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与健康:第四章,普洱茶与高尿酸血症(二)

发布时间 : 2019-12-05
普洱茶与健康 普洱与普洱茶 藏茶与普洱茶

普洱茶与健康。

祖国医学认为:痛风属于祖国医学“热痹”、“44历节风”范畴。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多因脾肾功能失调,复因饮食、外邪劳倦、情志等因素诱发,属本虚标实之症。肾为先天之本,藏元阴而寓元阳,司气化而主水液代谢,肾司二便功能,若气化不能则水液内留;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湿,司气机之升降,若运化功能失调则气机升降逆乱,水液留而积聚为痰饮。病机在于正气不足,复感风寒湿或风湿热邪,致外邪阻滞经络,留滞关节,气血不畅。根据受邪的不同,痛风临床上有湿热痹阻、湿邪留痹、脾肾不足三种基本证型。

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表现虽属中医“痹证”范畴,但它与平常所讲“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的痹证并不完全一致,尚有其自身特点,该病的形成与痰浊瘀血凝滞经络有关。单纯运用祛风、清热、除湿及通络止痛等治痹方法,还远远不够,要注重运用化瘀泄浊之法,以增强血尿酸的排泄。由于痛风性关节炎属本虚标实之证,是因脾肾功能失调,痰浊之毒内生,痰浊留于血中,久而痰瘀互结,或与风寒湿热等外邪相合而发病,因此,临床上应把健脾益肾、泄浊化瘀法贯彻于治疗过程的始终。脾肾功能失调贯穿于疾病的全过程,是痰浊化生的主要原因,是产生该病的内在因素,因此,健脾益肾之法在治疗过程中尤须重视。

(二)痛风的流行病学调查Www.cy316.com

痛风在我国过去比较少见,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在西方成年人中为0.5%~1%。因关节炎就诊者5%为痛风,而特发性高尿酸血症为5%~20%。男性多见,好发年龄30~40岁,约50%有遗传家族史。国内浙江医院报告40例中39例(975%)发病于50岁以后。多见于肥胖、脑力劳动者。发病与嗜酒、盛餐、过敏体质有关。女性痛风仅占5%,多数在更年期后发病。0%患者有前驱症状。如局部不适感、下肢静脉曲张、头痛、失眠、易怒、疲劳、不能胜任工作、腹胀、嗳气、便秘或腹泻、肾绞痛发作等。

(三)痛风的诊断

诊断标准:典型的痛风容易诊断。有痛风体质和家族史,常见于下肢远端的跖趾关节内侧面,半夜发作,剧痛,白天好转,秋水仙碱有特效。有尿路结石史、高尿酸血症和尿酸酸尿症。慢性痛风的诊断依据是病史和痛风结石,但很少有痛风患者均有上述症状。可采用下述诊断标准:

(1)血尿酸男性>417μmol·L-1;女性357μmol.L-1;

(2)有痛风史

(3)关节内找到尿酸钠结晶或组织内有尿酸钠沉积;

(4)有两次以上发作

(5)有典型的发作突然起病,夜剧昼缓,局限于下肢远端;

(6)秋水仙碱治疗48小时内缓解。上述标准中有两项符合即可诊断为痛风。

(四)痛风的临床表现

临床上一般可将痛风分为四期描述,但并不表人都须依序经过这四个时期。痛风的四个分期包每位痛风病(1)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2)急性痛风关节炎;(3)发作间期;

小编推荐

普洱茶与健康:第四章,普洱茶与高尿酸血症(三)


(4)慢性痛风关节炎等。痛风结石可在第二至第四期发生。病人来求诊时,各种分期皆可能发生。临床上可多注意生化检查报告,即可能会有意外的发现。病人本身若定期接受身体检查时,不妨也多注意检查结果报告,以便早日发现问题。

一般而言,痛风病人会在晚上开始发生剧疼及关节发炎的情形,有时候也会同时出现发烧症状,此种情形的发作常常见于饮食过量,尤其是宴会、饮酒、药物、外伤或手术后发作,有时在脚踝扭伤后也会引发,尤其是脱水时。临床上在病人就睡前可能尚无任何异样,但痛风发作时所引起的剧痛可能会使病人从睡梦中痛醒,且受犯关节会出现严重红肿热痛现象,令人疼痛难耐,症状会由轻度而重,发冷与颤抖现象也会因而加重,最痛时有如被撕裂般,令人无法忍受,而后症状再慢慢减轻。由于局部出现红肿热痛,且常伴随发烧症状,有些病人可能会出现关节肿大积水,且抽取液体时会出现黄浊液体的症状,因此有时会被误为发生蜂窝组织炎或细菌性关节炎,而使用抗生素治疗。此时可能会持续一两天或至两周,而后症状会慢慢减轻。

二、普洱茶降低血尿酸的研究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毒,得茶而解之”之说,茶不仅为养生佳品,还是一种无毒副作用的天然药物。我们采用普洱茶的自然疗法治疗原发性高尿酸血症80例,收效甚好。

1.一般资料

从2003年3月~7月,我们在宁洱县中医院利用体检检查结果、住院病人血尿酸检测结果和门诊患者血尿酸检测结果,随机选取了80例血尿酸增高的患者,排除了其他疾病,进一步确诊为原发性高尿酸血症,在征得患者的同意,取得患者的配合后,开展普洱茶治疗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研究。80例患者中,男性68例,女性12例,男女比例为17:3,男性患者居多,占观察总数的85%,与痛风的临床流行病调查结果基本吻合。其中年龄最小的患者25岁,年龄最大的患者73岁,平均年龄41.5岁;工作性质从公务员到农民都有,其中脑力劳动者占总数的64%;首次发现者66例,无症状者41例,以关节不同程度疼痛为主症的患者23例,以疲惫乏力为主症的患者8例,以胸闷气短为主症的患者4例,以腰酸腰痛为主症的患者4例,以上患者的情况表明,原发性高尿酸血症患者多数无明显的临床表现,其中无症状者占观察总数的50.125%,以关节疼痛为主症者只占观察总数的28.75%,以疲惫乏力为主症的占观察总数的10%,以胸闷气短为主症的占观察总数的5%,以腰酸腰痛为主症的占观察总数的5%。以上数据说明原发性高尿酸血症患者临床表现多样化。其中病程2个月~1年者12例,病程1年以上者2例,病程最长者为一年零五个月,其余66例患者均为首次发现血尿酸增高。这80例患者的饮食习惯都不同程度的偏爱肉食,68例男性患者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饮酒习惯,年龄最小的患者每日饮酒量高达100毫升,这表明原发性高尿酸血症患者的发病原因与饮食相关,与食肉和饮酒关系密切。

2.纳入标准

(1)血清尿酸>430umol/L;

(2)未出现关节、肾脏、心脏等尿酸盐沉积症状者。3.排除标准

(1)已出现关节症状的急性痛风、慢性痛风者

(2)由于药物或其他疾病引起的继发性高尿酸血症

(3)有严重的心、脑、肾病变者。

4.服用方法

普洱茶,10g/1日1包,饭后饮用。水温80度,每次饮用前浸泡时间小于20分钟,每天冲泡水量大于1500毫升,1个月一疗程。

普洱茶与健康:第四章,普洱茶与高尿酸血症(一)


在普洱茶与痛风关系的临床研究中,我们体会到,在发现血尿酸增高还没有发展成痛风时,坚持长期饮用普洱茶,能起到“未雨绸缪”的作用,可以免受痛风之苦作者

痛风病以其发病率高,治愈困难,且愈后复发率高,患者疼痛无比,迁延难愈,导致多种合并症产生,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20世纪人类十大顽症之。

一、关于痛风

痛风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慢性代谢紊乱疾病。患者95%是男性,好发年龄多在30~40岁;女性多在绝经期后发病,症状轻,有家族遗传性。临床经历无症状期、急性关节炎期和慢性关节炎期。类似中医之痹证、历节风病等。其临床特点为关节红、肿、热、痛反复发作,关节活动不灵便,血尿酸增高(急性发作期血尿酸超过420毫摩尔/升)。它的主要特点是体内尿酸盐生成过多或肾脏排泄尿酸减少,从而引起血液中尿酸盐浓度升高,临床上称为高尿酸血症。尿酸是嘌呤代谢的终末产物,而嘌呤是由人体细胞分解代谢产生的。血尿酸升高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在组织,尤其是关节及肾脏中沉积而引起关节炎的反复发作。严重者会造成关节活动障碍或畸形,临床上称为痛风性关节炎。尿酸在肾脏沉积后,形成尿酸性肾结石及肾实质损害,临床上称为尿酸性肾病,又叫痛风性肾病,可引起肾绞痛发作、血尿、肾孟积水及肾功能损害,严重者可发生肾功能衰竭及尿毒症,这是导致痛风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长期以来,对于痛风病的治疗都局限于西药对症治疗,常规治疗药物(秋水仙碱、保泰松、消炎痛、布洛芬、炎痛喜康、ACTH及强的松等)虽能取得明显效果,但副作用大,常见的副作用有胃肠功能紊乱、肝肾功能受损、皮疹、皮炎等,药物一停,常会复发,故不是根本解决之道。缓解期病人往往以为不疼就没事,但事实是,体内血尿酸持续偏高或波动正慢慢地损害了肾功能,这才是最可怕的。血清尿酸盐浓度越高,时间越长,发生痛风和尿路结石的机会就越多。

血尿酸升高,而没有出现关节疼痛等临床症状,叫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的发生,内源性代谢紊乱较外源性因素更为重要。目前对于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缺乏病因治疗,因此不能根治。长期的血尿酸增高,会在关节及其周围组织沉积,引起痛风性关节炎。痛风最常侵犯大脚趾根部的关节,但也常见于足的其他部位、膝关节、腕关节、手指关节和肘关节。痛风患者还可发生内脏损害,最常见的是尿酸在肾脏沉积引起痛风性肾病和肾结石。

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统计资料表明,全世界有痛风患者近5亿,仅中国潜在发病人数多达上亿。由于高尿酸血症患者中很大部分要发展成临床痛风,根据世界卫生组织“预防为主,祖普洱茶5健康国医学“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的原则,有效地治疗高尿酸血症对于防治痛风具有重要意义。

(一)痛风的病因

现代医学的认识:痛风的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属遗传性疾病,并且与肥胖、原发性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关系密切。继发性者可由肾病、血液病、药物及高嘌呤食物等多种原因引起的。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嘌呤代谢紊乱及尿酸排泄减少引起的疾病,治疗以及时控制疾病的急性发作、降低血尿酸水平为原则。此外,痛风常见于肥胖、高甘油三脂血症及高血压病人。肥胖者尿酸产量会增多且排泄会减少,引起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若临床上同时出现这些疾病,也可能造成不易控制的情形,因此,在检查时应同时注意评估。痛风的起因是血尿酸过多(hyperuricemia),按高尿酸血症形成的原因,可将痛风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在此基础上,根据尿酸生成和代谢情况,又可进一步分为生成过多型和排泄减少型。

普洱茶与健康:第二章,普洱茶与减肥(四)


现代医学证明,普洱茶对于减肥、降低胆固醇、帮助脂肪代谢、抑制高血脂及心脏病具有良好的效果,而且不像一般药物那样会产生副作用。随着人们养生观念的加强,它将越来将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根据研究资料显示,想减掉腰部赘肉的人最适合喝普洱茶,因为它经过独特的工艺发酵过程,可以提高酵素分解腰腹部脂肪的功能。多项研究显示,长期饮用云南普洱茶的人,40%以上有不同程度的体重减轻,脂肪新陈代谢明显,且年龄在40至50岁的人群效果更显著(视个体而不同),而且长期饮用无副作用。国外研究亦支持这种说法。普洱茶在水中溶解后有促进新陈代谢、平衡和节制胆固醇的奇效。普洱茶中的麴菌含有微量脂肪分解酵的脂肪酶,这对脂肪分解具有效用。

2.其他关于普洱茶减肥的研究

云南茶业进出口公司:长期饮用云南普洱茶的人士中,40%以上的人有不同程度的体重减轻,脂肪新陈代谢明显。

昆明医学院临床实验证明:使用云南普洱茶医治高脂血症55例与使用疗效较好的降脂药物安妥明治疗的31例对比,云南普洱茶的疗效还高于安妥明,它降低胆固醇的效果则与安妥明相似,且长期饮用无副作用。

台湾大学食品科技研究所:普洱茶确有助于降低血浆胆固醇、三酸甘油及游离脂肪酸,还有减少胆固醇性脂肪肝的作用。

1985年12月日本杂志〈健康》:麴菌后发酵普洱茶可抑制体重增加,减少血液中的胆固醇及三酸甘油酯梁明达、胡美英教授,云南昆明医学院:普洱茶有杀死癌细胞、抗突变、防癌功能及减肥降血脂的作用。臼本朝日啤酒和朝日饮料两公司经过对中国茶的多年研究发现,原产于中国的普洱茶对维持减肥效果有非常明显的作用。

普洱茶与健康:第二章,普洱茶与减肥(二)


BMI的在我国人群开展的超重人群干预试验和临床药物干预试验都进一步证明,肥胖已成为影响现代人身心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肥胖人群正在逐年增加。目前,对肥胖症的治疗正处于研究探索阶段。

把胖症已成为全球范围迅速增长的流行性疾病。它不仅会引起身心障碍(psychologicaldisturbance),而且还是多种代谢紊乱综合征的危险因子。肥胖者患猝死、脑卒中、冠心病及充血性心力衰竭的风险率分别是非肥胖者的2.8、2.0、1.5及1.9倍。此外,肥胖还易并发糖尿病、哮喘、高尿酸血症、痛风、胆道疾病、某些癌肿、骨关节病以及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多种疾病。

祖国医学对肥胖症的认识较早,称其为“肥人症”,始见于《黄帝内经》。《灵枢·卫气失常篇》曰:“胭肉坚,皮满者,肥”,还指出其症状为肌肉壅肥,身热气短,自汗无力,精神不振,还指出肥人“血黑以浊,气涩以迟”,常并发消渴、中风、心痛。本病属于中医“痰饮”、“湿阻”范畴。

1.肥胖的病因病理

目前,对于肥胖症的病因学研究仍然是一个“gardenvariet”,也就是“百花园”(也即“百花齐放”)的意思,没有一种学说能够确切解释肥胖的病因。在肥胖症的发病机理上遗传与环境因素应加以综合考虑。绝大多数肥胖症在遗传学上属于复杂病。除此以外,比如感染、营养、饮食(热量摄入过多,尤其高脂肪或高糖饮食均可导致脂肪堆积)、活动与运动因素(运动是消耗能量的主要方式。运动减少,能量消耗降低,未消耗能量以指肪的形式储存于全身脂肪库)、神经精神因素、代谢因素等(如它常与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缺血性心脏病等集合起来出现,因而它也是一种代谢异常性的疾病)也是应加以考虑的因素。澳大利亚科学家科林斯近日宣布,他领导的研究小组发现了令人肥胖的又一种基因“培根”基因。这种新基因会生产大量增加人的食欲的蛋白质,从而使人摄入超过身体需要的热量,从而导致肥胖。这是人类迄今为止发现的第三种与肥胖有关的基因。

祖国医学认为,饮食不节、肥甘厚味过多,会损伤脾胃功能,使运化能力减弱,湿热内生,留于孔窍、肌肤,使人臃肿肥胖;久坐少动,久坐伤气,气血流行不畅,脾胃呆滞,运化失司,水谷精微失于输布,化为膏脂和水湿留滞于肌肤、脏腑、经络而致肥胖。此外,人的先天禀赋对肥胖有影响;七情因素对肥胖的影响也较大。肥胖患者从表面来看形体壮实,为实证,实际上引起肥胖的主要原因是正气虚衰,脾、肾虚为其本,痰、湿、浊、膏脂、瘀为其标。

我们观察到,白领人群的基本特点为精神压力大,体力劳动少,脑力劳动多,很少有时间做运动锻炼,因此中年以后发胖的几率较高。故〈世补斋医书》云:是(“……然逸之为病,正不小也。

2.肥胖的临床症状

(1)轻者无明显症状,中、重度肥胖表现有乏力、怕热、出汗,动则气短心悸,以及便秘、性机能减退等症状,女性可伴有月经不调等症状,部分病人由于内分泌功能失调而浮肿,也可因为脂肪过多或活动减少,下肢血液、淋巴液回流受阻而引起浮肿。

(2)胸部脂肪过度堆积,可致低换气综合征:气促、脉数、无力、易倦、嗜睡、紫绀,二氧化碳分压升高,氧分压、动脉氧饱和度下降。

(3)儿童肥胖可致运动不灵活,不愿参加活动,易出汗、心慌、气短亦是患儿丿活动后常见的症状。此外,患儿抵抗力低,易患呼吸道疾病,部分患儿伴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等。

3.肥胖的治疗

目前,对肥胖的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两种途径;一种是通过抑制食欲中枢,另一种是促进体内脂肪和水分的排出。两种途径均有很大的弊端,不能为绝大多数的肥胖患者所接受。肥胖给人们带来的烦恼与日俱增,虽然减肥的方法五花八门,但结果很难达到减肥的目的。因此,寻找一种简便、安全,易于接受且疗效可靠无副作用并能够持久应用的减肥方法尤其重要。

二、普洱茶减肥机理的研究

普洱茶是以地处海拔近200米的云南的大叶种晒青茶经过后发酵加工而成的紧压茶和散茶。许多饮茶者亲身体验证明,持之以恒地喝普洱茶能不同程度地减轻体重。然而,医学上做动物实验的多,作临床研究的少,个别人及周围朋友喝后有效的也多见,但对此作系统的、有对比的临床观察的却鲜有报道。普洱茶史载其具有健脾化湿、明目轻身的功效。

普洱茶与健康:第五章,普洱茶与肿瘤(二)


由于癌发病占恶性肿瘤的90%,肉瘤仅占10%,使得人们习惯地认为恶性肿瘤就是癌症。无论是恶性肿瘤还是良性肿瘤,其本质是相似的,只是对机体的危害不同。癌是由身体细胞自动增殖的异性新生物,这种新生物由一群不随生理需要而自由发展的癌细胞所组成,癌细胞并无正常细胞的功能。由于它的快速而无规律的生长,不但消耗人体的大量营养,而且破坏了正常器官的组织结构和功能。肿瘤细胞不断分裂,形成新的肿瘤细胞,并由原发部位向周围组织浸润和向外播散,这种播散如无法控制,将进一步侵犯要害器官和引起衰竭,最后导致死亡。

(二)癌症的病因

肿瘤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多阶段的过程。多数癌肿可能从单个细胞演变而来。人体受某些化学、物理、生物等因子的影响,细胞的DNA发生改变,形成变异细胞,此阶段称为启动阶段。再加上某些因素的影响,转入促进阶段,癌细胞便开始形成。此外,癌肿的形成,还受宿主因素的影响,如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等因素。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决定人体是否会患癌症(包括其他疾病),是由机体内强大的免疫系统所决定,免疫系统是由几种专门能对付和杀伤外来或体内异变物质的细胞组成的。当机体处在精神不振、内分泌功能失调、营养缺乏等状况下,免疫系统的功能将会受到干扰。本来具有杀癌细胞能力的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在这时,其防卫功能可能被削弱而导致癌症的发生。美国科学家经过长达30年的研究,发现成年人体内淋巴细胞旦显著减少时,在一定时期之内就可能会有危及生命的疾病发生。临床检测发现,患癌症病人的免疫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这说明免疫功能的异常与癌症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癌症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的复杂生物学过程,它既包括外界因素,也涉及遗传等内部因素。外源性致癌因素包括化学、生物和物理性因素。包括电离辐射、紫外线、纤维及异物刺激、热辐射、长期机械性炎性刺激、创伤等,以及腌制食品中的亚硝胺类,装修房屋油漆中所含的苯、甲醛等成分,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碳粉及铅等有害气体,油烟中的苯并芘等都是致癌的祸根。内源性致癌因素包括遗传、内分泌、免疫、营养、精神及性格等机体内环境的破坏。

二、普洱茶抗癌的研究

自从1987年日本的富田勋的研究组最早报道了茶叶中的主要组分EGCG对人体癌细胞具有体外的抑制作用以来,20年来各国茶叶研究学者发表了数以千计关于茶叶抗癌的研究报告。这些报告来自中国、美国、日本、英国、德国等国家。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已于1999年正式列项开发茶叶中的有效化合物,作为人体癌症的化学预防药物。但茶叶不是“药”,不能期望将茶作为种治疗多种疾病的药物。

普洱茶与健康:第二章,普洱茶与减肥(三)


2002年,我们在临床观察了陈年普洱茶对高血脂和高尿酸患者的血脂水平和血尿酸水平的影响,发现长期饮用一定浓度的普洱茶,能有效降低高血脂症和高尿酸患者的血脂和血尿酸水平,而肥胖患者常会伴发高血脂我

和高尿酸。基于数千年中国普洱茶的饮茶历史文化背景,我们在“云南省天然药物药理重点实验室”进行了“普洱茶小鼠灌胃急性毒理实验”。在表明普洱茶无毒的前提下,结合有关文献记载,进行了“普洱茶对不同人群体重影响”的研究工作,应用普洱茶对123人进行了系统临床观察,结果证实普洱茶的确有良好的减肥作用,且几乎没有副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1.普洱茶减肥临床观察

应用普洱茶对肥胖人群体重影响的研究工作从2002年3月至2005年10月,历时3年半,我们观察了123名自愿者在持续饮用一定浓度的普洱茶1个月后3个月内体重变化情况。由于体重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为了尽量避免无关因素的干扰,消除偏倚,我们将观察人群圈定为政府公务人员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因为这部分人群文化素质较高,生活规律性强,收入稳定,饮食结构变化较小。

123名自愿者全部是门诊病人,其中男72人,女51人;年龄28~56岁,平均年龄45.3岁。

诊断标准:参照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对亚太地区肥胖及其治疗的重新定义》体重指数、(BMI>23)判定。根据体重指数(BMI)选择体重正常组47人(BMI<23)和肥胖组76人(BMI>23),其中体重正常组男29人,女18人,年龄最小30岁,最大53岁,平均年龄44.5岁;肥胖组男43人,女33人,年龄最小28岁,年龄最大56岁,平均45.7岁。体重最重者为97kg,男性,其身高为178cm,体重指数(BMI)为30.65;体重指数(BMI)最大者为31.24,体重77kg,女性,身高为157cm。全部人群均坚持观测全过程,无人中途退出。

排除标准:为了使自愿者相互之间具备可比性,对照意义更大,我们在选自愿者时,排除重大疾病(心脑血管病、慢性肺部、糖尿病、肾病等),内分泌—代谢病引起的继发性肥胖症患者除外,肝肾功能不正常者亦除外。因为多数肥胖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高脂血症(又称“高血脂”),因此,高血脂患者不排除。

症状表现:肥胖组76人中,以怕热、易出汗为主症的23例;以胸闷气短为主症的18例;以倦怠乏力为主症的11例;以头晕头昏为主症的19例;以记忆力下降为主症的5例。伴便秘症状的17例,伴性功能减退的12例,伴高血脂的46例。食欲旺盛的51例,嗜食肉类的43例,喜爱甜食的34例,习惯吃夜宵的23例。

饮茶方法:两组均给予普洱茶每日10克,饮用方法,在饮用普洱茶时,我们要求饮头道茶的时间为早饭后,用约200毫升、80度以上的沸水冲泡,一天内可连续冲泡8次以上,一日量不低于1000毫升,第一泡到第三泡每泡泡1~3分钟,以后几泡可适当延长时间。连续饮用1个月。所有自愿者均被要求按平常饮食量和饮食结构进食,生活规律也一如既往。其余不作其他要求。普洱茶由康提生物有限公司普洱茶厂提供。

检测方法:在饮用普洱茶1个月后检测体重及开展实验室的检测,并追踪监测3个月。每月检测1次。使用同一台仪器。检测体重、肝功能(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血糖、血脂(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肾肝功能(尿素氮、肌酐)、血尿酸。

结果显示(将数据整理后进行统计学分析):饮用普洱茶后肥胖组的体重减少显著高于体重正常组(p<0.05);肥胖组体重明显减轻,体重指数下降,与饮用前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

76人的体重均有不同程度减轻。有效率100%。在3个月随访过程中,肥胖组中只有一例体重反弹,停饮30天后又继续喝普洱茶,重新饮用普洱茶30天后体重降低2公斤。

结论:普洱茶能有效地降低肥胖人群的体重,对体重正常人群的体重无明显影响。为一安全有效、可长期服用的减肥药物替代品。

普洱茶与健康:第二章,普洱茶与减肥(一)


197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肥胖明确宣布为一种疾病。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肥胖症患者人数正在以每5年翻一番的惊人速度增长,粗略计算,发病人数已接近5亿,每年肥胖造成的直接或间接死亡人数已达30万,成为仅次于吸烟的第二个可以预防的致死危险因素,与艾滋病、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并称为“死亡五重奏”,并有可能成为21世纪的头号杀手。因此,WHO向全世界宣布:“肥胖症将成为全球首要健康问题。”

饮茶与减肥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神农本草经》-书就提及早在两千多年前人们就发现了茶的减肥作用,“久服安心益气轻身不老”。不过《神农本草经》以及一些提及茶的减肥作用的古书,未能进一步说明茶能减肥的原因。随着科学的进步以及临床实验的研究,发现茶多酚能溶解脂肪,而维生素C则可促进胆固醇排出体外,茶的减肥功效是茶里的多酚类、芳香类、氨基酸类物质和维生素类物质综合作用协调的结果。普洱茶在日本、法国、德国、意大利、南洋、韩国,以及我国港、澳、台等地,皆有“美容茶”、“减肥茶”、“益寿茶”、“瘦身茶”等美称。

一、关于肥胖

肥胖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包括超重和肥胖两类。肥胖症是指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和(或)分布不均匀,是机体内热量的摄入大于消耗,造成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导致体重超常。肥胖病在我国是一种社会性慢性疾病,肥胖病系指单纯性肥胖,即除外内分泌一代谢病疾患所引起的肥胖症者。肥胖可见于任何年龄,40~50岁多见,女多于男。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推荐标准,以体重指数(BMI)为衡量指标。BMI适用于体格发育基本稳定以后(18岁以上)的成年人。体重指数(BMl)=患者体重(干克)÷身高(米)的平方。BMI是体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所得的数值,简便、实用。当体重指数<18.5kg/m2时为过瘦;体重指数在18.5~20kg/m2时为稍瘦;20~25kg/m2时为正常;当体重指数数值>25kg/m2为超重。

近几十年来肥胖已成为世界关注的健康问题之一。在一些发达国家中,肥胖的患病率较高,而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变化,尤其是膳食结构发生变化,在营养不足继续存在的情况下也出现了肥胖和与膳食相关的慢性病急剧上升的情况。长期以来,肥胖的问题在医学界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不认为肥胖是一种疾病。直到1985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专家委员会才达成一致意见,认为“已有大量证据表明,肥胖对健康和长寿具有不良作用,其定义为机体以脂肪的形式贮存过多的能量”。肥胖已成为危害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因为肥胖不仅仅是一种单一的疾病,而且肥胖通过机体和代谢的作用,引起全身多个系统的异常,导致并发症的产生。肥胖疾病严重危害身体健康,造成病人的痛苦,并且带来沉重的社会负担近年来,对肥胖的研究包括病因、机制、防治手段等成为国际大热点,减肥热也成为一场席卷全球的新浪潮。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及体力劳动的减少,肥胖症患病率与日俱增。Framingham研究对5209人26年的随访资料表明,相对体重过重是冠心病发病、死亡及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而且独立于年龄等其他危险因素之外。该项研究最终肯定了不仅重度肥胖患者发生冠心病危险性增高,且中等度,甚至轻度的肥胖亦可使冠心病危险同样升高。国家八五”科技攻关期间进一步发现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上升而上升,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却随BMI上升而下降。同血糖以及多重危险的聚集性均随着时明确了超重和肥胖与冠心病事件、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关系。

普洱茶与健康:第六章,普洱茶与衰老(二)


(1)导致患病。自由基是高度活跃、存在时间很短的化合物,它是在人体生命过程中产生的。但由于受环境、年龄等因素的影响,自由基的活动一旦失去控制并超过一定数量,生命的正常秩序就会遭到破坏,疾病就可能随之而来。它会危害细胞和遗传物质(DNA)的正常生命活动,导致身体衰老及各类疾病发生。在机体中,过氧化表现为色素色斑形成、甘油三酯氧化引起心梗、脑梗和血管硬化,射线导致基因突变形成肿瘤、息肉、肌瘤,四氧嘧啶氧化损伤胰岛细胞形成糖尿病,情绪激动引起的昏厥、死亡,病菌感染引发发烧免疫反应,对组织造成伤害,等等,均为自由基氧化引起的严重结果。

(2)导致衰老。根据科学家的看法,人之所以衰老,99%是因为自由基对身体所产生的影响。人体内的自由基是一些不稳定基团,它们会在人体内偷取其他化合物的电子,破坏DNA,令细胞功能损毁。特别现在日益恶化的环境、强烈的紫外线,使我们的身体细胞每天面临数十亿自由基的“攻击”,并且随着年龄增大,加之外在环境因素的恶化,人体自身的抗氧化能力会逐渐下降,难以应付自由基的侵袭。

(3)导致癌症。过氧化自由基是致癌的重要因素之一。癌变是一个复杂的多步反应过程。以大鼠皮肤癌为模型,癌变至少经历两个阶段,即诱发阶段和促进阶段。自由基,尤其是活性氧自由基在复杂的多步癌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在癌变的诱发阶段和促进阶段均有自由基参与。各种诱癌因素和促癌因素通过各自的转化途径,最终使自由基水平增加,并由此参与癌变过程。

(二)关于抗氧化

1.抗氧化的概念

清除自由基的过程就是抗氧化的过程,可以清除自由基的物质就被称为抗氧化物质。它能起到抑制脂质过氧化物反应,消除活性氧化自由基,提高机体抗氧化酶活力的作用。对抗自由基,可以预防人体的氧化作用,防止细胞膜中多元不饱和脂质被氧化,中和自由基的产生,减少自由基的产生,帮助体内抗氧化酶的生成,强化人体组织功能,抗老化,增加人体免疫力,增强新陈代谢功能,降低癌症发生率,强化淋巴组织功能,提高抵抗过氧化的能力,对人体健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膳食抗氧化物

通过富含抗氧化物的膳食预防肿瘤,减少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①在预防许多慢性退化性疾病中,多摄入植物性食物,尤其是蔬菜、水果、豆类、坚果等。这些食物除含有传统的营养素和膳食纤维外,还有一些成分也和某些慢性病危险因素的下降有关,称之为“植物化学素”(Phytochelemicals)o植物化学素一般可以按结构分为类黄酮、类胡萝卜素、硫化物、植物固醇、皂甙等,也可以按生物活性分为抗氧化物、植物雌激素、蛋白酶抑制剂等。(1)类黄酮的抗氧化作用。类黄酮是一类多酚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茶叶、水果、蔬菜、谷物、根茎、树皮、花卉、红酒中有4000多种。根据化学结构,类黄酮可分成几类,最常见的有黄酮醇(Flavonols)、黄酮(Flavones)、黄烷酮(Flavanones)、黄烷醇(Flavanols)即儿丿L茶素(Catechins)、花色素苷(Anthocyandins)、异黄酮(Isoflavones)等。黄酮醇与黄酮几乎在所有植物中均可找到,黄酮醇中最多见的是栎皮酮(Quercetin)、杨梅黄酮(Myricetin)、堪非醇(Kaempferol)三种,黄酮中最多见的是芹菜配基(Apigenin)和毛地黄黄酮(Luteolin)两种。不同国家由于饮食习惯和自然资源不同,类黄酮的食物

普洱茶与健康:第五章,普洱茶与肿瘤(四)


它们在普洱茶饮用过程中协同产生了保健效果。普洱茶有杀死癌细胞抗突变、防癌功能及减肥降血脂作用。在茶多酚中,儿茶素类化合物占80%。近年来,科学家们研制出一种活性色素复合物一色素基色素不仅可抑癌抗癌,还对冠心病、中风、糖尿病等有防治作用,在防癌抗癌中成为许多国家竞相研究的对象,被屡次列为我国的国家科技攻关课题、中外合作研究课题。

三、茶叶在抗癌中的定位

纵观近年来有关茶叶对人体健康方面研究的巨大进展,可以认为,茶叶中的有效化合物对人体健康,特别是抗癌的效果已不是有或没有的问题,而是有多有少的问题。大量的资料已经以确凿的证据,肯定了茶叶的防癌和抗癌药效,现在的问题是以什么样的状态应用和如何应用它的问题。

(一)对茶叶的抗癌作用应有一个正确的定位

茶不是“药”,它不能用作为癌症或其他疾病的一种治疗药物,但它是二种对人体具有生理调节作用的功能性食品,通过饮茶,可以对多种疾病具有预防和一定程度的治疗效果。可以预期,通过提取的方法将茶叶中的有效成分开发为一种“药物”在医学中的应用也已为期不远了。已经证明普洱茶具有许多对人体 有益的功能,但还应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使得普洱茶的功效得以进一步的发掘和应用。

(二)正确认识东西方观点的差别

在东方国家(如中国、日本)所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大多数结果都表明饮茶与减轻心血管疾病和癌症呈现显著相关。通过大量的研究证明,茶叶对实验动物的多种癌症有明显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包括皮肤癌、肺癌、口腔癌、食道癌、胃癌、十二指肠癌和小肠癌、胰腺癌、直肠癌、膀胱癌、前列腺癌和乳腺癌等。而西方国家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中,认为饮茶可以明显减轻癌症发生率的占少数,大多认为差异不显著。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东方国家习惯饮绿茶和乌龙茶,而西方国家则以红茶为主;二是东方国家的饮茶方式是连续性饮用,这样可使人体中的茶多酚、儿茶素类化合物的浓度经常保持在一定的水平,而西方国家则在每天固定的时间饮茶(如上午和下午各一次),因此体内茶多酚、儿茶素类化合物的浓度时高时低,呈双峰曲线,而东方人血液中的茶多酚、儿茶素类化合物的浓度呈抛物线曲线。由于茶叶的抗癌效果取决于血液中的活性化合物的浓度,饮茶后多酚类化合物在人体各部位的浓度是否能达到有效浓度是最关键的问题。

(三)目前关于茶叶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茶叶学会名誉理事长陈宗懋说,基于许多流行病学的调查和实验研究,可以确定,饮茶能降低特定人群中癌症发生的危险性。由于各肿瘤的病因机理的不同,茶的保护作用可能是表现在特定人群中的部分肿瘤,而对另一部分人群和肿瘤有无保护作用尚不清楚,有必要开展设计更充实的病例,对照研究和前瞻性研此来明确茶对肿瘤的预防作用究竟是特殊的还是普遍的。

普洱茶与健康:附录,普洱与普洱茶(二)


三、普洱茶的见证古茶树

在普洱市9县1区内,茶树类型齐全,有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古茶树古茶林活化石,还有景谷盆地发现的距今3540万年前的第三纪渐新世的茶树祖先——“景谷宽叶木兰化石”(新种)。在景谷、景东、澜沧发现的第三纪中新世较宽叶木兰晚、距今2500万年前的已进化为野生大茶树祖先的“中华木兰”化石。在景谷小黑江上游、景谷河东山及威远江下游高山地带,发现有成片的野生茶树,在黄草坝、顺南光山、大黑龙塘、大中山、大绿山等地,也分布有野生茶树。从大茶树广泛群居看,宁洱县处于茶组植物的起源中心范围之内。今思茅地区的野生茶树林,有树龄在2700余年的古茶树王、千余年的过渡型古茶树和万亩栽培型古茶园,可谓是天然的茶树博物馆。

1952年,西双版纳佛海茶叶试验站在勐海县南糯山深箐中间发现3株野生大茶树,有一棵已枯死,科学工作者锯其干,从年轮推断,树龄已有800多年。当地哈尼人把它称为“茶王树说是55代前的祖先种植的。南糯山茶王树被科学工作者确定为栽培型茶树。

1961年,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植物研究所张顺高先生在勐海县巴达公社的原始森林中发现9棵更高大、更古老的茶树。其中一棵高32.12米,胸径1.03米,据科学工作者估计,树龄在1700年以上。巴达大茶树被专家确定为野生茶树。

1991年3月,根据当地群众提供的线索,思茅地区茶叶学会理事长何仕华先生等人在澜沧县富东乡邦崴村新寨发现了一棵大茶树,树高11.8米,根干径1.1米。经组织专家考察论证,认为邦崴大茶树的树龄在千年以上,是介于野生与栽培之间、原始与进化之间的过渡型茶树,定名为“邦崴古茶树”,肯定它与南糯茶王树、“巴达茶王树”并称世界三大古茶树。澜沧邦崴过渡型古茶树是迄今世界上发现的唯一的古老的过渡型大茶树,它的生殖器官(花和果)是野生型的,它的营养器官(芽叶和枝梢)是栽培型的,它反映了茶树发源与早期驯化利用同源这一规律。

巴达大茶树、邦崴古茶树、南糯茶王树形成从野生型、过渡型到栽培型的完整系列。这三棵古茶树的发现,证明茶树起源与驯化栽培在地理上同源,对于茶树起源、茶树资源学、茶树驯化生物学和民族社会学的研究,均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提供了茶叶起源于云南、起源于普洱市的历史依据。

1996年11月,经国家、省、地的10人专家组考察论证鉴定,认定生长在哀牢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的镇沅县千家寨最高大的两株野生型1号古茶树(树高25.6米,基部干径1.2米,树龄2700年,2号古茶树树高19.5米,基部干径1.02米,树龄2500年),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野生大茶树。2001年4月,第三届“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全体代表在树旁立了“世界茶王举世无双”碑。上海吉尼斯总部派人亲临研讨会,颁发了“镇沅千家寨野生古茶树—一吉尼斯之最”的牌匾和证书。

周红杰副教授在其所著的〈云南普洱茶〉中说:“据罗平、师宗县志考证,早在2100多年前,罗平、师宗一带已进行了野生茶树人工驯化栽培。另据傣文记载,在1700多年前的东汉时期,云南已有茶树栽培。”

古茶树的发现,解决了在国际上争论了一个多世纪的世界茶树原产地的问题,明确了世界茶树原产地不是在印度,而是在中国。在此之前,由于阿萨姆野茶树的发现,印度坚持世界茶树原产地在印度。华南农业大学的李斌教授指出:澜沧邦崴古茶树通过分析其染色体组型,并与云南大叶种和印度阿萨姆种的核型进行对比,结果发现邦崴古茶树核型的对称性比云南大叶种和印度阿萨姆种对称性高。根据科学理论,植物染色体的进化是从对称性的物种向不对称性的核型演化,具对称性的物种较不对称性物种更原始的结论,邦崴古茶树是较云南大叶种和印度阿萨姆种更原始、起源更早的茶树。印度阿萨姆种其染色体组型的对称性较邦崴古茶树核型小,与云南大叶种的核型相近,这三个品种都属于同类型核型,表明它们具有共同的起源。

《普洱茶膏》第二章:普洱茶的“四奇”之第四奇


《普洱茶膏》第二章:为什么是普洱茶膏。之普洱茶的“四奇”之第四奇:奇在功效,独特的养生机理

1.普洱茶具备食品的“第三功能”

很长一段时间,我们习惯对茶叶按照感官颜色进行简单分类,如将茶叶分为绿茶、红茶、黑茶、黄茶、白茶等,缺少对茶叶功能性划分。目前国际最前沿的茶叶研究,侧重点在茶叶的功能性方面上,并以此将茶叶划分为三大功能:

第一是营养功能——即具备茶叶所需要的基础营养素,可以涵盖所有的茶类;

第二是感官功能——侧重人们对茶叶中的色、香、味、形等主观偏好,满足人们品茶中的美感和愉悦的享受。如绿茶、乌龙茶等;

第三是特殊功能——即在满足营养(第一功能)又能满足感觉(第二功能)之外,并具有对人体产生调节生理机能的茶品。称为“功能性茶品”,也称“第三功能”。

这种划分,并非笔者独创。而是源于现代社会对食品功能的划分。

“功能性食品”(FunctionalFoods),也称“第三功能”,首先是由日本在1962年提出,1989年又经日本厚生省进一步明确其定义:“其成分对人体能充分显示身体防御功能、调节生理节律以及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等有关的身体调节功能的加工食品”。美国后来将这一类食品称为“健康食品”(HealthFoods)或“营养食品”(NutritionalFoods)。德国称这类食品为“改良食品”(ReformFoods)。

食品“第三功能”概念出现有两个原因:一是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造成人们对自身健康的重视和长寿的关注;二是工业现代化及城市化给人们生存环境带来严重污染,如空气、水源、食品等,导致各种疾病及流行病的不断上升。这就迫使人们自发地寻求一种既能满足营养和感官功能,又能增强机体免疫能力,调节人体生理节律,预防疾病或促进康复的具有特殊价值与用途的食品,即具备特殊功能性的功能食品。

依据目前国际上对功能食品的研究,可归纳为四个方面:

①增强机体免疫能力,活化免疫功能,降低变应性;

②调节人体节律、调节神经系统、调节消化功能;

③预防高血压、高血脂、抗癌等;

④延缓衰老、保健美容,增强体质。

食品“第三功能”最关键的因素是天然植物药用物质的生物转化,其核心在于食品中“活性”成分对人体产生的诸多生理调节。而这种“活性”成分又与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紧密联系。因此,当将这种“活性”成分通过现代科学仪器和实验手段,从分子、细胞、器官等分子生物学去分析时,就会发现功能食品中存在诸多的药用成分与药用机理。所以,发达国家始终将发酵类或与生物技术相关的食品作为“功能性食品”重点研究领域。即使在中国,近些年来,也对具备“第三功能”的食品加大研究力度,并提出“利用生物技术开发出来新型营养保健的生物工程化食品”的产业方向。

茶叶属于食品的范畴,也是世界三大无醇饮料之一。或许,正因为如此,国际社会对茶叶的分类,更多的是从“发酵”的角度对茶叶进行功能性划分。如将茶叶分为不发酵茶(如绿茶)、轻发酵茶(如乌龙茶)、全发酵茶(如红茶)、后发酵茶(如普洱茶)等门类。

目前,国际上对“功能性食品”的研究,包括茶叶制品的研究,其最前端的科技分为三项:一是天然药物的微生物转化;二是天然药物的酶法生物转化;三是天然药物的植物细胞生物转化。

显然,普洱茶作为生物发酵的产物,虽然其制作工艺与手段相比现代生物工程而言,有原始与落后的成分,但都能追寻到这三项技术最原始的雏形,是目前各类茶叶中最具备“功能性食品”特点的饮品。

但是,有一点也是我们必须明确的,虽然普洱茶内含一些药用成分,甚至也存在部分药用机理,但把普洱茶简单地“上升”为能够治疗多种疾病的“药”,也是一种误解。因为“功能性食品”与“药品”有本质上的区别。“药品”的“靶向”非常明确,其适用人群较为严格。“功能性食品”没有治疗疾病的“靶向”,是以补充营养、保健和调节生理机能为主。我们承认普洱茶存在诸多的药用成分与我们认定很多食品中含有一定的药用成分是一样的,如大蒜、辣椒、红薯、番茄……,它们内含的某种物质可能都是一种“药源”,但当食用它们时,却不能等同于“吃药”。普洱茶也是如此。而且,我们也必须看到,普洱茶具有的“第三功能”的特性,也不是今天的科学发现。其实,在中国古代,有关普洱茶具有的特殊功能就已经被写入药典。虽然那时候没有“第三功能”的提法,其描述的内容与“第三功能”基本一致。如清代药学家赵学敏就将普洱茶视为“中药”纳入《本草纲目拾遗》一书中。

需要提醒的是,赵学敏在评价普洱茶时,则是将主要的关注点集中在普洱茶一个特殊的产品——“普洱茶膏”上。其有关普洱茶的功能性描述主要围绕“普洱茶膏”进行。如“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绿色者更佳。消食化痰,清胃生津,功力尤大也”等等。之所以如此,不仅是普洱茶膏是普洱茶一个特殊的品种;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普洱茶膏是普洱茶深加工的产品,其功能指向更为明确,体现的“第三功能”效果更为明显。

2.普洱茶“第三功能”的核心是天然植物药用成分的生物转化

长期以来,很多人将茶叶内含的营养成分与功能成分等同于“第三功能”。因为茶叶中不仅含有蛋白质、糖、脂类、维生素、色素、果胶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同时还有茶多酚、茶多糖、咖啡碱、茶氨酸、茶色素等功能成分。但是,这些营养成分与功能成分都属于茶叶的基础功能,与我们说的“第三功能”还有一定距离。

很多人偏重茶叶化学成分的静态分析,忽略动态分析。因为茶叶是由不同的化学成分组成。其不同的处置(工艺)方法,使茶叶内含的各种化学成分产生急剧的变化。我们目前看到很多茶叶质量研究报告,其披露的指标基本上是静态的,很少用动态指标去揭示茶叶品质的走向。换句话说,只有动态指标的出现,才有可能绘制出茶叶品质演变的“路线图”。而且,不同地区的茶叶由于内含化学成分的差异及工艺的不同,其动态模型(即“路线图”)也是不一样的。如果我们拥有一系列茶品的动态模型,就可将不同的茶类按照特有的动态模型去化验和比对,鉴别出不同产地的茶叶原料及工艺的优劣性和规范性,推断其茶品“最佳品饮时间”和“最佳品饮区间”。这种以化学分析为基础的动态模型远比感官审评来的更科学。就中国目前茶叶而言,无论是绿茶、乌龙茶,还是普洱茶,都缺少这种动态模型。其不同茶类所产生的品质争论,基本源于“经验”方面的辩论,仍然缺少化学分析为依据。如近几年对普洱茶“越陈越香”的争论,绿茶及乌龙茶的学者依据绿茶与乌龙茶的经验,直接否定了普洱茶“越陈越香”的概念,因为绿茶与乌龙茶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品质逐渐下降,并最终导致“霉变”。按照这一“经验”,普洱茶也应是“霉变”的趋势,怎么可能是“越陈越香”呢。争论的双方都没有拿出化学分析检测报告做依据。仍然维持在“经验”对“经验”的博弈上。

更有甚者,一部分学者只关注茶叶中几种物质,以偏概全,盲目夸大。很多人一谈茶,必是茶多酚含量是多少。认为茶多酚含量高的茶才是好茶。很多茶叶界的专家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就认为普洱茶无论是人工发酵的熟茶,还是陈年普洱茶其茶多酚含量都低于绿茶及乌龙茶,其品质无法与绿茶与乌龙茶相媲美。这显然也是一种误解。我们说,茶多酚是所有茶类的必备的基础物质,但不是鉴别茶叶品质的唯一标准。很多人将茶多酚“神化”,说它不仅能去除人体的自由基,还能治疗心血管疾病,预防冠心病,甚至抗癌等等。这种自20世纪80年代始于绿茶界有关茶多酚诸多“研究报告”,至20世纪90年代愈演愈烈,将茶多酚推捧成能治百病的“良药”,并以此捆绑绿茶,宣称绿茶有针对几十种疾病的预防与治疗的功效。但这些说法却在后来被国际上的一些权威机构一一否定。如美国食品药品监督总局(简称FDA),于2006年5月9日在其总局的网站上公布的一项声明:“食品和药品管理局的结论认为无可信证据可以支持绿茶或者绿茶提取物能够降低与心脏疾病有关的风险”。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称,它对所提交的105篇文章和其他出版物进行了评估,但是没有找到支持喝绿茶可以减少患心脏病风险的证据。更有意思的是,在这之前,FDA也曾宣称,绿茶不太可能会降低患乳癌、前列腺癌或者其他类型癌症的风险。直接否定了绿茶抗癌的种种提法。

也许,我们不必迷信美国食品药品监督总局(简称FDA)的结论,甚至也可忽略其在国际中的权威性。但是,时至今日,我们也没有看到一篇反驳文章去挑战这一结论。

有一个事实,是我们必须清楚的:茶多酚摄入人体后,尤其是进入人的肠道后,对人体内的微生物区系和代谢活体产生的影响,到目前都没有定性的结论。目前国际上,包括我们国家在内,只将茶多酚列为食品添加剂中的抗氧化剂,而不是食品营养强化剂,更没有被列入药典的原料药。茶多酚更多的价值除了它具备天然抗氧化功能外,更多的则是它在发酵后产生的衍生物质。欧美等一些发达国家对红茶的青睐与台湾、香港对普洱茶的追捧,并不在于红茶和普洱茶内含的茶多酚指标有多高,而在于茶多酚降解的衍生物质所具备的营养价值。

换句话说,茶多酚及其他功能成分与营养成分只有在一定制备(工艺)的前提下,在微生物与各种酶系的参与条件中,衍生出具备药用价值的物质,才有达到“第三功能”的可能。

因此,天然植物药用物质的生物转化是普洱茶具备“第三功能”核心所在。离开了“生物转化”或不具备“生物转化”的条件,“第三功能”的提法只能是概念炒作或“水中捞月”,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天然植物药用物质生物转化所需要的几个要素,普洱茶都是具备的。即云南特有的乔木大叶种茶叶本身属于天然植物,而这个天然植物中本身就含有多种药用物质,再加上特有的微生物与生物酶及非高温状态下的制备工艺,使得这些植物中的药用物质在一定的固化发酵中得到极好的生物转化,出现针对性更强(医药学更习惯用“靶向”一词)的药用成分,产生诸多功能的药用机理。         

普洱茶与健康:第六章,普洱茶与衰老(四)


(1)维生素E是细胞膜内重要的抗氧化物和膜稳定剂。维生素E有抗氧化作用和抗不育作用。是科学上认为最有效的一种抗氧化剂之一,能保护肺部免受污染空气中自由基的损害。它对心血管健康及免疫系统保持正常功能非常重要,并且有助于保符细胞健康。

维生素E在维持肌肉组织的正常结构和代谢,特别是在肌肉收缩期间的能量供给和钙离子摄取和释放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用。补充维生素E(400~1600国际单位/天)可减少由大强度运动或其他情况引起自由基增加对机体的损伤。在高于海平面时,补充维生素E可防止运动能力的降低。因此,认为在高于海平面训练的运动员补充维生素E有利于运动成绩的提高。推荐每天补充维生素E的剂量为400~800国际单位。

(2)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并参与羟化反应。维生素C是种高效的抗氧化剂,有助于生产免疫系统的重要元素。对于胶原的生产也很重要,从而促进牙龈健康及帮助伤口复原等。维生素C缺乏可大大降低耐力运动能力。补充维生素C可明显降低运动诱导的氧化应激。补充维生素C的安全剂量是0.53.0克/天。推荐每天补充维生素C的剂量为0.5~2.0克。

(3)抗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酶是提供饮食支援的一种微量矿物质,有助于正常抗体的生产。硒是机体抗氧化系统组成成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必需成分,适当补硒可提高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力,从而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有研究指出,给游泳运动员每天补充硒100~150微克可减少体内脂质过氧化,提示补硒对耐力运动员可能有益。建议补硒剂量为每天100~250微克。

(4)B-胡萝卜素是维生素A的前体,具有清除自由基的功能,所以β-胡萝卜素对运动时的氧化应激有保护作用。推荐的β-胡萝卜素补充量是每天25000~100000国际单位。

(5)黄酮类物质具有抗氧化的作用,它们有的可以减少血液中mda的含量,有的可维持血中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或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这都是一些能很好地阻止自由基损伤运动人体70的天然制剂。口酮类的食物很多,最常见的就是含多酚类的茶多酚、咖啡、豆浆、豆腐、豆花、红酒。

值得注意的是,自由基作为人体自然免疫系统的一部分发挥着有益的作用,长期滥用抗氧化剂可能有损自由基的正面作用。

二、普洱荼与抗氧化研究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体衰老最重要的原因是脂质的过氧化和过量的自由基产生,叶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和清除自由基的功效,因而具有明显的防衰老作用。茶含有丰富Polyphenol的种Flavonoid及Catechin(儿茶酸)、维他命C、Beta-CaroteneAnthocyanin等抗氧化物质。儿茶素(茶多酚的主要成分)、Catechins,是萃取自绿茶的一种类黄酮植物营养素,具有强力的DNA细胞保护功能。茶叶中抗衰老的主要成分是儿茶素类化合物20ppm的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的抗氧化作用明显优于200pm的维生素E和50ppm的特丁基径茴香醚。这就说明饮用云南大叶种加工的普洱茶,抗衰老的作用优于其他茶类。

(一)茶叶中茶素类化合物具有抗衰老的作用云南大叶种茶所含的儿茶素,总量高于其他茶树品种,抗衰老作用优于其他茶类。普洱茶在加工过程中,大分子多糖类物质转化成了大量新的可溶性单糖和寡糖,维生素C成倍增加,这些物质对提高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发挥着重要作用,起到了养生健体、延年益寿的作用。在饮用发酵的熟茶时,其起活性作用的重要成分是茶红素、茶黄素、茶褐素和没食子酸、维生素C等。这些物质对提高人体免疫系统功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些成分体现了普洱茶在养生健体、延年益寿功效等方面优于其他茶类的特之处。普洱茶的抗衰老作用主要体现在若干有效的化学成分和各种维生素的协调作用上,尤其是茶多酚、咖啡碱、维生素C芳香物、脂多糖等协调作用,能增强人体心肌活动和血管的弹性,抑制动脉硬化,降低高血压和冠心病的发病率,增强免疫力,从而起到抗衰老的作用。

(二)茶叶不仅具有美容作用,还具有柔和的清洁、去火消炎等功效茶叶护肤品中经提纯和活化的抗氧化分子具有比维生素C、维生素E高数十至数百倍的保护、修护能力,可有效地隔绝环境」对肌肤造成的损害。日本资生堂推出的男士绿茶须后水正是利用了茶叶的这些功效,在防止男士剃须后的微小伤口产生感染的同时爽肤、护肤,达到消炎清洁的目的。

《普洱茶与健康:第四章,普洱茶与高尿酸血症(二)》一文由茶经网CY316.com普洱茶栏目提供,我们力求提供优质的2022普洱茶相关知识点,以及准备大量关于普洱茶相关的专题,如:普洱茶与健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