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茅茶区的茶叶资源

发布时间 : 2019-12-17
思茅普洱茶 思茅古普洱茶 思茅市普洱茶

思茅普洱茶。

以原产地普洱而命名,是以生长在高海拔、低纬度、高湿度的自然生态环境中的云南大叶茶为原料,经过特殊的工艺加工而成的茶叶品种,具有悠久的历史。现在产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向多品种、系列化发展,以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

云南省思茅地区茶叶生产历史悠久,据《普洱府志》记载,东汉时已有茶树栽培,距今有1750多年的历史。唐代樊绰《蛮书》中曾有记载:“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合烹而饮之”。银生辖地是古老的产区。宋、元以后,特别是明、清以来,茶叶种植、采制、饮用日广,1949年滇南地区茶叶集散地,历史上就从这里大量销往内地,出口缅甸、泰国、印度,并通过印度的加尔各答转销到世界各地,故有“金腾冲,银思茅”之称。的主要品种有普洱散茶、普洱沱茶、普洱砖茶、七子饼茶等,历来负有盛名,誉满中外。檀萃《滇南虞衡志》载“普池茶名重天下”,在曹雪芹著的《红楼梦》中和托尔斯泰著的《战争与和平》中都有喝中国的描述。

目前,思茅地区种植的在45万亩,为弘扬名茶文化,举办了“中国叶节”,已远销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美国、英国、荷兰、德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中外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被称为“美容茶”、“减肥茶”、“益寿茶”、“窈窕茶”。倍受欢迎。1989年普洱沱茶荣获第九届世界食品汉白玉金冠奖;1994年“文宫白毫”获香港国际饮口博览会金质奖;“白龙须贡茶”、“南疆奇峰”荣获1995年全国民用高新技术名牌产品交易会金奖;同年“绿海珍珠”茶荣获第二届中国科技精品博览会金奖。

属中国云南大叶种茶,为云南特有的良种茶树品种。据茶叶科研单位测定,在同一地区条件下,茶叶水“浸出物”大叶种比小叶种高3%~5%;“茶多酚”大叶种比小叶种茶高5%~7%;就“儿茶素”而言,大叶种比小叶种高30mg~60mg/g。在的主产地思茅,一般“水浸出物”为47%~48%,“茶多酚”为33%~38%,“儿茶素”为170mg~190mg/g,均比其他纬度地区分别高出3%~7%、3%~8%、35mg~40mg/g。由此可见,“云南大叶种”是名副其实的优良品种,而生长于思茅、西双版纳地区的茶叶品质又优于其他地区。优越的自然条件与优良的茶树品种,生产出优良的原料,是形成品质风格基础,独特的加工工艺,方能得到形质兼优的。因此,代表一方水土,八方人情,经过历史的考验,成为中国茶文化的精品和名牌,不愧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传统名茶。

cy316.Com精选阅读

云南茶区的得天独厚资源,是其他茶区所不及的背景茶区介绍


1、云南茶区是中国茶区不可缺少的一员

云南省有悠久的茶叶生产历史,有丰富的种质资源和低纬高原气候优势,是世界公认的茶树原产地和中国重要的茶叶生产基地,早在1986年,凤庆、云县、临沧、永德、腾冲、龙陵、宁洱、勐海八县被列为国家出口茶商品生产基地,昌宁县被列为全国4个优质茶生产基地之一。云南拥有的得天独厚生态环境,具有发展生态茶叶的极好条件,进行生态茶园、无公害茶园、有机茶园建设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良条件。随着云南茶叶的发展在生产、贸易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成为我国茶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云南是世界茶树原产地中心

云南是世界上野生茶树种类最多、分布最为集中的地方,科技工作者先后在云南40多个县的深山密林中发现野生大茶树,并发现有成片的、大面积的野生茶树群落。经考证,印度发现的野生茶树与从中国引入印度的茶树同属中国茶树之变种;茶学和植物学研究相结合,从树种及地质变迁气候变化等不同角度出发,对茶树原产地作了更加细致深入的分析和论证;从自然条件对茶树形成和发展的关系、茶树近缘植物、茶树的原种、茶树的分布等方面论证了云南是茶树的原产地。由此,云南是茶树的原产地是众所公认的事实。

3、云南在中国茶区中的地位及茶区划分中的归属

云南省具有生产茶叶的悠久历史及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国内外专家公认的茶树原产地中心,云南的南部属于中国茶区中的华南茶区,是茶树生态最适宜区;云南的中北部属于中国茶区划分中的西南茶区,是我国最古老的茶区。本区茶树品种类型丰富,灌木型、小乔木型、乔木型茶树均有分布,有国家级良种:勐库种、勐海种、凤庆种和云抗10号、云抗14号等,省级良种十多个。生产茶类众多,主要有红茶、普洱茶、绿茶。云南的滇西、滇南茶区是我国生产红碎茶、滇红工夫的最佳区域,所生产的大叶种红碎茶、滇红工夫具有浓、强、鲜的品质特点,创汇率高,出口价格远远高于中小叶种红碎茶;滇南所生产的普洱茶浓醇,回甘耐冲泡,在明清时期名重天下,为云南省独有的茶类,现已经通过普洱茶商标的产地认证;绿茶有:昆明十里香、宝洪茶、大理感通茶、南糯白毫、化佛茶、翠华茶、墨江银针、绿春玛玉茶、云海白毫、龙山云豪等。

茶叶常识:云南思茅的普洱茶文化


地产名茶闻普洱,山有奇松晓思茅"。思茅,素有"绿海明珠、林中之城、天然氧吧"的美誉。她源远流长的普洱茶文化,10.3万亩的普洱茶叶种植基地,普洱茶加工厂170余家。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劳累了一天农活的布朗人回到家中的第一件事,就是冲泡上一碗自制烤茶以犒劳自己一天的劳动。饮烤茶既是当地布朗民族的一种民俗特色,也是布朗族人的一大嗜好。

先将茶叶放在小陶罐内或瓦片上于火上烘烤,待茶叶焦黄时再冲入开水,顿时茶香四溢。这种茶水极酽,入口有苦味,很解渴。所以每次仅饮一小盅。假如有客人来了,一定要以烤茶招待。煮出来的第一罐由主人自己喝,第二罐才给客人饮用。主人喝第一道茶,表示茶中无毒,请客人放心。第二道茶味道最好,奉献给客人。

茶城饮食文化

思茅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区位特点,成就了她独特的文化氛围,既有来自区外各县的风味美食,也有思茅本地传承几十年的地方佳肴,更有就地取材,以茶为原料制作的丰盛茶餐。同时,遍布城乡的农家乐风餐饮,也正越来越多地成为吸引人们食欲的一道田园风景。匠新独运的思茅特色名菜--风味土鸡、大红菌、鸡豆腐、水酥;韵味十足的民族特色餐饮--爱伲山庄;美味聚集的彝家特色山寨--高家寨;风味独到的茶城特色菜肴--茶餐。

茶艺、茶道、茶乐

所谓茶艺,讲求的是制茶、泡茶、喝茶、品茶、闻茶、看茶、吃茶等方面的技艺。

所谓茶道,讲究的是饮茶的文化,这里包括喝茶的礼俗和规矩。中国茶道包含茶艺、茶德、茶礼、茶理、茶情、茶学说、茶道引导七种义理,核心是和谐。

普洱茶乐是一种传承了百年的洞经音乐。古人有听乐品茶之习,自流传至今。乐中有茶、茶中有乐。经过一代代茶乐人的不断创新与探索,在思茅这块古朴的大地上,古普洱茶乐已经流传百年,至今还保有完整的乐谱,有专门的乐队进行演奏。

云南茶区丰富的茶树种质资源介绍都在这分类介绍有哪些


按照我国植物分类学家张宏达教授对茶组植物的分类方法,茶树,在植物学上属山茶科,山茶属,茶亚属,茶组。茶组植物有4个系,37个种,3个变种,而云南就分布有35个种、个变种,且有26个种和2个变种是云南独有的。我省现有国家级无性系良种2个,群体良种3个,省级无性系良种十多个,还有众多的地方良种和优质单株,为发展我省名优茶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矗栽培利用的多为camelliaassamica和C.sinensis两个种。这些为发展茶业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矗云南茶树资源的特点是种类多,形态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连续性变异,大叶、中叶、小叶种类俱全,展示了茶叶从野生型、过渡型到栽培型的转化。云南是我国乃至世界古茶园保存面积最大、古茶树保存数量最多的地方,云南几乎全省都有古茶树种质资源分布,据统计,目前云南古茶园面积在60公顷以上的有14片,达14140公顷。在“国家种质勐海茶树分圃”中已保存了以云南大叶茶为主的各类种质830余份,其中栽培型600份,野生型206份,过渡型2份,野生近缘种22份。云南省通过审定的国家级良种有5个,省级良种有十几个。

云南大叶茶具有发芽早,芽头肥壮,白毫多,生长期长,持嫩性强,内含成分丰富的特点,其中茶多酚、儿茶素和咖啡碱等茶叶的主要成分高于中小叶种30%~50%,有代表性的品种有勐海大叶茶、勐库大叶茶、凤庆大叶茶、云抗10号、云抗14号等;中小叶种的主要代表品种有昆明十里香、宝洪茶、昭通苔茶等,抗逆性较强,较云南大叶种耐寒早。所制的茶具香高,茶滋味较其他中小叶茶区的浓醇。

云南茶树资源在培育良种,生产高优生态茶叶上发挥了较大作用,全省已发掘利用的有40多个,一些云南的茶树良种已被引种省外适宜地区,成为出口红茶的当家品种:一些云南大叶群体材料被省外科研单位广泛应用于育种中,通过驯化、杂交等手段,培育出福云系、蜀永系、黔湄系等一系列优良茶树品种,据不完全统计,我国77个国家级茶树良种中,有33%的良种明确含有云南茶树种质资源成分。

西双版纳古茶树资源概述:版纳茶区最好的古树茶产自这些地方?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以下简称西双版纳州)为云南省下辖的8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之一。位于云南省的最南端,地处东经99°56′—101°50′,北纬21°08′′—22°36′之间,属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湿润区;国土面积191万km2;东西面与普洱市的江城县、普洱市相连;西北面与普洱市的澜沧县为邻;东南部、南部和西南部分别与老挝、缅甸接壤,邻近泰国和越南,与泰国的直线距离仅200km。东距太平洋的北部湾400km,西距印度洋的孟加拉湾60km。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成立于1953年1月23日,是云南省成立的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全州辖1市2县(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州人民政府驻景洪市;全州有31个乡镇和1个街道办事处,220个村委会,2221个村民小组;辖区内驻有1个农垦分局、10个农场和6个中央、省属科研单位。

西双版纳州地处亚洲大陆向中南半岛的过渡地带,属滇南峡谷一横断山脉南延部分,为无量山、怒山余脉之尾稍。全州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其间峰峦叠翠,此起彼伏,因纵贯全州的澜沧江及其众多支流的强裂切割,形成“河谷下切、江河纵横、山山相邻、山水相依”的地形特点。全州最高峰为勐海县勐宋乡的滑竹梁子,海拔2429.7m;最低点为澜沧江与南腊河交汇处,海拔477m。

西双版纳州有中国唯一的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气候温暖湿润,树木葱茏,蔓藤盘根错节,不少珍稀植物都生长在热带丛林里。热带、亚热带的光热水士造就了西双版纳州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西双版纳州以神奇的热带雨林自然景观和少数民族风情而闻名于世,是全国乃至全世界久负盛名的地域品牌,是联合国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圈成员、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在这片仅占全国五百分之一的国土上,有植物种类5000多种,占全国的六分之一;动物种类2000多种,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全州森林覆盖率为78.3%,建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02万亩。

西双版纳州是世界著名的茶树原产地之一,是大叶种茶的原生地,也是普洱茶的发源地,种茶、制茶、饮茶、用茶和贸茶的历史悠久。其产茶的历史始于汉、兴于唐、盛于明清。唐代樊绰的《蛮书》(公元864年)记载:“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所说“诸山”即是以当时包括西双版纳的滇南各古茶山。清代檀萃的《滇海虞衡志》(公元1799年)记载:“普茶名重天于下,此滇之所以为产而资利赖者也,出普洱所属六茶山,一攸乐,二曰革登,三曰倚邦,四曰莽枝,五曰蛮端,六曰曼撒。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文中所说的“普洱茶六大茶山”,均在今西双版纳州境内:清代,在今西双版纳州境内还形成了澜沧江以南的“古六大茶山”,即现今勐海县的南糯山、巴达、布朗山、贺开勐宋和景洪市的勐宋6座古茶山。以上古茶山被称为“西双版纳十二大古茶山”。

西双版纳州是全国古茶树资资源比较集中、保存得较完好的一个区域,至今尚保存有古茶树资源总面积25.35万亩,其中野生种古树居群面积约12.35万亩,勐海县境内的勐宋乡滑竹梁子约7.55万亩,巴达大黑山约4.7万亩,格朗和乡雷达山约1000亩。栽培种古茶树面积约13.00万亩,集中连片的古茶树园面积就有8.64万亩(景洪市1.12万亩,勐海县4.80万亩,勐腊县2.72万亩)。

根据中山大学张宏达教授对山茶属的分类系统(1998年),西双版纳州古茶树资源包括有普洱茶(C.assamica)、大理茶(C.taliensis)、茶(C.sinensis)、德宏茶(C.sinensisvar.dehungensis)、多脉普洱茶(C.assamicavar.polyneura)、苦茶(C.assamicavar.kucha)和多萼茶种(C.multisepala)等7个种和变种。文字由录入,内容

思茅、昆明茶文化基地


思茅茶叶商贸与良种名茶茶文化基地

思茅位于澜沧江东岸,无量山中末端,号称茶都,是茶叶商贸的历史名城,与普洱齐名,同是历史名茶普洱茶集散中心。清朝的七色贡茶,由思茅厅采办。它又是现代云南名优茶生产交易中心。

诸葛亮南定南中后,鼓励发展生产,利用当地资源,教民种茶,对云南茶叶的商业性生产做出了历史性贡献。因而才有“西蕃之用普茶已自唐时”。在宋代普洱茶就已名扬中华。流经思茅的河流史称洗马河,相传为诸葛亮洗马除尘、消除鞍马之劳的地方。今洗马河公园有孔明洗马的大型群雕;普洱有孔明点将台,南边勐腊有孔明山,与版纳同尊孔明为茶祖。

思茅森林覆盖大地,满目青山,生态环境绝佳。茶叶量多质优。思茅气候宜人,四季盖棉被,冬季仅着毛线衫,与勐海、澜沧被誉为三个真正的春城。

20世纪80年代,思茅建立了茶树良种场,在云南率先在思茅地区规模推广省茶科所培育的国家良种,用绿色食品标准生产名优茶,行销全国。良种面积之广、名茶品种之多,领先云南。春节上市的早春名优绿茶,让江浙茶商放弃年三十的团圆,在思茅守岁等货,为的是让上海人先饮为快。

傣族、哈尼族、拉枯族民族茶艺团巡访东南亚,备受欢迎,使人叫绝。近年来,每两年举办一次普洱茶叶节,国际学术活动频繁,茶的诗书画,也已兴起。茶文化活动有声有色。茶文化背景、氛围、成就,均在云南走先。

昆明茶文化研究、科普教育与茶文化资源开发综合基地

昆明是举世著名春城,居高原中北部,临滇池东岸筑城。是云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云南通向全国和世界的交通枢纽。昆明历史悠久,行政设治从唐开始,唐为益宁县,元为昆明县,1928年置市,为文化古城,文化底蕴深厚,为旅游胜地。

千古绝唱一孙冉翁大观楼长联曾有生动描述,“东襄神骏,西翥灵仪,南翔缟素,北走蜿蜒”,风景秀丽,名胜颇多,古刹古寺,古迹文物,多如繁星。“云茶苑”茶艺团在亚运会期间在京表演茶艺,轰动京华,肇造中华茶文化璀璨丰姿。外出访问,开人眼界,开新中国茶艺外演之先河。

云南茶叶,别具优势。茶类齐全,品质优异,已走向全国和全球,现为全国第三产茶大省,云南茶文化资源极其丰富,文化内涵包容广泛,有本源性、多样性、民族性、人与自然和谐性与国际性等鲜明特征。

聊一下思茅地区的茶


普洱茶四大茶区

通常的说法,普洱茶原料有四大茶区:保山、临沧、思茅和版纳,后来因为保山的茶加工晒青普遍偏涩,不是上好的选择,逐渐沦为非主流,之说余下的三大茶区了,今天聊一下三大茶区中的思茅地区的茶。

思茅地区的茶,也就是现在普洱市的茶,现在改为普洱市后,经常容易发生误解,所以还是按习惯来称呼。

思茅地区的茶,我大致是分成几块来给大家粗浅介绍。第一是澜沧景迈的茶;第二是无量山、哀牢山地区的茶;第三是景谷以及江城的茶;第四是冷门的茶,西盟瓦山的茶。

事实上,现在思茅地区的茶,可以说产量很大,总体产量已经号称第一很多年了,在版纳、临沧、思茅三大茶区里,算是量最大的。我认为,思茅地区的gov-ern-ment对茶叶的重视是第一位的,每年都听说不同的政策,也举办各种跟茶有关的活动。

在思茅,绿茶是老大

思茅茶,总体来说,做绿茶,尤其是高档绿茶,在云南第一位应该没有任何争议,如果说版纳普洱茶第一,思茅绿茶第一,临沧红茶第一,我想这个没什么可争议的。当然,现在后两者,老是盯着版纳普洱茶第一的宝座。其实,思茅绿茶的销量之大,销售额之高,并非普洱茶所能比。所以,普洱茶在思茅,除了澜沧之外,在我去的其他地区,我个人感觉都是绿茶第一,普洱茶并不受重视。

现在,好的原料仍然是拿来做绿茶。基本上,200多元一公斤的出厂价的绿茶很多。而这些茶,都是我们说的茶园茶,台地茶作为原料,这些茶基本都选择芽尖茶、全芽、银毫什么的,口感非常不错,上次在聊烘青茶时发过的绿茶图片,就是思茅最好的绿茶之一。这些茶,在云南也属于高档绿茶了,基本上拿货200多一公斤,零售大约在400元一市斤。产量非常少,一个普通的小茶厂,一般每天就是15-20公斤,全芽,现在这些茶的购买客户很多是在昆明做生意的浙江人,很奇怪吧,因为他们说,价格太低,比他们当地的绿茶耐泡,口感差不多,他们整件的买了运回老家,一件才十公斤而已,当然这些都是出厂时候的毛茶价格,有些商家自己做些袋子包装后,价格就不同了,所以,我建议大家想到思茅的时候,第一反应是绿茶,而不是普洱茶。

因此,思茅的茶,在做普洱方面,是有缺陷的,不是思茅茶不好,很多时候,都优先拿去做绿茶了,所谓的景谷大白茶,秧塔大白茶,作为绿茶都很好。而好事者拿来压成饼,做成晒青,并没有什么太好的表现,味道偏淡,不能发挥出烘青后那个香味,只有漂亮的外观了。所以,在内部交流的时候,给大家说最粗的印象,就是思茅茶,第一反应必须是味淡。

思茅景迈的茶

在这个前提下,回到我们的主题,第一,澜沧景迈的茶,我们之前讲过,澜沧的茶,景迈、忙景、邦威,这几个地方的茶,差不多算是思茅茶的王牌了,苦弱涩强,香气突出。只是邦威的茶,连带今年在内,我已经考察了三年,但还是未成功。每年都是把美好的希望放到下一年。

思茅无量山的茶

第二是无量山、哀牢山地区的茶。无量山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区域,没有明确的特点,隔上几十里路,茶的特点完全不同,所以选择了一些有代表性的茶,由于无量山和哀牢山相近,有些是介于两者之间,所以我们在这里放在了一起。

景东,镇沅,这两个地方,出一些在省内很有名气的茶,当然,这里的茶树,树龄有的很长,千家寨2800多年的野生茶树王,就在镇沅,有的树龄就比较短,挑选无量山大树茶,树龄约在150年左右,这里的茶树不是成林的,是独立的、稀疏的,东一棵西一棵,和其他树木伴生,所以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这个跟帕沙以及易武地区的茶完全两样。在森林覆盖比较密集的茶,成片的茶树林,以及单独稀疏的茶树,在口感以及外观形状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这个就需要各位单独去体会了。事实上,我曾评论过,无量山茶区是最被低估的茶区。不是之一,是最。原因在于,包括我自己,都懒得去跑,因为茶区不集中,消耗时间很多,收茶成本太高,做工上不是很规范。我这里说的无量山,注意,不包括南涧地区,那里的茶,跟这里的形状完全不同。这里大概指,思茅地区的无量山。这里的茶,香气是独特的,茶性是温和的,耐泡程度相当不错,苦底不重的。而南涧的茶,苦底重,涩也重。

有朋友又说,苦不重的茶,就没有力度。我说错,苦不等于力度。正如很多朋友说永德忙肺的茶,柔!晕,忙肺的茶,力度很强的,请仔细体会。

思茅江城的茶

然后回到第三点,江城县的茶了,据某些熟悉内情的人说,80%以上的易武茶是用江城茶做成的。这个我没有研究,只是在易武街上见到过,外形上个人感觉还是区别蛮大的,虽然条索相似,口感偏淡,但外观比易武茶好看多了,白白的,香气尖锐,条索很相似的,都是梗长。价格低多了。我想不出任何口感像易武茶的理由,不懂,但易武街上的任何一家做茶的人,都会攻击其他家,都说是其他家的茶都是拉江城的茶过来的。对于我来说,好像就跟白猫和黑猫一样的清楚明白,完全搞不懂,真的是把消费者当傻瓜吗?我想,易武做茶很多年,至今没有出一个大的品牌,可能跟经营者的理念有关系吧。同样,景谷的茶也有充作易武茶的,不同的是,江城茶拉到了易武去卖,景谷茶,是在景谷做成了易武正山的包装,这个是个人所见所闻,不承担具体指证的责任。

思茅西盟的茶

然后回到一个古怪的地方,西盟,我印象无比深刻的地方,佤族的聚居地,全国唯一一个佤族自治县。我自诩为钢铁厚胃,但在这里喝了一泡茶,第三水后就顶不住了,反胃,吐!这里是野生茶的,产量很低,茶性剧烈,不适合人类饮用,但有很多非人类喜欢喝烈茶的人,总想试试那种野味,要说野,这里是我所知道的第一野味。

困鹿山的茶(编者补充)

思茅茶中,名气最大的除了景迈茶,还有就是困鹿山的茶。困鹿山位于宁洱县境内,距县城31公里,属无量山南段余脉,应归于无量山的茶。之所以将困鹿山茶单独列出,是因为它有以下几个与众不同的地方:

1、价格最贵:困鹿山古树茶应该是思茅茶中唯一一个价格上万的茶。

2、贡茶身份:困鹿山历史上为皇家专用贡茶园,贡茶的采摘和制作均由官府派兵监制,秘而不宣,鲜为人知。

3、茶叶自然博物馆:经专家考证,在最高海拔2271米、总面积10122亩的困鹿山原始森林地域内,散落着千年以上的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和大叶种、中叶种、小叶种古茶树,树龄久远,种类齐全,可谓茶叶自然博物馆,是云南省距离昆明最近、交通最便利、古茶树最密集、种类最丰富、周围植被最好的古茶园。

麻栗坡古茶园:有好的生态资源,人文环境资源


正午,在门口点根烟抽。一个矮胖男人领着个身材单薄的黑衣女子踅进了院子。

眼角一扫,原是有过一面之缘的茶商老麻。

他一愣:“徐老师在吗?”

心下好笑,忙应道,“可能在吧……”

他“哦”了一声,带着女人噔噔噔上了茶室台阶。

忍不住抛了烟头,在背后喊了一嗓子,“老麻真不认识我了?”

他猛一回头,讪了脸,“嘿嘿,你咋没戴眼镜呀,怪不得……”

老麻是山东人,嗓门粗大,走路生风。虽自诩“茶人”,却少了点茶人的细腻斯文。不过,这并不妨碍他做生意。老麻的朋友遍及五湖四海,每年春季去趟云南,一年的货就够卖了。

黑衣女子姓胡,是老麻的朋友,云南麻栗坡人,现在北京马连道开茶庄。

麻栗坡有座著名的老山。鲜为人知的是,当地瑶族数百年就有着种茶的传统。随着中越边境雷区逐步清理干净,可以开采的古茶树资源也越来越多。几年前,麻栗坡的猛硐、杨万、下金厂、麻栗镇4个乡镇被纳入普洱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域,获“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认证的茶园达1万亩。

胡姑娘在北京推介老山的普洱茶,生意做得不轻松。一个位置不太好的小店,年租金就是一、二十万,顶手费也花了大几十万。揪心的是,当地茶客认山头的多,进门就问老班章、冰岛、昔归……没有知名度的边缘山头,很多人连试试的兴趣都没有。

胡姑娘这次带着自家的茶样来东莞,也是希望在这个所谓“藏茶之都”碰碰运气。

在她的要求下,试着开了一饼生茶,一饼宫廷熟普。

老山的茶,生态是非常不错的,茶气足,香气也高,很耐泡。只是制茶工艺还有待提升,包装做得也粗糙。

同墨江、江城、德宏等边缘山头一样,老山茶要进入核心品饮消费圈,中间还隔着勐海、易武、景迈、勐库等诸多已打出名号的山头。作为原料供应商,边缘山头的价格很难起得来;打自己的品牌,在缺乏有效品牌定位、产品线设计、渠道策略、运营资金的情况下,也只能游走于三流展会,或是偏安于茶叶市场一隅,举步维艰。

几泡茶饮罢,胡姑娘有些头晕。遂决定带他们去吃午饭。

路上,老麻说,“明春,想邀请徐老师去麻栗坡考察下,这么好的生态资源、人文环境资源,老山茶有很大机会呀。”深以为然。

临沧茶树资源调查


临沧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因澜沧江过境而得名。临沧地处澜沧江和怒江两水系之间,中部贯穿南汀河,与缅甸山水相连,境内山峦重叠,河谷纵横,海拔差异大,最高海拔3504米,最低海拔450米,地形地貌复杂,立体气候突出,具有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和中温带等不同气候类型。世界茶树起源的核心地带

临沧被中国气候学家吕炯称为“生物优生地”,大自然赐与临沧当今地球上存活着的树龄最长和最粗壮的野生和人工栽培古茶树。如:双江县勐库帮骂分布的连片原生古茶树群落1.2万亩,经国内著名茶叶专家考察组鉴定,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种群密度最大、能制茶饮用的野生古茶树群落,其中1号大茶树基围3.25米,株高15米,冠幅13.7米×10.6米,树龄已在3000年以上;凤庆县的香竹箐栽培型古茶树根颈基围5.8米,株高9.3米,冠幅7米×8米,经中国农业博物馆专家初步鉴定,树龄高达3200年。云县漫湾镇白莺山古茶树类型多,规模大,栽培时间长,显示了从野生型到栽培型的进化过程,是茶叶栽培史的缩影;白莺山及其周围地区的古茶资源被专家定义为银生茶自然历史博物馆和种质资源库。这些丰富的古茶树种质资源,是世界上其它任何产茶国家和地区都没有的,是云南古茶树种质资源系全、种多的有力见证,它对进一步确立茶树原产于我国以及研究茶树的起源、演变、分类和种质创新都具有重要的价值,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珍贵遗产。这些古茶树种质资源是世界茶树起源、驯化、培育、利用、传播的最原始的种质资源,坚实地铸就了世界茶树起源中心的地位。现存活着大量最粗、树龄最长的古茶树的客观事实充分证明:中国是世界茶树的原生地,云南是世界茶树起源的区域,云南西南部的临沧是世界茶树起源的核心地带。

古茶树资源存量最大区域

目前世界上已发现茶组植物4个系,37个种,3个变种,云南茶区分布有4个系,31个种,2个变种,占世界已发现茶种总数的82.5%,其中临沧市共有4个茶系,8个茶种,其中大苞茶为临沧市独有种。

(一)巨大的野生古茶树资源

临沧市南起沧源县单甲乡,北至凤庆县诗礼乡,绵延200多公里,在海拔1050m至2720m之间,8县(区)的9000多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和次生林中,都有野生茶树分布,有树的地方就有茶树,茶树是森林的主要树种之一,群众世代有采摘习惯的野生茶林超过40万亩,主要群落分布点达35个,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勐库1.2万亩野生古茶树群落和永德大雪山10.05万亩野生古茶树群落。

1、勐库野生古茶树群落。

该群落于1997年被当地村民发现,2002年12月临沧市政府组织国内知名专家考察组,对该群落进行了科考鉴定。该群落位于双江县勐库镇五家村帮骂雪山原始森林中,帮骂雪山山顶海拔3233.5米。茶树群落海拔2200?觸2750米,集中分布面积1.2万亩,植被类型为南亚热带山地季雨林,茶树类型为南亚热带山地季雨林,茶树分布较集中的地段,每隔5?觸10米就有株高15米以上、基围1.5米以上的野生茶树生长,株高3米以下的茶树随处可见。勐库野生古茶树群落有五个显著特点:一是分布海拔高,海拔上限达2750米,是世界上发现的茶树最高生长海拔;二是群落分布面积大,居已发现的野生古茶树群落之首;三是茶树种群数量大,密度高,为群落中的优势种群。群生茶树的生长密度平均为一个样方(62m2)19株,其中直径大于25cm的有8.3株,小于10cm的有10.4株;四是茶树种群结构明显呈增长形,说明该群落正朝着有利于茶树种群的方向演替;五是群落中的野生茶树为可以饮用的大理茶,其鲜叶制成的茶叶回味甘甜,口感甚佳。

2、永德大雪山野生古茶树群落。

永德大雪山古茶树自然群落,分布在永德大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原始森林中,海拔1900?觸2600米。北起乌木龙乡蕨坝村银厂街组的水分心,南至大雪山保护区的淘金河、大雪山乡蚂蝗箐村新寨组的亚花厂,东起大雪山蚂蝗箐村的大麦地、二茶山,西至亚练乡黄草山组,分布总面积10.05万亩,分布海拔1900?觸2600米之间,茶树种为大理茶种,树干基围40厘米以上的库存量达30?觸45万株,平均树高5米左右,树干基围最大一棵达215厘米,树干最高一棵达25米。

(二)丰富的栽培古茶树资源

临沧1万多年前就有人类活动,驯化栽培茶树历史悠久,当地原住民布朗族、拉祜族、德昂族的共同祖先濮人是最早的茶农。全市八县(区)均有栽培古茶树的分布,现存百年以上古茶园达11万多亩。其中对大叶茶驯化栽培史有重大影响的应首推云县白莺山古茶园、凤庆香竹箐大茶树、双江冰岛古茶园和云县茶房大苞茶。

1、云县白莺山古茶园。

白莺山古茶园处于云县大丙山(主峰海拔2834米)中部,背靠大丙山野生茶树群落,位于海拔1800米至2300米之间,南北纵距6千米,东西横距1.6千米。白莺山古茶园目前仍保留自生、半野生和人工栽培古茶园180多万株,分布在12400亩山地和村落中。现存最粗的古茶树位于海拔2191米,株高10.5米,寇幅9.0米×9.6米,基围3.7米。白莺山古茶树种类多样,变异繁多,不仅是茶树种质资源的宝库,而且展示了野生茶树成为栽培作物的不同阶段,是茶的起源的历史见证,是开展茶树起源与演化研究的天然实验室。

2、风庆香竹箐大茶树。

香竹箐1号大茶树有明显人栽培特征,位于凤庆县小湾镇锦秀村香竹箐,海拔2245米,基围5.80米,株高9.3米,冠幅7米×8米,是世界上现存的最粗最古老栽培古茶树,有专家推测树龄超过3200年,周围有直径40cm?觸120cm的栽培古茶树14000多株。

3、双江冰岛古茶园。

位于双江县勐库大雪山中下部的公弄村和冰岛村,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双江勐勐士司派人采种200余株。1980年查证明尚存第一批种植的茶树30余株。2002年3月调查,存在根颈干径0.30?觸0.60米古茶树1千余株,冰岛古茶园的种子在勐库繁殖,形成勐库大叶茶群体品种。500多年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冰岛古茶园的后代直接或间接向区内外、省内外、国内外大叶种被广泛引种栽培,仅临沧地区就形成60多万亩的规模。这些充分揭示,冰岛古茶园是云南大叶茶的发祥地之一。1984年勐库大叶茶被审定为国家级良种,位排云南大叶种榜首,中国茶界专家通过对勐库大叶产地考察、生化分析后认为“勐库大叶种是云南大叶种茶的正宗”。

4、茶房大苞茶。

茶房大苞茶。1981年在云县茶房乡李家村发现,生长在海拔1050米的山地疏林中。乔木,高12.1米,根颈干径0.60米。树幅5米×米,因苞片大,宿存而得名。是已发现的茶组植物中临沧地区独有种。原采模式标本的茶树因滑坡于2001年翻倒死亡,其有性后代现存400余株,1995年?觸1996后种植。

临沧市茶叶办公室主任张志忠(滇池晨报)

普洱茶三大茶区茶叶特点


云南三大普洱茶产区茶叶各有什么特点?

对于普洱茶的产区分类来说,市场上存在很大争议——所谓三大茶区或者六大茶区分布、古今六大茶山的分布等,不过从地域上和产茶品质特点的差异性来说,大部分人认可的还是将普洱茶产区分为三个板块——西双版纳茶区、临沧产区和思茅茶区。

当然,除了西双版纳、临沧和思茅之外,还有下关、保山等地区也产茶,不过在这里并没有把它们列为主产区的原因在于:产量、品质以及市场知名度都不如三大主产区。

之所以会把普洱茶的产区分为这三大主产区,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主流的普洱茶90%甚至95%以上用的是这三个茶区的茶制作。那么,这三大茶区又有那些特点呢?

一、西双版纳产区茶叶特点西双版纳茶区分要分为两大板块,勐海和易武。勐海茶区气温高、雨量足,其产茶特点为,茶性强、香气扬、涩度较高;而易武茶区可以说是整个西双版纳气温最高、雨量最多的地方,其古老原始茶种类丰富,茶质厚重。香气独特。苦涩味低,有着汤柔水甜的特点。

二、思茅产区茶叶特点

思茅茶区,也就是现在的普洱市所在。其现代茶园建设在几大茶区里算是最好的,产量大、味道偏苦涩。其中最为出名的还是澜沧县景迈山古茶园、镇沅县千家寨古茶园、景谷大白茶等。

三、临沧产区茶叶特点

临沧产区是云南产茶最多的茶区,以勐库、邦东、凤庆等地最为出名。各地产茶的香气、口感差异性较大,总体而言,临沧的茶香气较好、涩味较重而苦轻微。这些年市场上最为出名的品种莫过于冰岛、班章和昔归等了,其中冰岛和昔归就在临沧。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茶叶,不同的生态环境和气候赋予了茶叶不同的口感和特色,但只有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下茶叶的品质才能达到最佳,因此在采摘茶叶时更不要忘了保护生态的平衡与稳定。

按照茶区总体的品质排名:版纳第一,临沧第二,思茅第三。这是个整体的综合排名,但各个茶区仍然有自己非常亮眼的山头,比如版纳的老班章、临沧的冰岛,普洱的景迈等。

市场上的普洱茶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原料都采摘自这三个茶区,从价格来看,近五年来,市场上普洱茶总体来说都是版纳的平均价格高于临沧和普洱,而临沧价格又高于普洱,可以看出版纳的勐海县是茶厂最多的地区,而勐海一带的茶厂从规模和产品的影响力都要比别的地区大一些。

云南古茶树资源概况:普洱市古茶树资源分布(一)


云南古茶资源分布在红土高原海拔1200~2500m的滇南、滇西南边沿,澜沧江中下游及其水系支流流域,山脉为怒山、云岭的无量山、哀牢山及其余脉,北回归线横穿南北,属于低纬度高原地区。这些地区地质古老,因受喜玛拉雅山造山运动的影响,地壳上升,地层皱折,构成山脉纵横,山高谷深的复杂地形地貌,整个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江河顺势成扇形分别向东、向东南、向南流去,海拔相差很大,最高点为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m,最低点位于河口县境内的南溪河与元江汇合处,海拔仅76.4m,两地直线距离900公里,高低相差6000多米。这些地区由于受地形地貌和印度洋、太平洋季风的影响,气候类型多样,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大部分地区无春夏秋冬四季之分,而干季和雨季却很明显,气候垂直变化显著,寒、温、热三带兼备,具有典型的“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主体气候特征。古茶树资源就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之中,布朗、佤、德昂、哈尼、彝、傣、拉祜、基诺等少数民族也聚居在这些地区,他们为古茶树的发现、驯化、栽培、加工饮用做出了贡献。

历经几亿年自然变迁的云南红土高原,形成了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生态环境,孕育了种类齐全的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古茶树品种资源,成为世界茶树原生地和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受到国人的重视和世界茶界的关注。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茶种植物47个种和4个变种中,云南就有35个种和3个变种,其中26个种为云南特有种。大叶种品种资源又称种质资源,遗传资源的基因库,是极其丰富的种质资源,孕育了大批优良茶树品种。以云南大叶茶种茶叶生产加工普洱茶、绿茶、红茶等古茶的普洱市澜沧县、景东县、景谷县、镇沅县、墨江县、宁洱县、孟连县、西盟县、思茅区;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勐海县、景洪市;临沧市双江县、沧源县、云县、凤庆县;文山州西畴县、广南县、马关县;红河州绿春县、建水县、元阳县、金平县、屏边县;保山市昌宁县;德宏州梁河县、潞西市。以上区域的古茶树资源共分布4个茶系23个茶种和2个变种。

普洱市地处云南省西南部,澜沧江中下游和李仙江流域及其支流纵横全境,山脉属怒山和云岭无量山、哀牢山及其余脉。地跨北纬22°02′~24°50′,东径99°09′~102°19′,境内最低海拔317m,最高海拔3370m,为低纬度高海拔的生态环境,是布朗、佤、拉祜、哈尼、彝、傣等少数民族聚居区。境内山峦起伏,层林叠嶂,亚热带阔叶雨林中,分布着最原始的野生古茶树群落、过渡型古茶树、栽培型古茶树林,是世界茶树发源地和茶叶原产地的中心地带之一,也是普洱茶的故乡。

普洱市作为普洱茶的主要原产地之一,茶树品种资源丰富,全市各县(区)古茶树资源分布广,面积大,一是原始野生古茶树和古茶树群落;二是过渡型古茶树;三是栽培型古茶树、古茶林、古茶园。这些古茶树生长在高海拔原始森林中,生态环境未曾受到破坏。据普洱市2007年卫星定位普查结果,古茶园和古茶树群落面积达100多万亩。

一、栽培型古茶林(园)分布

(一)澜沧县栽培型古茶树资源

1.景迈村栽培型古茶园

澜沧县惠民乡景迈村,海拔1500m,栽培型古茶园面积一万亩,树龄1300年左右,树型为乔木,树体高大,树姿开展和直立,分枝较密,长势中等。古茶树生长在村、寨周围森林中,生态环境保持较好。景迈古茶树叶长椭圆形,叶平均长15cm,宽6cm左右,叶色深绿,叶面微隆,叶身稍内折,叶缘平,叶质软,叶姿上斜,叶脉11~14对,芽叶色泽绿茸毛多;花冠直径平均3.7cm左右,花瓣6~9片,花色白带绿,柱头3~4裂,子房有毛,果皮薄。种籽性状:圆形或扁圆形,果径平均直径1.7cm×1.5cm。景迈古茶的鲜叶适宜制普洱茶、绿茶、红茶。特别是生产加工的传统普洱茶,汤色金黄明亮、香气馥郁,滋味醇厚,甘甜回味持久。

2.芒景村栽培型古茶园

澜沧县惠民乡芒景村,海拔1500m,栽培型古茶树树高4.20m,基部干径0.48m,最低分枝1.70m,树幅5.20m。古茶园在芒景村周围原始森林中,生态环境好,适宜制普洱茶、绿茶、红茶。

景迈、芒景两村千年万亩栽培型古茶园分布在景迈大寨、芒景大寨、勐本、芒埂、芒洪、老酒房、糯干、邦改、弄蚌、南座等村寨。

3.邦奈村栽培型古茶树

澜沧县富邦乡邦奈村,海拔1780m,古茶树高5.80m,基部干径0.57m,低分枝1.68m,树幅5.20m。古茶树栽培排列成1字型,每株间隔2m,树型展开成棚,适宜制普洱茶、绿茶。

(二)宁洱县栽培型古茶树资源

宁洱县栽培型古茶资源主要分布在凤阳、磨黑、德安、黎明、勐先等5个乡(镇)的12个村寨,北纬22°40′~23°40′,东径100°00′~101°48′,海拔1000~2800m之间。据普查宁洱县古茶树(园)面积5万余亩,树龄在百年以上的较多,基部周长在30cm以上的成片成林,与其他阔叶林生长在一起,生态环境十分优越。其中古茶树基部周长100cm以上的有20株,基部周长200cm以上的6株。最大的一株基部周长有315cm,树龄为800年。宁洱县是世界普洱茶原产地之一,种茶、制茶、饮茶历史悠久。

1.困鹿山栽培型古茶园

宁洱县宽宏村困鹿山栽培型古茶树,海拔1900m,有古茶树370多株。其中1号古茶树为乔木型,树高9.8m,树幅5.9m×5.2m,基部干径0.58m,最低分枝0.2m,树姿半开张,分枝密,嫩枝及芽体多毛,叶长9.8~11.1cm,叶宽4.2cm×4.7cm,叶形呈椭圆形,叶色绿色,叶面隆起,有光泽,叶尖渐尖,叶基楔形,叶齿浅,密、锐,侧脉9~11对,萼片5枚,无毛,花冠直径3.7~4.9cm,花瓣白带绿,质薄,柱头3~4裂,子房有茸毛;果皮较薄,种子直径1.2cm×1.4cm,种皮较光滑。所观测的2号、3号古茶树形态特征基本同1号古茶树。根据这些形态特征,该茶树在分类学上属普洱茶种,云南大叶种栽培型茶树,树龄400年左右。适制绿茶、普洱茶品质最佳。

2.西萨、谦岗古茶园

宁洱县凤阳乡西萨、谦岗栽培型古茶园,光绪二十八年(1902)栽培,面积约100亩,适宜制普洱茶。

3.清真寺院古茶树

宁洱县城中清真寺院内有栽培型古茶树1株,树高10m,胸径38cm,树龄400年左右。

4.小新寨古茶树

宁洱县新平办事处小新寨有栽培型古茶树1株,树高8m,基部周长84cm,一级分枝98cm,分出5杈,最大基部直径41cm,最小29cm,二级分枝10杈,树龄待考察。古茶树性状特征为:叶长椭圆形,叶色墨绿,叶头急尖或渐尖,叶面较隆起,侧脉9~12对,锯齿42对,光泽性亮,叶缘呈波浪形,叶质软,平均叶长14.9cm,宽6.4cm,平均叶柄长0.3cm,叶柄绿色,叶背、叶脉绒毛满披且密集。花萼5枚,新生枝节间1.2cm×2.0cm,花芽较多,芽黄绿色,每个芽上有包着花芽的鳞片,新生枝绒毛密布。树姿开张,分枝较密,树龄500年左右,适宜制绿茶、普洱茶。

5.德安大黑山古茶树

宁洱县德安乡大黑山栽培型古茶树,树高5~12m左右,基部周长40~80cm,8株古茶树,其中有6株排成1字行,另两株生长在田埂上,生长正常,分枝密,树龄300年以上。在周围有人家住过的旧遗址、遗迹。

6.新寨古茶园

宁洱县磨黑新寨栽培型古茶园,面积约150亩,树龄在百年以上。

(三)景谷县栽培型古茶树资源

1.田坝乡古茶树

景谷县田坝乡海拔1150m,有栽培型古茶树,树高5.7m,基部干径0.55cm,最低分枝0.45m,树幅4.98m,树型乔木型,树姿直立,适宜制普洱茶、绿茶。

2.文山栽培型古茶树

景谷县文山村苦竹山栽培型古茶树,海拔1800m,古茶树树高9.9m,基部干径0.45m,最低分枝4.50m,树幅8.30m,适宜制普洱茶、绿茶。

3.秧塔栽培型大白茶古茶树

景谷县民乐镇大村秧塔茶房地栽培型古茶树,海拔1740m,古茶树树高6.1m,树幅4.6m×4.8m,基部干围144cm,属小乔木型,树姿半开张,长势强,最低分枝1m,分枝密度中,嫩枝有毛,芽叶绿白色,茸毛多,适宜制绿茶。

(四)墨江县栽培型古茶树资源

1.景星乡栽培型古茶树

墨江县景星乡海拔1270m,栽培型古茶树树高3.86m,基部干径0.32m,最低分枝0.52m,树幅2.75m,树型乔木,树姿开张型,适宜制绿茶。

2.界牌古茶树

墨江县界牌海拔1270m,栽培型古茶树,树高3.30m,基部干径0.42m,最低分枝1.00m,树幅5.20m,树型乔木,树姿开张型,适宜制绿茶。

(五)孟连县栽培型古茶树资源

糯东古茶树

孟连县糯东村海拔1600m,古茶树树高8.06m,基部干径0.36m,最低分枝1.50m,树幅7.00m,适宜制绿茶、普洱茶。

(六)景东县栽培型古茶树资源

1.花山乡古茶树

景东县花山乡海拔1720m,古茶树基部干径100cm,树高960cm,最低分枝80cm,树幅820cm,树型高大乔木,树姿直立,适宜制绿茶。

2.和平村古茶树

景东县景福乡和平村,海拔1960m,栽培型古茶树,树高7.65m,胸围1.81m,树幅1.65m×2.56m,一级分枝92cm,二级分杈9枝,其中分别为92、90、76、71、70、50、50、40cm,树型高大乔木,树姿直立,分枝较稀,树龄千年左右。叶椭圆形,叶色绿,叶头急尖渐头,叶面隆,光泽,叶质软,制绿茶品质最佳。

(七)镇沅县栽培型古茶树资源

1.振太乡古茶树

镇沅县振太乡山街村,海拔1857m,栽培型古茶树,树高7.8m,胸围干径42.7cm,树型高大乔木,树姿直立,适宜制绿茶、普洱茶。

2.河头古茶树

镇沅县河头村海拔2100m,栽培型古茶树,树高9.6m,基部干径0.8m,最低分枝0.9m,树幅6.7m,树型高大乔木,树姿直立,适宜制绿茶、普洱茶。

3.马邓村古茶树

镇沅县马邓村海拔1760m,栽培型古茶树树高7.5m,树幅6.1m×6.0m,小乔木型,树姿开张,长势正常,分枝密,芽叶紫绿色,茸毛多,适宜制绿茶、红茶、普洱茶。

4.砍盆箐古茶树

镇沅县勐大镇砍盆箐,海拔1910m,栽培型古茶树有10多亩;小乔木型,树姿半开张,长势弱,嫩枝有毛,芽叶黄绿色,茸毛多,适宜制普洱茶、绿茶。

5.海棠古茶树

镇沅县田坝乡海棠栽培型古茶树,有106棵,平均树高5m左右,最大树基干径27cm,树姿开张型,适宜制普洱茶、绿茶。

6.罗家村栽培型古茶树

镇沅县罗家村,海拔1857m,栽培型古茶林大都种植在村民的房前屋后,面积较大,树高3~5m,大部份已修剪、矮化;树型乔木,树姿开张、直立,分枝较低,适宜制绿茶、普洱茶。

二、过渡型古茶树资源分布

澜沧县邦崴古茶树是迄今发现的唯一古老的过渡型大茶树,它不仅是国家的珍稀植物和国宝,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属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棵过渡型古茶树位于澜沧县富东乡邦崴村新寨脚园地里,海拔1990m,树高11.8m,基部干径1.14m,树幅8.2m×9.0m,最低分枝0.70m,一级分枝3个,二级分枝13个,树型乔木型,树姿直立,树龄千年以上。

茶树叶片平均长13.3cm,宽5.3cm,叶形呈椭圆,叶尖渐尖,叶面微隆,有光泽,叶缘微波,叶身平或稍内折,叶质厚软,叶齿细浅,叶脉7-12对,叶背、主脉、叶柄多毛;鳞片、芽叶、嫩稍多毛,芽叶黄绿色,节间长3.7cm;花冠较大,平均花冠4.6cm×4.3cm,花瓣10(9~12)枚,花瓣有微毛,花瓣平均2.3cm×1.5cm,雄蕊高于雌蕊,花丝平均173枚,柱头多,为4~5裂,花柱平均长1.34cm子房多毛,萼叶5个,平均4.3cm×4.3cm,绿色,外无毛,边缘有睫毛,内有毛,花梗长平均1.34cm,苞痕2~3个;果径平均2.8~2.5cm,果形扁圆或肾形,果皮绿色有微毛,外种皮上除有胚痕外,还有一下陷的圆痕。

邦崴过渡型大茶树抗逆性强,发现少量斑毒蛾和茶籽象甲。

适制红、绿茶,品质良好,滋味鲜浓。

邦崴大茶树既有野生大茶树的花果种子形态特征,又具有栽培型茶树芽叶,枝稍的特点是野生型与栽培型间的过渡类型古茶树。

三、野生型古茶树、古茶树群落分布

1.千家寨1号野生型古茶树

千家寨1号野生型古茶树位于镇沅县九甲乡和平村千家寨上坝平边坡脚,海拔2450m,树高25.6m,树幅22m×20m,最低分枝3.6m,第二分枝7.3m,基部干径1.2m,胸径0.86m,树型乔木,树姿直立,分枝较稀,树龄2700年。主要形态特征:叶片平均长宽14.0cm×5.8cm,椭圆形,叶尖渐尖,叶面平,叶色深绿有光泽,叶缘和叶身平,叶厚,革质,叶脉9~11对,叶背、主脉、叶柄均无毛,叶柄微紫色,鳞片有少量茸毛,嫩枝无毛;花冠大,平均直径5.7cm×5.6cm,花瓣白,14(12~15)枚,无毛,柱头5裂,裂位1/2~1/3,花柱中下部有少毛;子房茸毛特多,萼片5枚,大小为0.5~0.7cm,绿色,外有中毛,花梗无毛,长1.1cm。

2.千家寨2号野生古茶树

千家寨2号野生古茶树位于小吊水头峡谷中,海拔2280m,野生古茶树,树高19.5m,树幅16.5m×18m,最低分枝高8m,基部干径1.02m,胸径0.86m,树型乔木,树姿直立,分枝稀,树龄2500年。主要形态特征:叶片平均大小12.8cm×5.9cm,椭圆形,叶尖渐尖,叶面微隆,叶色深绿,有光泽,叶缘锯齿线,叶身平,叶革质,叶脉9~10对,叶背、主脉、叶柄均无毛,花冠大,平均直径6.5cm×6.6cm,花瓣白色,11(11~12)枚,无毛,柱头4裂,裂位1.5cm,花柱中下有少毛,子房茸毛特多,萼片5枚,绿色,中毛,大小0.5cm×0.5cm,花柱长1厘米;果实仅采到一个,皮厚,柄短,果径1.7厘米,仅一个心。

千家寨1号2号野生古茶树的树型、叶片及繁殖器官等植物学形态特征相同,为同一类型,属较原始的野生型茶树,为厚轴茶系,不能利用。千家寨野生古茶树,古茶树群落,由8处野生茶树群落组成,约4200亩。

3.雅鹿野生古茶树

宁洱县勐先乡雅鹿古茶树群落,生长在海拔2200m,面积100亩,其中1号古茶树树高8m,基围215cm,直径68.5cm,树幅9m×10m,树姿直立,其间长直径30~60cm,2号茶树,树高13.5m,基部周长170cm,直径40cm。还有茶山箐大茶树群落,位于雅鹿茶山箐附近,有百年前瑶族居住的遗址,较大的有8株古茶树,古茶树群落面积约1万亩。

4.烂坝箐野生古茶树

宁洱县勐先乡板山烂坝箐1号古茶树,树高15m,基部周长135cm,胸围115cm,树体上满披青苔,爬树龙等寄生植物,长势旺盛,一级分枝高2.3m,分出2枝,径围15cm、50cm,二级分枝4枝,该树生长在南向北70°斜坡上,无病虫害症状。

2号古茶树,树高18m,基部周长155cm,树姿直立,一级分枝高10m,分两枝,生长在30°斜坡上,长势良好。

3号古茶树,树高10m,树姿披张型,树幅较大,基部周长250cm,生长在箐边45°斜坡上,一级分枝擦地皮分出8杈,最粗周长158cm,最细8cm。

茶树叶椭圆形,叶色绿色,叶尖渐尖,叶缘微波浪形,光泽性强,叶面微隆,锯齿29~35对,叶脉10对,叶质柔软,平均叶宽13.8~5.4cm,叶柄平均长为0.6cm,绿色,主脉突出,叶柄、叶背均无毛或少毛。

5.干坝子古茶树

宁洱县梅子村干坝子大山茶树群落,位于海拔2200m,干坝子原始森林中茶树群落,其间茶树与阔叶林混生,面积约5000亩。其中一株树高6m,基部周长50cm,树龄千年左右。

无量山普洱茶区及茶叶特点


普洱茶是云南地区一大特色产品,受到当地人与茶友的喜爱。普洱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此茶的保健功效与美容作用,同时还因为普洱独特的口感。茶叶的口感与茶区环境、水分、土壤有着直接的关系,对普洱有所了解的朋友,都知道普洱有十二座茶山之新六大茶山与古六大茶山,而无量山也是普洱茶区,此茶区所产的茶样同样有自己独特的口感。下面一起来看看无量山普洱茶区与茶叶特点的说解,仅供参考。

无量山普洱茶主要产自云南普洱地区的景东县辖区内。无量山位于东径100°20~100°45,北纬27°17~24°54之间,处在云南省中南部的无量山狭长山体的中上部,南北长约83公里,东西宽约7公里,总面积为31313公顷山勢高峻,最高海拔3306米,最低海拔也在1000米以上。行政区划上,地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南涧县和普洱地区的景东县。景东县位于云南省西南中部,地跨北纬23°56~24°29。川河从西北方安定界入境向东南贯穿全县,以川河为界,西面属无量山系,东面属哀牢山系。景东产茶历史悠久,唐代樊绰的《蛮书》说“茶出银生城界诸山”。银生指当时南诏国的银生节度,其治所就在今景东县城。景东境内的古茶园、古茶树和茶马古道充分说明景东是古老的。景东县的茶园全在无量山和哀牢山两个山脉中,两山夹着景东县城。

无量山处于我国西部型气候区,主要受印度洋西南季风和西风急流南支的季节性交替影响,其气候总的特点是:日照充足,热量丰富,年温差小,日温差大,雨量充沛,干湿季节明显,四季不分。无量山周围的安定乡、漫湾镇、林街乡、锦屏镇是景东县的主要产茶乡镇。

据景东县的普查,全县13个乡(镇)、102个村民委员会、802个村民小组区域有老茶树分布。其中50100年的有32744.79亩。100年以上的有4394.13亩。相传,无量山垦植茶树,始于三国时期,茶种、栽培技术为诸葛亮南征时所传授,直到唐代南诏时期,无量茶山一直是彝族在栽培利用茶树。据当地彝族世代相传,他们迁来无量山定居已经有57代了。无量山古茶山迄今保存有许多珍贵的古茶树资源。20世纪50年代初期,在无量山随处可见许多直径在30厘米以上、树高3-5米的大茶树,千百年来,彝族对无量山的茶树加以保护、利用,并不断新植、改造,使无量山茶叶生产不断发展。至清代,无量山茶园面积达10万多亩,每年产干毛茶3000多吨,出本地加工外,还运往勐海、易武等地加工成各种普洱紧压茶,再销往海内外。清末民初,由于社会动荡、销路不畅、税赋沉重等诸多因素致使江北六大茶山逐渐衰败,同时,澜沧江流域的无量山茶区逐渐成为普洱茶的中心产地。其中,普洱无量山茶山的地位日益突出,所产茶叶经收购加工成各类紧压茶后,经缅、印等国销往西藏,或经缅、泰销往南洋。

无量山普洱茶品特点:条索稍长,汤色黄绿尚亮,苦显涩弱,但涩较长,回甘较好亦生津,汤质尚饱满,叶底黄绿匀齐,有山野气韵。

云南古茶树资源概况:临沧市古茶树资源分布(三)


云南古茶资源分布在红土高原海拔1200~2500m的滇南、滇西南边沿,澜沧江中下游及其水系支流流域,山脉为怒山、云岭的无量山、哀牢山及其余脉,北回归线横穿南北,属于低纬度高原地区。这些地区地质古老,因受喜玛拉雅山造山运动的影响,地壳上升,地层皱折,构成山脉纵横,山高谷深的复杂地形地貌,整个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江河顺势成扇形分别向东、向东南、向南流去,海拔相差很大,最高点为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m,最低点位于河口县境内的南溪河与元江汇合处,海拔仅76.4m,两地直线距离900公里,高低相差6000多米。这些地区由于受地形地貌和印度洋、太平洋季风的影响,气候类型多样,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大部分地区无春夏秋冬四季之分,而干季和雨季却很明显,气候垂直变化显著,寒、温、热三带兼备,具有典型的“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主体气候特征。古茶树资源就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之中,布朗、佤、德昂、哈尼、彝、傣、拉祜、基诺等少数民族也聚居在这些地区,他们为古茶树的发现、驯化、栽培、加工饮用做出了贡献。

历经几亿年自然变迁的云南红土高原,形成了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生态环境,孕育了种类齐全的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古茶树品种资源,成为世界茶树原生地和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受到国人的重视和世界茶界的关注。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茶种植物47个种和4个变种中,云南就有35个种和3个变种,其中26个种为云南特有种。大叶种品种资源又称种质资源,遗传资源的基因库,是极其丰富的种质资源,孕育了大批优良茶树品种。以云南大叶茶种茶叶生产加工普洱茶、绿茶、红茶等古茶的普洱市澜沧县、景东县、景谷县、镇沅县、墨江县、宁洱县、孟连县、西盟县、思茅区;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勐海县、景洪市;临沧市双江县、沧源县、云县、凤庆县;文山州西畴县、广南县、马关县;红河州绿春县、建水县、元阳县、金平县、屏边县;保山市昌宁县;德宏州梁河县、潞西市。以上区域的古茶树资源共分布4个茶系23个茶种和2个变种。

临沧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界于北纬23°04′~25°02′,东径98°40′~100°33′,处于澜沧江和怒江两水系之间,中部贯穿南汀河,境内山峦重叠,河谷纵横,海拔差异大,最高海拔3504米,最低海拔450米,地形地貌复杂,立体气候突出,具有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和中温带等不同气候类型。土壤条件优越,植物、动物种类丰富,区系成份复杂,是动植物南北过渡、东西交汇之地,是云南省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区域之一。

一、茶树资源分布

临沧市茶树资源十分丰富,是古茶树遗产存量最大、最具代表性的地区之一。1981年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云南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和临沧地区茶叶研究所组成的茶树种质资源考察组,对临沧市的凤庆、云县、临沧、双江、永德、镇康6个县32个村(点)作了全面考察,采集茶树标本77份,其中栽培型茶树标本50份,野生型茶树标本23份,近缘植物标本4份,经分类学家张宏达教授和中国茶科所、云南茶科所鉴定分类,全市共有4个茶系,8个茶种,其中大苞茶为临沧地区独有种。

二、野生古茶树分布

临沧市南起沧源县单甲乡,北至凤庆县诗礼乡,在海拔1050~2720米范围内的原始森林和次生林中,有大量野生茶树分布,在双江勐库帮骂雪山、沧源县糯良大黑山、单甲大黑山、凤庆山顶塘大山、临沧县南美发现了种群数量巨大的野生茶树。最具代表性的野生茶树资源为勐库野生古茶树群落和云县茶房大苞茶。

1.勐库野生古茶树群落

1997年8月发现,位于双江县勐库镇五家村帮骂雪山原始森林中,帮骂雪山山顶海拔3233.5米,茶树群落地理坐标为北纬23°40′49~23°44′25″,东经99°2′15″~99°4′21″,海拔2250~2720米,集中分布面积373公顷,植被为山地湿性常绿阔叶林,茶树分布较集中的地段,每隔5~10米就有株高15米以上,根颈干径0.40米以上的野生茶树生长,株高3米以下的茶树随处可见。根颈最粗的1号大茶树海拔2700米,根颈干径1.04米,株高15米,树幅13.7米×10.6米。勐库野生古茶树群落有四个显著特点:一是分布海拔高,海拔上限达2720米,是迄今发现的茶树最高生长海拔,比云南省栽培茶树适生海拔上限2400米还高出320米;二是群落分布面积大;三是茶树种群数量大、密度高,为群落中的优势种群;四是种群年龄结构明显呈增长形,说明该群落正朝着有利于茶树科群的方向演替。群落中有多种山茶科植物,茶种的初步分类检索结果为多脉普洱茶(变种),最终结果有待进一步确认。当地群众过去有到野生茶树群落中挖茶苗回家种植的习俗。

2.茶房大苞茶

1981年在云县茶房乡李家村发现,生长在海拔1050米的山地疏林中。乔木型,树高12.1米,根颈干径0.60米,树幅5米×5米,因苞片大,宿存而得名。是已发现的茶组植物中临沧市独有茶种。

三、栽培型古茶树

临沧驯化栽培型茶树,史料载有1000多年的历史。最早见于唐代《蛮书》“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饮之”。唐朝南诏时期银生节度的辖区曾一度包括今临沧市,“银生城界诸山”包括今云县漫湾、忙怀、茶房、大石。《顺宁杂著》记载“楚僧洪鉴名王缙和尚,来此……建立禅院,名曰:‘太华寺’。太华寺为顺宁禅林第一寺,其谷间多有茶,味淡而微香,较普洱茶细,邻郡多购,觅者,不可多得”。古代先民驯化栽培茶树的历史,应早于史料记载。在凤庆、双江、沧源、云县、临沧县境内均保存有树龄数百年甚至更长的栽培茶树。对大叶茶栽培史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应首推凤庆香竹箐大茶树和勐库冰岛古茶园。

1.香竹箐大茶树

位于凤庆县小湾镇华峰村香竹箐,根颈干径1.59米,株高9.3米,树幅7米×8米。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古老的大茶树之一。

2.冰岛古茶园

位于双江县勐库镇冰岛村,明代成化二十一年(1485),双江勐土司派人引种200余粒,在冰岛培育成功150余株。1980年查证时尚存第一批种植的茶树30余株。2002年3月调查,存有根颈干径0.30~0.60米古茶树1千余株,冰岛古茶园的种子在勐库繁殖,形成勐库大叶茶群体品种。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双江傣族十一代土司罕木庄发的女儿嫁给顺宁土司,送茶籽数百斤,在顺宁繁殖变异后,形成了凤庆长叶茶群体品种。勐库大叶茶传入临沧县邦东乡后,最终形成邦东黑大叶茶群体品种。500多年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冰岛古茶园的后代直接和间接向市内外、省内外大叶种茶区传播,仅临沧市形成60多万亩的规模,是云南大叶茶的发祥地之一。

四、凤庆古茶树、古茶园分布

凤庆县位于东经99°31′~100°31′,北纬24°31′~25°02′,海拔在919~3098米之间,为低纬度高海拔的生态环境。澜沧江横穿其间,山峦起伏,层林叠嶂,原始密林茫茫苍苍,野生型、栽培型古茶树成林成片,随处可见,是中国乃至世界古茶树和茶叶的发源地之一。

凤庆古称顺宁,为蒲蛮之地,最早居住在这里的濮人是今天的布朗族、佤族等少数民族的先民。凤庆发现和利用茶叶是由野生茶开始的,初为药用,继而成为祭祀用品并逐步发展成为饮料。凤庆的古茶树古茶园的形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原始的野生古茶树,生长于原始森林和现在的次原始森林中,因其自然生长而形成古茶园或古茶树群落;另一种则是先民们因发现茶叶的效用后将深山野林中的野生茶树移植于房前屋后种植并广为推广而形成的古茶园。

腰街彝族乡新源村山头生长的胸径1.15米,树高15米,树幅7.7米×7.8米的新源本山茶;大寺乡岔河村羊山寨有栽培型苞红茶,株高8.7米,树幅7.5米×6米,胸围3.45米,胸径1.13米。

鲁史、诗礼两乡镇在古平、金鸡、古墨等村的山林中,发现有较大的野生古茶树群落。鲁史镇金鸡村有百株连片的古茶树野生群落,古平山头海拔2400米左右地带,生长着约3000多株的野生茶树,金马村山的老道箐一带,也发现百株野生古茶树。诗礼乡古墨村山头的原始森林周围,海拔2500米的小光山约2平方公里内生长着野生古茶树群落。郭大寨彝族、白族乡琼英村老李寨农户园埂边生长着一株高7.9米、干径0.47米,树龄为100多年。该树是中科院茶叶研究所提出的全国重点保护的46株古茶树之一。另外,还有雪山镇立马村、新华牛肩山,凤山镇安石村中岭岗、倒流水、上寨等村,大寺乡平河、河顺、岔河等村,腰街乡、小湾镇所属各村,都有古茶树或古茶树群落分布。

腰街乡的新源村的村民耕地上有根部周长1~1.5米的野生大茶树近百株;在柏木村的大丙山有七株古茶树根部最大周长为3.2米。最小周长为1.4米,树高最高7.4米,一级分枝最多为8枝,属当地村民长期采摘食用的茶叶;在柏木村大丙山核桃树沟两侧有30多株古茶树,这些古茶树最大周长为3米,最小的1米,树幅最大的为5米×3米,最小的为3米×2米,一级分枝多为2~4枝,也有的一枝独立成伞状的,占地有3亩左右分布于沟的两侧;在柏木村大丙山张世华家的森林(属次原始森林)和周围原始森林中发现成片分布不均面积在千亩以上的古茶树群落,经科技工作者在森林的外围部分地点堪查,发现古茶树的生长情况大小不等,大的有茎部周长在2.2米,高8.9米,一级分枝4枝,呈蓬状,小的是古茶树籽自然繁殖的幼苗和成年茶树。

凤庆县本山大茶树,其中一株,树高15.7米,树幅7.8米,干径115厘米,树型乔木,树姿开张,叶片长宽19厘米×8.2厘米,主要形态特征:叶形成椭圆或披针,叶脉9~11对,叶面平,叶基红色,芽叶无毛,花径5~6厘米,子房多毛,柱头5裂,果大,呈柿形,果柄长1.7~2厘米,种皮黑褐色粗糙。

根据几次古茶树情况普查的结果表明:凤庆县具备古茶树生长的有利地理环境,凤庆古茶树生长的年代源远流长,凤庆古茶树的面积在万亩以上,是中国乃至世界茶叶的发源地之一。

五、双江县古茶树资源分布

双江县古茶树资源分布在勐库镇公弄办事处五家村的大雪山原始森林中,东经99°2′~99°4′21″,北纬23°40′49″~23°44′25″,垂直分布海拔2250~2720m,面积373公顷。古茶树群落植被主要是杂木林和竹林,在茶树生长较集中的地段,每隔5~10米都有古茶树,树高15米左右,干围1.5米以上的古茶树生长,其中一株高22米,基围最粗的3.25米。树高在0.3~2米的茶树随处可见。1号大茶树生长在海拔2720米,树高16.8米,乔木型,基干围粗3.25米,胸围3.1米,树幅13.7米×10.6米,分枝密度中等,生长势强,无病虫害。

双江冰岛野生大茶树,树高9.4米,树幅3.8米,干径73.2厘米,树型乔木,树姿直立,叶片长宽14.0厘米×7.5厘米。主要形态特征:叶卵圆形,叶面隆起,叶齿浅疏。花大平均花径7.0厘米,花瓣9~10片。子房毛多,柱头3~5裂,果大,呈柿形,果皮厚。

六、永德县古茶树资源分布

永德县古茶树资源,其中一株树高8.7米,树幅4.9米,干径70.0厘米,树型乔木,树姿直立,叶片长宽13.1厘米×4.3厘米。主要形态特征:叶披针形,叶平面,叶齿浅疏。平均花径5.2厘米,花瓣11片。子房有毛,柱头4~5裂,果径3.7厘米。适制绿茶。

七、镇康县大山茶资源分布

镇康县大山茶资源,其中一株树高9.5米,树幅4米,干径60.0厘米,树型乔木,树姿直立,叶片长宽13.0厘米×5.3厘米。主要形态特征:叶椭圆形,叶面平,叶齿锐浅不明,花径4.8厘米,子房毛特多,柱头4~5裂,花柱长1.9厘米。果径3.8厘米。种子和棕色,种皮粗糙。适宜制青茶。

八、沧源县古茶树资源分布

沧源县11个乡镇中有9个乡镇分布有古茶树,其中分布范围广、分布面积大、数量多的乡镇为单甲、糯良两个乡镇,这两个乡镇的野生古茶树分布范围从糯良大黑山到单甲乡整个6万多亩的国有林区,野生茶树与各种杂树共生,现已发现大的古茶树树高30米以上,树幅达35米以上。

糯良乡怕迫村、班考村一带,现保存完好的怕迫村有一片,生长着古茶树200多棵。这片古茶树较大的树龄在400年左右,树幅28.3米。树围1.9米,树高12米。

普洱茶友,感谢您花费宝贵的时间阅读《思茅茶区的茶叶资源》一文,我们精心撰写的《思茅茶区的茶叶资源》内容希望能帮助您增长普洱茶的知识,如想了解更多cy316.com的普洱茶内容,请访问我们为您准备的专题:思茅普洱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