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茶俗之——布朗族的酸茶

发布时间 : 2019-11-30
乌龙茶酸 乌龙茶是酸的 乌龙茶喝着酸

乌龙茶酸。

布朗族是我国云南西川版纳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受云南茶文化的影响,在布朗族也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少数民族茶文化。吃酸茶是布朗族特有的一种茶叶习俗,和普通的泡茶方法不同,布朗族人吃酸茶更侧重于将茶当成菜来食用。那么,布朗族人民是如何加工、生产酸茶的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酸茶制作中

酸茶加工工艺的过程,首先是采摘茶树发出的当年嫩叶(生产酸茶不需要一芽一叶鲜叶,而要粗大叶片,加工时间晾7~10月份为宜);二是将采摘的粗大叶片蒸熟;三是将蒸熟的茶叶放在阴凉通风干燥处7~10日左右,让它自然发酵,增强酸茶的色、香、味和散发部分水分(在自然发酵茶叶时不能馊、霉、烂),含水量保持在40%~50%左右;四是将晾过的酸茶原料装人竹筒内,而后将竹筒里的茶叶片压紧,不能松(砍鲜竹一棵,鲜竹越大越好,每一节,为一筒),然后封竹筒口,用绳子将笋叶扎紧在竹筒封口处,或者将笋叶剪成圆形和竹筒口一样大,堵塞竹筒封口处即可;五是选择埋酸茶竹筒地点,酸茶竹筒多埋在房前、屋后干燥的地方。埋酸茶时需挖坑,深30cm,宽20cm,长短根据竹筒而定。然后将装好酸茶的竹筒横放入沟中,再盖上土即可,这样酸茶的生产工艺全过程即已完成。酸茶埋在土中一般需要30天左右,最长可在土中埋8—10个月左右。

在长期的社会历史进程中,布朗族沿袭着吃酸茶的习俗,古朴而有趣。布朗族吃酸茶,称之为“敏宋”。他们吃酸茶时,将酸茶从竹筒中取出即食,不需用开水沏泡。吃酸茶一般都在早、晚时间,吃时,首先妇女烧起篝火,让篝火映红布朗族居住的竹楼客厅,男女老少,围着篝火,坐在木、竹凳上,他们边吸烟、边闲谈、边将这竹筒互相传递,先传给老人,老人又将竹筒传递给客人,每人根据各自的需要,自己动手,将酸茶从竹筒中取出,而后放入口中嚼细、咽下。酸茶具有解渴、提神、化脂消积、醒酒、健身等功能。每次可吃酸茶2~5克,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而食用。

布朗族同胞中流传一句俗语:酸茶早吃,一天威风,晚吃,赛过仙翁。

酸茶是布朗族贵重的礼物,是馈赠亲朋好友的厚礼。以茶传情,以茶会友也是茶乡布朗族人民的传统美德。男女青年订婚、办喜事、建新房、老人祝寿等,客人来了,都要敬给酸茶或沏泡一杯香茗给客人品饮。无茶不成亲,按布朗族的风俗习惯,在姑娘出嫁时,要带上茶叶到婆家。如今,在我国城市和乡村,男女青年虽然不用茶叶作为爱情的媒介,但也常把茶作为礼品,互相赠送,增进友谊和了解。

以上就是关于布朗族酸菜文化的知识介绍。从上面我们知道,布朗族人吃酸茶的历史由来已久,酸茶是布朗族人喜爱的一种特色小吃。对于外来的人们来说,可能会对酸茶这种食物会比较陌生,但是对于当地的布朗族人来说,酸茶是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美食。

Cy316.com延伸阅读

少数民族茶俗之——德昂族的茶俗


德昂族,也叫“崩龙族”,是中缅交界地区的少数民族,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的部分地区。受中国茶文化的影响,德昂族人也具有种茶饮茶的传统,甚至在他们的日常习俗中,茶叶在此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茶叶在德昂族的婚嫁中扮演的角色吧。

德昂族

德昂族的未婚男子,有自行择偶的自由。双方经过相互了解,建立感情并愿意缔结婚约时,男女即告之父母。与其他民族不同的是,这种“告”不是以言语表述,而是以茶相告。即小伙子趁父母熟睡之际,将事先备好的“择偶茶”置于母亲的常用筒帕里。母亲一旦发现筒帕里的茶叶,便知道要为儿子提亲了。这时,做母亲的便与父亲商量,并委托同氏族和异氏族的亲戚各一人,作为提亲人。提亲人去女方家提亲时,不必带别的礼物,只要在筒帕里装上一包茶(半市斤左右)。到了女方家后,亦不必先以言语表述,只需将茶放到供盘上,双手递到主人手面前,主人即知道提亲人的来意。女方父母经过媒人三次说合,认为男方确有诚意,即收下茶叶,表示同意。否则,即表示拒绝。男方父母知道女方家长应允儿女婚事之后,便请媒人再次携带茶叶一斤,另加酒肉若干斤,赴女方家宴请女方父母和老人、舅舅等。席前,先由男方叔叔、伯父、姐姐向女方父母赠送茶叶一包,接着再由他们陪同男方以茶认亲,最后由双方亲戚以茶议定订婚礼物。

跨入德昂山寨人们可以处处感受到这个古老民族与茶的特殊感情。首先是家家户户都在房前屋后栽满了茶树,接下来是无论客人进入谁家都会受到以茶为礼的热情接待。客人光临,不是递酒,而是敬茶,有“说一句话,喝一盅茶”的习俗人。这茶水,是主人事先准备好的,一般均用大土罐炖在火塘边,随喝随沏,这叫“迎客茶”。遇上亲戚或好友来访,则用一种特殊的方式敬茶。这茶是主人临时现采摘的新茶,主人先将锅盖置于火塘的三角架上然后三番五次地烘烤、揉搓,直到发出香味。稍凉片刻,又用手抓一小撮放进小土茶罐里,继续烘烤到茶叶发黄,即用滚烫的开水冲入罐里,待水泡全消,稍作烘烤,尔后,再倒给客人喝,直到喝完。主人只能喝第二道,表示以诚相待,友情长存。这叫“敬客茶”。客人告辞,德昂人仍然以喝茶相送。如送一般客人,便将自家常饮的茶抓一大把置于大土茶罐里,稍烘片刻,待喷出香味,即冲水继续烧开,然后,按人头每人喝一碗。边碰碗边喝,边喝边说道别的话,如送贵客,则要喝竹筒茶。竹筒是现砍的嫩竹,竹筒砍好后,即取精心保存的春茶放入竹筒里,灌上清凉的水,便在火上烘烤。直烤到竹皮发黄,飘出醇香的茶味,然后轮流喝一口,直到喝完为止,意即让友谊像竹子一样,一节更比一节高。

一个人做错了事,经众人教育帮助,本人表示悔改,重新做人,要邀长者到家中喝“回心茶”,喝茶的方式与喝“敬客茶”相同。两口子因某件事发生争执,感情上受到伤害,经父老乡亲们调解,两人言归于好后,就要邀长辈及亲朋好友到家中喝“和睦茶”,表示永远要互敬互爱,和睦相处。

少数民族茶俗之——景颇族的竹桶茶


景颇族,属于我国云南地区的一支重要少数民族,其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山区。据史料记载,在古代景颇族人就已经有种茶制茶的历史了。可以说,茶文化在景颇族的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今,景颇族人喜还是会种茶饮茶,而他们最喜欢喝的茶莫过于竹筒茶了。

景颇族的竹筒茶

生活在云南德宏一带的景颇族有饮竹筒茶的习惯。竹筒茶因原料细嫩,又名“姑娘茶”。除景颇族之外,哈尼族、布朗族、傣族、拉祜族也喜饮竹筒茶。

生活在云南德宏一带的景颇族以大米和玉米为主食。每日三餐,以锅或竹筒煮饭。吃饭时多不用碗筷,只用芭蕉叶包饭食用。景颇族人还有饮竹筒茶的习惯。

竹筒茶因原料细嫩,又名“姑娘茶”。除景颇族之外,哈尼族、布朗族、傣族、拉祜族也喜饮竹筒茶。

竹筒茶的做法是:先选取粗大的竹子,锯成长约30厘米、一端留有竹节的竹筒,然后将采摘下来的茶树芽叶,通过日晒使其失去二三成水分时,再用手搓揉;或者将采摘来的芽叶用锅蒸煮,待芽叶柔软泛黄时,起锅将茶叶倒在竹帘上,再用手搓揉,然后将茶叶倒入竹筒,用木棒分层筑实,到快要装满竹筒时,用竹叶或石榴树叶堵住筒口,把竹筒倒置,使多余的水分外流,这样过二三天后,再用灰泥封糊筒口,将茶筒插入土中,放置二三个月,待茶叶发酵变黄,或呈现金黄色,并发出特有的茶叶浓香时,即可劈开竹筒,取出棍状茶柱,晒干即成。饮用时,锯下一片,磨碎后用沸水泡饮。

竹筒茶外形为竹筒状的深褐色圆柱,紧结端正,白毫显露。冲泡后,汤色黄绿,兼具茶、竹、糯米的清香,滋味鲜爽。竹筒茶每筒重约500克至1000克不等,长22至25厘米,直径5至6厘米。外裹干笋壳,用竹丝捆扎,也是馈赠亲友的佳品。

少数民族茶俗之——哈尼族的土锅茶


哈尼族是我国云南地区特有的少数民族,其分布在我国云南的绝大多数地区。说起哈尼族的历史,那是十分悠久的,据资料记载,哈尼族在我国唐代就已经存在了,并且流传发展至今。

唐到清代的一千三百余年中,“和泥”成为哈尼族先民最普遍的历史名称。哈尼族有“卡多(卡惰)”、“窝尼”、“碧约(毕约)”、“白宏”、“叶车(奕车)”、“糯比”、“布孔”等自称和他称20多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多数人的意愿,经国务院批准,以“哈尼”作为统一名称。哈尼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同彝语、傈僳浯、拉(枯)祜语、纳西语比较接近,分为哈(尼)雅(尼)、碧(约)卡(多)、豪(尼)白(宏)三种方言,方言之间差别比较大,包括十余种土语,不能互相通话。过去哈尼族一直没有文字,直到1957年才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

喝土锅茶是哈尼族的嗜好,这是一种古老而简便的饮茶方式。

哈尼族土锅茶,哈尼语“绘兰老泼”。煮土锅茶的方法比较简单,一般凡有客人进门,主妇先用土锅(或瓦壶)将水浇开,随即在沸水中加入适量茶叶,待锅中茶水再次煮沸3~5分钟后,将茶水倾入用竹制的茶盅内,一一敬奉给客人。平日,哈尼族同胞也喜欢在劳动之余,一家人喝茶叙家常,以享天伦之乐。

以上就是关于我国的少数民族哈尼族的饮茶文化的介绍。从上面我们知道,哈尼族人的饮茶文化发展由来已久,土锅茶作为哈尼族的传统饮茶方式,已经成为哈尼族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少数民族茶俗之——布朗人嚼茶、嚼烟的嗜好


布朗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其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布朗族至今仍然保存着本民族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传统历史生活方式。特别是在茶文化中,其仍具有历史的考查价值,目前布朗族人仍沿袭着祖先流传下来的生活方式,饮茶是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那么,布朗族的茶文化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布朗人品茶相当讲究,有烤茶和泡茶两种方式。烤茶是将茶叶撒入特制的茶罐中,一同放在火塘上边烤烘,当茶叶冒出朴鼻的香气时立刻注入滚烫的开水。烤茶浓郁香醇,为布朗人待客上品。

除了嚼茶,布朗人还有嚼烟的嗜好。嚼烟的方法是将槟榔叶包上少许的草烟丝,再加入沙基、芦子、槟榔果、红石灰等一块放进口中慢嚼,每次可嚼2 0 多分钟,吐出的烟渣呈紫红色,布朗人嚼烟日久,连牙齿都被染成黑色。槟榔果属凉性,有防虫护齿之功效。布朗人抽烟、嚼烟不分男女老少,男人喜欢强烈、辛棘的刺激烟味,妇女则常叼一根长杆烟锅,抽吸味软清淡的烟丝。

布朗人爱吃生食和酸食。将生牛肉,生鱼肉或生马鹿肉剁成肉酱,佐之以香菜,大蒜和精盐,来招待远方贵宾。酸笋、酸鱼、酸猪肉清香可口,亦是布朗人常吃的食品。外出渔猎,布朗兄弟会烹调一“锅”别具一格的卵石鲜鱼汤。他们在沙滩上挖一个坑,铺上几层芭蕉叶子,先倒进清水与活鱼,接着投入一颗颗烤热、烧红的石子,水沸腾将鱼煮熟,最后撒上盐巴。这种鱼汤味美甘甜,散发着烧石子的干香和芭蕉叶的清香。

少数民族茶俗之——拉祜族的火焯茶


拉祜族,也许大家对于这个民族比较陌生。拉祜族是中国最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其民族语言为拉祜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除了在中国外,拉祜族在泰国、缅甸、越南、老挝等东南亚、南亚地区均有分布。其中在中国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的云南省南部。

拉祜族的火焯茶

拉祜族。"拉祜"一词是这个民族语言中的一个词汇,"拉"为虎,"祜"为将肉烤香的意思。因此,在历史上拉祜族被称做"猎虎的民族"。拉祜族的饮食有着自己民族的特色、饮食方式独特。

拉祜族常用的饮茶习俗是火焯茶。

每当客人至家,主人先烧水,然后抓一把大茶叶放在瓢内。

然后拣火塘中的灼燃火炭放入瓢中后快速摇动,使瓢中的茶叶烤得发出香味。

这时就把火炭拣掉,然后茶叶放入茶壶中或者放在杯中,冲上沸水,几分钟就可饮用。

以上就是关于拉祜族的火焯茶的茶文化知识介绍。从上面我们知道,拉祜族的火焯茶既古老又带有一种返璞归真的质朴感,这是现代社会中比较难见到的一种精神,喝上一杯拉祜族人为你冲泡的火焯茶,相信会让我们的疲惫感一扫而空吧。以上内容由小编为您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