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渭然教授-著名茶学专家

发布时间 : 2019-12-17
名茶产地 黑色的名茶 凤庆名茶

【www.cy316.com - 名茶产地】

丁渭然教授1931年出生于浙江省萧山市,1954年毕业于浙江农学院茶学系,毕业后响应党的号召——“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来到茶的故乡——神秘的云南。1954年至1957年在省农业厅工作。1957年又调省农林厅佛海茶叶试验站即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工作。从西子湖畔的富裕之乡到交通落后、生活条件差的边疆——西双版纳勐海,在当时,的确是以强烈的事业心和献身边疆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所驱使,在今天仍然为我们所景仰。

1964年,按照中国政府与阿尔及利亚在北京签定的经济技术合作协定的议定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经济联络部和农业部派遣中国农业考察团赴阿尔及利亚进行考察,丁渭然任副团长,历时三个月。在考察了东部君土坦丁等省后得出结论,认为撒哈拉地区土壤、气候均不宜种植茶树,因此建议在北部沿海地区选择酸性土壤进行试种试验。随后丁渭然留任茶树试种专家,并任专家组组长。1965年1月开始在阿尔及利亚试验公园、斯基克农业技术学校等地引进浙江鸠坑、龙井、福建坦洋三个品种试种,在他的带领下经过艰苦努力,茶树试种成功。丁渭然于1969年8月回国继续在茶科所从事茶叶科技工作。wWW.cY316.COm

1972年,云南省政府决定筹建云南农业大学茶桑果系。调到云南农业大学后,1973年,茶学专业正式开始招生,三十余年来,经过丁渭然等老一辈从省外到云南奉献青春和热血的茶学专家教授们的努力,茶学专业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可谓桃李芬芳。他们战斗在全省各地,成为茶叶行业的各方面的骨干和精英,为云南茶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可以说,以丁渭然等老一辈为代表的一批省内专家,就是云南高等茶学教育的奠基人。目前,省内已形成以云南农业大学茶学教育为中心的遍及各地市的中等专业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茶学教育体系。云南农业大学的茶学教育的格局不断扩展,形成了函授生、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外国留学生的办学模式,还独创以茶学为载体的特色专项教育,举办茶艺师、评茶师、加工师等国家职业技能资质培训班,为各地培训茶叶专业技术人才。随着省委、省政府“把茶叶产业培育成区域性支柱产业”的战略决策的实施,茶学教育从专业到茶学系进一步发展到现在的研究院,高等茶学专业教育显现蓬勃的活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丁教授离开茶科所到云南农业大学工作后,把他在生产实践中得来的经验和技术毫无保留地贡献于教学和科研,1973年茶学专业开始招生,但专业初建,百事待兴,他以身作则,结合云南生态环境,收集大量资料,负责撰写地方教材《云南茶树栽培》。由他主持编著的《茶树栽培学》后来又作为中央农业广播学校云南分校的茶学教材。1989年该教材曾经被云南省农学会评为优秀科普一等奖。他先后编写《种茶与制茶》、《云南茶叶初加工》、《云南省茶叶生产技术手册》、《云南省自然资源优势——茶》等多部教材供各级领导、农科战线的干部作为培训资料使用;1987年受云南省标准计量局委托,组织撰写了《云南省茶叶地方标准》,丁教授负责撰写第一部分云南茶树地方品种、茶树育种;第三部分毛茶及毛茶加工,由徐宏宾老师负责;丁老师还负责标准的定稿和主审。《云南省茶叶地方标准》的编制和发布为云南茶叶的标准化生产奠定了良好基础。

丁教授积极参加科研实际,撰写论文数十篇,为云南茶树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做出很大贡献。早在调离省茶科所前,他曾协助王朝纪培育云选73系列品系,并就云南大叶种与福鼎大白茶杂交问题进行探讨,为后来的云南地方良种的成功选育做了部分基础工作。他还参与云南茶树资源调查,在云南植物研究上发表云南山茶属三个新种,该项目获省科委四等奖;主持云南省科委设在红河州元阳县水卜龙茶厂的项目“茶树丰产综合技术示范”获红河州科技二等奖。1989年获云南农业大学支农扶贫工作三等奖;参与陈兴琰、陈国本、张芳赐等共同编写并出版专著——《茶树原产地——云南》。

丁教授退休前曾任过云南农业大学园艺系主任,并承担云南茶叶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云南农学会副秘书长,中国茶叶学会理事等社会兼职工作。在工作中,他平易近人,教书育人,积极为年轻人创造学习提高机会,工作中严格要求,生活上处处关心,甘当铺

cY316.com延伸阅读

临沧茶区著名茶山介绍


冰岛茶山茶区地理位置:冰岛古茶园是云南大叶种茶的发祥地之一。从明成化年引种至今五百多年,在勐库繁殖形成勐库大叶茶群体种。在顺宁繁殖变异形成凤庆大叶种群体种。被誉为“云南大叶种之正宗”。勐库茶山以冰岛为界分东、西半山,所产之茶风格各异,生长形态和茶种:云南大叶种野生茶。茶的特色:冰岛古茶兼具东半山茶香高、味扬、口感丰富饱满,甘甜质厚及西半山茶质量气强之长,茶气强而有力,气足韵长。

昔归茶山茶区地理位置:茶区位于澜沧江畔的昔归芒绿山,得天时地利之美,茶叶品质历来优秀,因地理纬度、海拔、土壤、气候、水源、生态环境、树龄、培植方式、加工工艺等特殊因素,使其内含生物碱、茶多酚、维生素、氨基酸、芳香类物质等含量丰富,此茶年产量极低,多作政府用茶或由行家自藏,市面上极少有售,弥足珍贵。生长形态和茶种:云南大叶种茶。特色:汤色明亮清澈、香高气扬、滋味微涩甘甜,喉韵沉香鲜爽、茶气醇厚、回甘生津的特点。

坝糯茶山茶区地理位置:勐库大叶种是首批国家级良种,历代皆为云南名茶,相传是距今三百年前由西双版纳引进至勐库后变种。勐库古茶山以冰岛为界分东、西半山,所产之茶各具特色。坝糯大寨是勐库东半山茶的代表,也是现存古茶树最多的寨子。生长形态和茶种:云南大叶种野生茶。特色:此茶汤质充满阳刚之气,高香、劲扬、味刚,口感丰富饱满,甘甜质厚,茶气强而有力,气足韵长。不输易武正山。

大雪山茶区地理位置:大雪山野生古茶树茶群落,是目前全世界发现的海拔最高、密度最大的大叶茶种群落。生长群落地处双江县大雪山中部,海拔高度为二千二百至二千七百五十米。此茶采摘极难、产量极低,弥足珍贵。生长形态及茶种:云南大叶种野生野放茶。特色:此茶叶质肥厚宽大,香型特殊、野香中带兰香,劲扬质厚,微苦回甘转甜,沉雄霸道。舌面甘韵与上颚中后段香气饱满,口感刺激性强。

懂过茶山茶区地理位置:懂过位于勐库茶山的西半山,海拔一千七百五十米森林覆盖指数高,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勐库大叶种相传是距今三百多年前有西双版纳引进至勐库厚变种。懂过的古树茶叶形略小,是否有勐库大雪山野生茶变种而成,有待考证。生长形态和茶种:云南大叶种野生茶。特色:此茶香高味浓,苦底较重,回甘快而持久,甘甜协调不若冰岛、坝糯,而质量气强则过之。在勐库大叶茶中,风格自成一派。

忙肺茶山茶区地理位置:云南省永德县,永德县市世界茶树的发源地之一,至今还生长着中华木兰以及大面积的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的古树茶,除名气外不输任何名山茶。一直受台湾普洱茶人重视。生长形态和茶种:云南大叶种野生野放茶。特色:此茶以栽培型勐板忙肺大叶群体种的百年古树茶为原料,汤色清澈明亮,香气馥郁高扬,口感饱满协调,甘醇顺滑带微涩、舌底生津明显,喉韵甘润持久。

高照教授教你识别普洱老茶


什么年限的茶可以称为老茶?老茶是否真的越陈越香?消费者如何真正地从本质上认识普洱茶?带着当前人们关于普洱茶最热门的问题,记者前日与研究普洱茶十多年的云南大学生物系教授高照进行了交流。

普洱熟茶(沱茶)

在高照教授的家中,收藏了200多个品种的普洱茶。在各种砖茶、饼茶、沱茶面前,高教授向记者介绍,普洱茶分生茶和熟茶,通过在存放过程中的氧化、微生物的后发酵作用来提高品质,越陈越香。因此,老茶被很多爱茶的、时尚的人士所珍爱。

高教授认为,存放5年以上的普洱茶基本上就达到了老茶的标准--陈化以后已经达到最佳饮用状态,感观、口感都很好。"通过5年的陈化,生茶中的茶多酚已经减少到只有15%至20%.所谓越陈越香是个相对概念,当茶做成成品之后,由于氧化、微生物的作用,在一定时期内,向人们喜欢的色泽、口感和保健价值上升。从科学的角度来认识,普洱茶有一个最佳饮用年代:熟茶是两年至20年,生茶是8年至三四十年。"高照说,存放30年以上的老茶往往不是以味道、药用成分为主了,而是从感观的、历史的、文化的、民族的,甚至是原生态的底蕴来为更多的人喜爱和推崇。在高教授眼里,越陈越香的是感观和文化价值,而非营养与保健价值了。

普洱生茶饼

在一款"92方砖"面前,记者看到茶饼上压有"普洱方茶"的字样,边缘已经酥松了,细看还有点像铂金一样有金属光泽的微末。高教授说:"这些微末是在普洱茶陈放的过程中产生的微生物,微生物霉作用于有机物,使有机盐变成无机盐之后析出的晶体。真正的老茶是不可模仿的。"

四张图看懂普洱茶主要产地以及著名茶山


四张图看懂普洱茶主要产地以及著名茶山

2017-10-1118:54南茗佳人

根据国标的定义,普洱茶是以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并在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采用特定的加工工艺制成。产普洱茶的范围包括云南省西双版纳州、临沧市、普洱市、昆明市、德宏州、大理州、保山市、红河州、楚雄州、玉溪市、文山州等11个州(市)。

从大区上来说,主产区分别是:西双版纳州、临沧市、普洱市三大茶区,其中最知名、产量最大的是西双版纳州。

如果按照产量、平均价格、知名山头等综合排名的话,西双版纳是第一,临沧第二,思茅第三。这是个整体的综合排名,但各个茶区仍然有自己非常亮眼的山头,比如临沧的冰岛,普洱的景迈等。

市场上的普洱茶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原料都采摘自这三个茶区,从价格来看,近五年来,市场上普洱茶总体来说都是版纳的平均价格高于临沧和普洱,而临沧价格又高于普洱,可以看出版纳的勐海县是茶厂最多的地区,而勐海一带的茶厂从规模和产品的影响力都要比别的地区大一些。

接下来南茗佳人(ID:nmjrtea)通过几张图和你分享云南普洱茶的产区分布以及著名山头的所在地。

一、西双版纳版·茶区

①.西双版纳茶区之—勐腊县

②.西双版纳茶区之—勐海县

从大区来看,版纳地区除了因为地理环境气候非常适宜孕育普洱茶外,版纳也是普洱茶生产历史最悠久的地方,下属县勐海历来有“大叶种茶故乡”的美誉,同时也是业界公认最适合普洱茶熟茶发酵的地方。

版纳下属产普洱茶最大两个区域是勐海和勐腊,勐海茶区比较有代表性的区域有:布朗山(大名鼎鼎的班章、贺开、广别老寨、班盆、帕沙、老曼娥等都在布朗山上),南糯山,勐宋茶区。

二、临沧茶区

临沧也是世界滇红之乡,著名的滇红茶主要产地就是临沧凤庆。对于普洱茶友来说,相信昔归茶、冰岛茶(非北欧寒冷的冰岛)对你来说一点都不陌生。

三、普洱市茶区(原思茅)

有部分茶友会认为,普洱茶就是产自普洱市,其实不然。普洱市原来称思茅市,2007年才改名为普洱市的。普洱最知名的山头是景迈山,据考证,这里可是有着1300多年的种茶历史。(作者|南茗佳人挽月,

丁家寨普洱茶的特点


丁家寨普洱茶的特点:

条索:丁家寨条索匀整,秀丽,茶面油润,显毫茶饼周正,松紧适宜。整款茶不论包装,还是茶饼,都显得非常的精致,与小清新,方便平时出门之用,在外哪么辛苦了,也不能亏对胃了,喝点好的,很有必要!饼型:丁家寨饼茶里面撬开条索依然清晰,秀丽,清晰可见的叶芽,银毫显露,内外一致,纯一口料,把精致发挥到每一个细微之处,细节见真章!

口感:丁家寨冲泡后香气高扬,纯正,易武山韵味非常明显,入口醇和柔滑,入口生津,回甘快速,易武山丁家寨的山头韵还算明显,汤色蜜黄透亮,基本无水味道,口腔留存度不错,甜蜜感保留时间较长,叶底肥壮!滋味:丁家寨汤水甜,回甘足,略有舌底泉涌,微生津的感觉,香气停留时间很长,没有刺激性,很柔和嫩滑。这款丁家寨越品越有滋味,特别是回甘,喝完下去之后,喉咙慢慢就涌出甘甜,而且久久都不会散去!即使喝饱了,好像又想再喝一杯,细细回味那种独特的回甘!实在是爱不释手!

普洱茶名山之易武丁家寨


从麻黑往上,山路非常难走,有两条小路,一条通往刮风寨,一条通往丁家寨,丁家寨生态环境非常好,地理位置偏僻,丁家寨寨子周围茶树是很少的,这几年基本都改种橡胶了,但丁家寨的茶园那是大名鼎鼎——弯弓,我们平时说的丁家寨的茶其实就是弯弓茶,弯弓是茶园名字,丁家寨是寨子名,丁家寨这几年基本成了一个茶叶集散中心,弯弓茶园和茶王树茶园以及白茶园离得很近,这三个茶园都是易武茶区顶级的古茶园,每年收茶的茶商都会集中在丁家寨收这几个地方的茶。丁家寨到弯弓大概需要花三四个小时,路难走那不是美去过茶山的人能够想象的,一开始还能骑摩托车,路是真正的山路,很窄,而且抖,30——60度的坡度,一般人不敢骑车,到后来车都骑不进去,只能步行,可见生态环境之原始。

弯弓的茶这几年风头很劲,价格贵的敬而远之,古树茶品质确实非常高,做出来以后条索紧结匀整、色泽乌润,冲泡时汤色金黄、香气高纯、叶底条索肥壮柔软,是爱茶人难求的茶中极品。

喝茶类型学


毛泽东把世界划分为三个世界:第一世界、第二世界、第三世界。我们把喝茶划分为三大类型:模仿、欣赏、习惯。每个类型的茶饮,目标不同,心态各异。你,属于哪一类型呢?

1、模仿

模仿是消费的初步,模仿受圈子的影响,模仿总少不了模规范矩,模仿有自外而内由形到神的过程。

从动机看,模仿喝茶和模仿喝红酒没什么太大区别,在模仿中都以各种功利目标为驱动:培养贵族气质,附庸文艺风雅,进入社会高层,拒绝尘世纷扰。

因为自身的天赋不同,造化各异,模仿收获成果也就各有千秋:有些人入了茶道,有的人成了茶客,有的闻闻香走人。

精明的老板善于鼓励模仿、提供榜样、营造氛围。不知不觉地,就用上了“茶文化”这个工具,成为文化人。

2、欣赏

如果说模仿有点“伪茶迷”,欣赏就有几分“真粉丝”的味道。模仿是意志在干活,欣赏是情感在运作。模仿受功利的强迫,欣赏受情感的诱惑。

欣赏茶饮比模仿茶饮,就要多了一点技术的支持,所以欣赏茶饮当然就不能总是停留在对茶叶品质的恐惧上。能够在杯壶上停留、徘徊还能生出喜悦的。至于茶叶品质,或者有保障,或者不理会。总之,侧重于茶叶提供的物理基础,由“形之美”向“神之韵”过渡。比起单纯的模仿,这算得上欣赏者的幸福。

当大多数模仿者苦苦记诵茶叶的分类、冲泡的方法、购买的技巧、品质的鉴别时,欣赏者则在炫耀“岩韵”、“喉韵”带来的丝丝快感。茶饮模仿带着敬畏一招一式地学习“凤凰三点头”,对茶中礼仪奉若神灵,心怕一个指尖弯曲的角度不对就有损了一泡茶的尊贵。欣赏者则像有烟龄的烟民,可以操作唇舌控制烟圈,在飘渺的形态变化中暗暗欣喜。

3、习惯

起床是茶,睡前是茶,指纹不在茶具上溜一溜,这日子过得就不安稳,茶饮成为习惯,你就是“铁杆”级的茶人。

习惯既已形成,喝茶即回归于简单。白茶、黄茶、红茶、绿茶、青茶、黑茶,只能选择其一,且多属自己触手可及的“精品”,其它茶叶再美也与我无关。这习惯的境界,自有“溺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的气度。

这时候的茶气,岂止是溶入你的书房厅台,简直是溶入血脉里了。喝茶既不是意志的逼迫,也非情感的诱惑,一切是无意识的动作。喝茶若真的有资格了,就不想说什么。

养成茶饮习惯的,不一定是高深的“茶鬼”,也不一定博学的“茶博士”,茶园地头的茶农茶妇,也许才最能习惯茶性,与茶在一起互为知己。举手投足,尽是茶态;喜怒哀乐,都化作茶姿;解释问题,也和茶叶勾搭。可以往“茶渣”上斥责,欣赏你是,你就是好茶:鲜活如绿茶、情调如红茶、健朗如铁观音、有思想像老普洱。总之整个思维路径都和茶饮混在一起。

可是,习惯不是一天就养成,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炼成。陆羽《茶经<六之饮>》中:“夏兴冬废非饮也。”茶有九难,饮居其一,“夏兴冬废”就是和习惯有距离。

从零开始学泡茶


今天跟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普洱、黑茶、乌龙茶、花茶的泡法。

普洱:很耐泡,记得要用沸水

有人对普洱属于哪类茶很是纠结,具体它归到哪类我们今天不细究了,光看泡法吧。普洱写起来好累,因为它要分生普、熟普,而且生普又分老生茶和新生茶……

生普:就是它,可以泡很多泡那货。生普分散茶和压制茶,散茶一个泡法,沱、饼、砖一个泡法。嗯,建议都用盖碗。

散茶(毛茶):第一泡,100℃水温5秒,主要是浸润一下,因为干茶挺紧的。第2—4泡都是100℃水温10秒出汤,第5-7泡都是100℃水温20秒出汤,8、9泡就是100℃水温40秒出汤了,看到这里,逻辑能力强的小伙伴能推理出,第10泡压轴泡是60秒出汤了对吧?对,就是这样的!

沱、饼、砖茶:第一泡,100℃水温10秒,也是浸润一下,而且它比散茶更紧所以还多泡了5秒。第2—4泡都是100℃水温5秒出汤,第5-10泡就跟上头它兄弟散茶一样了。

【特别提示】

熟普:熟普可以有7泡,适合用紫砂壶泡,和生普一样,分散茶和沱、饼、砖茶。泡法一个样,每泡通通100℃,第一泡5秒,2—4泡10秒,5—7泡15秒出汤!熟普的散茶,没有毛茶这个叫法哦。

黑茶:煮起来够味

黑茶是后发酵茶,在储存中仍然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进行自然的陈化,在一定时间内,还有越陈越香的特点。黑茶就要煮嘛,尤其老黑茶,煮三次就差不多了,茶水比例1:80到1:100左右,每次煮的时间不超过3分钟。当然,不喜欢煮着喝的茶友,就参照普洱的砖茶泡法也是可以的。冲泡时也要用100℃的沸水。第一次冲泡黑茶,要用10~20秒钟快速洗茶,即先把茶叶放入杯中,倒入开水,过一会儿把水倒掉,再倒入开水,盖上杯盖。这样不仅滤去了茶叶的杂质,而且使泡出的茶汤更香醇。后续冲泡时间常为2~3分钟。

乌龙茶:用沸水多次冲泡

乌龙茶是半发酵茶,如铁观音、大红袍等。泡乌龙茶最好用专业的紫砂壶或盖碗杯,它分非球型(各种单丛)和球型(“铁观音”之类),茶水比例都是1:30,然后温度都是100℃!100℃!100℃!统统100℃!乌龙茶的投叶量比较大,基本上是所用壶或盖碗的一半或更多,泡后加盖。泡乌龙茶时边上要有个煮水壶,水开了马上冲,第一泡要倒掉,用倒掉的水可以把所有的杯子润一下,然后再倒入开水冲泡饮用。乌龙茶可冲泡多次,品质好的可冲泡7~8次,每次冲泡的时间由短到长,以2~5分钟为宜。

非球型:第1泡,5秒出汤,2—4泡,10秒出汤,5—7泡,20秒出汤,8、9泡40秒出汤。

球型:球型乌龙因为要紧一些,你看“球”字就知道,裹起来的。所以第一泡需要10秒时间来浸润,从第2泡开始,跟它的非球型兄弟,都一样!

花茶:可以出5泡,别用沸水

花茶分球型(带“珠”字的,比如“龙珠”)和散茶(碧潭飘雪是极好的),都用盖碗泡就好,都是出5泡,茶水比例1:50,泡法都一样,但水温可不是100℃!

可以出5泡的花茶,第1泡,95℃,球型需要15秒,散茶需要10秒,道理和乌龙“都一样”。第2—3泡,95℃,10秒;第4泡,100℃,20秒;第5泡,100℃,30秒。但是还是要说,所有以上的茶,如果你投茶量比标准要大些,那么适当多泡个1、2泡并不是不可以。

茶汤稍凉适口时,小口喝入,在口中稍停留,以口吸气。鼻呼气的动作相配合,使茶汤在舌面上往返流动一、二次,充分与味蕾接触,品到茶味香气后再咽下,如是一、二次,才能真正尝到名贵花茶的茶味、香韵。

勐海县—著名普洱茶产地


勐海是闻名中外“普洱茶”的故乡和我国产茶最早之地,有1700年前的野生“茶树王”和800余年前的人工栽培型茶树。四季适宜水稻生长,盛产优质米,自古有“滇南粮仓”之称,是国家级粮食生产基地和糖料基地。境内热带亚热带风光秀丽,民族风情浓郁。打洛是通往缅甸、泰国重要的省级口岸。著名的普洱茶品牌:大益、陈升号、中茶、润元昌、雨林等厂家的生茶基地都是坐落于勐海县。勐海县被称为普洱茶第一县。勐海县位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西部,西部和南部与缅甸接壤。境内的傣、哈尼、拉祜、布朗等少数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民族风情浓郁。傣族的“泼水节”、哈尼族的“嘎汤帕节”、拉祜族的“拉祜扩塔节”、布朗族的“桑堪比迈节”集中展示了当地独特的民风民俗文化。境内佛教壁画贮量丰富,工艺美术风格独特:贝叶文化博大精深,研究工作亟待开展。傣族赞哈、古乐、绘画,布朗族情歌弹唱,拉祜族芦笙舞,哈尼族的彩茶舞,让人耳目一新、余味深长。在浩瀚的民间音乐、舞蹈、曲艺中,初步搜集整理了傣、哈尼、拉祜、布朗等民族的民间舞蹈11个种类、63套跳法,舞曲、打击乐谱32首。佛塔、佛寺蕴含的南传上座部佛教文化是中国艺术园中的奇葩。杆栏式建筑,全国独树一帜。勐海县境内有勐邦天鹅湖、景真八角亭、独树成林等景点可供游客游览,加之气温暖和,是旅游避暑的理想之地来到勐海,一定要去看看第一圣泉“大益”。普洱茶以其浓郁的芳香,绝妙的口感享誉天下,勐海茶厂有一口川流不息的“圣泉”,这口神奇的水井是“大益”独领风骚的成功之源。勐海的孔明广场,是每年泼水节举办活动的地点。白天有特色民族民间歌舞表演,比如傣族、哈尼族源生态的民俗歌曲演唱、拉祜族、景颇族等)斗鸡、民族赶摆活动。晚上一般是拉祜族的三跺脚篝火晚会。这里是展示西双版纳勐海特色民族多姿多彩的民俗民风,呈现民族大联欢的场面。勐海有个很特别的寨子,就是曼峦回寨,位于云南西双版纳州勐海县。曼峦回寨整个村子的村民穿傣服、讲傣话、居傣房,但信仰不是普通傣族民众所信仰的小乘佛教,而是信仰伊斯兰教。还有曼贺佛寺曼贺佛寺,建于公元1168年,历尽沧桑830多年,依然完好的掩映在竹林中。交通:昆明——勐海可以到昆明市汽车客运南站乘坐直达班车,发车时间为:中午12点至下午17点。车程为10小时左右;景洪——勐海每天都有班车前往,每隔20分钟发一次车。车程约一小时左右;勐海县内交通县城内可以乘坐人力三轮车及“摩的”。住宿:勐海县城内有各档次的宾馆酒店,价格便宜。美食:烤肉烤肉,傣语称“景丙”,多用香茅草捆绑,常见的有烤鸡、烤猪肉、烤牛肉、烤竹鼠、酸牛脚筋、酸牛肉、酸猪肉、酸竹笋、酸鱼等、卵石鲜鱼汤、螃蟹松、螃蟹肉剁生、油炸花蜘蛛、蝉酱、包烧鲜鱼等。

著名普洱茶重镇——易武


易武是一古镇,在西双版纳州勐腊县西北,距勐腊县城约110公里,距勐醒30余公里,位于西双版纳州勐腊县西北的山顶上,气候比勐腊和勐棒坝子清凉。易武为解放前的镇越县政府所在地,解放后西双版纳州在此设置版纳易武政府,管辖易武、易田、曼洛、曼洒、曼乃、曼黑、曼腊七个乡。易武乡降雨量充沛,土地肥沃,水土资源丰富,气候宜人,适宜种植各种经济作物,特别是云南“普洱大叶茶种”。据云南数字乡村网站资料,全乡拥有茶叶面积41045亩,橡胶种植面积92532亩,咖啡面积195亩。境内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铅锌矿、铁矿、铜矿、岩石矿等。易武古镇位于西双版纳州勐腊县西北的山顶上,是著名的茶马古道源头和普洱茶的原产地之一。凭借其悠久的历史与“瑞贡天朝”的殊荣而一度成为普洱茶的圣地。目前易武茶区栽培野生茶年产约六十吨,大多为人工矮化过的老茶树,树形并不很高大。基本是散种在山野树林之中,阳光漫射时间长,生态环境一流。历史上易武曾作为贡茶,为减低大叶种的苦涩度,传统的手工做茶采用轻揉捻的方法减小其揉出物,故新茶滋味稍淡,但由于采用晒青的杀青工艺,保存了茶叶的活性,存放一段时间后茶汤的滋味较新茶更浓醇。易武普洱茶特点易武普洱茶汤色非常好看,明黄透亮;味道,甘,甜,好的易武茶不应该有涩的味道或者新茶时候有很轻微的涩味,水柔,挂杯持久,杯底留香,入口后各种味道马上散开使得人心旷神怡。易武香气足,透出一种甘香味,花果香味道。易武生茶中算是较多较滑的茶,虽然跟最滑的生茶比还差很远,但是易武茶的特点就是好在这一点。陈放后,有的人说陈放后的易武没意思,本来已经不算浓郁,再放放会没味,其实陈放后的生易武,如果原料好,味道并不会很淡,尤其如果完全纯易武一种料配的茶,如果原料很不错的话,出来的茶韵是很好的。

没品过丁家寨的茶,你好意思说喜欢易武茶吗!?


茶友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如果你喜欢易武茶,一定要品过丁家寨才知道易武的魅力。丁家寨普洱茶的品质由此可见。

【瑶族寨子】

丁家寨是瑶族人聚居的寨子,有似于刮风寨。从麻黑寨向左上绕有一条山路通往丁家寨,顺走的山路是去刮风寨的。崎岖不平的山路骑摩托车大概要走一小时才到丁家寨,丁家寨由于交通不便,不太被人所知。多数到易武看茶山的人,都是在麻黑和落水洞的茶山上转,而且都是看路较为好走,表面的茶地。路难走,深入的茶园都没有去看过。这跟认知有关,易武的交通本来就不便,边陲小镇,除了茶叶闻名,就没有别的。

从景洪到易武坐车走几个小时的山路,城里人早被之前的山路吓怕了,还要用自己的脚再走山路。当地人也是出于对城里人的“体谅和照顾”所以就只带着走走表面较容易走的茶山,,看看古茶树,也算不枉到贡茶之乡易武一游。要去更深入的地方要先有认知提出来,人家才会带你去。这也是麻黑,落水洞那么有名的原因。从易武街到麻黑、落水洞的山路,相对是较为平,较好走的,又不太远。

易武的住宿条件也的确不好,连一个像样的宾馆也没有,对于生活条件样样都好的城里人是很难适应的。住上一晚半晚,喊着就要走,有的看了住宿环境,连夜就出景洪住了。加上城里人也忙碌,时间紧迫,匆匆而来,匆匆而去。时间也是个问题。要深入细看需要充足的时间。

丁家寨虽然跟麻黑、落水洞同属易武乡,相隔也就二、三十里的山路,跟麻黑、落水洞相比,显然落后多了,依然破旧的房子,纯朴的民风。我们考察茶山,不光看到了茶的本质,还真切体验到交通跟经济的关系;交通便利,给经济带来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和演变,给交通带来的变化发展,在书本上是根本无法获得的感知。

丁家寨这个名字是为人所知所闻的,原因是因为它的茶。好几年前市场上就有打着丁家寨旗号的茶了。但可能不但买的人没搞清丁家寨茶的概念,就连卖的人都没搞清楚。丁家寨茶是指围绕着,丁家寨寨子周边茶地的茶,往年它的价格要比麻黑、落水洞的要贵,茶质会更好。希望丁家寨的人民,通过茶叶经济,逐步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和交通环境。

【汉族寨子】

汉族和瑶族寨子一样,丁家寨汉族寨也有自己的茶园——香椿林和一扇磨,香椿林茶友不太熟悉,一扇磨这几年倒是名声在外,这两个古茶园片区是古六大茶山目前发现的最大的人工栽培古树茶片区之一。

一扇磨的茶具有非常明显的易武特色,香扬水柔,种茶历史悠久,往往这样的寨子在做茶方面都有比较出众的地方,历史是最能大浪淘沙的,只有经得住时光传承考验之后留下来的,才是精髓。

一扇磨的古茶园非常偏僻,从村子到茶园要骑摩托车走山路,摩托车是茶农家里必备的交通工具,从寨子到古茶园要三四个小时,翻两座山,后半段路摩托车进不去,必须步行,山路蜿蜒崎岖,可见茶之来之不易。

一扇磨古茶园是完整连成片的,在众多茶山中比较少见,但茶园面积不大,产量自然不算大,古茶园在原始森林中自成一片,一扇磨的古茶树长得不算非常高大,树龄却动辄以百年计算,所以说计算古茶树的树龄如果按照树型高大与否判定是不合理的。

一扇磨的古树茶特点:非常明显的是同时拥有柔美和坚韧这两种特质,汤质细腻柔软,又有独特的山野气韵,细腻中有丝丝缠绵的柔韧感,质感饱满,品饮过程中展现出来的层次感尤其丰富,品饮过程非常舒适宜人。

香椿林产茶量非常小,知道的人比较少,茶的品质和一扇磨相差不多,就不细表了。

丁家寨普洱茶条索匀整,粗壮,茶面油润,显毫,冲泡后香气高扬,纯正,易武山韵味非常明显,入口醇和柔滑,入口生津,回甘快速。

易武山丁家寨的山头韵还算明显,汤色蜜黄透亮,基本无水汽味道,口腔留存度不错,甜蜜感保留时间较长,叶底尚算肥壮。

2015年易武弯弓丁家寨毛茶价格:2200-3100元/公斤

2014年易武弯弓丁家寨毛茶价格:2500-3000元/公斤

【注】以上价格仅供参考,并不能完全代表丁家寨普洱茶的价格,普洱茶的价格会根据春茶、夏茶、秋茶,以及古树、单株等情况有所区别,想选购丁家寨普洱茶的茶友请联系商家报价为主。

何仕华-普洱茶专家


男,四川通江人,1942年生 。原思茅地区外经贸局副局 长,研究会副会长,

昆明民族茶文化促进会副秘书长,

云南茶马古道研究会 副秘书长。

何仕华从事茶业和对外贸易经济工作40余年,对行业管理、茶叶技术推广、茶树栽培管理、初精制茶加工、名优茶开发等有较深入的研究。他深入边远茶区解决茶叶生产、加工技术疑难问题,举办茶叶商品基地建设、茶树栽培等短期培训班。先后在惠民、黄草坝、朗勒、景迈等地蹬点,组织指导新茶园建设,主持和参加 25个茶叶项目基地论证、实施项目、组织发展密植速生高产生态有机茶园20万亩。孟连县朗勒茶树栽培试验示范项目,获科技进步奖。

何仕华说,他这辈子最爱的事就是研究保护古茶树。自1984年至2005年的二十年间,他多次跋山涉水、深入原始森林腹地和边远山区,并对小景谷、老乌山、景星、邦奈、佛殿山等古茶树资源进行调查,对澜沧景迈万亩古茶园进行调研,对镇沅和平乡千家寨野生古茶树植物群落进行考察。

在市场低迷的时候,他坚持着。现在为世人所喜爱,他从内心高兴。他从不评价茶的好坏,因为他明白上天赐给人们的东西都是一样的,好坏在各人心中。他自己也品茶,做茶。懂行的人都把经他手的茶奉若珍宝,他却从不以此牟利。他喜欢写各种各样古茶树研究保护论著,为的是让更多的人懂得为什么要守护着这大自然留给后人的珍贵遗产。

何仕华还带领思茅艺表演队,到泰国表演由哈尼族、彝族、拉祜族、佤族饮茶习俗组合而成的民族茶艺,以“清、敬、和、爱”的茶艺精髓,展示地方民族茶饮文化,进一步宣传和弘扬云南的文化。现在的何仕华,已经到了在家颐养天年的年纪,但他依旧在为的发展奔忙着,这不是他不能舍弃,而是不能没有他。何仕华先后在《云南茶叶》、《中国茶叶》、《农业考古?中国茶文化专号》、《上海茶叶》、《云南文史丛刊》、《中国科学技术文库》、《中国农业文库》等刊物上发表文章《发展茶叶生产、扩大出口创汇》、《邦崴千年古茶树的发现与鉴定》《邦崴千年古茶树的科学价值及其对我国古茶树保护利用之我见》、《茶艺三味》、《中国饮及茶艺》、《古朴而有趣的布朗族吃酸茶习俗》、《八百年万亩古茶林》、《哀牢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云南镇沅千家寨古茶树考察论证意见》、《云南澜沧芒景、景迈栽培型古茶林略考》等 20余篇;在中国第三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上提交论文《中国茶文化的一朵奇葩——文化浅议》;2001年4月,在第三届中国国际研讨会上交流论文《哀牢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云南镇沅千家寨野生古茶树群落是一项巨大资产》、《弘扬文化,促进经济发展》他在茶树栽培试验、首届叶节活动和组织茶艺表演方面获得过思茅地委、行署的表彰奖励,个人生平简历载入《中华当代茶界茶人辞典》。

学普洱茶需要静心


我们要学懂茶,找到好茶,找到适合自己的茶,首先要学会静心。静心很容易,其实又很难。静心每个人都可以做到,不需要求人,只要把心静下来,抛开杂念,人在茶上,心在人里就可以了。

但能做到的人其实不多。世事的烦扰,名利的诱惑,得失的患得,很多人都会人在事上,心却不在人里。特别是现在的信息时代,信息量超大,超快,人就更难把心静下来了。

把心静下来,专心做事,其实是做一切事的基本原则。做任何事如果不专心,三心二意,是一定做不好的,这是人人都懂的。专心做事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但专心学茶就不是很多人能做到的,况且喝茶更多的是休闲的一种。是生活的一部分。很多人可以静心专心地做好事,但并不能静下心来好好的生活。能静下来喝茶,对于现今人,过于忙碌,可能是一种奢侈。静下心来喝茶就更少了。

学懂茶和品饮茶、享受茶是两回事。这应该是前后和因果的关系。先有学懂茶,后才有享受茶;因为懂茶,才能享受茶。不明这前后因果的人,可能连入门的机会都没有,只能在门外自以为是,自我陶醉。尽管喝了多年茶,还是在梦中。

喝茶是可以随意,随心的。但学茶是必须静下心来。专心地用功。这和学好一样东西,做好事情是一样的道理。对于任何人都不例外。

茶好不好,适不适合自己,需要感觉。要准确地感觉,静心是必要的条件。静下心来感觉茶好不好,只是教人回到与生俱来的能力。如果心不静这种人最基本的能力就会失灵了。在这里,我们好像什么都没有教茶友,静心对于茶知识好像没有什么关系和没什么用,但这正是学茶没用的大用。因为,学茶感觉是最重要的,要感觉准就必须要静心,专心。

以上就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有关《丁渭然教授-著名茶学专家》的全部内容了,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可以分享给更多需要的朋友,感谢您的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