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风茶俗系列之——君子之交 以壶还壶

发布时间 : 2019-11-30
黑茶煮壶 黑茶专用壶 黑茶用什么壶

黑茶煮壶。

在我国黄山一带,存在着一种独具特色的茶文化。那就是以壶易壶的文化传统,当然这壶指的就是茶壶了。在黄山,送人礼物,最珍贵的莫过于茶壶。这壶不管产地有名无名,只要来自外地,越远越珍贵。因为瓷器是易碎物品,千里迢迢携来,确是要小心翼翼认真对待才是。所以茶壶无论贵贱,终属来之不易。

以壶作礼物在黄山一带的男女老幼皆适宜,并逐渐形成“以壶还壶”的交往习俗。尤其是黄山的小孩子们,他们大多都有一套造型独特的茶壶作为玩具。这些壶具大小不一,最小的只有半个鸽子蛋那么大,工艺精美。最大的也不过一个鸡蛋的大小。

这一习俗的形成,据说始于清代。据《黄山》记载,那时金陵(南京)城冠绝一时、色艺俱佳的名妓董小宛,曾两上黄山。在她第一次上山,董小宛和“皮蓬”(黄山著名风景点,用枝皮盖的寺院,叫“皮篷”)住持僧雪庄和尚品茗赏景,砌磋画艺。雪庄是位道行高深的僧人,也是有名的画家,他的《黄山百卉图》曾传到皇宫,受到康熙皇帝的称博赞。须眉皆白的雪庄对董小中宛非常尊重,把她当作高尚的人看待。当时,一些达官贵人物、富商大贾向他讨画,都吃了他的闭门羹。董小宛离开黄山时,雪庄送她一幅《雪天品茗》画和一只茶壶。董小宛经常收到人家送给他的金钗玉环,她都不往心里放中。惟独这幅画,这个壶,她很高兴,也很珍爱,她取的是“一片博冰心在玉壶”啊!

说来也巧,董小宛回南京后,一天,一个景德镇的大瓷商来访。董小宛冷冷地说:“你买开老鸨的门,但却买不动我的心。”这个瓷商不蛮横,也不仗财欺人。他经过打听,了解到董小宛珍爱壶,就别出心裁设计了一套鸡蛋大壶具,烧制出来,送给董小宛,她高兴地接受了,礼遇了这个瓷商。二进黄山时,便把这套壶送给雪庄,传扬开去逐渐形成了“以壶还壶”的习俗。

小孩子们手中的壶玩具也与雪庄和尚有关。相传黄山一个茶农给雪庄担水,十年如一日,这年他夫妇俩得了个孩子,做满月,雪庄又把这套壶玩具送给他孩子,一时成为佳话。“以壶礼(物)”便传到民间。

至今黄山一中华带还流传着一首歌谣:“黄中茶乡民风淳,珍贵礼物是瓷壶;人生相交薄财物,一片冰心在玉壶。”

以上就是关于黄山茶风茶俗的内容介绍。从上面我们知道,在黄山本地,人们以送壶作为交际的一种手段,而且这茶壶不是随意就能送出的,它必须是对方和你有一定交情的情况下送出为佳。无论是送朋友还是送亲人,茶壶已经成为人们情感联络的一个重要桥梁,所谓千里送茶壶,礼轻情意重!以上内容由小编为您整理想,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精选阅读

煮水以银壶为贵,泡茶以银壶为尊!


银,在古代就贵为皇室专用,对于银制器具,皇家控制非常严格,寻常百姓人家是不能拥有的,而之所以银制器具被皇室推崇,一来是因为其产量不多,就如同一段时期的铝制器具其价值甚至高于同等时期的金器具。所但凡遗世的银制器具,在古代能工巧匠的雕琢下,其价值在今日甚高。

银本身是贵金属,做成银壶之后价格就更不亲民了,除了一些老银壶、手工银壶本身就是艺术品具有收藏价值因素外,银壶煮水、泡茶的确有着不可小觑的增色效果,具备紫砂壶、瓷盖碗难以弥补的优势。

茶注以不受他气者为良,故首银次锡。银壶除了色泽高贵、传导快速、改善水质外,最重要的是它还会释放银离子。在煮水用具中,以煮水用的纯银制壶最为珍贵。而市面因为银壶现在市场良好,所推出的银壶大部分都是99.96%的纯度打造,而99.99%银壶是很少有的,千万不要小看0.03%的差距,其泡出的茶汤在同款茶对比中,其汤色,味道,都差距甚远,所以,一把好银壶是难求的。

银壶是由纯银所制,由银壶盛放过的水会释放微量的银离子,一升水中只要有五百亿份之一的银离子,就足以使细菌无法生存。用银壶盛放过的饮水,可以保持几个月不腐败。银离子所拥有的杀菌效果甚至比许多专业的杀菌药都更有效,所以不用担心用银壶泡水是否健康,现代医学表明的数据就可以很清晰的看出来,这也是许多古玩,收藏家看中的,不然银壶的市场也不会这么走高。

“银壶煮水泡茶可使水质柔薄爽滑犹如丝绢,口感喉韵更为细腻、柔软、甘甜、滑顺、圆润、饱满,不仅扬香性茶之气,亦可醒普洱茶抑或铁观音之味觉,这是其他器皿难以媲美的”有个大师这样说过。因为银壶本身的化学性质也决定了它作为茶之父的尊崇地位。

而一把纯手工打造的,也绝对是对银壶最好诠释,99.99%纯度,一张银胆,经过巧匠的手,变化出百般造型,龙凤,花卉,景色,各种图案,都被定义在银壶上,更加衬托出银壶的器宇不凡,它优雅如君子,展现着自身的信仰。

而这么一把独一无二的银壶对于他我们更需要对待如同爱人一般的呵护,长期使用不但不是对他的亵渎,更多的是一种肯定,不过长期使用,银壶因为与茶水反应,表面会产生氧化,容易泛黑,这是银器纯度高的表现,而这种情况下,我们用一些洗银粉(各大银器专卖店都有)用软布轻轻擦拭便可重新焕发光彩。而且长期用感情去养一把银壶,他会形成一种独特的包浆,让银壶有一种独特的光泽,更能体现出使用者的一种情调。

禅茶一味心悠然 君子之交淡如水


禅茶一味心悠然

看过王旭锋的小说《南方有佳木》后,才知道茶还有别称曰:王孙草,南方佳木。中文“茶”字是‘草、人、木’三个字组成,其寓意无不是指这个似草非草,似木非木的东西,与人类有着千丝万屡密不可分的干系。茶既与‘王孙’相粘,自然就会有高贵、典雅的气息,而与‘草’相连,于似乎自然沾染了草的习性:在达官贵族花园里生长可以茂盛无比,在荒坡野地里也同样可以生长的青葱碧绿,不会因为所处的地方不同而改变自己的习性。这也许就是茶可以为饮茶,也可以为品茶区别吧。‘南方佳木’则道出了茶易于生长的环境:温暖潮湿。至于乌龙茶、毛尖茶、铁观音、普沱茶、绿茶、花茶、碧螺春,这些都是根据茶的制作方式、样式、颜色等等而定。

茶与可可、咖啡并称为世界三大饮料,这三种饮料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苦。既然号称世界三大饮料,又有相同点就不免喜欢扎堆。这种扎堆的特点在咖啡厅里尤为明显,人类天生对苦味的偏爱在咖啡厅里表现得淋漓尽致。我不喜欢喝茶,因为觉得自己受不了茶的苦,但我却因为茶而结识了一位朋友--利。

认识利是在咖啡厅,那天我从办公室到大厅里去查看一下销售情况,在大厅里遇到几客人。恰逢大堂经理不在,我便上前与服务员一起招呼客人。见一群人围着一位男士在询问,看着我为他们忙前忙后,那位男士问我:“你是这里的经理?”我说:“不是”。男士又说:“不是经理你都这么负责,你很有责任心!你与别人是不一样的,你很有气质”。虽然我知道这是他的恭维话,可是我却非常受用。一个人可以拒绝施舍,但不会拒绝别人的赞美。也许是赞美缩小了我们之间距离的缘故,我们通过交谈,大致了解了对方。他笑着向我要名片,我说我没有。我向他要名片时候,他不好意识的说:“非常抱歉,来武汉太匆忙,我也没有带名片”。于是我们就在一张白纸上互相写下各自的联络方式。在以后的日子里,每次只要他到武汉,都会来到我们咖啡厅吃茶。

在多次的往来后,我们渐渐成为了朋友。他笑着说武汉的冬天太冷夏天太热,我们刚穿上薄棉衣时候,他则是穿上厚厚的白色的羽绒服了。从法国回来的他,带来一瓶香奈尔香水送给我,我不知道用什么东西回赠于他。想起他是那么的爱茶,于是,将朋友送给我的两盒普佗茶送给他。看到这两盒压制有武汉长江大桥图案的普沱茶,他非常高兴。一边让朋友帮他收拾好,一边邀请我和他的朋友们一起去他旅居的地方。冬日的暮色很早合围着窗外的亮点,华灯初上的时候,我才随他们一起去。也许是大家在一起谈的太高兴,下车后却发现那两盒茶忘在刚才搭乘的的士上了。而大家又都没有注意车号,为此,利总懊悔了好一阵。

进入他旅居的地方后,一间不是很大的房屋里,在客厅的正中放着一个象日本榻榻米样的茶几,茶几上放着一具竹制的茶具。我知道这种茶具是用来沏泡功夫茶的,只不过与我们咖啡厅里用的不一样。我诧异一个偶居他乡的人,居然把喜爱的茶具随身携带!他招呼我们大家一起坐下后,用电热水壶烧水,水开了后并不急于泡茶。放了片刻后才将昨日茶杯里的茶到在竹制的器具里,茶水从竹制的器具上流到托盘上。他用热水将茶杯冲烫一遍,然后他将器具上的茶叶,用木制的镊子镊出茶放在茶壶里,将开水到入茶壶里。片刻,又用木制的刮条将泡沫刮去。一切停当后,将镊子、刮条放回象花瓶一样的木制的花瓶里。最后才将茶壶提起来,往一个个小小的茶杯里到茶,这套斟茶的手法,在我们咖啡厅里叫做‘悬壶高冲’。从来不喜欢喝茶的我,那天居然也随大家一起喝起茶来!起初是些微的苦涩,然后是些微的清香绵甜……那天,我们围在一起开心的谈笑,无拘的说笑,直到很晚。

后来,我离开了那家咖啡厅。再后来,因为自己的大意,失去了与他联系的方式。

有一种情谊从来不需要想起,也从来不会忘记,生活让我们的相聚象浮萍一样来去匆匆。检索我们的记忆,能够在脑海里留下印象的人,一生不会有很多。那些美好的东西,我们只能暂时拥有,就象我们对美丽、健康、青春的拥有一样,尽管我们曾经拥有过,但我们不可能永远拥有!包括我们的亲人、朋友。但只要我们知道在拥有的时候,彼此真诚、珍惜,我们就不必奥悔!饮茶是从苦涩到清香到无味,其过程就如我们人生一样,朋友从不相识到相识,从相识到相知,从相知到相思。饮茶到了无色无味的时候,只有茶叶在杯里晃动,就象落入我们记忆里的朋友一样。君子之交淡如水,这也许就是它的真正意义所在吧。

各地茶风茶俗之——港式饮茶茶俗


香港临近广东,因此在饮食在深受广东饮食文化的影响,再加上移居香港的大部分为广东人,因此在文化上自是和广东茶文化有一脉相承之感。说到香港,就不得不说香港的茶文化。香港茶文化,人们也习惯称之为港式饮茶。

提到港式饮茶,除了联想到精致美味的点心外,也不能忽视「茶」的存在。 一开始,香港其实是先只有供应茶水的「茶寮」,来消费的就是一般普罗大众,在工作时补充水份,或是提供行人歇脚止渴之用,并没有供应点心。后来,小型的「茶居」及大型的「茶楼」慢慢形成,加入了各式点心,慢慢演化,具备正餐功能的茶楼就形成了。茶楼通常有两层楼,楼下叫做「地厅」,茶资是三厘六,楼上叫做「楼座」,茶资是七厘,也形成一种贫富相对应的情况。到了现在,因为消费能力慢慢增加,不管是谁都能消费得起,也就没有区分楼上楼下的必要了。后来香港茶楼愈来愈普遍,原来以茶为主角,只搭配一、二样点心的型态,因为竞争太过激烈的原因,所以点心的形式也愈来愈多,后来就慢慢演变成以点心为主角了。

现在饮茶餐厅也有以酒楼称呼的,这是因为餐厅通常不单单只有饮茶及点心,还兼卖粤菜、海鲜等,当然也供应酒类饮料,综合经营下,自然也将餐厅名字改为「酒楼」了。不过,一般人上酒楼吃点心,大部分都是点壶热茶,来达到去油腻的效果,尤其是普洱,更能消脂去腻,与酒类饮料相比,自然有效许多 茶的分类法 茶的分类法中,比较常用的有两种,第一种是台湾所使用的分类法,以茶叶的发酵程度来区分。另一种是大陆所使用的分类法,以茶叶冲泡后的茶汁颜色来区分。

各地茶风茶俗之——西湖茶农以茶为媒结良缘


杭州是我国茶文化异常浓厚的一座城市,杭州人生活恬静雅致,追求修身养性,茶叶是他们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元素。

杭州人走亲访友,以茶待客,忘不了在茶杯里放两粒青橄榄,此茶象征着大吉大利,杭州人把它叫元宝茶。

男婚女嫁,也离不开茶,有句俗语叫-----吃了哪家的茶,就是哪家的人。这吃茶,就是定亲婚嫁的意思。杭州人也一样,在这样的大喜日子里,必不可少茶,取其矢志不移和必定有子的吉祥之意。

茶是中国人的传统国饮,在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敬茶,成了我们这个礼仪之邦、文明古国的传统礼节。而且,随着饮茶习俗的历史演变,日常的茶风茶礼渐渐变得越来越具有艺术性,对于茶,人们就有了许多约定俗成的讲究。

宾客到家,茶是必不可少的款待物,在江浙一带,好客的主人定会泡上一杯好茶,这好茶,往往是龙井茶。

西湖茶农婚俗,习惯以茶为媒结良缘。民谚:“吃了那家茶,就是那家人”。一女不吃两家茶。“吃茶”即“定亲”之意,是古代婚嫁遗俗之一,女方接爱男方聘礼,叫“下茶”或“定茶”,也叫“受茶”或“吃茶”。因种茶树必下籽,移值则不生,借喻婚姻之“矢志不移”与“与定有子”。同时,还将整个婚嫁礼仪称为“三茶六礼”。“三茶”指订婚时“下茶”、,结婚时之“定茶”,洞房时之“合茶”。“下茶”又有男茶女酒之分,即在定婚时,男方除送如意、押贴外,还要送盛有香茗之锡茶羡瓶;妇方除还顶戴、押帖外,要回送绍酒。洞房“合茶”,要吃“三杯茶”,第一杯桂圆汤,第二杯莲子、枣儿汤,第三杯方始是茶。吃喝时还有一套规定,第一杯接杯后,要深深作揖,用嘴唇一嘬,即由伴娘收去,第二杯京如此,第三杯茶则必须一饮而尽。

异国茶风茶俗之——新加坡肉骨茶茶俗


去过新加坡的朋友都知道,去新加坡一定要品尝当地的美食肉骨茶,肉骨茶,就是一边吃肉骨,一边喝茶。肉骨茶是一种饮茶和吃肉相结合的饮食方式,这种饮食方式相传是由中国的华侨去新加坡之后创立产生的。关于肉骨茶,目前主要分为两个派别,一是新加坡的海南派及马来西亚的福建派。

肉骨茶

制作肉骨茶的原料肉骨,多选用新鲜带瘦肉的排骨,也有用猪蹄、牛肉或鸡肉的。烧制时,肉骨先用作料进行烹调,文火炖熟。有的还会放上党参、枸杞、熟地等滋补名贵药材,使肉骨变得更加清香味美,而且能补气生血,富有营养。

而茶叶则大多选自福建产的乌龙茶,如大红袍、铁观音之类。吃肉骨茶时,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就是人们在吃肉骨时,必须饮茶。如今,肉骨茶已成为一种大众化的食品,肉骨茶的配料也应运而生。在新加坡、以来西亚,以及中国的香港特别行政区等地的一些超市内,都可买到适合自己口味的肉骨茶配料。

以上就是关于新加坡肉骨茶的风俗介绍。其实新加坡的肉骨茶跟广东早茶有类似的地方,他们都是将茶和食物结合起来,这时候桌上的主角已经不再是茶,而是那一道道美味的食物。无论是新加坡的还是马来西亚的肉骨茶,自身都带有浓郁的中国特色。以上内容由小编为您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各地茶风茶俗之——苗族万花茶


苗族,这是一个历史十分悠久的古老民族,苗族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都有分布,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湖北、四川、广西、云南等省份。作为一个古老的民族,苗族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传统。茶文化是苗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苗族万花茶是苗家敬客的重要饮料,其风味独特,清香扑鼻,是一种非常好的饮料。

万花茶

简单介绍一下苗族的几种茶俗

一、当孩子出生时,苗族的左邻右舍用带有露水的茶芽梢作贺礼。如果生的是男孩,就送一芽一叶的芽梢,如果生的是女孩,则送一芽二叶的芽梢,寓意“一家有女百家求”;

二、苗族同胞以茶为聘,象征男女爱情忠贞不渝。“吃茶”是订婚的代名词。未订婚的女子必须恪守“一女不吃二家茶”的规矩。苗族男女的婚配,要有“三茶”,即媒人上门,沏糖茶,表示甜甜蜜蜜;男青年第一次上门,姑娘送上一杯清茶,以表真情一片;举行结婚仪式的当日,以红枣、花生、桂圆和冰糖泡茶,送亲友品尝,以示早生贵子、生活和美;

三、苗族人临死前由村中长者用青蒿叶沾一点茶水洒到嘴角,入殓的棺材里要放茶叶,湘西北一些地方还有在死者手里或嘴中放置茶叶的习俗。悼念亡故的亲人或祭神祭祖,苗族同胞常用“清茶四果”或“三茶六酒”,借以表达至真至纯的虔诚。苗家茶祭是由巫师主持的对植物神与水神媾生茶水表示崇敬的祭祀活动,内容包括叙述茶史、膜拜茶神和与宾共饮。其内涵丰厚,音舞古朴典雅,具有颇高的观赏价值和考究价值。

万花茶晶莹透亮,是苗家人敬客的上乘饮料。这种茶的制作十分独特,其程序是:把成熟的冬瓜与未老的柚子皮,切成手指模样大小、形状各异的片片条条,接着在上面加工,雕刻出花色多样、形象靓丽、栩栩如生的虫、鱼、鸟、兽、花草等吉祥如意的图案。这些图案有的活灵活现、酷似彩蝶飞舞花间,有的活像喜鹊欢聚枝头,还有的则仿佛“鱼欢秋水”“银树挂果”“百鸟朝凤”“龙凤呈祥”“新荷含苞”“蝶恋牡丹”,如此等等,宛若百花园中的奇花异草,各放光彩,各显其姿,实在美不胜收,情意融融。

每当秋天到来的时候,天高气爽,苗家姑娘们一个个身着花边褶裙、头缠花帕、体态婀娜地围坐在村口的高大树荫底下,右手捻着小刻刀,左手捏着冬瓜片、精雕细刻着万花茶。经过雕镂的万花茶,还得再用一番功夫。将之浸泡于稀稀的石花水之中,让它去掉生涩苦味,接着与明矾、青铜一起用文水煮沸返青的方法,使之仍然脆嫩、新鲜。然后再把水沥干,添加等量的白糖、桂花香精或少量的蜂蜜细心地搅拌均匀,再反复暴晒,达到透亮若白玉样子,方大功告成。饮用时,抓几片置于杯碗中,用滚开的水冲泡,就成为浓郁香甜、美名远扬的万花茶了。用这种清香浓郁的茶种招待宾客,苗家人是有他们的习俗规格的。

首次上门的客人,茶杯中大都有三片万花茶;假若是多次上门的常客,茶杯中就只放两片万花茶。饮茶时,主人还在各个茶杯中置有一枚特制的小汤匙,方便客人品茶。喝完茶后,杯子可不能随便乱放。要做到确切不误的置于端茶来的盘子中的原来位置上,或者等待送茶的女主人亲自端茶盘来收。万花茶还独具一番风采,苗家小伙子和姑娘用它来表达之间的爱慕之情。当小伙子登门求婚时,假如姑娘中意,便在茶杯里奉献给小伙子透明如玉的四片万花茶:其中两朵“并蒂莲花”,两朵“凤凰齐翔”。

如果姑娘不中意,不答应的话,那么,茶杯中就少了一朵万花茶,仅有三朵,并且都是些单花独鸟。求爱者知趣,只好辞谢而去。万花茶是苗家姑娘勤快、智慧和高尚习俗的产物,更是我国茶文化百花园中一朵独放的奇葩,是出自苗家人手中的艺术珍品。苗家姑娘别出心裁、心灵手巧地把他们对幸福生活的真挚追求,对美好人生的爱恋憧憬,毫无保留地雕镂进了美丽、香甜、情意浓郁的万花茶之中。

以上就是关于苗族万花茶的介绍。从上面我们知道,万花茶作为苗族当地特有的一种茶叶,其在苗族人的日常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苗族人的婚丧嫁娶以及生老病死中扮演着及其重要的角色,如果有机会到苗族那边去的话,一定要品尝一下这道别具特色的万花茶。以上内容由小编为您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各地茶风茶俗之——巴蜀茶馆习俗


巴蜀就是我国四川、重庆一带的简称。据《茶经》记载,茶最早起源于滇、贵、川,巴蜀在很早以前就是我国重要的茶树产地,这里常年气候湿润,降水量多,加上土壤肥沃、地形适宜,因此特别适合茶树的种植。发展至现在,在巴蜀已然有很多专门喝茶的茶馆。那么,巴蜀的茶馆文化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巴蜀”茶馆习俗甚多,常去茶馆,就会有众多的体验:

1.茶叶叫做“叶子”。茶碗中茶叶多称作“饱”,反之则为“啬”。饮茶叫作“吃茶”。把开水第一次冲进茶碗叫“发叶子”,再向茶碗内冲水则叫“掺茶”。“一道”(“一开”)、“二道”(“二开”)是吃茶之常用语,“开”即指掺水时揭开茶盖。“才喝一道(一开)”是指时间较短,才掺水一次。品茶之人最忌别人来喝其二道茶,因其色、香、味正佳,故有“头道水,二道茶”之说。

2.如是讨茶喝,因是别人喝过的茶,故称为“加班茶”。每道茶只能饮一半,茶碗中所剩之茶水称为“茶母子”。

3.茶馆中常有人“喊茶钱”,即某人走进茶馆时,熟人便喊“茶钱我这里会了”。喊茶钱的人越多,来人的面子就越大。其要口称“挨过,挨过”以致谢。

以上就是关于巴蜀茶馆文化的介绍。从上面我们知道,巴蜀的茶馆文化非常具有地域性特征,当地人在原有的文化基础之上,发展出具有自身特色的茶馆文化。对于当地人来说,喝茶已经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而对于外地人来说,在经过巴蜀之时,参观、了解一下当地的茶馆文化,从中窥探出巴蜀文化的渊源。以上内容由小编为您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各地茶风茶俗之——杭州的茶文化


作为江南小城,杭州的茶文化历史十分悠久,我们知道点茶始于唐而兴于宋,而南宋时期的杭州作为当时重要的经济和文化中心,其正是茶文化最为兴盛的地区。时至今日,杭州的茶文化在历史的发展中,不仅保存了原有深厚的内涵,而且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茶文化。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杭州城的一些茶风茶俗。

都说杭州城内茶馆林立,其实这道盛景在南宋时就已出现。据史料记载,南宋时,杭州城内已是茶肆密布,是重要游艺场所。明代,杭州茶事也很兴盛,《儒林外史》十四回中就提及,“城隍山就是吴山……这一条街,单是卖茶就有三十多处,十分热闹”。

清代,不少茶肆于下午、晚上请艺人在茶肆中说评话,以招揽茶客。喝茶听书,成为杭城中、下层人民普遍之业余消遣与娱乐活动。五十年代,大小茶馆尚有三百多家。而现在三四十岁以上的成年人,也一定还记得小时候杭州城内“劳保茶室”遍布街头巷尾的情景,泡上一杯茶,那些老年人是可以坐着聊上一整天的。

杭州城内与茶有关的民俗也极多,列举一二。文献中说,杭州的茶农第一锅炒制出来的新茶,当家人是首先要泡上一杯敬献茶神的,边上放一枝翠柏,取的是“新茶丰收,似柏常青”的意思。西湖茶农婚俗,也习惯以茶为媒结良缘。俗话说,“吃了那家茶,就是那家人”,那“吃茶”即“定亲”之意了。女方接受男方聘礼,叫“下茶”或“定茶”,也叫“受茶”或“吃茶”。因为种茶树必下籽,移植则不生,以借喻婚姻之“矢志不移”与“与定有子”。洞房“合茶”,要吃“三杯茶”,第一杯桂圆汤,第二杯莲子、枣儿汤,第三杯才是茶。吃喝时还有一套规定,第一杯接杯后,要深深作揖,用嘴唇一嘬,即由伴娘收去,第二杯也如此,第三杯茶则必须一饮而尽。

以上就是关于杭州茶俗的介绍。从上面我们知道,在悠久的历史进程中,杭州城凭借自身的积淀和发展,形成了多种多样的茶文化,而这些茶文化也将会在未来继续发展,成为杭州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茶风茶俗系列——礼茶,藏族人的茶文化


藏族是一个非常喜欢饮茶的民族,对于藏族人来说,茶是生命之源,藏族人几乎天天都要喝茶,喝茶对于它们来说已经超越了休闲放松,而成为一种必需品。在藏族,人们经常喝的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酥油茶,另一种是甜茶。藏族人喜欢以茶待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藏族人的茶文化吧。

一、酥油茶

藏族的茶,既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生活必需品,也是一种很有讲究的文化。有一个很古老的寓言故事,叫《茶酒仙女》。这个故事和在敦煌发现的《茶酒论》内容非常相似,梗概是藏地有一个虚构出来的地方,国王下令以茶代酒举行宴会。酒仙女就急了,下凡到国王面前用很多故事来游说酒的好处,诋毁茶的功德;茶仙女听闻也赶来国王面前与酒仙女争辩。两位仙女争论不休,最后国王从中调停,公正地评价了茶和酒的作用。

现在好多人都知道藏族人饮酒的习惯,有的内地朋友甚至还能哼出一两首藏族敬酒歌。但是对于藏族人喝茶这件事,可能是因为太常见太平凡了,反而不见得能说出什么讲究。藏族有一句俗语:饭可以一天不吃,茶不能一天不喝。牧民们也说:牧人可以不吃肉,可以不喝奶,但是不能没有茶。

藏区的牲畜也“喝茶”。在藏族牧区的习俗中,喝剩的茶叶渣也不会直接扔掉。他们相信茶叶能给牲畜增加体力,所以会把茶叶渣添在草料里饲喂牛马。在很多农区春耕之前,也会将茶叶、糌粑、酥油拌给耕牛吃,农民认为这样牛耕地就更有力气。

二、甜茶

按照传统,藏族人在家要喝四到五遍茶:早上拌着酥油糌粑即是早餐;中午配着一些烤饼、牛羊肉喝茶;然后是下午茶;到了晚饭后,更是喝茶聊天直到晚上就寝。藏族人喝茶用小碗,碗虽然不大,一天喝下来也有很多。我听过一个身体不好的老人说:我就是茶喝少了,所以才会生病!

藏区小孩从小就要养成一些与茶有关的习惯,比如煮好的茶必须先要斟献给父母和长辈,敬茶的时候要用双手捧碗,为别人斟茶的时候不拿壶的那只手要手心朝上。藏族人待客十分讲究,有客人来家里一定要煮茶敬客。当然,实际上在大部分的藏族人家里,火塘或者炉子上,总是一直煨着一壶茶保着温。藏族人家里,哪怕穷得揭不开锅了,也会尽量给客人最浓的茶。如果到谁家喝的茶淡如水,那这家人要么实在穷到极致,要么就是吝啬至极。所以藏族有民谚说:“想要败坏家名,就会淡化茶酒。”给客人喝的茶碗必须是干净、完好、没有任何破损的,主人还必须随时给客人添茶保持茶碗的满盈。记得小时候有一次外地的客人来家里拜访,妈妈赶紧煮了一壶香浓的酥油茶。他很有礼貌地喝完一碗,妈妈马上为他斟满,他又赶紧喝几口,又被马上斟满,再喝,再斟……最后他面有难色地说:我实在是喝不下了……大家才想起汉藏礼仪之间的差异,随后哈哈大笑。

所以在藏族人家里做客,要知道一些基本的礼仪知识。比如要双手接过主人敬来的茶;喝茶不能太急太快,不能发出响声,更不能一喝到底;不想再喝了,要在主人再次斟茶时“捂碗谢茶”表示不能再喝。但是,绝对不能只喝一碗就叫停,因为只喝一碗表示对主人有嫌隙之心,要知道拉萨还有句民谚叫“一碗成仇人”。

以上就是关于藏族饮茶文化的介绍。从上面我们知道,藏族人嗜茶,茶已经成为藏族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酥油茶和甜茶作为藏族传统茶饮,已经融入藏族人的血脉之中,滋养着藏族人民。以上内容由小编为为您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