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武茶该怎么泡?手把手教你

发布时间 : 2019-12-09
易武麻黑茶 易武普洱茶 武易山普洱茶

易武麻黑茶。

很多人都爱茶,一些人爱普洱茶;很多人爱普洱茶,里面一部分人爱古六山茶。

古六山茶的滋味,上体上来说较为柔和,其中又以易武为典型,对比云南某些茶区极具爆发力的口感特征,易武茶很难说是能够体现出云南大叶种的“浓强”特质。很多人习惯了浓强风格的茶,刚接触一杯,就用一个“淡”字谈尽了易武。

其实,易武茶又哪里会“淡”,只是“浓”得不那么明显。它的滋味藏着,需要人从方方面面去激活它。从加工里,从仓储中,从冲泡上等等方面都需要。

在加工之前,生长环境决定了先天,此处就不展开了。如何采摘也算是一个泛加工的概念。而加工无他,看茶做茶,关键是个度,一般消费者也接触不到,光说不练意思不大,这里也不深入展开。

仓储也不复杂,干净,适度密封,保持一定含水量,比如理想含水量就是10%,一段时间后,普洱茶品质会有提升。仓储对于一般消费者来说,接触得到,喝不完的茶该如何存放是个问题。但是对于长期存放以期塑造茶叶品质,也不是特别要紧的事。

只有冲泡,是每天喝茶都要面对的事,与每个消费者的最终体验息息相关。像易武茶这样滋味“藏”着的茶,就需要一个好的冲泡手法,去激发出它的滋味来。冲泡易武茶,重要的原理就是要把其内质完全地,均匀地泡出来。通过好的手法泡完的易武茶,叶底是无味的;而通过一个不好的手法泡完的易武茶,叶底就还能咀嚼出苦涩。

要使用这样的手法,你首先要准备一只大盖碗,大到能保证叶底舒展即可。但是大盖碗就会很重,烫的时候容易握不住,所以要选择碗口留边适度多一些的盖碗,用以隔热。

冲泡易武茶时,“润茶”最为关键,也就是“洗茶”或者叫“温润泡”这一道,这一道开不好,茶就肯定出不来最好的滋味了。

具体操作如下:

将沸水延一侧开始注入,径直划过碗心(此时的水流压住茶叶,使其动弹不得),到另一侧时定点,加大注水力度,使茶叶在碗中旋转,结合一开始的水流,就能给到茶条一种有顿挫感的拉扯力量。

在将要注满之前,又将注水点拉至碗心,使得中间部分的茶上下翻滚,而周围部分的茶四周旋转,目的还是在于给到一种有节奏的拉扯。这对于之后茶条的舒展和滋味的均匀溢出有很大帮助。

到了第二泡就方便多了,只需要保证水温,注意冲泡时间,沿碗边均匀注水即可。

这一手法,说来简单,但是操作起来,还需熟能生巧。

此方法从茶友王俊处学来,他练到手熟,用了三年。他说:“泡茶就是玩水。”深以为然。

小编推荐

手把手教你泡老班章


前次写过篇→_→《手把手告诉你易武茶该怎么泡》,很多人看了告诉我以下一些反馈,我总结了下大概这么几类:

第一、这么泡的依据是什么?你不把科研数据告诉我我就要骂娘。

第二、你那种泡法难度太高,学不会,有没有简单一点的方法呢?

第三、那其它地区的茶应该怎么泡呢?

对于第一类问题,我的回答如下,这是长期以来的经验,从香港茶馆到昆明某工作室的泡茶台上,各路人马来来往往反复对比,推敲出来的阶段性成果,如果你有更好的方法,那可以拿过来我们对照,再总结,再进步。这就是这个方法的依据,总结成四个字,叫做“对照实验”,总结成两个字,叫做“科学”。

说到这个点上还不明白,还要吵着嚷着要数据,那我也没办法了,普及哲学基础毕竟不是我的工作。(小贴士:形而上学,是指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观察世界的思维方式。当然,前提是在黑格尔哲学或马克思哲学的语境下。)

对于第二类问题,难度高,所以才值得练嘛。泡茶又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每天喝茶,每天泡茶,如果很快就进入了自然而然的样子,而不去想想怎么泡能泡得更好,那泡茶的现实乐趣也就消失殆尽了。茶友王俊练到手熟,用了三年,一句话“泡茶就是玩水”,这是一种怎样的乐趣,想想是不是有点小兴奋呢?或许正是所谓茶人应该去思考的。至于有没有简单一点的方法呢?那就用飘逸杯咯,不行大杯泡,暖水瓶焖也是我常用的选择。

对于第三类问题,这里先以班章茶为代表,讲一讲老班章应该怎么泡,希望能引发更多讨论。

想泡好老班章,你首先需要一只大盖碗,老班章的条索粗犷,需要足够的空间才能充分舒展。

对于老班章这样滋味浓烈的茶来说,如果没有一个恰当的冲泡方法,就难以发挥出最好的效果。比如,用之前一篇

多图:手把手教你制作小青柑


导读:近期,除了火极一时的“蓝瘦香菇”,“小青柑”也算是当红明星了,其读音与“小心肝”实在相似,制作工艺精湛,颇有小龙珠的意味,被大家视作“掌上明珠”,受到众多消费者的追逐与热捧,因而成为了大家爱不释手的“小心肝”!现在就和茶友们来普及一下“小心肝”的制作方法。

小青柑的制作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步骤:洗柑-去肉-晾干-生晒(内干)-入茶-晒干。

一、洗柑

毫无技术含量,当洗麻将就是了。

二、去肉

洗柑容易去肉难,出动全家边看电视边挖肉,挖后还要再清洗干净。

三、晾干

翻过来自然晾干,工作轻松又愉快。

四、生晒(内干)

我家只有太阳公公这个烘干机,只能先晒干一点再入茶,防止发霉。不过一天大太阳就晒的有点过了,柑皮逐渐脱水也逐步变黄了

五、入茶

入茶也相当耗时,边入茶边聊天,时间也过的挺快。

六、晒干

经历二七一十四天的日晒和自然风干,小青柑都变成小黄柑,青色向褐色转变,柑皮发硬,柑味初现,可以打包保存。

手把手教你冲泡景谷文山顶普洱茶


“连文山顶都喝不懂,我也不知有什么好说的。”茶友杨淳曾如此戏言。说明文山顶这款茶在部分人心中确有独特的地位和价值。其滋味醇和稳定,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没有什么突出之点,香气稳定怡人,整体品质不张扬,哪怕是以醇厚闻名的易武茶与之相比,都会显得滋味突出。

但这个没啥特点可说的茶,喝几杯下去,总让人觉得舒服。非要说个特点,不过就是“干净”二字。

先介绍下文山顶基本情况:

民国期间,小景谷茶价很高,为云南各大茶区之首,想必少不了文山顶茶园为小景谷做出的贡献。

茶树是维管植物,植物生长所需营养,需要通过植物维管束将带有养分的水吸收到植物顶管,其输送动力来自大气压与渗透压的结合。当在高海拔地区大气压不足时,植物就需要增加自己的细胞液浓度,提高渗透压以维持生存。细胞液内的物质大量都与制成干茶后的水浸出物相关,因此生长在高海拔地区的茶树所制作的茶,就会比低海拔地区更有滋味。

无量山的茶园多为代代相传的藤条茶养护管理模式,藤条茶由于需要采用“抹”的手法采摘,会带下较粗的小枝基部,使得干茶拥有一段“马蹄”。

对于文山顶古茶园这样周围森林环绕,常年云雾缭绕,水分相对充足的环境,茶叶的持嫩性会很高,“马蹄”连着的这一段梗就会特别长。

长梗茶的多糖含量相对较高,但整体的水浸出物相对较低,这样的茶甜味会比较明显,而苦涩并不突出。文山顶的茶汤浓度整体来说不错,只是比特别浓的几种茶如保山漭水、勐海滑竹梁子则有不如。(去除马蹄和长梗再泡,文山顶的浓度则不怵任何茶。)

长梗茶的加工具有一定难度,由于长期不间断的人工管养,文山顶茶园的驯化程度很高,长梗上也长满了绒毛,相对于易武长梗茶来说,更易于手工炒制操作。

总结下来,文山顶的特色体现在“海拔高”和“人为管理”两个方面。

“海拔高”给予文山顶茶很高的内含物质外,更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提供了清洁的环境。污染总是会往低处跑,随着水流,随着风,会渐渐转移到低处。

“人为管理”的目的除了藤条茶的养护而外,更重要的一个方面也是提供了清洁的环境,在文山顶茶园部分的核心区域中,当发现外来污染,如外来牲畜入侵茶园时,可以人为地及时阻止。这句话很简单,但背后付出的努力则不容易。有机小环境的塑造,需要一些成本。

当这样一款优质的文山顶古树茶在手时,应该如何冲泡呢?

秘诀在于,大盖碗!

大盖碗完全就是为了文山顶这样叶底展开可达十几厘米长的茶准备的,有木有?!

贮备好盖碗之后,即是“低温醒茶,控温泡茶”。

“醒茶”的水温不宜超过80℃,70℃左右足矣,这样醒茶时你不会带走太多的香甜。

“醒茶”一次,即可冲泡,冲泡温度控制在85℃左右,定点低冲,尽量不要让水流翻动叶底,第一泡出汤,是不是有很浓郁的蜂蜡香呢?有就对了。

在蜂蜡香减弱之前保持控温冲泡,蜂蜡香开始减弱后,沸水冲泡。如此,文山顶的最佳滋味就可以被呈现出来了。

品质综述:

干茶:文山顶干茶比较瘦长,由于茶园并不施肥,土壤肥力有限,茶树相对营养不良,导致色泽偏黄。但由于长期驯养,绒毛特显。

茶汤:加工得当的文山顶大树茶茶汤几乎是没什么颜色,微微有些米绿而已。如果是金黄透亮的汤色,则不是文山顶的最上品。

香气:优质的文山顶大树茶,可以通过正确冲泡呈现出蜂蜡香,兰香的交替与层次。

口感:汤质细腻而活泼,但几乎没有刺激感,柔和至极。

手把手教你冲泡新熟普、老熟普


有人说,喝普洱茶,喝的是时光。

因为,这时光,让茶不断蜕变,幻化为不同的香气与色泽,让人懂得岁月的模样。只因岁月,普洱茶内在不断地蜕变,渐渐地不再青嫩幼稚,转而变得更加温婉柔和。茶叶中的营养物质随着岁月而转,流转出数百种香气成分,这些香气成分不断重组、不断分散。

惟有时光不可辜负,试着在里面品饮到时光的流转滋味吧。

如何辨别新老普洱熟茶?

存放1-3年:颜色为深褐色;茶饼/砖较紧实,捏上去能清晰的感到茶品的紧致和厚实,带有堆味。

存放3年以上:颜色逐渐由深褐色转为褐色;堆味渐散,逐渐呈现出熟茶的清香也可能伴随着焦糖香和稻谷香。

存放10年以上:颜色由褐色转为红褐色。因在存放过程中发生一系列酶化反应,老茶可能会发生木质化反应,条索变得松散,重量变轻。捏上去会感到散和轻,并呈现出明显的陈香。

新熟普

水温:通过高温(沸水)洗茶除去杂味,(将沸水倒入公道杯自然静置30秒左右即可,或者使用可控温热水壶温度95摄氏度。)略降温冲饮。

器具:新熟茶可以说和紫砂壶是绝配,紫砂壶因为双气孔结构能够吸附掉茶中的一些异味,而新制的新熟茶因为经过洒水渥堆发酵,最大的短板就是这一时期的“渥堆味”,所以新制熟茶都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存储将“渥堆味”散去;

而紫砂壶就能很好的吸附“渥堆味”以及一些其他的杂味、异味,新制熟茶的短板能够被紫砂壶很好的避免。冲泡普洱熟茶使用身筒高、容量大的紫砂壶效果较好,例如井栏壶、秦权壶、葫芦壶、美人肩壶等……

但如果是试茶的话,那就最好是选择盖碗,避免紫砂壶结构因素而导致的对茶品的影响,不能准确判断新熟茶额的滋味品质。

要点:新熟茶的水浸出物溶解很快,所以要尽量做到扬长避短,冲泡节奏略快,以避免出现苦涩味和“酱油汤”。

老熟普

水温:高温洗茶,高温冲泡。

器具:盖碗或者紫砂壶。对于老熟茶冲泡,使用盖碗的优点是能够快速出汤,避免内含物过多浸出,导致茶汤过浓形成“酱油汤”。紫砂壶因其材质特点,其优点是利于保温、便于提温,用来冲泡老熟茶能够使茶汤更为醇厚。

要点:低冲注水,快速出汤,可用留根泡法(5泡之后每次出汤后留下一部分茶汤,再注水冲泡,一般采取“留二出八”或“留半出半”,能够增加耐泡度,调节茶汤滋味)。

八个步骤,手把手教你泡出好喝的普洱茶


每款茶的特性不同,要求的泡茶方法也略有差异,但都会遵从泡茶的三要素:投茶量、水质和水温、冲泡时间(滤出)。

另外,天气等外部变化因素,也会影响到普洱茶的口感;下雨天、闷热天都会或多或少抑制香气的激发。

总之,越精贵的茶,对冲泡用水和外界环境的要求就越多,需仔细比较,选择最佳环境。

泡普洱茶一般有以下八个步骤,按照这八个步骤,多加练习,每一位茶人都可以泡出好喝的普洱茶。

第一步:醒茶

醒茶的意思就是让茶苏醒。有些普洱茶已经存放了一段时间,在开喝前需要把茶轻轻撬开,放入醒茶罐中让茶苏醒过来。

苏醒的时间有长有短,可根据茶的年龄大小来确定时间。老茶一般需要1个多月,有的茶甚至需要苏醒6个月;新茶一般不需要苏醒过程。

第二步:预备茶具

准备冲泡用的茶具(包括饮具、煮具、贮具、洁具、辅具等),冲泡普洱茶,最好选用盖碗或紫砂、紫陶壶。陶壶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能,泡茶不走味,能较好的保存普洱茶的香气和滋味。

盖碗则可以保证其真味,一般审评时都选用盖碗冲泡;另外,新茶多适合用盖碗,而老茶则用紫砂、紫陶壶,更能激发出陈香韵味。

另外,建议选用玻璃公道杯或瓷质的品茗杯,方便观察汤色。

第三步:水

明朝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谈》中写道:“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足以说明水对于茶的重要性。茶经中说“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就是说山泉水最好,其次是江河湖中水,最后才是地下水。

第四步:温壶

用开水浇壶全身,保持壶温。

第五步:投茶

投茶量根据盖碗或茶壶大小,可按1:16左右的比例投放。比如110毫升的盖碗,投入7克左右;180毫升的盖碗投入10克左右。人数少,投茶量小的情况下,可延长冲泡时间来控制口感。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投茶量只是参考,各家观点仍然存在不同。而且,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不同群体的茶友,对茶的浓淡接受度不一样,不必按照比例去严格投放,可以适当调整茶叶投放量。

第六步:润茶(洗茶)

普洱茶要用100摄氏度的沸水冲泡,且水温保持得越高越好。润茶10秒中后,浸出,倒掉。一般可根据茶不同,润茶1-2次。

第七步:泡茶

冲泡滤出的时间可根据茶品不同而调整,总的原则是快速出汤,滤干。一般可按以下时间,在此基础上再做调整。

第1-3泡,滤出或浸出时间5-10秒;从第4泡起,滤出时间每次延长5秒。普洱茶可持续冲泡8-10次,有的茶叶冲泡次数更多,直到汤味很淡为止。

第八步:品茶

品茶主要分闻热香,观汤色,品饮,嗅杯底香,看叶底等环节。

喝普洱茶没那么复杂,就是选择自己喜欢的器具,去侍弄几片叶子,暂时忘掉身边的琐事,沉浸在那一段时间中,既品茶香,又可以放空自我。

手把手教你看叶底识茶,一学就会!叶底如何识茶?


相信很多人在喝茶的时候,对茶叶的品质是很重视的。一般情况下,大家习惯通过茶汤的香气和口感滋味来判断一款茶是好是坏,其实,叶底从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反映出一款茶的品质,就普洱茶来说,掌握以下几种方法,你也可以从众多茶品中挑出一款高品质的普洱茶。

为了让大家更清楚地看懂叶底特征,我们从市场中挑选了几款不同季节、不同工艺、不同原料的普洱茶茶冲泡,并从每种茶的叶底中挑选出特征明显的部分茶叶来展示说明。

一、从叶底辨春茶、夏茶、秋茶

春茶。普洱春茶的叶底一般有这几个特征:芽头多而粗壮饱满,叶片肥厚,边缘锯齿化不明显,叶底呈黄绿色。

夏茶。夏茶叶底的特点是芽头细小,叶片大而薄,边缘锯齿化明显,叶底偏黄,但有一个特别突出的特征是:夏茶叶底梗比较粗长,而且多。

秋茶。秋茶叶底较春茶而言,叶底柔软,芽头没有春茶般肥壮,较夏茶又粗长一些,叶片轻薄,颜色较春茶更深,对夹叶较多,叶缘锯齿明显。

二、茶叶老嫩程度

观察叶底,如果芽头与叶片的比例越大,嫩度越高,如果叶底中出现的梗与黄片居多,则原料叶质较老。但有一点要提醒的是,普洱茶并非芽头越多、嫩度越高,茶叶越好喝。因为普洱茶的芽、叶、梗,不同的部位内含物质都不同,芽少叶多则茶叶嫩度不够,芽多叶少也会使茶汤滋味单薄。

三、工艺是否到位

一款茶的制作工艺如何,从叶底也能看出一二。工艺精良的茶叶,叶底表面干净,光泽度高。

工艺不好的茶一般会有这几种情况:

1、如果从叶底上能看到大量明显的黑色糊点,则说明茶叶杀青过度,茶汤和叶底中往往会有烟熏味;

2、如果茶叶边缘有大面积泛红,则表明在鲜叶摊晾过程中,内部温度升高,茶叶因为没有及时翻动散热而被捂热发红。

四、检验柔韧度

怎样看一款普洱茶叶底的柔韧度?取出一片泡过的茶叶,用手指来回揉捏,如果叶片卷起,展开后依然完好,则说明茶叶柔韧度高;如果叶片很容易被揉碎,则柔韧度低。或者将茶叶拉一拉,扯一扯,叶质好、柔韧度高的茶不容易被扯开,如果轻易就能撕坏的茶,则柔韧度低。柔韧度低的茶活性低,后期转化价值空间不大。

五、马蹄

普洱茶里的“马蹄”是指叶梗顶端部位像马蹄,是茶叶和茶树树干茎结合的部位,多出现在藤条茶里。

藤条茶是一种“留顶养标”的茶园园艺,类似于果园的疏花疏果。每年春茶发后,将每根枝条尖端发出的新芽只留下两个芽头,每个芽头下边留两片嫩叶,多余的芽和叶带根连蒂全部抹去,所以藤条茶品叶底多出现“马蹄”。

藤条技术在勐库东半山茶区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叶底中多出现马蹄,所以分辨勐库东西半山茶叶可以通过叶底中的马蹄来辨别。

六、熟茶叶底

熟茶泡完后看起来都是黑乎乎的一团,仔细看也能发现一些问题。品质好的熟茶叶底依然有很好的光泽,干净无尘杂,叶片可以舒展,并且同样有一定柔韧度;如果从叶底中可以看到茶叶以外的杂质,叶底光泽暗淡,茶叶失去韧性,揉捏后如同腐泥,则说明这款熟茶品质一般。

七、大叶种与中小叶种

云南普洱茶树有大小叶种之分。从叶底上看,大叶种特点为叶形椭圆,叶尾大,主脉明显,分脉密集而清晰,叶子背面绒毛披覆,叶边锯明显。小叶种特点叶形细长,叶片较薄,两齿间距离密集,叶子背面绒毛少而稀,几乎是对称行芽尖。

大叶种比小叶种茶更是经久耐泡,比小叶种茶更香,相比之下大叶种的海绵组织细胞较小,在者大叶种与小叶种的化学成分也不一样,大的叶种茶所含的茶多酚、咖啡碱等有效物质较多,制成的茶味道浓烈。而小叶种相比之下成分较少一点。这也是勐库大叶种茶的优势所在。

手把手教你如何用碗泡茶_怎样用碗泡茶?有什么讲究


你知道吗?碗除了装饭盛汤外,还可以用来泡茶,称为碗泡法,并且还有一套专门的冲泡体系。

说到碗泡法,首先得说说茶碗。这种碗状的茶具在宋代达到使用的顶峰,为了追求点茶的视觉极致,宋代人开始研究烧制各式各样的茶碗,保存到今日的都价值连城。但事实上,如果你愿意,甚至可以用家里普通的碗来泡茶,等你练熟了手,再收一两个自己中意的茶碗放在家里面,时不时泡上一大碗和家人、朋友一起喝。

碗泡法对器具需求不高,主要靠的是一碗、一勺、一双筷。大致泡法是先将适量的茶叶放入茶碗中,添汤,待茶,再用茶勺分杯饮用。看似简单,不过要泡好也并不容易,下面这两点就难住了不少人。

因为茶碗开口比较大,散热又快,茶汤的质量完全得靠经验把握,而这个经验就是时间与温度的拿捏,全靠自己勤学苦练。

不过这里有个小窍门可以分享,每次分茶之后用香筷按住茶叶,将余汤滤干净后再重新添水,以免茶汤变浓变涩。当然如果你对茶的把握程度非常高,那么可以不用滤出余汤,相反每次余留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的茶汤在碗里,直接加热水浸泡下一泡,这样泡茶的动作会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即便到了分汤的时候,茶汤也是在热水中不停的浸泡着,手脚太慢的话会让第一泡和最后一泡变成两个味道,手脚太快又容易搅浑茶汤。再来分汤是要靠茶勺一瓢一瓢地舀进去,如果执勺之手不稳,不停抖动,桌子上都会溅满茶汤,实在不雅。

为了避免这样尴尬的场面,第一是要用到合适的茶勺,二是分汤过程中尽量手臂保持水平,用手腕的力气将茶汤“转”进杯子里,三是茶勺里茶汤不要太满,出碗时可以在碗口轻轻撇一下,防止茶勺底部沾着摇摇欲坠的水滴。

盖碗泡茶技术难度大,紫砂壶泡很容易将茶叶闷坏,碗泡法操作相对简单,不易闷馊,还可以很直观地欣赏茶叶舒展以及观察茶汤。由于碗的空间开放,茶叶在碗中比盖碗或者紫砂壶能更好展开,在自由空间中形成的茶汤会显得更加柔顺自然。

但碗泡法也有缺点,出汤慢,水温下降快,茶气容易散失,外形细碎,不耐久浸的茶类就不适合这种泡法,例如红碎茶。一般碗泡法里常常会用到的乌龙茶,它在热水中慢慢舒展的样子极其符合碗泡的观赏性。泡完之后,可以用香筷把叶底夹出来,细细观赏,别有乐趣。

【易武专题】“七村八寨”易武茶


有茶友曾用这样一个类比的说法来形容“易武”与“普洱茶”之间的关系:易武对于普洱茶来说,就相当于景德镇对于陶瓷、宜兴对于紫砂、安徽泾县对于宣纸。

易武茶以香扬水柔,刺激性较低,口感香甜,回甘生津明显等品质特点而著称。从清代中期的贡茶,到清代末期作为古六大茶山的产制加工与交易中心,以及流传至今的号级、印级等传世名品,易武茶区作为顶级优质普洱小产区,已为业界公认。

易武,云南西双版纳州的一个乡镇,傣语意为“美女蛇居住之地”。今天易武所属的勐腊县之县名“勐腊”两个字,“勐”意为平坝或地区,“腊”意为“茶”。传说释迦牟尼巡游到此时,人们献很多茶水,喝不完的就倒在河里,此河名“南腊”,即“茶水河”,“勐腊”因以得名。而易武,亦是因茶而扬名四海。

易武是普洱茶源头地区,是云南著名的古茶区,种植茶叶的历史至少有1000多年,易武茶山包括易武正山、漫撒茶山、曼腊茶山在内,面积约750平方公里,为古六大茶山中最大的茶山,亦是著名的普洱茶六大古茶山之一。

易武是滇藏茶马古道的一个重要起点,易武镇是历史上声名显赫的贡茶之镇,早在明清时期就已商贾云集、热闹非凡,而且如今依然保持着种茶、采茶、制茶、卖茶的传统。

易武人视茶为“上通天神,下接地府”的灵性之物,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民族饮茶习俗和茶文化,其中尤以易武正山“七村八寨”最具特色。每年“祥源·易武斗茶会”中,当地“七村八寨”的好茶是当仁不让的主角。

易武“七村八寨”图示

易武之“七村”(红色部分)

曼洒村曼洒村在一个山脊上,从远处看,像一条升腾的巨龙。曼洒平均海拔很高,视野开阔,是个观山览景的好地方,站在这里可以看到蛮砖、莽枝、倚邦、易武几个茶山。这里产的茶叶条索紧结、匀整、乌黑油亮,茶汤橙黄透亮、滋味醇和,杯底香气持久,口感细腻、水路顺滑。

曼秀村

曼秀村距离乡政府3公里,是一个纯汉族村,是到麻黑村与刮风寨的必经之路。曼秀村制茶仍然保持传统制茶工艺,生产出的茶叶条索紧结、完整、灰褐显毫,茶汤略带金黄,香高而持久,让人回味无穷。

落水洞村

落水洞原名曼落,后因寨子中有个内连地下河常年不满的大洞而得名“落水洞”。该村的地形四周环山,村背后有一株知名度很高的大茶王树,那是爱茶人必去的地方。落水洞村是一个汉族村,茶马古道从村中穿过,所产茶叶品质极佳,加工工艺地道,条索紧结、匀整、油亮乌润,汤色金黄透亮、口感甜润、密香突出,茶韵幽深、回味无穷,令人爱不释手。

落水洞大茶王树

麻黑村

麻黑村是易武所有古茶山中茶叶面积最广、产量最多的一个村。该村山山有茶园,处处有森林,自然景观极佳。麻黑村所产茶叶叶面宽厚、墨绿,条索紧结、匀整、黑亮超群,香气突出、茶气足,茶汤清明、透亮、经久耐泡,可持续20~30泡,具有越陈越香的历史认可。

高山村高山村是一个纯彝族村,至今保存有诸多古茶园,茶树高大,匀需搭架攀爬才可采摘。高山村近些年茶叶制作技术提升很快,加上优质的茶原料,产品非常走俏。该存产品条索紧结、完整度好,汤色金黄透亮、密香浓郁持久,滋味悠长、回甘持久、空杯留香,是普洱茶爱好者的珍品。

三合社村

三合社村的古茶园与麻黑古茶园隔河相望。三合社村是一个纯彝族村,该村茶园四周植被保护极好,所产茶叶叶宽、肥厚,呈墨绿色,产品条索完整,茶汤橙黄透亮、香高,回甘、生津、持久,滋味柔和。

易比村

易比村在易武乡政府西南,易武著名的老字号“安乐号”就出在这里。易比村茶叶条索紧结、乌润、匀整度好,开汤茶汤金黄明亮、滋味醇正、茶气足,杯底带浓浓蜜香味,香气持久,茶叶耐泡。

易武之“八寨”(绿色部分)

倮德寨

倮德寨是距离乡政府最远的一个村委会,自然环境非常好,其茶叶外形条索紧结油润、显毫、香气正,开汤茶汤金黄透亮、滋味醇和,回甘、生津,杯底有浓郁蜜香味,经久耐泡,叶底肥厚、柔软。

新寨

新寨易武最古老的一个少数民族村寨,他们自称“本族”,其祖先是发现和利用茶叶最早的民族之一,每年春茶开采前,在祭师的带领下还举行隆重的祭茶祖仪式。该村至今还保留着传统的手工制茶工艺,茶叶多采自古茶山、古茶园,茶叶条索匀整、汤色橙黄、明亮,香气纯正,茶气足,回甘、生津。

旧庙寨

旧庙寨与新寨是同一民族,两村相距3公里,相同的茶文化,相邻的茶园,相同的制作工艺,不同的是制茶人的心情和技术。茶叶条索匀整,汤色橙黄、滋味醇和,香气纯正,回甘、生津,叶底色泽黄绿。

大寨

大寨是一个被茶园包围着的寨子。光绪初年大寨还有二百多户人家,摘茶的季节每天杀三头猪还不够摘茶人吃,民国初年大寨有七八家茶号。这里产的茶叶芽毫显露肥壮、条索松紧适度、色泽乌润,汤色淡黄明亮、滋味甘醇、香气高显,叶底肥嫩、完整柔软。

张家湾寨

抗战以前,六大茶山北部所有村寨的茶商去往越南莱州都要经过张家湾寨,马帮在这里歇晌休整:从张家湾到莱州有十多天的路程,茶到莱州后上船沿水路到海防,再从海防转香港、广州。这里产的茶条索松紧适度、匀整显毫、色泽银白,汤色金黄,滋味醇和、香气高,叶底柔嫩。

丁家寨(汉)

丁家寨(汉)现在采摘的茶园叫一扇磨和香椿林,这里的茶树是六大古茶山目前发现的最大的人工栽培型古茶树之一,所产茶叶外形条索粗壮紧结,灰褐、显毫,茶汤透亮、橙黄,香气有陈韵,滋味醇厚回甘。

丁家寨(瑶)

丁家寨(瑶)是一个瑶族村寨,分为上、下两寨,采摘茶园地名叫弯弓,弯弓在清咸丰年以前,拥有400多户人家,有汉族寨和回族寨,是漫撒山最大的寨子。弯弓这里产的茶叶,外形条索紧结、匀整、色泽乌润,汤色金黄,香气纯高,叶底条索肥壮柔软,是爱茶人难求的茶中极品。刮风寨刮风寨是一个边境纯瑶族村,与老挝接壤,距离乡政府31公里。这里的茶园均分布在国有林内,刮风寨的茶王树茶园所产茶叶是易武最为出类拔萃的,古茶树树龄大多在500年以上,茶叶极具霸气。茶气沉郁饱满,回甘强、生津快、层次感丰富,极为耐泡,汤色明亮通透,是罕有的茶中极品。

简单识别易武茶怎样识别易武普洱茶?


近年名山茶风靡一时,以古六大茶山之易武为例,因其价值与价格一路走高,引致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现象充斥市场,不少消费者、爱好者受骗有之,茫然有之,不知如何辨析真假。

喝易武茶若干年,近几年更亲临易武茶山收料,有些许心得体会,愿与易武爱好者分享交流。

业界向有班章为王、易武为后之说,列为普洱茶“至柔”之典型代表。是因其特点显著,为市场所公认。从最基本的三点入手,可辨析易武茶之真实性。

其一,茶汤入口是否绵柔。(刺激性较低,比较顺口)

其二,回甘之后是否清甜。(清甜近似清爽的冰糖味)

其三,久泡之后甜韵仍存。(冲泡约十几二十道仍显甜韵)。“易武为后”的美誉,笔者有另外一层理解:易武茶刚开始入口表现绵柔,但后劲足,久泡仍有甜韵。如此独特茶性,无可比拟。

如有以上三点的综合特性(缺一不可),几可判定其为真正的易武茶。其独特茶性,乃其所处生长环境的气候、海拨、土壤、水份、生态条件等所决定,无可复制。

冒充易武茶、且较易混淆的是毗邻易武茶区的江城茶和尚勇茶。但其特点再类似,也很难同时满足以上三点综合的特性,更逞论其它茶区的茶了。

江城茶口感与香气更为薄弱,耐泡度差,后劲不足。尚勇茶与之相比更为不足。时有江城茶与勐宋茶拼配,其后劲与甜韵仍与真正易武茶有较明显的偏差。

欲更好地辨析真伪,还是要多喝,多比较,多交流。

教你如何分辨易武茶的柔美位置源头海拔韵味


普洱茶圈子里一直都有一句话“班章为王、易武为后”的说法,班章的茶比较霸气,大家说有着王者的霸气,而易武的茶比较柔和,有着女性阴柔之美的感觉,所以有着茶中皇后的说法。

因为两者都是圈子里公认的好茶的产区,特别是易武的茶,相较之班章来说性价比十分的高,而且茶叶的品质也是十分的好,口感又容易让人接受,所以易武的茶卖的相当的火。因为易武的茶好是市场公认的而且又卖得好,所以市场上出现了不少非易武地区的茶叶冒充易武茶出售的情况,所以给大家总结一下如何分辨易武的茶。

首先是入口的口感,分辨茶叶肯定是要品尝才最能说明事情的,光从外表看是看不出来的,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一下就知道了。易武的茶最大的特点就是其柔和,可以说是普洱茶生茶中至柔的典范,所以我们在喝茶汤的时候一定要感受一下,茶汤入口是否绵柔,苦涩味较弱,而且喝起来没什么刺激性,茶汤入喉的时候比较顺滑。其他地区的茶口感会比较强烈,刺激性也比较强烈。

易武茶也有自己的回甘特色,三五杯下肚之后就可以明显的感觉到口齿中有着清爽的冰糖甜味,这个清爽的感觉是让人十分的喜欢的,和班章的霸气十分是大不相同的。

易武的茶十分的柔和,能被称之为普洱茶中的皇后肯定不是说说而已,茶叶的韵味十足,易武的茶虽然刚开始的口感并不是十分的浓烈,但是他的表现是绵柔,连绵不绝的那种,后劲十分的强,基本上品质好一点的茶叶冲泡十几泡是没有什么问题的。这么好的茶确实可以配得上“后”之冠!

这几方面的特性都是易武区的茶的特色,普洱的茶性与茶山的位置、水的源头、种植的海拨、当地的气候、茶山上的生态环境这些息息相关,其他地方是无法仿制出来的,一定要好好的记住,多喝多感受,喝得多了就自然这些东西都不用看了,基本上入喉即能分辨出来。

不到易武,何谈普洱?易武初印象


辞别了梅子姐和杨哥,离开老彝寨,我准备前往此行第二站--易武镇。如果说茶人的最后一站是普洱茶,那么易武应该是所有普洱茶人的第一站。

不到易武,何谈普洱?

从江城出发,只需沿着218省道向南行驶135公里就可以到达易武。由此估计,江城到易武的直线距离远远少于135公里。实际上,普洱茶圈备受追捧的天门山、张家湾、丁家寨、一扇磨、薄荷塘等等,距离江城只有几十公里。

但江城属于普洱市,易武则只是西双版纳州勐腊县下属的一个镇。从江城到易武,并没有直达的客车。但从江城到西双版纳州府景洪的客车,会经过易武岔路,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易武大丫口。从大丫口到易武街上还有大约5公里左右的路程。

我乘坐早上9点40的客车,到达站点是易武岔路。仍然是弯弯曲曲的二级路,一会儿上坡,一会儿又下坡。不过还好,天气并不特别炎热。

易武在北纬22度,从地理意义上来说,已处于热带。但得益于超过1000米的海拔、又是多雨的季节,加上森林覆盖率非常高,因而局部气候并没有令人闷热难耐。

一路上是典型的傣族建筑、大大小小的茶叶初制所、茶农家屋顶上标配的玻璃晒棚,以及路边不时出现的一片片茶园。

除此之外,还有成片的橡胶林。实际上,整个易武地区,甚至整个西双版纳州,橡胶种植面积排第一位,其次才是茶叶。

统计数据显示,易武的茶叶面积是4万多亩,橡胶面积是10万余亩。对应的,整个西双版纳州,茶叶面积130余万亩,橡胶面积则超过450万亩。

从江城到易武岔路,正常行驶只需要三个半小时。但客车行驶途中,不时有乘客上下,中途还会停车休息吃饭等等,又会耽搁许多时间。

由北向南,我们陆续经过前往天门山、丁家寨、薄荷塘、弯弓以及象明乡的岔路,下午一点半,我们才到达一个叫曼腊的村子。

恰好这时易武的朋友刘遥发来信息,问我到哪儿了,我说刚到曼腊,他说还有半个小时就到易武了。

时间掐得真准!两点钟客车到达易武岔路,我刚下车,准备去拍一张“中国贡茶第一镇·易武”牌坊的照片,刘遥开着车从牌坊那边出来,停靠路边,给我打电话。

我和刘遥也是第一次见面,互相打了招呼,算是认识了。

从岔路到镇上不到五公里的路程,不时看到各种名称的茶厂和初制所,有我已经听说过的大品牌,更多的是名不见经传的小厂。

茶农的房子几乎都是一栋栋的小楼,就像山间别墅,还有不少正在建设。不得不说,普洱茶原料价格年年走高,最直接的受益者就是拥有茶园的茶农。

房子除了满足居住,还要兼具制茶的功能。每一栋茶农的房子都是一个小型的初制所,萎凋、杀青、揉捻、晒干的系列工具和设施一应俱全。

很快就要到达易武镇上,刘遥给我简单说了接下来要去走访的地方。

“所谓普洱茶者,非普洱府界内所产,盖产于府属之思茅厅界也。厅素有茶山六处,曰倚邦,曰架布,曰嶍崆,曰蛮砖,曰革登,曰易武......”

“普茶名重天下……茶山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茶客收买,运于各处......”

“旧传武侯遍历六山,留铜锣于攸乐,置铜镘于莽枝,埋角砖于蛮砖,遗木梆于倚邦,埋马蹬于革登,置撒袋于曼撤,固以名其山......”

关于易武,关于更大范围的古六大茶山,来之前我已经阅读过很多书籍和资料了。做易武茶,是明年春茶季的事情了。这次,我只是想来实地走走。哪怕只是走马观花,哪怕只是在易武街头走一走,此行的目的便已达到。

书上记录的那些百年前的风云往事此时似乎更加清晰,而那些熟悉的地名就近在咫尺。书本与现实的差距,又将带给我什么?

心里不觉充满期待......

易武古茶山


易武茶山位于六大茶山东部,紧靠中老边境,面积约750平方公里,是古六大茶山中面积最大的茶山。

它包括易武正山、漫撒茶山、曼腊茶山在内,因面积较大,也有人将易武茶山称为易武茶区。

关于古六大茶山的地名,史书中有不同的记载,清道光年间的《普洱府志》中有漫撒无易武,光绪年间的《普洱府志》中漫撒换为易武。

茶山地名的更换,折射出各茶山的兴衰和茶叶加工、交易中心的转移。

易武在唐代属南诏银生节度管辖,元代属车里军民宣慰司,明隆庆四年(1570年),车里宣慰将其辖地划分为十二个版纳时,易武与倚邦、整董合为一个版纳,称“版纳整董”,也被叫做“茶山版纳”。

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吴三桂率清军入云南后,将易武、倚邦划入元江府,清康熙三年(1664年),清政府仍将易武、倚邦划归车里宣慰司管辖。

请雍正七年(1729年),云南总督鄂尔泰对西双版纳进行“改土归流”,将车里宣慰司所辖的澜沧江以东的六个版纳划归普洱府,易武也随之划归普洱府。

乾隆初年开始,易武茶山成为了普洱府的贡茶采办地。

进入民国以后,1927年易武划归镇越县,1930年易武街成为镇越县治所驻地。

清乾隆年间是易武茶业快速发展的时期,雍正十三年(1735年),清政府颁布了云南茶法,云南实行“茶引”制购茶,思茅总茶店撤销。

从乾隆初年开始,普洱府对茶的垄断经营放宽,上万的汉人涌进易武,在易武改造老茶园,开垦新茶园,经过四五十年的开拓,易武新增茶园三万亩以上。

到乾隆末年,整个易武茶山南至易比,北至倮得,100多公里的山梁上,茶园呈带状连接。

百里易武,山山有茶园,处处是村寨,商旅来往不绝,驿道马铃声充耳,一派繁荣景象。

汉人进入易武,汉文化也大量传播进易武,汉人们信奉各种神灵、崇拜英雄圣人,汉人们还注重同乡故里宗亲氏族关系,为着精神理想的寄托,汉人们热衷于建庙宇、会馆。

易武的石屏人较多,石屏人素以重文崇儒闻名,易武人也以金榜题名诗书传家为荣。清嘉庆年间,易武已有私塾。

光绪年间,易武出了三位进士,一位武进士黄席珍,两位例贡进士李开基和车顺来。

易武是六大茶山一带地主经济出现最早的地方,与倚邦想比,易武的土司势力要弱一些,易武武氏家族与朝廷的关系,也没有倚邦的曹氏家族那么紧密。

茶业的兴盛,使新兴的地主和商人们强盛起来,动摇了土司势力的经济基础,道光年间发生的茶商茶农状告武土司徇私枉法的事件,即易武人说的“断案碑事件”,可以看出易武土司势力的衰落,茶商势力的上升。

另一方面,土司制度的衰落为商品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道光年以后,易武的茶号、商号大增。

从同治、咸丰年间开始,六大茶山的茶叶加工中心、商贸中心逐渐向易武转移。到光绪年间,易武的经济实力超过了倚邦,成为了六大茶山最大的茶叶加工基地、出口基地和内外商品流转地。

1897年清政府在易武设立海关,说明当时易武的对外贸易规模,已经非常大了。

进入民国以后,易武人去香港的多起来,为了使自己的产品在香港市场站稳脚跟,易武人设茶号、注册商标的也多了起来。

从民国初年到上世纪30年代,易武街、麻黑、易比、曼秀、落水洞、大漆树几个村寨就有茶号20多家。

较大的茶号有同庆号(庄主刘葵光)、同昌号(庄主黄备武)、乾利贞(袁谦禄等四位股东)、同兴号(庄主向质卿)、泰来祥(庄主黄中卫)、福元昌号(庄主余福生)、同泰昌(庄主朱宝官)。

春去秋来,周而复始,昔日那个骡马塞途,商贾云集的易武,如今已经被历史的烟尘所掩盖。现在我们再去易武,展现在眼前的是新时代下朝气蓬勃的易武古镇。

愁云散去千峰秀,春回茶山万木葱。古六大茶山带着历史的沧桑,带着新的希望,正在世人的关注下从新启程,她将向世界重新展示厚重的底蕴和昔日的辉煌。

普洱茶友,感谢您花费宝贵的时间阅读《易武茶该怎么泡?手把手教你》一文,我们精心撰写的《易武茶该怎么泡?手把手教你》内容希望能帮助您增长普洱茶的知识,如想了解更多cy316.com的普洱茶内容,请访问我们为您准备的专题:易武麻黑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