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心问茶:探秘熟茶的另番滋味

发布时间 : 2019-12-04
普洱茶的熟茶 普洱茶的滋味 乌龙茶滋味

普洱茶的熟茶。

因为不同的茶,在不同的人手中泡出来口感上就会有差异,就像是同样的食材,在不同的厨子手中做出来的菜品,就会有不同的口感。

茶叶一般来说都要喝新鲜的,但熟茶被誉为“能喝的古董”,使得熟茶同古玩、艺术品、瓷器一样有收藏价值。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熟茶始终是一个神秘的茶种,只在近20年的时间内,才逐渐揭开神秘面纱。

正式出现熟茶应该从1973年始,1975年年人工渥堆技术在昆明茶厂正式试制成功,从此揭开了普洱茶生产的新篇章。人工发酵技术研制的原因是为了解决普洱茶自然后发酵时间过长(往往十几数十年)的问题,所以人工模仿自然发酵的过程以达快速陈化普洱茶的目的。

学科分类普洱茶是工艺茶,即采用人工发酵加工制成的普洱茶,俗称为“普洱熟茶”。熟茶色泽褐红,滋味纯和,具有独特的陈香。

鲜采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杀青、揉捻、干燥之后,成为普洱毛青。这时的毛青,韵味浓峻、锐烈而欠章理。毛茶制作后,因其后续工序的不同分为“熟茶”和“生茶”。经过渥堆转熟的,就成为“熟茶”。而熟茶经过一段相当长时间贮放,待其味质稳净。贮放时间一般需要2-3年,干仓陈放5-8年的熟茶已被誉为上品。其内香及活力亦发显露和稳健,由此形成越陈越香的普洱茶,也养成了普洱爱好者爱收藏熟茶的传统。

保健功效:

熟茶有许多保健功效:降脂,降压,养胃,较适合中老年人群。可以降脂,降压,防治动脉硬化,预防便秘,利尿,养胃,养颜,减肥等较适合中老年人群及胃寒等人群,对胃有暖胃和保护作用,同时熟茶不会对胃有任何的刺激作用,亦有促进睡眠和养生之功效。

熟普洱茶(生茶自然发酵也同)主要的活性作用成分是红茶素(TR)、黄茶素(TF)、茶褐素(TB)、没食子酸和维生素C等。发酵熟制的熟茶由于加工过程中微生物的作用,大分子多糖类物质的转化形成了大量新的可溶性单糖和寡糖,发酵中,维生素C也成倍增加,这些物质对提高人体免疫系统功能发挥重要的作用。发酵过程使熟茶中所含的黄酮类物质以黄酮苷形式存在,黄酮苷具有维生素P的作用,是防止人体血管硬化的重要物质。熟茶含有丰富有益菌群,在进入人体后不会对胃产生刺激作为,而且能够在胃的表层形成附着膜,对胃产生有益的保护,经常饮用可以起到养胃和护胃的功效。未转化的生茶则和绿茶一样,对胃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熟茶经发酵后,在酶的作用下,又产生了不少新的营养物质,因此在普通茶的基础上,又有了更多功效,如:降脂、减肥、降血压、抗动脉硬化、防癌、抗癌、养胃护胃、健牙护齿、消炎、杀菌、抗衰老等。

古茶厨心.熟茶馆钟情于熟茶且同时营造一个喝茶的环境,以茶为媒介,让茶友能够有一个真正静下心来喝茶、以及对茶、茶文化全方位体验的空间,另外从健康的角度出发,把馆主多年积累的熟茶拿出来跟茶友分享,让茶友喝到真正好喝的熟茶,改变茶友以往对熟茶在认知上的一些偏见。

之所以叫“古茶厨心.熟茶馆”,是因为不同的茶,在不同的人手中泡出来口感上就会有差异,就像是同样的食材,在不同的厨子手中做出来的菜品,就会有不同的口感。泡茶的时候,就像是一个厨子炒菜,需要用心去对它释性。这就是启用“厨心”这两个字的缘由。

古茶厨心.熟茶馆经过十几年茶给予的苦与甜,最终从健康理念出发,致力于推广普洱熟茶,特别是古树熟茶。

人生百味,归一厨心!以厨子之心来事茶,每一道茶就像烹制一道美味佳肴一样,古茶厨心,熟茶馆与大家共享舒心茶生活。

cy316.Com精选阅读

熟茶来由探秘


今天,我们都知道,普洱茶分为生茶和熟茶,但鲜为人知的是,熟茶的诞生,不仅为普洱茶增添了一个新品种,同时,不论在普洱茶名称的复活,还是在普洱茶推广、品饮等方面都立下汗马功劳。1976年12月,在熟茶生产了一年后,省茶叶进出口公司根据全省茶叶的生产、销售情况,在昆明召开全省普洱茶生产会议,通报了“广交会”发酵茶销售情况和需求量,明确提出云南的茶厂加大发酵茶的生产。同时,为外销方便,也为与其他茶区分,正式决定将用晒青毛茶经渥堆发酵的茶称之为“普洱茶”。普洱茶,在清中期后,因成为朝廷贡茶而出名,但随中国茶叶六大茶类的形成(绿茶、红茶、白茶、黄茶、黑茶、铁观音),普洱茶被列入绿茶的分支青茶之中,自民国后便不见了称谓,饼茶被称之为“圆茶”,蘑菇型和窝头型的茶被称之为“沱茶”,砖型的边销茶被称之为“砖茶”。随时光的流逝,“普洱茶”这个茶品和称谓渐渐被人淡忘。1976年12月省茶叶进出口公司的普洱茶会议,对云南茶叶、尤其是普洱茶的发展,是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也是一次充满了智慧的会议,对普洱茶的重生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普洱茶”,这个曾经的云南品牌茶叶已经沉寂百年,要将用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经渥堆发酵后产生的新茶取名,何不用曾经辉煌而已被淡忘已久的“普洱茶”来命名?没准还能重振普洱茶的雄风。于是,“普洱茶”一词再次在云南的大地回响,并且在不久的将来,在中国,乃至世界而知名。随时光的流逝,时至今日,那次会议的详情,如:何人提出用“普洱茶”来命名新产品,何人提出用“唛号”来管理普洱茶,何人提出加大普洱茶的生产,都不得而知,实为憾事。但不管怎样,普洱茶在 1976 年底复活了,并从此一发不可收。在 1979 年的农业部颁布的普洱茶标准中,开宗明义将“普洱茶”定义为: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渥堆发酵后制成的茶叶。换句话说,“普洱茶”就是现在所说的熟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普洱茶”就等同于现在我们所讲的“熟茶”。乃至于现今在相当的茶人中仍然把普洱茶等同于熟茶。今天,大家都普遍认同:普洱茶分为“生茶”和“熟茶”。笔者曾经问过许多老茶人,为什么把新生产出的、用大叶种晒青毛茶经渥堆发酵出的普洱茶叫“熟茶”?而把用大叶种晒青毛茶直接做出的普洱茶叫“生茶”?是谁取的?什么时候取的?除了一个明确的事实,即 2000 年以后“生”“熟”茶才在市场上逐渐传开来外,其他的没有答案,或者说笔者在目前没有听到确切的答案。笔者只能结合听到的只言片语,发挥合理想象了。感谢那群已无从考证的茶人,给这种新的普洱茶取了个小名:“熟茶”;同样,感谢那群已无从考证的茶人,给传统的普洱茶取了个小名:“生茶”;感谢广大的茶人,口口相传这两个亲切的小名。就像中国人,有一个正式的名字,但也有一个家里人取的昵称,而这个昵称与正式的名字中的“字”多半没有关系。普洱茶就是这样,虽然一个被权威机构定义为黑茶,另一个被定义为绿茶,大家都称之为普洱茶(2004 年普洱茶被权威部门重新定义,用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压制的紧压茶,以及用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经渥堆发酵后生产的茶叶)。但在市场上,在茶客的交流中,仍顽强地称呼着这两个小名,直到今天深入人心。遥想当年,也许是先把未发酵的大叶种晒青茶叫“生茶”,而新的、从“生”生出的茶自然也就有了和“生”相对应的词——“熟”,“熟茶”应运而生。也许是正好相反,先取了“熟茶”这个小名,又把未发酵的普洱茶取了个和“熟”相对应的小名:“生茶”,真是一生二啊。不管是先有“生”还是先有“熟”,反正普洱茶中有两兄妹是为大家所接受的事实。“生茶”“熟茶”这两个小名,得到市场认可,得到广大茶客认可,也就是这个认可,成就了普洱茶的哲学和美学意义。宛如大家熟悉的“太极图”,一阴一阳,一黑一白,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互相交融。生茶酽,苦涩味重,刚烈、霸气,充满阳刚之气,但茶性偏寒,适合体热的人喝;熟茶味柔和,无苦涩味,滑顺滋润,甜香,但茶性偏热,适合体寒的人喝。你看,一阳一阴,阳中有阴,阴中有阳,一个金黄透亮,闪闪发光,像金色的阳光,充满阳刚之气;一个深红艳丽,透过光线方可见其深邃靓丽,宛如一位有内涵和气质的佳丽,充满阴柔之美。一“生”一“熟”,和中国哲学的世界由一阴一阳组成的理论暗合。世间茶品,唯有普洱茶,虽然都叫普洱茶,却是两个绝然不同、但又相互对应的茶品,唯此,才更彰显其哲学含义和审美价值。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大凡有实力的普洱茶生产厂家,无一例外地都是两种茶品都生产,仿佛在生产上都要达到一种平衡。这,又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暗合。但在茶的分类中,普洱茶被硬生生地分成两类:生茶(晒青茶)被划入绿茶中,熟茶则被划入黑茶中,两兄妹被分开,割裂了普洱茶中体现的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好在茶人始终执着坚持叫“生茶”和“熟茶”,并印在茶的包装上。

探秘普洱熟茶的前世今生


今天,我们都知道,普洱茶分为生茶和熟茶,但鲜为人知的是,熟茶的诞生,不仅为普洱茶增添了一个新品种,同时,不论在普洱茶名称的复活,还是在普洱茶推广、品饮等方面都立下汗马功劳。

1976年12月,在熟茶生产了一年后,省茶叶进出口公司根据全省茶叶的生产、销售情况,在昆明召开全省普洱茶生产会议,通报了“广交会”发酵茶销售情况和需求量,明确提出云南的茶厂加大发酵茶的生产。同时,为外销方便,也为与其他茶区分,正式决定将用晒青毛茶经渥堆发酵的茶称之为“普洱茶”。

普洱茶,在清中期后,因成为朝廷贡茶而出名,但随中国茶叶六大茶类的形成(绿茶、红茶、白茶、黄茶、黑茶、铁观音),普洱茶被列入绿茶的分支青茶之中,自民国后便不见了称谓,饼茶被称之为“圆茶”,蘑菇型和窝头型的茶被称之为“沱茶”,砖型的边销茶被称之为“砖茶”。随时光的流逝,“普洱茶”这个茶品和称谓渐渐被人淡忘。1976年12月省茶叶进出口公司的普洱茶会议,对云南茶叶、尤其是普洱茶的发展,是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也是一次充满了智慧的会议,对普洱茶的重生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普洱茶”,这个曾经的云南品牌茶叶已经沉寂百年,要将用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经渥堆发酵后产生的新茶取名,何不用曾经辉煌而已被淡忘已久的“普洱茶”来命名?没准还能重振普洱茶的雄风。于是,“普洱茶”一词再次在云南的大地回响,并且在不久的将来,在中国,乃至世界而知名。随时光的流逝,时至今日,那次会议的详情,如:何人提出用“普洱茶”来命名新产品,何人提出用“唛号”来管理普洱茶,何人提出加大普洱茶的生产,都不得而知,实为憾事。

但不管怎样,普洱茶在1976年底复活了,并从此一发不可收。在1979年的农业部颁布的普洱茶标准中,开宗明义将“普洱茶”定义为: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渥堆发酵后制成的茶叶。换句话说,“普洱茶”就是现在所说的熟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普洱茶”就等同于现在我们所讲的“熟茶”。乃至于现今在相当的茶人中仍然把普洱茶等同于熟茶。

今天,大家都普遍认同:普洱茶分为“生茶”和“熟茶”。笔者曾经问过许多老茶人,为什么把新生产出的、用大叶种晒青毛茶经渥堆发酵出的普洱茶叫“熟茶”?而把用大叶种晒青毛茶直接做出的普洱茶叫“生茶”?是谁取的?什么时候取的?除了一个明确的事实,即2000年以后“生”“熟”茶才在市场上逐渐传开来外,其他的没有答案,或者说笔者在目前没有听到确切的答案。笔者只能结合听到的只言片语,发挥合理想象了。感谢那群已无从考证的茶人,给这种新的普洱茶取了个小名:“熟茶”;同样,感谢那群已无从考证的茶人,给传统的普洱茶取了个小名:“生茶”;感谢广大的茶人,口口相传这两个亲切的小名。就像中国人,有一个正式的名字,但也有一个家里人取的昵称,而这个昵称与正式的名字中的“字”多半没有关系。普洱茶就是这样,虽然一个被权威机构定义为黑茶,另一个被定义为绿茶,大家都称之为普洱茶(2004年普洱茶被权威部门重新定义,用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压制的紧压茶,以及用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经渥堆发酵后生产的茶叶)。但在市场上,在茶客的交流中,仍顽强地称呼着这两个小名,直到今天深入人心。

遥想当年,也许是先把未发酵的大叶种晒青茶叫“生茶”,而新的、从“生”生出的茶自然也就有了和“生”相对应的词——“熟”,“熟茶”应运而生。也许是正好相反,先取了“熟茶”这个小名,又把未发酵的普洱茶取了个和“熟”相对应的小名:“生茶”,真是一生二啊。不管是先有“生”还是先有“熟”,反正普洱茶中有两兄妹是为大家所接受的事实。“生茶”“熟茶”这两个小名,得到市场认可,得到广大茶客认可,也就是这个认可,成就了普洱茶的哲学和美学意义。宛如大家熟悉的“太极图”,一阴一阳,一黑一白,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互相交融。生茶酽,苦涩味重,刚烈、霸气,充满阳刚之气,但茶性偏寒,适合体热的人喝;熟茶味柔和,无苦涩味,滑顺滋润,甜香,但茶性偏热,适合体寒的人喝。你看,一阳一阴,阳中有阴,阴中有阳,一个金黄透亮,闪闪发光,像金色的阳光,充满阳刚之气;一个深红艳丽,透过光线方可见其深邃靓丽,宛如一位有内涵和气质的佳丽,充满阴柔之美。

一“生”一“熟”,和中国哲学的世界由一阴一阳组成的理论暗合。世间茶品,唯有普洱茶,虽然都叫普洱茶,却是两个绝然不同、但又相互对应的茶品,唯此,才更彰显其哲学含义和审美价值。

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大凡有实力的普洱茶生产厂家,无一例外地都是两种茶品都生产,仿佛在生产上都要达到一种平衡。这,又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暗合。但在茶的分类中,普洱茶被硬生生地分成两类:生茶(晒青茶)被划入绿茶中,熟茶则被划入黑茶中,两兄妹被分开,割裂了普洱茶中体现的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好在茶人始终执着坚持叫“生茶”和“熟茶”,并印在茶的包装上。

时间刻度上的熟茶滋味


当我们走进一家茶庄,坐到泡茶台前,双手接过茶庄老板递过来的一片普洱茶的时候,你的脑子里一定在想:“这是什么年份的?好不好?我如何判断它的年份与好坏?年份与好坏,一般来讲,是标志一款普洱熟茶是否物有所值的最重要的两个指标。如果在这两个指标上判断失误,那就有可能带来经济上的损失。

鉴别熟茶,从器官开始

在谈如何判断年份与好坏前,我想应该先请大家自问一下:“我用什么东西去判断、鉴别一款普洱熟茶?”这里所说的“东西”当然是指我们人体的器官部位而不可能是仪器仪表。我想是要依靠下列五种器官和部位:眼睛、鼻子、嘴巴、躯干以及大脑。

眼睛——用来观察干茶、汤色和叶底。但是,我要说的是:茶是用来喝的不是用来看的,尤其是普洱茶。汤色这项指标即使在相当成熟的乌龙茶评审中也只是作为参考分而不作为正式评审打分。

鼻子——用来闻取茶的香气,很重要。

嘴巴——用来品尝茶的滋味,很重要。

躯干——用来感受茶气。

大脑——用来综合分析前面四种器官部位采集、传递来的信息,作出判断。

对于熟茶品鉴来讲,鼻子、嘴巴是最重要的器官,因为“香甜醇厚滑”这五项指标主要是依靠鼻子和嘴巴来获取的,所谓的愉悦感也主要是通过鼻子和嘴巴来得到的。通过躯干感受到的茶气,则对品鉴中生代茶和老茶十分重要,但对于熟茶来讲茶气不算最重要指标。干茶、汤色和叶底可以作为判断年代和好坏的辅助手段,但不是主要手段。严格来讲,高明的品鉴家应该可以蒙着眼睛来判断一款茶的年份和好坏。

我们知道了人体五种器官和部位在鉴别普洱熟茶中的分工之后,就可以开始来鉴茶了。我们知道普洱熟茶随着存放时间以及环境的不同,其口感、香气等的表现也会有不同的变化,那么反过来,我们就有可能根据不同的口感、香气特征来大致判断某一款茶的存放时间和环境。

四个阶段

在时间刻度上品味熟茶

普洱茶是存在于多维空间中(原料、工艺、时间、温度、湿度、微生物种群……)的物体,而我们试图以一条最简洁的直线来描绘它,那得到的只能是大致接近的结果。这是一条以时间为刻度的直线,起点就是现在,从诞生之日起就存在于世的熟茶依时间先后排列在这条直线上。我们的任务就是为手上拿着的茶找到在直线上的位置。

我把排列在这条直线上的茶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生产压制成型后3至5年。这个阶段的茶因为在市场上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所以应该引起特别的关注。应该说,这个阶段的熟茶量不算少,但是真正意义上的好茶并不多,因为那几年人们的注意力都放在生茶上了,而且做熟茶对一个茶厂来讲确实也面临着资金和技术的双重压力,不像生茶那么相对“简单”。

“香甜醇厚滑”五项指标中,“醇”(即纯净,杂味少甚至没有)应该是排在第一位的,只是因为好念好记才放在了后面。大多数人接触普洱茶从熟茶开始,接受普洱者大多因为其“醇”,而拒绝普洱者则大多因为“不醇”,所以一款熟茶是不是“醇”非常关键。云烟的“醇”靠的是烟叶原料的存放,普洱茶的“醇”也靠渥堆起堆后的存放散堆。

“甜”应该跟原料有关。“香”、“厚”、“滑”似乎是一体的。所谓“厚”往往被理解为像一种喝了薄薄的粥(或者藕粉)的粘稠感觉,我觉得也可以认为是茶所浸出的内含物质较丰富的原因。“厚”一般是“滑”的基础,同样也是造成“香”的原因。

从实际情况来看,渥堆完成后散堆1至2年再压制成型的茶似乎也能达到3至5年的口感效果。

这个阶段的熟茶中,市场占有量最大的应该是勐海系熟茶,即渥堆车间安排在勐海县境内、利用勐海县特有的气候条件及适宜的微生物菌群再加上当年勐海茶厂的工艺和生产经验所完成的熟茶初加工。勐海系熟茶以重发酵见长,即发酵度达到七成以上,并经相当时间(一般半年以上)散堆后形成所特有的“焦糖香”。一款好的勐海系熟茶从1泡至15泡,会形成“焦糖香”、“蔗糖香”、“枣香”的依次排列,愉悦感很强,引人入胜。只是这样的好茶并不多见。这个阶段的下关销法沱的特点是口感带酸,原料的区域特征明显。昆明茶厂从06年开始恢复7581砖的生产,口感比较中庸、平稳,优缺点都不明显。

第二阶段:生产压制成型后8至10年。大概从第五年开始,勐海系熟茶的“焦糖香”逐渐消退,替之以微弱的“熟米香”,也有人称为“糯香”。下关销法沱的酸口也逐渐减弱,如果是南方存储的话酸口会减得更快些。到8至10年的时候,“熟米香”占主导地位,熟茶的厚滑度与年份感会比较明显(茶不好,厚滑度出不来也能体现出来)。当初做茶时快速高温烘干的痕迹基本消退,喝上去不再觉得口腔发干了。

第三阶段:生产压制成型后15至20年。存期在10年以上的熟茶,我一般把它区分为南方仓储(广东、港台)和云南仓储两种情况了。

云南仓储出来的茶,一直到94年生产的茶都还没有一点参香、药香,而“熟米香”愈发加重,口感醇厚,比较迷人!

同期南方仓储的熟茶,不管是勐海系、下关系还是昆明系,在这个阶段一般都出现了参香和微弱的药香,但是五项指标及其均好性(协调一致性)还有距离,放出好效果来、有愉悦感的茶不多,容易被人垢病,我称之为“尴尬的第三阶段熟茶”。

第四阶段:生产压制成型后20年以上。以73厚砖为代表,放仓退仓到位,五项指标及其均好性皆好,药香显,化感十足,愉悦感很强。这个阶段的茶少而价高、可遇而不可求了。

问茶:论熟茶上的微生物


熟茶是一种发酵茶,亦称“可以喝的古董”。可长期存放、愈陈愈香,越陈越香品质越好。现代生物科技检测表明,熟茶对人体健康有许多积极、正面的作用。经过深发酵之后,茶中含有大量的茶多糖、茶多酚、各种矿物质、维生素及纤维素和各种有机物,膳食纤维含量高达35%。经常饮用熟茶可以降低血脂、防止动脉硬化,降低血糖,控制血压,还有抗氧化、抗辐射,甚至抗突变,特别适合中老年人、肥胖者以及长期人群使用电脑等办公室一族饮用。

众所周知,熟茶的独特品质主要是在后发酵过程中形成的。熟茶的后发酵,按其所需时间的长短可分为快速后发酵(即“渥堆”后发酵)和缓慢后发酵(即贮存陈化后发酵),缓慢后发酵又有湿仓和干仓两种形式。

晒青毛茶经过洒水渥堆,因水分与温度提升有利于微生物生长。在渥堆过程中,参与作用的微生物包括酵母雷(saccharomyces)、细菌类(bacterium)、黑曲霉(aspergillusniger)、青霉属(penicllium)、灰绿曲霉(aspergillusgloucus)、根霉属(rhizopus)等等。能够成为发酵食品的发酵茶,首要的是对人体的安全性,渥堆是多种微生物的总和作用,有益的真菌微生物会使茶叶品质提高(如:黑曲霉、酵母菌、根菌),有的对有害的细菌等微生物起杀灭、拮抗,抑制的作用(如黑曲霉、青霉等)。在整个正规渥堆生产过程,并没有发现导致人体致病菌类。

“渥堆”过程中,叶的湿热作用和微生物作用交替进行,从而形成了普洱茶特有的汤色红褐、滋味淳厚、陈香四溢的品质风格。这表明微生物在普洱茶的渥堆过程中对其品质的形成有着其他成分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普洱茶渥堆过程中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优势菌群。在渥堆前期,中温型霉菌繁殖迅速,占据优势地位;而在渥堆后期,低温嗜干的灰绿曲霉开始大量繁殖,并逐渐取代中温型霉菌的优势地位。不同的酶系参与不同优势菌群的活动,从而使茶叶的成分发生了变化,最终形成了不同品质特征的普洱茶。而因气候、环境、水质与制程等等过程中,所产生不同菌类比例,终而产生代表各厂方渥堆熟茶的特殊风味。

发酵茶的安全性和品质的良性变化,是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成果,是千百年饮茶人长期品饮和亲身试验得到的结论,中国茶叶的安全性和营养保健功能,得到国内外医学界、检验界、科技界和饮食界的认同!

普洱熟茶从原料,到制作工艺,再到成品,最后经过时间的沉淀,成为陈年熟茶。每一个环节都非常重要,但最终好与坏,还是从品茶人嘴里说了算,只有经得起考验才是好熟茶。茶叶市场经过近十年的高速发展,相信茶客们会越来越懂茶,品鉴水平不断的提升,不能随便被别人忽悠。只有货真价实,且品质过硬的产品才能长期得以生存和发展。

普洱熟茶为什么会滋味寡淡?普洱熟茶为什么会滋味寡淡?


缺乏活性、滋味寡薄、燥口都是普洱熟茶中所出现的让人不舒服的口感,好的熟茶入口应该是醇润丝滑,不寡不燥的,哪些原因可能导致茶汤出现不良口感呢?可以从原料、工艺、仓储、冲泡四个方面分析。

原料

熟茶经过渥堆发酵后,茶叶本来的面貌会发生改变,并且渥堆过程中要承担原料损耗以及发酵失败的风险,所以一些厂家在制作熟茶时就不会选择很好的原料来发酵,但一款转化后的好茶,首先要保证它从源头开始就是优秀的。

用台地、小树料发酵熟茶,发的太轻,汤水易寡薄,发的太重,茶汤又失了活性,更不要说拿高温杀青的绿茶、霉变茶来做熟茶。好的熟茶,选料应该是有一定树龄的古树或大树,并且滋味厚实、有苦有涩的胜过滋味清淡的。

工艺

高温杀青,活性酶被完全杀死;发酵时堆温过高、发酵过度都可能导致后期茶叶缺乏活性、燥口。杀青过程中,鲜叶刚下锅,要通过抖水让叶温迅速上升到50℃以上,但是又不能超过70℃。温度太低,茶叶易出现红梗红叶,温度太高,酵素酶被完全杀死,茶叶就会丧失活性,高温制程的另一个后果,是会导致茶汤燥口。

发酵时,堆温控制在50~60℃之间,如果连续三天茶叶堆温超过70℃,就会烧堆,出现碳化,茶叶入口甜水,没活性。

仓储

高温高湿的环境会让茶品快速转化,如果空气中的含水量过高,干茶就会吸收水分,茶叶冲泡时滋味寡淡,入口水水的;长期处在高温低湿的环境,茶叶喝起来会燥口。普洱茶的仓储环境,温度最好常年保持在20~30℃,湿度控制在50~70%之间。

冲泡

如果是放了很久的茶叶,或者从外地刚刚运来的茶叶,冲泡前一定要先打开包装,将饼茶撬开,放在通风处醒茶2~3天。

冲泡时高冲注水、盖盖泡可能导致茶汤燥口,水温低、出汤过快,茶叶喝起来香气低并且滋味寡淡。注水时,遵循低、缓、匀的原则,不要用水击打茶叶,让茶叶翻滚,泡茶水温保持在90℃以上,95℃左右为佳。

顶级普洱熟茶的滋味:醇正甜滑


普洱茶新制出的生茶品,浓烈的滋味总是令很多口感清淡的茶友们接受起来有很大难度,若是静静等待后期缓慢的自然醇化,人生短暂,我们能有多少个五年十年等待?为了尽快喝到好喝而刺激性低的普洱茶,前辈茶人拓展了制作工艺,通过渥堆发醇工艺,制作出了普洱熟茶。但是,经更多人为工艺介入,难免给普洱茶熟茶带入更多外来令人不喜欢的气息,这也是很多新制熟茶令大家不喜欢品饮的主要原因。什么样口感滋味的普洱熟茶是一款好喝的好茶品呢?

醇——醇和

去除普洱生茶的生、涩、苦等新茶气息,通过工艺制作,从而形成普洱熟茶醇和而少刺激性的特有温和茶性,对身体肠胃刺激小,让更多朋友们都能够接受,喝上一杯温暖而健康的普洱熟茶。

正——纯正

因更多人为工艺介入,导致其茶品外来气息严重,尤其刚渥堆出来的熟茶,各种气味令茶品没法入口品饮,所以需要通过后期工艺处理,从而去除异杂味,使茶品气味干净、纯正,具有熟茶特有的熟香。

甜——香甜

经渥堆工艺,去除了新毛茶的苦涩,从而使我们喝到香甜的普洱熟茶,甜,总是会令我们喜欢而容易接受的。

滑——糯滑

滑、稠、糯、柔。如果冻滑感、如老汤稠感,如米油糯感、如蚕丝柔感。喝到这样绵滑、稠糯、柔顺、香甜的普洱熟茶,是茶缘,要感恩。

能喝到滋味醇和无苦涩,香气纯正香甜而无异杂味,汤感绵滑、稠糯,顺柔而不薄利,寡涩,枯燥,又带有回甘生津的好茶品,夫复何求?

静下心来,才能喝得普洱滋味


席间有个笑话,几个人在一起喝普洱茶,其中一人忙着接电话,茶还没喝入口,刚放下电话,听到众人在说茶好,就忙不迭地说:“这茶入口醇香,生津回甘,真是好茶。”主人一愣,不知怎么接话,却引得大家一阵大笑,原来好茶如此!

茶喝到这个份上,其实喝什么茶已经没有什么不同了。

佛家有说静而生慧,粗浅得讲就是一个人安静才能获得、启迪智慧,同样静而知味,心静才能识别得出茶的滋味,否则五蕴炽盛,什么茶入口都是一个味。

心静,知茶有三味。

第一味,口味。

说是口味,实是分为味道和口感两种,好普洱茶让嘴巴越喝越张开。

味道分酸、甜、苦、辣、咸、鲜共六味。酸味,一般是受潮、发霉产生的异味,是劣品;甜可分为前味甜和后味回甘两种,根据茶品种不同表现不一样,两者都是好茶;苦是基本味,好的普洱茶苦重则生津快、回甘重,反之绵柔;辣和咸味,小编还没有喝到过;普洱茶不同于绿茶的鲜爽,不以鲜味为评判依据。

口感是口腔接触茶汤产生更高一级的体验和感受,不同于口味全世界就是六种,主要来自于个人的经历、记忆和训练。通常形容茶的口感有:厚、薄、寡、淡、干、浓、稠、涩、柔、滑、糙、生津、回甘、舌敷、喉韵等,一般而言,口感正向的、越饱满的普洱茶品质就越好。

第二味,身味。

喝茶养身,这个养有两个境地,其一是当下喝的身体舒畅,个人体质有差异,通常以3-6杯为一个时间刻度,有人喝的身体熏热(由内而外,像蒸桑拿一样),有人喝的或手背或脊椎或脑门发热出汗,有人喝的面色红润宛若新春,这些都是茶气运转身体,让身体通透的效果;其二日久健体,体现在去除或减轻口腔异味、身体尘味,促进新陈代谢,排毒强肝健脾胃,常喝茶的男人四十岁上下眼角依然平滑没有鱼尾纹(这不会讨女生的嫉妒了吧)。

第三味,意味。

这意也分两处讲,一处是一个人经历世间百态尝得百味,最后苦尽甘来终得圆满,唯有普洱茶才有这般啜苦咽甜的人间滋味;另一处是大道之意,唐朝赵州和尚是“禅茶一味”的老祖宗,得道后有无数信徒、僧人前来求法,无论是谁问什么问题,赵州和尚就是回答一句话:“吃茶去。”如同一招鲜吃遍天下一样,“吃茶去”解万法。这喝茶的意味是道可道非常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如春江水暖自知自得。

由口、及身、达意,虽说是小小的一杯普洱茶,却只有静下心来,才能识得好茶尝得真味。

熟茶来由探秘:谁给经渥堆发酵的普洱茶品命名为熟茶的?


今天,我们都知道,普洱茶分为生茶和熟茶,但鲜为人知的是,熟茶的诞生,不仅为普洱茶增添了一个新品种,同时,不论在普洱茶名称的复活,还是在普洱茶推广、品饮等方面都立下汗马功劳。

1976年12月,在熟茶生产了一年后,省茶叶进出口公司根据全省茶叶的生产、销售情况,在昆明召开全省普洱茶生产会议,通报了“广交会”发酵茶销售情况和需求量,明确提出云南的茶厂加大发酵茶的生产。同时,为外销方便,也为与其他茶区分,正式决定将用晒青毛茶经渥堆发酵的茶称之为“普洱茶”。

普洱茶,在清中期后,因成为朝廷贡茶而出名,但随中国茶叶六大茶类的形成(绿茶、红茶、白茶、黄茶、黑茶、铁观音),普洱茶被列入绿茶的分支青茶之中,自民国后便不见了称谓,饼茶被称之为“圆茶”,蘑菇型和窝头型的茶被称之为“沱茶”,砖型的边销茶被称之为“砖茶”。

随时光的流逝,“普洱茶”这个茶品和称谓渐渐被人淡忘。1976年12月省茶叶进出口公司的普洱茶会议,对云南茶叶、尤其是普洱茶的发展,是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也是一次充满了智慧的会议,对普洱茶的重生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普洱茶”,这个曾经的云南品牌茶叶已经沉寂百年,要将用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经渥堆发酵后产生的新茶取名,何不用曾经辉煌而已被淡忘已久的“普洱茶”来命名?没准还能重振普洱茶的雄风。于是,“普洱茶”一词再次在云南的大地回响,并且在不久的将来,在中国,乃至世界而知名。

随时光的流逝,时至今日,那次会议的详情,如:何人提出用“普洱茶”来命名新产品,何人提出用“唛号”来管理普洱茶,何人提出加大普洱茶的生产,都不得而知,实为憾事。

但不管怎样,普洱茶在1976年底复活了,并从此一发不可收。在1979年的农业部颁布的普洱茶标准中,开宗明义将“普洱茶”定义为: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渥堆发酵后制成的茶叶。换句话说,“普洱茶”就是现在所说的熟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普洱茶”就等同于现在我们所讲的“熟茶”。乃至于现今在相当的茶人中仍然把普洱茶等同于熟茶。

今天,大家都普遍认同:普洱茶分为“生茶”和“熟茶”。笔者曾经问过许多老茶人,为什么把新生产出的、用大叶种晒青毛茶经渥堆发酵出的普洱茶叫“熟茶”?而把用大叶种晒青毛茶直接做出的普洱茶叫“生茶”?是谁取的?什么时候取的?除了一个明确的事实,即2000年以后“生”“熟”茶才在市场上逐渐传开来外,其他的没有答案,或者说笔者在目前没有听到确切的答案。笔者只能结合听到的只言片语,发挥合理想象了。

感谢那群已无从考证的茶人,给这种新的普洱茶取了个小名:“熟茶”;同样,感谢那群已无从考证的茶人,给传统的普洱茶取了个小名:“生茶”;感谢广大的茶人,口口相传这两个亲切的小名。就像中国人,有一个正式的名字,但也有一个家里人取的昵称,而这个昵称与正式的名字中的“字”多半没有关系。普洱茶就是这样,虽然一个被权威机构定义为黑茶,另一个被定义为绿茶,大家都称之为普洱茶(2004年普洱茶被权威部门重新定义,用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压制的紧压茶,以及用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经渥堆发酵后生产的茶叶)。

但在市场上,在茶客的交流中,仍顽强地称呼着这两个小名,直到今天深入人心。遥想当年,也许是先把未发酵的大叶种晒青茶叫“生茶”,而新的、从“生”生出的茶自然也就有了和“生”相对应的词——“熟”,“熟茶”应运而生。也许是正好相反,先取了“熟茶”这个小名,又把未发酵的普洱茶取了个和“熟”相对应的小名:“生茶”,真是一生二啊。不管是先有“生”还是先有“熟”,反正普洱茶中有两兄妹是为大家所接受的事实。“生茶”“熟茶”这两个小名,得到市场认可,得到广大茶客认可,也就是这个认可,成就了普洱茶的哲学和美学意义。

宛如大家熟悉的“太极图”,一阴一阳,一黑一白,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互相交融。生茶酽,苦涩味重,刚烈、霸气,充满阳刚之气,但茶性偏寒,适合体热的人喝;熟茶味柔和,无苦涩味,滑顺滋润,甜香,但茶性偏热,适合体寒的人喝。你看,一阳一阴,阳中有阴,阴中有阳,一个金黄透亮,闪闪发光,像金色的阳光,充满阳刚之气;一个深红艳丽,透过光线方可见其深邃靓丽,宛如一位有内涵和气质的佳丽,充满阴柔之美。

一“生”一“熟”,和中国哲学的世界由一阴一阳组成的理论暗合。世间茶品,唯有普洱茶,虽然都叫普洱茶,却是两个绝然不同、但又相互对应的茶品,唯此,才更彰显其哲学含义和审美价值。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大凡有实力的普洱茶生产厂家,无一例外地都是两种茶品都生产,仿佛在生产上都要达到一种平衡。这,又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暗合。

但在茶的分类中,普洱茶被硬生生地分成两类:生茶(晒青茶)被划入绿茶中,熟茶则被划入黑茶中,两兄妹被分开,割裂了普洱茶中体现的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好在茶人始终执着坚持叫“生茶”和“熟茶”,并印在茶的包装上。

普洱熟茶的一些不适滋味的成因


我们在喝某些熟茶的时候会感受到一些不愉悦的滋味,这些大多是在渥堆发酵过程中某些细节做不到位引起的,也在此和茶友们简单交流一下。

1、发酸。这个问题前几年经常碰见。一般情况是发酵过轻。有些时候为了给茶叶留下陈化的空间,会追求轻度发酵。可是往往掌握不好,就会过轻,就会出现淡薄,无厚度,或者发酸。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发酵过程温度太低,这种情况出现的酸,十几年都难去除。

2、麻,卡喉。大部分情况是发酵过度,刚好和前面相反。这种茶往往前面几杯入口温和,慢慢就觉得口腔有点麻,喉咙干。这种茶的叶底往往都有严重的碳化,属于发酵过度。

3、异味。各种异味,最常见的是烂泥味。这种情况最有可能的原因是原料不合格。比如使用了烘青。烘青茶已经失去活性,已经无法培养出有益菌种了。长时间在湿热环境中,捂出一些无法描述的味道也就属于正常了。

4、淡薄。这个首先和原料有关。个人觉得最好还是使用山区茶园手工晒青茶,并且发酵前做有意识的拼配。个人偏好是30%临沧,70%勐海。这样发酵出来的茶性表现比较丰富、均衡。

渥堆发酵只是普洱熟茶制作工艺中的一环,这个过程主要还是湿热作用,微生物作用和酶的作用只能算是一个初级阶段。要喝到一杯好的熟茶,个人觉得,至少需要入仓陈化3—5年。要让微生物和酶在这个阶段提升熟茶的品质。提升品饮的乐趣和保健的功能。这也是普洱茶越陈越香的奥秘所在。

消费者问:新手如何品饮普洱熟茶?


从观茶汤、闻气味、尝味道、看叶底等方面为您介绍品饮普洱熟茶的知识!

1、观茶汤

茶汤颜色(称取试样茶5克,置于250ml的标准审评杯中,沸水冲泡5分钟)

新茶期:栗黑(1-5年)

醇化期:暗栗(5-10年)深栗(10-15年)栗褐(15-20)年栗红(20-30)年

陈茶期:深红(30年以上)

由于汤色与发酵时茶叶的成熟度,储藏环境的温湿度密切相关,以上划分仅供参考。

透明度

浑浊不清晰清晰透明透明发亮晶莹剔透

粘稠度

水样的流动的稠密的浓厚的油状的粘稠的

2、闻气味

成熟的:普香(1-5年)梅子香(5-10年)桂圆香(10-15年)

参香(15-20年)药香(20-30年)沉香(30年以上)

由于香气与发酵时茶叶的成熟度,储藏环境的温湿度密切相关,以上划分仅供参考。

异味:渥臭味酸馊味霉味青味湿仓味烟味焦糊味异杂味

香气层次感:单一的丰富的有层次的变化的

香气质量:高扬下沉内敛

3、尝味道

优质味道:甜润厚滑

不良味道:霉酸苦涩

汤感:贫乏的薄的厚的饱满的

水路:粗糙的滑的丝滑的

喉感:刺痛发干甘甜润

回味:持久中等短暂无

4、看叶底

普洱熟茶的保健功能

暖胃养胃,助消化,不影响睡眠。

降血脂,降尿酸,降低胆固醇。

【爱米尔卡罗比医师.巴黎圣安东尼医学系】凡饮用云南普洱茶的40%以上的病例,有不同程度体重减轻,年龄在40至50的病例效果更显著。对降低人体所含物效果好的占30%。对降低人体所含三酸甘油脂、胆固醇、血尿酸等有不同程度作用。

【日本.柳泽彦】普洱茶中的曲菌,含有微量脂肪分解酵的脂肪酶,这对脂肪分解具有效用。学者以老鼠进行实验,发现普洱茶可以降低血液中的中性脂肪和胆固醇值。

温馨提示

1、决定普洱熟茶好坏的七个要素,品种、土壤、气候、茶园生态、树龄、发酵工艺和储藏。

2、家庭存放普洱熟茶,一般避开异味自然存放就好。专业存放,恒温28℃恒湿62%,较为有利于熟茶均匀稳定的发酵,且不会发霉和产生仓味。一般而言,相对湿度低于45%后发酵非常缓慢,相对湿度高于72%,气温高于38℃,熟茶容易发霉。所以,自然存放普洱熟茶相对湿度45-72%,气温在16-38℃间,较为合适。整件茶存放,最好离地三十公分,离墙五十公分。品饮普洱熟茶之前,最好把熟茶拆成2-3cm的小块,放在环境湿度小于35%的干燥紫砂罐中醒茶3-6个月,去掉渥堆味。

消费者问:怎么根据熟茶的汤色辨识茶叶品质


消费者问:怎么根据熟茶的汤色辨识茶叶品质?

答:普洱熟茶的汤色,与渥堆质量、发酵程度关系密切,可以从茶汤不同颜色中.辨析茶品品质的优劣。普洱熟茶常见汤色有:

(1)红艳:汤红艳,欠亮。是熟茶发酵程度较轻的表现。观察叶底,多呈暗红透青绿,滋味往往较苦涩。“五成熟”的熟茶常见此汤色。

(2)红亮:茶叶汤色不甚浓,红而透明有光泽。称“红亮”,光泽微弱的,称红明。观察叶底,多呈暗红微黄,滋味较“酽”,“六成熟”的普洱茶常见此汤色。

(3)红浓:汤色红而暗,略呈黑色,欠亮。观察叶底,多呈红褐柔软,滋味较醇和,“七成熟”的普洱茶常见此汤色。

(4)红褐:汤色红浓,红中透紫黑,匀而亮,有鲜活感。观察叶底,多呈褐色欠柔软,滋味较醇和,“八成熟”的普洱茶常见此汤色。

(5)褐色:茶汤黑中透紫,红而亮,有鲜活感。观察叶底,色多呈暗褐而硬,滋味较醇和,“九成熟”的普洱茶常见此汤色。

(6)黑褐:茶汤呈暗黑色,有鲜活感。观察叶底,色多呈黑褐质硬,滋味较醇和,“九成熟”以上的普洱茶常见此汤色。

(7)黄白:茶汤微黄,几乎接近无色。观察叶底,色黑而硬脆似“碳条”,滋味平淡,是发酵过度,已经“烧心”的普洱茶。

普洱熟茶发酸,麻,卡喉,异味,滋味淡薄的成因


我们在喝某些熟茶的时候会感受到一些不愉悦的滋味,这些大多是在渥堆发酵过程中某些细节做不到位引起的,也在此和茶友们简单交流一下。以下是个人在多年的熟茶生产过程中的一些经验积累,并非真理,仅供交流。

1、发酸。这个问题前几年经常碰见。一般情况是发酵过轻。有些时候为了给茶叶留下陈化的空间,会追求轻度发酵。可是往往掌握不好,就会过轻,就会出现淡薄,无厚度,或者发酸。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发酵过程温度太低,这种情况出现的酸,十几年都难去除。

2、麻,卡喉。大部分情况是发酵过度,刚好和前面相反。这种茶往往前面几杯入口温和,慢慢就觉得口腔有点麻,喉咙干。这种茶的叶底往往都有严重的碳化,属于发酵过度。

3、异味。各种异味,最常见的是烂泥味。这种情况最有可能的原因是原料不合格。比如使用了烘青。烘青茶已经失去活性,已经无法培养出有益菌种了。长时间在湿热环境中,捂出一些无法描述的味道也就属于正常了。

4、淡薄。这个首先和原料有关。个人觉得最好还是使用山区茶园手工晒青茶,并且发酵前做有意识的拼配。个人偏好是30%临沧,70%勐海。这样发酵出来的茶性表现比较丰富、均衡。

渥堆发酵只是普洱熟茶制作工艺中的一环,这个过程主要还是湿热作用,微生物作用和酶的作用只能算是一个初级阶段。要喝到一杯好的熟茶,个人觉得,至少需要入仓陈化3—5年。要让微生物和酶在这个阶段提升熟茶的品质。提升品饮的乐趣和保健的功能。这也是普洱茶越陈越香的奥秘所在。

普洱茶友,感谢您花费宝贵的时间阅读《厨心问茶:探秘熟茶的另番滋味》一文,我们精心撰写的《厨心问茶:探秘熟茶的另番滋味》内容希望能帮助您增长普洱茶的知识,如想了解更多cy316.com的普洱茶内容,请访问我们为您准备的专题:普洱茶的熟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