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琴茶》茶诗赏析

发布时间 : 2019-11-28
白茶诗茶词 黑茶老茶 黑茶散茶

白茶诗茶词。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面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白居易《琴茶》茶诗赏析”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各位茶友们了解“白居易《琴茶》茶诗赏析”相关知识!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祖籍先太原(今属山西),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曾为江州司马、杭州刺史、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与元稹常唱和,世称“元白”。

琴 茶

兀兀寄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间。

自抛官后春多醉,不读书来老更闲。

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穷通行止长相伴,谁道吾今无往还?

【详解】

白居易在《醉吟先生传》中自谓:“凡酒徒、琴侣、诗客,多与之游。”并作《北窗三友》诗云:“今日北窗下,自问何所为?欣然唯三友,三友者为谁?琴罢辄举酒,酒罢辄吟诗。三友递相引,循环无已时。”而在此诗中,茶与琴相提并论,由此可见他对茶的嗜好与喜爱。

“茶中故旧是蒙山”,四川名山县蒙山有五峰,状如莲花,最高名上清峰。其地适宜栽茶,相传在西汉末年开始种茶。唐朝时,蒙顶茶已作为贡茶,时称“蒙顶石花”,被列为当时14种贡茶之首品。蒙顶茶形态优美,香味俱佳,作为贡茶,历唐、宋、元、明,直至清代,长达一千余年,经久不衰。因此,有一脍炙人口的名联云:“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唐黎阳王有专咏《蒙山白云岩茶》诗:“闻道蒙山风味佳,洞天深处饱烟霞。冰绡剪碎先春叶,石髓香粘绝品花。蟹眼不须煎活水,酪奴何敢问新芽。若教陆羽持公论,应是人间第一茶。”

茶经网扩展阅读

唐代茶诗 杜甫《夜宴左氏庄》赏析


杜甫(712——770)字子美,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天宝时,在洛阳与李白相识。后寓居长安近10年。及安禄山军陷长安,乃逃至凤翔,谒见肃宗,官左拾遗。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寻出为华州司功参军。不久弃官居秦州、同谷,后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称浣花草堂。又号少陵野老。因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武表为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有《杜工部集》。

《夜宴左氏庄》 杜甫 全唐诗卷 卷224

风林纤月落,夜露净琴张。

暗水流化径,春星带草堂。

检书烧烛短,煎茗引杯长。

诗罢闻吴咏,扁舟意不忘。

赏析:杜甫是长安人,举进士不第后漫游各地,晚年移家成都,但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陕西长安、凤翔、华州工作或赋闲,死后葬于陕西樊川。《咸宁县志》卷12记载:“在樊川有杜子美祠,屏少陵,眺神禾,左华严,右勋荫。” 少陵、神禾、华严、勋荫是小地名,在长安所辖万年县城西南。杜甫一生大写酒诗,茶诗仅有二首,《夜宴左氏庄》乃其一。这首诗系杜甫晚年定居成都的作品,作于成都浣花草堂。从诗中看,诗人还是颇为知茶的。一个春天的夜晚,繁星满天,春风徐徐,树林、小径、落花、流水伴着优雅的琴声,营造了一个诗意的境界。在这样一个环境里,诗人一边翻书,一边煎茶;书翻了又翻,香茗喝了一杯又一杯。诗人一生嗜酒,移居成都后大概要入乡随俗,确已得品茗之趣,酒徒成了茶人。

林逋《烹北苑茶有怀》饮茶茶诗赏析


林逋(967—1028),字君复,号和靖,杭州钱塘(今杭州)人。少孤力学,恬谈好古,不趋荣利,隐居西湖孤山,二十年不至城市,种梅养鹤自娱,终身不仕不娶。

【烹北苑茶有怀】

石碾轻飞瑟瑟尘,乳花烹出建溪春。

世间绝品人难识,闲对《茶经》忆古人。

【释义】

北苑在福建建安东三十里凤凰山麓。宋太平兴国元年(976)遣使就北苑造茶圃,成为宋代贡茶的主要产地,降及宣和间,北苑贡茶极盛,“凡有四千余色(种),四万七千一百斤有奇”,为世所瞩目。

【详解】

在唐朝陆羽之前,人们饮茶粗放,如喝菜汤。自《茶经》问世之后,人们掌握了煎茶法,懂得了清饮细品的饮茶方法和技艺。林逋在品赏当时名茶建溪春时,饮茶思源,想到了《茶经》及其作者茶圣陆羽,并叹息感慨道,建溪北苑茶由于交通阻隔,陆羽著《茶经》时尚未记载。

茶诗张籍作品《赠姚合少府》赏析


张 籍(约767——约830)字文昌,原籍吴郡(今苏州)。贞元十五年(799)进士。历官秘书郎、太祝、水部员外郎、国子博士,仕终国子司业。《唐才子传》卷5云:“初至长安,谒韩愈,一会如平生欢,才名相许,论心结契。愈力荐为国子博士。然性狷直,多所责讽于愈,愈亦不忌之。时朝野名士皆与游,如王建、贾岛、于鹄、孟郊诸公集中,多所赠茶,情爱深厚。皆别家千里,游宦四方,瘦马赢童,青衫乌帽,故每邂逅于风尘,必多殷勤之恩,衔杯命素,又况于同志者乎!声调相似,况味颇同。”擅为乐府古风。有《张司业集》。

《赠姚合少府》全唐诗卷384

病来辞赤县,案上有丹经。

为客烧茶灶,教儿扫竹亭。

诗成添旧卷,酒尽卧空瓶。

阙下今遗逸,谁瞻隐士星。

赏析:“赤县”本指中国,所谓“赤县神州”,但此处指唐长安直辖的长安、万年两县。姚合于宪宗元和十一年(816)及第,先后任武功主簿,富平、万年尉。一度因病赋闲,陶醉于诗、酒、茶加上炼丹,这大概是隐士们最重要的生活内容,也是长安大多数文人雅士乐意选择的优雅而精致的生活方式。作者并不欣赏隐居生活,认为不为国家效力,既是朝廷用人的缺憾,也是文化人的自我埋没。诗中还包含着对朋友的祝愿,希望他早日恢复健康,重登仕途。

茶诗钱起《过张成侍御宅》赏析


《过张成侍御宅》 钱 起 全唐诗卷239

丞相幕中题凤人,文章心事每相亲。

从军谁谓仲宣乐,入室方知颜子贫。

杯里紫茶香代酒,琴中渌水静留宾。

欲知别后相思意,唯愿琼枝入梦频。

赏析:这也是一首茶会诗。茶会的地点在张成侍御家。这位张侍御在丞相府中做文字工作,备受重视。“题凤”典出《世说新语·简傲》:“稽康与吕安善,每一相思,千里命驾。安后来,直康不在,喜出户延之,不入,题门上作凤字而去;喜不觉,犹以为欣。故作凤字,凡鸟也。”喜名稽喜,稽康之兄。后遂以“题凤”比喻高贵者的造访。虽然张成侍御家徒四壁,贫如孔子的门徒颜回,但茶会上喝的茶却十分高档。是著名的贡茶顾渚紫笋。“琴中渌水静留宾”,听的是最优美的琴曲《渌水》,高朋满座,茶会的气氛一定十分热烈!钱起的茶诗充满茶情茶谊,且以写茶会著称,或雅人高会,或僧俗对饮。这说明唐代社会,无论是文学艺术界,或是宗教界,都已渗透茶之精神,注入茶香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学艺术的发展走向。

苏轼《寄周安孺茶》茶作品茶诗赏析


【寄周安孺茶】

苏轼

大哉天宇内,植物知几族。灵品独标奇,迥超凡草木。名从姬旦始,渐播《桐君录》。赋咏谁最先?厥传惟杜育。

唐人未知好,论著始于陆。常、李亦清流,当年慕高躅。

遂使天下士,嗜此偶于俗。岂但中土珍,兼之异邦鬻。

鹿门有佳士,博览无不瞩。邂逅天随翁,篇章互赓续。

开园颐山下,屏迹松江曲。有兴即挥毫,灿然存简牍。

伊予素寡爱,嗜好本不笃。粤自少年时,低回客京毂。

虽非曳裾者,庇荫或华屋。颇见绮纨中,齿牙厌粱肉。

小龙得屡试,粪土视珠玉。团凤与葵花,碔砆杂鱼目。

贵人自矜惜,捧玩且缄椟。未数日注卑,定知双井辱。

于兹自研讨,至味识五六。自尔入江湖,寻僧访幽独。

高人固多暇,探究亦颇熟。闻道早春时,携籝赴初旭。

惊雷未破蕾,采采不盈掬。旋洗玉泉蒸,芳罄岂停宿。

须臾布轻缕,火候谨盈缩。不惮顷间劳,经时废藏蓄。

髹筒净无染,箬笼匀且复。苦畏梅润侵,暖须人气燠。

有如刚耿性,不受纤芥触。又若廉夫心,难将微秽渎。

晴天敞虚府,石碾破轻绿。永日遇闲宾,乳泉发新馥。

香浓夺兰露,色嫩欺秋菊。闽俗竞传夸,丰腴面如粥。

自云叶家白,颇胜中山醁。好是一杯深,午窗春睡足。

清风击两腋,去欲凌鸿鹄。嗟我乐何深,水经亦屡读。

陆子诧中泠,次乃康王谷。麻培顷曾尝,瓶罂走僮仆。

如今老且懒,细事百不欲。美恶两俱忘,谁能强追逐。

姜盐拌白土,稍稍从吾蜀。尚欲外形体,安能徇心腹。

由来薄滋味,日饭止脱粟。外慕既已矣,胡为此羁束。昨日散幽步,偶上天峰麓。山圃正春风,蒙茸万旂簇。

呼儿为佳客,采制聊亦复。地僻谁我从,包藏置厨簏。

何尝较优劣,但喜破睡速。况此夏日长,人间正炎毒。

幽人无一事,午饭饱蔬菽。困卧北窗风,风微动窗竹。

乳瓯十分满,人世真局促。意爽飘欲仙,头轻快如沐。

昔人固多癖,我癖良可赎。为问刘伯伦,胡然枕糟曲。

【释义】

姬旦,即周公。

《桐君录》,指《桐君药录》,其中讲到“巴东有真香茗茶”。

常,指常衮,唐建州刺史造研膏茶。

李,即李德裕(虎前)。

鹿门佳士,指皮日休。

天随翁,指陆龟蒙。

叶家白,建茶名。

中山醁,名酒。

中泠,指扬子江中泠水。

康王谷,指康王谷家水。

【详解】

此诗虽长,但句句不离茶,是一首严格意义上的咏茶诗。诗的开篇,就是一部中国茶业和茶文化的简明历史,讲述了从周公姬旦所著《尔雅》,即有“槚,苦茶”的名称;《神农食经》也有“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的记载;晋朝的杜育最先用《荈赋》来描写茶;唐代的陆羽成就了世上第一部关于茶叶的专著,从此,茶业迅速发展,饮茶之风风靡中外;后来,又有皮日休和陆龟蒙,互相唱和,留下《茶中杂咏十首》和《奉和袭美茶具十咏》这样优美的诗篇,陆龟蒙还亲自种茶,制茶,研究茶,“有田数百亩,置园顾渚山下,岁取租茶,自判品第”。他们对保存茶业史料和发展茶文化都有重大贡献。随后,对宋代的名茶小龙、团凤、日注、双井进行品评;对茶叶的采摘、制作、烹煎、品尝以及饮后“意爽飘欲仙,头轻快如沐”的美妙感受都作了详尽而生动的描述,是一首不可多得的咏茶好诗。

花蕊夫人《宫词》饮茶茶诗描述赏析


花蕊夫人姓徐,一说姓费,青城(今四川灌县西)人。幼能文,尤长于宫词。为五代后蜀主孟昶之妃,赐号花蕊夫人。昶降宋后,被掳入宋宫,为太祖所宠。

【宫 词】

白藤花限白银花,阁子门当寝殿斜。

近被宫中知了事,每来随驾使煎茶。

【详解】

在湖南长沙马王堆发掘的西汉1号墓(公元前160年)和3号墓(公元前165年)中,均发现随葬物中有茶箱及敬茶仕女帛画,表明了西汉皇族烹煮饮茶的情况。《赵飞燕别传》中记载:“适吾梦中见帝(西汉成帝),帝自云中赐吾坐,帝命进茶。”唐王建《宫中词一百首》中,也有“天子下帘亲考试,宫人手里过茶汤”的描述。这一切都表明,饮茶是一种权贵的象征。至唐代,饮茶因适应宫廷统治需要而得到高度重视和大力提倡。唐代宗开始(公元762年),为满足宫廷对名茶的需要,建立了定时、定点、定量、定质的贡茶制,并责成专门官吏督选贡茶入贡事宜。故花蕊夫人此诗中,有“每来随驾使煎茶”的描述。

唐诗茶诗杜甫《重过何氏五首(之三)》赏析


《重过何氏五首(之三)》杜甫 全唐诗卷224

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

石阑斜点笔,桐叶坐题诗。

翡翠鸣衣桁,晴蜓立钓丝。

自逢今日兴,来往亦无期。

赏析:杜甫作有《何将军山林》一诗,内有“不识南塘路,今知第五桥”、“忆过杨柳渚,走马定昆池”几句,据宋人张礼考证:“第五桥在韦曲之西,与沈家桥相近。定昆池在韦曲之北,杨柳渚今不可考。”(宋人张礼撰《游城南记校注》)《重过何氏五首(之一)》云:“问讯东桥竹,将军有报书”、“重来休沐地,真作野人居”。因此,诗人饮茶的地点应当是在何将军山林,是何将军赋闲在家的“休沐地”,地点在长安韦曲一带。诗中提及的翠微寺、黄子陂都是当年长安的小地名。诗中用落日平台、春风石阑、翡翠蜻蜓、池鱼钓丝、啜茗题诗构成一幅杜甫啜茗图。想想那情景吧!在春天的傍晚,诗人在庭台石阑边,一边品茶,一边桐叶题诗;一边品茶作诗,一边欣赏“翡翠鸣衣桁,晴蜓立钓丝”的美景,真是茶事与文事并举,茶境与诗境和谐,茶意与诗意交融。有“诗圣”之誉的杜甫用生花妙笔写茶诗,真乃茶人之幸。“煎茗引杯长”、“春风啜茗时”堪称品茶佳句。然杜甫嗜酒如命,不逊于李白。区别在于:一个是“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的豪饮,一个是“径须相就饮一斗,恰有三百青铜钱”的穷饮。二人皆未享天年,诗仙李白活了61岁,杜甫死时未及花甲,仅58岁。酒精中毒,折其阳寿,二人若以茶代酒,当个“茶中仙”,唐代诗苑定会多出几许春色。茶人当为李杜一哭。

欧阳修《尝新茶呈圣俞》茶之品茶诗赏析


【尝新茶呈圣俞】

建安三千里,京师三月尝新茶。

人情好先务取胜,百物贵早相矜夸。

年穷腊尽春欲动,蛰雷未起驱龙蛇。

夜闻击鼓满山谷,千人助叫声喊呀。

万木寒痴睡不醒,惟有此树先萌芽。

乃知此为最灵物,宜其独得天地之英华。

终朝采摘不盈掬,通犀銙小圆复窊。

鄙哉谷雨枪与旗,多不足贵如刈麻。

建安太守急寄我,香蒻包裹封题斜。

泉甘器洁天色好,坐中拣择客亦嘉。

新香嫩色如始造,不似来远从天涯。

停匙侧盏试水路,拭目向空看乳花。

可怜俗夫把金锭,猛火炙背如虾蟆。

由来真物有真赏,坐逢诗老频咨嗟。

须臾共起索酒饮,何异奏雅终淫哇。

【释义】

建安,地名,即今福建建瓯县。

夜闻击鼓,《采茶》:“采茶之法,须是侵晨,不可见日。侵晨则夜露未晞,茶芽肥润,见日则为阳光所薄,使芽之膏腴内耗,至受水而不鲜明。故每日常以五更挝鼓,集群夫下凤凰山,监采官人给一牌入山,至辰刻复鸣锣以聚之,恐其逾时贪多务得也。”

掬(jū),双手捧载。通犀,有孔相通。

銙(kuǎ),古腰带饰物。建安贡茶有贡新銙、试新銙、龙团胜雪、白茶等名称。

窊(wā),凹陷。

枪与旗,宋熊番《宣和北苑贡茶录》:“凡茶芽数品,最上者曰小芽,如雀舌鹰爪,以其劲直纤锐,故号芽茶。次曰中茶,乃一芽带一叶者,号一枪一旗。次曰大芽,乃一芽带两叶者,号一枪两旗。其带三叶四叶者,皆渐老矣。” 建安太守,指蔡襄,时知福州。

蒻(ruò),嫩香蒲。

乳花,烹茶所起的泡沫。

金锭,指黄色茶砖。

诗老指梅尧臣,字圣俞。

奏雅终淫哇,本谓奏大雅之乐,而结以邪僻之曲;此喻饮茶本属高雅之会,而俗夫却以酒筵收歇。

【详解】

欧阳修《归田录》:“茶之品,莫贵于龙凤,谓之团茶,凡八饼重一斤。庆历中,蔡君谟(襄)为福建路转运使,始造小片龙茶以进,其品绝精,谓之小团,凡二十饼重一斤,其价直金二两,然金可有而茶不可得。每因南郊致斋,中书、枢密院各赐一饼,四人分之,宫人往往缕金花于其上,盖其贵重如此。”此诗即写蔡襄所赠福建新茶之精美。诗的开头写宋人饮茶之好尚,接着写采茶的情景,并指出早春之茶少而名贵,后半部写当时饮茶风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