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3大套路言论

发布时间 : 2019-12-04
大益茶普洱茶 普洱茶大叶 普洱茶大叶茶

【www.cy316.com - 大益茶普洱茶】

平时经常会听到店家经常挂在嘴边的普洱茶说辞,咋听一下,似乎没什么问题,但是仔细一揣摩,却很是忽悠人。主要有3大说辞,一起来讨论一下吧。

普洱茶真的是陈放的时间越久,品质就会变得越好,它就越好喝吗?回答这个问题前先思考一个问题,好喝的标准是什么?拿生茶来说,越新鲜的生茶,它的鲜爽度就越高,花香就越明显,同时对肠胃的刺激性越强。然而,越老的生茶,它就喝起来就越醇厚,陈香就越明显,同样对肠胃的刺激性就越弱。所以,对于一个喜欢茶叶的清香度、鲜爽度的茶友来说,老茶可能就不是他的菜。而对于一个喜欢陈香的茶后而言,新茶又恰恰不是他的菜。所以对于新茶和老茶,哪个好,哪个不好,不能一概而论。它们只是茶叶不同状态,不同特征的呈现而已。它们分别能带给茶友们带来两种完全不同风格的口味体验。一款茶叶最终的品质表现如何,首先应该看它原材料的好坏,其次是工艺精不精湛,最后才是存储的年限、存储的环境的好坏。

很多人说,普洱茶的条索越细,等级就越高。等级越高,是不是意味着品质就越好呢?坦白、明确地说,不是。关于茶叶品质等级如何评定,就一定要说说历史。根据历史上的说法,等级概念实际上是来自计划经济国营时期的绿茶标准,标准上这么描述,等级越高,茶叶越细嫩,芽头越多。如果把评判绿茶的标准,完全套用到普洱茶当中去,那必然是很离谱的事,明显不适用。事实上,普洱茶是不能够直接照搬,沿用绿茶这个标准的。为什么这么说呢?主要从两个维度:第一,越细嫩的等级就越高,那么越粗老的等级就越低。这样的标准无法客观地判断,发酵之前的茶叶原料的好坏,它的产地或山头的重要性。第二,就是等级越高,也就是芽头越多的鲜叶原料,茶芽的内涵物质,主要是以酚类物质和氨基酸为主,喝起来又香又鲜爽,而越粗老的,等级越低的,茶叶的内涵物质,主要以糖类为主,喝起来会更为甘甜,更为厚重。制作一饼好茶,为了使茶叶喝起来鲜爽和甘甜并重,就需要粗老贺鲜嫩的茶叶相结合,这样的茶叶就具备:更加丰富多变的滋味,更多层次的口感变化。

经常会出现茶商对消费者说,你看这茶饼的叶片这么大,用参天古茶树鲜叶做成的普洱茶,数量有限,都没几片了,赶紧入手吧,这种古树茶是喝一片少一片。是否茶树的岁数越大,茶叶就越好喝?严谨客观来说,不一定。在现在古树茶这个概念这么火热的环境下,笔者的态度一直都是持一个“反唯树林论”的。冷静思考一下,咱们喝茶喝的是什么?喝的是茶叶叶片中,所含的多酚、氨基酸、糖分等营养物质。而叶片中的营养物质如何得来?实际上是来自茶树周围环境的土壤、水分和空气。因此良好的生态环境因素是大于树龄这一因素的。茶树是在6至8年开花,茶树开花的现象其实很像女人生孩子,大家都知道女生生孩子之前和之后,整个身体的代谢结构是发生了变化的,至少激素是发生改变的。茶树叶一样,在它开花之前,叶片中主要以氮元素的积累为主,所以它更清香,更鲜爽;而开花之后,叶片主要以碳元素的积累为主,所以这时是糖分更多,果胶质更多,因此它就更甘甜,更饱满厚重。

到这里,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小小的推论:同一生长环境中,20岁的茶树和200岁的茶树,在它们的叶片中,其内涵物质是不会有太大区别的。但是,现在为什么市场会深陷古树茶这个热门概念中呢?假设我们暂时抛开稀缺性这一因素的影响,原因有两个:一是古树茶的生长环境优良,没有受到破坏,生态环境更好,更平衡。它的土壤腐蚀质土层更厚,含水性更好,俨然是天然的有机环境。二是古树茶长的很高大,根系发达,吸收的土壤的养分充足,但是枝叶不那么茂密,充足的养分输送到相对较少的叶子中,导致每片叶片吸收的营养物质比树龄低的叶片来的丰富。以上两个因素造成古树茶的鲜叶内涵更加丰富,更加协调,品质优异。所以,大方向来看,古树茶无疑是更好喝的。

说到这里,我们再做一个假设,一棵20岁的茶树它是生长在一片具有优质生态环境的茶园中,而一棵200岁的茶树是长在一片贫瘠的环境中。我们可以判断一下,哪棵会更好喝呢?根据多年的验证,这棵20岁的茶树会更好喝。所以,不能一概而论地说树龄越大品质越优良;在新枞茶树中,也可以找到品质优异的茶品。

cy316.cOm扩展阅读

普洱茶有哪些常见的造假套路?普洱茶有哪些常见的造假套路?


我们都知道普洱茶有着“越陈越香”的效果,有“可以喝的古董“的美誉,并且,我们如果收藏到一款好的普洱茶的话,不但滋味上能够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享受,而且,如果收藏得当的话,不仅不会贬值,还能越藏越值钱。而一些茶友为了早点喝到老陈茶独有的滋味,就会到一些店铺里买直接的老茶。但是,一些无良的商贩为了谋取暴利,也会乐此不疲的疯狂造假。现在,老骥就给大家说一说这些疯狂的造假套路,究竟有哪些?

套路一:纯粹作假

在前几年普洱茶计较火爆时,晒青毛茶原料很贵,所以不法厂商常常经过用烘青绿茶,以至从云南省外简直以零本钱的价钱收买的中小叶种绿茶来制造普洱茶,这样做出的普洱茶是纯纯粹粹的假普洱,区分也很简单:

一看耐泡水平,普洱茶很耐泡,及时出汤能泡10几次,而这种地道的假普洱只能泡3次左右,并且茶汤淡而无味;

二是看叶底,由于普洱茶的原料是大叶种茶叶,所以叶底肥壮、芽叶硕大,而小叶种则芽叶纤细。

套路二:以次充好

有的小厂商消费的普洱茶,不只质量不稳定,而且容易出次品,普洱茶的发酵是不可逆转的,出了次品只能作废或者低价兜售。这样,就有一些利欲熏心的黑心商贩低价批发一些蜕变普洱茶来卖。

所以,淘友们在选购普洱茶的时分应该控制一些准则:就是坚决不买明显低于市场价的普洱茶。

套路三:胡乱拼配

所谓拼配,就是将不同质量特性的毛茶原料互相搭配,以完成质量互补。

所以,好的拼配能够调出好茶,如声名遐迩的普洱茶拼配巨匠邹炳良就擅长依据原料的不同质量来停止合理拼配,以到达扬长避短、充沛发挥茶叶质量的效果。

有些不法厂商完整从经济利益动身,以减少本钱和躲避风险为目的,胡乱拼配原料,这样不只不利于充沛发挥茶叶的质量,而且严重的会损坏普洱茶应有的品位,次品率也会进步,这样实践上是损伤了消费者的利益。

套路四:冒充老茶

普洱茶越陈越香让陈年普洱茶身价飙升,真正的老茶的确价值不菲,但又很多黑心商贩用新茶、重发酵茶、以至用化学药剂作假的所谓老茶来蒙蔽消费者。

所以淘友们买茶的时分一定要留意,贵的陈年老茶不一定是真的,但廉价的陈年老茶(特别是年份久)的普洱老茶一定是假的。

套路五:概念炒作

仔细的淘友可能会发现,很多普洱茶都打出了相似“古树茶”、“大树茶”、“乔木茶”、“野生古树茶”、“大叶茶”这样的卖点,目前可食用的茶数种类普通为栽培型和过渡型,野生型茶树一是数量少,二是很多野生型茶树上生长的茶叶是不能食用的,所以用“野生”这样的概念来炒作。

真正的云南普洱茶有3大特性


亲,你知道真正的云南普洱茶有哪些特性吗?

一是产地的独特性。它只在云南的澜沧江流域。二是原料的独特性。它选用独特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这种原料在内含上包含了太多的有利于人体的成分。

根据云南省地方标准普洱茶DB53/103-2006界定,普洱茶是云南特有的地理标志产品,以符合普洱茶产地环境条件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按特定的加工工艺生产,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茶叶。

标准说得很明细,要称为真正的云南普洱茶,必须同时满足4个条件,一是原料出产范围——云南特有的,二是原料品种——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三是工艺——特定的加工工艺生产,四是品质——具有独特品质特征。

特别是后发酵过程中,大量产生有益于人体的生物酶,经过综合作用形成独特的品质。三是加工的独特性。一般都要经过杀青、揉捻、干燥、渥堆等几道工序,在全国而言,只有云南普洱茶采用这样的生产艺。

普洱茶最常见的5个骗人套路


跟很多普洱茶茶友聊天,大家各自在讨论自己买茶被坑的经历,有买到假货的,有买到湿仓茶的,也有9块9买到班章茶的,形形色色,真是不堪回首!所以今日小编专门整理出此文,细数普洱茶常见的5大坑人套路,希望茶友们以后买茶能够擦亮眼睛,不被坑。

1名山名寨,品名滥用

以普洱茶为例,诸如冰岛、昔归、易武等茶区茶叶以其天然优良的品质,成为自身最有利的品牌。盛名之下,难免招来各路茶叶蹭热度,几乎每家普洱茶店都“名山荟萃”。

然而众所周知,名山好茶每年产量有限,一泡难求,市面上数不胜数的冰岛、班章,又是从何而来?

2新茶做旧,伪造年份

普洱茶的核心价值在于越陈越香,因而中期茶和老茶的品饮和收藏价值凸显。随着消费升级,普洱中期茶和老茶成为很多茶友热衷的藏品,因此一些商家存在用人为的加温加湿、再次烘焙等做法将茶叶迅速做旧的现象,高价出售。这在岩茶和白茶中也有类似现象。

3以旧充新,假冒春茶

众所周知,一年中春茶品质最佳。因此在岩茶和绿茶中,有一种恶劣的做法就是以旧充新,将往年未售出的茶叶经过再次烘焙或者翻炒,冒充新茶。这种茶香气高扬,容易迷惑刚接触茶的消费者。

4假借拼配,乱入劣质茶

拼配原本是一种普洱茶中常见的制茶工艺,利用不同产区、年份、品种的原料优势互补,达到更好的香气口感效果。

拼配让普洱茶的优点最大化体现,然而有些商家以拼配的名义,将劣质原料混入正常原料中压制成饼出售。这样的普洱茶表面美观,实则无内质可言。

5高价陈茶,品质不明

一直以来,普洱中期茶、陈茶价值突出,又因数量稀缺而价格高昂,因此市面上不乏有老茶价格贵出天际。然而这些茶中,有些可能只是陈放的年代长,而茶品的原料优劣、仓储环境好坏等方面信息不清晰,甚至,这可能是一款“三无产品”。对此,消费者要注意,老茶不等于好茶。

市场发展优胜劣汰,大多数品牌企业都开始重视规范生产、规范经营,不断投入研发高品质、健康、安全的茶品。当然,作为消费者,购买茶品也不可掉以轻心,需注意以下几方面:

1、认准信誉度高的品牌产品

刚接触茶饮、对专业不够了解的情况下,选择知名品牌或口碑好的茶品产品是个保险的做法,这些茶企往往会建立一套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的准则,产品在质量安全上有保证,让消费者购买放心。

2、不排斥拼配,不迷信纯料

作为玩家来说,古树纯料确实是他们的追求,但这不是某些商家抬高纯料的借口。作为普通消费者,喝茶重在养生怡情,无需盲目跟风,或认为拼配茶有缺陷。只要茶品的原料工艺过关,纯料拼配皆好茶。

3、检查产品相关标识

购买茶叶的时候一定要仔细查看相关的SC标识,包括产地、厂家、生产日期、保质期等都要看清楚,白标产品不要购买。

4、坚持饮茶,学会品鉴辨优劣

一款茶的好坏,不论商家如何形容,最终还是要亲自品鉴,通过身体的反馈来判断这款茶适不适合自己。品鉴过程中,遵循“质、形、色、香、味、气、韵”的方法,如果茶叶香气纯正无杂味、入口舒适度高,饮过后没有锁喉、胃痛等不适症状,则可以放心选购。

喝普洱茶的3大禁忌和5大好处


喝茶是中国的传统饮食文化,特别是老一辈的人很喜欢品茶。也有很多年轻人也喜欢喝茶,安静优雅。喜欢喝茶男性占大部分,男性喝茶也是有好处的。但是睡眠不好的人就不要喝茶了会加重失眠的状况。茶中还含有抗氧化物质,对消除自由基有一定的效果。

喜爱喝茶的人,喝茶的这些误区,你懂了吗

1.饮茶会使血压升高。茶叶具有抗凝、促溶、抑制血小板聚集、调节血脂、提高血中高密度脂蛋白及改善血液中胆固醇与磷脂的比例等作用,可防止胆固醇等脂类团块在血管壁上沉积。所以饮茶是不会使血压升高的。

2.浓茶“醒酒”。酒后饮浓茶,茶中咖啡碱等可迅速发挥利尿作用,从而促进尚未分解成乙酸的乙醛(对肾有较大刺激作用的物质)过早地进入肾脏,使肾脏受损。浓茶是没有醒酒的作用的。

3.空腹喝茶不会伤肾。习惯早上起来就喝茶的人,空腹喝茶是很不健康的习惯。茶中含有大量的咖啡碱,会加速心率导致心慌,另外会很快排尿,加重肾的负担。空腹最好不要喝茶了,伤肾。

喝茶,5大你不知道的好处

1.喝茶有助延缓衰老,具养生保健功能,每天喝三两杯茶可起到防老的作用。

2.茶叶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喝茶对于清油解腻,增强神经兴奋以及消食利尿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3.长期从事电脑行业的人,经常饮绿茶可以防辐射。在工作时饮茶,可以减少电脑辐射,减少对人体的伤害,还可以保护视力。

4.也可以选择喝绿茶,绿茶能降低人体血液粘稠度,预防心脑疾病,尤其对于老年人有很大的好处,可以防止血栓生成,防止动脉硬化和高血压。

5.还可以增进食欲,消除口臭,清新口气。

想要在正常的饮食下,不发胖,就可以选择喝一点茶,除腻,在一定效果的除去脂肪。喝茶也是一门学问,可以静心养性,是一个很好的养性格的方式,主要是注意了喝茶的方式,正确喝茶,养成平静的,良好的心态。

普洱茶6大知名茶山3大茶祖和9大世居种茶民族_普洱茶


普洱茶是中国特有的以地域命名的云南传统名茶,因集散地在现今云南省宁洱县(古称普洱府)而得名。普洱茶具有强烈的地域性特点和工艺性特点,茶品以"陈"为贵,越陈越香。

历史上的普洱茶主要是指原思茅区(今普洱市和西双版纳州)出产的以云南大叶种茶为原料制成的晒青毛茶及用晒青毛茶加工的各类紧压茶,如普洱散茶、普洱团茶、普洱沱茶、普洱方茶、普洱砖茶、七子饼茶等。

了解普洱茶的人肯定都知道一串毫无规律的阿拉伯数字“236789”,其实这串数字就是对普洱茶介绍的一个概况,这串数字对你认识普洱茶也有极大帮助。这些数字分别代表了什么,请接着往下看:

【2种茶(生茶和熟茶)】:普洱茶的分类五花八门,按照形状可以分为散、沱、饼、方、砖、金瓜茶等。按照级别分可以是特级、一级、二级至十级,共有11个等级。无论怎么分法都离不开两种茶(生)茶和(熟)茶。市场上的普洱茶基本上都是这两茶衍生出来的产品。经过渥堆发酵的普洱茶称之为熟茶,而没有渥堆的茶叶称之为生茶,两者的区别是在制作工艺上,切记生茶是变不了熟茶的。

【3位茶祖】:中国传统茶祖,一般人都认为是品尝百草的神农氏。其实全国各地不同茶区供奉的茶祖都不同:四川是吴理真,江浙一带是陆羽,北方是卢仝。而在普洱茶区,光是茶祖也有三位:汉族和基诺族信奉的诸葛亮、布朗族茶祖帕哎冷和傣族的茶祖召笼法。

【6大茶山】:一般指云南出产普洱茶的六大古茶山,位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内。清乾隆进士檀萃《滇海虞衡志》载,「普茶名重于天下,出普洱所属六茶山,一曰攸乐、二日革登、三曰倚邦、四日莽枝、五日蛮砖、六日慢撒,周八百里。」如今除了古六大茶山外,又出现了新六大茶山:南糯、南峤、勐宋、景迈、布朗、巴达的说法。

【7子饼茶】:又称圆茶,是云南普洱茶传统加工制作技艺的一种。以普洱散茶为原料,经筛、拣、高温消毒、蒸压定型等工序制成呈圆饼形的紧压茶。因每7个饼茶用竹笋叶包装为一筒,宜于携带及长期贮藏,故称七子饼茶。把七饼圆茶捆为一筒,始为清廷规范计量、生产和方便运输所制定期的一个标准。《大清会典事例》载:雍正十三年(1735年)提准,云南商贩茶,系每七圆为一筒,重四十九两(合今1800克),征税银一分,每百斤给一引,应以茶三十二筒为一引,每引收税银三钱二分。于十三年始,颁给茶引三千。

【8大茶园】:普洱(思茅)市见西双版纳州的古新六大茶山深入民心,也把境内的野生茶树群落打造成八大茶园(山),这些古茶山主要分布在无量山、哀牢山和澜沧江两岸也是普洱市历史上有名的八大茶园,即景迈、邦崴、千家寨、无量山、板山、佛殿山、营盘山、牛洛河等地。

9大世居种茶民族:云南省的普洱市和西双版纳州是中国普洱茶发源地,这里民族众多,聚居着布朗、傣、哈尼(阿卡人)、拉祜、基诺、彝(香塘人)、佤、瑶和傈僳族等9种世居民族,所有这些民族都爱饮茶,以茶待客,用茶代酒。最重要的是几百年来普洱茶都是这些世居民族最重要的经济作物。

普洱茶的5大特殊性和冲泡普洱茶3大常踩误区


普洱茶在六大茶类中是最特殊的一种茶,它最少有5大特性:

分类复杂:它有生熟之分、有新老之分、有古树台地之分、有无收藏价值之分等等。由于品种繁多,分类广泛,所以很多行家认为普洱茶应该自成一类,而不是归属于黑茶类,应与黑茶并列成为中国第七大茶类。

原料多样:普洱茶的原料具有多样性,不仅有古树、大树、小树、台地之分,还有山头之分“一山一味”。还有原料的老嫩之分,如熟茶等级和老黄片,在工艺上又可以分为纯料和拼配。

工艺独特:普洱茶算得上所有茶类中工艺最独特的茶类,加工工序最多,工序耗时较长的一个茶类。

后发酵茶:陈放过的普洱茶香气和味道都会有很大的提升,这也是普洱茶区别于其他茶类的特征之一。

讲究贮藏:普洱茶没有保质期,经过长时间的存放,其品质风味和药理功效都朝着有利的方向转化,因而品饮价值和药理价值也随之得到提升。

普洱茶的特殊性导致它的冲泡方法、品饮方式、存储方法也与众不同,今天我们先说说很多朋友在冲泡普洱茶时常常会踩中以下三个误区。

冲泡普洱时三大常踩误区:

误区一:冲泡前不醒茶

在冲泡普洱茶时,洗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普洱茶比较讲究年份,大多数茶友为了让其有一个较好的口感,都会先储存一段时间再拿出来喝。

经过时间转化的普洱茶即使保存得再好,也难免会沾染上一些浮尘或者轻微的杂味。所以冲泡之前洗茶不仅可以洗去那些浮尘和杂味,还有醒茶的作用。

何谓醒茶?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洗茶、润茶或温润泡,意思是让沉睡或者尘封的茶叶通过与空气、水分的接触,慢慢苏醒过来,恢复茶叶的活性,使冲泡出的茶汤口感更加和谐,香气更舒畅。

一般醒茶方法分为干醒和湿醒两种,在我们的公众号里,关于撬醒泡存板块里的醒这一板块有非常详细的解说,有需要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

醒茶醒的好,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茶叶的内含物质的析出程度,从而提高茶汤的香气与口感,所以冲泡前一定要醒茶。

误区二:泡茶水温过低

普洱茶不像用70℃至80℃的水就能冲泡的黄茶和绿茶,普洱茶冲泡水温以90℃-100℃最佳,水温过低则无法将普洱茶真正的滋味泡出。高水温的水冲泡的普洱茶,比低水温冲泡的普洱茶更香,口感也更丰富饱满,更能充分展示一款茶真正的韵味。

不过,我们建议大家生普用85度的水用来洗茶,避免刚刚接触茶叶的水温过高烫坏茶叶影响口感。90-95度的水用来冲泡,存放5年以上的老生茶可以用100度的水冲泡,更利于茶叶茶味的溢出。

经过发酵的熟普用90度的水来洗茶,95度的水用来冲泡,老茶头、碎银子可以用100度的水冲泡,更容易冲泡出口感优越的熟茶。

误区三:保温瓶泡一整天

有的朋友认为:每天工作那么忙,哪有闲情逸致像喝功夫茶那样喝普洱茶,还是保温杯冲泡比较方便。有的茶友更是豪爽地抓一把普洱茶扔进保温瓶,一泡就是一整天,喝这样泡出来的茶汤,生茶苦涩味会加重,口感会大幅降低。

特别是熟茶,投多了茶泡出中药色口感不好,放少了投茶量又味淡汤寡,根本无法真正品味普洱茶的滋味。

普洱茶最常见的5个坑人套路


说起虫子新入坑的时候买茶被坑的经历,有买到假货的,有买到湿仓茶的,也有9块9买到班章茶的,形形色色,真是不堪回首!所以今日虫子搜罗一下常见的坑儿,细数普洱茶常见的5大坑人套路,希望茶友们以后买茶能够擦亮眼睛,不被坑。

1.名山名寨,品名滥用

以普洱茶为例,诸如冰岛、昔归、易武等茶区茶叶以其天然优良的品质,成为自身最有利的品牌。盛名之下,难免招来各路茶叶蹭热度,几乎每家普洱茶店都“名山荟萃”。

然而众所周知,名山好茶每年产量有限,一泡难求,市面上数不胜数的冰岛、班章,又是从何而来?

2.新茶做旧,伪造年份

普洱茶的核心价值在于越陈越香,因而中期茶和老茶的品饮和收藏价值凸显。随着消费升级,普洱中期茶和老茶成为很多茶友热衷的藏品,因此一些商家存在用人为的加温加湿、再次烘焙等做法将茶叶迅速做旧的现象,高价出售。这在岩茶和白茶中也有类似现象。

3.以旧充新,假冒春茶

众所周知,一年中春茶品质最佳。因此在岩茶和绿茶中,有一种恶劣的做法就是以旧充新,将往年未售出的茶叶经过再次烘焙或者翻炒,冒充新茶。这种茶香气高扬,容易迷惑刚接触茶的消费者。

4.假借拼配,乱入劣质茶

拼配原本是一种普洱茶中常见的制茶工艺,利用不同产区、年份、品种的原料优势互补,达到更好的香气口感效果。

拼配让普洱茶的优点最大化体现,然而有些商家以拼配的名义,将劣质原料混入正常原料中压制成饼出售。这样的普洱茶表面美观,实则无内质可言。

5.高价陈茶,品质不明

一直以来,普洱中期茶、陈茶价值突出,又因数量稀缺而价格高昂,因此市面上不乏有老茶价格贵出天际。然而这些茶中,有些可能只是陈放的年代长,而茶品的原料优劣、仓储环境好坏等方面信息不清晰,甚至,这可能是一款“三无产品”。对此,消费者要注意,老茶不等于好茶。

市场发展优胜劣汰,大多数品牌企业都开始重视规范生产、规范经营,不断投入研发高品质、健康、安全的茶品。当然,作为消费者,购买茶品也不可掉以轻心,需注意以下几方面:

1、认准信誉度高的品牌产品

刚接触茶饮、对专业不够了解的情况下,选择知名品牌或口碑好的茶品产品是个保险的做法,这些茶企往往会建立一套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的准则,产品在质量安全上有保证,让消费者购买放心。

2、不排斥拼配,不迷信纯料

作为玩家来说,古树纯料确实是他们的追求,但这不是某些商家抬高纯料的借口。作为普通消费者,喝茶重在养生怡情,无需盲目跟风,或认为拼配茶有缺陷。只要茶品的原料工艺过关,纯料拼配皆好茶。

3、检查产品相关标识

购买茶叶的时候一定要仔细查看相关的SC标识,包括产地、厂家、生产日期、保质期等都要看清楚,白标产品不要购买。

4、坚持饮茶,学会品鉴辨优劣

一款茶的好坏,不论商家如何形容,最终还是要亲自品鉴,通过身体的反馈来判断这款茶适不适合自己。品鉴过程中,遵循“质、形、色、香、味、气、韵”的方法,如果茶叶香气纯正无杂味、入口舒适度高,饮过后没有锁喉、胃痛等不适症状,则可以放心选购。

探究普洱茶膏3


探究普洱茶膏3!普洱茶加工过程中湿度的把握,也是普洱茶关键技术之一。通常的情况下,它采用“一干一湿”的交替方法。

“一干”的空气湿度是55%~65%,茶叶呈自然干燥的状态,其晒青毛茶含水量6%~8%左右,干燥后的紧压茶含水量10%~12%左右。

“一湿”的空气湿度是70%以上,茶叶在高湿度状态下,处于高水分形态,渥堆茶在摊晾之前,含水量在25%~30%最佳,紧压茶在压制前(尤其通过蒸气之后),含水量不能超过35%。

普洱茶加工过程对湿度的控制,是普洱茶独有的方式。这种“一干一湿”的交替过程,给普洱茶提供发酵的空间,“干”是为了固定形状,如晒青毛茶,紧压茶;“湿”是为了给发酵补充“能源”,因为任何有生命的物质都离不开水,尤其发酵的物质对水的需求就更多。一味地干燥会使微生物因“缺水”而失活,一味地高湿,又可造成茶叶腐败菌迅速蔓延。只有“一干一湿”交替进行,才能使普洱茶具有“呼吸”的特性,才能使发酵过程保持均匀、持续的特点。

正是因为普洱茶这种特殊的工艺,使普洱茶相比绿茶及其他茶类而言,“人工斧凿”的痕迹最小。绿茶界经常对普洱茶制作工艺嗤之以鼻,认为普洱茶加工简单而粗糙。岂不知,正是普洱茶看似表面的简单与粗糙,没有更多的技术手法,才得以将大叶种茶叶丰富的有机物质最大限度地“保护”下来。普洱茶的加工过程不采用绿茶的高温手段,而是常温下的加工,就已说明了这个问题。难怪很多普洱茶的消费者,对存放若干年的普洱茶,竟能在品饮中准确推判出班章、易武、布朗山等不同区域的原料,证明这些普洱茶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是“原生态”最核心价值的体现。

同时,就茶叶的营养物质而言,普洱茶的内含营养物质是“大扩容”的概念,而绿茶类则是“衰减”的概念。在对很多茶叶化学检测中,我们不难发现,绿茶类的茶多酚、氨基酸、皂甙、果胶等营养物质是递减的过程,最终走向霉变;而普洱茶的这些物质有的是衰减,如茶多酚;有的则是提高,如果胶;更重要的是,普洱茶中的茶多酚在衰减的过程中,竟产生了很多对人体有益的衍生物质,其营养物质呈现“扩容”的趋势。

普洱茶的加工过程始终贯穿与“自然融合”的特性,是不断将自然的因子融入普洱茶的过程,这在它对自然微生物菌群的利用上,反映的十分明显。而绿茶的加工,则是极力避开自然界的“干扰”,其一锅到底、一气呵成的本身就阻断了自然界与茶叶的“二次接触”。因此,绿茶的“原生态”或许外形具备,但与普洱茶相比,其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狭小了很多。

实际上,普洱茶独特的工艺有极高的科研价值。

近几年,对普洱茶及普洱茶特殊工艺的关注,已经成为茶叶科技的“热点”。特别是生物工程领域众多科研人员及科研单位的介入,及相关研究成果的“出炉”,极大地推动这一“热情”。很多科研单位已将普洱茶的制作工艺借鉴到其他的发酵食品工艺改良上,并在品质的提高上有极大的收获。

有的生物学家以普洱茶为“载体”,在寻找和分离新的微生物菌种。因为他们相信,普洱茶在自然接种和发酵过程中,一定有我们未知的诸多微生物菌群的参与。有些菌种或许就是人类从未发现的“新菌种”,也许它会成为生物医药新的“药源”,成为人类抵御病毒的“新生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讲,它又是现代生物制药关注的一个“焦点”。

有的生物工程专家,力图通过普洱茶独有的发酵工艺,在比照现有的“发酵模型”基础上,创建一种新的“发酵模型”。因为他们知道,很多物体的发酵除了我们熟知的微生物菌群发生作用外,还有一些我们可能忽略的菌群,它们可能因为数量极少,但“能量”却极大,是发酵过程至关重要的“因子”。它们或拮抗、或转化、或共生。都有自身独特的“发酵模型”。一旦这种新的“发酵模型”产生与确立,对现代生物工程的技术进步有重大意义。

(三)第三奇——奇在陈化,品质再造的过程

普洱茶有一个奇怪现象,就是普洱茶的身后有一个庞大的“存茶群体”。这个群体是由制茶企业、经销商和消费者构成。这其中,经销商与消费者是“存茶群体”的主体,占90%以上的比例。

“存茶”最早始于云南,因为云南自古就有“爷爷制茶、孙子卖茶”之说,其后,在中国近代与现代,“存茶”的主体转移到香港,并向台湾扩展。自20世纪80年代,广东又成为“存茶”的主流区域,形成了全球最大的普洱茶集散地。进入21世纪初,以广东为核心,“存茶群体”又呈几何状翻倍增长,并快速形成“南下北上”的格局。

所谓“南下”是指“存茶”的群体已扩展到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北上”是指从广州经长沙、武汉、合肥、南京、郑州、济南、石家庄、天津、北京,直至东三省,“存茶”大军一路拓展,新加盟者人数更是无法统计。

普洱茶的“存茶”现象是中国茶叶界一道独有的风景线。很多人认为普洱茶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普洱茶商业炒作的成功,这种成功实际是商业中的一种假象,也就是泡沫现象。一旦这个泡沫破碎,不仅会形成普洱茶整体的崩盘,而且会使“存茶”大军“哀鸿遍野”,并“烟消云散”。

但事实真是这样吗?答案是否定的。

以台湾和香港为例,20世纪90年代,普洱茶在这两个区域都经历了“暴涨暴跌”,但风暴过后,“存茶”大军非但没有减少,却又增加了不少。2007年中国大陆的普洱茶行情也经历了一次“过山车”,其暴涨暴跌之后,普洱茶市场受到“重创”,但并没有使“存茶”大军分崩离析。广东很多地区目前为普洱茶“重灾区”,我们现在只感受到市场的萧条,并没见到“存茶”大军的坍塌。相反,倒是有两个奇怪的现象引起人们的关注:一个是20世纪出产的一些普洱茶精品,价格非但没落,仍然呈缓步上升的趋势;另一个则是一部分手持现金的人,非常仔细观察普洱茶价格的回落,在寻找最佳的时机,一次次地“抄底”,成为“存茶”大军中新的成员。换句话说,普洱茶的暴跌并没有终止“存茶”的脚步,只是使它放缓而已。

为什么普洱茶会出现独有的“存茶”现象呢?答案非常简单——即普洱茶存在着“越陈越香”的特质。

“越陈越香”是什么?竟有如此之大的“魔力”?

“越陈越香”是普洱茶陈化过程的形象化描述,是普洱茶整体架构中的一个链条,它的核心内容是陈化的机理,也是普洱茶第三大价值——即陈化的价值。换句话说,“越陈越香”是普洱茶陈化机理的另一种语言表述。“越陈”是时间概念,“越香”是品质概念。普洱茶陈化的过程,是普洱茶最后的一道加工过程,是品质提高或再造的关键。

但是,也恰恰是这个“越陈越香”,在现今却成为普洱茶最有争议的“焦点”。

一部分质疑者认为:普洱茶不存在“越陈越香”。普洱茶存放时间长了,就没有味道了。虽然社会上出现过一些“老普洱茶”,但品尝后没有茶味了,还算是茶吗?因此普洱茶没有长期存放价值。之所以普洱茶界一些人说普洱茶可长期存放,且品质越来越好,那是骗人的,是为了让消费者大量存茶。这种说法实质上已经使消费者把普洱茶当成一种投资工具,改变了茶叶本身价值。

质疑者对普洱茶“越陈越香”的否定主要是源于其对这一词语字面上的误解,他们认为,既然是“越陈越香”,其香气应比照绿茶甚至乌龙茶。如果按照这种理解,普洱茶不仅没有绿茶的“清香”,更不具备乌龙茶的“奇香”。而且,就芳香类物质而言,普洱茶不是“越陈越香”,而是“越陈越弱”,很多“老普洱茶”甚至香气极弱。足以证明普洱茶的“越陈越香”本身就是子虚乌有。

而普洱茶界则认为,普洱茶的“越陈越香”不能简单地望文生义,它实际上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普洱茶经陈化之后,确实存在樟香、兰花香、枣香等芳香类物质,这些香型唯普洱茶所独有,与绿茶与乌龙茶的香气有很大不同,不能用绿茶与乌龙茶的品饮标准去简单的套用与比照;二是普洱茶的“越陈越香”是对普洱茶陈化过程的一种形象化表述,其“越香”不单单指香气而言,而是泛指品质的概念。

那么,哪一种观点更有说服力呢?

我们在品饮绿茶中经常是采用“感官审评”的方法去鉴别,如干茶的形态、茶叶冲泡后的汤色、叶底的条索表现形态及茶汤的滋味和香气等。这种审评主要是靠眼看、嘴尝加上经验的方法,它是历史延续下来的对茶叶评审中最古老,也是最原始的方法。但是,人们的眼、嘴、鼻毕竟不是化学分析仪器,很难发现和区分茶叶内几百种内含物质的存在及含量的大小,势必造成鉴别过程中误差的出现,有时这种误差还会很大。因为人们的感官,除了受视觉、嗅觉、听觉、触觉和味觉的影响外,还存在人的个体差异,同时也受到饮茶习惯、嗜好、心情、健康状况和气候、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没有通过化学分析手段,并提供相关数据作为依据,其判断的结果只能属于主观臆断范畴。因此,无论绿茶、乌龙茶、普洱茶或其他茶类,相对茶叶的滋味与香气而言,至今没有定性和定量的标准,更没有这方面的质量标准及产品检测标准。很多研究成果仍处在探索与求证阶段。这就是为什么质疑普洱茶“越陈越香”的人,至今也没有提供任何一项“陈年普洱茶”关于芳香类物质或其他化学成分的检测报告的原因,并依据这样的报告及相关的数据,得出“没有味道”及“没有品饮价值”的结论。

其实,普洱茶所指的“越陈越香”已超出了茶叶滋味与香气的范畴,更多的是针对品质的概念而言。如普洱茶发酵后出现的大量衍生物质,这些衍生物质很多是对人体产生具有保健功能的“因子”,像陈年普洱茶及渥堆的普洱茶中就检测出他汀类药用成分(如洛伐他汀、辛伐他汀),对降血脂产生一定的功效。而他汀类物质不通过化学分析手段,根本无法靠眼看和嘴尝就能发现的。所以,如果还是套用绿茶或是其他茶类的感官评审去鉴定普洱茶的品质时,只能对普洱茶品质产生“扭曲”的评价,其误解也是自然的。

1.普洱茶为什么需要陈化的过程?

①普洱茶工艺的要求——即后续发酵(也称后发酵)

我们知道,普洱茶在经过了特殊工艺加工后,直至包装的完成,实际并没有完成最终的产品的塑造。尚需一个陈化的过程。在这一点上,普洱茶与白酒、葡萄酒有极为相似的一面。这些酒类在经过了蒸馏之后,立刻进入窖藏阶段,其陈化的时间有的达到10年、20年之久才能上市,有的则时间更长。普洱茶的陈化,其时间要求比酒类更为严格,历史上出现的“爷爷制茶、孙子卖茶”习俗,证明普洱茶的陈化时间远远超过酒类。

普洱茶之所以需要陈化,是因为普洱茶是发酵的产物,相对普洱茶生茶而言,其前期所有工序都是为发酵做准备的,而真正的发酵,是在陈化过程中产生的,因此也有人将陈化阶段称为自然发酵(或后发酵)阶段;相对普洱茶熟茶,虽然也经历了人工渥堆发酵,但在出堆后,仍需一段陈化时间,其品质才能进入佳境,只是陈化时间相对生茶缩短了很多而已。

说得更直白一点,普洱茶是“变”的艺术。这与绿茶的“变”,存在本质上的不同。

以普洱茶内含的叶绿素为例,普洱茶(生茶)生产的最初,其叶绿素的含量与绿茶一样都很高,但陈化过程中,茶叶中原有的叶绿素酶(chloro-phyllase)又将叶绿素水解生成植醇和脱植基叶绿素,并在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oxidase)催化作用下,氧化形成不稳定的邻-苯醌类化合物,然后再进一步通过非酶催化的氧化反应,聚合成为黑色素(melanin)。

这时,绿茶“变”了,是伴随大量有害物质的滋生,最终导致霉变——实际上是“变质”。普洱茶也“变”了。而普洱茶的“变”却是物质的转化,是酶促反应的结果,形成大量的衍生物质,出现难得的褐变现象。这是因为普洱茶在陈化过程中,能使空气中的氧气透过已经破坏了的茶叶组织(普洱茶晒青过程中的多次揉捻以及后来的紧压成形,都对茶叶组织产生一定的损伤),使多酚氧化酶能够顺利接触到茶叶的酚基低物而产生酶促反应,其涉及到的主要底物是黄酮类物质,如根皮苷、儿茶素、表儿茶素和基于表儿茶素骨架结构的一系列花青素配基低聚物(二聚体至七聚体)。

这种状况也使普洱茶内含的茶多酚出现了一个奇怪现象,发酵前,茶多酚含量很高,发酵后茶多酚指标则迅速衰减。这种发酵没有因茶多酚的衰减而使普洱茶走向霉变,而是将其大量的酚类物质在微生物及酶类的催化作用下,形成茶叶内含物质的降解与转化,并导致大量具备营养价值的衍生物的出现。

这里需要附带说明一点,即社会上对茶多酚始终存在一种误解,认为茶多酚含量高的茶才是好茶。其实,茶多酚摄入人体后,尤其是进入人的肠道后,对人体内的微生物区系和代谢活体产生的影响,到目前都没有定性的结论。目前国际上,包括我们国家在内,只将茶多酚列为食品添加剂中的抗氧化剂,而不是食品营养强化剂,更没有被列入药典的原料药。茶多酚更多的价值除了它具备天然抗氧化功能外,更多的则是它在发酵后产生的衍生物质。欧美等一些发达国家对红茶的青睐与台湾、香港对普洱茶的追捧,并不在于红茶和普洱茶内含的茶多酚指标有多高,而在于茶多酚降解的衍生物质所具备的营养价值。

②普洱茶的陈化是品质再造的过程

普洱茶的陈化是缓慢的发酵过程。我们之所以说普洱茶的陈化是品质再造,是因为这个过程不是简单地品质提高,而是“脱胎换骨”的改变。

以普洱茶陈化过程含氮化合物变化为例,普洱茶在最初的加工过程中,由于采用忌高温的手段,使茶叶氨基酸含量较高(普洱茶特殊品种——月光白,是目前已知内含氨基酸总量最高的茶品),但普洱茶的发酵,又使这些氨基酸成为微生物的氮源,发酵过程又使部分氨基酸,如茶氨酸、谷氨酸和天门冬氨酸的含量急剧降低。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微生物对茶叶内含物质的降解,又合成了茶叶中原来含量较低的一部分氨基酸,如赖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蛋氨酸、缬氨酸等,其含量比陈化前都有明显提高,形成了此消彼长的格局。而且,这些氨基酸又都是人体必需氨基酸,营养价值极高。

再以GABA(γ–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acid)为例,GABA也是茶叶的氨基酸之一,是在谷氨酸脱羧酶作用下脱羧后形成的。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主要参与脑的生理活动,具有安神、催眠等作用。对维持大脑健康有一定效果。GABA几乎存在于所有茶类的鲜叶中,但含量较低,在绿茶、乌龙茶以及未发酵的普洱茶,其含量仅为20~35毫克/100克(干茶),不能产生任何安神和催眠等功能性作用。但唯独普洱茶,在经过厌氧发酵后,尤其是20年以上的陈年普洱茶和陈化期达到3年以上的熟茶,其GABA含量却高达135毫克/100克(干茶)。

GABA含量的提高有什么意义呢?

过去,普洱茶始终有一个未解之谜,就是为什么陈年普洱茶饮后不影响人的睡眠,关于这一点,很多学者认为,是普洱茶在加工过程中,尤其是后发酵阶段,影响人睡眠的主要原凶——咖啡因逐渐散失所致。但在对普洱茶进行化学分析后发现,这一结论是不成立的。很多普洱茶内含的咖啡因不仅存在,且指标远远高于绿茶与乌龙茶。以笔者供职的蒙顿茶制品(昆明)有限公司所生产的普洱茶膏为例,其在“农业部茶叶检测中心”的检验中,咖啡因含量竟高达8.46%,为目前已知的各种茶叶中咖啡因含量最高。但品饮后,却不影响人的正常睡眠。这又是为什么呢?

答案就在GABA(γ–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acid)上。因为GABA最基本的生理功能就是对咖啡碱的受体产生竞争性的颉颃作用。换句话说,是GABA将咖啡因影响人的睡眠这部分“作用”给抵消了。

从这个例子上,我们不难看出,将普洱茶的陈化过程定性为品质再造,是因为普洱茶在后发酵过程中,自始至终体现“活”的产物。它随着时间的推移,发酵过程的渐进,又体现出“变”的特性。这种“变”,不是数量的增减,而是“质”的改变。这其中,体现最明显的是茶的颜色的变化。

普洱茶含有大量的(达干物比重30%)儿茶素,它是一种易于被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作用的多酚化合物。在完整的叶片中,我们可从细胞的液泡中分离得到这种多酚氧化物。但当液泡破裂时,儿茶素迅速氧化,产生两种主要的色素基团,即茶红素和茶黄素。多酚氧化酶主要作用于儿茶素,产生茶黄素,而过氧化物酶主要产生茶红素。陈化后的普洱茶,其品质受茶黄素和茶红素比率影响极为明显,茶红素比值越大,普洱茶品质越好。

以普洱茶自然发酵的生茶为例,其冲泡后的茶汤颜色(以第七泡汤色为基准),由最初的黄色(1~5年)—橘黄(5~10年)—玫瑰红(10~15年)—褐色(15~20年)—葡萄酒红(20~25年)—宝石红(25~30年),其汤色变化形成一个完整的过程链条。

当然,普洱茶陈化过程所产生的品质“飞跃”,并不仅仅局限于以上几个方面,还有如皂甙与单糖的增加,他汀类药用成分的出现,儿茶素与咖啡碱缔结作用的产生,茶红素络合物的出现等等。都是普洱茶陈化过程的产物。这里由于文字的限制,不能一一表述。

③普洱茶陈化过程中香气的有续变化

普洱茶的香气,是学术界涉及最少、学术成果最少,也是最难分析的一个领域。之所以这样说,是由三个原因促成:

一是茶叶的香气类型或香气的高低,决定于香气前体物质。香气前体物质是指茶叶中含有的萜烯类、芳香烃及其氧化物、类胡萝卜素类、氨基酸类、糖类等物质。云南普洱茶产区众多,其内含物质的种类及其含量有一定的差异,自然形成一山一茶、一茶一味。虽然普洱茶界一直将普洱茶的香气分为四种,即樟香、兰香、荷香、枣香。但这种划分的依据基本是源于感官审评,缺少化学分析手段的认证,或者说“证据”不足。就云南普洱茶产区和种类而言,也绝非四种香气类型能够概括。到底是多少,目前还是个谜,有待学术界深入的研讨。

二是普洱茶缺少高温提香的过程和工艺。几乎所有的茶叶都内含多种香气物质,但很多香气物质必须在高温状态下才能生成(如吡嗪类物质的生成就是在100℃以上)。因此,绿茶的高温提香基本都在110℃以上。而普洱茶则不同,它的所有过程几乎都是在常温下完成,其最高温度也不超过60℃,大量的香气物质因缺乏高温的条件没能生成。这就造成普洱茶的香气相比绿茶而言,高香类的物质不如绿茶。

三是绿茶在经过高温提香后,其香气可基本固定,并保留一段时间。但普洱茶的香气则不同,普洱茶在自然发酵中,伴随大量酚类物质的降解、络合和转化,其原有的香气也产生改变。普洱茶存在的樟香、兰香、荷香、枣香等香气,在普洱茶陈化过程中只能是“间断存在”,不可能持久。换句话说,你今天喝的普洱茶可能是樟香,但将这饼茶存放20年后再品尝,可能又转变成枣香。因此,不同年份的普洱茶其香气不同,不同陈化条件或陈化方式的普洱茶,其香气也各不相同。

但有两点,是我们必须了解的:

一是普洱茶的香气类型主要由芳樟醇及其氧化物组成。芳樟醇(linalool):又名沉香醇。它的含量和茶树品种的关系密切,云南大叶种含量最高。它在茶树体内以葡萄糖苷的形式存在,茶叶采摘后葡葡萄苷酶水解而呈游离态。未发酵的普洱茶其内含的芳樟醇呈兰花香气,是普洱茶含量较高的香气物质之一。

二是普洱茶的后续发酵,即陈化的过程,对普洱茶香气的产生与转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对不同年份普洱茶芳香类物质检测中,发现了多种甲氧基苯类物质,这是因为芳樟醇及其氧化物和乙-甲氧基-4-乙基苯等由微生物转移甲氧基阳形成的,是微生物发酵和氧化而形成的物质。同时,普洱茶的香气也随普洱茶陈化的过程产生有续变化。以普洱茶生茶自然发酵为例,其发酵度在20%~30%,普洱茶的香气多以樟香、荷香、兰香等为主;发酵度在40%~50%,其香气偏重于栗香或木香等;当发酵度处在60%~70%时,则会体现较明显的枣香或浓郁的果糖香;在发酵度达到80%~90%时,会出现淡淡的中药香,香气快速减弱;当发酵度达到100%时,只剩下淡薄的焦糖香。所谓普洱茶最高境界——“无味之味”,并不是一点香气和味道都不存在。焦糖香的出现,证明普洱茶的发酵走到了尽头,再向后延伸,不是发酵的持续,而是碳化和变质的开始。从这个意义上讲,普洱茶的陈化过程是有时间概念的,并非没有终点。同样,普洱茶的“越陈越香”也有时间范畴,不会“持续到永远”。

由于普洱茶的香气是一个繁杂庞大的体系,我们目前对这一体系还知之甚少,更缺少大量的化学分析作为依据,还有待普洱茶的研究向纵深发展才能解决。

2.普洱茶陈化过程对环境的要求

①地理位置的要求——即大环境必备的两个特点

我们在对普洱茶研究中发现,市场上流通的20年以上的“陈年普洱茶”几乎都来自广东、香港、台湾。而普洱茶另一个主要消费区西藏却鲜有“老茶”出现。即使在普洱茶的产区——云南,相当一部分的“老茶”也基本依赖广东、香港、台湾的“回流”。这是什么原因呢?

一种说法是跟饮茶方式有关。西藏自古至今是煮茶习惯,并加盐、姜、奶等,具有调味茶的性质。普洱茶在西藏地区虽然属于生活必需品,但更多的功能与盐相似,是奶茶必须加入的佐料。没有单一普洱茶冲泡和品饮的习惯,也无须有意识地存储普洱茶。

另一种说法是云南虽然是普洱茶的生产区,但主要消费区却在广东、香港、台湾等地。因为云南本地人已经有很长时间不饮用普洱茶,起码自上世纪新中国成立后至本世纪初,云南本地人基本上是以喝绿茶为主,只是进入21世纪初,伴随普洱茶“热”,普洱茶才逐渐进入饮茶人的视野。因此也没有存储普洱茶的习惯;也有人认为云南的商业氛围及商业头脑不及精明的广东商人,忽略了普洱茶升值空间,因此也很少存茶。

常说的普洱茶“水路”到底是什么?你被套路了吗?常说的普洱茶“水路”到底是什么?你被套路了吗?


品饮普洱茶时偶尔会听到一些老茶客这样来评价:“水路非常细腻,是好茶。”刚入门的朋友们听到“水路”的话肯定是懵了,除了“水路细腻”之外,还有“水路杂”、“水路绵长”、“水路饱满”等。那水路到底是怎样一种套路呢?

1、水路是什么

水路在普洱茶的标准中没有明确的官方定义,只是在某些茶叶审评中提到水路的表述用:细、细致、粗、较粗等。它是指在品饮普洱茶时茶汤通过喉咙的感受,是老茶客们在品茶时总结出的一个民间说法。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水路既是水路过的意思,抛开茶汤的香气,味道等。

2、如何形容水路

只有粗与细才能简明的形容水路,例如触摸婴儿的皮肤和成人的皮肤对比,一个是非常细腻,一个是略显粗糙。喝豆浆和鲜榨果汁时,是不是感觉豆浆是非常细腻的,鲜榨果汁通过喉咙时有点胀,这种简单而直接的触感就是水路。

3、水路的成因

如果一款普洱茶的水路较细,那么可以反映出茶叶的嫩度很好,内质丰富,浸出物含量高;制作工艺精湛,不仅到位而且不太过,喝起来顺畅不刮喉。如果水路较粗,说明原料内质寡薄,木质纤维含量高,其水容浸出物含量也同样寡薄,表现在口感上则是一种干、糙、燥、刺的感觉,滋味持久度差,韵味寡淡。

4、容易混淆的概念

有的人会把“水很杂”和水路混淆。通常令人感到“杂”的茶是因为气味,而气味杂的茶则通常水路会显得比较粗,所以大家习惯了说“粗杂”,其实,若是再细分的话,“粗”归于水路,而“杂”则应归于嗅觉。还有人会用“持久、绵长”来形容水路,实际上,“持久”、“绵长”是属于回味方面的范畴,一般不用于形容水路的感觉。

普洱茶最常见的5个坑人套路,你知道吗?


小编最近跟很多普洱茶茶友聊天,大家各自在讨论自己买茶被坑的经历,有买到假货的,有买到湿仓茶的,也有9块9买到班章茶的,形形色色,真是不堪回首!所以今日小编专门整理出此文,细数普洱茶常见的5大坑人套路,希望茶友们以后买茶能够擦亮眼睛,不被坑。

1.名山名寨,品名滥用

以普洱茶为例,诸如冰岛、昔归、易武等茶区茶叶以其天然优良的品质,成为自身最有利的品牌。盛名之下,难免招来各路茶叶蹭热度,几乎每家普洱茶店都名山荟萃。

然而众所周知,名山好茶每年产量有限,一泡难求,市面上数不胜数的冰岛、班章,又是从何而来?

2.新茶做旧,伪造年份

普洱茶的核心价值在于越陈越香,因而中期茶和老茶的品饮和收藏价值凸显。随着消费升级,普洱中期茶和老茶成为很多茶友热衷的藏品,因此一些商家存在用人为的加温加湿、再次烘焙等做法将茶叶迅速做旧的现象,高价出售。这在岩茶和白茶中也有类似现象。

3.以旧充新,假冒春茶

众所周知,一年中春茶品质最佳。因此在岩茶和绿茶中,有一种恶劣的做法就是以旧充新,将往年未售出的茶叶经过再次烘焙或者翻炒,冒充新茶。这种茶香气高扬,容易迷惑刚接触茶的消费者。

4.假借拼配,乱入劣质茶

拼配原本是一种普洱茶中常见的制茶工艺,利用不同产区、年份、品种的原料优势互补,达到更好的香气口感效果。

拼配让普洱茶的优点最大化体现,然而有些商家以拼配的名义,将劣质原料混入正常原料中压制成饼出售。这样的普洱茶表面美观,实则无内质可言。

5.高价陈茶,品质不明

一直以来,普洱中期茶、陈茶价值突出,又因数量稀缺而价格高昂,因此市面上不乏有老茶价格贵出天际。然而这些茶中,有些可能只是陈放的年代长,而茶品的原料优劣、仓储环境好坏等方面信息不清晰,甚至,这可能是一款三无产品。对此,消费者要注意,老茶不等于好茶。

普洱茶3大迷雾阵法,一陷进去就出不来


对于普洱茶中的三大谎言,我们得站出来为茶友们做些什么,愿天下再无假货!经过仔细研究筛选之后,发现关于普洱茶的谎言,大致上有以下几个。

谎言一:普洱茶越陈越香

普洱茶在一定的年份中会越陈越香是对的,但是超过40年的老茶,其有效成分其实已经消失殆尽。

谎言二:生茶存放一段时间会变成熟茶

“生转熟”这一概念在坊间流传已久,直至滥觞的今天,追查其它的起源来,甚至追溯到普洱茶刚刚兴起时的几位台湾茶人身上。可见其遗毒之深。

事实上生普怎么存都不会变成熟普的,那是工艺差别,制作工艺不一样,熟茶是采用渥堆工艺发酵而成的。说生普存放一段时间会变成熟普,这个概念就和你们家的米放了几天就会变成面条一样,天方夜谭。你的生茶放久了只会成为老生茶。

谎言三:宫廷普洱就是给皇帝喝的

熟茶诞生于70年代一般人认为宫廷普洱这一概念首次出现是在1999年之后,算起来还差不多是个00后,你让它给哪个皇帝喝?

大家在喝茶买茶的过程中,还是需积累经验,擦亮双眼哦。

干仓与湿仓迷雾。有个台湾人写了一本茶书----《普洱茶》,书上说干仓好,湿仓不好。但是干仓湿仓也是他们台湾人的定义,也是他们定出来的。但实际上大家知道,在普洱茶的后期发酵过程中,它所需的外部条件,与水分、温度有很大关系,所以我们讲自然存放就行了。只要没有其他污染,没有卫生问题,茶就正常依靠空气里的水分,发生自然的变化就好了,就没有必要人为的去划分什么干仓湿仓。但是十年过去了,按照干仓理论来做的茶,大家都喝过了,也都知道是什么情况,纯粹就是一个忽悠人的概念而已。

普洱茶仓库

不难看出,这是某些茶商在背后的商业运作而已。其暗箱操作是这样的,他们先在他们所谓的湿仓(高温高湿)的条件下,完成整个普洱茶的生产过程,然后在干燥的环境中储存一段时间,最后说这批茶叶是干仓茶,在市场上高价销售,这其实是一场骗局。“干仓”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伪概念,把普洱茶真正形成的闪亮过程,给彻底的毁了。市场经过了10多年的实践,谎言终归是谎言,总有被拆穿的一天,现在大家都知道怎么回事,这种方式生产出来的茶是不好喝的,消费者被骗一次可以,一直被骗是不现实的。

普洱茶饼

红印茶的年代疑云。50年代曾经出现的打着红标的茶叶,台湾的大师们却公然把红标茶出现的年代,改到40年代,硬是往前提早了10年。当时邓时海(台湾)有本书叫《普洱茶》,他为了证实这个所谓的红印茶是40年代生产的,他还引用了唐庆阳说的一段话,说唐庆阳当时跟他说:“红印茶40年代就已经开始生产了”。事实上,唐先生不可能讲那个话,因为唐先生当时已经去世了。这是对普洱茶历史年代的误解。

红印

普洱茶的红印、绿印谜团。关于茶叶这个红印的历史经过,有一个真实的经历,经历中有两个人,一个叫祁曾培,一个叫沈柏华,他们两个人当时的身份是中茶公司北京公司的工作人员,在1953年到云南来出差。他们就发现圆茶的整个商标图案都印成红色,图案中的“茶”字也印成红色的,于是他俩就写了个书面报告,控诉云南人不守规矩,商标规定,商标中间的“茶”字应该是绿色的,结果被篡改成红色了。为这个事,中茶公司还批评云南。但是,这中间的问题出在哪儿?出在他们不了解云南的情况。云南那个时候的印刷很落后,用的是石板印刷,还只能单色印刷,不能用两种颜色印,所以整体都是用红色的来印刷。

绿印

后来采取了纠正措施,就是先后进行两次印刷。第一次印刷就先完成四周的图形印刷,预留中间的区域空着,第一次印刷完成后,第二次再把这个“茶”字印上去,用绿色来印,经过两次石板印刷,就出现后来的这种情况。更改后的这批包装纸印出来以后,所有的茶,只要是七子饼,又或者其它各种饼茶,都采用这种印刷方式。导致现在就把茶文化做成包装文化,把普洱茶文化表面化,庸俗化,最后降级成包装文化。整天来研究如何包装,在包装上大做

喝普洱茶的12禁忌,3大“潜规则”你知道吗?


常言道:“喝茶,适口为珍”,除了适口,其实更重要的是身体能否受得住。换句话来说,我们要看体质来喝茶,若体质偏寒的,建议尽量的少喝生茶,体质偏热的就少喝一点太干太燥的熟茶,因为身体的不适应,会使你越喝越口干,越喝越热!这是从体质方面来说。

此外,从平时的生活习惯来看,我们更应该多注意喝茶的事项。只有掌握好一些喝茶的常识,才能达到身体上和口感上的愉悦,否则茶再好,喝了也等于白喝!

喝普洱的茶十二禁忌

1.忌空腹饮茶,茶入肺腑会冷脾胃。

2.忌饮烫茶,最好60℃以下。

3.忌饮冷茶,冷茶寒滞、聚痰。

4.忌冲泡过久,防止氧化、受细菌污染。

5.忌冲泡次数过多,茶中有害微量元素会在最后泡出。

6.忌饭前饮,茶水会冲淡胃酸。

7.忌饭后马上饮茶,茶中的鞣酸会影响消化。

8.忌用茶水服药,茶中鞣酸会影响药效。

9.忌饮隔夜茶,茶水时间久会变质。

10.忌酒后饮茶,酒后饮茶伤肾。

11.忌常饮浓茶,咖啡因使人上瘾。

12.不宜饮用的茶叶有:焦味茶、霉变茶、串味茶。

喝普洱茶也有“潜规则”

普洱茶冲泡时间的长短,与茶的原料,工艺,存放时间有很重要的关系。可以总结成3条原则:

1.陈茶.粗茶冲泡时间长,新茶.细嫩茶冲泡时间短;

2.手工揉捻茶冲泡时间长,机械揉捻茶冲泡时间短;

3.紧压茶冲泡时间长,散茶冲泡时间短。

茶礼“潜规则”

1.酒满敬人,茶满欺人。

2.先尊后卑,先老后少。

3.强宾压主,响杯插盘:指客勿用茶具弄出声音。

4.喝茶皱眉,表嫌弃。

5.头冲茶叶不可让客喝,否则就是欺侮客人。

6.新客换茶。

7.不换茶叶:指主人下逐客令了。

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看了本文《普洱茶3大套路言论》的内容不知道对你是否有所帮助,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点击茶经网cy316.com的“大益茶普洱茶”专题进行查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