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普洱茶推动茶旅融合发展

发布时间 : 2019-11-30
云南普洱茶是红茶吗 黑茶普洱茶 普洱茶黑茶

云南普洱茶是红茶吗。

近年来,云南普洱茶声名远播,很多游客慕名而来,普洱依托其优越的自然禀赋,成为云南一个旅游圣地,随着旅游越来越普及化,普洱到底该怎么做,才能让普洱旅游与普洱茶齐名呢?就这一问题,记者采访了普洱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顾桃。

记者:为实现从旅游“驿站”向旅游“目的地”转变,普洱做了哪些努力?

顾桃:为了让游客在普洱留得下、记得住、还想来,我们主要从4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抓体制建设。下发了《关于推进旅游休闲度假康体养生产业发展的决定》,这是全市第一个关于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普洱旅游

二是抓产品打造。建设了景迈柏联酒店、开元梅子湖温泉酒店等一批精品休闲度假酒店以及普洱国家公园等一批引擎项目。成功创建2个4A级景区,实现4A级景区“零突破”。开通普洱至老挝丰沙里、乌多姆塞、琅勃拉邦5条跨境旅游线路,推出“昆曼休闲养生之旅”和“绿三角原生态之旅”等精品旅游线路。

三是抓品牌营销。建立和完善市、县(区)旅游部门、行业协会、旅游企业合力开展旅游宣传促销的工作机制;利用硬广、网络、节庆等渠道开展多元营销;在国内外客源地设立普洱旅游营销中心;与昆明、丽江、大理、西双版纳等州市开展旅游合作。

四是抓航空市场培育。在稳定普洱—昆明航班基础上,先后开通了普洱—成都、普洱—丽江、普洱—长沙航线,实现省外直飞“零突破”,2016年旅客吞吐量达到48.8万人次。

记者:茶是普洱一张响亮的名片,在推动茶旅融合发展上,普洱进行了哪些探索?

顾桃:一方面,让“茶”为普洱旅游扬“名”。普洱市全力树立“天赐普洱世界茶源”城市品牌,并将其作为旅游品牌同步打造、营销,助力旅游产业发展。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知道,普洱不仅有好茶,还有好山、好水、好风情。

另一方面,让“茶”为普洱旅游立“魂”。近年来,我们力求“形神兼备”,以茶文化为核心,打造建设了景迈芒景景区、中华茶博览苑、那柯里茶马驿站等一批精品旅游项目,深受游客喜爱和追捧。目前,我们正积极推出一批以茶为主题的旅游产品和线路,还在研究和编制普洱市主城区周边的茶旅融合发展规划,让茶真正成为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原动力。

记者:下一步,普洱旅游发展的目标和着力点是什么?

顾桃:我们的“一个目标”是:坚持“生态立市绿色发展”,明确“打造知名休闲度假基地、全国康体养生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发展目标。“一个品牌”是:全力打造“天赐普洱世界茶源”旅游品牌形象。“四大抓手”是:以旅游产品建设为抓手,不断完善旅游要素,提升旅游竞争力;以加强区域合作为抓手,推进旅游市场营销,开拓航空市场,促进同城化销售,提升旅游感召力;以不断丰富旅游产品为抓手,积极探索旅游新业态,提升旅游吸引力;以标准化建设为抓手,提升旅游服务水平,推进民居客栈、旅游厕所、旅游标识标牌、智慧旅游系统建设,提升普洱旅游软实力。

2017年我们将重点推进“6个1”工作,即:依托景迈机场通航,全面升级1条旅游线路产品(绿三角旅游区域);确保1个旅游景区开园运营(茶马古道旅游景区);开通1条以上省外直飞航线;创建一批A级景区(2个4A级景区,7个3A级景区);打造一批旅游庄园(20个旅游庄园);建设一批旅游特色小镇(15个旅游特色小镇)。

cy316.cOM编辑推荐

潭江镇:依托茶园生态环境优势 促进茶旅产业融合发展


时下,将茶叶观光与旅游发展结合起来,是农业旅游发展的新模式,不仅是对茶园的二次利用,也是促进茶农增收的有效途径。在潭江镇,依托当地茶园的生态环境优势,将茶园与旅游有机结合,不仅促进茶旅产业融合发展,还带动当地其他产业的发展。

茶旅融合

千百年来,浩浩荡荡的韩江自北向南穿镇而过,潭江茶早已是“儿孙满堂”。天蓝山绿,树茂林丰,走进潭江镇官下村,潺潺的流水与整洁的村道交相辉映,观望连绵万亩的茶园,呼吸着清新的气息,俨然置身于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在潭江镇,茶叶发展的气候已经形成,发展思路更加明晰,即以农产品“三品一标”为目标,从文化底蕴、包装设计、茶叶品质入手,通过标准化生产使整个茶叶向优质、安全、品牌方向发展,让潭江茶叶占领到一个更有优势的“高地”。

“按照相对集中、突出重点、适度规模、择优发展的原则,优化茶叶种植区域结构,重点围绕官溪片区打造万亩有机茶生产原料基地。”彭晓东表示,在建好现有的2.9万多亩高标准茶园的同时,逐步对4万多株珍贵的老茶树进行保护性开发,真正把茶文化底蕴挖掘出来,实行高端定制,全面打响古茶树茶乡品牌。

如何传承“名茶”文化?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观光农业的兴起,茶文化旅游近几年异军突起。以茶为媒,以茶会友,以茶传情,建设茶歌、茶艺、采茶、制茶、品茶、购茶、茶食为一体的茶叶强镇,是潭江推进“茶旅融合”发展的探索。

“每年都会有来自潮揭汕、珠三角等地的游客前来小住几天,该村也借机大力发展新农村特色文化体验游,推动产业经济发展。”官下村党支部书记张建兵介绍,官下村已经找准定位,依托万亩茶园,打造“农业旅游”的发展模式。

彭晓东表示,计划将现有条件较好的茶园改造成集游览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现代观光茶园,融合中华传统茶文化、畲族文化进行规划和建设,再推出一批涉茶旅游项目,让游客亲身参与茗茶的采制、泡饮等活动,享受悠闲时光,实现茶业与文化、旅游业的有机结合,延伸茶产业链,推动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宁波:象山县力推茶叶发展 实现茶旅融合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祥地,茶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饮品。象山县是浙江省宁波市的下辖县,将着手打造茶产业的发展,增加茶农们的收入。象山县的茶叶品牌有十几个,像我们熟悉的象山天茗、天池翠等都是象山县本地的茶叶品牌。近日,宁波象山茶文化促进会、县林学园艺学会联合主办了全县名优茶评比赛,以进一步扩大象山县名优茶的知名度,打造象山茶叶优势品牌,提高象山县茶叶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活动期间,缨溪诗社、丹山雅集组织人员考察了南充茶园,听取茶文化讲座,以茶为题创作相关诗词,传播茶文化知识;评茶专家建议茶农精细化管理茶园,农林部门指导茶农进行绿色生产,建设生态茶园……种种举措,旨在力推象山县茶产业创新转型发展,促进茶产业增效、茶农增收。

“一片叶子成就一个产业,并富裕了一方村民。”茶产业已是象山县农村集体经济和农民的经济来源之一。目前,象山县拥有茶园面积15000亩,知名茶场50多家,遍及全县15个乡镇100余个行政村。近年来,随着周边县市茶叶产业不断发展,各品牌名优茶不断涌现,象山县茶产业曾出现衰落现象。因此,为重振茶叶产业,象山县将推行茶叶公用品牌制度、推进绿色生态茶园建设、推动茶文化传承传播,力推茶产业创新转型发展。

象山县茶叶产业不大,茶叶品牌却有10多个,目前市场上的本地茶叶品牌主要以半岛仙茗、象山天茗、野茗、天池翠、嵩雾一叶等5个品牌为主,但没有一个核心的龙头品牌。宁海有望海茶、余姚有瀑布仙茗、奉化有奉化曲毫,象山县与周边兄弟县市区相比是落后了。为此,象山县需要着手解决品牌多、乱、杂等问题,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原则和“一个公用品牌、一套管理制度、一套标准体系、多个经营主体和产品”的思路,大力推进象山县茶品牌整合和塑造,形成象山县茶叶公用品牌制度。积极引导茶叶企业围绕公共品牌组建茶叶产销联合体,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包装,共同开发统一品牌的系列产品,促进一般品牌向名优品牌集中。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对茶叶质量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象山县将要着手以茶叶质量安全方面为重心,在生态绿色环保上做文章,形成自己的特色,提高象山县茶叶产品的吸引力。通过生态茶园建设,科学使用农药,倡导采取生物、物理、天敌防控等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措施。逐渐减量使用化学农药,倡导使用非化学类农药,提升象山县茶叶质量安全,逐渐形成象山县象山茶叶生态绿色的特色,让它成为象山茶叶的新的卖点。

“七度卢仝碗,三篇陆羽经。”讲的就文人与茶的故事。茶叶不仅仅是一个饮品,还是一种文化。《宋会要·食货志》曾记载,象山境内“珠山、郑行山(今射箭山)、五狮山、蒙顶山皆产佳茗,珠山产茶尤佳”。可见,象山茶叶久负盛名,为传播茶文化知识,象山县还将认真研究象山茶叶的发展历史、品质特征、文化内涵,加强象山茶文化遗产的挖掘、搜集和整理。开展茶文化知识进机关、进乡镇、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系列宣传活动,不断加强茶文化传播,营造全民“知茶、爱茶、饮茶”的氛围。

象山县将茶产品开发成旅游产品,将茶园建成旅游景区,将茶文化变成旅游品牌,带动象山的茶乡旅游发展,更能推进茶旅的融合,形成集观光、休闲、文化体验于一体的“茶旅精品热线”,更能吸引游客,为象山县带来经济发展。

张家界:拉开春天茶会序幕 推动茶旅发展


张家界有好山好水,且还是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张家界的气候温和,是产茶的名地,青岩茗翠、龙虾茶以及茅岩莓茶等都是武夷山特色的名优茶种。近日,拥有2000多亩茶园张家界三岔茶厂,来自张家界全市各茶叶生产企业的40名茶人的手工制茶技能竞赛,开启了2018年张家界春天茶会序幕,也给前来参观的游客带来别有新意的感受。

上午开始的手工制茶技能竞赛,年龄最大的是慈利县有着40年制茶经历的65岁老茶人范开信,年龄最小的是来自桑植县24岁的胡乔华。最有意思的是26岁的张家界西莲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掌门人唐鹏,与父亲唐怀廷、72岁的爷爷唐兴次三代茶人,一起参加制茶技能竞赛。24岁的年轻茶人能PK过65岁、有40多年茶龄老茶人吗?第一次见到手工制茶的长沙游客吴某开心地说,不仅体验了茶厂的风光,还学到了做茶的知识,他表示,回去时要给家人买几斤新茶品尝。

张家界市茶业协会会长卓尚渊介绍说,张家界地处武陵山脉腹地,是湖南省优质绿茶生产基地之一。近年来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壮大农村经济,发展茶旅融合,张家界茶叶由2013年的5.15万亩增加到8.48万亩,茶园已初具规模,分布在两区两县28个乡镇,其中慈利县和桑植县,分别已有茶叶种植面积3.8万亩和3.07万亩。桑植县被列为湖南省首轮33个茶叶重点县之一,慈利县早在2003年就被列为全省茶叶基地县。全市形成桑植县西莲乡、五道水镇、蹇家坡乡、细砂坪乡,永定区三岔乡、教字垭镇,慈利县三合口乡、庄塔乡等乡镇为主的5.4万多亩茶叶产业基地。

卓尚渊还介绍说,通过发展茶旅融合、产业扶贫和生态种植,张家界涌现出一批知名茶企,张家界西莲茶业有限责任公司采用“基地+农户+合作社”的模式,引进年产200吨红、绿、白茶生产线,公司品牌“西莲云雾”绿茶多次被评为湖南省名茶,“西莲云雾”绿茶和“西莲红”红茶分别荣获2012中国(上海)国际茶业博览会“中国名茶”金奖。张家界马儿山生态农庄将乡村旅游与茶业发展结合,做好“茶业+旅游”文章。

特别是具有保健功能的茶也成为畅销的旅游纪念品。以张家界高山青钱柳叶为原料、有保健功能的张家界高山怡韵茶业有限公司的“尖峰神叶”青钱柳茶,亮相2017中国中部(湖南)农博会,获得产品金奖,“杜仲之乡”慈利推出的杜仲雄花茶,今年也成为游客关注和购买的热点旅游产品。张家界将茶叶的发展作为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加快扶贫开发和提升茶业旅游发展的主要手段,让茶叶作为张家界的另一张名片,大力的发展茶产业。

云南:举行首届“云茶”国际茶商论坛 推动云南茶企发展


云南是中国茶叶原产地的中心,世界上最早的茶树就是在云南发现的,云南有着悠久的茶叶发展史。因其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十分适合茶树的生长,云南著名的茶叶有:普洱茶、七子饼茶、滇红等等,这些茶叶的品质特佳,非常受海内外的人们所喜爱。5月12日,首届“云茶”国际茶商论坛在世博园中国馆举行,1600多位专家、学者以及各级政府部门相关领导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云茶”的发展战略,携手做强茶产业,联袂弘扬茶文化。

本次论坛立足云南、放眼全世界,以云南茶业“首席服务员”为主体,以全面提升云南茶业品牌影响力为主线,促进我云南茶业产业发展,旨在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呼吁和感召更多的茶业界精英力挺云南茶业兴业、肩负推动云南茶业发展使命,建立认同、加强学习、促进传播、共同成长,打造一个“有责任心、有使命感、有公信力、有发展观的云南茶业”全面综合性服务于茶业的平台。

2018首届云茶“茶商”论坛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云南省瑞茗源茶叶行业协会主办。云南大道沧控股集团董事长、创始人茶正升介绍,举办此次论坛,就是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以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牵引,打好云南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产业“三张牌”,共同推进绿色食品.茶业的发展。特别是要充分认识和利用云南是国内唯一一个可以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省份的区位优势和云南是产茶大省和我国重要茶业基地的原料优势,以“一带”“一路”为契机,以“做优茶品质”为基础,以“唱响茶品牌” 为导向,以“弘扬茶文化”为宗旨,以“共建茶平台”为突破,以“做强茶产业”为主题,搭建一个云南茶产品的营销、推介大平台,推进云南茶业技术创新大合作,促进云南茶产业与茶经济的大发展以及茶文化的大交流,让具有千年历史的古老茶产业历久弥新、香飘世界。

80多岁的茶叶界泰斗张顺高的出席,引起现场雷动般的掌声。张顺高说:“自己活得健康的原因就是多喝茶。现代茶文化是沟通最高端的精英文化与最基层的民间文化的一座桥梁,是通往诗化生活的重要媒介,是抚慰人们心灵的清新剂,是改善人际关系的调节阀,是世俗生活与宗教境界之间的中介体。其本身所具有的凝聚力、向心力和亲和力,将在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人文环境过程中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希望大家喜欢喝茶、多喝茶、爱喝茶。”

会上,中国科学院勐仑植物园研究员,全球普洱茶十大杰出人物张顺高,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戴陆园 ,云南省瑞茗源茶叶行业协会会长李仁,云南省科协副主席向云,“大道沧”品牌创始人茶正升,为出席论坛的43位云南省茶叶专家授予云南省瑞茗源茶叶行业协会“委员会专家”聘书和大道沧商学院“导师顾问”聘书。

此次“云茶”国际茶商论坛的举办,是为云南的茶产品搭建了一个集营销跟推介的一个平台,同时也是为了推进云南茶叶的技术,大力推进云南的茶文化和茶产业的发展。

桂东茶旅融合 助贫困户脱贫


湖南省第六届网络文化节——“旅游扶贫,文旅兴县”于7月26日在桂东县举行,清泉镇的观光茶园,每年有10多万的游客,今后还将建设名宿、农家乐等服务和休闲场所,让游客不但有看的,还有玩的。在桂东不得不提蓝老爹公司,生产的红茶已带动茶农400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

茶农采茶

清泉镇岂能无茶业

规划建设中的万亩玲珑王茶叶观光园位于清泉镇、桥头乡,距桂东县城38公里,距井冈山约70公里,省道S352线贯穿全境连通井冈山,交通便利。园区核心面积10000亩,是一个集生态、观光、旅游、体验、文化、民俗于一体的农业观光休闲旅游景区。目前茶园已经建好,也修建了部分游步道。

清泉镇副镇长何慧麟告诉记者,现在,茶园每年就有10多万人次的游客,不过在茶园停留的时间不长,“游客来了看一下茶园,买了茶叶就走了。因为没有游玩项目,也没有餐饮和住宿,不会在这里停留很长时间。”何慧麟说。

郭洪波表示,完全建好后的茶园,将解决这些问题。“在整体规划中,万亩玲珑王茶叶观光园除了茶园外,还将建设名宿、农家乐等配套服务和休闲场所。”当然,民宿和农家乐建好了,还得能把游客留在这里。万亩玲珑王茶叶观光园将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我们还将开展茶叶采摘、手工制茶等体验式休闲项目,让过来的游客不但有看的,还有玩的。”郭洪波说,据他介绍,这个茶园将在明年全部建好,并开放。

建好后的茶园,对于当地百姓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郭洪波说:“村民有四种方式可以从中获利,包括自种自销、到茶园务工、入股分红、土地流转。”届时,清泉镇的百姓都将受益于这个茶园。

热情好客的茶农

畲族小姑娘开发新茶品

说起万亩玲珑王茶叶观光园,就不得不提蓝老爹公司总经理蓝利丽。她是桂东县唯一的畲族民族村--中坑村的蓝氏后裔,1994年出生的畲族小姑娘,2013年在湖南农大名师的指点下与哥哥一起创办了蓝老爹业叶开发有限公司。

在一次市场营销的调研课程中,听到老师讲目前全球的绿茶是供大于求,而红茶的需求量正在不断的增大,回想起父亲病故前一直在摸索的桂东红茶传统的制作工艺,蓝利丽便开始沉下心研究红茶,查资料,做调研,勤实践,请教老师,反反复复,对比茶叶市场,决定就此发力,试制红茶,终于探索出制作优质红茶的品种——金观音。目前,蓝老爹公司生产的红茶达到了湖南的领先水平。

因为金观音的表现出色,蓝利丽的小作坊转型升级为大公司,也开始为村民造福。蓝老爹公司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2017年与桂东建档立卡贫困户签订鲜叶收购合同,还请当地村民到公司务工,蓝利丽告诉记者:“每年有600人到我们公司来从事采茶等工作。”目前,蓝老爹公司已带动茶农400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

郭洪波告诉记者,2014年,清泉镇有贫困户616户,共1975人。通过过去三年的努力,目前还有贫困户161户,共460人。他们的目标是今年实现全面脱贫。而正是茶园的存在,让这个目标成为可能。

安徽多举措推动茶产业发展


安徽是我国重要的茶叶产区之一,有着发展茶叶的众多优势,茶叶栽培历史十分悠久。近年来,地处中部的安徽农业大学发挥自身学科优势,加强科研攻关,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在探索中国茶走向世界的路径中不断贡献着“安徽智力”。

茶基础研究成果不断

2018年4月,安徽农业大学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宛晓春教授研究团队,联合深圳华大基因等相关研究团队,破解了中国种茶树的全基因组信息,相关成果发表于《美国科学院院刊》上,标志着我国茶树生物学基础研究取得原创性重大突破。茶树基因组的破译将推动茶组植物基因组进化、茶树起源和遗传多样性、茶叶特征性次生代谢物形成机理等重大基础生物学问题的研究。

茶叶

安徽农业大学以茶树基因组图谱为框架,整合了24种山茶属植物共计97个转录组、代谢组、甲基化组、种质资源以及大量生物和非生物胁迫基因表达谱数据,通过基因表达和代谢物分布模式的相关性建立起各数据之间的联系,系统构建了全面的茶树基因组学与生物信息学平台,实现了茶树组学大数据的整合与共享。该平台集成了多种生物信息学工具(如功能富集分析、相关性分析、分子标记开发、引物设计、序列比对等),有助于研究者快速检索以及深度挖掘数据库中丰富的组学数据并实现可视化。

酯型儿茶素是导致茶叶味苦的主要原因,但这一类型儿茶素是如何合成的,长期困扰着学界。安徽农业大学经过艰苦的攻关研究证实,有两种酶在酯型儿茶素形成过程中起关键作用,这是学界首次发现酯型儿茶素合成的关键酶,证实了儿茶素合成途径的存在。由此可通过调节基因表达和酶活性,影响酯型儿茶素的合成量,从而对茶叶苦涩味进行调控。芳樟醇和橙花叔醇是决定茶叶花甜香的关键物质。研究发现,茶树萜类合成酶基因在茶树叶片和花中,通过转录过程中的再加工,生成了功能有别的两个转录本,分别催化芳樟醇和橙化叔醇的生物合成。可利用这一原理,通过应用不同逆境信号物质,调节芳樟醇和橙花叔醇的生物合成,从而达到改善茶叶香气品质的目的。研究还揭示了β-葡萄糖苷酶在茶叶香气形成中的重要作用,从理论层面揭示了茶叶香气形成机理,这些研究都为生产环节提升茶叶香气和口感提供了现实途径。

推进茶机产业迅速发展

为了改变众多茶企业作坊式加工落后的现状,聚焦制约我国茶叶化加工技术和装备发展中面临的共性关键技术问题,安徽农业大学茶学团队开发集成了茶叶连续化、清洁化加工技术。“十五”期间,项目组引入日本和台湾的茶叶加工设计理念,研建了国内外首条炒青绿茶清洁化生产线,由此开启了我国茶叶大规模连续化、清洁化加工的先河。“十一五”期间,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的支持下,先后将炒青绿茶清洁化生产线的研究成果应用到黄山毛峰、滴水香等传统名茶的规模化生产上,先后开发了5条黄山毛峰茶、滴水香茶清洁化生产线并示范应用。“十二五”期间,在安徽省政府“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支持下,开发了六安瓜片茶、祁门红茶、霍山黄芽茶、黄大茶等生产线。茶叶清洁化生产线在名优茶生产上的示范应用,改写了我国传统名茶只能依靠手工配合单机加工的历史。项目成果通过浙江上洋机械有限公司、浙江春江茶叶机械有限公司、安徽三九农业装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快速推广应用,先后在全国20个产茶省市推广生产线200多条。

由于茶叶色选技术装备受制于日本、德国和韩国等国家设置的技术壁垒,价格昂贵,在我国很少使用。“十一五”期间,我国大米色选机行业的龙头企业合肥美亚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与安徽农业大学合作,于2007年开发了首台国产数字化智能茶叶色选机并示范应用,“安科”茶叶色选机已经在全国20个省推广应用并出口海外,打破了日本和韩国对我国茶叶色选机市场的垄断,并迫使国外茶叶色选机逐步退出中国市场。茶叶色选机实现国产替代后,在合肥市带动一批如捷讯光电等民营色选机制造企业,合肥市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色选机产业化基地,生产的茶叶色选机已经占据全球80%以上的市场份额。

茶叶数字化品控技术开发与推广。为适应茶叶大规模连续化加工对原料和产品快速检测技术的需求,近年来,安徽农业大学将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应用到茶叶生产与品质控制中,先后开发出系列茶叶品控装备,应用于检测茶鲜叶原料质量、评判茶叶品质和等级、控制茶叶加工工艺、监测出口茶掺杂,为茶叶生产全程数字化品质控制奠定了基础。

茶叶

开发茶叶新品种市场

黄大茶是皖西特产,利用夏秋季原料加工,因原料粗老、加工粗放、包装简陋,一直属于低档产品。2016年,安徽农业大学宛晓春和张劲松教授研究组发现,与其他茶类相比,黄大茶更有益健康,系列基础研究成果为开发以健康为导向的功能性茶叶产品提供了科学依据,进而催生了皖西黄茶产业由冷转热、由弱转强。如今,包装精美的黄大茶、黄小茶、黄芽茶和速溶黄大茶系列产品成为电商网店的热销品。利用安徽260多万亩茶园丰富的夏秋茶资源优势,安徽农业大学在皖垦集团等9家龙头企业,集成推广机采、机剪和机耕技术,示范推广茶园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建立机采示范茶园15000亩;开发了桂花红茶、桂花瓜片、金寨红茶、安徽特色乌龙茶、黄大茶等系列夏秋茶产品,研建了生产线并实现规模化生产。利用夏秋茶资源开发了多种类型茶叶深加工终端产品,在浙江和安徽,研制了一批速溶茶和姜糖茶生产线,年加工速溶茶近万吨。以低档茶及茶园修剪枝等作为添加剂,研发含茶的动物饲料,不仅能够明显降低鸡肉和鸡蛋中胆固醇、甘油三酸酯的含量,提高肉中不饱和脂肪酸、肌苷酸、VE的含量与动物蛋白质量,还能够提高免疫力和抗病力,进而减少甚至替代了饲料中抗生素、抗菌剂、防霉剂、生长促进剂等的使用,从而开辟了茶的应用新领域,拓展了夏秋茶资源的利用广度,提高了健康养殖技术水平。

早在2012年,安徽农业大学教授宛晓春、夏涛向安徽省政府提出“关于加快推进安徽省茶产业发展的建议”。针对安徽茶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制定了“服务安徽省茶产业发展行动方案”,从茶树品种选繁和茶园管理、夏秋茶资源综合利用、名优茶加工技术和装备推广、茶叶健康功能发掘、茶产业经济与茶文化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振兴安徽茶产业的技术路线。安徽省半数以上的茶园是20世纪70—80年代开垦的,多为低产老茶园,制约了茶叶产量、品质的提高和机械化采茶的推广。团队通过离子诱变结合杂交和系统选择等传统方法,先后选育了3个国家级品种,4个茶树新品系,在重点茶园广泛推广应用。并通过研发的新茶树扦插快繁技术,使得茶苗繁殖系数、苗圃利用率和经济效益提高1倍。

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

近5年来,安徽农业大学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积极参与茶叶国际标准制定工作,宛晓春教授先后3次作为代表团团长参加ISO/TC34/SC8国际茶叶标准化会议,并担任国际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特种茶工作组召集人,4项茶叶国际标准研究项目获得国家标准化委员会立项,扭转了我国在茶叶国际标准方面没有话语权的被动局面。

为更好地向世界传播中国茶文化,安徽农业大学成立了中华茶文化研究所,并开展了广泛的茶文化国际交流活动,与日本、韩国、德国、美国等国家及港澳台地区茶文化交流不断。在此基础上,创立了4年制茶学专业茶文化与贸易方向,编写出版了系列茶文化教材,培养茶文化方向的本科生、研究生和留学生。建立国际合作交流平台。2016年,依托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创建了教育部茶叶化学与健康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联合多所国际一流高校院所,已取得明显的合作成效。学校先后与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组建了联合研究中心,与新泽西州立大学、马歇尔大学组建了国际联合实验室。与科罗拉多州立大学成立了茶与健康联合研究中心,提升项目合作研究的效率,增加研究生和青年教师互派的频次和数量。

梧州六堡茶:打造优质茶品 推进茶旅融合


六堡茶,属于黑茶,因产于梧州市六堡镇而得名。喝过六堡茶的人都会对它的“中国红”情有独钟,六堡茶业界认为,必须以“中国红”的文化韵味和民族特色为准则,因而六堡茶走上了复兴之路。茂圣茶业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力图打造优质茶品,借“一代一路”将产品推向海外。天誉茶业在做好六堡茶产品研发的同时,也在深耕茶文化,布局茶旅产业。

烹茶技艺体验

“赏品一杯浓热艳,醉留半齿顺甘香。仙言竟是苍梧采,六堡山茶益寿长。”自古以来,描写六堡茶的诗联源源不断。这一产于梧州的千年名茶何以让文人墨客文思泉涌呢?7月6日上午,“活力桂东南崛起新高地”——采访团走进梧州六堡茶加工生产企业,了解六堡茶的历史传承与养生功效,探寻六堡茶借力“一带一路”行销海外,感受到千年六堡茶蕴含的“新生机”。

细品六堡茶千年名茶受捧

六堡茶产品

“一品六堡,天下梧茶”。作为中国历史名茶及著名的侨销茶,具有1500年历史的梧州六堡茶早在清朝中后期就已远销东南亚地区。六堡茶因产自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而得名,属黑茶类,具有“红、浓、陈、醇”的品质特征,还带有独特的槟榔香味。在梧州市天誉茶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誉茶业”)六堡茶历史文化展示馆内,记者们细细品味了天誉茶业精心烹制的六堡茶,并观看了茶艺表演。香茗一杯轻抿入嘴,只觉醇厚甘滑、香气幽长。来自中安在线的记者管立表示,今日一品只觉入口清和、余味无穷,果然名不虚传。

借力高科技打造优质茶品

半成品六堡茶

广西梧州茂圣茶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茂圣茶业”)是梧州市最大的生产六堡茶民营企业,也是目前六堡茶原产地最大的六堡茶生产企业之一,专业生产和销售各种精制六堡茶以及其他精品茶系列。茂圣茶业董事长苏淑梅告诉记者,多年来,公司一直坚持品质为先,通过建设有机茶园,开发新产品,科技创新,实施标准化生产等措施,在提升产量的同时,保持品质优良。值得一提的是,茂圣茶业结合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自主研发了国内首条科技含量高、节能环保、全封闭的现代化“六堡茶”生产线,其中容量为25吨的全自动温控发酵罐是国内最大的茶叶发酵罐,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在生产车间里,记者看到,送料、发酵、分筛、风选、汽蒸等工序均由一体化设备完成,茶叶全程“不落地”。“六堡茶的生产过程中,发酵是最重要的环节,直接决定六堡茶的品质。”茂圣茶业技术总顾问郭维深介绍说,茂圣公司的生产线使用发酵罐进行发酵,能够实现温度、湿度精准控制。这样既能保存传统制茶工艺的精髓,又能确保品质如一。“现在政府越来越重视六堡茶产业的发展,我们也将借此契机,扩大有机茶园的建设,加快新品的研发,把品质过硬的产品推向海外。”苏淑梅说。

深耕茶文化推进茶旅融合

天誉茶厂现代化工艺生产车间

近年来,梧州市天誉茶业有限公司注重技术创新,加大科技经费投入,开发新产品和新工艺,倡导节能环保、绿色低碳,走清洁化、连续化生产六堡茶的创新发展之路。在做好六堡茶产品研发的同时,天誉茶业也在深耕茶文化,布局茶旅产业。“梧州市龙圩区是李济深的故乡,我们可以在原有的历史文化基础上,融入天誉的茶文化,与当地的农户一起打造文化旅游线路。”天誉茶业董事长吴燕介绍说,他们已与梧州市龙圩区大坡镇的农户达成合作共识,天誉的茶旅之路已徐徐启幕。

2017狗牯脑茶文化节:茶业助推脱贫攻坚 茶园旅游融合发展


狗牯脑茶为绿茶中的一个稀有品种,不同于一般的绿茶,狗牯脑茶主要分布于崇山峻岭、土层深厚等地带,是近年来热度极高的绿茶品种。说起狗牯脑茶,就不得不提江西啦,当地出产的狗牯脑茶最为纯正。9月19日,2017狗牯脑茶文化节在江西遂川隆重举行,此次重点在于“茶业助推脱贫攻坚,茶园旅游融合发展”,还有著名影星唐国强前来助阵,一起来看看吧。

现场

本届狗牯脑茶文化节由吉安市人民政府、江西省农业厅、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支持,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名茶专业委员会、江西省经济作物局、吉安市农业局、遂川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

现场

开幕式上,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遂川县“中国生态茶乡”称号,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授予遂川县“中国茶文化之乡”称号,授予狗牯脑茶为“中华文化名茶”。来自上海、福建、广东、湖南、江西等全国各地123家茶叶企业及茶叶相关企业参加并进行丰富多彩的茶艺展演。

著名影视演员唐国强

开幕式上,遂川县委书记张智萍首先致辞,她说:举办狗牯脑茶文化节就是要以茶为媒,进一步弘扬中华茶文化,进一步推动茶产业发展;让大家进一步了解遂川、关注遂川、支持遂川;进一步展示中国生态茶乡、全国生态旅游大县遂川的独特魅力。

遂川县委书记张智萍

随后,江西省农业厅党委委员吴国昌讲话:江西名茶品种众多,茶叶与瓷器是江西的两大名片。遂川是江西核心产茶县之一,多年来,县委县政府把茶产业作为兴县富民的第一产业,举全县之力做大产茶叶、弘扬茶文化、培育查品牌、拓展茶产业链条,遂川茶产业和百年品牌“狗牯脑”均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江西省农业厅党委委员吴国昌

接着,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庆祝愿狗牯脑茶香飘四海、誉冠天下,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也会一如既往关注支持办好狗牯脑茶文化节。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庆

最后,吉安市委常委、副市长刘振国宣布江西·遂川第三届狗牯脑茶文化节开幕。

吉安市委常委、副市长刘振国

南岳:大力推进茶旅融合 实现茶叶扶贫致富


俗话说得好,名山明水出名茶,南岳衡山特产的就是云雾茶,南岳云雾茶属于绿茶中的极品,因其外形美观,茶香四溢,口感诱人,深受人们的喜爱。在唐朝还被当做贡茶,供皇室贵族品饮。近日,2018年中华茶祖节·南岳(衡山)云雾茶文化节祭茶大典暨万寿茶会在衡阳市南岳区举行。今年的活动不仅盛大隆重,还设置了108个茶席让游客、市民直接参与互动,进一步挖掘茶祖神农、茶神祝融以礼育人、以乐化民、以茶会友的文化内涵。

当天,南岳万寿茶会将主舞台万寿广场打造成一个天人合一的大茶馆,设置12个表演茶席,寓意12个月;观众区域设置72个茶席环绕周边体验,寓意72峰;外场环万寿广场设24个茶席斗茶,寓意24节气。加上南岳庙会和160幅茶文化经典摄影作品展览,使开阔的环境绵延出万米长卷的壮阔气象,巧妙将自然景观、茶文化及民俗文化融入一场茶会中。

据悉,今年起,南岳将进一步加大对茶产业的扶持和发展力度,着力打造“南岳云雾茶”这一公共品牌,并大力推进茶旅融合发展,延长茶业产业链与利益链,向振兴衡阳茶产业、实现“茶叶扶贫·一叶致富”有力迈进。近几年,南岳不断的推动茶叶的品质优化,也加快云雾茶的发展,引导茶农种好茶,鼓励茶企产好茶,鼓励茶商卖好茶,同时也推动茶旅规划,进一步促进群众脱贫致富。

西藏易贡:砖茶产量大幅提高 茶旅融合助茶农增收


易贡是西藏东南部最著名的地方,境内有西藏自治区唯一的茶场——易贡茶场。随着近两年茶园的扩建,砖茶产量大幅度提高,以砖茶工艺改造为切入点,细化制茶工艺,诠释“易贡康砖”新内涵。为了打造易贡茶场旅游项目,引入市场力量推动发展,预计每年可获利润分成52万元。

易贡茶场

易贡,藏语意为“美丽的地方”,因地处深山之中,风景别样秀丽静美。平均海拔约2000米的易贡茶场所在地,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有机茶叶生产基地。

上世纪90年代,这里出产的茶叶曾蜚声区内外,是西藏名茶。然而后面却因种种原因导致经营不善,难以为继。2010年,易贡茶场被列为广东省佛山市对口支援单位,由此,新的发展篇章在易贡茶场徐徐展开。

自2016年进驻易贡茶场以来,广东援藏易贡茶场工作组便展开深入调查研究。在调研中,工作组发现茶场每年茶叶产量约11万斤,其中砖茶10万斤,占90%以上。

而随着近两年扩建茶园相继投产,2017年茶叶产量将增加到16万斤,到2018年茶叶产量可达20万斤,砖茶产量也会大幅度提高,有可能滞销。加之易贡砖茶加工生产线比较落后,包装比较普通,难以提高价格,目前砖茶价格约25元/斤,而西藏市场上同类黑茶达100多元/斤。考虑到易贡砖茶价廉物美,藏区供不应求,广东业内也有一定的需求,工作组找准切入点,以砖茶工艺改造为切入点,积极组织茶叶加工厂骨干“走出去”学习取经,引进砖茶模具,细化制茶工艺,同时邀请专业人士设计茶叶包装,诠释“易贡康砖”新内涵,为下一步开拓旅游和内地市场打下坚实的基础。

易贡茶场游客中心也是广东国资系统重点打造的旅游项目,但通过市场调研,工作组发现中心位置偏远,自驾游及团体游客源不足,装修风格缺乏民族特色,自营优势不明显,而茶场又缺乏相关的管理开发经验和资金。因此,工作组利用毗邻的鲁朗国际旅游小镇的“知名度”,找准契合点,充分发挥茶场内“将军楼”、“自治区党校旧址”等红色旅游资源集中的优势,紧紧围绕游客中心开展营运规划等工作。此外,工作组还积极争取有关方面的支持,通过公开招标的形式,聘请商业公司承包经营、规划开发,引入市场的力量推动茶场旅游产业发展,预计游客中心一期工程每年可获利润分成52万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