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茶艺十八道禅茶茶艺表演

发布时间 : 2019-12-19
普洱茶茶艺的调查报告 盖碗红茶茶艺表演解说 红茶茶艺

普洱茶茶艺的调查报告。

普洱茶茶艺

自古有“茶禅一味”之说,禅茶中有禅机,掸茶的每道程序都具有一定的启迪性,昭示佛理,启迪身心。普洱茶茶艺是最具代表性的禅茶茶艺。

第一道:礼佛,焚香合掌。播放《赞佛曲》、《心经》、《戒定真香》、《三皈依》等梵乐或梵唱,营造一种幽雅庄严、平和的品茗气氛。合上双目,仿佛感觉到有一只温柔的手将烦躁的心牵引到虚无缥缈的境界,使人心境平和。

第二道:调息,达摩面壁。达摩面壁出自佛典,指的是禅宗初祖菩提达摩在嵩山少林寺面壁坐禅的故事。面壁时助手可伴随着佛乐,有节奏地敲打木鱼和磬,进一步营造祥和和肃穆的气氛。此时,主泡者应指导客人在佛乐中静坐调息,调息的姿势以佛门七支坐为最好。在柔和的佛乐中保持这种静坐的姿势I0-15分钟。静坐时如果配有坐垫,坐垫厚度应为两三寸左右。如果配有椅子,则可正襟危坐。

第三道:煮水,丹霞烧佛。“丹霞烧佛”的典故出于《祖堂集》卷四。丹霞天然掸师在惠林寺时遇到罕见的天寒,就把佛像劈了烧火取暖。寺中主人讥讽他,丹霞天然掸师说:“我焚佛尸寻求舍利子”。主人说:“这佛像是木头的,哪有什么舍利子?”禅师接着说道:“既然如此,我烧的是木头,为什么还要责怪我呢?”于是寺主无言以对。这里的“丹霞烧佛”指的是在调息静坐的过程中,一名助手开始生火烧水。“丹霞烧佛”时要注意观察火相,从燃烧的火焰中去感悟人生的短暂以及生命的辉煌。

第四道:候汤,法海听潮。佛家看来:“…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铛内煮山川”。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小中见大,从煮水候汤听水的初沸、鼎沸声中,我们会有“法海潮音,随机昔应”的感悟。

第五道:洗杯,法轮常转。“法轮常转”的典故出自《五灯会元》卷二十。径山宝印禅师云:“世尊初成正觉于鹿野苑中,转四谛法轮,陈如比丘最初悟道”。此佛典中的“法轮”喻指佛法,佛法其实就在我们日常生活的平凡琐事之中。洗杯时眼前转的是杯子,心中动的是佛法,洗杯的目的是使茶杯洁净无尘,礼佛修身的目的是使心中洁净无尘。在以转动杯子的手法洗杯时,或许可随着杯转而心动悟道。

第六道:烫壶,香汤浴佛。四月初八的佛诞日和t月十五的自恣H两天是佛教最大的节日,这两天都叫“佛欢喜日”。佛诞日要举行“浴佛法会”,僧侣及信徒们要用香汤沐浴释迦牟尼佛像。我们用开水烫洗茶壶称之为“香汤浴佛”,喻指我佛无处不在,也表明“即心即佛”。

第七道:赏茶,佛祖拈花。“佛祖拈花,迦叶微笑”的典故出自《五灯会元》卷一。据书上记载:“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曰: ‘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这里所说的“佛祖拈花”,是指向客人展示准备冲泡的茶叶。

第八道:投茶,菩萨入狱。地藏王菩萨是佛教的四大菩萨之一。据佛典记载,地藏王菩萨为了拯救众生、鬼魂,毅然表示:“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地狱中只要有一个鬼,我永不成佛”。这里将投茶人壶比喻称菩萨入狱,象征赴汤蹈火。泡出的茶水可振万民精神,如菩萨救度众生,这也正是茶性与佛理的相通之处。

第九道:冲水,漫天法雨。佛法无边,普度众生,泡茶冲水犹如漫天法雨普降,使人“醍醐灌顶”,由迷达悟。壶中升起的热气如慈云氤氲,使人如沐浴春风,心中善念萌发。

第十道:洗茶,万流归宗。五台山著名的金阁寺有一副对联:“一尘不染清静地,万善同归般若门”。茶叶本是天地间的一种灵物,但仍然要洗,目的是为了追求一尘不染。佛教传到中国后,一花开五叶,千佛万神各门各派追求的都是大悟大彻,“万流归宗”,归的都是般若法门。“般若”是梵语的音译词,即无量智能,具此智能便可成佛。

第十一道:泡茶,涵盖乾坤。“涵盖乾坤”的典故出自《五灯会元》卷十八。惠泉禅师曰:“昔日云门有三句,谓涵盖乾坤句,截断众流句,随波逐流句”。这三句也就是云门宗的“三要义”,“涵盖乾坤”佛语中的意思是真如佛性处处存在,包容一切,万事万物都是真如妙体。这里喻指小小的茶壶中也蕴藏着博大精深的佛理和掸机。

第十二道:分茶,偃溪水声。“偃溪水声”的典故出自《景德传灯录》卷十八。据载,有人问师各禅师:“学人初入禅林,请大师指点门径”。师备禅师说:“你听到偃溪水声了?”来人答:“听到”。师备便告诉他:“这就是你悟道的入门途径”。茶壶中尽是三千功德水,斟茶之声亦如偃溪水声可启人心智,警醒心性,助人悟道。

第十三道:敬茶,普度众生。禅宗六祖慧能有偈云:“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求菩提,恰似觅兔角”。“菩萨”是梵语的略称,全称应为“菩提萨缍”。菩提是觉悟,萨堙是有情。所以菩萨是上求成佛以大悟大觉;下求有情以瞢度众生。敬茶意在以茶为媒介,使宾客从茶的苦涩中悟出人生百味,达到大彻大悟,得到大智大慧,故称之为“普度众生”。

第十四道:闻香,五气朝元。“三花聚顶,五气朝元”是佛教修身养性的最高境界,这里的“五气朝元”指的是做深呼吸,尽量多吸入茶的香气,并使茶香直达颅门,反复数次,这样有益于健康。

第十五道:观色,曹溪观水。曹溪是地名,在广东曲江县双峰山F,唐仪凤二年(676年),六祖慧能住持曹溪宝林寺,此后曹溪被历代禅者视为禅宗祖庭。据《密庵语录》记载:“凭昕一滴曹溪水,散作皇都内苑春”。这里,观赏茶汤色泽称之为“曹溪观水”,暗喻要从深层次去看是色是空;同时也提示“曹溪一滴,源深流长”(《塔铭·九卷》)。

第十六道:品茶,随波逐浪。“随波逐浪”的典故出自《五灯会元》卷十五。是“云门三句”中的第三句。云门宗接引学人的一个原则,即随缘接物,去自由自在地体悟茶中百味,对苦涩不故意厌憎,对甘爽不故意偏爱,只有这样品茶才能心性闲适,旷达洒脱,才能从茶水中品悟出禅机佛礼。

第十七道:回味,圆通妙觉。“圆通妙觉”即大悟大彻,圆满之灵觉。品茶之后,对前边的十六道程序,回过头来再细细回味,回味品禅茶的绝妙感受。便会“有感即通,干杯茶映干杯月;圆通妙觉,万里云托万里天”。佛法佛理就在日常最平凡的生活琐事之中,佛性真如就在我们自身的心底。

第十八道:谢茶,再吃茶去。饮罢了茶要谢茶,谢茶是为了相约再品茶。

小编推荐

祁门红茶茶艺表演程序


中国资讯:祁门红茶茶艺表演程序

国外将祁门红茶与印度大吉岭茶、斯里兰卡乌伐的季节茶并称为世界三大高香茶。而祁门红茶茶艺表演程序是融合各地的泡法,然后研究出一套合乎逻辑的流畅泡法;选择适用的茶具,讲究用水的温度是其最大的特色。这种泡法较适合泡高级包种茶,轻焙火类的茶;焙火重的茶,可利用缩短时间来冲泡。

主要用具:瓷质茶壶、茶杯(以青花瓷、白瓷茶具为好),赏茶盘或茶荷,茶巾,茶匙、奉茶盘,热水壶及风炉(电炉或酒精炉皆可)。茶具在表演台上摆放好后,即可进行祁门红茶茶艺表演。

(一)“宝光”初现

祁门红茶条索紧秀,锋苗好,色泽并非人们常说的红色,而是乌黑润泽。国际通用红茶的名称为“Blacktea”,即因红茶干茶的乌黑色泽而来。请来宾欣赏其色被称之为“宝光”的祁门红茶。

(二)清泉初沸

热水壶中用来冲泡的泉水经加热,微沸,壶中上浮的水泡,仿佛“蟹眼”已生。

(三)温热壶盏

用初沸之水,注入瓷壶及杯中,为壶、杯升温。

(四)“王子”入宫

用茶匙将茶荷或赏茶盘中的红茶轻轻拨入壶中。祁门红茶也被誉为“王子茶”。

(五)悬壶高冲

这是冲泡祁门红茶的关键。冲泡祁门红茶的水温要在100摄氏度,刚才初沸的水,此时已是“蟹眼已过鱼眼生”,正好用于冲泡。而高冲可以让祁门红茶茶叶在水的激荡下,充分浸润,以利于色、香、味的充分发挥。

(六)分杯敬客

用循环斟茶法,将壶中之茶均匀的分入每一杯中,使杯中之茶的色、味一致。

(七)喜闻幽香

一杯茶到手,先要闻香。祁门红茶是世界公认的三大高香茶之一,其香浓郁高长,又有“茶中英豪”、“群芳最”之誉。香气甜润中蕴藏着一股兰花之香。

(八)观赏汤色

红茶的红色,表现在冲泡好的茶汤中。祁门红茶的汤色红艳,杯沿有一道明显的“金圈”。茶汤的明亮度和颜色,表明红茶的发酵程度和茶汤的鲜爽度。再观叶底,嫩软红亮。

(九)品味鲜爽

闻香观色后即可缓啜品饮。祁门红茶以鲜爽、浓醇为主,与红碎茶浓强的刺激性口感有所不同。滋味醇厚,回味绵长。

(十)再赏余韵

一泡之后,可再冲泡第二泡茶。

(十一)三品得趣

祁门红茶通常可冲泡三次,三次的口感各不相同,细饮慢品,徐徐体味茶之真味,方得茶之真趣。

(十二)收杯谢客

祁门红茶性情温和,收敛性差,易于交融,因此通常用之调饮。祁门红茶同样适于调饮。然清饮更难领略祁门红茶先特殊的“祁门香”香气,领略其独特的内质、隽永的回味、明艳的汤色。感谢来宾的光临,愿所有的爱茶人都像这红茶一样,相互交融,相得益彰。

以上就是对祁门红茶茶艺表演程序的介绍,希望对大家了解这一知识有所帮助。

茶艺|普洱茶茶艺|茶文化的知识


一﹑用具1.碳炉一个2.陶制烧水壶一把3.根雕茶桌一张4.兔毫盏若干个5.茶洗一个6.有把手的泡壶一把7.香炉一个8.香一支9.木鱼一个10.磬一个11.铁观音茶十克至十五克12.一套13.佛乐磁带一合二﹑基本程序1.礼佛──焚香合掌2.调息──达摩面壁3.煮水──丹霞烧佛4.候汤──法海听潮5.洗杯──法轮常转6.烫壶──香汤浴佛7.赏茶──佛祖拈花8.投茶──菩萨如狱9.冲水──漫天法雨10.洗茶──万流归宗11.泡茶──涵盖乾坤12.分茶──偃流水声13.敬茶──普渡众生14.闻香──五气朝元15.观色──曹溪观水16.品茶──随波逐浪17.回味──圆通妙觉18.谢茶──再吃茶去三﹑解说词禅茶属于宗教茶艺。自古有“茶禅一味“之说,禅茶中有禅机,禅茶的每道程序都源自佛典﹑启迪佛性,昭示佛理。禅茶茶艺还是最适合用于修身养性,强身健体的茶艺,我们这套禅茶茶艺共十八道程序,希望大家能放下世俗的烦恼,抛弃功利之心,以平和虚静之心,来领略“茶禅一味“的真谛。1.礼佛:焚香合掌同时播放《赞佛曲》﹑《心经》﹑《戒定真香》﹑《三皈依》等梵乐或梵唱,让幽雅庄严﹑平和的佛乐声,像一只温柔的手,把我们的心牵引到虚无缥缈的境界,使我们烦躁不宁的心平静下来。2.调息:达摩面壁达摩面壁是指禅宗初祖菩提达摩在嵩山少林寺面壁坐禅的故事。面壁时助手可伴随着佛乐,有节奏的敲打木鱼和磬,进一步营造祥和和肃穆的气氛。主泡者应指导客人随着佛乐静坐调息。静坐的姿势以佛门七支坐为最好。所谓七支坐法,就是指在静坐时肢体应注意七个要点:其一,双足跏趺也称为双盘足。如果不能双盘亦可用单盘。左足放在右足上面,叫做如意坐。右足放在左足上面叫做金刚坐,开始习坐时,有人连单盘也做不了,也可以把双腿交叉架住。其二,脊梁直竖,使背脊每一个骨节都如算盘珠子叠竖在一起样,使肌肉放松。其三,左右两手环结在丹田下面,平放在胯骨部份。两手手心向上,把右手背平放在左手心上面,两个大拇指轻轻相抵。这叫“结手印“也叫做“三昧印“或“定印“。其四,左右双肩稍微张开,使其平整适度,不可沉肩弯背。其五,头正,后脑稍微向后收放,前腭内收而不低头。其六,双目似闭还开,视若无睹,目光可定在座前七﹑八公尺处。其七,舌头轻微舔抵上腭,面部微带笑容,全身神经与肌肉都自然放松。在佛乐中保持这种静坐的姿势10-15分钟。静坐时应配有坐垫,坐垫厚约两﹑三寸。如果配有椅子,亦可正襟危坐。3.煮水:丹霞烧佛在调息静坐的过程中,一名助手开始生火烧水,称之为丹霞烧佛。丹霞烧佛典出于《祖堂集》卷四。据记载丹霞天然禅师于惠林寺遇到天寒,就把佛像劈了烧火取暖。寺中主人讥讽他,禅师说:“我焚佛尸寻求舍利子。(即佛骨)“主人说:“这是木头的,哪有什么舍利子。“禅师说:“既然是这样,我烧的是木头,为什么还要责怪我呢﹖“于是寺主无言以对。“丹霞烧佛“时要注意观察火相,从燃烧的火焰中去感悟人生的短促以及生命的辉煌。4.侯汤:法海听潮佛教认为“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铛内煮山川。“从小中可以见大,从煮水候汤听水的初沸﹑鼎沸声中,我们会有“法海潮音,随机普应“的感悟。5.洗杯:法轮常转法轮常转典出于《五灯会元》卷二十。径山宝印禅师云:“世尊初成正觉于鹿野苑中,转四谛法轮,陈如比丘最初悟道。“法轮喻指佛法,而佛法就日常平凡的生活琐事之中。洗杯时眼前转的是杯子,心中动的是佛法,洗杯的目的是使茶杯洁净无尘;礼佛修身的目的是使心中洁净无尘。在转动杯子的手法洗杯时,或许可看到杯转而心动悟道。6.烫壶:香汤浴佛佛教最大的节日有两天:一是四月初八的佛诞日,二是七月十五的自恣日,这两天都叫“佛欢喜日“。佛诞日要举行“浴佛法会“,僧侣及信徒们要用香汤沐浴太子象(即释迦牟尼佛像)。我们用开水烫洗茶壶称之为“香汤浴佛“,表示佛无处不在,亦表明“即心即佛“。7.赏茶:佛祖拈花佛祖拈花微笑典出于《五灯会元》卷一。据载: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柯迦叶“。我们借助“佛祖拈花“这道程序,向客人展示茶叶。8.投茶:菩萨入狱地藏王是佛教四大菩萨之一。据佛典记载,为了救度众生,救度鬼魂,地藏王菩萨表示:“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地狱中只要有一个鬼,我永不成佛。“投茶入壶,如菩萨入狱,赴汤蹈火,泡出的茶水可振万民精神,如菩萨救度众生,在这里茶性与佛理是相通的。9.冲水:漫天法雨佛法无边,润泽众生,泡茶冲水如漫天法雨普降,使人如“醍醐灌顶“,由迷达悟。壶中升起的热气如慈云氤氲,使人如沐浴春风,心萌善念。10.洗茶:万流归宗五台山著名的金阁寺有一副对联:一尘不染清静地,万善同归般若门。茶本洁净仍然要洗,追求的是一尘不染。佛教传到中国后,一花开五叶,千佛万神各门各派追求的都是大悟大彻,“万流归宗“,归的都是般若之门。般若是梵语音译词,即无量智能,具此智能便可成佛。11.泡茶:涵盖乾坤涵盖乾坤典出于《五灯会元》卷十八。惠泉禅师曰:“昔日云门有三句,谓涵盖乾坤句,截断众流句,随波逐流句“。这三句是云门宗的三要义,涵盖乾坤意谓真如佛性处处存在,包容一切,万事万物无不是真如妙体,在小小的茶壶中也蕴藏着博大精深的佛理和禅机。12.分茶:偃溪水声“偃溪水声“典出于《景德传灯录》卷十八。据载有人问师备禅:“学人初入禅林,请大师指点门径。“师备禅师说:“你听到偃溪水声了﹖“来人答:“听到。“师备便告诉他:“这就是你悟道的入门途径。“禅茶茶艺讲究:壶中尽是三千功德水,分茶细听偃溪水声。斟茶之声亦如偃溪水声可启人心智,警醒心性,助人悟道。13.敬茶:普渡众生禅宗六祖慧能有偈云:“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求菩提,恰似觅兔角。“菩萨是梵语的略称,全称应为菩提萨陲。菩提是觉悟,萨陲是有情。所以菩萨是上求大悟大觉──成佛;下求有情──普渡众生。敬茶意在以茶为媒体,使客人从茶的苦涩中品出人生百味,达到大彻大悟,得到大智大慧,故称之为“普渡众生“。14.闻香:五气朝元“三花聚顶,五气朝元“是佛教修身养性的最高境界,五气朝元即做深呼吸,尽量多吸入茶的香气,并使茶香直达颅门,反复数次,这样有益于健康。15.观色:曹溪观水曹溪是地名,在广东曲江县双峰山下,唐仪凤二年(公元676年),六祖慧能住持曹溪宝林寺,此后曹溪被历代禅者视为禅宗祖庭。曹溪水喻指禅法。《密庵语录》载:“凭听一滴曹溪水,散作皇都内苑春。“观赏茶汤色泽称之为“曹溪观水“,暗喻要从深层次去看是色是空;同时也提示:“曹溪一滴,源深流长“(《塔铭?九卷》)。16.品茶:随波逐浪“随波逐浪“典出于《五灯会元》卷十五。是“云门三句“中的第三句。云门宗接引学人的一个原则,即随缘接物,去自由自在地体悟茶中百味,对苦涩不厌憎,对甘爽不偏爱,只有这样品茶才能心性闲适,旷达洒脱,才能从茶水中平悟出禅机佛礼。17.回味:圆通妙觉圆通妙觉即大悟大彻,即圆满之灵觉。品了茶后,对前边的十六道程序,再细细回味,便会:“有感即通,千杯茶映千杯月;圆通妙觉,万里云托万里天。“乾隆皇帝登上五台山菩萨顶时,曾写过一联:“性相真如华海水,圆通妙觉法轮铃。“这是他登山的体会,我们稍做改动:“性相真如杯中水;圆通妙觉烹茶声。“即是品

茉莉花茶茶艺表演词


茉莉名佳花更佳,远从佛国传中华,仙资洁白玉无暇,清香高远人人夸。据传茉莉花自汉代从西域传入我国,北宋始广为种植。茉莉香气浓郁、鲜灵、隽永而沁心,被誉为“人间第一香”,现在就请大家欣赏花茶茶艺:

第一道 荷塘听雨

茉莉花是西域佛国天香,茶叶是中国瑞草之魁,它们都是圣洁的灵物。所以要求冲泡者的身心和所用的器皿,都要如荷花般纯洁。这清清的山泉如法雨,哗哗的水声如雨声,涤器如雨打碧荷,荡杯如芙蓉出水,通过这道程序,宛如整个世界仿佛都变得更加明澈空灵,只有怀着雨后荷花一样的心情,才能品得出茉莉花茶的雅韵。

第二道 芳丛探花

美在于探索,美重在发现。芳丛探花是三品花茶中的头一品——目品。请各位嘉宾细细地鉴赏今天将冲泡的“茉莉毛峰”。

“一砂一世界,一花一乾坤。”不知大家是否能从这小小的茶荷里感悟到了大自然气象万千,无穷无尽的美?

第三道 落英缤纷

花开花落本是大自然的规律,面对落花,有人发出“红消香断有谁怜”的悲泣,有人发出“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哀叹,然而,在我们茶人眼里,落英缤纷则是一道亮丽的美景。

第四道 空山鸣泉

茶杯如山谷般空旷,那是茶人的襟怀。流水像山泉在鸣唱,那是大自然的心声,冲泡花茶要用90 摄氏度左右的开水,并讲究高冲水,看壶中的热水直泻而下,如空山鸣泉,启人心智,使人警醒。

第五道 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是中国的基本理念。我们冲泡茉莉花茶一般选用“三才杯”。杯盖代表天;杯托代表地;茶杯代表着人。只有三才合一,才能共同化育出茶的精华。

第六道 敬献香茗

走来了,向你们走来的是茉莉仙子;走来了,向你们走来的是爱花的姑娘。她们像茉莉一样的芳洁,像茶一样的高雅。她们奉上的是人世间最美的茶人之情。

请各位嘉宾注意一下持杯的手势,女士应用左手的食指、中指托住杯托底,用拇指紧扣杯托沿,并舒展开兰花指,这种持杯的手法称为“彩凤双飞翼”;而男士应三指并拢拖住杯底,这种持杯的方式称之为“桃园三结义”。

第七道 感悟心香

这是花茶三品中的第二品,称之为:鼻品。让我们在细细地闻一闻,从茶杯中飘出的是花香,是茶香,是天香,也是心香。

第八道 品悟茶韵

这是三品花茶的最后一品:口品。品茶时应小口喝入茶汤,并使茶汤在口中稍逝停留,这时轻轻的用口吸气,使茶汤在舌面上缓缓流动,然后闭紧嘴巴,用鼻腔呼气,使茶香、花香直贯脑们,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品出茉莉花茶特有的“味轻醍醐、香薄兰芷”的真趣。

人说:茶味人生细品悟,希望大家能从这杯茶中品悟出生活的芬芳,品悟出人间的至美,品悟出人生的百味。

花茶茶艺表演到此结束!谢谢!

黄茶茶艺表演二十一道茶艺解说词


黄茶茶艺

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黄茶的茶艺表演。

第一道:恭请上座。邀请各位茶友上座,耐心等待,准备欣赏君山银针的泡制茶艺。

第二道:美蓉出水。茶艺表演者在冲泡君山银针之前一定要先将双手用清澈透明的泉水清洗干净,茶艺表演者的纤纤玉指在水中来回波动时,恰似芙蓉出水。

第三道:生火煮泉。冲泡君山银针所用之水,水温和水质都是很有讲究的,今天所烹之水是来自君山岛的泉水。水是生命之源,茶是灵魂之饮。茶中有道,水中亦有道,宜茶之水分为 “五诀”,即清、活、轻、甘、铡。

第四道:银针出山。“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每年清明节前后大约五天左右是君山银针的采摘期,君山银针需要采摘单一茶芽,经过8道工序,历时72小时制作而成,大概5万个左右的茶芽才能制作成1公斤君山银针。

第五道:银盘献瑞。请仔细观看,君山银针芽身黄似金,茸毫自如玉,芽头壮实,紧结挺直。看茶如观景,鉴茶如赏玉。

第六道:湘妃洒泪。“君妃二魄芳千古,山竹诸斑泪一人”。相传在四千多年之前,舜帝南巡,然而久去末归,其爱妃娥皇、女英寻其至洞庭山时,却得知舜帝在九嶷山驾崩,二人伤心欲绝,攀竹哭泣,泪染竹竿,遂成斑竹,不久之后,二妃抑郁成疾,不治而亡,葬于洞庭山之上,从此以后,洞庭山便改名为“君山”。毛泽东在《七律-九嶷山》一诗中写有,“斑竹一枝干滴泪”,这就是对二妃忠贞爱情的由衷赞颂。

第七道:金玉满堂。茶艺表演者将4-5克君山银针投入晶莹的水晶玻璃杯中,金黄闪亮的茶芽缓缓降落杯底,形成一道靓丽的景观,恰如洞庭湖中君山小岛的七十二座山峰,同时也象征着各位茶友幸福的家庭,美满的生活,辉煌的未来。

第八道:气蒸云梦。“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渡撼岳阳城”。我们可以借助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这首绝美的诗歌来描述冲水的整个过程,茶艺表演者运用凤凰三点头的手法将水冲至七分满。认真观看玻璃杯上方升起的浓浓热气,是不是很像唐诗意象“气蒸云梦”。而杯中正在翻腾的沸水如洞庭湖水一般,惊涛拍起千重浪,恰似烟波撼动岳阳城。

第九道:风平浪静。在沸水冲入茶杯中之后,用玻璃片轻轻盖住杯口,这样是为了保持水温,以有利于银针竖立起来。

第十道:雾锁洞庭。银针冲泡以后,便会呈现出八景奇观,这是一个逐时变幻的过程,需要耐心等待,静心地欣赏。杯中的热气慢慢地形成一团白色云雾,如同君山岛上长年缭绕的云雾一样。正所谓杯中看茶舞,八景呈奇观。

第十一道:雀舌含珠。因为茶芽中含有空气,因此吸水之后便会产生很多气泡,微微张开的茶芽形状极似雀鸟之舌。

第十二道:列队迎宾。茶芽悬浮于水面之上,排列整齐而有序,寓意着热烈欢迎各位嘉宾的到来。

第十三道:仙女下凡。茶芽慢慢吸收水分,徐徐降落杯底,恰如天女散花般美艳绝伦。

第十四道:三起三落。茶芽沉人杯底之后,忽而升起,忽而降落,极具变化之能事。能起落的芽头数量并不是很多,一个芽头起落三次,更是实属罕见,“三起三落”,正是“未饮清香涎欲滴,三浮三落见奇葩”。

第十五道:春笋出土。这是君山银针最具观赏价值的一道风景,也是所有考验中的最后一个阶段,即茶芽如雨后春笋一样竖立于杯底。

第十六道:林海涛声。茶芽竖立于杯底,芽光与水色浑然一体,叠翠堆绿,妙趣横生,轻轻摇动茶杯,茶芽缓慢摆动,“林海涛声”遂隐约可闻。

第十七道:白鹤飞天。移去杯盖以后,杯中升起一股蒸汽,犹如一群白鹤飞上碧蓝的天空。

第十八道:敬奉佳茗。将冲好的君山银针敬献给茶友。

第十九道:玉液凝香。鼻品君山银针,积淀着厚重的茶文化书香,有联为证:“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藤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阻三过必醉”。

第二十道:三啜甘露。口品茶之甘甜醇美,回想茶芽“二起三落”的现象,问味茶汤“先苦后甜”的滋味,回韵景观“上下浮动”的奥妙,逐渐领悟爱国诗人屈原“上下求索”的探求精神。

第二十一道:尽杯谢茶。“君山茶叶贡毛尖,配以洞庭白鹤泉。人口醇香神作意,杯中白鹤上青天”。醉翁之意不在于酒,而品茶之韵亦不在于茶,茶中有道,品茶是悟道。

中式乌龙茶茶艺三十六道程序茶艺表演


中式乌龙茶茶艺

第一道:备具候用。将茶艺中所用的茶具如紫砂水平壶、公道杯、品茗杯、闻香杯等准备就绪,按正确顺序摆放好。

第二道:恭请上坐。请客人坐于上位,准备欣赏茶艺表演。

第三道:焚香静气。焚点檀香,营造一种肃穆祥和的气氛。

第四道:活煮甘泉。泡茶以山水为上,用活火煮活水至初沸。

第五道:孔雀开屏。介绍冲泡的茶具。

第六道:叶嘉酬宾。“叶嘉”是茶叶的代称,这是请客人观赏茶叶,并向客人介绍此茶叶的外形、色泽、香气特点。

第七道:盂臣沐淋。用沸水冲淋水平壶,以提高壶温。

第八道:高山流水。即温杯洁具,用紫砂壶里的水烫洗品茗杯,动作舒缓起伏,保持水流不断,即高山流水。

第九道:乌龙人宫。将乌龙茶叶拨人紫砂壶内,美其名曰“乌龙人官”。

第十道:百丈飞瀑。用细而高长的水流高冲,使茶叶上下翻滚,达到温润和清洗茶叶的目的。

第十一道:春风拂面。用壶盏轻轻刮去壶口的泡沫。

第十二道:玉液移壶。把紫砂壶中的初泡茶汤倒人公道杯中,提高温度。

第十三道:分盛甘露。再把公道杯巾的茶汤均匀分到闻香杯中。

第十四道:凤凰三点头。采用三起三落的手法向紫砂壶注水至满,这也是一种礼仪的象征。

第十五道:重洗仙颜。用开水浇淋壶体,洗净壶表,同时达到内外加温的目的。

第十六道:内外养身。将闻香杯中 的茶汤淋在紫砂壶表,养壶作用在保持 壶表的温度的同时,更能使宾客闻到扑鼻丽来的茶香。

第十七道:游山玩水。将紫砂壶在茶船边沿抹去壶底的水分,移至茶巾上吸干壶底。

第十八道:自有公道。把泡好的茶倒入公道杯中均匀。

第十九道:关公巡城。将公道杯中的茶汤快速巡回均匀地分到闻香杯中至七分满。

第二十遭:韩信点兵。将最后的茶汤用点斟的手式均匀地分到闻香杯中。

第二十一道:若琛昕泉。把品茗杯中的水倒人茶船,“若琛”原指人名,后来指代上好的茶杯。

第二十二道:乾坤倒转。将品茗杯倒扣到闻香杯上。

第二十三道:翻江倒海。将品茗杯及闻香杯倒置,使闻香杯中的茶汤倒人品茗杯中,放在茶托上。

第二十四道:敬奉香茗。双手拿起茶托,齐眉奉给客人,向客人行注目礼。然后重复“若琛听泉”至“敬奉香茗”的程序,最后一杯留给自己。

第二十五道:空谷幽兰。用左手旋转拿出闻香杯热闻茶香,双手搓闻杯底香。

第二十六道:三龙护鼎。用拇指和食指扶杯,中指托杯底拿品茗杯,动作娴熟优美,三根手指恰似三条蛟龙,即三龙护鼎。

第二十七道:鉴赏汤色。观赏茶汤的颜色及光泽。

第二十八道:初品奇茗。在观汤色、闻汤面香后,开始品茶味。

第二十九道:二探兰芷。即冲泡第二道茶。

第三十道:再品甘露。细品茶汤滋味。

第三十一道:三斟石乳。即冲泡第三道茶。

第三十二道:领略茶韵。通过茶艺表演者的介绍体会乌龙茶的真韵。

第三十三道:自斟慢饮。可让客人自己添茶续水,体会冲泡茶的乐趣。

第三十四道:敬奉茶点。根据客人需要奉上茶点,增添茶趣。

第三十五道:游龙戏水。即鉴赏叶底,把泡开的茶叶放人白瓷碗中,让客人观赏乌龙茶“绿叶红镶边”的品质特征。

第三十六道:尽杯谢茶。宾主起立,将杯中茶一同饮干,相互祝福、道别。

乌龙茶十八道茶艺表演解说词


乌龙茶茶艺

第一道:焚香静气,活煮甘泉。焚香静气目的是为了通过点燃这支香,来营造祥和、肃穆、无比温馨的气氛。宋代大文豪苏轼是一个对茶道十分精通的茶人,他总结泡茶的经验时说:“活水还须活火烹”。因此,所说的“活煮甘泉”,指的是用旺火来煮沸壶中的山泉水。

第二道:孔雀开屏,叶嘉酬宾。孔雀开屏意在向同伴们展示自己的漂亮羽毛,这里的“孔雀开屏”,是向嘉宾们展示冲泡乌龙茶所用的精美茶具。而“叶嘉”是苏轼对茶叶的美称,“叶嘉酬宾”,就是请宾客们鉴赏乌龙茶美丽的外观形状。

第三道:大彬沐淋,乌龙入宫。“大彬”即时大彬,我国明朝时制作紫砂壶的高手。“大彬沐淋”意思就是用开水浇烫茶壶,此举的目的是为了洗壶和提高壶温。将乌龙茶放人紫砂壶中即称为“乌龙入官”。

第四道:高山流水,春风拂面。乌龙茶艺讲究的是“高冲水,低斟茶”。所说的“高山流水”,即泡茶人将开水壶提高,向紫砂壶内冲水,使壶内茶叶随水浪翻滚,起到用开水洗茶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冲水时要沿着壶的边沿冲,避免冲破“茶胆”。“春风拂面”指的是用壶盖轻轻地刮去茶壶表面的白色泡沫,使壶内的茶汤更加清澈洁净。

第五道:乌龙人海,重洗仙颜。品武夷岩茶讲究“头泡汤,二泡茶,三泡、四泡是精华”。头一泡冲H{的茶汤通常不喝,直接注入茶海。因为第一泡的乌龙茶茶汤呈琥珀色,从壶口流向茶海好似蛟龙人海,所以称之为“乌克人海”。“重洗仙颜”原本指武夷九曲溪畔的一处摩崖石刻,在这里寓为第二次冲泡。第二次冲水不仅要将开水注满紫砂壶,而且在加盖后还要用开水浇淋壶的外部,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有利于茶香的散发。这道程序完成后,一般要根据茶的品种和当日的气温闷茶几分钟。闷茶的时间要恰到火候,如果时间太短,则茶色浅味薄,岩韵不明显。而时间太长,则“熟汤失味”,且茶昧苦涩。

第六道:玉液移壶,再注甘露。冲泡乌龙茶要具备两把壶,一把用于泡茶的紫砂壶称为“泡壶”或“母壶”,而另一把与之容积相等的壶专门用于储存泡好的茶汤,也称作“海壶”或“子壶”。把母壶中冲泡好的茶汤倒人子壶之中的过程就称为“玉液移壶”。“再注甘露”指的就是母壶中的茶水倒干净后趁热再冲水。

第七道:祥龙行雨,凤凰点头。将海壶中的茶汤均匀快速地依次倒人闻香杯中,称为“祥龙行雨”,意为甘露普降的吉祥之意。当海壶中的茶汤所剩不多时则应由刚刚的巡回快速斟茶改为点斟,即“凤凰点头”,象征着向嘉宾行礼致敬。过去有人将这道程序称为“关公巡城,韩信点兵”,这样说法刀光剑影,杀气太重,有违茶道以“和”为贵的基本精神。

第八道:龙凤呈样,鲤鱼翻身。闻香杯中斟满茶后,将描有龙图案的品茗杯倒扣在闻香杯上,即“龙凤呈样”。随后把倒扣的杯子翻转过来,称为“鲤鱼翻身”。取名“鲤鱼翻身”,意在祝福饮茶人家庭和睦、大展宏图。

第九道:捧杯敬茶,众手传盅。捧杯敬茶要求泡茶者将龙风杯双手举至齐眉高,然后恭恭敬敬地自左侧第一位客人开始,行注目点头礼将茶传给客人,客人接到茶后不能独自先品为快,而应当恭恭敬敬地向泡茶人点头致谢,并按泡茶人的姿势依次将茶传给下一位客人,直到传到离泡茶人最远的一位客人为止。通过捧杯敬茶,众手传盅,可使气氛更加融洽,大家心贴得更近,感情也更为亲近。

第十道:鉴赏双色,喜闻高香。客人用左手将描有龙风的茶杯端稳,用右手将闻香杯慢慢提起来,将闻香杯中的热茶全部注入品茗杯中,这时要仔细观察杯中清亮艳丽的琥珀色茶汤。喜闻高香,是武夷品茶中的头一闻,客人闻一闻杯底留香。第一闻,是闻茶香的纯度,看是否香高辛锐无异味。

第十一道:三龙护鼎,初品奇茗。用拇指、食指扶杯、用中指托住杯底的姿势来端杯品茶。这样拿杯既稳当又美观。三根手指寓为三龙。初品奇茗是武夷山品茶三品中的第一品。茶汤入口后不要急着下咽,而是应该让茶汤在口中来回翻滚流动,使茶汤与舌根、舌尖、舌面、舌侧的味蕾都充分接触,从而更精确地品味出茶味的奇妙。

第十二道:再斟流霞,二探兰芷。“再斟流霞”指的是为客人斟上第二道茶。“流霞”原本指的是酒,但在斟乌龙茶的时候,茶汤艳丽清亮正如在杯中来回晃动的流霞,所以借用流霞来赞美乌龙茶的美丽汤色。“二探兰芷”意思是进行第二次闻香。客人可以通过第二次闻香,看看这清幽、甜润、淡雅、悠远、捉摸不定的茶香是否比兰花之香更胜一筹。

第十三道:二品云腴,喉底留甘。“云腴”是宋代书法家黄庭坚对茶的美称。“二品云腴”也就是品第二道茶。二品主要品尝的是茶的滋味,看茶汤过喉之后的感觉是鲜爽、甘醇,还是生涩、平淡。

第十四道:三斟石乳,荡气回肠。“三斟石乳“意思是开始斟第三道茶。“荡气回肠”是第三道茶斟过以后进行第三次闻香。品啜乌龙茶,闻香讲究“三口气”,也就是不单纯地用鼻子闻,而是用口吸入三大口茶香,然后像抽香烟一样,从鼻腔呼出,这样便可以全身心地感受到乌龙茶的茶香,更细腻地辨别茶叶的香型特征。茶人们将这种闻香方法称为“荡气回肠”。

第十五道:含英咀华,领悟岩韵。“含英咀华”是品第三道茶。通过品饮了头两道茶,茶的生涩感已消失,从第三道茶开始茶味回甘。“含英咀华”比喻饮乌龙茶就好像嘴里含着小花一样慢慢咀嚼,细细同味,只有这样才能领悟到乌龙茶的“香清甘活”。

第十六道:君子之交,水清味美。“君子之交”源自“君子之交淡如水”,品味这种感觉就要在喝了头三道浓茶之后,再喝一口白开水。这口白开水同样不能急急咽下,而应当像含英咀华那样慢慢玩味。咽下白开水后,再张口吸一口气,这时你一定会感到回味甘甜、满口生津、无比舒畅,甚至会产生“此时无茶胜有茶”的感觉。这也正是平平淡淡才是真的生活哲理啊。

第十七道:名茶探趣,游龙戏水。“名茶探趣”指的是从这个程序开始,请宾客自己动手,品味泡茶的乐趣。“游龙戏水”是将泡后的茶叶置于清水杯中,让客人观赏经多次冲泡后充分舒展的茶叶叶片,也就是行话所说的“看叶底”。由于乌龙茶的叶片在清水中晃云腴云腴一共有三种意思。第一种意思是茶的别称,唐朝皮日休曾经在<奉和鲁望四明山九题·青棂子)中提到“味似云腴美,形如玉脑圆”。宋代黄儒在中也曾提过“借使陆羽复起,阅其金饼·昧其云腴,当爽然自失矣”。这其中的云腴都是茶的意思。云腴的第二种意思是指酒,金代的元好问曾在(李成之王彦华赵孝先以提学命见饷佳酒且求制名)诗中写过:“云腴俗士无风神,红珠女儿茜裙新。” 元代的宫天挺也在(范张鸡黍)楔子中有“何必酿云腴,若但杀鸡炊黍“,这两处的云腴都是酒的意思。云腴的第三种意思是指传说中的仙药,(云笈七签)卷七四中有一句:“又云腴之味,香甘异美…长魂养魄,真上药也”。动犹如一条蛟龙在水中嬉戏,因此名为“游龙戏水”。

第十八道:宾主起立,尽杯谢茶。这不仅是乌龙茶茶艺的最后一道程序,也是众多茶品的最后一项内容。茶艺结束时,请宾主起立,同干了杯中的茶,并将茶杯底朝天放回茶船。

台式乌龙茶茶艺十二道茶艺冲泡过程欣赏


台式乌龙茶茶艺

台式茶艺与中式茶艺略有不同,台式茶艺更加侧重对茶叶本身和与茶相关事物的关注,以及用茶氛围的营造。以乌龙茶的茶艺为例,无论是何种方式,对茶叶的色、香、形、味的欣赏,一直是茶艺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冲泡过程的艺术化与技艺的高超,使泡茶过程成为一种美的享受。同时,对茶具的欣赏和应用,对饮茶与自悟修身、与人相处的思索,对品茗环境的设计都是茶艺中的一个环节。艺术与生活紧密相联,品饮与人性修养相融合,台式茶艺亲切自然的品茗形式,越来越为人们所喜爱。

第一,摆具。将需要的茶具一一摆好,茶壶与茶盅并排放在茶盘之上,闻香杯与品茗杯一一对应,并排而立。电茶壶置于左手边。

第二,赏茶。用茶匙将茶叶轻轻拨人茶荷内,供宾客欣赏干茶。

第三,温壶。“温壶”不仅包括温茶壶,还要温茶盅。用左手拿起电茶壶,注满茶壶,接着右手拿壶,注入茶盅。

第四,温杯。将温壶时茶盘内的热水分别注入闻香杯中,用茶夹夹住闻香杯,旋转360度之后,再将闻香杯中的热水倒人品茗杯,再用茶夹夹住品茗杯,旋转360度后,将品茗杯中的水倒人涤方或茶盘。

第五,投茶。将茶荷的圆口对准壶口,用茶匙轻拨茶叶人壶。投茶量为1/2 - 2/3壶左右。

第六,洗茶。左手执电茶壶,将loo摄氏度的沸水用高冲法入壶。盖上壶盖,淋去浮沫。立即将茶汤注入茶盅,分于各闻香杯中。洗茶之水可以用于闻香。

第七,高冲。执电茶壶高冲沸水人壶,使茶叶在壶中上下翻滚,以便使茶叶之中的浸出物迅速释放。第一泡时间为1分钟,1分钟后,将茶汤注入茶盅,分到各闻香杯中。

第八,奉茶。闻香杯与品茗杯同置于杯托内,双手端起杯托,送至来宾面前,请客人品尝。

第九,闻香。先闻闻香杯中的茶汤之香,再将茶汤置于品茗杯内,闻杯中的余香。

第十,品茗。闻香之后先不要急着喝茶,可以先观茶色。品茗时分三口进行,小口饮用,慢慢下咽,使茶汤从舌尖到舌面再到舌根,不同位置香味也各有细微的差异,需细细品,才能有所体会。

第十一,再次冲泡。第二次冲泡的手法与第一次大体相同,只是冲泡的时间要比第一泡增加15秒钟。以此类推,乌龙茶每冲泡一次,冲泡的时间也要相对增加。由于优质的乌龙茶内质极好,如果冲泡手法得当,可以冲泡几十次,每次的色香味甚至能基本相同。

第十二,再次奉茶。自第二次冲泡开始,奉茶时可以直接将茶分至每位客人面前的闻香杯中,然后再进行闻香、观色、品茗、冲泡的重复过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