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探索茶旅游业 茶园观光促民增收

发布时间 : 2019-11-30
中茶黑茶园 陕西黑茶 陕西绿茶

中茶黑茶园。

近年来,我国多地茶产区利用其地理优势发展茶园观光农业,陕西汉中的茶产业也成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重要途径,当地还在探索茶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茶园观光、度假休闲等相关产业。茶业协会会长郑宗林说,去年汉中茶农种茶人均收入9400多元,增收效果显著。

22日,由陕西省茶文化研究会组织的2017“媒体观茶”活动深入汉中市茶园茶企,探访陕西特色茶产业发展。

陕西秦岭以南作为茶叶适生区,历史由来已久。当地的汉中、安康、商洛三市28个县区有22个县区种茶、产茶。陕西茶产业已形成绿茶为主导,黑茶、红茶快速发展,白茶开始放量生产的格局。

据统计,2016年陕西茶园面积超过230万亩,产值达137亿元。其中,汉中市茶园面积已占全省一半,产量和产值也占全省将近三分之二。

“汉中市茶产业形成规模优势,带动了近百万的茶农增收致富。”郑宗林说,茶产业已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

汉中市位于秦巴山区,纬度高、海拔高、云雾几率高,茶叶富含锌硒,具有“香高、味浓、耐泡、形美、保健”五大特点。据介绍,汉中市现有茶叶产销企业1832家,建立省市级茶叶园区30个。近年来社会资本的不断投入,为当地茶产业注入新发展活力。

资料显示,2016年中国茶叶总产量与农业产值继续保持增长,种植面积增速减缓趋于合理,消费人群年轻化程度提高且人口占比明显增加,金融资本持续投入力度不减。同时,传统渠道亟需转型升级,产业融合发展趋势明显。

陕西省汉中市茶产业办公室主任张星显表示,当地将全力推动陕西茶产业发展,并加快以茶叶采制、茶文化展示、茶园观光、度假休闲等多种形式的茶旅游开发,促进相关产业深度融合。

据了解,陕西持续推进茶产业结构优化,鼓励陕茶走出陕西、走出国门。还将把茶叶采摘加工与旅游、体验、销售融为一体,讲好陕西茶文化故事。

Cy316.com延伸阅读

茶园套种无架豇豆 防杂草又促茶农增收


茶园要高产,管理要精细,防除杂草也是茶园管理的一部分,在茶园里套种豇豆不仅可以预防杂草丛生,还可以增加茶农收入,一举两得。近日,泸州市纳溪区护国镇梅岭村的茶园基地,茶农仲仕章就在茶园中套种无架豇豆。

“在茶叶园里套种无架,既可涵养水分,又能防止茶园间距空地上的杂草生长,每亩还能新增一项经济收入,一亩地种出两亩地的效益。”正在茶园管理无架豇豆的茶农仲仕章高兴地说。

无架豇豆因直立无需搭支架且品质优良、生长期短、抗病力强、产量高达2000公斤/亩而颇受种植户青睐,春播60天采收,夏秋播40天可收获,栽培种植过程中,省工、省料,豇豆肉厚,质细,纤维少,食味佳,在市场上颇为抢手。

近年来,纳溪区护国镇梅岭村特早茶产业发展迅速,茶叶种植面积逾万亩。为充分挖掘茶叶园增产增收潜力,今春,梅岭村积极拓展茶叶园里套种无架豇豆这一技术推广项目,在培育茶叶优良品种的同时引进业主种植无架豇豆,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丰收。

据了解,茶叶园里套种无架豇豆技术推广项目充分利用了茶园行距空间和土地资源,使豇豆与茶叶在生长空间、营养共享上互补,既能改善茶叶园单一结构,又能增加土地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仲仕章告诉笔者,今春,来自泸州的一个业主看到村里的茶园的枝树间距宽阔,并结合茶园实际,采取由茶农出地作股份、售收入按三比七分摊方式在1300多亩的茶园里套种上了无架豇。“套种无架豇豆不仅把原先闲置的土地利用了起来,因豇豆生长起来后,较好抑制了杂草生长,省去了专门人工除草的管理成本,套种茶园的豇豆每亩按500公斤计,预计可增收2000元。而村民在茶园管理豇豆,每天也有80—120元的收入。”仲仕章不无喜悦地说。

据了解,为了让套种的豇豆不能影响梅岭特早茶叶有机品质,在种植过程中,对茶园全部安装太阳能杀虫灯、微喷灌等改造工程,不施点滴农药,不施点滴化肥,病虫害全部采用生物和人工防控,除草也全部采用人工,在让茶园增收的同时,茶叶和豇豆的更生态、更优质。

目前,经过茶农精心管理,梅岭村1300多亩茶叶园套种的豇豆已茁壮生长,7月下旬,这些生态有机无架豇豆就将陆续走上市民的餐桌。

安徽宣城:路西村发展茶旅游 “空中茶园”促脱贫


近年来,很多茶乡都在转型升级,不少地方发展其了茶旅游业,在安徽宣城旌德县三溪镇路西村,当地也办起了生态茶旅,如今“空中茶园”作为3A级景区,来往游客络绎不绝。

在山脚下,有一间滨河民宿,6间标间常常供不应求,店里的土特产更是销售火爆,屋外展示墙上还有不少外国游客留下的赞赏语言。店主是当地人,64岁的马来青,很难想象几年前他还是村里的贫困户。如何脱贫的?马来青说正应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两山理论”,他的民宿和带来民宿生意的“空中茶园”,都是这么来的。

空中欣赏茶园

路西村有片上世纪六十年代种植的老茶园,由于疏于管理,效益低下。近年来,该村整合扶持集体经济发展基金、茶叶产业项目资金,在茶园新增800亩滴灌设施,让老茶园焕发了勃勃生机,并新建了1公里沥青道路,将茶房修葺一新,打造“空中茶园”景点。为经营好空中茶园景点,该村创新方式,以空中茶园为核心,把村集体512万元资产打包,委托江苏客商合作经营,用于旅游开发,创成了3A级景区。通过空中茶园旅游开发,该村集体年基本收入达到23万元,还可获得景点门票分红,过去靠茶叶“产品卖钱”的老模式变成了如今“服务挣钱”的新业态。

“从建设美丽乡村转型升级为经营美丽乡村,明确‘全域旅游+精准扶贫’让村民真正从旅游中受益,靠绿水青山脱贫致富。”路西村党总支书记黄晓本介绍,自从开发了“空中茶园”景区,全村共带动村民发展36户农家乐、11户农家客栈,餐饮、民宿、土特产销售收入年均80万元,还聘用了3名贫困户从事保洁工作。值得一提的是,村里利用乡村旅游扶贫资金10万元,购买了5台自动售货机,配置农产品销售车2辆,专门向游客销售贫困户生产的农特产品。贫困户李国健告诉记者,光旅游一项,他家的年收入就增加了8000元。通过发展全域旅游,路西村全村44户贫困户90名贫困人口2016年就全部实现脱贫。

茶山休闲亭

站在路西村的空中茶园高处,眼前是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如今的路西村已成为旌德县乡村旅游发展的一颗闪亮明珠。对于未来,黄晓本表示信心十足,他告诉记者,茶园上正在建设帐篷木屋,以后游客来游玩,可以休憩,还能观看采茶表演、古筝演奏……

浙江余姚茶农用上商标促增收


浙江余姚茶农用上商标促增收

楚门文旦、安吉白茶、临海蜜桔、三门青蟹……这些都是我省耳熟能详的证明商标。昨日,记者从2009浙江省农产品品牌建设论坛暨证明商标管理运用推进会议上获悉,到目前为止,浙江省已有证明商标总量达80件,是2004年的3.5倍,继续领先全国。

由于证明商标的使用,地理标志产品的附加值得到较好的体现,产品价格上升较多。楚门文旦用上证明商标后,每公斤售价比一般文旦价格高出了3—4元。余姚瀑布仙茗从1999年每斤50元,上升到现在的每斤800多元,精品茶达每斤1200多元,茶农的年收入从证明商标使用前的3万元,增至现在的5万多元。安吉县依靠白茶产业使当地农民人均增收近20%。即便遭遇金融危机,依靠品牌致富的浙江农民日子照样越过越好。

目前,浙江省证明商标注册也获丰收。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全省已有农产品著名商标324件、涉农驰名商标12件,证明商标总量达80件。还有30多件证明商标正在国家商标局申请和核准之中,继续领先全国。尤其是龙井茶、金华火腿、龙泉青瓷、东阳木雕等多年悬而未决的千年历史品牌获得成功注册。龙泉宝剑、善琏湖笔经过积极努力,也获得初审通过。

浙江省工商有关负责人在全省证明商标管理运用推进会议上指出,下半年工商部门将把工作重点及时转移到证明商标的有效使用上来,重点培育区域品牌和特色产业。(吕律高丽莎)

冬季茶园管理来年好增收


为确保翌年春茶能够持续增产增收,应抓好冬季茶园的几个主要生产管理环节。

1、茶树适时修剪投产茶园停止采摘后,对茶树蓬面不整齐和树株边沿应及时进行人工修剪,一般以轻修剪为好,修剪高度3-5cm即可,以保持完好的伞形树冠蓬面,为机械采茶提供良好的弧形树冠和增大采摘指数密度打下基础。

2、及时深耕翻土茶园深翻土壤一般以10月下旬~11月中旬之前较好,翻土深度掌握在20cm左右为好,方法是沿茶行顺势距茶树15cm左右用山锄人工挖堀,有条件的茶区也可使用机械耕作,在深翻时应尽量避免损伤茶树根系。

3、施好冬季基肥冬季施基肥时间一般以11月上旬~12月中旬之前施下为好,以施经无害化处理后的农家肥和有机肥、茶树专用肥、生物肥为主,也可施氮、钾二元复合肥,一般亩施农家肥1-1.5吨;有机肥、专用肥60-80公斤;生物肥100公斤;氮、钾二元复合肥65~75公斤即可。

4、喷施药剂防治在茶树休眠之前(气温小于10℃以下),要求茶园全面喷施石硫合剂或松碱合剂一次封园,喷施浓度严格按药剂说明书规定掌握好。

5、做好防寒防冻要充分利用稻草、秸秆、耕锄后的杂草等进行茶行间铺盖,铺草厚度一般以3~5cm为好,平铺后用细土压盖并洗好一次水;有条件的茶区也可用地膜覆盖,用细土或土块压盖地膜上,以防风吹。

6、老茶园技术改造通过建立防灾减灾设施、肥培土壤、整形树冠、改种换代、美化园貌等技术手段拔高改造标准,做到技改一亩,成效一亩,分期分批地改造好现有的老茶园,切实提高茶园的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

探索茶园保护型耕作模式


湖南省农业厅环保站、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共同承担的“湖南省无公害茶叶产业化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重点针对我省丘陵区茶园退化、土壤日趋贫瘠的难题,展开了长达5年的攻关,成功探索出“茶园保护型耕作模式”等多项先进技术。省科技厅日前举行成果鉴定会,专家们一致认为该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万物生长靠太阳,也靠土壤。茶园肥力高低变化,直接影响茶叶产量和生态安全。我省茶园曾因肥力退化,茶农滥施化肥、农药,一度影响到茶叶的出口。茶产业健康发展,需要从固“本”培“源”抓起,着重从耕作模式方面进行改良。 2003年启动的该项目,专家们通过茶区调研、典型茶场详查和长期定点监测,探明了我省茶园土壤的主要肥力特征、演变趋势及其成因。攻关组采取等高梯土撩壕、开挖竹节沟、建立生物篱笆、作物秸秆覆盖等保护型开垦,结合免耕技术的水土保持,构建丘陵茶园保护型耕作模式。开发出以腐殖酸矿粉为基质的有机专用配方肥,引导茶农在茶园间种经济绿肥、增施有机肥,快速培肥土壤。以生物防治为主,创新茶园病虫草害防控技术,净化茶园环境。根据项目研究的成果,专家们制订出“湖南省无公害茶叶产业化开发技术规程”。 项目启动以来,石门、桃源和长沙3县作为试验项目区,每个县创建示范样板基地1万亩,辐射带动周边10万亩茶园,助农增收9600万元。每个县还挑选3至5家项目协作企业,打响了“野茶王”、“腾琼”、“灵芽”等无公害茶叶品牌。

安溪茶庄园转型升级 消费观光旅游两不耽误


现阶段正是铁观音大量上市,秋茶飘香时,安溪茶庄园为茶产业的转型升级探索了一条新路,打造智慧茶庄园,整合茶旅资源,推出“定制茶园”……独具特色的安溪茶旅游让茶庄园经济升级,由产茶为主要功能的单一经济体,发展成集旅游、观光、消费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体,运作更成熟,主题更鲜明的茶庄园尤其受到游客的青睐。

茶乡旅游

去年10月,安溪县政府评选出了10家“金牌茶庄园”,另有8家茶庄园获得建设创意奖。庄园与茶园,虽仅一字之差,但内涵完全不同。茶园只是茶叶种植的单纯概念,而庄园包含种植、加工、培训、旅游、茶文化展示等全产业链内容。“茶庄园是现代农业的高级形态,被称为‘第六产业’,法国葡萄酒产业很大一部分是以葡萄酒庄园形态存在的。”安溪县委书记高向荣说,在把握投资节奏、防患财务风险的前提下,政府鼓励有实力的茶企建设茶庄园。

去年,安溪县评选了“十大金牌茶庄园”,其中包括华祥苑茶庄园、高建发茶庄园、国心绿谷茶庄园、添寿福地茶庄园、中闽魏氏茶庄园、冠和茶庄园、德峰茶庄园、八马茶庄园、三和茶庄园、绿色黄金森林茶庄园。同时还为举源茶庄园、年年香茶庄园等八家茶庄园颁发了建设创意奖。

一开始,安溪的茶庄园还存在同质化的问题。经过运作,如今,各大茶庄园依托自身企业与庄园文化,大力开发茶庄园建设。一些茶庄园致力于打造智慧化茶庄园,将高科技纳入庄园的管理与建设中;一些茶庄园将安溪县茶旅资源进行整合,推出有特色、丰富多彩的茶旅产品,发挥“1+1>2”的效应;一些茶庄园升级定制茶园,发展消费者认养与种植茶树的模式,让消费者拥有“自己的茶园”……安溪茶庄园正走在健康发展的康庄大道上。

记者了解到,目前,安溪全县已有茶庄园20多个,管理茶园约30万亩,占全县茶园面积约半数。“安溪的最终目标是实现80%茶山的庄园化。”安溪县政府有关负责人说,安溪茶庄园已由以产茶为主要功能的单一经济体,演变成集旅游、观光、消费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综合体。作为茶旅精品,茶庄园给茶行业带来了一抹亮丽色彩,为茶产业的转型升级探索新路。

培育茶行业“领头羊” 因户制宜促茶农增收


河南桐柏,通过举办茶叶培训班以及成立茶叶合作社等多项举措来培养茶行业的“领头羊”,推动当地茶产业保持持续发展。其次,根据每家困难户的实际情况,实施不同的扶贫政策,促进茶农增收。最后,运用互联网技术来对茶叶的种植进行管理,提高了茶树存活率以及茶叶品质。

桐柏县海青茶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天热,温度高,水分蒸发量增加,就不要除草了,覆草遮阳是茶树保墒的诀窍。”7月27日,桐柏县海青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海青正在地头培训新招录的工人。这些工人大多是当地的贫困户。

目前,桐柏县参与精准扶贫的茶产业合作社达72家,茶园规模达13万亩,帮扶贫困群众达1.7万人。桐柏县把建设中原茶乡战略目标与精准扶贫结合起来,推动茶产业扶贫向纵深发展。

桐柏县

多措并举培育“领头雁”。每年举行茶产业培训班4期,培养了138名茶产业带头人,鼓励他们成立茶产业合作社。专注于打造品牌,通过提高茶叶品质提升扶贫效益。制定优惠政策,把到户增收项目与茶产业发展结合起来,鼓励贫困户种茶,每亩地政府补助1800元。

多形式促进茶农增收致富。针对不同贫困户实际情况,结合茶产业发展需要,制订专门的扶贫方案。对于没有劳动能力的农户,采取土地流转入股的形式,每亩地核算为800元。对于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鼓励他们到茶叶基地种茶、采茶、除草等。

多项措施育强茶产业龙头,提高茶叶合作社企业化管理水平。实行网络化种植管理模式,从购买和培育茶苗、种植、修剪、日常管理、采摘、制作到收购和营销,茶叶种植合作社全程指导服务。通过产业化经营,实现了合作社成员茶树成活率在90%以上,茶叶质量验收合格率在95%以上,优质茶叶供不应求。

湖北:2018年有机春茶开采,本地茶企帮扶促增收


鹤峰县,地处我国湖北省西南部,隶属于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地。以前,受地理位置、交通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恩施的经济发展水平一度比较落后。近几年来,该地政府有效利用当地气候和地理优势,发展茶叶种植,使茶产业成为该县的支柱性经济产业。3月份,正是春茶采摘的季节,茶农们开始了今年的春茶采摘。

茶叶采摘中

“有机茶采摘有讲究。大家早上洗嗽时,不能用香皂,不能擦香水。尤其男人不能在茶园吸烟。”3月22日,湖北省鹤峰县邬阳乡百鸟村有机茶基地,该县骑龙茶叶有限公司的技术员对该基地的24名茶农进行春茶采摘培训。

百鸟村位于邬阳乡东南部,平均海拔800米,茶叶一直是该村的主导产业,是鹤峰县骑龙茶叶有限公司的对口帮扶村。2014年开始,按照“公司 专业合作社 贫困户 基地”的扶贫路子,引导村民发展有机茶。

该县骑龙茶叶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国介绍,公司于3月20日正式开秤收购春茶,而百鸟村的有机茶基地经过了三年转换期,已经达到有机茶收购标准。为了保证茶叶采摘质量,让茶农的利益不受损,公司专门组织了技术员上门培训指导。

“一定要按照公司的要求采摘,才能卖到好价钱。”58岁的茶农聂景迪已经采摘了两天新茶,一共卖到600元,他用自身经历分享了自己的采摘经验。他介绍说,公司收购茶叶时,分有机茶和普通茶两类,每类茶分成四个等级,两类茶价无法比,比如有机茶一芽一叶初展是每公斤160元,而普通茶一芽一叶初展每公斤才60元,有机茶收购价最低的是两芽两叶开展,每公斤30元。

“记得前几年我春茶卖到每公斤60元就高兴了好一阵子。现在这么一看,只怕要喜颠,我一共有10亩茶哟……”聂景迪露出满脸幸福的笑容,意味深长地说。他靠种植茶叶甩掉了“贫困帽”,如今靠发展有机茶踏上小康路。跟聂景迪一样,该村有10多位茶农实现开门红。

为鼓励发展有机茶的茶农,该公司还免费为每户发放了采茶篓。“咱们快去摘呀。”培训一结束,茶农们纷纷吆喝起来,跑向自己的茶园,幸福的笑声洒落在茶园小径。

“茶园地处高山,采摘未到旺季,两天收到900多斤,陈家棚有机茶基地的茶农陈红第一天卖茶4公斤,收入478元,湾潭河村的茶农印浩平卖茶1.3公斤,收入208元。”公司销售负责人介绍说。鹤峰县骑龙茶叶有限公司走有机茶叶产业扶贫之路,带动了邬阳乡4个重点贫困村1375户4378人的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茶产业是鹤峰县推动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近年来,鹤峰县依托35万亩茶园基地,坚持“全域有机”的发展之路,使之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金叶”,致力打造“百亿茶产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