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收藏的熟与香

发布时间 : 2019-12-04
熟的普洱茶 熟普洱茶 普洱茶熟茶

熟的普洱茶。

普洱茶是后发酵茶,在普洱茶成品的储存中,不论生茶或熟茶,在良好的条件下,都能够通过数年至数十年的后熟作用,提高茶叶的品质和口味,使普洱茶具有相对的越陈越香的特点和某些特殊的对人体的保健功能。而不同地区仓储的普洱茶无论转化速率与效果都不尽相同,藏友们熟悉的有“热藏熟”和“冷藏香”。

一、热藏熟

普洱茶的后发酵、实质是成品茶中还具有黑曲菌,根霉毛霉、酵母菌等真菌的孢子和菌丝体,他们依靠茶叶作为营养基、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就能够进行生长繁殖。这些真菌在摄氏15度以上,空气湿度在60%以上,孢子能够萌发,菌丝体能够产生孢子,进行无性和有性繁殖,繁殖的速度非常快,可以是数十分钟或数小时就完成一个时代的交替。在摄氏35度的液体培养基里,真菌的繁殖速度是极快的。普洱茶叶对真菌来说,是一个丰富的粮仓。普洱茶后发酵过程中,以黑曲菌为主的真菌群的繁殖速率是很重要的,在真菌酶作用及氧化作用下,茶黄素转变为茶红素、茶褐素,茶多酚和茶碱逐渐分解,毛霉的糖化作用等生化反应,使茶汤由青、黄向宝石红转化,可溶性物质增加,口感逐渐醇厚、甘甜,感觉变得更加滋润。

在广州、香港、云南西双版纳储藏普洱茶,因为高温、高湿,真菌繁殖速度快,因此茶界人士认为,在广州、香港和西双版纳,普洱茶的后熟比昆明、北京等地要快一倍,这是有科学道理的,并总结为“热藏熟”。

二、冷藏香

普洱茶属于发酵食品,香的生化机理比较复杂,有蛋白质的熟化、糖的焦化反应,但更重要的是糖类转化为醇,醇类转化为酯,芳香酯等是多数发酵食品香气的源泉。普洱茶在漫长的储藏年代中,真菌能产生糖化酶、醇化酶和酯化酶,在不同茶本质和不同年代和生化条件下形成特异的芳香酯,使普洱茶越陈越香。普洱茶的后熟作用可以延至数十年以上。

发酵食品中醇类在酶促作用下的酯化方应,所需要的温度较低,芳香酯在较低温度下更有利于保存和缓慢释放,这就是许多发酵食品冷藏增香的机理。普洱茶香是茶本质和茶内微生物酶酯化作用的产物,这与大叶品种茶树共生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内的樟树和其他产生芳香油的植物没有多大关系。

在昆明的温度湿度条件下,3至11月份,普洱茶内的真菌已经有了繁殖的条件,6至10月是后熟的良好时期,而冬季的昆明,菌丝体产生酯化酶,使普洱茶逐渐积累芳香酯。在不同茶本质的基础上,就能在不同的时期,产生特异的香气。普洱茶香具有多样性,其中的奥秘还等待生物化学学者们去研究和揭示。

不同地区,不同茶山的普洱茶储藏在昆明与储藏在港台、广州等湿热地比较,收藏生茶前5年港台、广州茶熟得快,但藏到10年以上,茶叶的色泽、油亮度、香味和冲泡茶的汤色、口味及香气,都远远超过港台、广州的入仓茶,这也就是许多业内人士都认可的“冷藏香”。

cy316.Com精选阅读

普洱茶熟茶的陈香


普洱熟茶有熟散茶,熟饼茶,熟沱茶,熟砖茶。普洱熟茶是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渥堆发酵等工艺加工而成的茶。

这些普洱熟茶有哪些特别的味道,又是从哪里表现出来的呢?

陈香是普洱茶(熟茶)的核心香型,纯正的陈香是普洱茶(熟茶)的代表香型,其它的香型都是在陈香的基础上来谈,没有陈香就不是合格的普洱茶(熟茶)。

陈香嗅来类似于老木家具散发出来的那种深沉香气,但更具活力,与其它茶类摆的久了发出的呆滞的陈旧气息不同,普洱茶应有的陈香是陈而有活性的,并无沉闷之感。“活性”是普洱茶的品鉴节点,是整个普洱茶鉴赏中可以一以贯之的核心要素。

陈香是一种复杂的混合香气,是陈味,木香,药香等等类型气味的混合表现,涉及的香气物质众多,其中对普洱茶陈香贡献最大的是1,2-二甲氧基苯、1,2,3-三甲氧基苯、4-乙基-1,2-二甲氧基苯、1,2,4-三甲氧基苯等,都属于在发酵中生成的物质。

普洱茶鉴定与收藏


城市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个人品味在发生着变化,茶不在只是普通的饮品,更是上等的收藏品,说起能饮能藏的茶,大家都会不约而同的想到普洱茶,没有错能让人着了魔似的追逐它,只有普洱具备这样的魅力。收藏普洱茶不只是看看品质罢了,要懂得鉴定,下面就和小编一起学习普洱茶鉴定与收藏。

普洱茶的鉴定

从两方面入手,一要看、二要尝。

一要看:散普洱茶主要看条索、色泽、整碎、净度四项因子。饼茶普洱茶主要看饼形、砖形是否匀整端正,棱角是否整齐,横纹是否清晰,不起层掉面,松紧是否适度,再称称是否足量。如果某些茶饼或茶砖上有白斑,或者不均匀的霉斑、黄色菌斑,要慎重选择。

二要品尝:好的普洱茶的特点有这四个:

普洱茶的香气

荷香:荷香就是指普洱茶中会透着类似荷叶的清香。荷香多出现在以晒青芽茶为原料制作的散茶上。

兰香:普洱茶中最珍贵的香气。兰香是荷香和樟香的结合体。一般用三级、四级和五级茶青制作的普洱茶都会有沁人的兰香。樟香:樟香是普洱茶里面含有芳樟醇的物质,这种物质须经过发酵才能散发出来。一般是经过发酵的熟茶或是年份较长的生茶和经过入仓的生茶。

汤色:好的茶汤应该是,通透明亮,清澈而厚重,令人赏心悦目,反之不好的茶汤就会模糊暗哑,浑浊而稀薄。

滋味:主要有甜味、苦味、涩味、酸味、水味和无味,其中甜味和无味是上等普洱茶的必备品质,苦味和涩味则是普洱茶所共有的味道,而酸味和水味则是下等普洱茶的味道。

叶底:以手指捏叶底,一般以弹性强者为佳。叶脉凸显,触感生硬,叶面碎烂,无弹性,则为次级品。生茶则随陈化期时间增长,叶底颜色新鲜翠绿,随着空气中的水分氧化发酵,进而转嫩较红亮。

普洱茶的收藏

最关键的就是防止异味。普洱茶外面都有一张棉质包裹,千万不能把棉质去掉,也不能用其他纸代替,否则很容易染上异味。

如果有条件最好有一个专门的小仓库来存放茶叶,适度保持在25摄氏度左右,室内通风,不与有异味的东西放在一起,每隔三个月翻动茶叶一次。在梅雨的季节和潮湿的天气中还要注意抽湿,以防止茶叶霉变。

普洱茶:普洱茶的收藏与存放方法


普洱茶越陈越香,被誉为“可以喝的古董”,普洱茶具有巨大的收藏价值和增值空间,普洱茶年代越久价格越高,口感越好。品质好的普洱茶,每年能以10%至15%的增长率升值。云南西双版纳某厂出品7542号常规茶(干仓货),当时一饼(七两茶)才卖10元,6年后升到了150多元。一块重350克、存放了50年的普洱茶饼,身价甚至贵过一辆本田车。”越陈越香”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主要决定于储存的环境、茶的本质特性、陈放的年限等。由于茶叶的特殊性,其存放年限只能通过茶家品尝断定,没有统一标准。更有许多不法厂商利用消费者的这种心理,湿仓存茶,把茶叶放在通风不畅、湿度较高的环境中加速陈化炮制。

据普洱茶收藏人士表示,收藏普洱茶饼必须注意以下问题:首先是要区分生茶和老茶。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的老茶基本以青饼、生茶为主,即未经过人工发酵工序,把采来的茶青萎凋、晒干、蒸压成型后干燥而成的饼茶、散茶称为生茶(青饼普洱),让其与空气接触,自然变化而产生后发酵,储存时间越长,茶质越醇。而通过加温渥堆技术在一定温度、一定湿度下使茶叶发酵做成的叫熟茶(熟饼普洱)。熟茶的发酵已经定性,储存时间长短不会改变茶质本身。其次,要辨别储藏位置。

1、必须在干仓陈化

干仓不会发霉,转化较为缓慢,但能保持普洱茶的真性。“茶喜蒻叶而畏香药,喜温燥而忌冷湿”。《茶录》宋蔡襄着。干仓指茶叶在湿度、温度适中、通风透气的环境中后发酵存放;湿仓是指茶商为了获取利润,把茶叶放在通风不畅、湿度较高的环境加速陈化。

2、温度不可骤然变化

仓内温度如果过高,温差变化太突然,将会影响茶汤水性给予口感的活泼性,甚至仓内温度太高,形成闷热,会将原本的生茶,转变为熟普,此种情形在香港的茶库时有发生。

3、避免杂味感染

茶叶是最会吸收杂气异味,洒一把干燥茶叶,会吸清空气中的异味,因外,应力求贮放环境清洁无杂味。”喜蒻叶而畏香药”。宋蔡襄著;“喜清凉而恶蒸郁。喜清独而忌香臭”。明闻龙著;”茶性淫,易于染着。区论腥秽有气之物。不得与之近。即名香亦不宜相襟”。

4、利用竹箬包装

“茶须筑实。仍用厚箬填紧。瓮口再加以箬。以真皮纸包之”《茶疏》明许次纾。这种传统包装的质料和方式,有助于普洱茶于后发酵时,过滤杂味以确保清纯的功效。常有人将已打开了的老茶,改用较低劣品质的塑料纸重包,时间一久,就会发出异味,直接破坏了普洱茶品味。

5、注意茶龄寿命

普洱茶年代寿命,到底是六十年,或一百年,或数百年,没有定论资料,往往只靠品茗者直觉研判其陈化的程度。如福元昌、同庆老号普洱圆茶陈化感已到了最高点,必须加以密封贮存,以免继续快速后发酵,造成茶性逐渐消失,品味衰退败坏。故宫的金瓜贡茶,陈期已一两百年,其品味是。”汤有色,但茶味陈化、淡薄”。

普洱茶的收藏与保值介绍


一、越陈越香

普洱茶具备越陈越香的特点,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好的普洱茶的口感会从香气高扬、层次分明、茶气猛烈走向内敛醇厚、温和纯滑、汤香水柔。这种价值的提现跟有些酒类比较接近,就像年份久的白酒红酒一样,越久存放越好喝。

二、转化原理

品质好坏决定着一款普洱茶未来能否具备较高的转化价值,因为存储转化的过程就是普洱茶内含物质的转化过程,在转化的过程中有些物质会逐渐减弱。所以要注意的是必须是云南大叶种为原料,经杀青和日光晒青的工艺才能使茶叶具备后发酵转化的原理,否则如果是烘青的话那就破坏了它的内含物质后转化的作用。

三、市场价值

普洱茶除尘越香的价值体现在过去20年当中得以完美体现,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更多的人对老茶需求增大,造假随之而来。那么今天对普洱茶古树和山头的细分,加上工艺的不断提升,有品质的好茶越来越多。对于选料精、工艺好的普洱茶来说,价格每年上涨是我们经常看到的现象。

四、存储品饮

摆脱市场概念的虚假,选择自己喜欢、工艺正确、品质优良的茶来存储,既能满足今天对普洱茶的需求,又能在存储过程中不断地体验其中变化的奥妙。换个角度来看,如果您是茶人,适度的存储普洱茶还是有必要的,就算是留给自己享受也会降低自己未来的品饮成本。

五、分享、升值

在资金具备能力的情况下,选择好的普洱茶存储,将来可以拿出来分享。分享给好朋友也好,拿出来售卖也好都能从某程度上产生价值。

六、选择茶品

如果你想存储普洱茶,品质的选择就显得很重要。严格筛选,品鉴其品质,预判未来转化的价值都要考虑。在经济能力允许的情况下,不建议选择品饮价值低的茶。如果您选择的是市场上到处可见的台地茶就要理性思考,因为产量很大,种植增产又可以快速实现。所以台地茶不像古树茶那样资源是相对固定的,未来的价格走向不好判断,而且内涵物质的特点也没有古树茶未来的转化价值高。

七、理性面对

对于目前的普洱茶市场来说,古树茶和山头茶的不断走强,造成市场价格逐年递增。如果您是从投机的选择去存储普洱茶的话,就会有更多的风险存在。所以建议不要盲目投入大量资金,期望短期内得到巨大的回报。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理性存储、适度存储会更好一些。

普洱熟茶也能“越陈越香”,有收藏价值


这几年,熟茶消费市场被重新得到关注,一直以生茶为重的普洱茶市场也发生了一次颠覆性的结构调整,熟茶的地位大大提高,完成了一次“逆袭”。但是关于普洱熟茶,许多人还存在误区,他们认为快速发酵的熟茶,茶性已死没有收藏存放的价值。这是多么偏激的想法,如此一来,他们就失去了体味老熟茶给予的愉悦丰富滋味的好机会。

长期被冷落的熟茶

在普洱茶行业飞速发展的十几年里,生茶一直被作为主角,关于普洱茶炒作的各种概念:山头、纯料、拼配、古树……全都是基于生茶而诞生的,而熟茶则仿佛被打入了冷宫,一直不得翻身。问不少茶友,真的品饮过时间稍久一点的普洱熟茶吗?许多人回答“没有”,但他们却宣扬着“藏生茶喝熟茶的理念”,或者说“入门喝熟茶,老茶客品老生茶”,甚至说“熟茶因为快速发酵,茶性已死”,而不懈一顾。很多人接触普洱茶都是从熟茶开始的,而市面上销售的普洱茶熟茶中有相当一部分渥堆味较重,也因此使很多人对普洱熟茶很有偏见,再者熟茶即时消耗太多,市面上能留存的老熟茶不多,能大面积交流品饮更少。能真正体验老熟茶与老生茶不同风韵的人,则更少。

普洱熟茶也能“越陈越香”

老熟茶,如同红酒一样,虽然发酵基本完成,但也需要时间完成其纯化的过程。首先,是散去蒸压形成的“水气味”,以及干燥过程的“火味”。其次,散去一些“发酵之味”,以获得更加纯正的滋味与香气,陈香也才能更好的展现。熟茶品质特征的变化,在上述两点上是相当明显的。新出厂的熟茶,滋味醇和,香气纯正,陈香初显。半年后,滋味更加浓郁,显露醇厚的本性,而陈香之气,则由有低沉渐渐向高扬转化。这种体验,许多消费者有过经历。也有些不明白的消费者,有时候会误解,似乎这一批熟茶,不如上一批,或今年某产品不如去年某产品。实际上是时间点的不一样。经历了一段时间,普洱熟茶完成了一定的“纯化”。这就是所谓“退火”后的普洱茶更好喝,存储几年后的普洱茶口感更优秀,这也是消费者对有几年的普洱熟茶产品趋之若鹜的原因之一。

发酵成熟度决定后收藏价值

1973年,普洱茶熟茶的快速发酵工艺创始,经过四十多个春秋的磨砺与海内外市场的反复检验,现在的普洱茶熟茶产品,其用料、工艺、产品线已经日趋成熟和丰富。关于熟茶发酵有一个专业的概念叫做“发酵成熟度”,现代工艺快速发酵的普洱茶历史上有两大类产品,一类是普洱散茶,另一类是普洱紧压茶。从发酵成熟度来说,普洱散茶是“全熟”的通常定义为“十成”发酵,而紧压茶由于各种主观和客观上的原因并非是全熟的,这就为收藏的后发酵留有不少空间,为形成老熟茶独特的品味风格奠定基础。纵观普洱紧压茶的产品线,高档原料的产品多为偏轻发酵,在七、八成间,这样控制发酵的熟茶陈香初显、滋味香气纯正、回甘生津异常持久,可以说“回味长”是其最大的特点。和普洱茶生茶产品一样,普洱熟茶的紧压茶也是独具收藏价值的,特别是偏轻发酵的普洱熟茶产品。

原料决定后期转化

跟生茶的收藏道理一样,原料是决定一款熟茶后期转化的重要因素,好的原料加上合理的发酵技术控制是一款熟茶具有收藏投资价值的关键。曾经也出现过走高端收藏路线的熟茶,像早前大益推出的8562熟饼、金针白莲等,现如今熟茶被重新重视,市场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精品熟茶,其中润元昌的大美之春就是一款典型的代表,采用春茶发酵,在保证了原料品的基础上对发酵程度精准控制,类似这种原料优质、发酵得当的熟茶,相信在经历了岁月的打磨之后所展现的陈韵、药香、化感以及愉悦丰富的滋味,绝对是和老生茶不相上下的另外一种享受。

随着熟茶市场的崛起,消费者对精品熟茶的需求愈发扩大,普洱熟茶不仅兼具了消费和品饮的即时属性,同时普洱熟茶的收藏投资价值也将被更多的人知晓,生茶一家独大的局面将不复存在,普洱熟茶特别是精品熟茶将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普洱茶的收藏价值与存放


普洱茶从采摘鲜叶开始,到可以品饮,只需二、三十个小时,一旦进入仓库存放,则要数年、十数年甚至是数十年的时间。从文字来讲,只是简单问题,但这一位之变,却让普洱茶的品质以及价值的展现,有着颠覆性的改变。为什么说是颠覆性的呢?因为这里边存在太多不可预见性了。可不是吗?很多年前不经意买了几件勐海茶厂的7542,若干年后,更不经意地就挣了一大笔。当时真有点如在梦中的感觉,后来经营茶叶的朋友告诉我,普洱茶这东西,新产品价钱不高,买回去存放个三五七年就能挣不少了。于是,时不时买点茶叶存放起来,就成了我日常生活中的高级享受了。开始只买名牌产品,后来兼收名山古树,其参与程度全然是个专业人士。不过,像这种只有“专业”的投入,却欠缺对茶叶的充分理解的行为,其结果相信大家会不言而喻。如果用古语“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来作上联的话,那以我这段投资茶叶的经历,可以对上下联:茶可令富也可使贫。

作为投资本来就具有风险,况且近两年总体上经济都在回落,产品价格出现涨跌是正常的现象,对于这种局面,谁都无能为力。但遗憾的是,由于茶叶存放不适当,造成其价值不升反降。出现这样后天的人为问题,就真的是很可惜了。基于切肤之痛,决定一探存茶之究竟。

时间来到2015年的初春,在朋友的介绍下,买了一本由云南普洱茶收藏协会副会长杨中跃老师著的《新普洱茶典》。认真阅读之后,觉得里面的内容很丰富,特别是对普洱茶的存放以及后发酵的问题,作了很详细的论述。刚好这时我们准备去云南,经朋友联系后,我们决定去拜访杨中跃老师,以便深入领略其藏茶的心得……

半个月后,我们一行四人驾车从昆明进入普洱市,在杨中跃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他的工作室。刚进门,一股浓烈的茶叶气息扑面而来……随着品茗的开始,话题很快进入此行的重点——如何储存普洱茶。

杨老师为我们呈现了他几年所做的几个试验标本:(一)开放式自然通风存放,(二)封闭式人为通风存放,(三)真空式绝不通风存放。逐一品尝中发现:标本(一),茶叶冲泡后汤色红变程度很高,熟化过快,原有的香气基本消失,茶味淡且口腔不生津,喝了几杯后喉咙发干。基于此等表现,一致给出差评。标本(二),茶汤红变程度适中,熟化正常,香味保持很好,茶味由淡变浓,随后生津润喉。全体好评!标本(三),茶叶冲泡时受水过慢,茶汤红变程度非常高,熟化特快,但其香气高扬,茶味很正且浓淡适中,略有生津但喉韵不佳。中评。从云南回来后,我把存放茶叶的仓库其相对湿度,控制在70%以内。约半年后,我们进入仓库时所闻到的茶叶香味明显增加。

今年的初夏,受朋友之约来到东北。自钢铁之城鞍山,到奥迪之都长春,最后在茶友的邀请下,踏进了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本想着,既然盛情难却,就旧地重游一番吧,加上大连的海鲜美食也是相当诱人的。不曾想到,这个行程还收获颇丰:在与茶友品茶中发现,这里的水非常好,特别能吸引茶叶果胶的溶出。另外,这里的气候极其适合普洱茶的存放。那天,我们喝了好几款2005到2012年的普洱茶,除了两款滚筒烘青的之外,其他的都有出乎意料的好表现。享受之余真羡慕当地茶人的幸福呀!临走时,茶友把我评价很高的那个沱茶赠与我几个。这正合本意,谢谢了!!

自从发现了北方存茶的效果后,我着手收集分别存放在昆明、大连、东莞的,同年同款茶叶来对比。结果是:昆明、大连两者相差不远,其优点是香气很高,但昆明仓的口腔滋润度略低于大连仓。至于东莞仓,香气明显比前两者要低,不过茶味以及口腔滋润度都比前两者要好。

综合以上种种因数,本人认为,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最恰当的是:新茶的前三到五年,存放在昆明或北方这些气候干燥的地方,其目的是更好地保存茶叶的香气。之后转移到广东等,空气湿度稍大的地方,以便让茶叶吸收少量滋润的空气,如此一来,就能达到优劣互补了。

普洱紧压熟茶的收藏价值


1973年,普洱茶熟茶的快速发酵工艺创始,经过四十多个春秋的磨砺与海内外市场的反复检验,现在的普洱茶熟茶产品,其用料、工艺、产品线已经日趋成熟和丰富。

在这40多年间,为适应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在毛茶茶菁等级使用,发酵成熟度,以及拼配配方等方面,云南普洱茶界有过许多实践,才铸就了目前丰富多彩的普洱茶熟茶产品线。

就勐海茶厂产品而言,普洱散茶与普洱紧压茶,发酵成熟度是略有不同的。

普洱散茶产品-历史上大宗的普洱茶产品(唛号79072、79082、79092、79102等),发酵是全熟的(发酵成熟度十成,100%),主要是满足市场“及时品饮的需要”。当然,即使发酵全熟,这种普洱熟茶的收藏变化也是有的。

而普洱紧压茶产品,发酵并非是全熟的,这就为收藏中的后发酵留有不少变化的空间,为老熟茶的品味风格走向“润滑,砂化”奠定基础。

和普洱茶生茶产品一样,普洱熟茶的紧压茶也是独具收藏价值的,特别是偏轻发酵的普洱熟茶产品。

普洱紧压茶产品,由于历史的机缘,形成了不是完全成熟的发酵,它的后发酵空间带来的收藏价值特征,冥冥中是上苍对云南普洱茶的又一次眷顾。

当然,在70年代以来的历史机遇里,市场需求推动了这个奇迹的诞生

有哪些因素导致普洱紧压茶产品不是全熟发酵呢?

首先,为了压制容易成形,发酵过熟,压制比较难以成型。

第二,产品良好特征的需求,发酵过熟,外观色泽显黑褐色,欠润感;而发酵适中,色泽红褐,有油润的光泽。特别是嫩度高的原料,发酵偏轻,易显金黄毫。

第三,在精制加工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后发酵。这一点比较重要,无论是“半制品”、“再制品”环节,以及蒸压、干燥等环节,均存在发酵。

第四,收藏存贮,后发酵的需求。

这些原因,是普洱紧压茶产品不全熟发酵的理由,也是收藏价值的理由。细心的茶友,最早的“云南七子饼茶”(7572)的说明书(大票)上可以看出这一点,说明书上说的是“适度发酵”。

解析普洱熟茶生产技术与收藏价值


普洱熟茶生产技术一般都要经过杀青、揉捻、干燥、堆捂等几道工序。历史上普洱茶有采用“渥堆”发酵技术,1973年始重新进行尝试,1975年人工渥堆技术在昆明茶厂正式试制成功,从此揭开了普洱茶生产的新篇章。人工发酵技术研制的原因是为了解决普洱茶自然后发酵时间过长(往往十几数十年)的问题,所以人工模仿自然发酵的过程以达快速陈化普洱茶的目的,对于普洱熟茶生产技术与收藏价值详细介绍如下:1、熟茶是哪一年发明的生产技术?答:熟茶的工艺发明开始于1973年的勐海茶厂,可以说一点73年以前生产的普洱茶均是生茶,73年后才有熟茶的产生,73年是个分水岭。2、熟茶是怎样制作而成的?答:“熟茶是通过“渥堆”的工艺:即是将晒青茶叶堆放在仓库中淋上一定量的水产生热量加速起陈化转变工程,使的茶叶的烈性的到快速转变,软化口感,能马上进行饮用的工艺。3、为何生茶有较好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那熟茶收藏价值如何?答:因为熟茶已经是人工控制转变了的茶,其口感变化不大,所以收藏价值就不大啦,随着时间的长久价格虽然会有点攀生但毕竟无法和老生茶比拟,因为好的生茶通过在优质的储藏环境下(干仓收藏,空气湿度合适等)所产生的茶气和茶质的变化很大(所以才会有所谓的樟香、兰香、荷香等最高境界的香气及化口生津顺吼的好的口感)。普洱茶是越陈越香、越陈越有价值,所以才称普洱为“可入口的古董”。这些都与其保存有着间接的关系,而要保存得好就得与其制作方法有着密切的关系,普洱熟茶生产技术与收藏价值就如上所说,希望这些介绍对你了解熟茶有所帮助。现在普洱是热销产品,受到很多的喜爱与热棒,建议大家选择有品牌、有信誉、有口碑的茶叶品牌店内购买,以防买到假货或次品。

普洱茶“越陈越香”的收藏价值是如何体现的?普洱茶“越陈越香”的收藏价值是如何体现的?


普洱茶“越陈越香”的概念,从一开始提出时被业界其它茶类的从业者抵触排斥,到成为喜爱普洱之人的共识,不过是发生在最近几十年间的事情。

一、越陈越香产生的缘由何来?

首先,普洱茶“越陈越香”中的“香”,并非是如绿茶、铁观音一样高扬、明锐、以鼻腔为首要感受部位的香气。普洱茶的香往往会在口腔以下,甚至是咽喉之间获得感受,这一点相信嗜好普洱的茶友大多深有感触。相较于“越陈越香”,“越陈越醇厚”或许更为确切。原料、制程、仓储正确的普洱茶,茶品的厚度、饱满度会随着仓储年限的增加而增加,而“香”往往会联想到高扬的、感受于鼻腔的香气,这显然不是普洱茶,特别是陈年普洱茶会均有的特质。相反陈年普洱茶应该是韵更深沉,厚度更饱满。“越陈越香”的概念在提出的伊始收到攻击便是有人将这里的“香”联想为绿茶、乌龙茶一类茶品的香气。

大家用“香”来形容陈年普洱茶的曼妙,更多的是出于表述上的习惯。在主观上将自己喜欢却又难以用某种既有味道精确形容的感受统称为“香”。石昆牧老师在提出好茶的定义时曾经提到过,好茶必然是“酸、甜、苦、涩、香、甘、滑、重”的饱满均衡,这里的“香”便是指口腔与咽喉的香气饱满,而非是高扬的、“冲”的、感受于鼻腔的香气。这也是普洱茶异于其它茶类的一大特性。实际上即使是传统工艺制程制作,可以陈放的乌龙茶类,它的“香”也会从高扬向深沉的方向转化。高扬的香气物质必然具有较高的物理与化学活性,在茶品的仓储过程中,它会更容易的挥发、降解逸散。因此历经岁月洗礼的茶品,我们能感受到的便是这份深沉的美感——“越陈越香”。

二、何谓“合适条件”?

“好茶”,多是指最后我们喝入口的茶汤,那么它能够成为“好茶”就需要一系列的前置条件。好茶,必然是好的原料、好的制程、正确的仓储、合适的冲泡等一系列因素的综合结果。前提是将各种因素的上限设为“1”,而实际表现只能是在(0~1)的区间内取值。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必然会影响最终结果的呈现,而不可能通过其它环节的优异表现予以挽回。如若某个环节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其取值为0,那么最终结果也只能是0,如此方才可以正确的表述茶品从鲜叶到茶汤的全过程。对于任何茶品都如是,只是普洱茶的“仓储”环节会特别的突出,因为其它茶类的仓储多是为了“保质”,也就是以降低茶质衰减的速度为目的。而普洱茶的仓储,几乎可以视作制程的一部分,对于普洱茶最终品质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

普洱茶传统消费地香港的老茶客讲究“无仓不成茶”,这里的“仓”指的就是港仓,自本世纪初普洱茶的消费从港台向内地迁移开始,普洱茶仓储的“干仓”概念也愈发被人提及。实际上干仓或湿仓,只要仓储得当,茶品对路,都可以存出好茶。南方人体质偏寒,相对偏湿的仓储环境下茶品寒性褪去的速度也会比较快,而北方人对于新生茶之类寒凉性更强的茶品耐受度就会更高。新茶老茶,关键不在于仓储,而在于茶好不好。基本上只要仓储环境洁净无污染、无异味、无过度通风、无阳光直射,其余的仓储条件(温湿度)影响的多是茶品的转化走向。

只有当下是好茶,方能具备更好的转化价值(或曰转化空间,当然,正确的仓储仍是不可忽略的因素),只有足够厚重的茶质方可经历住岁月的洗礼。

普洱茶的“真香”与“假香”


普洱茶文化在明、清等史籍中虽有记载,但零星分散,而且缺乏系统性和具体性。而从民国初期起,特别是从其末期起至本世纪初,该茶传统文化几乎已经断代,少数延伸部分又误入岐途。复苏初期,又起步于远离该茶根据地的香港和台湾,使其实质性文化多数严重脱离实际。到追根朔源,来澄清纠正时,已经冰冻三尺,谬论泛滥,混乱不堪!故须逐步修正。

一、工艺与茶类的“传统”与“非传统”

“传统”工艺及其茶品,是指古代历史上就有的正统工艺和茶品。“非传统”工艺及其茶品,是指古代历史上虽有,但不属于正统类型的工艺及其茶品,或者历史上没有而现今才有的奸诈工艺及其茶品;

1、传统初制工艺与茶品

依据滇西南最早生产普洱茶的民族在唐初都还普遍生食的实情、唐樊绰《蛮书·物产》中“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的记载和清末贡茶《札文》内“生、熟茶芽”的记载,历史上的普洱茶传统初制工艺和茶品分为“生制”的“生茶”类和“熟制”(即锅炒至熟)的“熟茶”类。其中,“生制”程度虽难免有差别,但以其汤水不浑浊为准;“熟制”的“熟茶”类,按古人的“熟”义和“清香独绝”及“淡香如荷”的描述,应是炒制到刚熟透左右程度,也就是梗叶都纯黄绿色,并且其汤水不浑浊为标准,包括偏绿而带黄(含梗可微红)和偏黄而带绿(茶梗非紫黑),且汤水不浑浊的基本合格情形。忌讳明显偏生或偏熟。使茶梗明显发红或使茶呈墨绿色的炒青要求,都不是传统初制要求。

为了避免鲜茶老、嫩混炒,顾嫩而误老,顾老而误嫩的矛盾,炒青前的萎晾过程中将二梭(即黑条)、黄片挑拣开来,或仅将黄片挑拣开来(二梭入芽尖),并挑弃老梗及老把头,然后分别杀青的工序,是传统而合理的工序。

2、传统复制工艺与茶品

普洱商贩茶的复制,先是毛料的筛拣,主要挑尽黄片、红色或绿色老梗与老把头和其它杂色及杂物。其次是蒸压,即紧压为圆饼或方(砖)饼,若毛料初制是二梭(黑条)连着芽尖炒青者,则直接按原料蒸压;若毛料初制是二梭(黑条)与芽尖分离炒青者,则将芽尖与二梭混匀后就蒸压。既不将二梭包在芽尖内;更非将帕卡和黄片(粗老茶)包在二梭(黑条)内心,最外再包芽尖的奸诈工艺。后两类工艺及茶品,都不属于正统的复制工艺及其茶品,属于奸诈工艺及其茶品,即古籍所载“以愚外贩”的“改造茶”(即欺骗外地商贩的伪造茶)。这两种复制工艺茶都容易霉变,尤其末类工艺茶更容易霉变。

某些人所谓“藏人称赞黄霉茶最佳”的“藏人所饮‘红汤茶’”,除了可能是正常的是“传统生茶”和“晒红茶”等类以外,就是霉烂茶;某些人所谓“港人饮用‘红汤茶’”,无疑是遗传至今港人仍然误以喜好的所谓“老茶”,实际几乎都是霉烂茶。他们所误解的“陈香”,实际不是真正的“香”,而是霉臭味或陈霉味,或“潮闷味”或其它杂异味。

二、普洱茶的“正常”与“异常”

普洱茶的“正常”与否,包括原料、初制、复制和保存多个环节中的“正常”与否。

1、原料的正常

普洱茶原料的正常与否,主要是指先天品质正常与否,即鲜茶先天的天然性和区域品质的适合度。先天的天然性,包括生态度和根系发达度及树干高度等的基本合格与否;区域品质的适合度,包括茶树生长的土壤类型和气侯环境等的符合与否。鲜茶品质正常,是茶品正常的前提基础。品质正常鲜茶为料,才能初制出“真香”的毛茶。

2、初制正常

初制正常的前提条件是采摘或挑拣正常,然后是炒青和揉制正常,即炒成黄绿色,包括偏绿带黄(梗可浅红)和偏黄带绿(无墨绿色),无杂色或杂色少,梗非明显红色或绿色;揉制须揉为紧条。最后是及时干燥到位,无馊味、酸味和杂味,汤水不浑浊。茶梗(包括老梗和老把)明显发红、叶片鲜绿的茶,其气味不是“真香”,而是生臭;茶梗或叶片带暗绿色的茶,其气味也不是“真香”,而是“腐臭”;茶梗和叶片色杂的茶,其气味更不是“真香”,而是“杂异味”。

3、复制正常

普洱茶复制工艺的正常与否,包括毛料正常与否、包心与否、及时复干燥到位与否。其中,毛料正常与否,就是毛料是否符合初制工艺的合格度、受潮或霉变与否、受污染与否等。包心与否,就是指是否采用以芽尖包裹二梭在内心和以芽尖将二梭、黄片及粗老茶从外到内依序包心。及时复干燥到位与否,是指紧压出的茶饼是否在三整天以内干燥到压饼前的程度。

茶饼包心工艺,本是明代和清代在川、滇交界“土人所造”的奸商“改造茶”(即伪造茶)工艺,即以“六大茶山”“芽尖茶”为“盖头”包在外层,内裹异地低劣且粗老茶的茶饼。民国期间,被佛海茶厂李拂一、范和钧、谭方之等人引以沿用。由于其普遍“包心”,而且蒸压前“潮水”,茶饼不易干透,驮运途中极易霉烂,茶汤极易变红。因而被“熟茶派”引以为所谓“熟茶”的“历史依据”,多次重复强调、津津乐道,所谓某某遗留有“记录”(记录多为错误)。但它并非理所当然的正常而正统的工艺,是赤裸裸的奸诈、低劣工艺。

三、保存正常与否

普洱茶的保存正常与否,是指茶品在存放期间是否受失误性潮湿(湿水未及时干燥或连续多天受68%以上空气湿度)和霉变(泡渣带黑色),是否受灰尘、气体、气味等污染,是否受微小动物污损等。

四、普洱茶的“真香”与“假香”

普洱陈茶的“真香”,即纯净的“陈香”,是指毛料初制、饼茶复制、茶品保存等各环节都符合上述要求的茶所散发的气味。至少也是初制和复制都无明显失误,保存期间不曾受失误性“潮闷”和霉变,茶品泡渣不带黑色的茶散发的气味。其中,凡是冲泡的茶渣带有碳黑色的茶品,都是曾霉变的茶品。凡是泡渣带有碳黑色的茶的气味,都不属于“真香”,而是“假香”!也就是霉臭!由于多数“港、台‘老茶’”的泡渣都带有碳黑色,其气味几乎都不是“真香”,而是“假香”,即陈霉味或杂异味。由于所谓上世纪七十年代的“老茶”,多数都存放于空气湿度连续远超68%的环境,其泡渣也带碳黑色,其气味也不是“真香”,而是“假香”,亦即霉臭味或杂异味。同样,由于“熟茶”的泡渣几乎都带有碳黑色,所以“熟茶”几乎都是霉变茶,其气味不是“真香”,而是赤裸裸的霉臭和腐臭!只是因它经高温烘烤,使臭味变成似“香”而实“臭”的特殊气味,不易被外行人判别而已。

所以,某些人所谓“熟茶有‘陈香味’”,这好比是,把干牛粪经过高温烘烤或油炸变出的臭味,误当做“陈香味”。

请切切牢记:泡渣带碳黑色的茶,都是霉变茶;泡渣带碳黑色的茶的气味,都不是“陈香味”,而是霉臭味或杂异味!目前市面上普遍误解的所谓“陈香”,其实几乎都不是“香”,而是霉臭味或杂异味。

如何收藏普洱茶?普洱茶的收藏技巧介绍


收藏普洱茶我要从普洱茶的干湿度,收藏的环境,包装的工具,茶龄寿命来等。下面我们介绍收藏普洱茶应注意什么,怎样收藏普洱茶。

普洱茶

收藏普洱茶饼必须注意以下问题:首先是要区分生茶和老茶。上世纪70年代以前的老茶基本以青饼、生茶为主,即未经过人工发酵工序,把采来的茶青萎凋、晒干、蒸压成形后干燥而成的饼茶、散茶称为生茶(青饼普洱),让其与空气接触,自然变化而产生后发酵,储存时间越长,茶质越醇。而通过加温渥堆技术在一定温度、一定湿度下使茶叶发酵做成的叫熟茶(熟饼普洱)。熟茶的发酵已经定性,储存时间长短不会改变茶质本身。其次,要辨别储藏位置。

1、必须在干仓陈化

干仓不会发霉,转化较为缓慢,但能保持普洱茶的真性。干仓指茶叶在湿度、温度适中、通风透气的环境中后发酵存放;湿仓是指茶商为了获取利润,把茶叶放在通风不畅、湿度较高的环境加速陈化。

2、避免杂味感染来

茶叶是最易吸收杂气异味,洒一把干燥茶叶,会吸清空气中的异味。因此,应力求贮放环境清洁无杂味。

3、利用竹箬包装

“茶须筑实。仍用厚箬填紧。瓮口再加以箬。以真皮纸包之”明朝许次纾在《茶疏》中这样记载。这种传统包装的质料和方式,有助于普洱茶于后发酵时,过滤杂味以确保清纯的功效。常有人将已打开了的老茶改用较低劣品质的塑料纸重包,时间一久,就会发出异味,直接破坏了普洱茶品味。

4、温度不可骤然变化

仓内温度如果过高,温差变化太突然,将会影响茶汤水性给予口感的活泼性,甚至仓内温度太高,形成闷热,会将原本的生茶,转变为熟普,此种情形在香港的茶库时有发生。

5、注意茶龄寿命来

普洱茶年代寿命,到底是60年,或100年,或数百年,没有定论资料,往往只靠品茗者直觉研判其陈化的程度。如福元昌、同庆老号普洱圆茶陈化感已到了最高点,必须加以密封贮存,以免继续快速后发酵,造成茶性逐渐消失,品味衰退败坏。故宫的金瓜贡茶,陈期已一两百年,其品味“汤有色,但茶味陈化、淡薄”。

如果您真的有兴趣自己存放普洱生茶来体会一下普洱茶品质的改变过程和其特有风格的形成经历也是很有意义的。建议您储存紧压茶:由于紧压茶体积小,且有规则,易于存放。再者紧压茶耐储藏,不宜变质,紧压在内部的茶所处的环境较好,利于后发酵。通常需要10年优质的自然陈化才能获得普洱的自然风味。

普洱茶越陈越香之——熟茶


前文说了《普洱茶生茶的越陈越香》,这期继续讲熟茶的越陈越香。陈香是很迷人的,很怡人的。我们当然对陈香有清晰的认知,才敢写越陈越香。至于写得好不好,透彻与否,只能说尽力而为。

陈香是个颇难表述的问题,说它难表述并不是现在的语言还达不到明晰的程度,而是无论讲得怎么清晰,还是有绝大部分茶友听了还是不明白。就像前文所说的,没见过红色的人,一定要见了红色才会豁然明白,无论之前怎么听说红色,一样的道理。

陈香不同于红色,那么普遍,随处可见。据我们了解,现今市场上的茶品能出陈香少之又少,可谓是可遇不可求。

但我们还是免为其难地要说。其一,陈香既然是普洱茶极为重要的概念。是不能回避,也不能绕过的。其二,茶友能知个大概,如果真的遇到了陈香,也能豁然明白。

我们说十年左右的纯干仓生茶会出一点陈香味,这只能说原来的草青生涩味去掉,出了点木质的陈香味。其实这离真正的陈香是甚远的。纯干仓生茶要出陈香,大概要五、六十年吧!我们又不能不实话实说。说出这个数字,对于我们苦短的人生,是个颇可怕的数字。但如果为了快速的市场营销,是不能说的。

在上篇的回帖中,说到邓时海先生已不再说茶了,可能也有这方面的因素吧。但老先生还是值得人尊重的。人不愿说假话,说真话又有所顾忌,最好的方法是沉默。自由是一种幸福,能自由地说真话更是一种幸福。人能自由是很难的,只要你进了权和利的圈套,就不再自由了。但人又自觉和不自觉地往那圈套钻。......笑!或无语。

邓时海先生,是现代普洱茶著书的第一人,也是最早把越陈越香写进书的。从书中可看出老先生是懂茶的,也是说真话的。所以他的书二十年后的今天再看也不会过时。他的书是普洱茶的一座丰碑。尽管他的书有认知和当时时代的局限性,因为懂茶和说真话,还有很多借鉴的作用。老先生没有继续研究普洱茶,说茶是一个遗憾。

纯干仓陈香可能要对于喝过干净号级茶,印级茶的人,才有这个认知。这种陈香是从干净的印级茶才开始有的,我们圈中的茶友,说它是印味。说印味,不单是说陈香,还有干净印级茶滋味,合起来说的。一群品饮过印级茶的茶友,一说到印味,就会心领神会,像说到心灵相通的某样东西一样。

如果是湿仓茶或熟茶能在较短时间出现这种陈香,时间大概也要二、三十年。因为我们喝到过八、九十年代湿过的生茶和干净的熟茶,都会出现这种陈香味。

那么到底这种陈香味是怎么样的呢?我们也只能作大概的陈述,况且各地的方言也不同,很难表述得清晰,令人人都明白。我们是地道的广州西关人,普通话也不太会表达。要最精确地表述直观的感觉,最好还是用本地方言。本地人,特别同一环境长大的人是最能明白。为更普遍,还是用普通话试一试吧,那种陈香,就像是以前粉刷白灰的屋子,很久没有人住,打开门刚进去闻到的那股味,有点像灰碱香味,木质陈香味。但闻屋的那种味是刺鼻子的,难受,想吐。普洱茶的这种陈香是舒服,怡神,醒脑的,令人陶醉的。

湿仓茶和干仓茶的这种陈香是有区别的,湿仓茶会较浊,夹带着草席湿一段时间,拿出来闻到的那股味。我们广州话说的“糠味”,跟霉味也不同。普通话不知怎么说。会说的茶友代为表述一下。干仓茶会清、顺,自然舒服些。所谓陈而不腐,还要新和鲜的感觉,这也是陈香的迷人之处了。但做仓做得好的湿仓茶,退仓也干净,时间又长,两者是非常接近的。

我们是非常能了解和包容湿仓茶的,也和喝湿仓茶的茶友喝过茶,喝过他们的茶品。好的湿仓茶也是一个特色,一旦忠爱了那股味道是终身不掉的。那股好的陈香味也是令人陶醉。

普洱茶应该对干仓茶和湿仓茶兼容并包的。干仓茶需要更漫长的时间。湿仓茶需要很好的技术和经验,好的湿仓茶还是有欣赏性的。其实现在还是有人保留了做湿仓茶的传统,只不过不是市场的主流而已。有兴趣的茶友也可以找一些好的湿仓茶试试,看看是不是自己的菜。

湿仓茶和干仓生、熟茶还是有区别的。我们先从熟茶说起吧。熟茶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发明的经过渥堆技术加快普洱茶陈化的技术。若不是几年来的亲身经验实践,是很难有较清晰的认知的。熟茶经过下水,渥堆,霉菌的作用发酵及起温,可迅速去除生茶的草青生涩味,如发到九成熟以上,干爽后起堆,会起熟茶的陈香味。这种香味有类似上说的老茶陈香,但远远不是同一回事,还需要放,放很长时间才会出陈香。发得越熟的熟茶,陈香味越好,越容易在较短的时间放出陈香。

熟茶跟湿仓茶是有类似的。都是利用水,和湿度,起温,加速茶的陈化,使其更快陈香。湿度越大,温度越高,陈化越快。反之亦然。但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鱼和熊掌往往不能兼得的。湿度越大,温度越高,虽陈化越快,但损失的茶质就越大。相反也是同样的道理,这就是为什么一些好的湿仓茶,由造仓到退仓到成品也要几十年的时间。

湿仓的熟茶比湿仓的生茶更容易在更短时间出陈香,但内质肯定就不如生茶的。

同样一个道理干仓的熟茶比干仓的生茶更容易在更短时间出陈香,但内质滋味肯定不如生茶。

同一的道理,湿仓生茶比干仓生茶更易在短时间出陈香,但内质滋味肯定不如干仓生茶。因为茶通过霉菌和升温消掉了很多内质,生茶和熟茶的分子结果是完全不同的,这不用科学实验,茶友只要拿泡开的生、熟茶茶底对比一看就知道了。

我们说,干仓茶和湿仓茶;生茶、熟茶,不是同一回事,是有相应的茶品得以对比的。单就其陈香来说,可能区别不大。如果普洱茶只有陈香这个唯一的可欲性,我们只喝湿仓茶和熟茶就行了。但如果我们追求其丰富性,滋味,韵味,和兼而有的陈香,那么又不止只喝湿仓茶和熟茶了。追求丰富和完美是人类永恒的目标和方向。也许现在质好放到将来都干净出来的茶品,要真的留给我们的子孙才能欣赏得到吧。

生茶的陈香是丰富的,熟茶的陈香是较单一的。茶友要品试比较正道又较为单纯的陈香,可找一些放的干净二十年以上的熟茶,可能会标准些,容易理解些,较容易入门些吧。干仓茶的陈香始终较纯一些。如果湿仓茶,退仓不干净会夹带着一些仓味和杂味,对经验不足的茶友较难分辨,容易造成混淆,不利认知。或找一些接近年份,性价比较高的熟茶,自己边放边试,等着它出陈香。生茶一方面太贵,一方面不知还要放多少年才能出陈香。要体味普洱茶的陈香,这是一条入门捷径。

普洱茶的陈香,是中国人用自己的智慧,在长期的实践中造就出来的。普洱茶陈香是真的可以写进世界文化遗产的。而不是某品牌的某技术,况且单凭某某的技术,压根就出不了陈香。普洱茶陈香是经过好几代无数中国人的智慧和实践得出的,是属于中华文化的,是属于中国人的,而不单属于某某的。

无论生茶、熟茶、干仓茶、湿仓茶,放到一定年限都会出陈香,而且这种陈香都有木质的陈香味,这应该是有茶叶的纤维质转化出来的。所以普洱茶越陈越香一定不假。只不过要等很漫长的岁月。无论什么茶放到出陈香都是很迷人的。但迷人的程度会有所不同,这要论到茶质了。

熟茶发酵有一个红熟度的问题。熟度越熟,汤越红,越陈香,但消掉越多的内质。一般到了九成以上,茶叶基本没有什么味的了,但陈香味就越突出。如果用这样的茶放,会在更短时间出陈香。但放出来的茶叶基本没有什么味道,只有陈香。单就只欣赏陈香,这个陈香还是很迷人的。可以说是无味之味。

上说的茶,放出来的陈香,就是无味之味了。也有人说无味之味,只不过没说出个究竟。听的人觉得讲的人故弄玄虚,讲的人觉得听的人不会懂茶。茶友如果想单就感觉陈香,可找一些发得特别熟的熟茶放,会更快出陈香,成本又低,时间又可短些。

湿仓茶如果以陈香为成品标准,要快速,就要高湿高温,但所剩的内质就越少,茶越欠缺滋味。要保留滋味就要低湿低温,但时间就要长。退仓时间也要长。所以发熟茶,做湿仓茶都很要技术和经验。生茶和干仓茶都不很需要技术,需要的是更漫长的时间,但最能保留茶质。

茶没有哪一个最好,都有利弊,要看要求和需要。所以对不同的茶该包容和理解、按理干仓生茶应该更具欣赏性,但可能价钱和时间接受不了。很熟的熟茶,很湿的仓茶,能接受它的时间和价钱,对于欠滋味也要包容。当然这里我们只对陈香而论的,除了陈香普洱茶还有很多的欣赏性,这还要慢慢细说。

《普洱茶收藏的熟与香》一文由茶经网CY316.com普洱茶栏目提供,我们力求提供优质的2023普洱茶相关知识点,以及准备大量关于普洱茶相关的专题,如:熟的普洱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