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的真假一般可以通过茶叶的基本特征来鉴别

发布时间 : 2019-12-19
青茶的基本特征 茶叶一般检验什么

青茶的基本特征。

近年来在市场上出售的假茶,多以类似茶叶外形的树叶制成。目前发现假茶中大多是用金银花叶、蒿叶、嫩柳叶、榆叶等冒充的,有的全部是假茶,也有的在真茶中掺入部分假茶。茶叶的真假,一般可以通过茶叶的基本特征来进行检查和比较,准确地给予鉴别。

1.外形鉴别

将泡后的茶叶平摊在盘子上,用肉眼或放大镜观察。新茶叶呈嫩绿色,老茶叶呈深绿色,叶缘呈锯齿状,有16~32对齿,叶端呈凹形,其嫩梗呈扁圆形,叶背有白茸毛,外形条索紧细,细嫩茶叶含筋梗,色泽黄绿,干净均匀,花干呈黄白色。假茶叶无上述明显特征,颜色枯滞,叶底颜色既无红茶那样红亮,也无绿茶那样翠绿。

真茶——有明显的网状脉,支脉与支脉之间彼此相互联系,呈鱼背状而不呈放射状。茶面有2/3的地方向上弯曲,连上一支叶脉,仔细看会有形成波浪形、叶内隆起的感觉。真茶叶边缘有明显的锯齿,接近于叶柄处逐渐平滑而无锯齿。

假茶——叶脉不明显或远观明显,一般为羽状脉,叶脉呈放射状至叶片边缘,叶肉平滑。叶侧边缘有的有锯齿,一般粗大锐利或细小平钝。也有的无锯齿,叶缘一般多为平滑。

2.色泽鉴别

主要是看干茶的色度和光泽度、色泽状况如何。通过观察也能反映出茶叶原料的鲜嫩程度和做工好坏。

假茶叶无论是何品种,均有色泽深浅不一、枯干、花杂、细碎,灰暗而无光泽等情况。以红茶和绿茶为例,有如下区别:

真红茶——色泽呈深褐色、青黑色、乌黑或黑褐色,而且油润光亮。

假红茶——墨黑无光,欠润。

真绿茶——色泽碧绿或深绿,而且油润光亮。

假绿茶——一般都呈墨绿或青色,红润。

3.香味鉴别

把一小撮茶叶放在手掌中,用嘴呵气,使茶叶受微热而发出香味,仔细嗅闻即可。另外可将少许茶叶置口中慢慢咬嚼,细品其滋味。

真茶——含有茶素和芳香油,闻时有清鲜的茶香。如是花茶还应具有所添加的鲜花香气,香气鲜灵、馥郁、清雅,用嘴咬嚼此茶,可觉察出微苦、甘香浓烈、余香清爽回荡。好茶的滋味鲜爽,并具有较强的收敛性,尤其是刚沏的茶汤,茶叶显露,饮之爽口。

假茶——无茶香气,会有一股青草味或有其他杂味夹杂其中。初尝时,香气淡薄或无香气,滋味苦涩,发出青草味、烟焦味、霉味或其他异常气味,口感苦涩不堪。

4.火烧鉴别

取茶叶数片,用火点燃灼烧,真茶叶有馥郁芳香,用手指捏碎灰烬细闻,可闻到浓浓的茶香味;假茶叶只有异味,无茶香味。还可同时用正品茶叶和待辨茶叶火灼比较。

5.冲泡鉴别

抓取待辨茶叶和真茶叶各一小撮,分别用开水冲泡两次,开汤细看,每次冲泡10分钟为佳。待叶子充分泡开后,分放在两个白瓷清水盘中,仔细观看叶形、叶脉、锯齿等特征。真茶叶具有明显的网状叶脉,主脉直接射映顶端,呈弧形与上方支脉相联合,叶背面有白茸毛,叶的边缘锯齿显著,基部锯齿稀疏。假茶叶的叶脉不明显,一般侧脉直射边缘,有的正反两面都有白茸毛,叶边缘锯齿明显或锯齿粗大。

小编推荐

紫笋茶基本特征


样品

茶叶特征为白毫显露,芽叶完整,外形细嫩紧结,色泽绿翠,香气浓强,滋味鲜醇,汤色淡绿明亮,叶底细嫩,很有特色。

长兴作为茶圣陆羽的第二故乡,古代许多文人墨客都涉足紫笋茶原产地顾渚山,留下了许多诗篇和摩崖石刻,成为珍贵的中华茶文化遗产。“紫笋”一名,也由陆羽《茶经》“紫者上,笋者上”而得名。随着紫笋茶贡额的增加,在顾渚山建造了第一座规模宏大的皇家茶厂——贡茶院。每年谷雨前,皇帝诏命湖长两州刺史督造贡茶,顾渚山立旗张幕,太湖里画舫遍布,盛况空前。龙袱包茶,银瓶盛水,限定清明前将贡茶送到长安。故有“十日王程路四千,到时须及清明宴”和“牡丹花笑金钿动,传奏吴兴紫笋来”等诗句。当时采茶役工约三万,工匠千余,累月方毕。顾渚紫笋茶在唐代连续进贡八十多年,会昌中(公元843年)进贡紫笋茶数量近二万余斤,朝廷将贡额勒石立碑,定名为“顾渚焙贡”。自唐朝经过宋、元,至明末,连续进贡876年。顾渚紫笋茶作为贡茶可谓进贡历史最久、制作规模最大、数量最多、品质最好、进贡时间最长的贡茶,顾渚紫笋是中国贡茶之最。

顾渚山属低山丘陵,坡度平缓,植被丰富,土层厚,有机质含量高,适宜茶树生长。顾渚山因处于良好的小气候条件从而孕育出流芳千年的紫笋茶,紫笋茶有着优异的内质和独特的香味,芽叶细嫩,芽色带紫,芽形如笋,条索紧裹,沸水冲泡,芳香扑鼻,汤色清朗;茶叶舒展后,呈兰花状。

顾渚山紫笋茶的品质特征是:芽色带紫,芽形如笋,叶底肥壮成朵,茶汁碧绿如茵兰香扑鼻甘味生津,茶性温和,提神配目。由于紫笋茶品质特佳,被列为上贡珍品,贡额逐年增大。

紫笋茶于1979年开始恢复试制,1982年首次参加全国名茶评比,得到专家名师的一致赞誉,荣获国家级名茶证书。唐代贡品——紫笋茶,被历代文人誉为“茶中极品”,产于浙江长兴顾渚山一带。早在唐代宗广德年间(公元764~765年),茶圣陆羽在长兴考察茶叶,发现此茶优于其他茶,就推荐给皇帝,并于大历五年(公元770年)正式列为贡茶。

一般茶叶品鉴方法


1:冲泡方法

秤取2.83---3.00公克茶叶放入审茶杯,冲入沸腾之开水约150cc〔茶叶用量为水量的2%〕,加盖静置5-6分钟后,将茶汤倒入审茶碗,供做汤质之品评,茶渣仍留于杯中供做香气之审查。

2:评茶项目

评茶项目大致可分为外观〔形状色泽〕,汤质〔水色,香气,滋味〕及叶底等,各项审查标准因茶类不同而异。

水色的审查仍审视茶汤的颜色及汤液,是否明亮具油光或混浊晦暗等。

香气的审查包括判别香之种类,高低,强弱,清浊,纯杂以及是否带油臭,焦味,烟味,菁臭味,霉味等其它异味。

滋味是审查茶汤的浓稠,淡薄,甘醇,苦涩及活性,刺激性,收敛性等。叶底是审视茶叶开汤后茶渣的色泽,叶面展开度,叶片及芽尖,是否完整无破碎,并可作为判别茶菁原料品种,老嫩,均一性及发酵程度是否适当之参考。

3:评茶方法

茶叶开汤前先审查其外观,至开汤后先闻杯中茶渣之香气,以鼻吸三口气,评鉴香气之浓,淡,纯,浊以及有无菁味,烟味,焦味,油臭味,闷味等其它异臭。

再看茶汤水色,比较其浓淡,清浊及明亮度,等茶汤温度降至40-45℃时,取茶汤5--10cc,含入口中,以舌尖不断振动汤液,使茶汤连续与口腔各味觉细胞及黏膜不断接触而分辨汤质的甘醇,苦涩,浓稠,淡薄及其活性,刺激性,收敛性等。

以舌尖振动汤液之时,宜将口腔中之茶叶香气,经鼻孔而呼出,再度评鉴茶叶之香气,最后审视叶底,观察其色泽及茶芽之性质,老嫩,均一性及发酵程度是否适当。

紫笋茶的基本特征和发展史


茶叶特征为白毫显露,芽叶完整,外形细嫩紧结,光华绿翠,喷香气浓强,滋味鲜醇,汤色淡绿明 亮,叶秘闻嫩,很有特色。

紫笋茶的根基特征和成长史

长兴作为茶圣陆羽的第二家乡,古代良多文人骚人都涉足紫笋茶原产地顾渚山,留下了良多诗篇和摩崖石刻,成为珍贵的中华茶文化遗产。"紫笋"一名,也由陆羽《茶经》"紫者上,笋者上"而得名。跟着紫笋茶贡额的增添,在顾渚山建造了第一座规模宏壮的皇家茶厂--贡茶院。每年谷雨前,皇帝诏命湖长两州刺史督造贡茶,顾渚山立旗张幕,太湖里画舫遍布,盛况空前。

顾渚山紫笋茶的品质特征是:芽色带紫,芽形如笋,叶底肥壮成朵,茶汁碧绿如茵兰喷香扑鼻甘味生津,茶性温顺,提神配目。因为紫笋茶品质特佳,被列为上贡珍品,贡额逐年增年夜。

龙袱包茶,银瓶盛水,限制清明前将贡茶送到长安。故有"十日王程路四千,到时须及清明宴"和"牡丹花笑金钿动,传奏吴兴紫笋来"等诗句。那时采茶役工约三万,工匠千余,累月方毕。顾渚紫笋茶在唐代持续纳贡八十多年,会昌中(公元843年)纳贡紫笋茶数目近二万余斤,朝廷将贡额勒石立碑,命名为"顾渚焙贡".自唐朝经由宋、元,至明末,持续纳贡876年。顾渚紫笋茶作为贡茶可谓纳贡历史最久、建造规模最年夜、数目最多、品质最好、纳贡时刻最长的贡茶,顾渚紫笋是中国贡茶之最。

顾渚山属低山丘陵,坡度平缓,植被丰硕,土层厚,有机质含量高,适宜茶树发展。顾渚山因处于精采的小天色前提年夜而孕育出流芳千年的紫笋茶,紫笋茶有着优异的内质和怪异的喷香味,芽叶细嫩,芽色带紫,芽形如笋,条索紧裹,滚水冲泡,芬芳扑鼻,汤色清朗;茶叶伸展后,呈兰花状。

紫笋茶于1979年起头恢复试制,1982岁首度加入全国名茶评选,获得专家名师的一致赞誉,荣获国家级名茶证书。唐代贡品--紫笋茶,被历代文人誉为"茶中极品",产于浙江长兴顾渚山一带。早在唐代宗广德年间(公元764~765年),茶圣陆羽在长兴考绩茶叶,发现此茶优于其他茶,就举荐给皇帝,康复年夜历五年(公元770年)正式列为贡茶。

茶叶一般泡几次就要换掉?


茶叶的冲泡时间长短与茶叶品种,内含的有效成分利用有很大关系,任何品种的茶叶都不宜浸泡太长时间,最好即泡即喝,否则有益成分被氧化,不但减低营养价值,还会泡出有害物质。

那么茶叶泡几次最好呢?

一般茶冲泡第一次时,茶中的可溶性物质能浸出50%55%;冲泡第二次时,能浸出30%左右;冲泡第三次时,能浸出约10%;冲泡第四次时,只能浸2%-3%,几乎是白开水了。

所以,通常以冲泡三次为宜名优绿茶通常只能冲泡2~3次;红茶中的袋泡红碎茶,冲泡一次就行了;红花、绿茶可连续冲泡2~3次;白茶、黄茶一般也只能冲泡2~3次;乌龙茶则较多,有“七泡有余香”之说。

有些人一杯茶喝一天是不可取的。

茶叶冲泡过久不但毫无滋味,茶叶中对人身有害的物质也被浸出,饮用反而不妥。

泡茶的一般程序茶的冲泡方法有简有繁,要根据具体情况,结合茶性而定。各地由于饮茶嗜好、地方风习的不同,冲泡方法和程序会有一些差异。

但不论泡茶技艺如何变化,要冲泡任何一种茶,除了备茶、选水、烧水、配具之外,都共同遵守这样的泡茶程序:

1.温具

用热水冲淋荼壶,包括壶嘴、壶盖,同时烫淋茶杯。随即将茶壶、茶杯沥干。其目的是提高茶具温度使茶叶冲泡后温度相对稳定,不使温度过快下降,这对较粗老茶叶的冲泡尤为重要。

2.置茶

按茶壶或茶杯的大小,用茶则置一定数量的茶叶壶(杯)。如果用盖碗泡茶,泡好后可直接饮用,也可将茶汤倒入杯中饮用。

3.冲泡

置茶入壶(杯)后,按照茶与水的比例,将开水冲入壶中。冲水时,除乌龙茶冲水须溢出壶口、壶嘴外,通常以冲水八分满为宜。如果使用玻璃杯或白瓷杯冲泡注重欣赏的细嫩名茶,冲水也以七八分满为度。

冲水时,在民间常用“凤凰三点头”之法,即将水壶下倾、上提三次。其意一是表示主人向宾客点头,欢迎致意;二是可使茶叶和茶水上下翻动,使茶汤浓度一致。

4.奉茶

奉茶时,主人要面带笑容,最好用茶盘托着送给客人。如果直接用茶杯奉茶,放置客人处,手指并拢伸出,以示敬意。从客人侧面奉茶,若左侧奉荼,则用左手端杯,右手做请茶姿势;若右侧奉茶,则用右手端杯,左手作请茶姿势。这时,客人可右手除拇指外其余四指并拢弯曲,轻轻敲打桌面或微微点头,以表谢意。

5.赏茶

如果饮的是高级名茶,那么,茶叶一经冲泡后,不可急于饮茶,应先观色察形,接着端杯闻香,再啜汤赏味。赏味时,应让茶汤从舌尖沿舌两侧流到舌根,再回到舌头,如此反复两三次,以留下茶汤清香甘甜的回味。

6.续水

般当已饮去2/3(杯)的茶汤时,就应续水入壶(杯)。若到茶水全部饮尽时再续水,续水后的茶汤就会淡而无味。通常续水两三次就足够了。如果还想继续饮茶,应该重新冲泡。

茶叶的保质期一般是多久?


许多的朋友都在问茶叶的保质期一般是多久?有说半年的、一年的、二年的,也有说几个月的。那么,到底茶叶的呆质期是多久呢?下面茗山茶业就为大家解答这个疑问。

茶叶是有保质期的,一般是18个月。茶叶的保质期与茶的品种有关,不同的茶叶保质期也不一样。像普洱茶、黑茶等属于全发酵产品,保质期可达10~20年。因此国家对其没有制定保质期。类似的茶叶还有武夷岩茶、广西的六堡茶等,这类茶叶只要存放得当,不仅不会变质,反而能提高茶叶品质。

通常,密封包装的茶叶保质期是12个月~24个月不等,散装茶叶保质期就更短。一般的茶,还是新鲜的比较好。如绿茶,保质期在常温下一般为一年左右。不过影响茶叶品质的因素主要有温度、光线、湿度。如果存放方法得当,降低或消除这些因素,则茶叶可长时间保质。

茶叶保质期没有明确的规定,茗山生态茶在原料和生产都严格控制水分含量采用先进的保鲜技术,所以茗山生态茶一般在常温的密封包装下能保存1-2年。

茶叶保存关键在于茶叶本身水分含量的高低与小包装茶所用的包装材料的防潮性能。能保持茶叶含水率7%以下,在12个月内茶叶品质不会过分陈化;水分在6%以下,用铁听全密封成“罐头食品”一样,3年内也不会过度陈化。水分含量大于9%的,难保在3个月内不变质。

茶的鉴别方法一般鉴别的要领


茶的鉴别

古人饮茶,大都是纯茶,因此,鉴别的方法比较简单,如唐陆羽《茶经》上说:“野者上,圆者次;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牙者次;叶卷上,叶多次。”现因制造技术进步,茶种多,品类也多,鉴别就比较困难。然而,俗语说:“一回生,二回熟。”多观察、多品尝接触,就可以买到相宜品质的好茶。

一般鉴别的要领,有下列的方法。

1.从茶的形状上辨别:

每一种茶都有一定的标准形状,有许多种茶叶都是根据形状来分级的。条件是茶叶的老嫩,老而粗大的总比幼嫩紧结又整齐的品质差。此外,茶梗、茶片、茶末含量多者不好,夹杂物更不该有。如红茶以短齐而不碎杂、紧结而不松薄者为佳;其他茶类仍以叶身细长卷曲如鹰鼻者为上品,佛手形者次之,叶短而舒直且夹杂着茶梗和粗叶的,便是下品了。

2.从茶的色泽上辨别:

这指干茶的外观色泽,凡是有油光且新鲜呈现出色者为佳,各种茶都有其标准色泽。如红茶以深褐色有光亮为上;绿茶茶芽多呈翠绿色;包种茶贵在有灰白点的青蛙皮状,比较深绿;乌龙茶贵在具有红、黄、白三色为上品;花茶以新鲜青翠为上,色泽灰暗、杂而不匀就是下等了。

3.从茶汤颜色上辨别:

各种茶都有其标准水色,以澄清透亮而呈艳丽者为佳(好品质的红茶茶汤冷后会呈乳化现象,另当别论)。如上好的红茶,呈琥珀色,有甘香而无涩味;绿茶颜色碧绿而散发出一种清香;包种茶呈金黄色,饮在口中有青果的香味;乌龙茶呈橙红色,有熟果味的芬芳。如是色泽灰暗、有青草味和涩味,甚至喝一巡过后便淡然无味,都不是高品质的茶了。这是鉴别茶可靠而实用的方法。

4.从茶的香气上辨别:

这是茶品质的主要条件。最简易的办法是将一撮茶叶放在掌心,用口呵气,使茶叶受热而发出真味来,香气(不论是木香、花香、蜂蜜香、焦糖香……等)愈浓愈久愈是好茶叶,如发出的是青草味便是下品。

5.从尝茶的滋味上辨别:

这要比闻茶的香气更重要。因茶是饮用咀味的,以少苦涩带有甘醇者为佳。入口之后觉得茶汤(身骨)强劲而浓郁,饮后在喉间有久久不淡的回味者才是上品,凡是淡薄或陈旧、劣变之味都是下品。

普洱茶叶的基本鉴别


普洱茶分为散茶和紧压茶,散茶分特级和一到十级及级外茶,紧压茶有饼茶、砖茶、沱茶、柱茶、金瓜茶、人头茶等。目前,市场上的普洱茶品质良莠不齐,消费者在购买时一定要注意辨别。如何鉴定普洱茶的好坏呢?一般说来有以下几种:

1、查外形

好的普洱茶外形色泽褐红(俗称猪肝色),条索肥嫩、紧结,闻其味有淡淡的桂圆、玫瑰、樟、枣、藕等香味并伴有特殊的陈香。

普洱散茶以嫩度划分等级,从级外、十级到一级、特级,嫩度越来越高,一般来说,嫩度越高,品质越好。

衡量嫩度的高低主要看四点:

一看芽头多少,芽头多、毫显的嫩度高;

二看条索紧结、厚实程度,紧结、厚实的嫩度高;

三看色泽光润程度,色泽光滑、润泽的嫩度高;

四看净度,匀净、梗少无杂质者为好。

普洱紧压茶外形要求松紧适度,色泽以青褐、棕褐、褐红色为正常。以青饼为例,一般3-5年,茶饼紧结,圆边完整,茶梗泛淡紫色;5-7年,茶饼完整,茶梗全紫;7-10年,茶饼边轻,边缘掉粒,茶梗深紫;10年以上,茶饼边松,叶际边缘模糊。

2、看汤色

俗话说:乌龙闻香,普洱赏色。取3-5克普洱茶放入壶中,用沸水冲泡,把泡好的茶汤倒入水晶玻璃杯内观赏汤色。普洱茶的汤色红浓通透明亮,在普洱茶的加工过程中,80%左右的茶黄素(TF)和茶红素(TR)氧化、聚合,形成茶褐素(TB),再加上较高的可溶性糖和水浸出物含量,形成了普洱茶滋味浓厚、汤色红褐的基物质础。

茶红素是汤色呈“红”的主要成分,在发酵过程中,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强,促使茶黄素氧化成不溶性茶红素复合物,随着普洱茶陈期延长,发酵时间的增加,普洱茶中不溶性茶红素复合物逐渐增多,茶的汤色也就变得越来越红。茶汤泛青、泛黄为陈期不足,茶汤褐黑、浑浊不清、有悬浮物的则是变质的普洱茶。观叶底

开汤后看冲泡后的叶底(茶渣),主要看柔软度、色泽、匀度。叶质柔软、肥嫩、有弹性,色泽褐红、均匀一致的好。若叶底无弹性、花杂不匀、发黑,或腐烂如泥、叶张不开展属品质不好。

3、品滋味

主要是品尝普洱茶汤,闻其香气,尝其滋味,要求甘甜、润滑、厚重、陈香。这是因为普洱茶在后发酵过程中有黑曲霉、青霉素、根霉素、灰绿曲霉、酵母素等微生物特别是黑曲霉和酵母素对茶叶发生作用。在这里,厚重是指茶浓稠而不淡薄,入口味觉香浓而不寡淡。陈香是指普洱茶特有的醇香味,特别要区别于霉杂味,有霉杂味的茶是发酵失败的茶,是不能喝的普洱茶。陈香味是普洱茶在后发酵过程中,以茶多酚为主的多种化学成分这些微生物和酶的作用下,形成了一些新的物质所产生的香气,普洱茶的香气特点就是陈香显著。

最后,普洱茶的品鉴还要联系其内涵,即云南大学文化产业研究所茶文化工作室王美津博士提出的普洱茶的“五德”、“四品”、“三原则”。

五德:健、奇、厚、和、真健

真健:养生保健之健;"天行健"之生命价值观之健;

奇:产地原料加工及陈香之奇;民族文化背景之奇;变化迷人之奇;

厚:形貌之厚;气韵之厚;涵容不同茶具和口味之厚;

和:性非寒非热之中和;涵容不同文化之和;人与人之和;人与茶之和;

真:由天然自然之真;风华万种却性纯而真;由外表大智若愚而内质绚丽多彩而真。

四品:味、气、韵、境

三原则:原产地的原材料在原地加工(正宗论),即“好茶三原则”。

如何鉴别普洱茶的年份

市场上经常会遇见作为40年代产品出售的"中茶"商标红印圆茶。但事实上,"中茶牌"商标是1951年12月才在北京注册的。

市场上出现了1980年出产的"班禅紧茶"。而班禅是1986年才到云南下关茶厂视察的,因此不可能有1980年的"班禅紧茶"。

市场上所谓1970-1980年的"凤凰沱茶",标明是南涧茶厂出产的。其实南涧茶厂是80年代才成立的。

有些地方出售1957年出厂的"云南普洱砖茶"。事实上,云南到1977年才开始生产这种茶,标号只有7581、7811两个,而且从未在包装上印过标号。有些号称1967年出厂,或是文革期间出厂的,也不可信。

市场出售的号称50年代生产的"铁饼"。其实这种茶是1972年才出了第一批。一博物馆在"银毫沱茶"下标明的牌子是"1973-1977"。其实"银毫沱茶"是87年以后才生产的……

1、看茶叶外观:

新普洱茶外观颜色较新鲜,带有白毫,且味道浓烈;普洱茶经过长时间的后氧化作用后;茶叶外观会呈枣红色,白毫也转成黄褐色。

2、区别包装纸颜色:

通常压制过的陈年普洱茶,其包装的白纸已随时间变得陈旧,因而纸质略黄,因此你可以从纸质手工布纹及印色之老化程度着手,这只能作为参考,非绝对依据,因为可能有些不肖商人会利用这种心理,以陈黄的包装纸掉包次级品。

3、看懂茶品年份:

一般而言,通常将普洱茶的年份划分如下:

1949年以前这时期生产的普洱茶称为“古董茶”,如百年宋聘号、百年同兴贡品、百年同庆号、同昌老号、宋聘敬号。通常在茶饼内放有一张糯米所做、印有如上名称的纸,称为“内飞”。

1949-1967年中国茶业生产“印级改由各”茶品,也就是在包装纸的茶字上,以不同颜色标示红印为第一批,绿印为第二批,黄印为第三批。

1968年以后这时生产的茶饼包装不再印上中国茶业公司字号,改由各茶厂自选生产,统称“云南七子饼”,包括:雪印青饼73青饼、大口中小绿印、小黄印等。

真假茶叶的鉴别方法


目前,市场茶的定义范围非常广。能够直接或经冲泡后当茶水饮用的,都被称为茶。而我们所说的茶是指以山茶科,山茶属植物的嫩芽、嫩叶为原料,经加工而成的产品。假茶是指用类似于茶叶外形的树叶(如柳树芽叶、榆叶、蒿叶等)加工而成的。真假红茶、绿茶、乌龙茶、花茶均可以用以下方法鉴别。

从叶片形状看。可将茶叶用水泡开,用肉眼或放大镜观察:

真茶叶主脉明显,支脉互生,支脉在2/3处向上弯曲,与上一支脉交叉形成网状脉。假茶叶支脉为羽状脉,支脉呈放射状互生,一直延伸到叶缘;真茶叶边缘有明显的锯齿,接近叶柄逐渐平滑而无锯齿。假茶叶整个叶缘均没有锯齿。

从干茶色泽看。真绿茶色泽绿而油润,假绿茶墨绿或青色无光。假红茶墨黑无光,真红茶乌黑或黑褐油润。

从香气上区别。假茶叶没有茶香,有一股青草气或其他杂味。

从内含物质区别。真茶中含有儿茶素、茶碱、咖啡碱等特有化合物,而假茶叶中没有。 

茶叶的基本知识|茶叶鉴别知识技能


茶类的划分可以有多种方法。

有的根据制造方法不同和品质上的差异,将茶叶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即青茶)、白茶、黄茶和黑茶六大类。

有的根据我国出口茶的类别将茶叶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花茶、紧压茶和速溶茶等几大类。

有的根据我国茶叶加工分为初、精制两个阶段的实际情况,将茶叶分为毛茶和成品茶两大部分,其中毛茶分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和黑茶五大类,将黄茶归入绿茶一类;成品茶包括精制加工的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和再加工而成的花茶、紧压茶和速溶茶等类。

有的还从产地划分将茶叶称作川茶、浙茶、闽茶等等,这种分类方法一般仅是俗称。还可以其生长环境来分:平地茶,高山茶,丘陵茶。另外还有一些“茶”其实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茶,但是一般的饮用方法上与一般的茶一样,故而人们常常以茶来命名之,例如虫茶、鱼茶。有的这类茶已经没有多少人知道它不是茶了,例如绞股蓝茶。将上述几种常见的分类方法综合起来,中国茶叶则可分为基本茶类和再加工茶类两部分。

热点推荐:鉴别正秋铁观音的4个绝招

以下爱介绍一下用4种方法介绍茶叶的基本知识:

(一)新茶与陈茶

是相比较而言的,在习惯上,将当年春季从茶树上采摘的头几批鲜叶,经加工而成的茶叶,称为新茶。茶叶收购部门的"抢新",茶叶销售部门的"新茶上市",茶叶消费者的"尝新",指的都是每年最早采制加工而成的几批茶叶。但也有将当年采制加工而成的茶叶,称为新茶;而将上年甚至更长时间采制加工而成的茶叶,即使保管严妥,茶性良好,也统称为陈茶。

这样,在现实生活中,既有多数茶叶品种新茶比陈茶好,但也有陈茶不亚于新茶,甚至反比新茶好的。

(二)春茶、夏茶和秋茶

茶树由于在年生长发育周期内受气温、雨量、日照等季节气候的影响,以及茶树自身营养条件的差异,使得加工而成的各季茶叶自然品质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春茶苦,夏茶涩,要好喝,秋白露(指秋茶)",这是人们对季节茶自然品质的概括。

在我国四季分明的长江中下游茶叶主产区,春茶、夏茶和秋茶的划分,一般是从季节变化结合茶树新梢生长的间歇性进行的,通常,春茶是指当年5月底之前采制的茶叶;夏茶是指6月初至7月初来制而成的茶叶;7月中以后采制的当年茶叶,就算秋茶了。由于茶季不同,采制而成的茶叶,其外形和内质有很明显的差异。

(三)真茶与假茶

真茶与假茶,既有形态特征上的区别,又有生化特性上的差异。据唐代陆羽《茶经》记载:"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其树如瓜芦,叶如栝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榈,茎如丁香,根如胡桃"。茶叶则由茶树幼嫩芽叶经采摘、加工而成,有其独特的功用,如元代忽思慧的《饮膳正要》所称;"凡违茶,味苦甘,微寒无毒,去痰热,止渴,利小便,消食下气,清神少睡。"决定茶叶功用的是其内含的生化成分,这是近代借助化学方法逐渐提示的。假茶,乃是形似茶树芽叶的其它植物的嫩叶,如柳树叶、冬青树叶、女贞树叶、槭树叶等,做成类似茶叶的样子,再冒充真茶出售,它有害人民身体健康。

(四)高山茶与平地茶

明代陈襄古诗曰;"雾芽吸尽香龙脂",是说高山茶的香气特别好。朱德在品饮庐山云雾茶后也曾题诗曰:"庐山云雾茶,味浓性泼辣"。都是指高山茶的滋味特别醇厚。古往今来,我国的历代贡茶,传统名茶,直至当代新创制的名茶、优质茶等等.大多出自高山。更有许多名茶,干脆以高山云雾命名,如浙江华顶云雾、江西庐山云雾、江苏花果山云雾、湖北熊洞云雾、湖南南岳云雾等等。

干茶鉴别的一般方法


这里粗略介绍一下购买前鉴别干茶的方法。干茶的外形,主要从五个方面来看,即嫩度、条索、色泽、整碎和净度。

1、嫩度:嫩度是决定品质的基本因素,所谓干看外形,湿看叶底,就是指嫩度。一般嫩度好的茶叶,容易符合该茶类的外形要求,龙井是光、扁、平、直。此外,还可以从茶叶有无锋苗去鉴别。锋苗好,白毫显露,表示嫩度好,做工也好。

2、条索:条索是各类茶具有的一定外形规格,如炒青条形、珠茶圆形、龙井扁形、红碎茶颗粒形等,以紧、实、有锋苗为上。以杭州地区绿茶条索标准为例:一级:细紧有锋苗;二级:紧细尚有锋苗;三级:尚紧实;四级:尚紧;五级:稍松;六级:粗松。

3、色泽:茶叶色泽与原料嫩度、加工技术有密切关系。各种茶均有一定的色泽要求,如红茶乌黑油润、绿茶翠绿、乌龙茶青褐色等。但是无论何种茶类,好茶均要求色泽一致,光泽明亮,油润鲜活,若色泽不一,暗而无光,说明原料老嫩不一,做工差,品质劣。

茶叶的色泽还和茶树的产地以及季节有很大关系。如高山绿茶色泽绿而略带黄,鲜活明亮;低山茶或平地茶色泽深绿有光。

制茶过程中,由于技术不当,也往往使色泽劣变。比如龙井,最好的狮峰龙井,其明前茶并非翠绿,而是有天然的糙米色,呈嫩黄。这是狮峰龙井的一大特色,在色泽上明显区别于其他龙井。因狮峰龙井卖价奇高,茶农会制造出这种色泽以冒充狮峰龙井。方法是在炒制茶叶过程中稍稍炒过头而使叶色变黄。真假之间的区别是,真狮峰匀称光洁、淡黄嫩绿、茶香中带有清香;假狮峰则角松而空,毛糙,偏黄色,茶香带炒黄豆香。不经多次比较,确实不太容易判断出来。但是一经冲泡,区别就非常明显了。炒制过火的假狮峰,完全没有龙井应有的馥郁鲜嫩的香味。

4、整碎:整碎就是茶叶的外形和断碎程度,以匀整为好,断碎为次。比较标准的茶叶审评,是将茶叶放在盘中(一般为木质),使茶叶在旋转力的作用下,依形状大小、轻重、粗细、整碎形成有次序的分层。其中粗壮的在最上层,紧细重实的集中于中层。各茶类,都以中层茶多为好。上层一般是粗老叶子多,滋味较淡,水色较浅;下层碎茶多,冲泡后往往滋味过浓,汤色较深。

5、净度:主要看茶叶中是否混有茶片、茶梗、茶末、茶籽和制作过程中混入的竹屑、木片、石灰、泥沙等夹杂物的多少。净度好的茶,不含任何夹杂物。

此外,可以通过茶的干香来鉴别。每种茶都有特定的香气,干香和湿香也有不同,需根据具体情况来定,青气、烟焦味和熟闷味均不可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