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企业家转行做茶 创办互联网+茶叶

发布时间 : 2019-11-30
茶叶做茶粉制作 茶叶树果子可以做茶喝 茶叶面怎么做

茶叶做茶粉制作。

学计算机的她,在创业路上一路摸索,最终决定转行投身做茶叶。凭借着专业优势,利用互联网+创办茶企,并且在当地开了实体店,不仅交到许多志同道合的新朋友,还了解到了许多新鲜理念,在经济改革的背景下,越做越好。

IT企业家

实干成就乐昌创业之星

在创业路上,这个女实业家用她的睿智告诉我们,她的选择都是对的。但这风光背后都是辛酸。“刚创业那会,我手上也就几万元,我不得不面临资金、教学、生源的问题。”

但是这一切没有难倒性格执着的她。没钱就贷款、融资,没生源就自己贴招生广告,没钱请老师就自己上阵。

皇天不负有心人,甘远梅的培训学校在当地声名鹊起,每年招生都爆满,最多时一月开设16个班,每年学员近千人,小到初中生大到中老年人。

随后半年,她又创办了新思维电脑有限公司,经营面积达到1700平方米。从培训学校做起,到后来的电脑零售、电脑批发、综合产品批发零售等多种经营。凭着执着、诚信和对市场的专注,成就了当时的乐昌市首届十大创业之星。

甘远梅是外人眼中的女强人,在家人看来则是一个好妻子,好母亲,即便工作再忙,也要回家陪孩子。“每逢暑假、节假日我都会带孩子出去旅游,一年最起码要出远门3次,近的就不计其数了。”甘远梅笑着说。

从IT进入互联网+茶

就算每天奔波于公司、家庭之中,也没让甘远梅有丝毫懈怠。2016年在朋友的介绍下,甘远梅慢慢了解到大茶网。

“我自己是做互联网的,这样的新思路和创新,很适合实体经济改革,在互联网发展的今天很有前景。”也许正因为这样触动了甘远梅的心,对于正处于转行的甘远梅而言,大茶网是她理想的事业。2016年2月甘远梅加入了大茶网,同年5月乐昌体验店开业。

“茶叶是个健康的行业,对身体有保健功能,同时跟我之前的工作可以互补。”甘远梅说。对于平常喜欢喝茶、聊天、交朋友的甘远梅来说,在大茶网的日子里她不但交到了很多朋友,还学到了很多新理念。

“我希望这个市场以后越来越好。无论是为了自己的梦想,还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大家,我都会把这份事业做下去。”甘远梅表示。

小编推荐

互联网茶叶营销的四大注意事项


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提高,茶叶成了一个需求不断增长的行业,很多的人看到了这个商机,准备开店卖茶,而开实体店往往需要较高的成本,对于很多创业者有较高的门槛,而网络销售作为不可忽视的力量成为很多人的首选。

虽然说网店可以销售多种茶叶,但有店铺必须有一种主要经营的茶叶或品牌,这样才能更好的吸引买家,更好的对店铺进行推广。

选择茶叶种类或品牌要考虑的因素很多,最好选择自己所在地的产出茶叶种类,这样才可以方便进货,减少进货困难和成本。如果你可以找到好的进货途径,那么远地的名茶也是可以考虑的,但如果不是在茶产地,就会增加商品成本,这对于以价格优势取胜的网络经营是很不利的。

在初次进货时尽可能少量进货,不要一次就积压过多的货源。茶叶属于食品,如果保存不当很容易变质损坏,所以在不确定销售情况时,少量进货试营业一段时间,如果效果好再继续。那么如何利用越来越发达的互联网行业来做茶叶营销呢?以下四大要点值得各位考量。

1.时间

在时间观念比较强的地区,能够帮助消费者节省时间的茶叶产品,例如速溶茶、袋泡茶等会成为这些地区的主销产品。相反,在时间观念不强的地区,就不会受到那么大的欢迎了。而网购的中间力量往往是较年轻的上班族,忙碌的工作生活让他们习惯依赖于网络,他们往往喜欢包装新颖、方便快捷的茶品。

2.变革

网络营销不同于传统的店面营销。网络销售的好处在于能够更详细的介绍茶品,通过文字和图片的结合,这就要求商家有更好的文字推销功底,还有多角度拍摄的照片,例如一款茶不光只拍他们的外形、包装,更要拍他们泡出来的汤色、叶底,再配上文字介绍,这样的图文结合对网购者是一种强烈的视觉诱惑。

3.品质

常常网购的人都知道,网络店铺的火爆程度是和成交率息息相关的,消费者凭什么相信你的茶就和你说的一样好,口碑是网店成败的关键。每卖出一件商品都会有相应的顾客评价,这个评价是商家无法自主更改的。好评多了生意也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好,然而一个差评就可以让后来的消费者望而却步。所以保证产品的质量是唯一拉动回头客的方法。

4.服务

很多网店最初都是靠服务闯天下的,网购的特殊性使消费者看不到他们购买的商品,这中间就会出现很多的退换或咨询的繁琐过程。细致、耐心、周到的服务,往往能让购买者踏实放心。茶叶这个特殊的商品,要求每个店家都详细了解自己的茶,因为客人总会提出很具体甚至奇特的问题,对不懂的或不确定的要马上研究或更正,因为网络的实效性太强,被淘汰也是迅速的。

茶行业新商业模式:互联网+茶产业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电商的兴起,如今各行各业都已经完成或者正在进行行业转型升级,电商已成为实体店必不可少的补充,“互联网+茶产业”也成为了茶行业新商业模式。

互联网以惊涛骇浪之势冲击着传统茶叶批发市场的商业模式,故此,茶行业急需一个专业的运营者出现,来推广新的、符合时代发展和行业发展需求的商业模式,来一次茶业市场的“大洗牌”。针对这一现象,由杜光焱先生创建的中国茶业网借着互联网这股东风整合了行业内多家优质的生产商以及供应商,在复杂紊乱的茶行业中为广大消费者搭建起一个资源丰富,产品质量正规合格的一站式网站。

达沃斯论坛上,百度发布了《2017茶行业大数据》,数据显示,在中国,4.7亿人有喝茶习惯,然而其中真正能说出门道、叫上品牌的人并不多。互联网时代,茶行业面临着爱茶人越来越多,但懂茶人少、茶品牌亟待建设的问题,大数据的介入或成为茶文化传播与茶品牌建设的突破口。百度大数据显示,与茶相关的搜索请求每天多达15万次,与2014年同期相比增长了两倍,通过互联网找茶的人越来越多。用户关注茶的方式也在发生变化,茶的移动搜索量占比已达到90%,比2014年同期增长2倍,移动搜茶趋势明显。

中国茶业网作为全国首个运用B2B、B2C运营得茶业网站,上面的茶叶来自不同的产地,品种丰富,数量齐全,顾客可以随意挑选,并且中国茶业网最大的优势在于全部选用优质的茶叶,每一款茶叶都有它的原产地介绍以及详细的茶文化展示,让消费者不仅仅是享受茶带来的甘醇回味,更能细细的品味茶文化的渊源传承,另外在价格上所有在售的茶叶都是尽最大程度的优惠,力争建立我国茶行业的一定的秩序,打造“茶香留于口,茶品留于心”得网站。不仅如此,中国茶业网作为首个运用B2B、B2C运营得茶业网站,方便快捷的物流以及完善的售后服务,从根本上保障了消费者的权益。

而中国茶业网不仅仅在于茶叶的销售,与茶文化相关的茶具也同样囊括其中,中国的茶具文化同样有着上千年的历史,冲泡好一杯佳茗,配具也必不可少,尤如绿叶之于红花,彩云之于明月,有映衬之妙。古时痴迷茶艺的文人雅士,无不把茶具的选择搭配,放在极为重要的位置。苏东坡的“潞公煎茶学西蜀,定州花瓷琢玉红”,范仲淹的“黄金碾畔玉尘飞,碧玉瓯中素涛起”,茶具不仅具有实用功能,更有鉴赏把玩的趣味,中国茶业网对从茶叶到茶具都为消费者进行把关,可谓用心之至。

“互联网+产业”是传统产业的发展趋势,茶行业长期存在的价格不透明、产业标准缺失、供需不平衡、产品同质化等问题,亟待通过革新予以解决;中国茶业网通过实施“互联网+茶业+金融+智慧物流”的商业模式,致力于整合茶产业全产业链资源,打造从茶农到消费者的产业闭环,推动产品标准化、信息透明化、物流快捷化;茶企、茶商借助于中国茶业网,可在“智慧贸易”、“在线茶商”、“出口茶专区”、“收藏家专区”等业务板块开展贸易,实现轻松做茶生意。同时,中国茶业网还将联合商家组建茶商联盟,联盟可抱团向茶企议价降低进货成本、并借助于中国茶业网推广开展推介、推广,实现合作共赢。中国茶业网更希望所有在中国具正能量、正确意识的茶企茶商都能拥抱中国茶业网,大家集合力把中国茶行业发展好,为中国的茶行业创造一个百花齐放的未来。

醉品集团:打破传统茶产业 发展互联网+茶产业


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下,茶产业不得不被迫面临产业转型升级。醉品朴茶打破传统,致力于互联网+茶叶发展。在全国范围开设加盟店,并与合伙人一起探索“手机+门店”M2O模式。醉品集团的合伙人表示茶业创业,选对平台是关键;优质丰富的货源是基础;品牌影响力是决胜关键;后方支持保障门店经营无忧。

内蒙古段绍军:茶业创业,选对平台是关键

段绍军

醉品朴茶全面升级醉品茶集颠覆传统茶叶门店,数十位合伙人携手醉品再开分店

醉品朴茶首创茶行业M2O品牌集成体验馆模式颠覆传统,让来自内蒙古的朴茶合伙人段绍军清晰看到了茶业未来的商业模式。雄厚的资本背书、广阔的行业资源、极具知名度的品牌、丰富的品牌产品供应、强大的平台运营体系、完善的后方服务,都成为这个项目吸引段绍军的优势。

首次接触到这个模式,他也处于不断探索的阶段,而线下运营部的同事针对他门店出现的问题悉心解疑答惑,为他提供业务及运营上的指导。作为醉品朴茶加盟商中最为优秀的合伙人之一,他频频获总部邀请来分享门店经营心得与经验,他的成功案例也影响到了许多正在奋斗中的伙伴。

2017年,基于第一家店非常可观的销售额与净利润,段绍军已经在当地又开设了一家醉品门店,对于两家店的功能区分,他表示,新店将主要作为用户体验店,而老店将继续展示及销售功能。

山西贾林锋:M2O是大势所趋

贾林锋

醉品朴茶全面升级醉品茶集颠覆传统茶叶门店,数十位合伙人携手醉品再开分店

在接触醉品茶集之前,贾林锋经营着一家茶叶店。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单家门店的生意惨淡,除了一些忠实老客之外,好像很难吸引新客到店,这让贾林锋很是苦恼。

在网络上了解了醉品茶集的运营模式后,贾林锋当即决定前往醉品总部谈合作。机会只会留给善于发现商机的人。未加入醉品之前,门店布局及货物摆放都比较杂乱无章,现在醉品极具视觉美感的门头,整齐划一的商品摆放及舒适的饮茶体验区,提升了整家门店的档次,老客流连忘返,新客更是源源不断。

醉品朴茶M2O“手机+门店”模式结合移动互联网浏览及支付功能,将移动端流量引到线下各门店中,增加客户的到店率,是大势所趋。加入醉品茶集一年,贾林锋已连开两店。贾林锋表示,加入醉品茶集,与其一同成长,是经商后的一个重大转折,跟上时代的潮流,才不至于被淘汰。

山东杨廷俊:优质丰富的货源使我心安

杨廷俊

醉品朴茶全面升级醉品茶集颠覆传统茶叶门店,数十位合伙人携手醉品再开分店

杨廷俊经商近30年,是个雷厉风行的女强人。2008年,杨廷俊开始经营一家传统的茶叶店。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传统茶行业正经受着巨大的冲击,杨廷俊眼见着生意一天天变差,想改变但也有心无力。

茶行业的一些弊病严重制约着传统茶叶店的发展,例如进货渠道单一;想要挖掘新渠道将消耗很大的人力物力;某些合作的供应商产品质量逐年下降,且价格越来越高;普通散茶没有质检商标,不敢进也不敢卖等等。

在网上了解到了醉品茶集的运营模式之后,杨廷俊敏锐的商业洞察力告诉她,这是一个新的发展趋势。加盟之后,之前繁琐的进货方式,现在仅靠一台电脑就可以轻松搞定,品种多样且有业内趋之若鹜的大师茶无限量供应。没有积仓的压力,节约了成本,利润自然提升,分店一家家开起来。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转变了传统的经商思维,全家人都给予了她极大的支持。

今年,杨廷俊已经开了第二家醉品加盟店。她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因循守旧只有死路一条,传统商家要及时转变自己的思维,跟上时代潮流。

江苏严小军:品牌影响力是决胜关键

严小军

醉品朴茶全面升级醉品茶集颠覆传统茶叶门店,数十位合伙人携手醉品再开分店

“同一样产品,你会选择一个没听过的杂牌还是选择口碑好的大品牌?谁都不傻,现在大家都不差钱,品质才是最重要的选购指标,我宁愿多花一点钱去选择有保障的品牌对吧!”严小军如是说。

加入醉品茶集之前,严小军的茶叶店客源是个大问题,总结反思了很多因素,严小军觉得是自己的茶叶店知名度不够,即品牌效应薄弱。在CCTV2和CCTV7上看到了醉品茶集的广告后,严小军眼前一亮,新颖的经营模式,良好的品牌影响力,这不正弥补了自家门店所欠缺的吗?与醉品茶集取得联系后,严小军当即决定加入。

一年不到的时间,现在严小军的第二家店也已经开始运营了,打开了市场,生意越做越轻松,严小军表示对醉品茶集很有信心,将来如果时机合适,考虑继续开店。

浙江黄王雨:后方支持保障门店经营无忧

黄王雨

醉品朴茶全面升级醉品茶集颠覆传统茶叶门店,数十位合伙人携手醉品再开分店

黄王雨了解醉品朴茶项目是通过网上新闻报道,眼光独到的他认准了这个项目抓住了茶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就因为看好M2O模式,他毅然决然的选择成为醉品的合作伙伴。

醉品强大的后方运营团队给予了他很大支持,也许在经验方面,他比不得开店几十年的“老江湖”,但是携手醉品,他就有了一帮能给予他切实帮助的伙伴。在这样的条件下,他的第二家店也顺利落地。

黄王雨表示,这个时代,品牌效应不容小觑,比起“单打独斗”,醉品的品牌影响力为他的成功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条件,他表示,做茶,不能只关注眼前的利益,更要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待。未来,他将总结经验规划战略,继续做好第二家加盟店。

醉品茶集的“手机+门店”M2O模式带给加盟商的效益正在不断凸显,相信以多元化产品、营销推广、渠道渗透、盈利模式牵手消费者与合伙人的醉品茶集,会让加盟商在互联网生态时代下的新维度竞争中多了一份胜算。

贵州湄潭17家茶叶企业获QS认证


[中国中小企业信息网驻贵州信息员杜兰惠报道] 日前,在刚刚揭晓的第七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中,贵州湄潭县栗香茶业有限公司、湄潭县银柜山茶场等17家企业通过食品质量安全QS认证,获得“QS” 食品生产许可证书。

据悉,湄潭是贵州最大的茶叶基地县,为把茶产业打造成为湄潭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今年初,县委县政府制定了新的茶叶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了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决定,明确了今后的目标任务。计划到2010建成无公害茶园30万亩;争创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5家;“湄潭翠芽”品牌专卖店100个,大宗茶地名品牌批发部10个;茶叶总产量达到1万吨,茶叶总产值超过4亿元,茶业综合收入达到10亿元,惠及茶农20万人以上,把茶产业打造成富民兴湄的重要支柱产业。

目前,湄潭县已有无公害茶园12.5万亩,形成了核桃坝、金花、龙凤、德隆、中华、永兴桥、大庙场、群丰、清江、随阳山、梁家坝等一大批茶叶专业村。全县现有茶叶加工企业23家,其中省、市级龙头企业2家,县级龙头企业5家。今年上半年全县茶叶产量已达3500吨,产值1.5亿元,预计全年产量可达4500吨,总产值2亿元以上,茶业综合收入超过3亿元,仅此一项今年我县农民人均就可增收120元以上。如今,全县种植茶叶的专业村有85%的农户安装了程控电话,60%的农户新修了住房,30%的农户购置了摩托车和农用运输车,电冰箱、电脑等高档电器已进入寻常百姓家。“一业兴,百业旺。”茶产业的迅猛发展,富了一方百姓,拉动了内需,刺激了消费,活跃了市场,推动了房地产、建材、运输、餐饮等行业的蓬勃发展,拉动了工业化,促进了城镇化,提高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增强了县城经济发展的动力。

茶叶加工企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茶叶加工企业向技术密集型发展的关键。笔者提出提高对技术创新的认识;重视技术和市场信息;建立科学化的决策机构;加强人才的引进与培养。

信息我国的茶叶加工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国际经济发展全球化、信息化趋势,茶叶加工产业离散度大、企业规模普遍过小、技术创新能力短弱等许多问题将更为突出。与此同时,在经济发展具有量的扩张之际,产业层次、产品档次与附加值低和质量差、成长的环境成本高等问题又将更为突出。鉴于这一严峻态势,茶叶加工企业如何加快技术进步与技术创新步伐,从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发展格局向技术密集型发展阶段跨越,已成为眼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和势在必行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

1、提高对技术创新的认识是开展技术创新工作的前提。认识是工作的出发点。提高对技术创新的认识就是提高对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许多茶叶加工企业的领导者谈工作时必说科技,而事实上,他们仅仅把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停留在嘴上,根本没有认识到技术创新的迫切性。在科技工作的落实上存在着较大差距,具体表现为大多数茶叶加工企业的研究开发经费和科技投入的落实、科技成果和科技人才的引进与培养、科技研究和开发活动的开展及激励机制等方面都与企业发展的现实要求不相适应。如金华市婺城区100多家茶叶加工企业,只有3家有5人是大中专毕业生。

2、重视技术和市场信息是开展技术创新工作的凭借。当今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随时可能发生情况环境变化。为此,必须建立一整套快速反应机制,及时掌握国内外科技信息动态和市场变化趋势,以便作出正确决策。如当我们刚刚对互联网、基因组织有所了解,而纳米科技又扑面而来。如何应对?肯定是不能回避,而是要迎面而上,即于世界潮流保持同步。具体操作时,首先要建立信息机构和信息网络。市场信息的管理机构可以设在市场营销部门,要有人专司其职,并在整个销售网络中设立信息人员负责搜集各个方面的信息。技术信息的管理机构可以设在茶叶加工企业的研究开发机构,也要有专人负责。技术创新的方案一般由茶叶加工企业的研究开发机构提出。因此,分析汇总后的市场信息也要尽快地反馈到研究开发机构。其次是要认真开展信息调研工作。技术和市场信息调研要采用多种形式,即资料查询、咨询专家、实地考察等。对于信息要注重实地的市场调查,对于技术信息要重视向权威部门的专家进行咨询,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信息就是财富,信息调研一定要舍得投入。再次是要对集到的信息进行汇总分析。通过各种渠道各种方式集到的信息有真实的、也有反映表面现象的。因此对这些信息就要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综合分析。

3、建立科学化的决策机构是开展技术创新工作的核心。决策即最终选择,是技术创新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在开展技术创新工作中,一定要重视决策的科学化,要建立科学化的决策机制,努力运用现代化的决策方法进行决策。这在客观上就要求必须坚持科学化的决策程序。一个科学化的决策程序,一般应包括发现问题和确定目标、调查研究和制定方案、分析评判和方案选优、贯彻执行和修正完善等四个阶段八个步骤。在一个技术创新新项目的决策过程中,应首先重视调查研究工作,包括前面提到的信息工作,再则是方案的制定和方案选优。其次,要建立科学化的决策体制,尤其是要实现“谋”与“断”的分离。一个科学化的决策体制,应当由信息系统、咨询系统和中枢系统即决策核心三部分构成。

4、实行产学研联合是开展技术创新工作的保障。多年来的实践证明,产学研紧密结合是促进科技经济结合、促进企业科技进步的有效措施。特别值得推崇的是企业与高校、科研单位紧密联合、全面合作和长期合作。茶叶加工企业在开展技术创新工作中,必须依靠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要与一所或几所院校、院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企业与院校、院所合作是经实践检验后得出的一个非常成功的办法。这一点,浙江省的茶叶加工企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即有两所一校的人才优势。可以说,这是振兴浙江茶叶经济一笔巨大的潜在资源,如果能合理地利用发挥好这一“资源”优势,势必对浙江茶叶生产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5、加强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是开展技术创新工作的根本。在茶叶加工企业建立适应技术创新的人才需求机制,一是要有一支高素质的企业领导者和经营管理队伍。无论是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还是股份制企业、私营企业,其董事会、所有权人或企业主要领导者的首要职责就是聘用人才组成一支高素质的经营管理队伍,要善于用比自己能力更强的人、或在某些方面有特长的人。二是要有学识水平高的技术带头人和科技人才队伍。每一个茶叶加工企业都应当下决心舍得花本钱引进、聘用高水平的科技带头人,并使其责权明确到位。对于茶叶加工企业来说,还要有相对稳定的专家咨询顾问队伍,这支队伍以聘用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兼职为主,平时保持经常联系,遇事及时咨询。要有计划地引进吸收大中专毕业生,壮大企业的科技人才队伍,提高企业员工整体素质。三是要加强全员技术培训。要让全体员工明白,现代社会没有终身职业,需要的是终身接受教育,谁不加强学习谁就要落后,就要被企业淘汰。

6、强化激励机制是开展技术创新工作的动力。不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是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激励机制时时刻刻都在起着鼓动和促进的作用,对茶叶加工企业来说也不例外。良好的企业制度和有效的激励机制,能有效地引导和激励企业员工以增强凝聚力的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参与技术创新活动,这对于企业的发展将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茶叶出口企业应对“农残之困”


继日本肯定列表制度正式实施后,今年4月初,欧盟茶叶委员会(ETC)再次提高了欧盟及德国茶叶新农药残留标准。农残标准的不断提升,对我国茶叶出口企业提出巨大挑战。如何破解“农残之困”?目前,一些茶叶出口企业已开始在茶源、茶农、农药管理等环节提升自身的应对能力。

农残标准提高茶叶出口遭遇困局

茶叶是我国重要的传统出口商品,每年出口20万吨以上,约占我国茶叶生产总量的1/3。然而,近年来我茶叶出口屡遭农药残留超标围剿,已成为茶叶出口的一道关卡。今年4月,欧盟茶叶委员会公布了欧盟及德国茶叶新农药残留标准。据了解,新标准增加了10个农残项目,并更新了其他10个农残项目的新限量。更新后的农残项目共计227项,其中207个农残项目的标准限量为目前仪器最低检测底线,占91.2%。

事实上,自2000年7月1日欧盟实施严格的茶叶农残标准后,新的茶叶农残标准不断出台。受此影响,我国茶叶出口欧盟一度受阻。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等国也纷纷以食品安全为由,仿效欧盟,提高茶叶农药残留的控制标准,增加对进口茶叶中非茶类杂物、重金属、放射性物质、黄曲霉素和微生物等项目的检验。

去年5月,日本肯定列表制度正式实施,将进口茶叶残留检测项目由71项增加到276项,同时还调整了农残检测方法,用“全茶”检测法代替过去一直采用的“茶汤法”。检验检疫专家分析,两种检测方法数据相差至少10倍。该制度的实施,严重影响我国的茶叶出口,去年我对日出口茶叶2.77万吨,金额6570万美元,同比分别下降20%和17.7%。

出口成本上升迫使企业转移市场

对于欧盟再次提高茶叶农残标准,茶业出口企业已经表现出强烈的关注。

“茶叶农残指标中很多项都是仪器最低检测限量,这是不合理的。”湖北省粮油食品进出口(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周勇认为,农残标准的提高更多的体现为一种贸易限制手段。

“新标准的实施对企业出口欧盟市场会造成一定的影响。”福建茶叶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一位业务经理告诉记者,如果按照新的标准,该公司将有许多品种无法出口到欧盟。

浙江省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的负责人也表达了相同的观点。在欧盟实施严格的农药残留标准后,该公司年出口欧洲市场的茶叶从9000吨锐减到2000吨。近两年,在不断控制质量和药残的情况下,出口量才逐步恢复到5000-6000吨。

“农残标准的提高,造成了我们出口成本的大幅提升。”厦门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茶叶出口部林京青说。据了解,为应对国外茶叶农残标准的限制,国内茶叶出口企业纷纷加强了检测。对一项农残指标的检测费用150-300元不等,一批茶叶全部指标的检测通常要两万-三万元。

此外,为减少茶叶农残,很多公司采取了从源头控制的办法,加强了茶叶基地建设和毛茶收购检测,有的甚至统一发放农药,一些企业还建立了自己的实验室。随着中间费用及附加费用的增多,出口茶叶的销售成本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随之下降。

云南海湾茶业有限公司王乐耕说:“生产成本在不断上升,而出口价格却没有相应的提高。以我们公司出口的普洱为例,国内价格不断上涨,而国外价格上涨却不超过5%。”

“如果出口量大,费用的上升还能承担。但如果出口量本身就不大,成本上升的影响就很大。我们公司去年出口欧盟的茶叶量只占出口总量的10%,如果农残标准不断提高,我们只能调整出口市场。”林京青说。

新标准新制约产业化水平成瓶颈

随着全球茶叶市场对规模化、健康型、高附加值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欧盟、日本等国对我国茶叶出口的设限速度也不断加快。近年来,发达国家在设置技术壁垒时最常用的“武器”就是农药化学残留。专家表示,我国茶叶屡屡被曝光农药残留问题,其原因一方面是缺少“从土地到茶杯”的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标准;另一方面,我国茶叶的产业化程度较低,对种植和养护过程中农药的使用难以进行有效监控。

据了解,目前我国关于茶叶的农残和污染物强制性国家标准只有十几项,即使算上农业部禁止使用的39种农药,我国现行有关茶叶的农残及污染物的限量项目也只有50多种,与欧盟的227项及日本的276项相比,差距甚大。标准不统一,已经给我国茶产业造成被动。如农业部禁用的农药,在欧盟或日本并没有禁用;卫生部制定的部分茶叶卫生指标高于国外标准,它们随时会成为对方设置贸易壁垒的借口。而欧盟和日本在制定茶叶标准时,对本国广泛使用的农药检测值就放宽,对别国则相当严格。

此外,我国的出口茶叶基地备案,在满足国家强制性技术规范的同时,只考虑到进口国的标准。所以,备案出口日本的茶叶,一般只能销往日本,如果出口欧盟,可能被检为不合格。

我国茶叶企业生产模式的滞后也给茶叶出口造成了阻碍。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一些茶叶出口的龙头企业已经开始向建设自己的茶叶生产基地方向迈进,但大多数企业的茶叶来源还是通过向茶农收购。我国茶农散户种植的现状,使得企业对茶叶种植和养护过程中农药的使用难以进行有效监控。

同时,我国茶农对于农药使用的认识普遍还不到位。福建一家茶叶出口企业表示,企业曾有一次向茶农询问使用了什么农药,茶农只说是杀虫剂,却无法说出农药的化学成分,而全部检测的费用太高,最后公司只能放弃。

寻找应对途径企业要有自己声音

专家认为,中国作为国际上主要的产茶国,应该就茶叶的国际标准发出自己的声音,尽快结束目前我国茶产业二元市场、双重标准的被动局面。

一方面,我国应尽快建立“从土地到茶杯”的全方位、全过程的与国际接轨的质量标准,组织实施茶叶中残留物质监控计划。茶叶企业应加强对农药使用的综合管理,研制开发低毒高效的替代品,大力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同时进行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投入,落实标样、预处理设备的统一订购,确定检测方法,以满足出口茶叶农残检测项目的要求。加强与国外实验室联系,有计划地进行技术交流与人才培训。

另一方面,企业作为出口的主体,应密切关注国外不断更新的茶叶农残标准,强化产业链监控。通过基地建设,加强对茶农的培训,严格按照欧盟有关的茶叶农残标准使用农药,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湖南省茶业公司的做法是,在实施出口茶叶种植基地检验检疫备案管理制度的同时,通过“公司+基地(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和溯源制度,逐步扩建优质茶基地,并建立起完善的茶叶种植基地农药管理制度,实行农药统一采购、统一保管、统一使用,强化了原料的源头管理。由于实施了积极应对技术壁垒的措施,近年来该公司有机茶年出口保持了50%以上的高速增长,出口欧盟的茶叶也连年保持全国前列。湖南省茶业公司人士特别强调,在挑战国外农残标准过程中最重要的启示是,公司通过联合茶农发展有机茶生产,不仅使广大茶农的茶叶生产观念发生巨大改变,同时也带动了整个湖南省茶叶农残的普遍降低。

湖北省粮油食品进出口(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周勇说,该公司主要从四方面积极应对农残问题,一是严格实行产品备案,货源备案,尽量与熟悉的供应商合作,减少供应的中间环节;二是对原料进行预检;三是对预计有可能被查的茶叶品种或批次,事先拿去检验检疫确认,不惜提高化验成本来确保自己“不被列入黑名单”;四是寻求替代市场,即万一有一些批次通不过,可以迅速转到其它标准相对低一些的市场,如日本市场没通过,可以转向韩国等,最大限度减少经济损失。

龙大集团相关负责人王文说,他们对农残问题已经在做提前应对,包括加强从基地到源头的检测,并派相关技术人员赴日本学习,强化从基地建设、组织农民种植、发放农药、工厂仓储等各环节的监管。

福建茶叶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和厦门茶叶进出口公司已经建立了自己专门的实验室,对生产的茶叶进行农残检测;还有专门的基地供茶农种植,统一采购农药,然后集中发放给农户,向他们宣传、指导农药的正确使用方法,并跟踪他们的使用情况,做好记录。整个种植过程都与农户签订协议,避免分散农户的无序种植。(郑天虹)

浅谈中国茶叶行业发展前景 深入推进茶叶企业改革


我国自古便有饮用茶水的习惯,随着经济科技的不断发展,大众对于茶叶的品质要求也是越来越高。而全国各地茶商茶农遍地的情况下,茶叶的发展前景在哪里呢?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有绿茶、红茶等六大茶类,二十个产茶省,八千万茶农,是名副其实的产茶大国。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16-2021年中国茶叶种植与加工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当前,我国茶叶产量、国内销售、茶叶出口都处于历史最好的水平。主要得益于地方政府资金支持,茶叶企业改革不断深入,新的资本进入,茶叶新技术在茶叶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以及茶叶新产品的开发等,这些都为我国茶叶产业注入新的活力。下面,三个方面跟大家谈谈茶叶这个行业的发展和前景。

一,消费者对于茶叶品类选择多元化。消费者不再单纯地购买一种茶类,而倾向于多样化的尝试。

二,消费者对于茶叶购买动机多元化。随着茶叶发展的不断高级化、品牌化,消费者购买茶叶不仅仅是为了自己品饮,还有赠送于人作为礼物的功用。而平时作为接人待客的一种佳品,也能有效地提升自身的品位,营造一种高雅的氛围,这也成为消费者购买茶叶的动机之一。另外,对于那些拥有极高资本的藏茶家来说,藏茶自然是他们购进的首选。

三,而消费者对于茶食品、保健茶等茶叶相关消费需求也在多元化延伸。随着茶行业的不断发展,衍生出来的相关产品也在发展。而一些比较养生的、有利于健康的茶食品、保健茶也随之成为人们热衷消费的对象。随着这种趋势,也会反过来带动茶行业的不断发展壮大。

通过上面的简单介绍,也能看出来我国茶叶的发展前景广阔、发展方向明确。在未来,由于国内外市场需求稳定增长,我国茶产业的增长潜力巨大。从国内来看,喝茶已成为多数中国人的一种生活习惯,茶已成为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健康饮品和精神饮品,而且随着人们健康消费观念的普及,茶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喜爱和追求。从国际需求来看,我国茶出口一直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并且未来中国茶产业不再是以“温饱型”消费为主的市场,而是转向“小康享受型”消费为主。

现代茶叶包装与企业品牌的视觉表现


征战茶叶咨询行业至今,也接触过一些茶叶企业家了,包装的重要性是大家都毋庸置疑的,但是包装到底应该怎么做,却让不少人头疼,究竟什么样的设计才是好设计,究竟什么样的设计风格才适合自己的企业,这个问题让不少客户茫然不知所措。

在买方市场时代,品牌无疑是企业最具有价值的生产力。我们研究包装的形式绝不能脱离建立品牌的初衷,只有拥有了品牌个性的支撑,包装才会有真正的生命力。那么,如何才能将包装与企业品牌结合起来呢?

第一步:化繁为简

消费者购买商品时,并不需要像看书一样去认真阅读。包装最成功的部分是如何尽快传递信息给消费者,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产生冲击力,吸引消费者马上购买。

在一些项目经验中,茶企总希望自己产品的包装能完整的传达企业所有的信息,包括各种认证,企业荣获的各种荣誉,茶叶历史,产品介绍……本来就不宽裕的空间被压缩得满满的,什么都想突出最后什么也突出不了。其实根据和君咨询的消费者调研报告来看,消费者更喜欢的是直观、简洁大方的设计,过多繁杂的信息反而会降低包装整体的品质感。

当然,简洁并不等同于简单,色彩的搭配,点线面的组合,信息的排列,包括字体的大小,每一步都需要斟酌与不断尝试。这需要将工业设计学、人体工程学、色彩心理学、消费心理学、平面设计学等等一系列学科进行融合,找出最适合本企业的定位与需求,然后进行设计。

第二步:包装的个性

全国有成千上万家茶企,茶叶的包装也有成千上万种,如何让消费者快速记住自己的茶叶包装呢,那就需要包装能与企业自身特点联系起来,让消费有理性或感性的认识,增加产品的视觉识别性。

这个世界上没有失败的设计,只有不适合的设计。千篇一律毫无个性的包装,不仅不能刺激销售,反而对企业自身形象也会有影响。在笔者看来,众多金碧辉煌、花里胡哨的包装,远不如红岁、王老吉之类几个大字来得直接。抛开设计美丑本身不谈,至少他们做到了精准的传播以及独特的视觉语言,能很快的让消费者认识并熟识,并能迅速的将产品与企业结合起来,带来销量与品牌的双赢。

当然所谓的个性并不是要达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地步,产品包装的商业性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艺术性。首先包装需要有自身的行业特征,其次需要有自身消费群体的偏好元素,最后才是美观实用的排版设计,这三者缺一不可。

第三步:产品的视觉延续

现在市面上也有很多独特且制作精美的茶叶包装,但是能让人记住的品牌标识却寥寥无几。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我们可以从汽车行业中找到答案,同样随机抽取几款宝马汽车,挡住BMW的LOGO,然后让消费者辨认,十有八九能认得出这是宝马。秘密就在于宝马经典的双肾形前脸,自从1933年宝马推出BMW303开始,从宝马1系到7系,甚至不量产的概念车都一直延续双肾结构的格栅,这个特征,宝马保持了70多年,正是这种执着的精神,铸就了宝马的品牌传奇。

反观国内许多茶企,去年流行青花纹,包装上就都打上青花纹,今年流行国画山水,包装又一窝蜂改成国画。这样下来,导致整个企业的包装摆在一起,根本看不出来是一家公司的产品,试问,这样不成系统的东拼西凑,何来产品形象可言。

产品的视觉延续就好比产品的第二个LOGO,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产品的视觉延续与包装的个性是紧密联系的,延续了个性,整个视觉才会呈现一体化的视觉表现,无论是在终端还是消费者感知上都会带来冲击力,同时也能很好的为企业品牌服务。像国内比较成功的林湖红茶、徽府茶行等,都是很好的利用了其独特的视觉语言,将产品系列化,用精美的包装提升了产品的品牌形象。

有人说过,包装就是十秒钟的秀场。消费者从浏览、驻足、比较、决定只用花费十秒钟的时间,所以这十秒就成了各商家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舞台。在残酷的市场竞争面前,现代茶企必须与时俱进,从更深的层面去看包装,让包装与品牌表现相得益彰,这样的产品才能充满竞争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