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眉历史及品质特点介绍

发布时间 : 2019-12-19
白茶贡眉 贡眉白茶 贡眉白茶品鉴

白茶贡眉。

贡眉历史渊源及发展

贡眉,有时又被称为寿眉,是白茶中产量最高的一个品种,约占到了白茶总产量的一半以上。目前产区主要在福建省(台湾省也有少量生产)建阳、福鼎、政和、松溪等县。贡眉是以菜茶有性群体茶树芽叶制成的,这种用菜茶芽叶制成的毛茶称为“小白”,以区别于福鼎大白茶、政和大白茶茶树芽叶制成的“大白”毛茶。通常,“贡眉”是表示上品的,其质量优于寿眉,但近年来则一般只称贡眉,不再有寿眉。

品质特点

贡眉鲜叶采自福鼎大白茶或政和大白茶树,茶芽肥壮长大。采摘标准为春茶嫩梢萌发一芽一叶时即将其采下,要求含有嫩芽、壮芽,然后用手指将真叶、鱼叶轻轻予以剥离。剥出的茶芽经萎凋、焙干后为毛针,精制后为成茶。初制、精工艺与白牡丹基本相同,其内含物和保健功效也与白牡丹相差无几,但其感官的品质却与白牡丹不同。

优质的贡眉成品茶毫心明显,茸毫色白且多,干茶色泽翠绿,冲泡后汤色呈橙色或深黄色,叶底匀整、柔软、鲜亮,叶片迎光看去,可透视出主脉的红色,品饮时感觉滋味醇爽,香气鲜纯。

寿眉茶可治“大火症”,在越南常被当成小儿高烧的退烧良药。

cy316.com扩展阅读

白毫银针历史及品质特点介绍


白毫银针

历史渊源及发展

白毫银针,按制茶种类分,属白茶类。产地为福建省福鼎、政和两市。因鲜叶原料全部是茶芽,制成成品茶后,形状似针,白毫密被,色白如银,外形似针而得名,是白茶中最名贵的品种。

明代田艺衡在《煮泉小品》中称:“茶者以火作为次,生晒者为上,亦更近自然,且断烟火气耳。”如果说这是关于古代白茶的记述,则现代白茶堪称是古老而又年轻的茶品。现代白茶类的创制始于白毫银针。白毫银针由于产地不同,制法和品质略有差异。福鼎白毫银针旧时亦称“北路银针”。有人分析,陆羽《茶经》中所截“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就指的是福鼎太姥山。清代周亮工《闽小记》中曾提到福鼎太姥山古时有“绿雪芽”名茶,“今呼白毫”。如此推来,福鼎大白茶品种和用其芽制成的白毫银针,历史相当久远矣。而产于福建政和的政和大白茶,则被称为“南路银针”,外形粗壮,芽长,毫毛略薄,光泽不如北路银针,但香气清鲜,滋味浓厚。当时政和大白茶产区铁山、稻香、东峰、林屯一带,家家户户制银针,当地流行着“女儿不慕富豪家,只问茶叶和银针”的民谣。

品质特点

白毫银针其针状成品茶,长3厘米许,整个茶芽为白毫覆被,银装素裹,熠熠闪光,令人赏心悦目。冲泡后,香气清鲜,滋味醇和,杯中的景观也使人情趣横生。茶在杯中冲泡,即出现白云疑光闪,满盏浮花乳,芽芽挺立,蔚为奇观。

白毫银针味温性凉,有健胃提神之效,祛湿退热之功,能够降虚火,解邪毒,常作为药用。对于白毫银针的药效,周亮工在《闽小记》中也有很好的说明:“太佬山古有绿雪芽,今呼白毫,色香俱绝,而尤以鸿雪洞为最,产者性寒凉,功同犀角,为麻疹圣药,运销国外,价同金埒。”

莫干黄芽历史及品质特点介绍


莫干黄芽

历史渊源及发展

莫干黄芽是黄茶的一种,产于浙江省德清县的莫干山,是德清特产之一。莫干山为天目山余脉,位于浙江德清县境内,传说因春秋末年干将、莫邪铸剑此山而得名。莫干山以“竹、云、泉”和“清、静、绿、凉”蜚声海内外,是我国著名的避暑胜地,素有“清凉世界”和“江南第一山”的美誉。

早在晋代就有僧侣上莫干山结庵种茶。陆羽的《茶经》、明雪峤大师的《双髻山居》、清唐靖的《前溪逸志》、吴康侯的《莫干山记》和诗僧秋谭都曾记述过莫干茶事。清《武康县志》有“茶产塔山者尤佳,寺僧种植其上,茶吸云雾,其芳烈十倍”的记载。清末,有“江南第一才子”之称的冯熙曾写诗赞曰:“品茶夙嗜狮峰产,日饮惘何六十年。闻道莫干有佳茗,愿从陆羽补丛编。”

据记载,莫干黄芽的缘起与我国已故著名茶学家庄晚芳先生有关。1956年春,庄晚芳在莫干山休养,一日,他在荫山街散步,遇见一位卖茶的老妇,索价10元一斤,询问茶产何地?老妇笑而不语。庄晚芳认为这是本山土茶,买了一些品尝,觉得香味极好,足以媲美其他名茶,便赋诗道:“试把黄芽泉水烹,香佳味美不虚名。塔山古产今何在?卖者何来实未明。” 1979年,在浙农大茶叶系张堂恒、庄晚芳两位教授的参与下,和德清县有关部门共同创制了湖州地区唯一的黄茶“莫干黄芽”。

品质特点

莫干黄芽的采摘要求很严格,清明前后所采称“芽茶”,夏初所采称“梅尖”,七、八月所采称“秋白”,十月所采称“小春”。春茶又有芽茶、毛尖、明前及雨前之分,以芽茶最为细嫩,于清明与谷雨之间,采摘一芽一、二叶最为名贵。

莫干黄芽的品质特征不在于色黄,而在于香气芳烈,滋味鲜爽。一等黄芽以初展的一芽一叶为原料,每斤茶叶有二千个芽头。外形紧密,大小匀称,芽叶完整,净度良好,条似莲心,芽叶肥壮显茸毫,色泽绿润微黄,冲泡朵朵雀舌起落,形态十分优美。茶汤澄黄明亮,其味清鲜、甘醇、隽长,其有提神醒目之功效。

名茶总是与名山、名水相依为伴。莫干黄芽剑池水,如果以莫干黄芽配以莫干泉水,那是绝佳之享受。清代诗僧秋谭为此作绝句:“峰头云湿地含雨,溪口泉香尽带花;正是天池谷雨后,松荫十里卖茶家。”把莫干山山峰间的云雨、溪水香泉,谷雨后松荫下卖茶的盛况描绘得活灵活现,令人神往。

竹叶青历史及品质特点功效介绍


竹叶青历史渊源及发展

竹叶青又名青叶甘露,属于扁平形炒青绿茶,产于山势雄伟、风景秀丽的四川省峨眉山。峨眉山产茶历史悠久,竹叶青茶与佛家、道教的渊源甚长。茶之兴盛,随世而进。

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因为长时间的坐禅容易使僧徒们疲倦、困顿,而茶因有提神益思、消除疲劳等功效,因此成为最理想的饮料。据《峨嵋读志》载:“峨眉山多药草,茶尤好,异于天下;今水寺后的绝顶处产一种茶,味初苦终甘,不减江南春采。”宋代诗人陆游有诗曰:“雪芽近自峨眉得,不减红囊顾渚春。”明代,峨眉山白水寺(今万年寺)种茶万株,采制入贡。

现代峨眉竹叶青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创制的名茶,其茶名是陈毅元帅所取。

1964年4月的一天,陈毅元帅一行途经四川,来到峨眉山时,在山腰的万年寺休息。老僧泡了一杯新采的绿茶送到陈毅手里,一股馨香扑鼻袭来,陈毅喝了两口,味醇回甘、清香沁脾,顿觉心旷神怡,劳倦顿消,连问:“这茶产在哪里?”老和尚答道:“此茶是我们峨眉山的土产,用独特工艺精制而成。”陈毅又问:“此茶啥个名字?”老和尚答:“还没有名字呢!请首长赐个名字吧!”陈毅推辞道:“我是俗人、俗口、俗语,登不得大雅之堂。”经老和尚再三请求,陈毅高兴地说:“我看这茶叶形似竹叶,青秀悦目,就叫‘竹叶青’吧!”。从此与我国美酒同名的峨眉竹叶青茶,有了自己的名字。

在峨眉山报国寺有一茶联:半壁山房待明月,一盏清茗酬知音。峨眉山不仅可赏山景品好茶,丰富的茶文化亦很值得探求。

品质特点

用于制作竹叶青茶的鲜叶十分细嫩,加工工艺十分精细。一般在清明前3~5天开采,标准为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鲜叶嫩匀,大小一致。适当摊放后,经高温杀青、三炒三凉,采用抖、撒、抓、压、带条等手法,做形干燥。使茶叶具有扁直平滑、翠绿显毫,形似竹叶的特点;再进行烘焙,茶香益增,成茶外形美观,内质香气高鲜;汤色清明,滋味浓醇;叶底嫩绿均匀。

竹叶青茶可以解渴消暑,解毒利尿。其味清香可口,其色微黄淡绿,其汤晶莹透亮,具有生津止渴、消热解毒、化痰的功效。清热,消炎,利尿通络。内含皂苷、糖及维生素A、C,有清热、消炎、利尿通便之功效。《本草纲目》中称:“味苦寒、无毒。治疗小便不通、出刺、决肿、明目去翳、破胎堕子、下闭血。养肾气、逐膀胱邪逆、止霍乱、长毛发。主五林、月经不通、破血块排脓、痔瘘并泻血逐膀胱邪逆、止霍乱、长毛发。主五林、月经不通、破血块排脓、痔瘘并泻血、眼目肿痛及肿毒,治浸淫疮并妇人阴疮。”

蒙顶黄芽历史及品质特点介绍


蒙顶黄芽

历史渊源及发展

蒙顶黄芽是黄茶中的极品,产于四川省名山县蒙山山区。蒙山终年烟雨蒙蒙,云雾茫茫,肥沃的土壤,优越的环境,为蒙顶黄芽的生长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蒙顶茶栽培始于西汉,距今已有二千年的历史了,自唐始至明清皆为贡品,供历代皇帝享用,新中国成立后曾被评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

关于蒙顶黄芽还有个传说。相传,很古的时候,青衣江有条仙鱼,经过千年修炼,成了一个美丽的仙女。有一次仙女在蒙山玩耍,拾到几颗茶籽,这里正巧碰见一个名叫吴理真的青年,两人一见钟情。鱼仙掏出茶籽,赠送给吴理真,订了终身,相约在来年茶籽发芽时,就前来成亲。鱼仙走后,吴理真就将茶籽种在蒙山顶上。

第二年春天,茶籽发芽了,鱼仙出现了,两人成亲之后,相亲相爱,共同劳作,培育茶苗。鱼仙解下肩上的白色披纱抛向空中,顿时白雾弥漫,笼罩了蒙山顶,滋润着茶苗。后来鱼仙被河神抓回水晶宫,临走前把那块能变云化雾的白纱留下,让它永远笼罩蒙山,滋润茶树。

品质特点

蒙顶黄芽采摘于春分时节,以鳞片开展的圆肥单芽为原料,制造分杀青、初包、复炒、复包、三炒、堆积摊放、四炒、烘焙八道工序。由于芽叶特嫩,要求制工非常精细。成品茶外形扁直,芽条匀整,扁平挺直,色泽黄润,全毫显露。汤色黄中透碧,甜香浓郁,甘醇鲜爽,叶底全芽嫩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