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南川区:扩产提质加快建设茶产业综合示范区

发布时间 : 2019-11-30
重庆黑茶 如何区分红茶和黑茶 如何区分红茶和普洱茶

【www.cy316.com - 重庆黑茶】

重庆,地处中国西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直辖市,同时也是西部经济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一直以来,重庆以“山城”、“雾都”而闻名于世,重庆常年气候都比较湿润,而且山地资源丰富,因此,非常适合茶叶的生长。重庆的茶叶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是很有名气的。近几年来,当地政府为了促进茶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一系列的发展政策。

重庆的茶园

一是扩大种植规模。新增茶园面积5000亩,改造低产茶园3000亩,引进梅占等新品种3个,打造茶旅融合田园综合体示范基地4个,茶叶面积8.7万亩,产量3700吨,产值3.5亿元。

二是扩能生产加工。新建标准化茶叶加工生产线6条,长城茶业年产1000吨沱茶生产线、金山湖大树茶现代化与标准化加工厂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

三是提质品牌建设。“金佛玉翠茶”列入重庆市十大名茶,“千年金山红古树红茶”荣获第十届中国茶品牌“金芽奖”,举办第二届“金佛玉翠”采茶节、第一届金佛山禅茶文化节,艾伦茶园成为重庆女子茶学堂、中小学生第二课堂茶文化体验基地。

cy316.com扩展阅读

云南南涧县“千亩低效茶园改造”综合示范区


茶树老化后产量就会降低,很多低效劣质的茶园就要面临改造,作为云南省重点茶叶主产县,南涧县有茶园11万亩,种茶农户2.6万户。2017年,该县围绕“稳面积、调结构、提质量、创品牌、扶龙头、增收入”的工作思路,在无量山镇可保村委会打造“千亩劣质低效茶园改造”综合示范区。

茶园改造

依托项目,加强培训。选择群众积极性较高的可保村委会实施千亩劣质低效茶园改造综合示范区建设项目,派出技术人员对项目区群众开展茶树品种嫁接改良技术培训、低产茶园改造技术培训等,受训人数达300多人。

引进品种,嫁接改良。该县通过多方调研,引进适合本地种植的优良品种普景1号,嫁接到老茶园的茶树上,提高茶园良种化水平,目前可保村已完成茶树品种嫁接改良256亩。

注重科技,改造茶园。抓实茶树品种选育研究,对品种适合当地种植但产量低的老茶园,通过常规台刈、重修剪的方法进行改造。

改进加工,提质增效。针对村民茶叶种植、加工水平较低,茶叶产品质量差、价格低等情况,新建了一所手工初制所。2017年春茶期间加工茶叶1200公斤,实行订单式生产,价格80元/公斤,比市场最高价40元/公斤高出2倍,实现了企业和农户双赢。

贵州:务川“五强化”加快推进茶产业提质增效


贵州我国著名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古往今来,不同民族的人民集聚生活在这里。作为我国内陆的一个山区,受历史、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贵州的经济发展相对于东部省份城市来说,显得尤其缓慢。近年来,我国政府加大扶贫力度,试图通过发展一些产业,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今天我们就把镜头对准务川自治县,来看一看当地人们是怎样通过茶产业富起来的。

为加快推进茶产业转型升级,新年以来,务川自治县立足生态优势和产业基础,加快茶园基地规模化、标准化和专业化建设,全力管护好现有茶园,合理流转弃管茶园,全面推行茶园绿色防控,创新茶叶全产业链,促进茶园提质增效。实现投产茶园11万亩以上,茶叶产值3亿元以上。

一是强化基地规模。加大茶叶企业、专业合作社核心基地建设,带动基地周边散户连片种植逐步实现茶园种植基地化、标准化、规模化;积极引导茶叶加工企业、专业合作社、种茶能手等采取股份合作、流转、承包等方式,对零星散户、分散茶园和弃管茶园进行资源整合,实现茶园统一生产、统一管理;着力无公害、绿色、有机茶园管护,建立茶树修剪、鲜叶采摘、土壤耕作、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机械化服务体系。

二是强化质量标准。严格落实质量监控及检测,建立和完善茶叶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对有条件的集中连片茶园建立茶叶质量追溯体系,鼓励支持茶叶企业进行无公害茶、绿色茶、有机茶产品认证,积极推行茶叶产地标识制度和茶叶质量安全承诺。

三是强化附加效益。充分挖掘仡佬茶文化,立足生态、有机茶园,全力打造务川大叶茶等品牌,加强与省外茶叶主要消费市场对接,积极拓展茶叶网络市场,引导茶叶企业组建茶叶产销联合体,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技术标准,共同开发统一品牌系列产品,拓展市场营销渠道。

四是强化技术支撑。鼓励支持大中专毕业生到重点茶叶企业就业,充分利用职业学校、“新时代农民(市民)讲习所”等培训平台,加大茶农和企业人员培训,培育茶艺人员100人以上,茶叶营销管理人员200人以上,加工技术人员及茶农2000人以上。

五是强化督导考核。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多方参与、齐抓共管”督查考核机制,定期督查通报茶产业发展推进情况,考核结果计入主管部门和乡镇(街道)年度综合目标考评。

建设友好型茶区环境


通过长期的生产实践,茶农已经了解茶树和环境的依存关系,了解到茶树与其他林木共生相克和共生互利截然不同的两种现象。早在明代罗廪(1537~1620)著的《茶解》就阐述,茶园不宜杂以恶木,惟桂、梅、辛夷、玉兰、苍松、翠竹之类,与之间植,亦足以蔽覆霜雪,掩映秋阳。其下可莳芳兰、幽菊及诸清芬之品。最忌与菜畦相逼,不免秽汗渗漉,滓厥清真。由此可见,几百年前的古人就开始探索茶树与林木间作以改善茶园生态环境。

影响茶树生长发育的主要生态因素除了大气、水和土壤等因子外,还有光照、地形以及人类影响等,这些生态因子在自然界里不是孤立地、单独地存在的,而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因此,应当综合地去考虑,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改善整体环境条件,建设友好型茶区环境,为茶树生长、茶叶采制营造良好氛围,建设茶园复合生态体系。

江苏苏州洞庭东西山碧螺春茶区,是我国著名的茶果间作区,茶树和桃、李、杏、梅、橘、枇杷、白果、石榴等果木交错种植。茶树、果树枝丫相连,茶吸果香,花窨茶味,陶冶着碧螺春茶花香果味的天然品质。加之一片片浓阴如伞的果树,长年调节着茶园的风霜雨露,日照适度,茶区外围受到巨大的太湖水体的呵护,茶树生长良好,芽叶娇嫩。从而形成了碧螺春茶闻名中外的“一嫩(芽叶)三鲜(色、香、味)”的独特品质。

实践证明,建设复合生态茶园有如下优点:

一是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茶树生长。适度间植林(果、花),有利于提高空气相对湿度,形成漫射光较多的生态环境(图2-10);同时,有林带地段,在其树高25倍范围内的平均风速可降低38%,昼夜温差也小,无霜期可延长等,所有这些都形成了利于茶树健康生长的生态环境。有研究表明,茶园通过林果的适度遮阴,能提高茶树光合效率,一般可增产10%以上,同时还能提高茶叶的质量,遮阴茶树茶叶中的氨基酸总量,有的可以提高34.8%以上。

二是在茶园中适当间植观赏林(果、花)苗林,既改善茶园生态环境,又增强茶园的观赏性,为建立观光生态茶场打下良好基础。同时也美化了茶场环境,为茶场职工创造了舒适的生活和劳动环境。

三是能产生较高的附加经济效益。在茶园中栽行道树,园中栽遮阴树,实行茶林(果、花)间作,既丰富茶园植被,提高对茶树病虫害防控能力,又产生许多林木、果品及观赏树木等,其经济效益显著,如句容市张庙茶场在茶园中间植红枫,买来的苗只需5元/株,经过两年的培育,目前其价格已达100元/株,最高的甚至超过200元/株。仅此一项就可为茶场带来可观的效益。

四是营建茶林(果、花)复合生态体系,物种多样性增加,有利于益鸟、两栖动物等害虫天敌和有益微生物的繁衍和栖息,保持动态生态平衡,抑制茶树有害生物的大量发生。

建立复合生态茶园树种筛选具体操作中,必须掌握几条主要原则:一是选择的树种要尽量避免与茶树病虫害有共性或是中间寄株的树种;二是要乔灌结合,树种间复合必须达到互利共生的目的,特别是树冠和根系要尽量少影响茶树,尤其是尽量避免与茶树争肥争水;三是要兼顾经济效益和景观效果,尽量选择比较名贵的、能美化环境的树种,也可在同一茶园中进行多树种搭配间值;四是要适应当地的自然条件,尽量栽植适生优势乡土树种。茶园复合生态体系建成后,茶区将形成远望大片林,近看是茶园,厂(场)区周围似花园的景观效应。

建设配套水利设施也是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充分利用茶区环境资源,在每个山坳山冲构筑起小水库;在低洼地块开挖池塘,茶园中间形成星罗棋布的小水面。既可以拦蓄雨水,为幼茶抗旱、茶树治虫提供充足水源,还能为周围环境中提供水汽,调节茶区空气相对湿度。水库、山圩均应建有块石护坡,周边建造一些亭台水榭,水体中适度放养经济鱼类,供人们节假余暇之时,来到这山清水秀的茶区休闲度假。

此外,还应构筑便捷通道,茶园既应远离繁忙的交通干线,以减少汽车尾气对茶园的污染,但又离不开便当快速的交通。任何茶叶企业均应保持与外界交通干线的紧密联系,生产资料的采购,人员的来往,特别是茶叶商品的运销,都有赖于方便快捷的交通。因此,茶场与外界交通干线之间的主干道不仅能保持晴雨通车,而且应为硬化路面。在茶区内部,也应构筑起茶厂、场部、各茶园园块之间的交通网络,茶厂、场部之间的道路应该浇筑硬化路面,茶园中间的主干道、支道都能保障路路相通,晴雨通车。

安溪县:投入资金18.2亿元建设五大区 为加快茶产业发展开辟新途径


说起安溪茶叶:应该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吧!当地出产的铁观音可是享誉我国的茶叶,而铁观音也成为了安溪又一名片。安溪依托自身的生态环境优势,茶产业发展可谓如火如荼。近日,安溪县为了加快茶产业的发展,投入资金18.2亿元建设五大区,开辟新途径以发展茶产业。

安溪

构建茶产业发展制高点

“安溪县现代农业产业园以茶业为主导产业。”县农茶局副局长谢景欣介绍,创建区域为西坪、虎邱、芦田、龙涓、尚卿、官桥和龙门七个乡镇及城区工业园、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土地面积1154.52平方公里,42.83万农业人口,23.62万亩茶园,占全县茶园面积的40%,囊括茶叶种植、加工、销售、物流、研发、人才、配套等全产业链的区域。园区涉茶总产值超90亿元,占全县涉茶总产值的61.25%;茶叶种植和产品加工年产值56.18亿元,占园区总产值的62%。

缘何确定这些区域?谢景欣说,创建要求“产业园有明确的地理界限和一定的区域范围”,安溪县主要茶叶种植、加工销售集中分布在县域东南区域,区域内茶业产业聚合度高;区域内的中心城镇龙门镇作为安溪县南翼新城区,紧挨闽南金三角中心城市厦门,区位交通优势明显。同时,由于传统产业向电商领域延伸必不可少,弘桥智谷电商产业园、中国国际信息技术(福建)产业园对园区建设具有重要推动作用;茶学院科技、人才支撑作用明显;城区工业园茶叶精深加工能力领先业界等原因,将两个电子科技园区、茶学院和城区工业园作为园区产业链延伸、拓展与提升的支撑。

创建产业园申报成功,业界人士纷纷叫好。“创建产业园,将使安溪县茶产业得到系统提升。”他们认为,产业园除发挥资金杠杆作用外,从源上讲,它将构建中国茶产业发展制高点,打造茶产业发展高端平台;而从惠民角度看,它又是一个创业载体,“产业园将让农民在一、二、三产融合中获得更多收益。”

县农茶局局长陈志明表示,产业园将立足茶叶生态种植和产品加工这一特色优势产业,以培育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茶叶生产加工为基础,以提高茶叶的供给质量和品牌效益,建设现代茶业为目标,以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为支撑,强化园区技术集成、产业融合、创业平台、核心辐射等主体功能,“建设‘国家一流、华东领先’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引领安溪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搭建新平台,为培育农业经济发展新动能创造新经验,为探索农民持续增收机制开辟新途径,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新载体。”

投入18.2亿元打造“五大区”

陈志明介绍,未来,安溪县将按照“规模生产+加工转化+科技集成+品牌营销”要求,着力建设现代茶业引领区、现代茶业技术与装备集成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区、创业创新孵化区、现代农业示范核心区,引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茶产业“二次腾飞”。

建设现代茶产业引领区,做大做强主导产业。至2020年,园区将投入资金18.2亿元,实施30个重点建设项目,围绕“一心”“两轴”“多园”,推动安溪县茶产业由散点状分布形态向区域产业极核中心发展,实现园区年产值120亿元,引领中国现代茶业发展。

建设现代茶业技术与装备集成区,打造高端平台。通过国家茶叶检测重点实验室、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福建泉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茶叶园、国家茶叶质量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溪茶学院、EC产业园、弘桥智谷电商产业园、中国茶都市场、安溪品牌茶企总部区、18家茶庄园、27家市级以上创业创新基地等为依托,打造七个高端产业平台,促进生产要素集聚,支撑带动安溪茶业转型升级,实现跨越发展。

建设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区,推进一体化发展。安溪县将围绕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纵向拓展上:加大产学研结合及科技武装,深度开发花草茶、养生茶、茶酒、茶多酚、茶氨酸等茶叶功能性饮品及生物科技产品,丰富茶叶品类结构,提升精深加工水平。横向拓展上:突出茶旅经济和茶机制造,大力推广发展“茶庄园+”开发模式,打造大型茶业综合体,整合“丝路”文化资源,推动茶旅互动、茶旅共荣;加大茶机研发创新力度,打响“中国茶机·安溪智造”品牌。

建设创业创新孵化区,构建利益联结机制。目前,园区拥有3家国家级龙头企业、5家省级龙头企业、359家SC企业、116家安溪铁观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准用企业、582家茶叶专业合作社、131个家庭农场,通过打造“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茶农(家庭农场)”利益共同体,带动12万农户。

建设现代农业示范核心区,提升农业竞争力。2017年—2020年,新建高标准生态茶园2.1万亩,推行统防统治茶园12万亩;开展“十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推广营销,助推打响安溪铁观音公共品牌;开展安溪铁观音大师赛营销,打造一批高端个性产品;扶持龙头企业,打造茶企航母编队;推动中国茶业交易中心建设,探索茶叶大宗商品交易及铁观音期货交易市场,进一步挺进传统、新兴、网商、海外和文创市场;探索“银行+社会资本+重点项目”投贷联动模式,成立县级担保平台,抓紧构建茶山茶园价值评估体系,打通各类资本进入茶产业通道,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让产业插上资本的翅膀。

南川区:加大政策扶持和技术支持 推动大树茶产业健康发展


大家都知道,南川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非常适合茶树的生长,因而南川也成为我国有名的茶树之乡,但是由于技术人才的缺乏,一直制约大树茶产业的发展。随着2016年南川推出《南川大树茶良种繁育及其配套栽培技术示范推广》后,开启了大树茶产业发展的新时代。在政策扶持和技术支持下,南川成功培育出160万株大树茶,推动大树茶产业健康发展。

大树茶

南川区大树茶良种繁育及其配套栽培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初见成效,形成了“南川大树茶生产技术规范”“南川大树茶加工技术规范”“南川野生大树茶扦插繁育技术”三套技术规范,让大树茶产业化发展成为可能。

据介绍,南川区被誉为茶树发源地之一。2012年,“南川大树茶”获得了地理标志认证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但却仅有2000株。资源稀缺是柄“双刃剑”,一方面它造成了“大树茶”奇货可居,价格居高不下;另一方面又抑制了其产量,产业化势在必行。

南川区在“十三五”期间将大树茶纳入三大特色产业发展,并于去年开始实施《南川大树茶良种繁育及其配套栽培技术示范推广》项目,让大树茶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和利用。项目采用“研究院所+专业合作社+示范基地+示范推广部门”的运行模式,围绕其野生大树茶繁育技术、大树茶配套栽培技术的应用示范,以及茶叶生产实用技术培训等工作,带动茶产业发展。经过两年的试验示范,金佛山大树茶繁育及其配套栽培技术已成型。

截至目前,南川区已在大观镇铁桥村农业部良种繁育基地建立大树茶扦插繁育基地,扦插繁育野生大树茶160万株,确保大树茶基地供苗。在德隆镇茶树村通过开展大树茶种植技术、树冠培育技术、养分管理技术及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示范,建立大树茶配套栽培技术综合示范基地500余亩。投资5000万元建设“大树茶”加工厂房,形成年加工1000吨大树茶的生产能力。着力打造大树茶旅游产品,充分拓展市场,试制野生大树茶茶产品3只,其中自然形绿茶获得第二届亚太茶茗大奖银奖。形成了三套技术规范,为大树茶产业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下一步,南川区将继续抓紧实施大树茶基地建设,按照2000亩的年度目标任务抓紧推进,推进大树茶加工线建设,召开一次大树茶产业新闻发布会,多方位、多层次、立体展示巴渝茶文化的魅力,推进大树茶品牌建设。

西南茶区名茶介绍 西南茶区 华南茶区 江南茶区 江北茶区


云南省的普洱茶、滇红、南糯白毫等,贵州省的都匀毛尖、遵义毛峰、湄江翠片等,四川省的蒙顶甘露、峨嵋竹叶青、蒙顶黄芽等,以及重庆的沱茶、西藏的珠峰圣茶、广西的凌云银毫、湖北省的恩施玉露、湖南省湘西的古丈毛尖等。

西南茶区

西南茶区是茶树的原产地,种茶和饮茶历史悠久,茶树资源丰富,茶树种类繁多,是一高原茶区,包括云南、贵州、重庆、四川,以及湖南的湘西、湖北的鄂西南、广西的北部和西藏东南等地区,主要产黑茶(其中有着名的普洱茶)、绿茶、红茶等。

华南茶区

华南茶区是中国四大茶区中最南部的茶区,是乔木型或小乔木型茶树适合栽培生长的茶区之一,包括南岭以南的福建闽南、广东、广西、海南以及台湾省等地区,是乌龙茶的主产区。主要出产乌龙茶、红茶、绿茶等。

江南茶区

江南茶区是中国名茶最多的茶区,也是历史最悠久的茶区之一。茶区地域辽阔,是灌木型茶树及小乔木型茶树最适宜生长的区域,是绿茶的主产区。包括长江中下游以南的浙江、湖南、湖北、江西、江苏的苏南、安徽的皖南、福建的闽北及上海地区等,主要产绿茶,还出产红茶和乌龙茶。

江北茶区

江北茶区是中国四大茶区中最北部的一个茶区,位于长江以北,秦岭淮河以南,以及山东沂河以东部分地区,适宜灌木型中小叶茶树的种植,本茶区主要产绿茶。包括陕西、河南、安徽的皖北、江苏的苏北、甘肃的陇南、山东等地区。包括陕西、河南、安徽的皖北、江苏的苏北、甘肃的陇南、山东等地区。

南京计划建设雨花茶文化区


南京是历史名茶雨花茶的发源地,雨花茶的茶文化是南京是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南京市政府为弘扬茶文化,兴建了雨花茶茶叶文化区帮助游客及市民了解茶文化。

南京雨花台景区环境整治范围内1.5万平方米住户将全部迁出。南京雨花台园林管理局基建处张处长表示,今年将景区外围养回红村、荷花营两处“城中村”以及景区内的零星企业进行搬迁拆除后,年底,这些地块将按总体规划实施还绿。

雨花茶文化区建设项目

另外同时开始动工建设雨花茶文化区,占地面积约150亩,与另外5个功能区相得益彰。据悉,今年4月底南京雨花台风景区环境整治工程开始启动。规划将现有的89.27公顷的风景区规划面积增加到129.5公顷,这样雨花台风景区的面积就扩大了近一半。

今年,雨花茶文化区将动工建设,通过挖掘“雨花茶”的自然与人文价值,构造休闲主题。据了解,该文化区占地150亩,主要分为茶园、制茶工艺、艺术坊、表演品茶、茶文化展示等几个专区,目前具体规划正在设计之中。

南京雨花台风景区添新功能

按照总体规划,南京雨花台风景区从原有的四个功能区增加到六个。分别为中心纪念区、名胜古迹区、雨花石文化区、雨花茶文化区、游乐活动区、生态密林区。其中雨花茶文化区、生态密林区为新增加的景区。为了服务周边居民,游乐活动区将有针对性地设置中老年人、青少年和儿童活动区。名胜古迹区内将系统整合历史文化资源,通过步行游线串联各个景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