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海普洱茶产区

发布时间 : 2019-12-09
普洱茶产区 云南勐海普洱茶 勐海味普洱茶

【www.cy316.com - 普洱茶产区】

勐海普洱茶产区主要分布在格朗和、勐混、布朗山、勐宋、勐往等乡镇,面积较大的有南糯山古茶园、班章古茶园、贺开等古茶园。

勐海茶历史悠久,茶树资源丰富、优质品种较多。2008年,全县茶叶种植面积已达29万亩,可采摘面积21.5万亩,干毛茶产量1.2万吨,其中有4.6万亩的古茶园和零星分布的野生及栽培型古茶树群落,有树龄达1700多年的巴达野生茶王树和树龄800多年的南糯山栽培型古茶树历史。古茶园中主要是栽培型古茶树,有部分野生型古茶树和近缘植物。

那是什么原因造就勐海茶叶的发展呢?

由于勐海县属亚热带高原气候,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为18.7℃,年平均相对湿度78%,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多雾日,光热充足,雨量充沛”的特点,为喜散光的茶树等耐阴作物提供了优越的气候生态环境,造就了优良的茶叶品质,也拥有了适合高品质茶叶生存的良好生态环境。

“高山云雾出名茶”。雾多就是勐海的特点,年平均雾日107-160天。浓雾的滋润,使普洱茶的原料大叶茶得以枝繁叶茂,茶味独特、富含多种营养素。勐海县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丰富,土质肥沃,极宜茶树生长,茶叶原料兼备良好的生态环保、品质醇厚、营养富集诸多特色。

cy316.cOm扩展阅读

勐海班章古茶园产区


班章茶区,有新、老班章茶区之分。其中最知名的当属老班章,老班章除了名气以外、价格、口感都是普洱茶界独树一帜的村寨。

新、老班章两寨合计有古茶园5870亩,老曼娥古茶园面积3205亩。近年来,班章(尤其是老班章)在普洱茶界迅速走红,收到众多茶友、茶商的热捧。

“班章”是西双版纳勐海县布朗山班章村委会的简称。班章位于勐海县南方约六十几公里,班章村委会下辖有老班章、新班章、老曼娥等五个自然村落。班章系傣语地名,“班”即窝棚,“章”即桂花树,班章村,意为挂花树窝棚村,因村委会驻班章寨而得名。1953年,新班章、老班章自然村属格朗和哈尼族自治区管辖。1958年建立班章乡政府,辖新班章、老班章、坝卡囡、坝卡龙、戈布板。班章村委会位于乡境东北部,与勐混镇、景洪市接壤。1969年8月24日,老曼俄寨划归班仗大队。2000年改为班章村委会,辖老班章、新班章、老曼娥、坝卡囡、坝卡龙5个自然村。

班章古茶园比较有规律地分布在班章的“环寨公路”两侧。这条“环寨公路”把老班章的寨子围在中间,长约8公里,通过其西北的出口一直通径勐海县勐混镇。

从西北村口进入,“环寨公路”西侧比较大的茶园主要有:

①朗朗丫(兔子很多的地方)——哇呀各脚(乌鸦过夜的山)——米棱罗(祭土地神的地方)——拉白沙拉驼塔各脚(汉人驼盐歇脚的山)。

②岩桥约(牺牲过很多村民的古战场)——墨色沙拉各脚(拉祜族的山寨)——老博利丫(长红茶的地方)。

③止嗄丫(止嗄树生长的地方)——“读玛乐果”(读玛乐果树的地方)——米拉仆吹(被火烧过的寨子)。

④八弄拔玛(八弄拔玛树生长的地方)——牛洛各度(放牛的地方)——老博呀玛(最大的茶地)。

⑤哈翁白(野熊扒东西的地方)——岩边各脚(蝌蚪山)——阿波帕入老博丫(阿波老人的茶地)。

此地靠近中缅边境,是著名的普洱茶产区,也是古茶园保留得最多的地区之一。布朗山乡包括班章、老曼峨、曼新龙等树寨,其中,最古老的老曼峨寨子已有1400年历史。布朗族是百濮的后裔,他们世世代代生活在布朗山,是世界上最早栽培、制作和饮用茶叶的民族。

目前市场上有大量的班章普洱茶,消费者购买时需要鉴别,茶友归纳的班章茶的特点如下:

外观:条索粗壮、显毫,色泽油亮,除芽头显白毫外,芽叶色泽墨绿,油亮;

汤色:不同年份的有不同的变化,新茶汤色清亮,存放过程中逐步发生变化,存放三年的老班章茶汤色已呈皇亮油亮。且茶汤稠而厚。

香气:香气下沉,暗香突出,新茶明香更显,1至4年的香型总体呈花蜜香型,兰香感明显,且杯底留香。

滋味:茶气足,茶汤口感饱满,分布均匀,生津快,回甘长,很有厚度和刚度,入口即能明显感觉到茶汤的劲度和力度。苦涩味很协调,化得快,只停留在口腔上颚,至舌底、喉部一带时,已明显转化为甘味。

叶底:叶片相对细长,也有呈椭圆形的;叶片柔韧,厚实;颜色比较均一,叶片上毫毛明显。

勐海普洱茶的特征


勐海茶,滋味浓醇,苦涩皆厚重。实际上,这种韵味可以用最简单的词汇描述:协调性,苦涩味的协调性。勐海茶,苦涩味的协调性是好的。滋味浓,苦涩俱佳,但苦味稍占上风,在口腔里的余味是苦味为主,即通俗说的勐海茶是‘苦底茶’。

苦为余味,往往带来清凉的感觉,回甘的感觉。涩为余味,由于收敛性的刺激作用,口腔会有失水的感觉,带来燥感,及其不舒服。

有些地域的茶,滋味也浓,耐泡。但许多茶友喝了,总觉得有什么不对,好像没有‘韵味’,为什么?

实则,这种茶的‘协调性’不够好罢了。

往往这些茶,有的苦味不够,偏甜,而涩味又来得太长,没有韵味由此而生。有的只有苦,没有涩,没有生津,显得空荡,给人与寡水般的感觉.还有的苦涩皆薄,微甜,没有力道,自然其韵味只能是无味之韵味了。

从茶品的内含物质来说,主要是三大类物质,茶多酚(显涩,见有一定的苦味),生物碱(咖啡碱为主,显苦),以及氨基酸类物质(鲜爽度的来源)的配比,决定茶品的‘协调性’,即韵味。配比合理,独具韵味。

这里说配比,好像说的是人为似的,实际上,是茶区,茶种,天时,地利,人和诸般条件综合使然。

当然,通过合理的拼配技术,解决普洱茶的韵味问题,这是普洱茶精制加工厂的使命。有优秀韵味配方的普洱茶,受到茶友的青睐,这是普洱茶的魅力所在。

勐海——一个关于普洱茶的故事勐海普洱茶怎样


有人说“无勐海、不普洱”,不得不说知道勐海,只是因为普洱茶。勐海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孕育了普洱茶的神话。

勐海,是傣语地名,在傣语里译名为勇敢者居住的地方。

勐海县山山有树,沟沟有水,座座茶山,点缀其间,生机盎然。山间云雾缭绕,仿如秘境,许多探秘者蜂拥而来,似乎只有勇敢地走进莽莽森林,攀上高峰,穿过那茫茫云雾;真正观赏到群山绿茵覆盖,山间泉水奔流,蜿蜒起伏之间,茶树错落有致,才能揭开这神秘的面纱,融入那令人向往的神奇和美丽。

对于那些因为普洱而慕名而来的人们来说,经历过如此一番的视觉与身心的盛宴,才更能领会,勐海之于普洱茶的意义。

清泉给了茶圣洁的营养液,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构成了天然的净化系统,使得勐海茶区的茶树拥有了其他产茶区无法比拟的口感。或许正是因为如此,才使得勐海茶厂所产的大益茶具有了茶友们常说的“勐海味”。这种“勐海味”如今甚至成为了大益茶特有的标签,在茶友们的口口相传中,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知,也给这座小城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

勐海原来叫佛海,这里被誉为中国最好的普洱茶原产地,随着这些年普洱茶的不断升温,勐海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

凡是到这里人们,无话不谈茶。如今的勐海,多了许多外来人口,他们大多是茶人或者茶商。有的是因为被勐海茶区的神秘所吸引,常年在此驻扎,一年四季来来往往于两地,只为亲身感受手中那杯清茶的原始;更多的是茶商,每年的采茶季节,开始从全国各地蜂拥而至。

他们为茶而来,又因茶而走。等收购好茶叶,等着鲜叶变为干茶,他们又离开了,迫不及待地带着这些精心制作的好茶开始忙活自己的生意。

或形单影只或成群结队,悠然深沉的茶香里,谁也没有孤独。

走过茶山再漫步在县城的街巷,年轻的姑娘水灵,迟暮的长者目光祥和,偶尔三三两两的摩托车驶过,扬起一阵风尘。

不大的小城里散发着乡土的气息、原始而又现代的气息,这就是勐海,美丽的边陲小城。

普洱茶产区简介


想买到好的普洱茶,首先得对云南普洱茶的产区有基本的了解,普洱茶茶区众多,海拔,气候,茶树的特点,以及普洱茶的制作工艺,仓储环境,也决定了我们喝到的普洱茶千差万别,这也是普洱茶本身的魅力所在。

云南这片少数民族聚居的神秘区域,是茶的发源地,清明两代普洱茶走向了辉煌的时代,大规模,有组织的种植栽培茶树,也正是这个时期完成的历史壮举。

普洱茶茶区主要集中在澜沧江流域的中下游,临沧,西双版纳,普洱及滇西一带的保山,大理,德宏等地,其中临沧,西双版纳,普洱(原为思茅)构成了普洱茶最重要的产茶区。

云南澜沧江流域一带,经历了变迁,岁月洗礼的古茶树依然郁郁葱葱,或成片的分布,或单株的散生,现在云南还保存的野生古树茶群落和栽培型古树茶的面积达27万亩以上。

临沧茶区位于云南西部,地处沧澜江,怒江两大水系中下游之间,以濒临澜沧江而得名。临沧下辖7县1区(双江县、凤庆县、永德县、沧源县、云县、耿马县、镇康县、临翔区)。临沧自古就有天下茶仓的美誉,临沧三大普洱茶产区以勐库茶区为核心,往东是邦东茶区,往西是永德茶区。

勐库镇位于勐库茶区是临沧普洱茶的核心产区,也是茶商茶人的重要驿站,临沧茶的声名鹊起离不开勐库茶的卓越品质。勐库镇是大叶种茶的原生地,勐库素有茶乡之称,千百年来勐库人民在种茶,制茶,饮茶的基础上创造了独特的茶文化,勐库的土壤都特别适合茶树的生长,双江县80%的古茶树都分布于勐库镇辖区内,生长于勐库大雪山的千年万亩古茶树群落,是世界上发现的海拔最高、密度最大、分布最广的古茶树群落。

勐库镇坐落冰岛村的五个老寨,分别是冰岛、地界、南迫、歪坝、糯伍老寨,其茶叶的品质特色,为茶人所喜爱,不动声色的轻柔为力,回甘绵润细腻而又持久,若说茶亦如人,老寨则用独特的水土养育着茶人,守护着大自然所馈赠的这郁郁葱葱的千年古茶树。

随着新时代步伐的推进加之交通便利,越来越多的人走进茶山,走近茶人,去亲身感受大自然独有的气韵茗香,在千年的古老丛林里,在南勐河的两岸,众多的茶区以自己独有的地理位置,与世人分享着这份自然的馈赠。

普洱茶产区——普洱市


普洱市,旧称思茅茶区,是重要的普洱茶古茶区。普洱茶的产茶区主要是沿云南澜沧江流域分布,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热带、亚热带高原气候,十分适合茶树生长。

思茅地区位于云南省西南部,辖1市9县,全区面积44221.34平方公里,是云南省面积最大的一个地区。东南与老挝、越南接壤,西南与缅甸比邻,国境线长达625公里,是祖国重要的西南门户,仅陆上边境通道就有18个,澜沧江、红河、南亢河三条水道直通境外,是著名的南方丝绸之路之一。思茅地区总人口数为237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达144万,占61%。全区少数民族有36个,世代居住在这里的有14个。主要有哈尼族、彝族、傣族、拉祜族、佤族、布朗族、瑶族等。民族风情迥异多彩。

普洱是“世界茶源、中国茶城、普洱茶都”,是世界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地带,也是普洱茶的原产地。说到“茶马古道”,就不能不说到普洱市,思茅就曾经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出现于景谷3540万年前的宽叶木兰化石(茶树始祖),还有拥有活标本2700年的镇沅千家寨野生世界“茶树王”和上千年的澜沧邦崴过渡型古茶树、1800多年的景迈山万亩人工栽培古茶园,足以证明茶叶在普洱市历史上的重要性。普洱市野生茶树群落分布广泛,主要在无量山、哀牢山和澜沧江两岸。

普洱市茶山分布

普洱市史上有名的八大茶区,即景迈、邦崴、千家寨、无量山、板山、佛殿山、营盘山、牛洛河,分布在普洱市的东西南北四方。从行政区划来说,主要茶产区有思茅,景东,景谷,澜沧,镇沅,江城等,还要提到目前逐步被发掘的困鹿山。

揭秘普洱茶勐海味


勐海,傣语地名,意为勇敢者居住的地方,位于云南省最南端,隶属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总面积5511平方公里,总人口33.72万人。世居着傣族、哈尼族、拉祜族、布朗族等少数民族。这里四季如春,风景秀美,物种丰富,生态环境堪称完美。

据查,勐海种茶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距今已有1700多年。民间有“武侯遗种”之说。相传,三国时期,诸葛亮南征(公元225年)到勐海县境内的南糯山,许多士卒无缘无故昏睡不起,百治无效。诸葛亮探视后,即将一手杖植于土中,手杖随之发芽长叶,蔚然成树,诸葛亮取其叶煨水煮汤,令人给病人服用,昏睡士卒即刻清醒恢复正常。据说,这些树木就是茶树。后来,每到清明节、鬼神节、泼水节,当地少数民族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纪念诸葛亮。

勐海境内树龄1800余年的野生型茶王树和树龄800余年的栽培型茶王树,是研究茶树种源、茶叶生产历史状况的活化石,茶学界将这两株茶树和澜沧县发现的邦崴千年过渡型大茶树同称“三大古茶树王”。值得一提的是,树龄1800余年的巴达野生型茶王树与“武侯遗种”历史时间恰好吻合——这充分说明,勐海早在1800多年前就已种茶,勐海是世界茶树的发祥地之一,是普洱茶的故乡。

“高山云雾出名茶”,茶乃娇贵之物,茶树的生长对自然环境亦极为挑剔,勐海在茶叶历史与茶叶贸易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并非诸葛孔明先生一根手杖便可成就的,更重要的是,得益于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条件。

勐海县地处横断山系纵谷区南段、澜沧江西海岸,属于怒山山脉向南延伸的雨脉部,山脉、丘陵、平坝相互交错,沟谷纵横,崇山独特的地貌系统培养孕育出了座座茶山。此外,勐海境内土壤主要有砖红壤、砖红壤性红壤、红壤、黄壤等类型,这些类型的土壤极宜茶树生长,具有良好的发展茶树种植的土壤条件。

勐海属南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夏秋季多阴雨天气,冬春季多晴朗天气,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热量充足,雨量充沛。从光辐射的季节分布看,春多于夏,夏多于秋,秋多于冬,这既有利于茶树越冬的养分积累,也有利于夏秋季茶树的生长发育和品质的提高;从降雨的时间分布看,5~10月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5.81%,雨热同期,降雨有效性高,完美配合茶树生长发育对水分的需要。

“多雾”是勐海气候的显著特点,也是成就勐海茶味的重要因素。每日,自午夜起,水雾便悄然而生,从平坝、山谷间生腾出万缕云烟,茫茫雾海笼罩了整个勐海;而到正午时分,随着阳光的照射,茫茫浓雾又慢慢地消失无踪。“多情”的雾气不但减少了茶树蒸腾作用对水分的消耗,还能够以0.2~0.4毫米的雾露水增加地表水,提高空气的湿度。正因有了浓雾的滋润,普洱茶的原料大叶茶得以枝繁叶茂,勐海的茶叶才具有了独特而神秘的茶味。

勐海的生态环境良好,群山绿茵覆盖,山间泉水奔流,水源纯净,空气清洁,为大叶茶种植天堂般的“净土”,因此勐海茶正可谓“集天地之灵气,汲日月之精华”,冰清玉洁,毫无铅华,尽显茶的本真。

在历史上,勐海就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是滇藏茶马古道的源头。

茶马古道是我国古代可与丝绸之路相媲美的商路网络,它处于中国西南部的横断山区与青藏高原之间,为我国西南地区各民族之间以及我国与邻国之间互通有无提供了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而那些行走在茶马古道之上,风餐露宿穿梭于峡谷河流之间、带着神秘色彩的马帮,则成为了我国西南地区历史上一道别致的风景线。

勐海居住着傣族、哈尼族、拉祜族、布朗族等25个民族,勐海的“茶文化”也因此呈现出多彩的民族文化交织辉映的特征。从发现野生茶到驯化种植,乃至到日常祭祀、家居生活,世代居住于勐海的各个少数民族的文化,已在岁月恒久中与普洱茶水乳交融,密不可分。

布朗族一生中离不开茶,一位精通土罐茶泡制且深谙茶艺、茶礼的布朗族老人岩刀说:“我们布朗族走亲串戚少不了茶;看望病人要带上茶;青年男女求婚要用茶,定婚不得少于两包茶;婚礼更是不能没有茶;不管穷富人家,在给女儿的嫁妆中,茶树是必不能少的;建盖房屋、立生基定四柱不能缺茶。家家火塘边除了长烟锅、土烟筒,就是土茶罐。

老曼峨位于布朗山乡,这里是中国布朗族最大的聚居地。布朗族是古濮人的后裔,据《华阳国志》记载,居住在中国西南部的古濮人早在商周时即已种茶,作为勐海布朗山最早定居的少数民族,远古的茶香在布朗人血脉里世代流淌。高低错落于大山之间的寨子上方,金碧辉煌的寺院中矗立着一块古老的石碑——这块石碑已有将近1400年的历史了,它表明布朗族在唐朝时就已定居在这里。

拉祜族古语说:“不得茶喝头会疼!”

每到采茶季节,拉祜寨子里年轻的姑娘们熟练地穿梭在壮硕古茶树间,飞快地爬上树顶,双手像蜂鸟一样从嫩叶上掠过,头上装饰的彩线绒花在一片青翠中若隐若现。很快,一箩还带着晨露的茶芽就摘完了——这一幕风景,已经上演了不知多少世代。

“可以一日不吃饭,但不可一日不饮茶”。“火焯茶”大概算得上拉祜族最喜爱的饮茶方法:火塘边,先烧水,然后抓一把大叶茶放在瓢内,随后拣火塘中的灼燃火炭放入瓢中,快速摇动,使瓢中的茶叶烤得发出香味时,把火炭拣掉,再将茶叶放入茶壶冲上沸水,几分钟过后,一杯酽香浓郁的焯茶就泡好了。“烤茶”和火焯茶算是一脉相承,也是拉祜族一种古老而普遍的饮茶方法:先将小土陶罐放在火塘上烤热后,放入茶叶进行抖烤,待茶色焦黄时,即冲入开水煮制;如茶汁过浓,可加入开水使之浓淡适宜。与火结缘之后,茶叶一改翩翩君子的温婉作风,也变得“刚烈”起来,这两种泡茶方式,都浸透着这个“猎虎的民族”果断刚硬的性格,茶水香气浓郁,味道浓烈,举起杯子来猛喝一口,一股冲劲直奔颅脑。

与茶结缘的哈尼人有一整套开辟茶园、选择茶种、培育茶苗、茶园管理、采摘揉制、烹茶饮茶、以茶祭神的茶道体系。这个茶道体系蕴含着丰富的立身处世的义理大道,以及深刻的祀神悦祖的宗教内涵。哈尼人的几个最重大节日都和茶息息相关:最重要的节日“嘎汤帕节”期间,连续三天的庆祝活动绝对少不了用最好的普洱茶招待亲戚朋友;四月“茶王节”期间,适逢茶树发新叶,在采摘最嫩最好的叶片炒制成茶之前,通常要先祭拜茶树、祭拜茶王、祭拜祖先。哈尼人相信万物有灵,因而无论到哪里,吃饭前都以滴三滴茶水,表示对各神的崇敬,以祈求平安无事。

傣族与普洱茶同样有着千丝万缕的历史情结。在傣族人的生活中,无论生养婚娶、饮食起居、往来应答、岁时节令、占卜禁忌、丧葬祭祀、信仰崇拜,都离不开普洱茶。传统上傣族聚居于山间平地,竹林、溪水、稻田,一派诗意栖居的景象,似乎与长于山地的茶有所距离,但在勐海,各民族在千百年的长期和谐共存中,文化早已彼此交融,无论是布朗族、拉祜族还是哈尼族的茶文化,同样植根在傣族人的日常生活中。“竹筒香茶”是傣族人最普遍的一种茶饮,与拉祜族的竹筒茶在制作上有异曲同工之妙:先用晒干的春茶放入刚砍回的香竹筒内,放在火塘的三脚架上烘烤,6~7分钟后,竹筒内茶叶软化,用木棒将竹筒内茶叶舂压后再次装进茶叶,这样边装、边烤、边舂,直至竹筒内茶叶填满舂紧为止;待茶烤干后,剖开竹筒取出圆柱型的茶叶,掰少许茶叶放入碗中,冲入沸水约五分钟即可饮用。这种竹筒茶,既有竹子的清香,又有茶叶的芳香,非常可口。

生活在勐海大地上的人们,在茶的饮用法则里,从来没有把自己束缚在一张乏味的冲泡清单上,各个民族怀着对茶、对天地的独特理解,在不断的尝试中寻求着新的灵感。在物质充裕得甚至有些泛滥的今天,我们的情感常常会变得麻木,不懂得欣赏,忘记了感恩。在勐海感受古茶醇厚味道的时候,我们深深地感谢那些世代奔走于古茶山之间的古老民族,他们朴素的智慧和汗水,才最终成就了今天的中国普洱茶乡。

“茶文化”在中国已有千年历史,“云南普洱”在中国的茶叶史上具有着重要的地位。清代时,普洱茶成为贡茶。清·阮福《普洱茶记》中记载“普洱茶名遍天下,味最酽,京师尤重之”。乾隆曾作诗:“驻春才入鱼眼起,建城名品盘中列。雷后雨前浑脆软,小团又惜双鸾坼。独有普洱号刚坚,清标未足夸雀舌。点成一碗金荃露,品泉陆羽应惭拙。”

清宫廷专设有普洱茶“贡茶案册”,每年上缴贡茶一千多担,时人将上贡的“普洱茶”皆视为珍品。

以“勐海味”为特征的普洱茶,在国内外饮茶爱好者中长久风靡,成为海内外茶叶市场的热宠,品茶方家赞其“内含物质丰富,外形紧结壮实,色泽墨绿油润,叶底肥厚鲜嫩,香气馥郁飘荡,汤色清澈明亮,滋味醇厚回甘,久放之后汤色更透亮鲜艳,味道更纯浓爽口,陈香独特持久”,并称其具有“清热解毒,消食化痰,清胃生津,抑菌降脂,减肥降压”的药用功效,堪称茶中珍品。

由于地处江外(澜沧江以西),交通不便,一直以来,勐海茶山稍显寂寞。直到清末民初,以普洱茶生产和贸易为主的加工业和商业逐渐发展繁荣,勐海才逐步成为普洱茶的最大集散加工中心,同时也成为云南重要的对外商埠。

近代以来,勐海在普洱茶的制茶、和推广方面一直都是领风气之先者。1940年,茶叶专家范和钧创建了佛海茶厂(“勐海茶厂”前身),这座完全有别于传统作坊的普洱茶机械化茶厂,揭开了普洱茶千年制造的新篇章,世界上第一所工业化、现代化生产普洱茶的企业就此诞生,勐海漫山遍野的古老茶园就此幻变,成为被世界认知的一流茶品,勐海这个名字,也随着茶厂的扬名天下而闻名遐迩。普洱茶发展史上两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云南七子饼茶的生产推广和普洱茶人工后发酵的陈化工艺,也主要在勐海茶厂完成。勐海茶厂的扎根,为日后勐海茶成为中国普洱茶的最大加工基地,乃至进一步发展成为中国普洱茶第一县奠定了重要基础。茶产业几经沉浮,但勐海每一个发展阶段的重要事件,几乎都对中国普洱茶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1951年,云南省农科院在勐海县建立了省茶叶科学研究所,开展茶树种质理论研究,选育推广优良品种,推行“土肥、修剪、采摘、养蓬”关键技术和“密植、速成、高产、稳产”栽培法,实现了云南大叶茶由“乔木”向“矮树”的革命性跃进。1958年,勐海县政府成立了“茶叶办公室”,这是云南省设立时间最早的茶叶技术推广机构,现如今它在茶叶种植、低改和技术推广上仍然发挥着作用。勐海茶厂建立了普洱茶加工工程研究室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为普洱茶的茶种研究和产品开发提供科学支撑。勐海普洱茶是自然的恩赐,是时光打磨的艺术品。时光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普洱茶进入新的辉煌期,如同古茶树的新枝一般,古老的勐海,勃发出了新的生机。

2014年,勐海县茶园面积51.1万亩,占云南全省8.5%;普洱茶总产量2.9万吨,占全省25.4%;工农业总产值48.8亿元,占全省48%;上缴茶叶税收3.25亿元,占勐海全县总税收的40%。茶叶企业2122户,涉茶商标653件,有中国驰名商标、中华老字号、国家级产业化龙头企业1个;有云南省著名商标9件,云南省名牌产品7件,规上茶企8家,大益、陈升号、七彩云南、雨林古茶坊、八角亭、茶树王、神益、宝和祥、六大茶山、一品堂、朗河等新老品牌交相辉映,占据了中国普洱茶的半壁江山;勐海茶厂技术中心实验室获国家认可实验室全国普洱茶行业唯一“CNAS企业实验室”认证,为云南省普洱茶发酵工程研究中心,在“2014中国茶叶企业产品品牌价值排行榜”中“大益”列中国茶业榜首。

除了茶叶本身的研究、生产与销售之外,勐海县也正在致力于“勐海茶文化”研究与推广。“茶文化”是中国文化中源远流长的一支,许多到勐海旅游的人都是慕“普洱茶乡”的盛名而来。

通过深入挖掘、整理民族茶文化,建设茶艺馆和观光茶园,积极开展茶事、茶艺活动以及茶艺表演和培训,勐海县已建成了许多集“旅游、参观、购物”为一体的旅游项目。

每年一度的“勐海茶王节”已成为勐海推广“茶文化”的一大亮点,以勐海茶、勐海味——“生态普洱茶、科学普洱茶、安全普洱茶、放心普洱茶、满意普洱茶”为主题的“勐海茶王节”内容包括赛茶大会、勐海普洱茶产业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等项目,涉及金芽赛、金手赛、茶王赛(生态茶赛、古树茶赛)、茶艺茶道等竞技比赛,并评选出年度“勐海茶王”。

勐海县以建设“全国普洱茶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为契机,全面推进生态普洱茶、科学普洱茶、安全普洱茶、放心普洱茶、满意普洱茶的战略行动。围绕建设“中国普洱茶第一县”的目标,全力建成全国最大、最优、最安全的普洱茶生产加工基地县。

勐海茶地理标志证明、中国普洱茶文化之乡、中国布朗弹唱艺术之乡……山水田园一幅画,城镇村落一体化。勐海,正大力改善投资环境,扶优扶强普洱茶龙头企业,扶持优质茶叶原料建设,加强普洱茶品牌建设,全力提升茶叶产业,形成了“大益”、陈升茶业有限公司、勐海七彩云南等为龙头的普洱茶精加工企业群,打造普洱茶著名品牌。

勐海——集生态、山地、茶文化、农耕文化为一体的全国最具特色、最具亮点的茶文化之城正在茁壮成长。

什么是普洱茶的“勐海味”?什么是普洱茶的“勐海味”?


普洱茶有一种味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它当然就是勐海味。不可言传并非是不能说,而是无法用准确的言语来准确阐述。

刚学普洱茶时寻觅勐海味,确实有些难度,但勐海味生普洱能够变老茶的传说,让广大茶友魂牵梦萦。收藏新生茶变老茶,也是茶友们的可望与幻想,学懂普洱茶,才能找到可以仓储转化的生、熟普洱茶源,学懂普洱首先得弄明白,云南西双版纳勐海普洱茶为何味,什么是勐海味?它的味道与其它普洱茶味道又有什么区别呢?难到没有勐海味的普洱新生茶就不能变老茶了吗?这是我一直思考并认真寻找的味道。

到底什么才是勐海味呢,有人说是普洱茶特殊的、无法模仿的一股陈香。

怎么形容呢?

勐海味的香,它可以是“荷香”“兰香”,也可以是“枣香”“清香”,还可以是“樟香”、“陈香”等。这么多的香味不知从何而来,但是你能感觉到,但又琢磨不透,不经意间他会出现,等你仔细寻找又四处躲闪。

有人说是勐海的茶、勐海的水和勐海的工艺造就的一种味道,在口腔味蕾上呈现的绝妙汤感。

勐海味的香,是干茶香和茶汤香气的总和,朴实无华、厚重无锋、不着浓艳,他积淀着岁月,但却一定是让人舒爽愉悦而又回味无穷。

勐海味的味,它一定红汤透亮,它一定不苦不涩,不酸不馊,它一定醇厚稠滑,还有回甘,应该还有绵密与顺柔的感受!

勐海味,是原料和工艺的完美契合,是时光和岁月的天然叠加。

普洱茶攻略:产区篇


随着普洱茶被越来越多的茶友所喜爱,普洱茶的产区也越来越被更多的人所知道,但是许多茶友在看到茶叶包装上的产区叫某某茶山时总是摸不着头脑,现在我就给大家讲讲普洱茶茶区基本的概况。

普洱茶属黑茶,也叫边销茶,由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制作的,虽然都是由云南大叶种制作成的,对产区的分布较多,诸如六大茶山,三大产区等,但是总的来说根据不同产区原料的特点对比,三大产区的分类比较权威的,主要产区有西双版纳、普洱、临沧,其实除了这三个茶区以外还有其他茶区,但普洱茶95%的制作原料来自这三个产区,且其茶叶质量好,所以今天我就给茶友们聊聊三大产区的特点。

西双版纳产区

西双版纳是普洱茶的发源地,茶马古道的源头,茶文化已达两千多年的历史,我们所知的六大茶山均在西双版纳境内,茶资源是其他茶区不可相比的。勐海巴达大黑山野生茶树王和南糯山培养型茶王树以及遍及全州的古茶园都是西双版纳茶文明发展的见证。

西双版纳地区处于热带气候,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大片的雨林滋润着这片土地,有利的气候和富饶的土壤都成为发展茶业的得天独厚的条件,西双版纳下辖勐腊、景洪、勐海,茶业发展至今已经有茶园近50万亩,年产干毛茶2万吨,在普洱茶产区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茶叶特点:版纳的茶区主要分为勐海和易武,两者的茶性略有不同,勐海茶区茶性较强,香气浓高、苦涩味重,而易武是版纳雨量最大温度最高的茶区,茶汤味道较甘甜,茶性较柔,苦涩味较低。

名茶山

临沧产区

临沧产区是古茶树遗存量最大的产区,十分距有代表性,临沧的大雪山古茶树群落孕育了三大茶叶良种,分别是勐库大叶种、冰岛大叶种和邦东大叶种。三种当中以勐库作为出名。甚至有勐库十八寨,寨寨出好茶的说法。临沧的高产茶量赋予它“天下茶仓”的美誉。

茶叶特点:在茶的口感上主要是苦味较弱,有涩感,茶香高扬有劲,入口香气饱满,味蕾刺激性强。

名茶山:冰岛、懂过、大雪山、忙肺、凤庆等。

普洱茶区

旧称思茅,现代茶园产业已具规模,在国内外都享有盛誉,产量大。

茶叶特点:与前两个茶区的茶叶相比,思茅产区的茶口感较淡,茶汤偏涩,茶气不显。

名茶山:景迈、景谷、无量山等。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不同产区天时地利不同,所产出的茶叶会有所区别,各家如各眼,但不可否认,三大茶区在普洱茶生茶中的重要地位,三大茶区中还有许多名茶山,下次再给大家讲吧。

普洱茶大产区 大班章普洱茶


大班章是指云南普洱茶一个的标志性产茶区,类似于波尔多之于葡萄酒,景德镇之于陶瓷,位于云南省勐海县,由多个不同的产茶村寨组成。

在云南省勐海县,布朗山茶区是普洱茶传统行业优质产区代表,有“茶王”之称的老班章就位于布朗山茶区,在老班章附近,还有一些茶叶特点与班章相近相似的寨子,如贺开、邦盆、广别老寨、新班章、坝卡囡、巴卡竜、老曼峨、卫东、曼诺、曼新竜、章家等。这些村寨合称为大班章茶区。

云南普洱茶,其品质与产地关系密切,包括土壤、地形、海拔、气候、光照等因素在内的“地利”,对于普洱茶的品质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云南各大茶区的低纬度高海拔所导致的立体气候,形成了众多生态环境迥异的普洱茶小产区。2000年以来,随着布朗山茶区老班章寨的火热,连带其周边口感类似、风格相近的产茶村寨一起组成的一个高品质普洱茶小产区——大班章茶区,也随之脱颖而出。

老班章,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原生态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其茶气强劲、浓酽霸气的独特口感,有普洱“王者”之称。渐渐随着小产区普洱茶概念的兴起,老班章俨然已成为了一个茶友、茶商的“朝圣地”,第一次到勐海的茶人,无论如何都会到老班章走一趟,方便的话也会买点毛茶回去。

不过有些或许是觉得老班章太贵,有时或许是因为抢不到手,大家就转到周边的新班章、老曼峨、坝卡囡等与老班章风格类似的地方,买点回去,久而久之,也随之拉动了周边茶寨毛料价格的上涨。早在2011年,已经有先知先觉的普洱茶品牌在大班章茶区开设茶厂,收料做茶。

大班章茶区,位于普洱茶最优质的核心产区之一—勐海布朗山,同时组成大班章茶区的这些产茶村寨,也是整个布朗山茶区茶叶品质最优秀、价格最昂贵的寨子,其中包括老班章、新班章、老曼峨、卫东、曼诺、曼新竜、贺开、广别、班盆、坝卡囡、坝卡竜、勐班、章家三队等村寨,可以说,整个大班章茶区是基于老班章所形成的一个特色普洱茶小产区,大班章茶区的兴盛,老班章功不可没。

这些地理位置集中、茶园生态环境类似、茶品风格相近的村寨所组成的大班章茶区,已随着普洱茶小产区概念的兴盛正越来越受人追捧。大班章茶区的各个产茶寨子,在经纬度、海拔、气候、土壤等自然环境基本相同,地理位置也非常相近:老班章、新班章、老曼峨、坝卡囡和坝卡竜是班章村委会管辖下的五个自然村,依次比邻;班盆离老班章只有两公里的距离;贺开古茶园的曼迈寨子,离老班章只有三到四公里;广别老寨地处勐海到新、老班章的必经之路;新班章到老班章绕路也就七公里;而老曼峨、坝卡囡距离老班章也只有不到十公里。

大班章的布朗族村寨曼新竜由于普洱茶是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决定口感特点,而大班章茶区各个寨子的气候、土壤等自然因素基本相同,所以各个寨子所出产的毛茶在外形和口感上都极其相似,对于大部分的普洱茶友来说,要准确区分老班章、新班章、坝卡囡、老曼峨等地的茶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大班章茶区所产毛茶的共同特点就是“浓强酽”,与勐海其他茶区例如南糯、勐宋等表现有明显差异。

勐海普洱茶味道的成因


勐海是茶树良种的种质基因库。云南省唯一的茶叶科学研究所就座落于勐海县内。遍植于各生态系统中的茶树,通过自然杂交、自然选择和人工选育,形成许多具有独特的植物学特征的地方品种,全球保存最多的茶树基因保存圃:“国家种质勐海茶树分圃”,保存了26个茶种2个变种的茶叶种质资源材料2000余份。这一优势,为全国其他茶区所望尘莫及。云紫轩普洱茶。

勐海,保存完整的古茶树资源4.7万多亩,1800多年的巴达贺松野生茶树王、900多年的南糯山栽培型茶树王已经在百姓心中成为了神树。是一座座古茶山,一棵棵古老的茶树,一片片醇香的普洱茶,把勐海的神韵传到世界各地。

勐海作为普洱茶的原产地之一,制茶工艺延续百余年,从未间断。长期以来,勐海各民族在加工晒青毛茶方面,各作坊、茶厂在精加工普洱茶方面,都探索、积累了成熟的制作技艺。同时,勐海味的奇特之处还在于,它必须是原产地原料、原产地发酵加工,勐海大叶种晒青茶运到其它发酵地区发酵,用同样的工艺、同样的时间和温湿度,无论怎样总是达不到地道的“勐海味”滋味。究其原因,制茶专家们发现这与酿酒发酵同理,是勐海特殊的小气候环境所致。东西可以搬运,而小气候环境搬不走、无可复制,这就是“勐海味”普洱茶发酵的得天独厚之处。

“勐海味”是什么味?详解普洱茶“勐海味”的成因


勐海味,这个曾经的名词,现在已很少听到。何为勐海味呢?从广义角度理解,勐海味就是勐海地区的普洱茶味道,从狭义角度来讲,勐海味就是勐海茶厂特有的普洱茶味道。

其实,就勐海茶厂的普洱茶来说,他们的勐海味一直在变化,变化得有点让人不喜欢。从前的勐海味,还是那么的熟悉,更可以说是不可复制。勐海味真的那么特别吗?答案是肯定的。但也有朋友近来喝了杯301的金大益,猛地说有臭青味,非常的不喜欢,那样的随性,茶趣非常喜欢,朋友就像是小孩喝茶,全凭爱好,至于什么传统的勐海味的,就是那么不以为然。

至于301的金大益好喝吗?勐海味有吗?茶趣感觉还是挺好喝的,有勐海味,而且差不多十年时间的转化,现在已经非常好喝,感觉到那种布朗山特有的味道。至于勐海味够过瘾吗?这就另当别论了,茶趣还喝过更好的勐海味。想必大家一定会想到88青饼的勐海味,但茶趣不是说88青,但也是一款勐海内飞的中茶,茶味亦是布朗山的,茶味比金大益好一倍,如何说呢,金大益主要是爽口,爽香,而那款中茶,是沉香、沉味,看来是更纯的料之缘故吧,味道就想大益一首词,但比一首词更加好,回想起来,已不能再品之,实在遗憾。

近期都是古树茶为主线的,茶趣一位朋友专售纯料古树茶,一款新班章山旁的古树纯料茶,带给茶趣沉思。这款纯料茶的试品,第一泡就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就是那种纯料茶的茶气,茶趣马上断定,这款茶有潜质,首先,是没有下农药和肥料,第二是制作工艺恰到好处,造就了一款难得的好茶,而且感觉类似易武,只是8泡过后,开始感觉到涩感,不知道转化会如何呢。

越是往后的勐海茶厂,生产的普洱茶越是没有那种勐海味,或者说,是勐海茶厂的勐海味在不断变化之中。旧有的勐海味已不复存在,新的勐海味不以布朗山为主线,偶尔还会拼配外州茶,令茶的转化受到很大影响,本来几年过后就能转化的苦涩感,特别是苦感,现在的勐海茶,苦感几年之后仍然存留居多。

一直以来,勐海茶厂的拼配技术,是茶厂的灵魂,绝对的高度秘密,真的很神奇,很多曾经在勐海茶厂工作过的高级茶师,退休或者出走之后,自立茶厂,但就一直造不出勐海茶厂的勐海味。这是为何呢?难道是勐海茶厂有厂规,绝不能在厂以外的地方使用厂内的拼配技术?又或者是这些人才,都不是绝对的高手?真的很难说,茶趣也曾经喝过这些高手门立厂后所制之茶,真的无那种狭义的勐海味。其实茶趣不是不知道,只是这么核心的问题,还是不直言为好,原因主要是阳光、料和水,特别是水。

在茶趣看来,阳光的作用是令一片茶更有活力的原因,但是由于晒青之茶在现时大批量的生产下,很难能出那个量,既要看天气,又需地方大,耗时又长,只能小规模生产几件纯料茶,才派用场。至于料和水,由于毛茶价格的高企和生产量太大,要勐海茶厂保留原有的勐海味,真的很难很难,而水,就是特别的水,秘密。所以大益近几年不一定是选取以往地区的茶原料,而是选取一些性价比高地区的茶原料,近几年有些新茶就有了苦而不化之感。

为何还是会收藏勐海茶厂的茶呢?“金”“银”“黄”“红”“圣”“龙”“虎”“高”“军”,这些字眼已经成为主角,一款有题材有寓意的大厂普洱茶,是不可多得的,在今天看来,还是送礼的佳品,难道金大益不好吗?答案是否定的,难道龙印不好吗?答案亦是否定的。

勐海茶厂之茶,特别是高端茶,用料还是不错的,更能为日后摆放、收藏、品饮达到平衡。这几年来,传统的7542、7572逐渐走下波路,特制茶逐渐成为主角,看来市场还是非常欢迎高端茶的,就如为何别人愿意花1000元买一斤大红袍一样,喝茶都是追高不追低的。

西双版纳普洱茶产区历史


云南普洱茶主要产地是西双版纳、普洱市、临沧、保山等主要产区,其中西双版纳是国际茶界公认的世界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地带、驰名中外的普洱茶的发祥地和茶马古道源头,植茶、制茶、饮茶、贸茶的历史悠久,茶文化源远流长,历经千年,传承不息。勐海巴达大黑山野生茶树王和南糯山栽培型茶王树以及遍布全州的古茶园,便是茶史的“活化石”。西双版纳各族人民把孔明敬奉为茶祖,称茶为“武侯遗种”。据记载,西双版纳茶叶历史始于东汉,兴于唐宋,盛于明清。距今已达两千年之久。“西蕃之用普茶,已自唐时”(清·阮福《普洱茶记》)。可见,以云南大叶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加工制作的西双版纳传统普洱茶,早在唐代就销往西藏等地。宋朝除与滇藏茶马交易外,大理国还派使臣到广西、江南,甚至中原一带用普洱茶作茶马交易。明朝至清朝中期,西双版纳普洱茶生产达到鼎盛时期,澜沧江北岸的攸乐、倚邦、革登、曼庄(曼砖)、莽枝、曼撒(曼腊)江内六大茶山,澜沧江南岸的南糯山、勐宋、巴达、布朗山、景洪勐宋、佛海(勐海)江外六大茶山,汇咸十二大古茶山,年产干茶10余万担。自雍正年间起,古六大茶山的头春茶被列为“贡茶”,分为“八色贡茶”,清光绪年间,倚邦的金瓜茶至今还珍藏在中国茶叶博物馆内。自古以来,“十二茶山”马道驼铃终日回荡,商旅塞途,生意火爆,构成了一幅边塞风情与茶马古道交相辉映的历史画卷。普洱茶是西双版纳历史最悠久,最有标志性的文明符号。悠久的植茶历史,同时又是一部多个民族习俗、文化相互交融的历史,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民族茶文化,蕴育了积淀丰厚、博大精深的普洱茶文化。千百年来,生活在这片神奇美丽土地上的各族人民种茶、饮茶、贸茶的习俗沿袭至今。西双版纳地理、气候条件独特,土壤肥沃,日照充足,温度适宜,雨量充沛,植被丰富,发展茶叶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拥有发展有机茶、绿色食品茶和无公害茶所必须的生态环境。境内有13万亩保存较为完好的古茶园、古茶树,具有稀有性、垄断性的特点,是研究茶叶历史的珍贵资源,又是生产高档普洱茶的优质资源。茶叶是与西双版纳各族人民生产紧紧相关的古老的传统产业,历经上千年而不衰,新中国成立迄今,茶叶产业保持了稳定发展。如今,全州拥有茶园近50万亩,年产干毛茶2万吨,加工普洱茶逾万吨,稳固地保持着普洱茶研发、生产大州的地位。西双版纳辖景洪市、勐腊县、勐海县,茶叶资源丰富多采。

普洱茶友,感谢您花费宝贵的时间阅读《勐海普洱茶产区》一文,我们精心撰写的《勐海普洱茶产区》内容希望能帮助您增长普洱茶的知识,如想了解更多cy316.com的普洱茶内容,请访问我们为您准备的专题:普洱茶产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