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短穗扦插繁殖主要使用了什么技术大全那些方法

发布时间 : 2019-12-04
绿茶主要功效 茶树苗种植方法 金花茶扦插

绿茶主要功效。

茶树短穗扦插技术主要包括:母株培育、苗圃整理、搭设荫棚、剪取插穗、细致扦插和在圃管理等。

(1)母株培育

用于剪取插穗的茶树称为养穗母株,其生长状况直接影响剪取插穗的数量和质量,关系到扦插成活率和苗木的长势,故须首先抓好对养穗母株的培育,从而获取健壮、量多的剪穗枝。通过适时修剪(与扦插时间配合好,一般夏季扦插,要在春茶前修剪;秋冬扦插,于春茶后修剪),生长旺盛的青壮年母株,修剪高度一般距地面40~50厘米,且每次剪口部位都要比上次剪口略低。在养穗前一年的秋冬季重施基肥。一般大叶种茶树每千克穗条可剪350个短穗。

(2)苗圃整理

扦插苗圃是扦插育苗的场所,其好坏与扦插成活及苗木质量、管理工效等均有密切关系。因此必须选择好苗团用地,水田要防止积水涝洼;早地则需防止漏水,要能灌能排。苗床深翻30厘米,起宽1~1.2米的畦,畦沟宽50厘米。将腐熟的饼肥或厩肥与畦土均匀拌和后,再铺一层厚5厘米经筛过(孔径1厘米左右的筛子)的酸性红黄壤心土作扦插土。为方便带土移栽和防止根结线虫等,亦可采用营养钵(纸质、草质或塑料制,一般直径10厘米,高20厘米左右),充填营养土(每立方米的肥沃壤土中加饼肥6千克或厩肥60千克而配制成)至钵高3/4,然后再装填心土满钵后并压实。顺序在床槽中排列好(每10钵为1),苗床四周用土培好,钵间空隙用土填满。

(3)搭设荫棚

为避免阳光的强烈照射和降低畦面风速和减少水分蒸发,扦插育苗必须遮荫,故要在苗畦上搭设遮荫棚。荫棚形式有平、斜、屋脊和弧形等,且高度有高棚(100厘米以上)、中棚(70~80厘米)和矮棚(40~50厘米)。一般采用平顶矮棚,有条件的地方可利用塑料大棚,效果更佳。用竹帘、芦帘、草帘、秸杆、遮阳网或塑料薄膜等作遮阴材料,其覆盖透光率控制在20%~30%。

(4)剪取插穗

选择茎皮黄绿或红棕色。已半木质化,粗3~5毫米的枝条作穗条。未成熟或病虫、弱枝不剪。最好在上午10点前或下午3点后剪取,并且剪下的穗条须尽快存放于阴凉处,尽量当天剪穗当天插完。一般剪取一叶短穗和二叶短穗,即剪取带有一片健全叶和完整腋芽、茎粗2.5毫米以上,长3~5厘米的插穗称为一叶短穗,而剪取带有二片叶和二个腋芽的插穗称为二叶短穗。二叶短穗较一叶短穗消耗材料,但其扦插具有根系发育旺盛,新梢生长迅速、成苗快等特点(云南省茶科所试验表明:二叶插的较一叶插的出圃苗快,苗鲜重增加118%,粗根数增7.1%,细根数增222.6条,苗高增21.1厘米,出圃率提高20.94%)。插穗剪口须平滑,剪口斜向与叶向相同,上剪口留桩不宣过长(会延迟发芽)或过短(易损伤腋芽),以2~3毫米为宜,叶长超过12厘米的,可剪去1/3~1/2,以提高苗圃利用率和减少蒸腾。为提高扦插生根成苗率,插穗剪取时可用生长素和其它促根物进行处理。

(5)细致扦插

按剪穗时间,扦插分春、夏、秋和冬插,冬插发根慢,管理时间长且需防寒设施,故较少进行。扦插时,先将苗畦或营养钵充分浇(喷)混,待水分下渗、上壤呈“湿而不粘”的松软状态后再扦插。插穗可稍斜或垂直插入土中,叶柄与畦面平齐,避兔叶片粘土。边插边用手将插穗附近的泥土实,使插穗与上壤密接而利于发根。叶片顺风向,株距以叶片互不重叠为宜,行距10~12厘米(每亩插10~13万株,营养钵每钵插1~2株)。插后充分浇水,随后盖上遮荫物。

(6)苗圃管理

扦插后苗团管理的好坏对扦插成活率、苗木质量和出圃早迟等均有决定性的影响。在扦插发根前,管理要抓好保水和供水,保水主要利用遮荫棚的作用,供水以保持湿润。浇水时水滴要细,防止土壤飞溅到叶片上。竹帘、遮阳网等物覆盖的,晴天需早晚各浇一次水:塑料膜封闭覆盖的,只是在观察到膜内无水珠凝结时才需浇水。扦插发根后(地温25℃,插后30天左右便发根),应减少浇水而需及时补充营养,在插后50~60天应追肥(0.1%~0.5%尿素等),出圃前可再增施追肥2~3次,以促进苗旺盛生长。同时还要及时防治病虫害和清除杂草。当插穗发根成苗后,要适时逐渐稀疏遮荫物,最后全部拆除。待苗达到标准时,便可出圃移栽。按国家标准(GB1177-89),I、Ⅱ级苗为云南大叶种合格苗,ⅢIl级苗不能出圃。

小编推荐

什么是茶树短穗扦插繁殖法,有什么优点特性特点好处


茶树短穗扦插繁殖

茶树的无性繁殖方法很多,如压条在茶树无性繁殖中历史悠久,成活率高茶苗生长迅速,春茶后压条,当年冬前就可移栽,能保持母性特性。但繁殖系数低,对母树产量有较大影响,日前仅用于茶园补缺;分株在生产上主要用于茶园补植;嫁接主要用于低产茶园的改造;组织培养繁殖茶苗技术目前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组织培养有助于优良品种的大量、迅速繁殖,而且可望获得纯合的育种材料,对于新品种的选育具有重要意义。

就目前而言,由于短穗扦插技术的易操作性和实用性,世界上的茶叶生产国都普遍运用短穗扦插来进行茶树的繁殖。茶树短穗扦插就是利用茶树的再生作用和极性现象,将离开母体的短枝(穗)进行扦插使其在合适的环境条件下生长出丧失的部分(生根、萌芽),而形成一完整、独立的苗木的茶树无性繁殖技术之一。目前世界上其他主要产茶国家,都在应用这种发展方法繁殖茶树后代。茶树短穗扦插除具有其他无性繁殖方法所其有的能保持良种的特征特性,繁殖系数高,后代性状较一致,利于建成整齐纯一的茶园的优点外,还具有其独特的优异性。

1.扦穗短,材料省,繁殖系数情。

2.一定面积内育苗数多,土地利用经济,从幼龄茶树到成龄茶树均可剪取插穗,还可“以苗养穗”,取材方便。

3.繁殖季节长,我国大部分茶区一年四季都可进行。

4.扦插后发根成苗快,成活率高,根群发达,移栽易活,生长旺盛,可以提早成园。

茶树无性繁殖的优点都有那些,何又为无性繁殖那些大全因素


茶树无性繁殖

茶树的无性繁殖,故名思意就是茶树没有通过雌雄配子交配、结合直接利用母体的枝条、根、叶、芽等营养体的再生能力进行扦插、压条、分株、嫁接以及组织培养等方法繁殡个体的方法。所以也称为营养繁殖,也因为发展的个体往往采集与一个母株,有时人们也把这种繁殖方式叫做单株繁殖。其繁殖的品种称为无性系品种。茶树无性繁殖的材料是茶树的部分器官组织,而且是采自同一株茶树上的。因此,茶树的无性繁殖表现出了以下的特征特性

茶树无性繁殖的优点

1、由于茶树无性繁殖的材料是采自同一株茶树上的,遗传是母体的单一性,因此,后代能有效保持优良品种的特征特性,性状一致,便于管理和机采,采摘功效高,且繁殖系数大,有利于迅速扩大良种茶园。目前,作为我省的当家品种,且在我省有大面积种植的云抗10号和云抗14号就是由我省的茶叶研究所通过无性繁殖的方式所选育的国家级良种。

2、能克服某些不结实良种在繁殖上的困难,采制名优茶品质高,效益好。

茶树无性繁殖的缺点

1、繁殖育苗相对技术条件要求较高,所费劳力和成本也较多。

2、容易引起母株病虫害的传播。

3、大量养枝与取穗,对母株的茶叶产量有一定的影响。

茶树种子的(有性)繁殖技术需要什么要求条件因素那些


茶树种子繁殖既可直播又可育苗移栽。历史上最早是采用直播,其能省略育苗与移栽工序所耗劳力和费用,且幼苗生活力较强。育苗移栽可集约化管理,便于培育,并可选择壮苗使茶园定植苗木较均匀。云南大部分茶区因干湿季分明,并且冬、春连续少雨干旱,直播难以全苗,因此,多采用育苗移栽茶树种子繁殖技术较简单,主要应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采种因的选择与管理

目前,我国很少设立专用留种茶园,一般都在采叶园中采种。要获得质优、量大的茶籽,促进茶树开花旺盛、座果率高且种子饱满。就必须抓好兼用留种园的选择和茶园的管理良种园的选择上要做到:①选择优良品种;②选择茶树生长旺盛,分枝较均匀,没有严重的病虫害:③选择坡度小,土呈深厚肥沃,向阳或能挡寒风、早风吹袭的茶园。

管理上要做到:①采养结合。茶树没有单独的结果枝,花芽和叶芽都长在同一个枝条上。茶树的花芽6~7月开始出现在当年生的新梢枝条上,因此,春茶留叶采,夏茶不采才能增加茶树花芽分化的场所:②加强肥培管理。合理施肥是充分采叶和采种所需的营养物质基础。采种茶园的施肥一般认为N:P:K=1:1:1较为适宜,基肥于9~10月间将有机和1/2磷、钾肥拌和后施入,另一半磷、钾肥在春茶后(5月下句)施入;③适当修剪,促进骨干枝的形成:④抗旱和防冻:⑤防治病虫害;⑥促进授粉。茶树是虫媒异花授粉,虫媒少,授粉不足,常是茶树结实率不高的原因之一。因此,必要时要进行人工辅助授粉来促进授粉,提高结实率。

2.适时采收和妥善贮运

茶籽质量的好坏,其生活力的高低与茶籽采收时期及采收后的管理、贮运关系密切。适时采收,其物质积累多、籽粒饱满而发芽率高,苗生长健壮;茶籽采后若不立即播种,则要妥善贮存(在5℃左右,相对湿度60%~65%,茶籽含水率30%~40%条件下贮存),否则由于蛋白质的变性和脂肪的分解而失去生活力。茶籽若运往他地,要做好包装,注意运输条件,以防茶籽劣变。

3.播种前处理

将经贮藏一个月左右熟化后的茶籽在播种前用清水选种、浸种:催芽等化学、物理、生物的方法,给种子以有利的刺激,促其萌芽迅速、生长健壮、减少病虫害、增强抗逆能力等。

4.细致播种

由于茶籽脂肪含量高且上胚轴顶土力弱,故茶籽播种深度和播籽粒数对出苗率影响较大。因此,要做到适当浅播和密播,播种盖土深度为3~5厘米,秋冬播比春播稍深,而沙土比黏土深。穴播为宜,穴的行距15~20厘米,穴距10厘米左右,每穴播茶子2~3粒,每亩4000~5000籽粒。播种时间在我国大多数茶区为11月至翌年3月。秋、冬播(11~12月中句)比春播(2~3月)提前10~20天出土。播种后要达到壮苗、齐苗和全苗,须做好苗期的除草、施肥、萌、防旱、防寒害和防治病虫害等管理。

云南茶树的主要害虫有什么会影响茶树吗?有哪些坏处大全


吸汁类害虫

①咖啡小爪蝴(又名茶红蜘蛛)。无公害防控技术:一般茶园也可以用73%克螨特1500-2000倍,20%四螨嗪1000倍,15%达螨灵3000~4000倍,20%双甲脉1000~1500倍,非采摘期用0.5度石硫合剂。

②茶树小绿叶蝉。无公害防控技术:分批多次及时勤采,降低虫口密度。及时除草,减少虫源。

③黑刺粉虱。合理修剪:黑刺粉虱的发生与茶从通风条件有密切的关系,茶从要进行合理的修剪,使茶树通风透光。黄色粘板(纸)诱杀也有一定效果。保护利用天敌:粉虱的天敌主要有寄生蜂和瓢虫,在茶园施药时,应注意加以保护。

④茶蚜。结合修剪,剪除过密虫枝。

刺蛾类害虫

刺蛾属鳞翅目,刺蛾科,是为害多种林木、果树和经济作物杂食性害虫其幼虫体扁形、椭圆形或近长方形,一般生有枝刺和毒毛,也有部分体表光滑无刺,无毛或具瘤。触及皮肤,红肿痒痛异常,俗称“青钉子”“痒辣子”等,故称刺蛾。云南省至1982年止,仅在西双版纳、思茅、临沧、保山发现刺蛾类害虫42种。其中分布普遍,危害性大的有:窃达刺蛾、副纹刺蛾、扁刺蛾、背刺蛾、白痣姹刺蛾、乳丽刺蛾、茶奕刺蛾、闪银纹刺蛾、铜斑褐刺蛾及几种扁刺蛾属、褐刺蛾属等10多种。各种刺蛾主要由其他林木上迁来,常在茶园中交替发生,将茶树叶片食光,造成一定损失。无公害防控技术:清除虫茧,灯光诱杀。

卷叶性害虫

卷蛾科的成虫为小型蛾类,前翅近长方形,有的前缘或外缘弯曲内陷,翅尖突出,静止时两翅合拢成一钟罩状,体色多为黄色、褐色、棕色、灰色,并有各种花纹。主要有:茶卷叶蛾、茶小卷叶蛾、茶谷蛾。无公害防控技术:适时分批采摘及时摘除1~2龄幼虫虫苞和卵块,降低虫口密度。严重的茶园可行轻修除虫,并将虫苞和枝叶及时处理。诱杀:成虫盛发期,用灯光、糖醋液、性信息素等诱杀。保护和利用天敌,这类害虫天敌较多,云南省仅寄生蜂约40多种,一般寄生率在15%~70%。

蓑蛾类害虫

蓑蛾类害虫也为茶树上一类隐蔽性害虫。因其幼虫吐丝作成袋形虫囊躲于其内,食害茶树叶片。行动时将头伸出,负囊前进。故又称袋蛾、避债虫、俗称吊苞虫、蓑叶虫。主要有:大蓑蛾、茶蓑蛾、褐蓑蛾。无公害防控技术:根据蓑蛾类害虫扩散能力差,常先点片发生后集中为害的特点,应经常检查虫情,集中消灭于点片发生阶段。摘除虫囊:幼虫生活于虫囊中,而且多数较大,被害状明显,有利于人工摘除,可结合茶园的采摘,管理随时进行。剪除虫枝:尤其几种虫囊小的蓑蛾,人工摘除不尽,可视为害情况进行剪除。保护天敌。

茶树种子(有性)繁殖的优点是什么特征因素条件


茶树种子(有性)繁殖

茶树种子(有性)繁殖是指通过茶树雌雄配子结合产生种子,利用茶籽播种育苗来繁殖后代的繁殖方式,亦称为种子繁殖。其繁殖的品种称为有性系品种。茶树是异花授粉作物,其所产生的种子具有不同的二个亲本(父本和母本)的遗传特性。因此,有性繁殖表现出了以下的特征特性。

茶树种子(有性)繁殖的优点

1、遗传基因较为复杂,后代适应环境条件的能力强,还有利于引种、驯化和提供丰富的选种材料。我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勐海)就是利用茶树有性繁殖的这一特性,以云南大叶种和福建的小叶种福鼎大白茶为亲本,通过杂交育种的方式成功的选育出了兼具云南大叶种和小叶种特点的“佛香系列”优质茶树新品种。并开发出了“佛香系列”优质茶叶产品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日本的武田(2002)利用本国所保存的中国种小叶种茶树资源作为父本,印度的阿萨姆种和孟加拉的阿萨姆种为母本进行了杂交育种的研究,选育出了咖啡碱含量在1.8%~2.0%的低咖啡碱含量品种。日本鹿儿岛县的国立枕崎蔬菜·茶叶研究所通过种间(C.taliensis和C.Sinensis)杂交的成分育种方式获得了花青素含量高的茶中间母本6号。由这些选育成功的新品种开发出的茶叶功效成分丰富、个性明显的茶叶新产品,受到消费者的普遍认可。

2、由于是种子繁殖,茶苗的主根由胚根发育形成,因此,茶苗的主根发达,入土深,抗旱、寒能力强。

3、繁殖技术简单,苗期管理方便、省工,种苗成本低,比较经济易行。

4、茶籽便于贮藏和运输,有利良种推广。

荼树种子(有性)繁殖的缺点

1、由于于种子兼具两个亲本的遗传特性,种子的后代往往纯度差,常出现植株间经济形不便于管理的缺点状杂,生长差异大,生育期不一,不便于管理的缺点。

2、鲜叶原料粗细不匀,嫩度不,不利于加工技术的掌握和名优茶的生产开发。

3、对于干结实率低或根木不结实的优良茶树品种,难以用种子繁殖。

“茶刀”的使用方法


茶刀,汉族茶具之一。茶具主要指茶壶、茶杯、等这类饮茶器具,屈指可数。

古代“茶具”的概念似乎指更大的范围。按唐文学家皮日休《茶具十咏》中所列出的茶具种类有“茶坞、茶人、茶笋、茶籝、茶舍、茶灶、茶焙、茶鼎、茶瓯、煮茶、茶刀等。”

茶刀主要用于普洱饼茶、砖茶、沱茶等紧压茶的撬取工具,与茶匙一样属茶具中的辅助工具。

即便是比较松散的紧压茶,也不赞成用手掰,因为手掰下来都是一块一块的,既不容易泡开,又容易掰碎。但使用普洱刀撬不同形状的普洱茶时,顺序也各不相同。

茶刀的使用方法

1、撬茶砖时,一只手按好茶砖,另一只手拿茶刀从茶砖的侧面入刀,将茶刀从边缘插入茶砖内部,再往上提起,这样就能轻松的撬起一片茶。

2、撬茶饼的时候,则需要从饼背中心的凹陷处开始,将茶刀从凹陷处插入到茶中,向四周放射性的撬起。这样有两个好处,一来从凹陷处入手比较容易撬起,二来可比保持饼面的完整和美观。

3、沱茶的撬法和茶饼类似,也是从中间的凹陷处开始着手,从边缘入刀,向里侧撬起,也可以保持茶的外观,同时比较好着力。

4、用茶锥撬茶时,则不论什么形状的紧压茶,都应该尽量沿着条索逐一撬起。

品饮前,用普洱刀把压制成型的普洱茶剥开、拆散,是普洱冲泡的第一步,从这一步开始,普洱刀如长生剑一般,划破普洱茶陈年的历史,把一片片经历过时间历练的茶叶展示在我们面前。

普洱茶树种与生长形态大全


影响普洱茶品香气口感的因素,除制作与储存外,最直接的就是茶品本质:茶种与生长形态。现特将此部分内容整理编辑,让茶友可以一口气了解普洱茶的茶种与生长形态。

云南大叶茶类

1949年,云南茶树种类备受重视,先后被我国各地茶区引种,因而出现笼统称呼“云南大叶种”。“种”为生物学分类的基础单位,云南茶树资源种类繁多,以“云南大叶茶类”统称云南茶种较为适当。市场所谓的“大叶种”、“小叶种”,并非指叶片长短大小,而是指宽幅比例来区别。云南大叶茶类较常见的主要有勐海大叶种、勐库大叶种、凤庆大叶种三大类。

乔木与灌木

木本植物分乔木与灌木,乔木特征在于有高耸直立的枝干,分枝部位高,以及有主根系,根系分布较深。灌木特征为没有主根系,侧根系发达,根系分布较浅,亦无高达直耸的主干,树冠矮小,分枝靠近地面根颈处。

茶树为山茶科山茶属茶组乔木植物,从云南普洱茶的群体种及野生型野生茶即可看出茶树明显的乔木形态。而高度人工管理的茶园,为稳定茶质及便于管理采摘,多为扦插种植茶树,加之日常修剪管理,茶树呈现灌木“形态”,但其品种仍为“乔木种”。

野生茶

亦称野生型野生茶。茶叶因种生而容易变异,叶片革质肥厚不易揉捻成条索,毛茶颜色多呈墨绿色。茶性滑柔而质重,香气深沉而特异,口感刺激性很低,但水甜回甘长且稳定。另有部分品种茶菁苦而不化,当地少数民族称为苦茶,容易导致腹泻,并不适宜饮用。野生茶适合做成茶品者较少,多数都为大理茶、厚轴茶等有微毒品种。

古树茶

过去亦称栽培型野生茶,但因近年来人为管理增多,称其为野生茶不再合适,故仅以古树茶称呼。与野生茶相比其茶性较强烈而茶质相当,香气较扬,口感更为刚烈。

古树茶与小树茶之区分以百年为界,百年树龄以上称为古树茶,以下称为小树茶。盖因云南百年前有数十年的时间,因战乱、瘟疫等故,茶叶生产受到很大影响,茶树栽种几乎停顿,这段时间使得之前种植和之后种植的茶树因树龄差异产生了明显的品质差异,因而百年树龄得以成为区分古树小树的标准。

台地茶

现代管理之密植性茶园。茶树种生苗易产生变异,为稳定质量,台地茶多以良种茶扦插无性生殖,过去多用于生产红茶、绿茶等在当时具有高经济价值的茶类。2003年后因普洱茶盛行,许多茶贩开始收购改良绿茶原料以滇青制程制作成毛茶。

台地茶因扦插种植和人工管理,因此茶树呈现灌木形态。为了提高产量因此高密度种植,同时多辅以化肥、农药、除草剂、催芽剂等人工手段。

生态茶

过去亦称野放茶、荒地茶,后因人工管理增加,统称生态茶。为茶园经栽种后少有人工管理,不使用化肥农药,只稍作锄草与翻土。台地茶园经过降低种植密度、停止使用农药、化肥等手段,经过数年时间亦可转化为生态茶园。

群体种

早期普洱茶种植均使用种生苗,因此变异较为常见,同批种植的植株之间往往存在性状差异,以群体种统称,并非指单一某个品种。群体种为1987年国营厂茶品主要原料。1985年良种茶开始大量种植,群体种在国营茶厂茶品中的使用逐渐被忽视。

良种茶

1951年设立云南省茶叶科学研究所,现保存云南大叶种茶树资源607份,为中国第一茶叶数据库,也收集全世界所发现的现有茶种。1975年开始培育繁殖改良茶种,另于1985年成立云南省思茅茶树良种厂,作为云南大叶茶良种繁殖推广中心。精心培育云抗10号、云抗14号位国家级优良品种,长叶白毫、云梅、云抗43号等为省级良种。

良种茶研发目标多为适制红茶、绿茶等在当时时代经济价值较高的茶类,因此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开始在普洱茶生产中使用良种茶时,其制成茶品品质并不佳,不为彼时市场所接受。

云南茶树病虫害防治技术做到了什么位置


茶树病虫害防治

1957~1966年,省茶叶所开展了云南主要茶区茶树病虫害调查工作,初步掌握了云南省重点茶区茶树病虫害种类、分布范围、危害状况。其中,仅1959年至1960年就发现茶树害虫91种,病害13种。同时还进行茶籽象甲、茶饼病、茶树寄生植物的调查研究及综合防治试验。另外,还开展了“茶根硕蚧发生与防治研究”“茶苗根结线虫病及综合防治研究”,均掌握了有效的防治技术措施和方法。

20世纪70年代,省茶叶所初步开展了生物防治技术研究工作。1972年用土法生产的杀螟杆菌防治茶蚕,效果良好。1973年,发现了茶小绿叶蝉的一种寄生菌,即园子虫霉菌1973~1975年开展了“园子虫霉抑制茶小绿叶蝉的观察研究”,取得了一定的防治效果。

1979~1985年,省茶叶所承担了云南省生物防治协作会议下达的“茶树主要害虫天敌资源调查及保护利用研究”,对云南主要茶区茶树虫天敌种类进行调查,收集、观测、鉴定,先后完成了西双版纳、思茅、临沧、保山等市州共15个产茶县的调查、收集工作,共采集茶树害虫天敌标本8476号。经分类、整理,共有各类天敌406种,完成了242种天敌的鉴定工作1987年,该成果获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1988~1995年,省茶叶所根据“茶树种质资源签定评价”及“云南茶种植资源收集、保存和鉴定评价研究”的要求,对保存于资源圃中的茶树资源材料进行抗病虫性鉴定评价,完成了64份材料对茶云纹叶枯病、茶轮斑病、茶小绿叶蝉、咖啡小爪螨及茶苗根结线虫病的抗性鉴定,为在生产及育种工作中利用茶树优质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1999~2005年,省茶叶所引进Bt苏得利、苏特灵、绿浪、百虫僵、印栋素、融杀蚧螨等生物农药,进行防治茶小绿叶蝉等茶树害虫试验,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另外还开展了“茶蚜虫霉菌室内毒力测定及高毒力菌株筛选研究”;开展了球孢白僵菌、根虫瘟酶制剂的开发研究工作。2001~2005年,云南省茶科所根据“大叶茶优质高产抗病新品种选育的要求,对22份材料进行抗病虫性鉴定,初步认为:云抗50号、3-13、8-1、云抗48号对茶小绿叶蝉具有抗性,1-4、3-5、75-1对茶轮病具有抗性,75-1、3-5、云抗12号、云抗17号对茶云纹叶枯病具有抗性。

2009年,省茶叶所对勐海茶区云南大叶种茶树饼病发生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茶饼病始发期为8月初,盛发期为8~12月,茶树品种和叶位与抗病性相关。2010年,针对西双版纳茶树病虫害发生现状,省茶叶所提出了西双版纳茶树病虫害防治对策:加强预测预报,采取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物理防治等方法。从改善茶园生态环境出发,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生物防治技术为核心,大力推广物理防治,科学应用化防治,切实保障消费安全,促进西双版纳茶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细数那些从唐代到现代的大小茶树


1、千年野生古茶树(唐代或唐代之前树龄1000年以上):

a:原始雨林中野生的古茶树,一般胸径50cm、胸围160cm、树高15m以上、树龄千年以上,极其稀有。

b:叶大、粗壮、叶脉鼓出,叶缘锯齿深,叶脉9~16对之间,与现代茶园栽种的大叶种叶脉(6-9对之间)完全不同。

c:持嫩度高,一芽两叶,一般重0.5~1g,是一般古树茶的三倍重。

d:所制晒青绿茶,汤色绿黄,香气清爽,略带野生茶特有的腥味,与栽培型茶树香气截然不同,水,略带野生茶特有的腥味,与栽培型茶树香气截然不同,水溶性果胶丰富,几乎无苦涩味,

2、野放大茶树(宋代树龄500~1000年):

a:滇南茶区的少数民族茶农,把树高5m以上,难以采摘的栽培型古茶树叫做大茶树,大茶树一般都是该茶园树龄最老的几棵或是最大的茶树王。

b:一般情况下,大茶树胸径30~50cm,胸围100~160cm,树高5~15m左右,树龄多在500~1000年之间。

c:用大茶树嫩芽做的晒青绿茶叫做大树茶。

3、原生态古茶树(明代树龄300~500):

a:大多胸径在10~35cm,胸围35~110cm,树高3~6m,树龄多在三四百年。

b:由于地表植物未被除去,所以茶园生态良好,尽管树龄很大,但茶树未见衰老迹象。

c:所制晒青绿茶,芽叶粗壮,多数叶脉9~16对之间,果胶质丰富,口感甜润,微苦微涩,苦涩感在口腔内停留时间很短,大约几秒钟。

4、生态古茶树(清代树龄100~200):

a:大多胸径在10~25cm,胸围35~80cm,树高2.5~4.5m,树龄多在一二百年。

b:由于大量地表植物被除去,采摘频繁,很多生态古茶树有衰老迹象。

c:所制晒青绿茶,芽叶粗壮,多数叶脉在9~16对之间,果胶质丰富,口感甜润,弱苦弱涩,苦涩在口腔内停留的时间短,大约十几秒钟,与树龄更大一些的原生态古树茶较难区分。

5、老茶树(民国树龄60~100年):

a:种植于1912-1949民国年间,多数茶树胸径在5~15cm,胸围15~50cm,树高1.5~3m,树龄60~100年,不够100年。

b:所制晒青绿茶,芽叶较为粗壮,多数叶脉9~16对之间,果胶质丰富,口感甜润,有点苦涩,苦涩在口腔内停留的时间不长,大约几十秒钟,与古树茶有些难于区分。

6、小茶树(1949-1976年树龄35~60年):

a:1949-1976年间种植的茶树,树龄35~60年之间,多数植株树高80~120cm,每亩约1500~2000株。

b:所制晒青绿茶,芽叶不甚粗壮,苦涩在口腔内停留时间长,口感的协调性比台地茶好,比古树茶差。

7、台地茶树(1976-至今树龄0~35年):

a:1976年以后,条列式密植的扦插苗无性系茶树,多数植株树高60~90cm,每亩约2000~3000株。

b:所制晒青绿茶,由于施用化肥和密植,产量大,生长周期快,强苦强涩,并且苦涩味在口腔中久久不褪,与古树茶口感差别巨大。

解析那些“分不清”的云南大叶茶树品种


普洱茶的标准定义为:普洱茶,是以云南省一定区域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后发酵而形成的具有独特陈香的一类茶。一般加工成散茶和紧压茶。

在这个定义里有一个明确的前提,即云南大叶种。

云南大叶种是中国著名茶树良种,是云南省大叶类茶树品种的总称。主要包括勐库大叶种(又名大黑茶)、凤庆大叶种和勐海大叶种等有性系以及无性系品种。原产云南省西南部和南部澜沧江流域,主要分布在该省双江、澜沧、勐海、凤庆、昌宁、云县、保山、元江等县(市)。

接下来,我们就一一解析云南大叶类茶树品种:

首先勐库大叶种,有性系。据《云茶大典》国家认定品种中介绍:勐库大叶种茶原产于云南省双江县勐库镇。在云南西部、南部各产茶县广泛栽培,为云南省主要栽培品种之一。

勐库大叶种外形植株高大,树姿开展,主干明显,分支较稀,叶片呈水平或下垂状生,叶特大,长椭圆形或椭圆形,叶色深绿,叶身背卷或稍内折,叶面强隆起,叶缘微波状,叶尖部骤尖或渐尖,叶肉厚,叶质较软。春茶一芽三叶盛产期在3月中、下旬。

适栽种于年降雨量1000毫米以上,最低气温不低于-5℃的西南、华南茶区。

其次凤庆大叶种,有性系。《云茶大典》中介绍:凤庆大叶种原产于云南省凤庆县。在云南南部、西部茶区广泛种植。其外形植株高大,树姿开展、半开展,主干明显,叶片呈水平或上斜状生长,叶椭圆形,叶色绿而富有光泽,叶身稍内折,叶面隆起,叶缘波状。春茶一芽三叶盛产期在3月下旬或4月上旬。

适栽于年降雨量800毫米以上、最低气温不低于-5℃的西南、华南茶区。

勐海大叶种,有性系。原产于云南省勐海县南糯山。主要分布于云南南部。其外形植株高大,树姿开展,叶片呈水平或斜上生长,叶椭圆形或长椭圆形,叶身平背微卷,叶面隆起。春茶开采期在3月上旬。

适栽种于年降雨量1000毫米以上,最低气温不低于-5℃的西南、华南茶区。

其余的大部分无性系普洱茶品种,多为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从群体品种中采用单株育种法培育。

诸如:云抗10号、云抗14号等,经培育种植后,其产量平均比有性系品种高,抗寒抗旱及抗病虫害性均较云南大叶种群体品种强。

云南楚雄州古茶树资源分布地区及茶树特点介绍那些地方特点


楚雄州古茶树资源分布

楚雄州古茶树资源主要分布在楚雄、双柏、永平、南华等县、市。楚雄古茶树资源,其中株树高9.6米,树幅7.6米,干径81.9厘米,树型乔木,树姿半开张,叶片长宽14.7厘米×7.6厘米,主要形态特征:叶卵圆形,叶面平有光泽,叶齿浅稀不明。花萼毛多,平均花径5.6厘米,花瓣11片,子房毛多,柱头4~5裂,花柱长1.6~2.0厘米。利用情况,适制青茶。双柏县古茶树资源,其中一株,树高11.5米,树幅9.7米,干径84.9厘米,树型乔木树姿半开张,叶片长宽18.3厘米×77厘米。

主要形态特征:叶椭圆形,叶面微隆,叶尖尾尖,叶齿稀浅,花萼有毛,平均花径5.4厘米,了房毛多,柱头3~4浅裂。利用情况,适制绿茶永平县占茶树资源,其中伟龙古茶树树高10米,树幅10米,干径107厘米,树型乔木,树姿半开张,叶片长宽12.4厘米×6.1厘米。主要形态特征:叶椭圆形,叶向隆起,叶齿锐浅,芽叶无毛平均花径5.2厘米,花瓣8~12片。了房毛多,柱头5裂,果径3.8厘米。利川情况,适制绿茶南华县古茶树资源,其中一株树高5.1米,树幅4.6米,干径40.0厘米,树型乔木,树姿直立,叶片长宽14.2厘米×5.1厘米。主要形态特征:叶椭圆形,叶面平,叶齿浅稀。花萼毛多。花特大、最大花径8.6厘米,平均7.1厘米,花瓣白色质厚,11~13片。子房毛多柱头5)裂,花柱长1.7~2.2厘米。利用情况,近制青茶,味苦涩。

怎么挑选云南优良茶树种,有什么特点可以参考有哪些因素大全


茶树良种是指在适宜地区,采用优良的栽培和加工技术,能够生产出高产、优质茶叶产品的品种。在茶叶生产上选育、繁殖与推广良种,对提高茶叶的单产,改进品质,增强抗性扩大种植区域,适应机械采茶,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都有显着的作用。根据群众经验及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多年来对茶树地方品种的调查、鉴定和比较结果,归纳起来,茶树优良品种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茶蓬高大,分枝适中

茶蓬高大,采摘面就宽大,每一茶蓬上可采的芽叶数就多,分枝密度适中的茶树,通风透光较好,有利于芽叶的充分生长发育,所萌发的芽叶肥、壮、多,就能够获得高产。

2、发芽多,芽叶重,茸毛多

茶树上发的芽头多,芽叶车,茶叶产量就高。一般认为芽叶上茸毛多,茶叶品质也较好,所以大多数茶类都希望选用有白毫(茸毛多)的品种。此外,嫩叶色泽与成茶品质的关系也很大,一般黄绿色芽叶适制性较广,制红茶、绿茶均适合。嫩叶背卷的茶树,生长势和持嫩性较强,是高产优质的标志之一。

3、芽叶生长快,采摘期早,新稍生长期长,发芽整齐

通常芽叶生长快和生长期长的茶树品种,产量相对要高。发芽整齐有利于采摘和茶叶加工,这对提高成品茶品质有一定的作用。采摘期早,可以提早采制,经济价值高,并且有利于调剂劳力和合理利用制茶设备。

4、叶片大,呈下垂或斜上状着生,叶面隆起,富有光泽,叶质柔软

般叶片大而下垂或水平状着生的茶树,生长势旺盛,产量高。叶面隆起和富有光泽的茶树,育芽能力强,持嫩性好,芽叶中单宁、咖啡碱等含量较高,有利于制茶品质的提高。叶质柔软的容易揉捻成条,加工成的茶叶外形美观。

5、不受冻、早害和病虫为害,或受害较轻

多数茶区常有冻害、早害和病虫害等发生,对茶树生长和产量影响很大,如果茶树本身具有较强的抵抗冻害、旱害和病虫害的能力,则在灾害期问,就有可能不受或少受危害,生长就不会受到影响或受到的影啊较小。一般认为叶片厚、叶色深、叶身内折的茶树品种抗逆性较强。

6、单位面积产量高于当地一般品种10%以上,制出的成品茶品质好或专适制某种茶类。

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看了本文《茶树短穗扦插繁殖主要使用了什么技术大全那些方法》的内容不知道对你是否有所帮助,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点击茶经网cy316.com的“绿茶主要功效”专题进行查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