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无量山主脉及余脉山头茶的地理位置和环境分布在哪坐落于详细介绍

发布时间 : 2019-12-04
普洱茶的山头 普洱茶的分布 普洱茶分布

普洱茶的山头。

无量山又名大围子山,古代亦称蒙乐山,以高耸人云不可跻,面大不可丈量而得名“无量”,无量山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属于云岭的西支,为东侧川河和西侧澜沧江的分水岭,山势星西北一东南走向,西北起于南涧,经景东、镇沅、景谷、宁洱、思茅区、江城延伸至西双版纳的古六大茶山。主峰猫头山海拔3306米。

无量山系从北向南,主脉在南涧、景东两县境内,余脉在镇元冬瓜林勐统河源头被勐统河一分为二,勐统河以东的支脉经镇沅、景谷、宁洱、普洱、江城,一直延伸到西双版纳的古六大茶山,此为东支脉;而西支脉较短,包括景东的大朝山东镇,镇沅的振太乡和按板镇勐统河西岸,景谷的景谷乡、民乐镇和碧安乡。

无量山主脉四周及其余脉均有山头茶。无量山主脉的山头茶主要分布于南涧、景东两县的各乡镇,而无量山余脉的山头茶分布则更广,包括镇沅、景谷、宁洱、思茅区、景洪、江城、勐腊的大部分乡镇。著名的古六大茶山就覆盖了景洪和勐腊两个市县。

从气象学上分析,无量山的存在对普洱茶产茶区的气候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它将云南产茶区的气候分成两半。冬天,东北冷空气团南下到云南时其势已弱,加上冷空气呈下沉趋势,正好被高大的无量山脉阻挡,无法翻越山脊进人西坡,因此山梁西侧的地区气温明显高于东侧,形成“长夏无冬”的特殊气候现象。夏天,山脉西侧受到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暖湿气流的影响,由于海拔较高,迎风坡面的暖湿气流上升遇冷,凝结成水珠或冰粉,热空上升而冷空下沉,形成强烈的对流天气,常伴有雷暴或冰雹,降雨充沛;而山脉东侧由于地形相对闭塞,干热少雨。

无量山主脉处于中亚热带和南亚热带的过渡地区,由于山高谷深,海拔差异大,气候变化明显,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各种花草树木生长茂盛,植物链完整多样,山头茶的口感差异也相对较大。无量山主脉茶叶的整体特点为:汤色浅黄明亮、人口苦涩度不高(部分广东茶客认为其不够霸气或“无力”)、香气较柔和、汤质尚饱满、回甘稍强尚持久,用“春风拂柳、波澜不惊”来比喻恰如其分,其平和的茶性更适合饮茶初学者品赏。无量山余脉的山头茶由于纬度及海拔高度的差异,与主脉的山头茶相比,又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有些较为“霸气”,汤感更饱满,回甘更持久,茶韵更强。而从方向来讲,东坡的山头茶普遍比西坡的山头茶茶气更强,口感和汤质更饱满,口腔的均衡度更好。

cy316.COM编辑推荐

保平山头茶、安定山头茶、景东无量山东坡山头茶介绍位置路程介绍


保平山头茶

从樱花谷大门出来往右转,沿G214国道往南涧方向行驶6千米便到达保平村的黄草坝自然村。保平村下辖6个自然村,大部分为彝族彝汉混居。6个自然村里都有古茶树,连片集中生长的古茶树主要在黄草坝村后的坡地上,此处海拔2000米,古茶树主要生长在坡地粮田的田坎边,总数约3000株,没有被矮化过的约有1000株,其余茶树均被矮化过。当地人称这片坡地为“营盘山”,属无量山系的一个小山头。还有一些古茶树零散地生长在其他自然村的田坎边。

景东无量山主脉东坡山头茶主要分布于景东的安定乡、文龙乡锦屏镇、文井镇。川河贯穿上述四个乡镇,将其分成无量山东坡片区与哀牢山西坡片区。

安定山头茶

安定山头茶属于景东名气最大的老仓福德茶范畴,“老仓茶”崛起于民国年间,当时外货大量输入国内,为抵制外货,景东爱国人士罗俊卿“竭力提倡奋发兴起,多创实业,振兴实业以塞漏危而救国家”,以老仓福德茶区的原料创制了“老仓茶”。民国十一年(1922年),老仓茶经云南省勤业会审评为优等奖,时任省长唐继尧签署并颁发奖章以鼓励。老仓福德茶产区包括安定乡的古德、外仓、中仓、迤仓、河底民福和文龙乡的邦崴、邦迈等村。安定乡位于景东北部,东邻大理弥渡县与楚雄彝族自治州(简称“楚雄”)南华县,南连景东文龙乡,西靠景东漫湾镇,北接南涧。安定山头茶主要由大叶种组成,大部分茶区与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连,海拔1600~2300米。“仓”在彝族语言中有“物产丰盛之地”的含义,“迤”在彝族语言中是“最里面”的意思。外仓、中仓、迤仓按地理位置排列,迤仓是山的最深处的一个村庄。远眺“三仓”,可见坡地平缓,梯田众多。

在景东被无量山和哀牢山占据了全境,而且纵向切割严重、山高谷深的地理状况下,有如此平缓而大面积的梯田可种植谷物粮食,无疑是上天的恩赐。据景东老仓福德茶厂吴永胜先生介绍,老仓茶在历史上几度辉煌。新中国成立以后,大概于1958年,景东的第一个县办茶厂就选址河底村绕马路小组的芭蕉河山谷里。因为交通不便、地段荒凉,再加上当时没有电力输送,揉茶机也只能用木头手工制造,以水力推动揉茶最终茶厂办了两年就关闭了,现在还遗留着当年厂房的断壁残垣。

解读【象明山头茶、蛮砖山头茶】村寨及茶树特点介绍如何位置


象明山头茶

一进象明茶花香,四大茶山在彝乡;要看颜色嫩的好,要喝味道老的香。一曲象明茶歌道出茶山人对占树茶的认知。由于历史上的古六大茶山中,有四座茶山在象明乡的管辖范围之内,而且这四座茶山相对易武茶山来说小得多,因此本书在描述倚邦、蛮砖、莽枝、革登四座茶山时,将其归纳为象明山头茶。象明乡位于勐腊县西北部山区,是西双版纳和勐腊县唯一的彝族乡,也是全县最大、最远的山区乡,距离县城160千米,全乡土地面积1066平方千米。地势东部高、南部低海拔565~1950米,年平均气温在17℃-19℃之间,年降雨量1500~1900毫米。“象明”为汉语地名,“象”是野象山,“明”是孔明山。此两山为境内有名的山峰,故名“象明”。象明乡下转的五个村分别为曼庄、倚邦、安乐、曼林、龙谷。古六大茶山中的莽枝茶山和革登茶山归安乐村村委会管辖。

蛮砖山头茶

蛮砖——是否因为诸葛亮当年在此理下铁砖而得名已无从考究我们只当它是一个美丽的传说吧。“蛮砖”是“曼庄”的古称,是泰语“大寨子中心之村”的意思。曼庄村的村支书丰林伟告诉我,这里过去是土司头人们经常聚集开会,商议解决各种事务的地方,而曼庄村的确是当时最大的两个村子之一(另一个大村子是曼林寨)。蛮砖茶山位于古六大茶山中南部,面积约300平方千米,北邻倚邦茶山,东接易武茶山,西与革登和莽枝茶山相邻。驱车从易武向西北行,经大丫口易武牌坊,沿218省道向江城方向行至象仑公路口左转,沿象仑公路过承天桥,先后经过曼迁、落水洞、么连、曼庄、瓦毫、新曼拱、八总寨、小曼帝才到达象明乡蛮砖茶山是古六大茶山中全今保存较好的一座古茶山,有不少的古茶园。蛮砖茶山历史悠久,清朝阮福《普洱茶记》中记载:“普洱茶名遍天下,味最酽,京师尤亚之。福来滇,稽之《云南通志》亦未得其详,但云产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慢撒六茶山,而倚邦、蛮砖者味最胜:”巾此可见,阮福认为倚邦、蛮砖出产的茶叶味道最好。蛮砖山头茶的特点在于茶芽白而亮、叶片色泽较深,汤色橙黄,香气沉郁,入口可即化但略慢,醇厚香滑、苦涩味显,回H强、山野气韵较强,杯底留香持久蛮砖茶山包括曼庄、曼迁、八总寨、瓦毫、么连、曼林、小曼毫新曼拱、落水洞、丫口寨、大谷仓、高山、老孟寨、小曼乃、纳龙坝大歇场等地。曼松王子村今已划归曼庄村村委会管辖,曼松贡茶已落户蛮砖了。清末民初,易武的茶号都至到蛮砖茶山买原料,易武七子饼中一半是蛮砖茶。足见蛮砖茶的产量之多,地位之盛蛮砖茶区几乎都是丰家、卫家、权家的后人,他们的心中有一种与茶树割舍不掉的情感,他们一直守护着祖宗留下的这片古茶园,这些茶树也养育着他们。

解读【振太山头茶、芦山山头茶、打笋山山头茶】村寨情况及茶树特点如何位置


振太山头茶

振太乡位于镇沅县城西部,距县城90千米,全乡土地面积66平方千米,年平均气温19C.平均降雨量1560毫米,境内海拔774~2530米。振太乡有13300多亩古茶园,汉族和彝族杂居,茶叶以中、小叶种为主,产茶区主要集中在山街村。兴隆村,塘坊村、文帕村、沙河村,最大的、具有代表性的茶树在文帕村,占茶园比较集中的是文兴村和山街村。

芦山山头茶

振太山头茶中较有名的为打笋山茶、打笋山与卢山都隶属于山街村。从振太乡前往山街村芦山甲程为23千米、全为土路,雨后前往时道路相当泥泞湿滑,越野车挂上四驱小心翼翼地行驶需一个半小时。芦山村44户人家均为汉族,据村民李光红介绍,他们祖从湖南迁徙到此定居。全村有连片古茶园5个,位于村边的山坡上,与杂木林混生生态环境良好,其余都是散落于房前屋后及梯田田坎边,茶树多为中小叶种,茶树树龄多在100-800年之间。最大的一株茶王树在田坎边上,有一人抱粗,茶地海拔1800-2000米。该地古茶冲泡出的茶汤色泽透亮,呈现出香槟黄,香气较柔和清雅,回其一般,汤水甜润。

打笋山山头茶

从芦山小组前往打笋山小组需要翻越一座海拔2200米的石崖,山路崎岖艰险。从石石崖往下走,进入打笋山小组的大平掌,此处有少量的古茶树,继续下行至海拔1940米处,便是打笋山最大的连片的古茶园,当地称此处为“长孙地”,面积在30亩以上,与芦山小组不同的是此处的古茶树全是藤条茶。还有两块面积较小的茶园,房屋前后、田坎边也有一些茶树,茶树的生长状态比较分散。茶园周边的生态环境极好,茶地土壤为红壤。全村共有100~300年的古茶树约700亩。打笋山的茶气较霸道,显苦与涩,汤感较甜柔,回甘稍慢。

解读【景谷无量山西支脉山头茶】的由来以及背后的故事如何位置


景谷无量山西支脉山头茶

景谷乡因与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同名,又称小景谷,景谷街(景谷乡治所)位于景谷县城以北41千米的景谷河上游,东与风山乡相连,南靠威远镇,西与民乐镇接壤,北面为镇沅振太乡。海拔高度1280-2227米,年平均气温20.1℃,年均降南量1588.3毫米,属亚热带气候,土壤为赤红壤、沙壤土,土地面积263.5平方千米,提及景谷茶,我们不能忘记一个人—纪襄廷。纪襄廷生于清减丰八年(1858年),卒于民二十六年(1937年)景谷乡纪家村人,清朝进士。光绪末年,纪弃官还乡,“日睹景谷山脉重重、农田稀少,每年谷米所出不敷食用,民生日困”。纪襄廷详细考察后认为景谷乡气候、土质较宜种植茶叶,遂派人从外地选购种子,先于陶家园试种数百株,成功以后,又在塘房山续种数十万株(塘房山现属镇沅振太乡管辖),并精心培植,数年后蔚然成林,可供采摘。在纪襄廷的倡导和带领下,茶叶种植在小景谷全面推广,茶叶买卖带动了景谷街的繁荣,一时商贾云集,驮马往来穿梭,热闹非凡。现苦竹山一带连片的百年古茶树,正是当年纪襄廷倡导茶叶种植栽培而保留下的。

另外,今景谷乡村民还有一传说:神农氏尝百草中毒后,经普洱到达景谷大石寺脚下的原始森林中,毒性大发,情急之下,随手抓下把树叶嚼碎咽下,顿觉全身舒服、精神焕发、毒素全解,此后神农氏便号召当地百姓大量种植这种树叶来食用,并亲自命名为“茶”。不管此故事是传说抑或是真事,小景谷种植荼叶历史悠久是不争的事实。从山脉水系来看,景谷河将小景谷分为东半山和西半山,东半山山头茶主要分布于苦竹山、早乔地、大东山、马路塘以及大荒地,西半山山头茶主要分布于九台坡、看马箐、南板箐、龙扯塘、柏木箐、丫口、昔挡河。

无量山头茶、山花山头茶、南涧古树茶园简单介绍如何位置


南涧无量山东坡山头茶

去南涧可以从昆明出发,沿杭瑞高速向西行至祥云,下高速后沿G214国道(或祥云一级公路)向南涧方向行进。南润是彝族自治县,行政上隶属于大理白族自治州(简称“大理”)。无量山属于云岭余脉,北起大理巍山、南润南部,向南经思茅地区中部,至西双版纳东部,其主脉在南涧、景东两县境内。由于巍山只有极少量零散生长的古茶树,形成不了产业规模,故本书将其忽略,不予叙述。南涧的古茶树茶园主要集中在无量山镇德安村山花小组、保平村的黄草坝自然村。

无量山头茶

无量山镇位于南涧东南部,东邻大理弥渡县,南接景东安定乡和漫湾镇,西边是南涧公郎镇,以彝族为主体,山头茶主要集中在德安村的山花小组和保平村的黄草坝自然村。此外,德安村的骑马箐、大椿树和新政村的木板箐、栏杆箐也有连片的古茶树。

山花山头茶

南润无量山镇樱花谷下的山洼子里,隐藏着一个彝族小村庄—德安村山花小组。2013年秋,我第一次进入此村,对其印象是村民房屋破旧、满目苍凉,全村没有一座像样的房子。据退休老教师、获得云南省省级优秀共产党员表彰、“活雷锋”杨元臣介绍,全村唯一的经济收入只有核桃种植,每个家庭年平均收入约1.5万元。由于经济比较落后,女孩子都不愿意嫁到村里来,因面村里有不少单身男士。2014年秋再次造访感觉村中的状况依然如故,没有多大变化。2015年冬季第三次进入此地发现小村变化巨大,过去的贫困小山村已不复存在。原来在政府的引导下,村民们依托樱花谷旅游产业的优势,在村里办起了农家乐,开展生态旅游服务项目,经济收入从以核桃种植为主,变成了以生态旅游服务的第三产业为主,村民的经济收入大大提高,生活水平也今非皆比。村里的古茶树资源也得到了相应的开发利用,家家都盖起了新房子。

这天故地重游,恰逢阴雨连绵,山里气温骤降,云南“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特点表露无遗。到了山花村才发现,山花村已设立门岗,进村要从景点的门口进入,景点现要收费,让村民从山下走上来迎接才可以免门票。门口保安告知:晚上进村不收门票。当时于天已擦黑,我想不如在景点门口的农家乐餐馆先解决肚子问题再行进村,一举两得。

饭饱茶足,开车进入村子,过樱花谷大,向山下行驶3千米便可到达山注子里的村庄,路上碰到了村民罗兴富,小罗热情地邀请去他家里。到了罗家,看见他家建起了3层的砖瓦房,小院子也打理得干净整洁,并经营起农家乐。小罗说现在的收入比以前大大提高了,上了好日子。在罗家的小茶室中,我品尝了小罗用炭火焙烤制作的“彝家瓦罐茶”。手捧小罗递过来的杯子,轻呷一口,又香又甜的茶汤刺激着口腔的每一个味蕾,浓郁的茶香带着炭火的香味,驱散了奔波一天的劳累与身上的寒气,顿觉温暖无比,茶味极像大红袍岩茶的味道。

在小罗家中住了一宿,第二天,天还下着毛毛细雨,罗兴高的父亲罗大爹带我到茶地里给茶树拍照。途中罗大爹告诉我:山花小组有农户42户,人口178人,全部为彝族,村里共有约4000株古茶树,其中植株较大的、没有矮化过的约2000株,其余的均被砍伐矮化过。我们边走边聊边拍照,最后来到村庄下边的泰山梁子山坡上的古茶园,目测茶园约10亩,古茶树全部生长在坡地梁田的田坎边,成行成列,大部分茶树的主干直径都在20-30厘米,而且长势茂盛,实测茶园海拔在1700-1900米之间。

解读龙扯塘山头茶、南板箐山头茶茶树生长环境如何位置


龙扯塘山头茶

龙扯塘小组属景谷乡的景谷村,茶园主要在看马箐,属西半山茶从景谷乡沿J32县道向西南驱车约5千米,在龙扯塘左转,驶入泥巴路,行驶约3千米便到看马箐茶园。看马箐茶园四面环山,山坡种满针叶松,茶地里没有伴生树木生长,茶树大部分被矮化过,基本呈藤条状。

南板箐山头茶

南板箐小组归云盘村管辖,南板箐山头茶为西半山茶的代表。从景谷乡到南板箐约2千米,有便道通行。由南板箐到大瓦房茶园需步行前往,沿着山谷边的溪流向上走,茶地就在森林里,森林里生态环境优良,常年有野生猴群出没。茶园所在地唐房梁子,海拔最高点2100米,古茶园海拔在1500~2000米之间。据考证,古茶园的茶树树龄为180多年,是景谷乡最大、生态最好的古茶园。这里以前是小景谷前往民乐镇的必经之路,翻过山就是民乐镇。原先这里有株大茶树,树围为1.1米,树高5米,树幅4米,后来被人砍伐,遗留的树根已长出新的枝条。村民先前对大瓦房茶园的茶树疏于管理,故茶树老化较为严重,近两年茶园被重新开发,没有过多采摘,茶质尚可。从茶地往东眺望,可以看到景谷乡全景,远处的景谷河水库犹如一颗绿色的明珠镶嵌在大山之中。此外,九台坡山头茶已经名声在外,不管是茶园的环境,还是茶品都可圈可点。西半山还有丫口、柏木箐、昔挡河茶地,茶树也多为藤条茶,树龄均在百年以上。

解读易武山头茶背后的故事和历史怎么由来的详细介绍背景


其实,“正山茶”原出自“古六大茶山”中勐腊县象明乡倚邦山内曼松山一至三号茶园的“正山贡茶”,简称“曼松正贡”。当时,易武还未列入六大茶山之中,比较出名的是位于易武镇东北的慢撒,同治十三年(1874年)、光绪十三年(1887年)和光绪二十年(1894年)的三次大火后,慢撒衰落而易武崛起。雍正六年(1728年),攸乐、莽枝、革登、蛮砖和倚邦等地部分片区之茶又被列入“贡茶”。乾隆三十年(1765年),易武(慢撒)山帕札河范围的茶也被列人“贡茶”。于是,各山茶林都有被正式列为“贡茶”的片区。皇室专用的原倚邦尤其是曼松一至三号茶园等范围的茶,和其他山内被划为贡茶片区的“官府用茶”被当地民众统称为“贡茶”,后来为了区分“皇室专用茶”才将前者特称为“正山贡茶”。此后,由于易武茶山是六大茶山中最大的茶山,而且品质非常好、产量大,随着易武茶越来越出名、越来越受追捧,民众便将易武诸山头的茶统称为“易武正山”茶,包括今天的麻黑、落水洞、丁家寨、刮风寨等地产的茶。

据茶史资料显示,最早种植茶树的是古濮人,易武茶山亦不例外。明末消初随着六大茶山的名气越来越大,大量汉人移居六大茶山种茶、做茶和经营其他生意,主要有四川人、石屏人和江西人等。至今走访易武、倚邦等地,还有大量石屏人后裔在种茶或经营茶叶生意,他们的语言至今还保留着石屏口音,如麻黑村60多户人家大部分为石屏人后简从易武天能茶厂的创办人何天能老落水洞村有不少人家也是来自石屏。从易武天能茶厂的创办人何天能老先生中了解到,他家原在麻黑村种茶,祖上迁居麻黑已历7代。近10年来普洱茶的发展促使他走出村察,到镇上开办茶叶加现今已成为镇上较有名气的茶厂之一。何老先生为人耿直,各地来易武做茶的商人都喜欢与他打交道,他曾被易武镇政府授予“茶农状元”称号。纵观现时存世可找寻到的老茶字号都出自易武:同庆号、同兴号、同昌号、安乐号、乾利贞号、鸿庆号、福元号、车顺号、陈云号等。

据史料记载,清光绪年间,易武茶叶产量已超过200吨,现由于茶山的土地与茶树已分到各家各户,茶叶产量很难统计出准确的数字,行业内较为认同的是易武古树茶产量约60吨。易武古镇曾是古镇越县政府所在地,现今是普洱茶交易和生产重镇,是当之无愧的“中国贡茶第一镇”

临沧境内六大茶区地理位置


1.坝糯茶山

茶区地理位置:勐库大叶种是首批国家级良种,历代皆为云南名茶,相传是距今三百年前由西双版纳引进至勐库后变种。勐库古茶山以冰岛为界分东、西半山,所产之茶各具特色。坝糯大寨是勐库东半山茶的代表,也是现存古茶树最多的寨子。

2.冰岛茶山

茶区地理位置:冰岛古茶园是云南大叶种茶的发祥地之一。从明成化年引种至今五百多年,在勐库繁殖形成勐库大叶茶群体种。在顺宁繁殖变异形成凤庆大叶种群体种。被誉为“云南大叶种之正宗”。勐库茶山以冰岛为界分东、西半山,所产之茶风格各异。

3.大雪山

茶区地理位置:大雪山野生古茶树茶群落,是目前全世界发现的海拔最高、密度最大的大叶茶种群落。生长群落地处双江县大雪山中部,海拔高度为二千二百至二千七百五十米。此茶采摘极难、产量极低,弥足珍贵。

4.懂过茶山

茶区地理位置:懂过位于勐库茶山的西半山,海拔一千七百五十米森林覆盖指数高,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勐库大叶种相传是距今三百多年前有西双版纳引进至勐库厚变种。懂过的古树茶叶形略小,是否有勐库大雪山野生茶变种而成,有待考证。

5.忙肺茶山

茶区地理位置:云南省永德县,永德县市世界茶树的发源地之一,至今还生长着中华木兰以及大面积的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的古树茶,除名气外不输任何名山茶。难怪多年来一直受台湾普洱茶人重视。

6.昔归茶山

茶区地理位置:茶区位于澜沧江畔的昔归芒麓山,得天时地利之美,茶叶品质历来优秀,因地理纬度、海拔、土壤、气候、水源、生态环境、树龄、培植方式、加工工艺等特殊因素,使其内含生物碱、茶多酚、维生素、氨基酸、芳香类物质等含量丰富,此茶年产量极低,多作政府用茶或由行家自藏,市面上极少有售,弥足珍贵。

解读民乐山头茶、秧塔大白茶的生长环境和茶叶有何特点如何位置


民乐山头茶

民乐镇位于景谷的西北部,仝镇土地面积724.8平方千米,年平均气温19℃,年平均降雨量1411.6毫米,海拔880~2200米,箐沟河流纵横交错,海拔相差大,属亚热带气候。东邻景谷乡,南连永平镇,西与临沧市临翔区接壤,北靠镇沅的振太乡。从景谷县城向西沿323国道行驶15千米后,右转进入J32县道再行驶37千米即到民乐镇。

秧塔大白茶

民乐镇秧塔的大白茶,与传统茶品分类中的白茶可不是一回事。它是云南茶树品种中特有的一种,现生长于民乐镇大村村秧塔自然村的古大白茶树只有1000株左右。据景谷秧塔大白茶责任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大昌先生介绍,“秧塔大白茶”因其制作成毛茶后,芽头雪白肥大而得名。因为目前尚不能用茶果作为种子繁殖实心苗栽培,只能用扦插苗进行培育繁殖,这在植物学上是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这1000株左右的古茶树又是如何繁殖留传下来的呢?多年来,云南省的专业植物研究所一直用大白茶的种子进行育苗试验,但未获成功,所以这到现在还是个谜。

大白茶的由来

秧塔村居住着30多户农户,全为彝族。村旁的坡地上长着连片的树龄170~200年的大白茶荼树。据有关史料记载,秧塔大白茶大约在道光二十年(1840年)从江迤(今澜沧双江一带)茶山坝引种于景谷民乐镇秧塔村。茶树从外形上看与普通古茶树无太大区别,但当茶树春天发芽时,芽头有成人食指的两节长,而且茸毛特别多,制成干毛茶以后,芽头肥大,白毫显露。早在清朝末年,村民就将采摘下的大白茶茶叶用红头绳连接扎起,呈稻穗形制干后,犹如白龙须一般,当地茶农将其取名为“白龙须茶”,并交给当地土司,由土司进贡到朝廷,便有了“白龙须贡茶”一说。由于不能以种子进行繁殖,如今大白茶苗都靠扦插繁殖,现在景谷、景东各地都在大范闱种植大白茶,市面上所见的“月光白”茶饼就是由大白茶的芽头制作而成。此外,大村村的牛尖山、牛泥塘、糖梨树以及大河边村的徐家村金竹园、魏家村木小组也有不少的古茶树,金竹园与小景谷、镇沅接壤,所产的茶叶品质比较优秀。

易武弯弓山头茶—古茶园茶树特点生长环境及历史介绍如何位置


弯弓山头茶

谈到弯弓茶,不得不提慢撒茶山,喜爱普洱茶的人都或多或少了解古六大茶山,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以前古六大茶山中有慢撒而无易武。从詹英佩写的《中国普洱茶古六大茶山》一书中记载的资料可知,清咸丰帝以前,慢撒茶山最大的寨子是弯弓大寨,有400多户人家,分为汉族寨、回族寨两个寨子。现汉族寨还存留关帝庙的遗址,而回族寨盖有清真寺。当年的关帝庙占地6000多平方米,为木质结构,是当时古六大茶山中最精美的建筑。而今我们来到此地,见到的只是建庙时留下的地基及断壁残垣,遗址上有一块功德碑可见,上有建庙时各村寨及个人的捐银数目。慢撒老街与弯弓大寨相隔2500米,在弯弓大寨的西面,属于慢撒茶山的中心地,这里生长的古茶王树是弯弓山头茶中最大的茶树。将慢撒茶归为弯弓山头茶,是因为近年来普洱茶爱好者进入易武,往往重视弯弓茶多于慢撒茶。

弯弓山头茶故事

弯弓古荼园是易武茶区中较优秀的山头茶茶园之一,弯弓大寨在清咸丰帝以前也是慢撒茶山的中心,同治十三年(1874年)、光绪十三年(1887年)和光绪二十年(1894年)的三次大火灾,令热闹喧嚣多年的慢撒茶山从此一蹶不振,到1895年,原人口过万的慢撒茶山只剩下50多户人家。可以说慢撒茶山的衰败成就了易武茶山的崛起。由1于以上原因,弯弓大寨的茶树被丢荒,现今只剩30多株古茶树,其中树龄800~1000年的有19株。此外,黄竹蓬和一扇磨有目前为止发现的最大的一片人工栽培型古茶树。

弯弓口感特点及生长环境

一扇磨位于普桑河上游,此地长有几十亩树龄令800年以上的古茶树,有些茶树树围已超过140厘米,茶树形态已显古拙,茶树老化严重。弯弓茶条索长而黑、芽头银毫显现,茶汤汤色透亮,除了具有易武茶的蜜香口感外,更突出香气馥郁、汤感滑而醇厚、涩味较落水洞茶重、口舌生津、喉韵悠长、山野气韵足之特点。近年来,广大普洱茶爱好者以执着的精神在弯弓茶区不断探索寻找,发现了一些深藏在原始深山密林中的被遗弃的古茶园及茶树。如薄荷塘发现的古茶树,树龄老,植株大,而且参差不齐,大部分树高5~8米,最大的一株高约11米。这些茶树鲜叶采摘异常困难,整个茶园算下来,毛茶也就200多公斤。薄荷塘茶是易武茶中的顶尖代表之一,口感清新细腻,香甜润滑,几乎没有苦涩感,山野韵极强。因为生态环境的不可复制性以及茶叶具备的优良品质,这种茶被普洱茶玩家热捧,由于数量极少,度被炒出天价,甚至超过冰岛茶的价格,不愧为茶中逸品。坊间有人将薄荷塘的古树茶形容成“天上有地下无”,还望文生义,说“仿佛喉间有淡淡薄荷凉”,足见其神奇的魅力,其吸引力已快超越曼松贡茶。

岔河山头茶、回寺山头茶村寨及特点介绍如何位置


岔河山头茶

从景福乡沿XJ29南行至小门坎左拐,向东北方向行驶约2千米即可到达岔河村村委会,岔河村村委会周围只有少量的古茶树,大部分茶树都生长在凤冠山、王家村、叶家坝、乌龟坝、羊山等寨子里。从村委会到这些小组的路全为土石路,且极其崎岖曲折。

从景福乡岔河村去风冠山村民小组时途径乌龟坝,乌龟坝位于大囤子山脚下,原先也有成片的古茶园,但在20世纪80年代为种粮食而砍光,只剩下几十株3000年左右的古茶树生长在田坎边及村民房前屋后,年产古树干毛茶150公斤。此处只有两户农户。生态环境极好,后山是无量山自然保护区,常有猴子和黑冠长臂猿出没,高高的崖壁上有瀑布倾泻而下,清澈的小溪从两家农舍之间流过,宁静的环境令人陶进入风冠山小组,我眼前一亮,只见房子都用当地的山石垒成村民就地取材,将不规则的页岩石块稍加敲打,便可作为建房的材料村里干净整洁,环境宜人。这个海拔1900米的小村子,有农户39户人口167人。占茶树1500株左有、树龄大多在300年左右,大部分为中、小叶种,全部生长在村子周田的坡地粮出边,年产干毛茶约5000公斤。

在攻府的策划和推动下、风冠山以石头民居建筑、大面积种撞的核桃园以及黑冠长臂装观测点为特色,大力发限旅游业。村民用山石建成了系列观光景点,小桥流水、清泉泻潺、屋舍俨然,站在忌边上的石房子顶1,真有“览众山小““风景这边独好”的感觉。从岔河往东南方向走,经过对门村便到达风景秀丽的羊山。

羊山因有成群的岩羊出没而得名,这里山清水秀,风光箭,古茶树生长在如此清新灵秀的环境中,吸纳阳光雨露与数自年的大地灵气,所以茶品比较优秀。向村子东北的无量山主峰攀登,山腰有个羊山瀑布,瀑布高七八十米,水流如缎幕珠帘,喷涌而下,气势磅礴,在巨大水帘的撞击下,形成一个石窝深潭,有数|米宽阔,水色深蓝,清澈见底,可能这就是《天龙八部》所捕与的“无量山剑湖”;潭四周树木繁茂,苍翠葱郁,潭前的中部有一块完整光滑的巨石,可立一十余人在其上观瀑听流,也可在石闻风舞,兴许这就是“无量玉壁”。我想,金庸老先生未曾沙足此地,其笔下描绘的无量山景色却惟妙惟肖,如身临其境。神了!

回寺山头茶

回寺村下辖14个村民小组,古茶树主要以零散状分布于各小组的农田田坎边和村民房屋周边。回寺村最大的一片古茶园位于大平掌小组背后的山坡上,茶树成排地生长在粮田田坎边,粮茶间作,有植株约600株,这片大茶园附近还有几片较小的古茶树茶园。该地茶树多为大叶种,树龄在100~200年之间,树径多在10~30厘米,土壤为黄棕壤和红壤。该村的茶叶初制较为粗糙随性,采摘方式为一次性“剃光头”,条索参差不齐,色泽偏黑。由于茶树都分配到各家农户,有的农户采了鲜叶就卖,有的制成毛茶出售,因此产量无法统计。

勐大山头茶,砍盆箐山头茶村寨及故事介绍如何位置


勐大山头茶

勐大镇是镇沅第一大镇,距县城57千米,土地面积869平方千米,年平均气温18.9℃,年降雨量1300~1700毫米,属南亚热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地理位置在无量山东支脉和西支脉分水河——勐统河河边,东面为无量山东支脉的西坡,西面为无量山西支脉的东坡。该镇山头茶小部分生长在西支脉东坡的里崴山心、多依箐和马台村的山坡上,此处的古茶树大多以分散状生长在山坡梯田的田坎边上,茶地海拔在1690米左右,更多的生长于东支脉西坡的文况村砍盆箐村小组。

砍盆箐山头茶

砍盆箐山头茶位于无量山东支脉的西坡上。从勐大镇至文况村委需沿XJ96县道行车15千米,全程为柏油路面。到村委会后左转前往砍盆箐,全程13千米,道路顺铅田河逆流而上,沿途经半坡小组(袁家村)三家村抵达铅田河的源头,即砍盆箐,道路全为土路,只能容纳辆汽车单向行亍驶,路况极其险峻崎岖,坡陡谷深,沿途森林茂密,植被繁盛,生态良好砍盆箐小组现有常住农户10户,民族为彝族,村民房屋分散在河两边的山坡上。村小组里共有古茶树1000多株,树幅较大的有200多株,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成片的古茶园主要集中在大亮山山脚下,海拔在1630~1800米之间,其余的大多生长在坡地的田坎边,茶树树龄在100~400年之间,茶树品种均为大叶种。村民对茶园疏于管理,茶树老化比较严重,产量偏低,茶园土壤为红砖壤。

砍盆箐茶叶在当地颇负盛名,由于产量少,茶味好,因此售价比较高。据砍盆箐村小组组长陈斌介绍,陈家从景谷搬至此地后已是第十代人,听家中老人说祖先搬至此地时已有大片古茶园,按一代人约20年计算,陈家搬至此地已经约200年。加上陈家祖先到此地后栽种的茶树,推算该地茶树树龄在100年以上,像这样的古茶树有1000多株,年产古树毛茶约1.5吨。如今砍盆箐人在享受先人所栽古茶树带来的馈赠的同时,也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保护着这里的稀缺资源。

砍盆箐又名砍船箐,据陈家祖上相传,原来由外地进入砍盆箐没有道路可走,陈家的祖先带着一把斧子,从山中砍倒大树,制作成船形的木盆,逆流而上到此地定居,需要出去时又砍倒大树,制作成船形木盆顺水漂流而下,因而得名。文况村除了砍盆箐山头茶外还有三家村的古茶,树龄大小与砍盆箐的茶树相当,也是乔木大叶种,毛茶产量低。三家村小组有农户30户,全为彝族。此外,大五朵小组、文况小组每组约有古茶树地100多亩。邦卡小组、半坡小组、小五朵小组、小平掌小组各有古茶树地约50亩,茶树为乔木大叶种,生长环境、状态与砍盆箐相似。

《解读无量山主脉及余脉山头茶的地理位置和环境分布在哪坐落于详细介绍》一文由茶经网CY316.com普洱茶栏目提供,我们力求提供优质的2023普洱茶相关知识点,以及准备大量关于普洱茶相关的专题,如:普洱茶的山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