓,集群夫下凤凰山,监采官人给一牌入山,至辰刻复鸣锣以聚之,恐其逾时贪多务得也。”

掬(jū),双手捧载。通犀,有孔相通。

銙(kuǎ),古腰带饰物。建安贡茶有贡新銙、试新銙、龙团胜雪、白茶等名称。

窊(wā),凹陷。

枪与旗,宋熊番《宣和北苑贡茶录》:“凡茶芽数品,最上者曰小芽,如雀舌鹰爪,以其劲直纤锐,故号芽茶。次曰中茶,乃一芽带一叶者,号一枪一旗。次曰大芽,乃一芽带两叶者,号一枪两旗。其带三叶四叶者,皆渐老矣。” 建安太守,指蔡襄,时知福州。

蒻(ruò),嫩香蒲。

乳花,烹茶所起的泡沫。

金锭,指黄色茶砖。

诗老指梅尧臣,字圣俞。

奏雅终淫哇,本谓奏大雅之乐,而结以邪僻之曲;此喻饮茶本属高雅之会,而俗夫却以酒筵收歇。

【详解】

欧阳修《归田录》:“茶之品,莫贵于龙凤,谓之团茶,凡八饼重一斤。庆历中,蔡君谟(襄)为福建路转运使,始造小片龙茶以进,其品绝精,谓之小团,凡二十饼重一斤,其价直金二两,然金可有而茶不可得。每因南郊致斋,中书、枢密院各赐一饼,四人分之,宫人往往缕金花于其上,盖其贵重如此。”此诗即写蔡襄所赠福建新茶之精美。诗的开头写宋人饮茶之好尚,接着写采茶的情景,并指出早春之茶少而名贵,后半部写当时饮茶风习。

妙峰山中觅茶魂


妙峰山位于湖州原南埠乡(今属妙西镇)。在南埠,有传为皎然、陆羽采茶处的“茶窠”(后辟为“浙北名茶良种母本园”)以及白龙潭、黑龙潭等优质水源,而葱茏毓秀的妙峰山,则是陆羽茶文化研究会认定的“唐代杼山”。

从古刹栖贤寺西行,经依山傍涧的滋坞村,抵达桑茶满园的妙峰山。踩着新铺的青石阶上行,一座云头柱高耸的石牌坊跃入眼帘,行楷“慕羽坊”横额为茶绿色,系韩国著名茶人朴权钦先生题写,1999年,“慕羽坊”由中韩茶界合建。柱上,为吴兴宿儒严在宽、武林诗翁戴盟撰写的楹联:“深入幽林,茶圣诗僧留胜迹;崇登三癸,惠风朗日聚群贤。”“苕水长流,璀璨茶经传四海;妙峰矗立,辉煌圣迹耀千秋。”

不远处,有一块行草书“茶艺”刻石。再前行,又看见“新加坡和中国茶人的友谊常青”纪念碑,字迹出自淡茶斋寇丹老人手笔。拾级而上,山道旁,为“日本国茶道里千家十五世家元中国哲学博士千宗室”所立“三癸亭”碑。

山冈上,顶呈葫芦尖、四角飞檐的“三癸亭”悄然玉立。亭额为赵朴初居士墨迹,书风清隽素雅,隐涵松雪遗韵。亭周围,苍松相伴,尽显高古。亭西北,有堵“诗墙”,刻有颜真卿、皎然流传的“三癸”篇章。

公元773年春,颜真卿到任湖州刺史不久,浙西观察判官、殿中侍御史袁高巡湖并与颜氏、皎然等会于杼山。其后,为庆贺这一盛事,并表彰大型类书《韵海镜源》的竣编,遂兴工筑三癸亭,杼山也成为“江东名士”的雅集胜地。

颜氏对陆羽可谓器重:“欻构三癸亭,实惟陆生故。”有关“三癸”亭名之由来,《杼山妙喜寺碑铭》谓:“陆处士以癸丑岁冬十月癸卯朔二十一日癸亥建,因名之曰三癸亭。”原来,恰逢“三癸同干”,故名“三癸”。可是,自南宋嘉泰《吴兴志》误读肇始,近千年来,世人均将“三癸”解析为“癸年、癸月、癸日”,以讹传讹,一错再错。至今,不仅绝大多数书籍报刊沿袭宿谬,三癸亭的景点指示牌亦仍作此解。其实,“癸卯朔”的真正含义为干支“癸卯”的农历初一,唐大历八年冬十月的干支根本未提及。

据传,由于三癸亭和颜真卿、皎然、陆羽三位名士的渊源,民间还称之为“三绝亭”。“缮亭历三癸,疏趾邻什寺。”起始于南朝梁时,从金斗山移来杼山之妙喜寺遗迹何在?招隐院、温阁又在哪里?当初,颜氏那句“流华净肌骨,疏瀹涤心源”是在这里吟出的么?这条简朴的小径,是袁高走过的“御史径”么?这些散落山间的野茶,是陆羽采撷过的么?

抚危崖俯瞰,自天目山逶迤西来的苕溪默默流淌,颇有“巍峨倚修岫,旷望临古渡”意境。远方,古邑湖州及弁山云峰依稀可见。当年,杼山禅伯皎然以清丽湖州水煮茗,三饮悟茶道。此刻,若是煎茶于妙峰,想必能品出几分茶情来。

离开三癸亭,向西折入一条山径。发现一块不显眼的“吃茶来”碑刻,起首章为“和平”。原来,这是韩国“茶星”崔圭用先生的遗墨,“吃茶来”是其平生参禅悟道所得。据说这位遐龄期颐的老人在世时,最大的心愿就是在《茶经》故里湖州立上“吃茶来”碑。后来,他终于在妙峰山圆了茶梦。

下行十数步,青樾下,肃立着“大唐妙喜寺皎然上人之灵塔”。东南侧,修篁成林,内置竹亭,此间,无疑是“识妙聆细泉,悟深涤清茗”的绝佳所在。“霅之昼,能清秀。”皎然,这位开创“杼山诗学”、才华横溢的大德高僧,倘若遗舍利于如此清雅澹泞之地,往生西方、禅心不灭的他岂不拈花微笑?

往南越溪涧,来到清静肃穆的陆羽墓。只见茶陵坐西向东,弧形碑墙环立其后,上镌《茶经》及茶诗文。墓碑为行楷书题刻:“一九九五年冬建大唐太子文学陆羽之墓湖州陆羽茶文化研究会立”。追思鸿渐,景仰之余,不由心生感慨。也许,杼山仍将是一个谜,但山水清远的湖州孕育了《茶经》,更造就了陆羽,“一代茶圣”羽化仙去,夫复何憾?

据说,“谢”、“陆”有通家之好。陆羽与皎然,这一俗一僧,生前为“缁素忘年之交”,谢世后,“杼山砖塔禅,竟陵广宵翁。”依然在茗香弥散中夹谷相望。这,岂非超越生死的旷古情缘?如果苍天有灵,或许,因一曲“高山流水”成为知音的伯牙、子期也将为之赞叹呢。

茶之魂,归来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