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为万病之药:由一枚茶丹说丹药

发布时间 : 2019-12-05
碧丹溪黑茶 那些茶为碱性茶 为鼎茶

【www.cy316.com - 碧丹溪黑茶】

丹药,是中国传统中药的五大剂型(汤、酊、膏、丹、散)之一。茶丹,是丹药的一种,由中医师以普洱茶搭配沉香、黄草(野生石斛)、龙血灵芝等药材熬制而成,可作为君臣佐使的君药使用,也是贯穿中医药五大剂型的养生瑰宝。

清朝两江总督曾国藩曾经有一位叫纪中海的随军医官,在当年行军路上,纪老先生以百年普洱树茶与珍贵中药为原料制成一粒粒的茶丹(膏),装在葫芦里,供当时湘军部队煮水饮用,达到驱瘴除湿、生津止渴、调和脾胃、活血止血、提神健体的目的,从而在相当程度上保障了湘军的战斗力。

这位纪中海老先生,就是安徽省太和县特色老字号中药铺华济堂的开创者。他的儿子纪华章,则是安徽省太和县中医院的创始人。我们的专访对象纪高峰博士,是华济堂的第四代传承人,也是国际中医(药香)养生文化的传承人、传统中医药茶丹非遗传承人。

茶丹是丹药的一种

关于丹药,纪高峰认为,其既是中国传统中药的五大剂型(汤、酊、膏、丹、散)之一,也是唯一一种可以贯穿这五大剂型的成药方式,更是世界速溶药的祖先。

“首先,丹是由膏体团捻而来;而将固体丹药放在大锅中熬煮,即可成为汤剂;将丹药碾碎,即为散剂;散剂溶于酒,即可得到酊剂。不同的剂型,又有不同的适用方式。比如在行军打仗的过程中,为预防将士们的水土不服、冻伤、蚊虫叮咬等疾病,大锅汤剂就成为医师们的首选。而如果是身体的某个部位起了火疖子,将丹药碾碎,滴几滴白酒调成膏,敷于患处,疗效会更好。”纪高峰解释道。

显而易见,茶丹,是丹药的一种。只是最初,茶丹的制作还比较简单,往往只是利用了普洱茶本身的药用价值。从历史角度看,则是自人类发现与利用茶叶的那天起,茶就是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据纪高峰介绍,神农时代的“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就是古代发现茶可治病与解毒的起源。我国历代的茶叶论著,《茶经》、《茶序》、《茶论》、《茶疏》、《茶录》、《茶谱》,每一部也没有离开“医”。同时,我国自古以来的医著,也都用字或图或表的形式,对茶做出了显要的记载。

关于药用茶膏的最早记载,始见于唐代。唐人陆羽从唐代的制茶工艺中,发现了茶叶经加工后自然出现的部分“膏化现象”,他同时敏锐地感觉到这个“膏化现象”与中国传统的中医药的药膏有相似之处。于是,破天荒地第一次将这种物质冠以“膏”的名称记录在《茶经》里。

而我国古代的中医师们又不断尝试通过熬制的方法从动物或植物中提炼出他们认为精华的东西,引申为药膏。和传统药材原料相比,这种成膏的药具有一定的浓缩性,不管是内服或外用均更方便,药性也更高,后来古人认为浓缩的都是精华。茶丹,也是通过这样一个“炼丹”的过程而得来。

“古人炼丹摸索了三种丹药的制作方法,一种是各种矿物质在炼丹炉内,煅炼七七四十九天,把没有挥发的物质粉末用各种药汁灵血团成丸,称为‘丹’,实质上这些都是有毒的重金属;另一种是将各种药材炮制粉碎,用蜂蜜面粉调和团丸成丹,就是现在的水蜜丸药的前身;再者就是把各种药材掷入锅内,反复熬榨蒸煮提晾,最高可复杂到100多遍,成膏后团丸成丹。这种炼丹法熬成的膏是药物的精髓,也称膏髓,茶丹(膏)即属此类。”纪高峰介绍道。

茶为万病之药

虽然记载始于唐代,成于宋代,但随着岁月流逝,茶丹(膏)及其制作工艺随着朝代更替、战乱连绵等原因沉寂于历史长河,宋元之后的文献几无记载。直至元朝,农学家王祯为著《农书》四处游历时的一次偶然经历,才让茶丹(膏)的制作工艺得以在史料中复苏。

那是在云南一个边陲小镇,王祯因水土不服、气候不适而病倒野外,好心农民把他送到了一座清静幽雅的小寺。寺里有一位潜心修行的高僧,从柜子里拿出一粒黑色物体,放入沸水中烹煮,即刻茶香四溢。王祯喝后未过半个时辰,就感神清气爽、精神大振,问此为何物,高僧告之乃“玉蝉膏”,并在知道王祯身份后赠予数粒。王祯如获至宝,将其著入《农书》,誉为灵物,而茶丹(膏)也才得以流传至今。其实,关于茶丹(膏)的药效,史料记载甚多。如《本草纲目拾遗》有载:“茶丹(膏)黑如漆,醒酒第一。消食化痰,清胃生津,功力尤大也。”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普洱茶膏,由锦缎匣盛装,

其翻开的锦缎匣盖上有木刻印刷的文字,上面写着:“普洱茶膏能治百病,如肚胀受寒,用姜汤发散,出汗即愈;口破喉颡,受热疼痛,用五分噙口过夜即愈;受暑擦破皮血者,研敷立愈。”也正是因为“能治百病”,茶又被中国的中医师们称为“万病之药”。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制作茶丹,只能选用百年老树普洱,经独特手法炮制之后才能熬制。由于制作工艺不同,绿茶、乌龙茶、红茶等品种的茶,都是以新鲜为特色,越新的茶品质越佳。熬制茶丹普洱却恰恰相反,新生产出来品质一般,个别新茶甚至难以入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茶叶品质在发酵的过程中逐渐向好的方向转变。其不仅将大量的酚类物质在微生物及酶类的催化作用下,形成茶叶内含物质的降解与转化,还导致大量具备营养价值的衍生物出现。”纪高峰告诉记者。

实际上,茶叶的药效和保健成分主要与两种物质有关,即茶多酚和茶色素。“茶多酚的功效,很多人已早有耳闻,比如其具有调节异常血脂,抗癌抗突变,抗缺血再灌注损伤,调节免疫功能,抗动脉粥样硬化,抗氧化抗衰老,抗菌抗病毒等。关于茶色素的功效,人们的知晓度还相对较低。药用茶色素是应用现代高科技手段,由茶叶中的儿茶素经过氧化脱氢聚合转化而成的产物,其中主要成分为茶红素、茶黄素与茶褐素,古代有‘茶药’之说,现代茶药应从茶色素算起。这是茶医学兴起的标志,也是国饮向国药发展的标志。”

君臣佐使的君药

虽然茶丹(膏)最初的取材只有普洱茶,但随着医师们的不断探索,茶丹中所含的药材种类也逐渐丰富起来。比如纪中海老先生所熬制的茶丹,就加入了沉香、黄草(野生石斛)、龙血灵芝等名贵药材,赋予了茶丹除茶的药效之外更多的疗效。并且,这种茶丹可作为君臣佐使的君药使用。

“众所周知,沉香素有万药之引、香中阁老的美誉,是我国沿用历史悠久的珍贵中药。其性‘辛、苦、温’,辛则强心,用以心阳不振,通气以回阳;苦则坚肾,对于强肾方面效果明显。并且,其还可以迅速地将药力渗透至人体病灶部位,同时疏通经络、温中补气,所以沉香灸的保健、治疗功效都远远优于艾灸。此外,沉香还能调中,补五脏,暖肾纳气,去邪气,降肝气,消湿气,和脾胃,利水开窍,是不可多得的良药。”纪高峰说。

黄草和龙血灵芝与茶、沉香一样,也被广泛应用于众多方剂,并在其中担当重任。“比如黄草(野生石斛),其味甘,性微寒,可入胃、肾经。《中国药学大词典》称其‘专滋肺胃之气液,气液冲旺,肾水自生’。清代《药性论》里说石斛能补肾积精、养胃阴、益气力。石斛还有补益脾胃,护肝利胆,促进循环,降低血糖等功效。龙血灵芝则是扶正固本的圣品,兼具龙血竭和灵芝的双重功效。其中的灵芝多糖可使肾脏组织中的SOD活性明显升高,修复肾脏损害,保护肾功能。龙血灵芝能调和脾胃,健脾利湿,活血补气,尤其保护肝脏,强化肝脏毒素代谢,还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收敛止血,软坚散结、生肌敛疮等显著功效。”纪高峰介绍,他的祖上经常将茶丹作为君药,然后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再辅以不同臣药、佐药和使药开方,因为使用方便且疗效出众受到当地老百姓的欢迎。

“也因为乡亲们的支持,华济堂得以走到今天,成为一个传承了已大约200年的老字号中药店,也成为了传统中医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华济堂的养生茶丹,还迈出国门,受到东南亚国家和英日韩等国的欢迎,这可谓中国传统医药走出去的又一个范本。”采访最后,纪高峰笑言。

cy316.COM编辑推荐

万病之药茶之祖--普洱茶


自古以来,茶被誉为;万病之药;,虽有一点夸张,但反映了茶具有保健效果的能力。营养学家于若木对茶的赞赏,说茶是大自然赐予人类天然的最佳中药配方。从古至今在茶的运用中得到了充分的证实。普洱茶作为云南一类特色茶,已传承了千年历史,不仅对心脑血管也有良好的保健作用,还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功效。女性在行经期,怀孕期,临产期,哺乳期,更年期不宜饮茶,但,可用茶水漱口,能消除口臭,杀灭细菌等1.生茶 是新鲜的茶叶采摘后以自然的方式陈放,未经过渥堆发酵处理。生茶茶性较烈,刺激。 新制或陈放不久的生茶有强烈的苦味,色味汤色较浅或黄绿,生茶适合饮用 长久储藏 年复一年看着生普洱叶子颜色的渐渐变深。 香味越来越醇厚。2.熟茶 是经过渥堆发酵使茶性趋向温和, 熟普具有温和的茶性,茶水丝滑柔顺,醇香浓郁,更适合日常饮用 质量上乘的熟普,熟普也是值得珍藏的,同样熟普的香味也仍会随着陈化的时间而变得越来越柔顺,浓郁。以1973年为分界点,1973年之前没有熟茶。普洱茶的功效很多人都不清楚,而普洱茶的喝法也半知半解,只知道普洱茶能减肥,普洱茶确实具有减肥的功效,由于普洱茶的茶味较不易浸泡出来,所以必须用滚烫的开水冲泡。您可根据自己条件、喜好,随意;发明;各种泡法,普洱茶是用来喝的,只要口感良好,醇厚韵长,就是一杯好普洱茶!

简说普洱茶之“厚”?


“厚”往往被用来形容普洱茶汤的质感。也有茶友可能会立马联想到的是一种口感体验。其实,普洱茶的“厚”,大有内容。

视觉之厚

有些茶汤,我们明显可以看出“厚”度。在一杯熟茶中,茶汤表面的一层金圈,像是覆着一层油状,分茶的时候,茶汤也带有充满弹性的翻滚,这些美妙的观感,可以说是普洱茶“视觉之厚”。

味觉之厚

“厚”,还是要喝到才算。邓时海先生曾对普洱茶的“厚”有过这样的解释:“普洱茶水性在还没有到达化劲之前,有厚、薄、利的分别。这些厚、薄、利在口腔的感觉,使品茗者有厚重甸实或轻薄浮荡或刃利之感。”

“厚”是指普洱茶质地(内含物)的关系,茶叶溶于水中物质成份较多的,在口感上觉得会比较浑厚稠密,越稠密者称之越厚,给口腔带来的满足感,厚重感越强,尤其是中期茶、老茶的厚度表现就更为明显。

优质生普也会有相对更“厚”的质感。“厚”不等于“浓”。茶汤“厚”的质感更趋向于米汤的“糯”感和胶质感,需要明确的一点是,茶汤的厚度并不等同于茶汤的浓度,不会因投茶量或者闷泡时间增加而增加,“厚”度是茶叶自身品质的体现,是后期无法改变的。

除了品质之厚,作为历史悠久的饮品,普洱茶还伴随着浓厚的文化内涵。

在饮品之上,普洱茶贯穿在社会人文中也有着浓厚的茶文化。乾隆题诗“圆如三秋皓月,香于九畹之兰”,鲁迅、余秋雨等文人收藏、品评普洱,无不关乎文化。

普洱茶“文化之厚”,更体现在千百年来的种植文化、品饮文化、茶马古道文化、民族文化,以及茶艺、茶礼、茶道等文化。而当下,普洱茶更成为了现代日常生活、人际关系交往中,象征健康、生活品位的符号。

生命之厚:时间的载体

普洱茶的“厚”,还跟时间有关。有的茶是数百年茶树的结晶,古树必然有更好的营养,这些茶在出生已经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再往后,普洱茶还会成长转化,它的“厚”度,会不断攀升,像人生一般不断积累、沉淀,更加醇厚。普洱茶是时间的载体,是有生命之“厚”的茶。

生活中,有的人追求人生的高度,不断的攀岩着不同的高峰;有的人追求人生的宽度,试图在有限的时间体验更多。每个人都有自己所追寻的东西,小编希望大家不要忘记人生的“厚”度,对一件事情专注,并做更深的了解,厚度会让生命更有质感。

简单的人生,就像一饼普洱。

普洱茶品饮之品鉴为“王”


有人问,普洱茶入门应该从哪儿开始,品鉴;有人问,目前普洱茶市场最需要提升的是哪一块儿,品鉴;有人说未来普洱茶市场发展的突破口在哪里,还是品鉴。

为什么品鉴如此重要,因为普洱茶市场要想健康发展,必定是立足于茶本身的,现在有太多人只依靠眼睛和耳朵,而忽略了自己的嘴巴。怨不得大伙儿,这个时代就是如此,连我自己也经历这样的过程,曾经为了喝到“纯正的”冰岛纠结,不是说我搞不到真正的冰岛,而是我实在搞不懂好在哪里,为什么值这个价,失望之后傻傻的想,或许还有某一棵树的冰岛我没喝过?银子和时间花到位了,冰岛的不同古树也尝的差不多了,我终于确认,确实不值这个价,这,就是收获。

其实本来不必这么复杂的,之所以我浪费了时间,金钱和热情,是因为我过于相信了传说,如果我那时对自己的品鉴足够自信,是没必要为这点好奇心纠结的。这个市场太多的故事与炒作,我们所能信赖的,是我们的嘴巴。

有人会为普洱茶市场的发展出谋划策,产业链、商业模式的可以讲一大堆,但是一个市场如果要有持久的动力,必然在消费端要有成熟的价值体系,这就是品鉴。如果没有品鉴基础上的价值标准,普洱茶收藏市场看似浮华,其实非常脆弱。任何一个收藏市场,无论艺术品,或者和普洱茶类似的红酒,都必须有相对成熟的评价标准才能长期存在。普洱茶的标准在哪里?如果有,必然以品鉴为基础。

如果真要收藏普洱茶,我们能信赖的是什么?

大品牌?大品牌不告诉你山头,不告诉你工艺,不告诉你自然环境、树龄、土壤生态……,就告诉你这是我们出的“某某饼”,定价***,你们就去炒去吧。其实何必出这个饼,直接做虚拟更超前了。

信赖名山?不说名山背后的运作让很多名山名实不符,即使是老班章这样货真价实的名山,因为过度采摘,品质下降也是不争的事实,如果不是每年跟踪产区的变化,直接拿出04年和14年的老班章一起喝,是不是一片树,谁都犯晕。

信赖传奇?88青假的不说,即使是当年的(包括九十年代初),品质差别有多大?陈国义的只是名气最大的,但远不是最好的,本来这批茶茶质就有差异,存储的差异就更大了,光听一个名字有什么用?至于考证包装什么之类的在我看来都是浪费时间,如果存废了,是真的又怎么样?

茶的价值必然建立在品鉴基础上,其他都靠不住。之所以这么简单的道理,现在很多人看不清楚,主要是两方面原因。首先,这是个缺乏诚信的社会,有很多人有意的搞乱市场,不想让你明白,等你明白过来,他也赚得差不多了;其次,这是个缺乏传统的社会,究竟品鉴的标准如何建立,还需要一段时间的酝酿和认可。

不过,大势所趋,我还是乐观的。因为只要真正静下心来喝茶,区分好坏并不复杂。而现在经济的发展,能真正静下心来喝茶的朋友越来越多了,我的身边这样的例子很多,有了这些真正的爱茶人,对市场的正向引导只是时间的问题。

对大家的建议就是,提升自己的品鉴能力,即使品鉴的标准现在还不是很清晰,但是基本的好坏还是不难分辨的。不必跟风,莫想投机,那些都是浮云;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品鉴能力,未来会有真实的回报。

大滇说茶1001夜之13:老茶头


老茶头,发酵近乎5成熟,外熟内不熟。我在无数场合讲过,老茶头不是熟茶,是发酵不均匀导致的副产品,严格来说,是发酵的废品。为了做一个比较具体的说明,我们从普洱熟茶的发酵开始说起。

在普洱的发酵过程中,首先是在发酵池或者发酵车间,说得再通俗一点,就是一间屋子,下面是水泥地,堆了一堆晒青毛茶,然后根据毛茶的等级确定撒多少分量的水,这个比例依据天气以及茶青等级确定,详细内容大家看我博客,普洱熟茶发酵过程。洒了水,要让茶叶发酵,自然必须给他穿上一件衣服,让他发热,于是就给他穿上衣服,不,盖上被子,捂起来发热。这样就会有一个问题,茶的堆子中心的温度较高,堆子外层的茶温度较低,自然,发酵是不均匀的。同时,由于发热,芽头比较多的茶就会出汗了,汗滴下来,因为是所谓的果胶,(大家看过树上会滴下一些所谓的油脂样的东西),然后就把周围的茶粘接在一起,这些汗滴比较多,就粘接成了一块,最糟糕的情况发生了,由于这层所谓的果胶,中间的茶不能得到发酵所需的热量,变成了外酥里嫩,中间的茶发酵程度不够,粘接在一块。

我们再回头照顾第一次堆砌的堆子,表面那层也是一样,温度不够,发酵程度不够的茶,在估计堆子中的温度适当,大约在65度左右的时候,为了避免烧堆,就有必要翻堆了,把外面的翻进里面,里面的翻到外面,折腾吧折腾,折腾几次,里里外外大致都熟了,就开始开沟干燥,呵呵,太阳地下晒晒也是有的,屋内自然干燥也是有的,当然,只有菜鸟发酵师,无师自通那种,才会拿到太阳下晒,轻轻一晒,重量减少10%,嘿嘿,不用问我为什么,这个是所谓的经验。要开沟了,霍然发现,很多堆块,越嫩的茶青越多堆块,要是在以前,我们伟大的发酵师傅或者领导(车间主任),一般是大喝一声:拿锄头来!敲碎!嘿嘿,就算是敲成灰,也行,可以拿去做袋泡茶,或者迷你沱。这个是2000年以前的做法。所以,以前是没有老茶头的。

我不知道从什么时间起,老茶头成为了珍品,总之,我得佩服台湾同行的创造力!他们慧眼识英雄,于卑微之中,化腐朽为神奇,发掘出了普洱珍品,国之瑰宝——老茶头!我必须得同意,这个是真的创造和发明。而且,经我试验,确实有道理。

老茶头,论茶味,感觉比较淡,显嫩香,介于生茶与熟茶之间,喝起来老少皆宜,不会有任何负担。也就是,不会刺激你的胃口,男女老少,可以一泡茶头,从早到晚。说普洱熟茶难喝的人大有人在,尤其是从不喝茶的人,但喝老茶头,说难喝的比较少,起码说不难喝。当然,这个是指陈年的老茶头。我也认同了老茶头芽多、果胶、营养物质比较多的说法,但我们到底是喝口感,还是喝营养?向左走,还是向右走?OK,我得客观说,再好的老茶头,口感都不如非常好的熟茶,但是,好的熟茶是如此难于寻觅,以至于某种时刻,老茶头变成了中庸之选。当我喝腻了01布朗02笋壳、20年老茶,我再试许多熟茶都很失望,以至于再无选择的时候,我会对儿子说,来,泡一壶老茶头!久之,儿子习惯了喝老茶头和易武茶,以至于我想,孩子爱喝的东西,应该是反映了人的天性,我又何必耿耿于怀,为他到底是生茶还是熟茶反复思量?不会让我惊喜,不会让我难受,这就是老茶头,当然,是比较好的老茶头。

老茶头的冲泡,我个人建议的冲泡方法是这样:高温冲洗2遍,这样不是最好的方法,建议,第一遍用清水洗,浸泡2-3分钟,温水或者冷水,这个是洗灰尘;第二遍,高温洗,正常洗茶。下面就开始如正常的泡茶,当然啦,老茶头都是这样,开始泡,味道比较淡,甚至洗茶的时候,发现茶汤不是红色,只是淡黄色,然后越泡越浓,正常的茶头,泡是20泡-30泡都不是问题,然后再回光返照一下,死命煮茶,煮茶,才是精华。这个时候,即便是08年的茶头,煮出来都会好喝,所有的堆味杂味,都在之前的过程中散发了,这一壶茶,醇香之极,是所谓精华所在。顺便说下,嫩香,当然也有人说是荷香,这个在3级茶以下,是不可能出现的。而在老茶头中,这个应该是基本的味道了,所谓老茶头的营养,无非就是说所谓的果胶。也就是发酵中的汗滴,不见得茶头里的茶很嫩,只要你泡出来了嫩香,这个道理很简单,一个美女亲了你一口,你回家后发现了不属于你的味道,你总不能说,你自己有嫩香吧,呵呵。最后说下茶头的造假,由于某些原因,比较好的茶头高于一般散茶的价格,所有,在某些特定的时期,出现了一些假冒的茶头,这个包括了清心论坛上的静默版主的茶头,泡不开的,用了一种有机粘结剂,如果一个茶头居然泡不开,就真的有问题了;另外一种方式,就更简单了,把散茶蒸下,类似于压饼那样,压成不规则形状,当茶头卖。简单易行,在家里就可以操作。最后我总结下:茶头,口感一定不是最好的,不会比好的熟茶口感好,也许,喝的就是果胶,喝的就是平淡,喝的就是持久耐泡......

茶头,是一种不寻常的茶!

老包说茶|“普洱”新诠释:“普润万物,惠泽天下”


普洱茶因普洱府而得名,普洱市因普洱茶而闻名中外。但普洱的内函解释一直困扰着人们,一种比较普遍的解释,“普洱”用哈尼语是“水湾寨”,我觉得这个解释比较局限,并与当时的历史背景不符。

普洱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全市总面积4.5万平方公里,是云南省国土面积最大的州市。

普洱这块土地,在唐代时,为南诏国的银生节度使管辖,称为“步日赕”;宋代时,为大理国属地,改为“步日部”。

公元1253年,大理国被大蒙古国所灭,原国君段兴智被任命为大理世袭总管。元世祖至元七年(1270年),元朝在大理原境置云南行省,加强了中国对西南边陲的统治。

元代改“步日部”为“普日部”;明代洪武年间,改“普日”为“普耳”;清代雍正七年(1729)设普洱府,普洱成为府级建制,府台驻宁洱。

1913年撤普洱府,设“滇南道”,1914年更名“普洱道”,道署由宁洱迁驻思茅。1926年道署迁回宁洱县。1929年撤普洱道,改设“普洱殖边督办区”。1940年改设“普洱行政督察区”。1950年改设“宁洱专区”,1951年更名“普洱专区”。1955年专员公署迁驻思茅,更名“思茅专区”,2003年思茅地区改设“思茅市”。2007年思茅市更名为“普洱市”。

下面我就从中华文化中去寻找“普洱”名字的演变过程:

普洱这地方在元代以前为蛮荒之地。元朝是中国历代国土面积最大的王朝。元代把“步日”改为“普日”,一方面是近音,在中华文化中“普”字《史记·秦始皇本纪》:“~施明法。”《三国志·吴书·吴主传》:“~天一统,于是定矣。”所以把“步日”改为“普日”符合时代背景。

明代把“普日”改为“普耳”,也许是官方看到东汉·许慎《说文》一一“普,日无色也”。或是读着押韵,故而把“日”改为“耳”。

雍正四年(1726年)鄂尔泰调任云贵总督,兼辖广西,他在云南实行改土司制为流官制即为“改土归流”。也就是取消土司世袭制度,设立府、厅、州、县,派遣有一定任期的流官进行管理,从而加强中央对西南地区的统治。

设置“普洱府”属于顶层设计范畴,不可能去釆用一个毫无话语权的少数民族语言的意思“水湾寨”,而必有深层含意。

“洱”水名。《水經注》洱水,出弘農郡盧氏縣之熊耳山。《楊愼·雲南山川志》西洱海,在府城東,古葉楡河也。一名渳海。又名西洱河。普洱这个地方与洱海较近,洱有惠泽之意,故把“耳”改为“洱”。

所以我认为古“普洱府”名字的诠释应为“普润万物,惠泽天下”的意思。今天被称为“天赐普洱”,也就很好理解了。

潮汕功夫茶之“岭头单丛茶”起源说


“岭头单丛”又名“白叶单丛”,这株茶相传已有几百年历史,原来孤株孑立,生长于岭头村海拔400多米的困龙子山上,山间终年云雾缭绕,泉水清冽,入夜时折射星月薄辉映射于单丛之上,茶树上空银色光环绕,故又有“毫光茶”之说。相传清代时,这株茶为岭头村一老茶农发现,当时的岭头村以盛产岭头奇兰出名,南洋、汕头茶商不顾山高路远,上山收购岭头奇兰时,高价索购,每斤价值七、八银元。由于茶价高昂,乡邻们十分眼馋,每于采茶季节,都千方百计窥伺茶农动向,侦察茶树所在。茶主人也很有心计,每次上山采茶时,总在更深夜静人睡时,且在户枢上抹花生油,避免开门发出响声,慢慢推门外出,并暂避在厕所里,观察无人跟踪了,才上山采茶。上山时东弯西绕不走直路,采茶回归,还顺手从别的山岭上砍回一捆小苗竹,以遮人耳眼。

这样,茶主人倒也世代安稳独采,一直传了五代人。后为青年农民许克江发现,这个纯朴的山民,恪守“不夺人食”的父训,老茶农去世后,他才成为茶树的新主人。土改时因连年茶入颇丰,家境殷实,被戴上富农帽子。据他说这株茶树近代遭过三次劫难。一次是雷击劈伤,一次是南北军阀交战时纵火焚山殃及,另一次则是山妇砍柴时砍伐殆尽。但是最严重的厄运却是在那“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里。当时,青年茶农许克江因受不了日夜批斗,被迫交代了这株摇钱树,并年年上山采茶交给集体。

有一年因天气大旱,许克江只采回一小撮茶叶,人们怀疑他故意藏匿,贫农代表竟上山把整株茶树挖下,移植村边山坡上。不久,这株珍贵的茶树遭牛畜践踏,干枯死亡龘。党支书许木溜心急如焚,满山寻觅失去了的名茶,常年不辍,被人冠以“茶迷”外号。功夫不负有心人,有一年惊蛰时节,他在库边山茶园中发现一株幼茶,婷婷玉立,在沉睡的万绿丛中,抽梢发芽,生机盎然,占尽春意,在阳光的沐浴下,那早发齐整的芽头,闪硕着银白色光的薄叶,老支书惊喜若狂,急忙请许克江和县茶叶技术员鉴定,这株茶正是濒于灭种的“岭头单丛”后代。这真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茶却在春光折射处”。

在此之后,这株妮足珍贵的老茶树的后代得到了保护,并通过扦插的方式在岭头村中落地生根,枝繁叶茂,村里家家户户都种植此茶树种,因此茶树采制成的茶叶品质特殊,此茶树种得到了县农业局的认可,经连年的对这株茶树单株采制,样茶送省、市、县农业系统部门及茶叶进出口公司的专家鉴定,

潮汕工夫茶之“岭头单丛茶”起源说

在1981年广东省茶树品种会议上,被单独列为一个品种;1988年,该茶树被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茶树良种,由国家农业部正式命名为“岭头单丛”茶,并颁发证书;1997~2001年参加第二批全国茶树良种区域实验,在2002年4月第三届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审定为国家级茶树良种。

随着国家发展政策的大力支持,岭头单丛茶树也如春风般在整个村广泛种植,农户们户户种茶致富,饶平县也大力推广这一优良品种;岭头村还把名茶输送到广东、福建、云南、江西、浙江一带,先后为全国各地提供名茶苗逾千万株。湖南一茶场赠诗赞云:“岭头茶誉南北飞,潇湘仙子笑微微,此去长沙传良种,来日请君饮一杯。”

大滇说茶1001夜之42:品味普洱熟茶


大滇说茶1001夜:大滇认为,熟茶的基本要点是:醇。由此衍生了几个概念,醇香、醇厚、醇和。如果熟茶不醇,则不是好熟茶,这是大滇的基本判别原则。醇香、醇厚、醇和代表了熟茶的三重境界。要么醇香,要么醇厚,要么醇和,好熟茶,大滇就分为这三类,也努力往这三个方向努力。而要达到这三个方向,就得从基本的制作工艺开始:

一、发酵

大滇相信,只有好原料才能发酵出好的熟茶,所以,选择较好的毛茶来发酵是第一要务。如果毛茶内质本身比较差,比如都是黄片,那你怎么能设想发酵出醇香、醇厚的茶呢?似乎,在普洱茶行业,默认的规则都是,最差的茶拿来发酵熟茶,卖不掉的毛茶拿来发酵熟茶。

也曾有一种极限情况,某些劣质生饼卖了若干年无法销售,回到茶厂,蒸汽解散,变回毛茶,重新发酵成熟茶销售。因为对于熟茶,要看出好坏是较难的。我也曾听说过烘青茶卖不掉用来发酵熟茶的例子。所以,在我们谈发酵之前,必须确保声明,原料是优质晒青毛茶,然后,经过了适度发酵,才有可能成为好的熟茶原料。

即个人偏好的熟茶,一定是经过适度发酵的,发酵程度为7-8成。关于发酵程度,各个品牌有自己的偏好,这一点无可厚非。轻发酵的茶,叶底会更加柔韧些,褐色,看起来更漂亮。但容易保留部分生茶的特性,比如涩味。大滇飞扬认为,既然普洱茶分为生茶和熟茶,各自承担了不同的任务,即藏生茶,饮熟茶,品老茶。熟茶就是为了饮用而生,那么发酵得较轻,需要更久的存放来改变,有悖于发酵熟茶的初衷。而适度发酵,应该是熟茶的正道。小括号一下(对于粗老的原料,应该重发酵)。7-8成发酵,是怎样的情况,请大家参照大滇以前的文章,普洱熟茶的发酵度。

适度发酵,意味着在3年后,这个茶会是适合饮用的。这里,又会有初学的茶友问:熟茶不是现喝吗?为何又是三年?一个直观的现象是:喝新的熟茶,容易上火。相信很多人有这个体会,新熟茶有火味,容易上火是常识。三年后,茶变得醇和,更加适合饮用。

二、拼配

这个拼配主要是原料方面的拼配。除了等级拼配,不同产地的熟茶毛料拼配也是构成大滇味的基本要素。同样是勐海茶,布朗山、格朗和、巴达、南糯山、勐宋地区的茶在发酵后呈现不同的风格,浓淡之间,香甜之间,厚薄之间,调整融合,是拼配之中要考虑的问题。

三、无法避免的堆味

熟茶,遵循传统方法制作,人工发酵,带有堆味。解决堆味的方式有两种:

第一,长时间存放,自然去除。

熟茶在发酵出来,具有强烈的堆味。我们无法回避这一点,只能通过时间去缓解这种不愉快的味道。但我们想对茶友说,堆味,是熟茶一个基本的特性,也是正常发酵必备的附加产物。你可以不喜欢,但你必须知道,堆味存在是正常的,堆味,也是判别一个熟茶年份的重要依据。

第二,生物发酵或者烘焙去除堆味。

目前,出现了一些工艺,采用酵母发酵熟茶,这类的熟茶堆味基本感觉不到。这是好的一些方面,但问题是,个人感觉还是在味道上有欠缺。在堆味去除的同时,滋味也没有传统熟茶的香味了。另外,也有某些新品宣称新茶无堆味,实际上是把普洱毛茶做了烘焙,然后再压制。这个过程固然使得新茶无堆味。但同样,会是的汤质变薄,个人认为弊大于利。

所以,熟茶的XX味里,在你收到新茶时,会带点堆味,这个堆味,不重,毕竟已经陈化了1-2年才到您手上,但若说没有,那不可能。XX资金积压3年,去除堆味后才开始销售,这点,一般企业目前还做不到。

四、略浑浊的汤色

我无法不跟茶友交代汤色的问题。任何一个新的熟茶,一样的,汤色浑是必然的。在发酵过程中,或者刚发酵后,喝毛茶,是浑浊的。在毛茶刚压饼后,汤色是浑浊的。这一点,是普洱茶熟茶加工中的常态。正常情况下,也是必须通过存放才能使得汤色清澈的。这个存放的周期,也许是一年,也许是三年。跟具体的茶以及等级、拼配等有关。

快速使汤色清澈的方法是:烘焙。在家庭DIY的方法是:把一饼汤色会浑浊的熟茶解散,取10克放微波炉烘烤3分钟后开汤,你看下汤色还浑不浑?烘焙就是这么的有效。汤色清澈,无堆味,这点,对新茶来说,未必是好事,也不是技术高明的表现。高温烘焙熟茶导致的可能结果是:汤水寡薄以及一个更糟糕的结果,陈化中变酸!您喝过发酸的熟茶吗?熟茶发酸有很多因素,发酵不当是一个原因,而高温烘焙后存放几年,也可能导致酸化,这也是藏家的惨痛经验!

熟茶的XX味,就走在这样的路线上,发酵适度,必要拼配,堆味自然散,汤浑慢慢放。没有什么独特之处,用岁月来酿制熟茶之味。

为什么说普洱茶胜过百家药?有什么功效?


常有人问:你为什么天天喝普洱?我挺直身板,答:看我这般生龙活虎,都是因为它!关于普洱的好,且听我细细道来。

降脂减肥

《本草纲目拾遗》:“普洱味苦性刻,解油腻牛羊毒,虚人禁用。苦涩,逐痰下气,利肠通泄。”喝普洱减肥是其内含茶多酚、叶绿素、维生素C等多种有效成分的综合作用,普洱在发酵过程中形成了诸多有益菌群,可减少小肠对甘油三酯和糖的吸收,避免脂肪堆积。有研究表明:长期饮用普洱者,40%以上有不同程度的体重减轻、脂肪新陈代谢等明显作用,含量可降30%。

保健抗癌

茶被誉为“万病之药”,虽有夸张,而普洱的保健作用万万不能小觑。普洱内含的茶多酚、维生素c和维生素P等都是防治高血压的有效成分。茶多酚不仅能去脂肪,且能明显抑制血浆和肝脏中胆固醇含量的上升,抑制动脉壁硬化。普洱富含的多种抗癌微量元素,能有效扼杀癌细胞生成,防止细胞癌变。现代医学研究得出:普洱防止动脉硬化、防止冠心病、降血压、降血糖、抗癌的功效尤为突出。

美容养颜

身边喝普洱的女士越来越多,有没有发现她们正在变美?普洱具有超强的抗氧化剂,能提高人体新陈代谢,淡化色素,使皮肤更白皙、光滑。喝普洱能降火气,每天4杯普洱可使容易瘙痒或易长痤疮的肌肤得到缓解,口干或口苦等虚火症状也会逐渐消除。

防辐射抗衰老

茶多酚的抗氧化与抗辐射能力非常强,云南茶产区大茶树的茶多酚含量达30~34%,普洱防辐射的作用更胜一筹。每日面对各种电子设备,冲泡一杯普洱,优哉游哉。普洱采用云南大叶种茶制造,所含儿茶素总量高于其他茶叶品种,儿茶素类化含物具有抗衰老的作用,再加上其中维生素C的大量增加,可提高人体免疫力,起到养生健体、延年益寿之功效。

养胃护胃

普洱茶性温和,对肠胃不产生刺激作用,粘稠、甘滑、醇厚的普洱进入人体肠胃形成的膜附着胃的表层,对胃产生有益的保护层,长期饮用可起到护胃、养胃的作用。冬季天气寒凉,喝普洱是暖胃驱寒之首选。春季人体处于舒发之际,喝普洱有利于寒气散发出体内,振奋精神,消除春困,增强人体抵御疾病的能力。

解渴醒酒

清热、消暑、解毒、消食、止咳生津,解渴的同时还附赠了这么多功效,普洱是各色饮品的最佳替代品!社交应酬中醉酒时,别忘了解酒妙方——普洱。《本草纲目拾遗》载:“普茶最治油蒙心包,刮肠、醒酒第一。”普洱中的茶多酚能促进乙醇代谢,对肝脏有保护作用,使乙醇代谢能正常顺利进行。茶碱具有利尿作用,能促使酒精快速排出体外,减少酒醉后的危害。用普洱解酒,绝对不会伤害脾胃,不会使醉者大量呕吐,发生反胃的痛苦。

护齿明目、抑菌消炎、通便、祛痰、祛风解表、抗毒……普洱的好,不断被发掘。普洱是茶,也是药。往后的日子,与普洱继续深爱。春天的脚步渐近,普洱春茶正新鲜赶来。比如摆尾箐,真正的古树普洱茶。摆尾箐,位于普洱市宁洱县梅子镇,属无量山余脉。当地海拔1800米,年均气温16℃,年均降水量1400毫米,是适宜普洱茶树生长的优良环境。由于深山路远,交通不便,4000多棵摆尾箐古茶树已在此隐居千年。这些古茶树植株高大、粗壮,根系钻入土层深部,吸收了普通茶树触及不到的养分,内含物质更加丰富。摆尾箐古茶树历经大自然的优胜劣汰生长至今,已具备抵抗各种病虫害的能力,零施肥、零用药、零污染,喝起来更安全。

茶不是药神,却胜似药神!


茶叶中的茶多酚

多酚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的东西。而茶多酚,则是存在于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总和。在茶叶干物质中,茶多酚的含量约为18%-36%。

上世纪五十年代,茶多酚的研究就开始了。它最大的作用是保护人体的遗传物质DNA在复制的过程中不被自由基破坏,即抗氧化,预防多种疾病、延缓衰老。

茶多酚的抗氧化能力是维生素E的6-7倍,是维生素C的5-10倍。化学合成的维生素,存在毒副作用,而天然的维生素,又怕光和高温,茶多酚弥补了这些缺点。

此外,茶多酚抗辐射、抗癌的作用也一直受到医学界的重

茶叶的五大作用

1.提高免疫力

早在唐宋时期就有医学古籍记载:茶被用来治疗炎症,具有抗菌抗病毒的效果。

夏季正是流行性疾病多发的季节,有相关研究表明,喝茶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有效帮助人体抵御病毒的侵袭。

2.去腻减肥

《本草拾遗》中记载:“茶,久食令人瘦,去人脂。”茶叶内所含咖啡因能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辅助减重,通过儿茶素又能有效抑制脂肪堆积,防止肥胖。

肥胖的人多喝茶,可以消脂,预防超重,再搭配适当的运动,是一种增强瘦身的好方法。

3.抗衰老

宋·苏颂的《本草图经》称茶能“祛宿疾,当眼前无疾”;明·程用宾的《茶录》称茶能“拌擞精神,病魔敛迹”;清·俞洵庆的《荷廊笔记》称茶能“养生益”。

茶叶中所含的儿茶素和其氧化物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可以中和身体内部所产生的自由基,延缓衰老。

4.提神醒脑

清·王好古的《汤液本草》称茶能“清头目”;清·黄宫绣撰的《本草求真》称茶能治“头目不清”。

现代生活工作节奏快、压力大,常引起焦虑、紧张、烦躁不安等精神心理症状。绿茶含有茶氨酸,可帮助控制焦虑情绪,提高注意力,改善精神状态和总体机能。

5.保健作用

唐·孙思邈的《千金要方》称茶能使人“有力”;明·李时珍撰的《本草纲目》称茶能“使人神思爽”;清·王孟英撰的《随息居饮食谱》称茶能“清心神”。

饮茶还能消除疲劳、提神、明目、消食、利尿解毒、防止龋齿、消除口臭,堪称21世纪最健康的饮料之一。

一山一味的普洱山头茶,口感由这些因素决定


普洱茶树,每一个山头都有不同滋味,不同的生长环境决定了普洱茶不同的口感,在土壤、光照、温度、水分的共同作用下,决定了它们最终的滋味魅力。

1

土壤

普洱茶树,喜欢土质疏松、土层深厚、排水、透气良好的微酸性土壤。虽然在不同种类的土壤中都可成活,但以酸碱度值在4.5~5.5为最佳。

茶树原产于中国云贵高原的原始森林地区,属酸性土壤,长期的系统发育使其逐渐形成了喜酸的遗传特性。同时,茶树根中有丰富的有机酸,茶树根液对酸性的缓冲力强,而对碱性的缓冲力弱,在茶树根中还共生着许多真菌类的菌丝或菌根,它们能帮助茶树根分解土壤中的有机物,而菌根本身也只能在酸性环境中生长。

这样就决定了在酸性土壤中,茶树能顺利的有效的吸收许多土壤养分,从而供给给每一片茶叶,我们喝到的茶汤才会醇厚。

2

光照

普洱茶树和其他植物一样,是通过光合作用从太阳辐射能中取得其生长所必须的能量。茶树起源于中国西南部的深山密林里,演化发展中,形成了适应在漫射光多的条件下生育的习性。漫射光下生育的茶叶新梢内含物丰富,持嫩性好,品质优良。

光照强度不仅与茶叶的产量有关,对茶叶的品质形成也有重要影响,不论春茶或秋茶,在一定遮荫条件下,茶叶表现为氨基酸含量增加、茶多酚含量减少,有利于绿茶呈现苦涩降低、鲜爽度提高的良好滋味。

光带中的紫外线对于提高茶汤的水色及香气有一定的影响,高山所受辐射的紫外线较平地多,如此使得高山茶的香气多优于平地茶紫外线辐射多的散射光,多为我们带来香高水柔而清纯的茶滋味。

3

温度

温度,主要影响着茶树的生命力。茶树喜欢温暖的环境,在20~25℃中,最适宜茶树生长,而不同普洱茶树品种对于温度的喜好有所差别,一般,小叶种茶树,抗寒性与抗旱性均比大叶种茶树强。

另外,土壤的温度与茶树的生长发育也密切相关,10~25℃的土壤最有利于茶树根系生长,为茶树吸收营养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4

水分

在茶树的生育中,水分是不可缺少的条件。茶树体内越幼嫩的部位,含水量越高。在热量和养分满足生长要求的条件下,水分是影响茶叶产量的主导因子。茶树适宜年降雨量在1500mm,生长期的月降雨量在100mm以上的环境。过旱会降低茶叶的产量,而降雨量大水量过多,则会使茶树烂根。一般茶树生长的土壤以含水量80%为最好,而空气湿度大于80%则能有力提高茶叶品质。

大多终年云雾缭绕的高山,或是靠近江河湖泊、水汽交融的地域,因此,云南的三大普洱茶产区,基本都分布在澜沧江两岸。

大滇说茶1001夜之54:普洱熟茶的境界


关于普洱熟茶的境界知识。

说到熟茶,太多人是非常轻视了。为了证明自己是资深老茶友,许多人不喝熟茶,甚至蔑视熟茶,开口就是“我不喝熟茶很多年了,只喝老生茶”。也有一些人认为,熟茶很脏,非常不卫生。实际上,我对熟茶非常重视,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去研究,但现在仍然觉得还有太多课题没有搞清楚,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些观点。

一、熟茶的保健效果好于生茶

熟茶,作为发酵食品,在发酵过程来看,似乎直观感觉不那么卫生,可类比的产品有酱油。大家知道,生茶是寒性的,起码,十年之内的生茶一定是寒性的,刺激肠胃很厉害。

我每次建议大家喝生茶的时候,都是饭后半小时以及不要在空腹的时候喝。喝完生茶,最后来一泡熟茶,不为什么,就为了肠胃。熟茶的茶汤进入消化道,呈现碱性,有助于调节酸碱平衡。这使得熟茶有相当程度的预防治疗肠胃病的作用。

迄今为止,国内外关于普洱茶减肥、降血脂等种种研究,都是基于熟茶做出的。正是因为有了熟茶,才有了普洱茶的欧洲市场,才真正有了普洱茶走向世界。进入欧洲市场,当然不能不谈销法沱,这个熟茶就是欧洲之所以接受普洱茶的原因。甚至我们看到,现在一些出口欧洲的袋泡茶,也打着云南普洱沱茶这样的标志。

二、熟茶工艺之难点

关于熟茶工艺的难点,许多人习惯把难点集中在发酵过程。因为发酵过程表现为:三分靠人,七分靠天。比较依赖于自然环境,这里的‘天’指的是:水、场地等各种因素。有人又说了,那原料呢?我有点晕了,大哥,你看得仔细点好不好?我已经固定了原料,谈的是发酵过程。我只是说在原料固定的情况下,发酵过程表现是七分靠天的。

而三分靠人这一块,只要是正常智力的人,经过培训都是可以掌握发酵技术的。发酵关键是稳定,稳定的方法就是多做,总结经验教训。这三分是可以稳定下来的。

关于熟茶,除了宣扬发酵的神秘,(号称国家保护机密)其他的概念少为人知,其实在压制中同样有很多秘密。

读这样的茶,你又能读出什么?拼配,撒面,然后,最关键的因素:潮水量你读出了吗?

我们来看熟饼的工艺。

熟普洱茶:生茶毛茶一湿水一反复翻堆一出堆一解块一干燥一分级一分别潮水一蒸压(类似生茶蒸制过程)一干燥一包装。在这个完整的过程中,茶叶经过了反复折腾,这个周期长达90天之久。当然,这是我保守的算法。

从鲜叶到生产,茶叶经过了一个下油锅的过程。然后被反复蹂躏(揉捻),再在烈日下暴晒。刚结束这么一个残忍的过程,变成干茶,然后,又加水,搞得虚胖,发酵出一身臭汗,面目全非。这个过程一般是40-50天。

好不容易换了身干衣服穿上。修养了几个月,上面传来旨意,要压饼。又得泡澡大约24小时,第二天经过高温蒸汽,再压制,烘干成饼。这样的过程,如果身子骨比较单薄。如小叶种茶,是经不住这样蹂躏的。

我这里要提醒大家注意这个泡澡的过程,等同于你把普洱熟茶散茶在水里泡了24小时,再蒸压成饼,你说这个过程关键不关键?

也就是说,你喝的饼茶,已经被泡过24小时,然后再洗了个桑拿出来的。蒸汽的高温自然有消毒作用。问题是滋味……能留住多少?

为什么要加水?废话,当然是为了把茶泡软,否则蒸汽那几秒,是无法蒸软熟茶的。蒸不软,怎么压成饼啊?所以这个水量的重要性就非常突出了。前面发酵得再好,如果这里没弄好,茶一样会变得很单薄的。

我们是通过条索来观察潮水的多寡的,潮水多的茶,自然叶面会比较伸展,看起来漂亮得多。呵呵,这当然了,以生茶为例,条索很紧没关系,泡几泡自然就伸展开了。所以选购熟茶时,除了原料、发酵工艺,还要看紧压的工艺。

三、熟茶的境界

以大滇飞扬的胡说八道,熟茶也是有境界的。找好的熟茶那是比找好生茶难一百倍的事。比较客气地说,市场上有90%的熟茶无法入口。

熟茶的第一重境界,是能喝。嗯,市场里有10%的达到这个要求。干净卫生,无杂味异味,这个要求,过分吗?

第二重境界,好喝,非常难,要看运气。

第三重境界……,仅仅是好喝,叫做卓越。

翻阅资料,传统的熟茶制作方法跟现在的有较大差别。说是失传,有点过了。但是确实现在大部分茶厂不知道怎么做回传统熟茶了。而传统熟茶很多理念实际上是走到第三重境界必须的。

在早期的云南地方标准中,熟茶在完成了渥堆发酵之后,要在厂家经过一定时间的存放,才可以压制;而压制之后成品,亦要经过一段时间的陈放,才可以上市销售。

这句话在很多书里,可以找得到。而找不到的是:压制成品的时候,会选用不同地方,不同年份的茶青,甚至有部分生茶。

生茶,5年的,3年的,2年的,同一个地方的原料,同样是五级茶拼配,这是可能的一种做法;5年的老生茶10%,3年的熟茶,2年的熟茶,这也可能是一个做法。然后压制出来,无一例外,存放1年一2年后销售。历时过程也许长达6-7年,才有这样一个熟茶,然后,存放7-10年开始喝。熟茶也需要13-18年的过程。层次感有了,各种各样的特点出来了,谁能匹敌?

回顾一些老熟茶,无一例外地喝出了少量生茶。曾经以为这是偶然,但在阅读史料的时候才发现,这也作为了早期熟茶的一个工艺,一直有应用。

大滇说茶1001夜之70:普洱熟茶的标准


大益辛亥百年熟茶,是喝的第一个茶,首先从外观看,已经可以看出,确实是大益顶尖的茶了。大益熟茶,抛开年份来说,最佳的工艺,也就只能达到这个水平了,最好的选料,依然可见的拼配,撇开价格因素,大厂茶的最高境界莫过于此。撒面撒得非常好,背后就逊色了很多。

里茶可达到3级水平,拆开饼面,可以看到一定比例的芽头,昭示着,最低等级应该在5级少量。三级为主,宫廷撒面。而在压饼工艺上,适中的发水量使得芽头半开,饼面可以说是金芽铺面。这个是对于外观的判断,符合大厂茶高端茶的理念,起码,饼面要漂亮。从口感来说,对于99%以上的人来说,我觉得应该来说,即便现在喝,也是合适的,茶汤堆味不重,汤色红,浓度稍欠。这泡茶,从头到尾喝完,没有不舒服的感觉,层次感稍欠。从叶底分析,可见茶的拼配,大约有2-3种原料,一种发酵较轻,一种发酵较重,总体评价为7-8成,适度发酵。

原料评价:2010年原料。个人看法,对一个新茶来说,相当不错了。

存放建议:建议3年内喝掉。

上午喝的这个熟茶,然后中午,西兰花炒蛋,下午,新货发到。测试勐海味以及宫廷贡饼,比较关心的是勐海味。

第二个茶,勐海味。

依然是春晓做泡手,7克投茶量,正常泡茶,快速出汤。从洗茶的感觉来说,与辛亥百年一样,洗茶水即呈现酒红色。饼面外观,显然是精心设计过,超大芽头特意撒面,错,叫做撒尖。撒尖下面宫廷撒面,然后是三级,五级,以及10%左右七级茶匀堆后的里茶,背面再盖面。由于今天广州天气下雨,图片没有拍出,稍后。

从试茶,到开汤,汤色从未呈现金黄色,以酒红为主基调,汤色透亮,不曾浑浊。第一、二泡,堆味虽淡,仍然较为明显,第三泡起,进入状态。春晓说,怎么大滇的茶都会有一样的味道,其实,就我在广州喝的感觉,跟在勐海喝差距已经加大,但我已经习惯用广州的水再加权一个指数来衡量茶的滋味。事实上,大滇的吴印良品,勐海味,宫廷,以及未来的茶,都会有一样的基因,最后都会喝出相同的感觉,匹夫戏称为大滇味。

第三个茶,大滇宫廷贡饼。

这里再次感觉到散茶和紧压茶的巨大差别,为了更好地保留滋味,作为一口料压制的茶,采用了最低的发水量(跟吴印一样),但紧压茶再次展示了优势,与单独的宫廷普洱散茶相比,拼配了三级茶压制出来的饼茶,显示了厚度,香气并未衰减,甜度稍有提高,厚度跟宫廷不可同日而语。

依然,从洗茶开始,就是酒红色,一直持续了许多泡,一样的大滇风格,不同的香型和厚度,如果再给半年时间,将是一个让我惊讶的茶。因为是自己的茶,所以不加以太多评说,过几个月会有样茶奉送,大滇说茶论坛后面会有详细的开汤图。

第四个茶大益标杆7572103批的茶。

反思大益这两个茶,对于什么是熟茶的标杆,或者标准,应该会有新的定义。我们来做逻辑推理,从口感或者价格来说,辛亥百年应该是高端的,应该是更符合熟茶标准的,那么,7572就做得相当草率了。然后,我想用勐海味跟7572来比,似乎就不能比了。

普洱茶友,感谢您花费宝贵的时间阅读《茶为万病之药:由一枚茶丹说丹药》一文,我们精心撰写的《茶为万病之药:由一枚茶丹说丹药》内容希望能帮助您增长普洱茶的知识,如想了解更多cy316.com的普洱茶内容,请访问我们为您准备的专题:碧丹溪黑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