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茶汤的真味是自性的滋味,也就是禅悦之味

发布时间 : 2019-12-23
安徽一碗红茶价格 绿茶的滋味 白茶的茶汤颜色

安徽一碗红茶价格。

皎然禅师:一碗茶汤的禅味

唐德宗贞元元年(公元785年)仲夏,湖州妙喜寺。清晨,皎然禅师独自坐在禅房里,煎水煮茗。

禅房里很静,能听见风吹竹梢的声音。窗外芭蕉已展叶,饱满的绿直延伸至窗纸上,禅房里一片清凉。

茶芽细嫩,呈金黄色。微火烤炙后,放在石臼里捣碎,然后入碾。碾后过罗,然后就可以煮茶了。

煮茶是件雅事,必须亲自作为。风炉里炭火正炽,铁釜中泉水微动,素洁的雪色茶碗已经抹拭干净,茶几上一尘不染,炉香袅袅,淡淡的檀香味飘散在禅房里,有一种远离尘嚣的静谧之韵。

铁釜里水声响动,仿佛松涛吹拂,这是初沸水的声音。禅师放腿下了禅坐,掀开釜盖,拿起竹制茶勺,从铁釜里舀取一勺沸水,倒在熟盂里,以备煎茶时止沸用。又舀起一勺沸水,冲烫茶碗。茶末已经备好,取出茶则,量取一人分量,看看铁釜里,腾波跃浪,水已近三沸。他迅速将茶末投在铁釜中心,用茶则轻轻搅动,一缕清香立刻溢满禅房,那是初春山林的味道。他拿起茶勺,从熟盂里舀起一勺温水,添在沸腾的茶汤里用以止沸。然后端离铁釜到茶几上,静待片刻,茶汤就已煎好。

茶汤呈黄绿色,澄澈清亮。一层细细的青白色茶沫漂浮在茶碗上,透出清幽的香气。轻啜一口,如同甘露,身心顿觉清凉。

真是好茶啊。皎然禅师心里啧啧叹奇。

茶是越地友人送来的剡溪团茶,他还分送了湖州刺史崔石一饼,不知催侯品尝过没有?

一碗茶汤落肚,顿觉神清气朗,倦意尽消。再饮一碗,清人肌骨,仿佛细雨洗尘一样,有一种潇潇洒洒的感觉。饮完第三碗,山河大地一片清明,烦恼尘劳如风吹散。真是一碗神奇的茶汤啊,这种境界只有坐禅时才能得到,想不到从一碗茶汤里就轻易体味到了,让人欣喜不已。茶是天地日月的精华,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无尽藏。不仅能清人心神,还有益身心健康,而且对于坐禅特别有帮助。这样的清高之物,可惜世人知道的并不多,整天沉溺在酒桌上,醉生梦死。

唉,说这些又有什么用呢?所谓清者自清,浊者自浊,这原本就是天地万物的自在规律,是因果所使然,绝非人力所可感化。佛陀所谓"佛度有缘人",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牙爨金鼎。

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

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

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

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

愁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

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

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这是皎然禅师的《饮茶歌诮崔石使君》,每每读来,感慨不已。

皎然,唐代着名诗僧、茶人,为后人留下400多首诗歌,收编在《全唐诗》里,有7卷之多。

皎然禅师出身名门(南朝着名诗人谢灵运后裔),在文学、诗歌、禅宗、茶道等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是第一个提出茶道概念的人,和茶圣陆羽是忘年交。不仅如此,皎然禅师所说的茶道,其实是和禅宗密不可分的,后世所谓的"茶禅一味",最早的源头应该在皎然禅师这里。但他又不以茶道宗匠自居,因为茶味是密不可说的,正如禅味不可说一样的道理。

甚至对陆羽所着《茶经》,皎然禅师也不以为意。他曾在《饮茶歌送郑容》诗中说:"云山童子调金铛,楚人茶经虚得名。"一碗茶汤饮完了,茶汤四相也就不存在了,世人所追求的滋味、香气其实只是内心的分别执着而已,真正说起来,没有妄想心在起作用。或者只有回归自心自性,才能真正品饮出一碗茶汤的真味。

所谓一碗茶汤的真味,也就是自性的滋味,也就是禅悦之味。

公元2011年仲夏,长安冷香斋。一千两百年后的清晨,我趺坐在清凉茶室里,心里一片清明。窗外有雨,潇潇洒洒地散落在粗陶盆中睡莲叶面上,珍珠一样晶莹。

没有皎然禅师,没有崔石使君,也没有楚人陆羽。我端起"残雪"茶碗,默默啜饮。

Cy316.com延伸阅读

一碗禅心黑茶


茶,是“开门七件事”之一。在饮茶品茗这点上,不分男女,没有贵贱。清代学者陆陇其曾说:“足柴足米,无忧无虑,早完官粮,不惊不辱,不欠人债而起利,不入典当之门庭,只消清茶淡饭,便可益寿延年。”

唐代120岁的高僧从谂,人称“赵州禅师”,在佛坛创“赵州门风”,其中便有“吃茶去”的禅法,以诠释“平常心是道”。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乃解”(荼,即茶)。

不同的茶有不同的功效,如绿茶可以很好的补充人体缺乏的维生素;红茶中茶多酚的氧化产物能够促进人体消化,养胃;青茶可以帮助去除体内油腻,有瘦身的功效;而黑茶作为我国西北地区‘一日不可缺’的日常生活饮料,富含多种人体所必须的氨基酸,有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缓衰老、抗癌、抗突变、降尿酸等功效。

如何泡好一壶黑茶?

冬天喝黑茶应趁热饮用,暖胃养肝。安化黑茶消食去腻降三高,安神助睡眠,饭后(吃完饭30分钟以后)睡前皆可放心饮用。

黑茶讲究用滚水冲泡。可以用紫砂壶、盖碗、瓷壶来泡,最好用铸铁壶烧水。因为铸铁壶可以把水烧到100度,有利于泡出黑茶的味道。冲泡时,先将茶切碎,取适量茶投入壶中,洗茶,烹煮。第一泡茶,浸泡时间30秒至1分钟,第二泡起累加20秒即可,可冲泡数次。老茶耐泡,陈年茶品一般可冲泡十次以上。

陈年黑茶的特点

1.汤色红艳明净,无沉淀,无浑浊,犹如陈年洋酒,极具观赏价值,宜用玻璃器皿冲泡,便于观色。

2.滋味:初泡入口甜、润、滑,味厚而不腻,回味略偏酸。中期甜纯带爽,入口即化。后期即使汤色变浅,茶味仍觉甜纯,无杂味。

3.香气初泡醇香带陈,刚性较弱,中期陈醇兼而有之,后期陈香突出,醇香消失。

来一碗茶泡饭吧!


在战国时代,日本的武士在行军作战中,用热茶泡米饭,加上佐料,即饮即食,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充饥提神。如果选用没有发酵和高温处理过的茶叶,其中富含抗氧化剂,可以预防败血症。所以,这种茶泡饭被称之为“武士之食”。在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食物供应短缺,许多人吃茶泡饭,喝酱汤。

因此,茶泡饭本来是贫穷或困难时,没有办法的烹调方法。然而,茶泡饭不但没有消失,反而成为日本料理中的 “家常菜”。部分是因为日本的文学故事和电影里,常常出现当年的茶泡饭,令很多年长的人怀旧,想重温当年吃茶泡饭的味道。部分是因为现代的快节奏和快餐文化,茶泡饭几分钟就可以准备好。

最后但最主要的是因为如今的茶泡饭,其营养和做工都大大改进了。日本人喜欢茶泡饭,不光是因为它做起来简单,更因为它具有很好的解酒、消食、养胃的功效。日本男人下班后都有与同事结伴去喝酒的习惯,微醉后回到家里,最想吃的就是一碗清淡爽口而又暖胃的茶泡饭了。

茶泡饭做法

梅子茶泡饭

材料:米饭、盐渍话梅、熟芝麻、海苔丝、盐、老抽、芥末、玄米茶

制作方法:1. 在碗中盛入米饭,撒上海苔丝、芝麻和话梅,再以适量盐、酱油、芥末调味;

2. 泡制玄米茶汤,倒入碗中,没过米饭2/3处即可。

玄米茶不仅把米饭烹得烫烫的,其特有的谷香还让这道饭更加香气四溢。梅子酸爽开胃,配上作料辅酱,第一口下去便停不下来。用这样的食物点缀生活,是不是很期待?

日式高汤三文鱼汤泡饭

原料:

野生三文鱼Wild Caught Salmon 2块,寿司米一碗,芝麻2茶匙,日式高汤Dashi 2 cup, 味醂 Mirin 1汤匙, 生抽1汤匙,白糖1茶匙,香葱1-2根。

三文鱼如果有条件,一定建议买野生的,即wild caught。寿司米是用来做成寿司饭,如果没有寿司米饭,也可以用普通的白饭代替。Dashi 的做法在最后Tips有链接。

做法:

1. 煎制三文鱼。

锅中倒少量油,将三文鱼带皮的一面用大火煎至微脆(约2分钟),撒上适量的盐,然后转成中火,倒入1/2杯的日式高汤Dashi。

2. 炖煮三文鱼。

将味醂、生抽、白糖都加入三文鱼的汤中,盖盖小火焖约5分钟或至三文鱼全熟,注意不要过火。与此同时准备寿司饭或者白米饭(我们因为米饭锅里还有普通白米饭,就没有单独做寿司饭。如果更讲究些,用寿司饭会更好吃)。

3. 放入配料。

将三文鱼放在碗中,在饭上撒上芝麻和葱花。

4. 汤泡饭。

将剩余的所有日式高汤趁热都倒入碗中,稍等片刻即可享用啦!

5. 尽情享用吧!

三文鱼的香,以及日式高汤的鲜美,一口下肚,有鱼肉有米饭有高汤,异常满足。

小二,来一碗茶泡饭


在茶泡饭的历史中,最有名的应该还是大观园里贾宝玉的那一碗——《红楼梦》第四十九回:“宝玉却等不得,只拿茶泡了一碗饭,就着野鸡瓜齑忙忙的咽完了。”

而关于茶泡饭的起源,《中国烹调大全·古食珍选录》有载:“冒妾董小宛精于烹饪,性淡泊,对于甘肥之物质无一所好,每次吃饭,均以一小壶茶,温淘饭。此为古南京人之食俗,六朝时已有。”可知茶泡饭的历史长久。

茶泡饭究竟好不好吃,最终还是得自己去尝尝。但毫无疑问的是,茶泡饭可以做出各式美味。清新的茶汤用来泡饭,再加上自己喜欢的食材,比方说新鲜鱼片或酸辣榨菜干,比方说雪菜肉丝或凉拌鲜笋,比方说梅干蜜饯或薄脆海苔——大致想象一下也是值得尝试的。

茶泡饭口味的关键在于茶汤的味道、茶汤的浓淡以及茶泡的程度,茶浓了会将米饭的香味盖掉,茶淡了又吃不到茶香;而茶泡到何时开始食用也有一些讲究,太早则味不正,太晚则饭含水渍过多,都会影响口感;还有用什么温度的水泡茶、放多少茶叶等,都需要在制作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才能做到最佳美味。

茶泡饭的好处,可不仅仅体现在清新的口味,还有不小的食疗功效:茶泡饭能去腻、洁口、化食,中老年人常吃茶水米饭,可软化血管,降低血脂,防治心血管病,茶水中的单宁酸也能有效地预防中风。

此外,色、香、味俱全的茶泡饭茶不仅是美味的食粮,更能提供牙本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含氟化物。如能不断地有少量氟浸入牙组织,便能增强牙齿的坚韧性和抗酸能力,防止龋齿发生。

小贴士:长期吃茶泡饭对身体并不好,不可过分强调茶的优点。

首先,弱碱性的茶水与胃酸中和,不利于食物的消化,俗话都说饭后三十分钟再饮茶是有其道理的。

其次,汤水泡饭容易让食用者增加进食速度,减少对食物的咀嚼,给消化系统造成负担。

其三,汤水和饭一起进入胃部,明显稀释胃酸,南方的同学都应该知道,长期这样吃对肠胃的损害很大。最后,茶泡饭用的茶一般是绿茶,绿茶性凉,不要多饮,更不应该经常泡饭吃。

一碗腾冲清茗:品的是茶 尝的却是路


关于茶,腾冲有一种说法:“书画琴棋诗酒花,当年件件不离它。而今七事都更变,柴米油盐酱醋茶。”“书画琴棋诗酒花”当然是典雅的生活,而“茶”却是寻常百姓生活中的琐事。大家都喝茶、熟悉茶;“茶”字从笔画构成上讲,就是“人在草木之间”。上有草,下有木,人在草木间,得以氤氲、吸收天地精华,这是“茶”字的真正涵义。

茶的味道,没有咖啡苦烈,不像小锅酒一样老辣,而是苦中有甜,涩中带鲜。工作之余,一杯清茶在手,除了解渴,还可养心——在某一瞬间,仿佛蓦然走进草木之间,如归远古山林,感受清风浩荡。腾冲茶有“红茶、绿茶、乌龙茶、白茶、黑茶”,不论什么茶,每一芽嫩叶都集天地之精华;每一片茶叶都出自火山灰和黄土地;每一棵茶树都长于幽谷峻岭、高山云雾间,尽享日月光华、饱餐风霜雨露;每一块茶园都远离污染、嘈杂的环境,与青山绿水相伴。

茶韵悠悠

古话说:“茶秉天地至清之气”。当春天悄然到来,带给村民一丝惊喜,一丝冰凉之时,山寨里传出“采茶喽”、“采茶喽”的声音。姑娘们伴着晨露,空气中散发着淡淡的清香,银铃般的笑声在山间回荡。蓝天下,白云间,茶园里,叶片舒展双臂,花苞探出脑袋,整座茶山都已苏醒,三五成群的采茶姑娘,背着茶篓,踩着春天的鼓点,在云雾中徜徉,在春风里嫣然。

阳光洒在绿色中,野鸡偶尔飞过山涧清泉,伴随着银铃般的笑声,聪慧美丽的采茶姑娘,玉口倾情,哼鸣着采茶恋歌,嬉戏着早春情趣,把一片深情倾注在一棵棵古茶树上。采茶女儿轻歌曼舞,玉指轻挑,将天地精华,点点新绿的春茶采撷,纳入腰间小篓,收割着大山的梦境。“巧手细采云中月,采得茶叶满怀香”。绿色的叶片在阳光下炫耀,淡绿、青绿、翠绿、暗绿的颜色让人心情舒畅,心旷神怡,令人眼花缭乱。满山的茶,绿得那么美,那么勾魂,远远瞧去,整个茶山都是茶的天下!

《菜根谭》中说:“茶不求精而壶亦不燥”,“酒不求洌而樽亦不空”。岁月沉淀,千年山寨,永不熄灭的火塘,古老的茶炙,只为让你一品淡然人生的千古茶香。寂静的乡村,朗朗的笑声,感染着茶香,优美的韵律在山寨荡漾。采茶姑娘坐在火塘边,把泉水烧开,再把沸腾的山泉倒入装有烤香茶叶的土罐里,顿时,茶香满屋,醉倒了火塘边一张张笑脸。竹篾编制的小桌上,早已准备陶碗,一碗碗滚烫的茶汤,深情厚意,盛满了陶醉与希望。山寨里的老人,在千年古树茶的陪伴下,守着视作家庭兴旺图腾的“火塘”,手捧茶罐,伴随着水烟简雷鸣般的响声和烟草释放的醇香,茶汤入口,味醇甘爽,饮罢口留余香;采茶姑娘望茶抒怀,茶香化成淳朴的诗行,把缕缕心绯,恋成汩汩暖流,飞向远方。

融融春水,薄纱晨雾,娇娇莺啼,茶乡飞歌,绿红相扶,碧水蓝天,鸟语唧啁,歌声婉转,笑声爽朗。觊觎山上开花的植物,都是花香于叶,花艳叶素,花贵叶贱,唯独那一棵棵古老的茶树,却是叶香于花,叶贵花贱,叶虽不美却是主角,花虽漂亮却为配角;花虽争奇斗艳,叶却傲于丛中;腾冲茶,可饮,可读,可观,可闻。亦可听,可语。“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可见,茶乃健康之液。

《茶经》说:“啜苦咽甘,茶也”。腾冲古树茶不仅陶冶性灵,怡神养气,灵魂之饮还可消食化痰、护齿明目、清心解烦、消暑去热、养心化疾。古树茶虽味苦涩而甘甜,畅怀适意,韵致超然。《茶赋》云:浓茶解烈酒,淡茶养精神,清茶滤心尘。午饮可散燥,慢品能娱情。茶味即生活之味,人生之味,茶味不可渴求,独饮者知其味,懂生活乐趣者,悟人生修养者,其茶味才无穷,意蕴才高远。细细品味,苦涩时正是芳香将至;慢慢咀嚼,甘甜时却有苦涩暗藏;悄悄感悟,把苦涩泡在茶里,喝出的是甘甜;把烦恼泡在茶里,喝出的是快乐;把痛苦泡在茶里,喝出的是幸福……。

在茶香袭人的火塘边,寻一份清寂,享一份清幽,品人生况味。“茶如隐逸,酒如豪士;酒以结友,茶当静品。”“人生如茶”、“禅茶一味”。就一个“茶”字而言,由草、人、木三字构成,包蕴着“天人合一”的禅境,凸显着人与自然的和谐。

传统茶道讲求“和、静、怡、真”。“和”是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与灵魂。是一切事物恰到好处,无过亦无不及。“静”是茶道修习的不二法门,是修身养性,追寻自我之道。“怡”是茶道修习实践中的心灵感受,是怡然自得、怡情悦性、怡情养生。“真”是茶道的起点,也是茶道的终极迫求,追求道之真、情之真、性之真。自古以来,儒家以茶养廉,道家以茶求静,佛家以茶助禅,传统茶道融会了儒、道、佛诸家思想的精华。从茶道中悟出,看的是书,读的却是世界;一碗清茗,品的是茶,尝的却是路;走的是路,历练的却是人生。

(

禅茶一味“喝茶喝的不是水,而是滋味”


禅茶一味 茶道及悟道

茶有两种一种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茶,

一种是“琴棋书画诗酒茶”的茶。

茶的包容茶可以是你干热口渴时的及时水,一大口下肚,重要的是润喉爽心,茶香、茶味都不那么重要。

茶也可以是你细品赏心的慢生活,一小口啜饮,品闲庭花落,尝云淡风轻。

关于心境

每一次品茶,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不管是几人饮、是第几壶,一切终随茶香飘散,只留各自心里。

关于相处喝懂茶,需要用心尊重每一款茶,好比有缘之人,无论高低贵贱都可以从他身上找到令自己欣赏的东西。

喝懂茶,需要毫无敷衍地与茶对话,像对朋友,你得知他所有的经历后更理解他的独特,也更明白如何与他相处。

关于时间有人说:喝茶喝的不是水,而是滋味,时间长了,甚至喝的都不是茶的滋味,而是内心和人生的滋味。

不同季节或一日之中不同的时间,对应着不同的茶,像极了生命中或凉或暖的时光。

不同的是,生命中的平淡时光占大多数,而心静下来,茶里,却总有滋味。

关于欲望好茶与喝茶的心情,就好比欲望与理想,欲望的尽头是物质的拥有,理想的终极是精神的充盈。

再好的茶,终有饮尽之时,而喝茶的心情却取之不竭。

无止尽地追求更好的茶,不如随时准备好一份喝茶的心情。

关于做人遇水舍己,而成茶饮,是为布施;

叶蕴茶香,犹如戒香,是为持戒;

忍蒸炒酵,受挤压揉,是为忍辱;

除懒去惰,醒神益思,是为精进;

和敬清寂,茶味一如,是为禅定。

关于人生所谓宽容,不是忍受或者忽略,而是终于懂得欣赏;茶无完茶,却可以不完美的茶泡一段完美时光;

人无完美,亦可以懂得欣赏自己,欣赏一段不完美的人生。

关于修行儒家以茶修德,道家以茶修心,佛家以茶修性,管它用紫砂壶也好,瓷盖碗也罢,都是茶叶之泡具,是绿叶红绸之容器;青花盏也好,绿釉碗也罢,都是茶汤之盛器,是清苦入口之媒介。

禅茶一味之“禅”何为一味禅?


禅茶一味之“禅”是什么

《坛经》有言:“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禅”是梵文,译为“静虑”、“思维修”之意,对今天的人理解起来有些费解,因为“禅”很抽象,禅无处不在,行住坐卧皆可禅,但禅不可言传,只可意会,要靠自己来体悟或感悟,而且每个人的答案也不尽相同。即便如此,本文还是有一种基本的解释:即通过禅定或静坐调节身心,使之适悦,或是超越狭隘的自我的修习方法。

“禅”的概念很广,在中国佛教禅史上曾有诸禅产生,但给学人参禅带来不便而终究由诸禅回归到“一味禅”。圭峰宗密禅师曾对禅的判摄为由低至高的“五味禅”,即外道禅、凡夫禅、小乘禅、大乘禅、最上乘禅(如来禅,或如来清净禅),圭峰宗密把如来禅(最上乘禅)称为“一行三昧”或“真如三昧”,视为达摩西来东土所传授的禅法。〔5〕而在《楞伽经》(四卷本)里则有四禅之分,即愚夫所行禅、观察义禅、攀缘如禅和如来禅。四禅之中同样是以成就如来境地的“如来禅”。无论是“五味禅”,还是“四种禅”,最终还是融合变为“一味禅”。

在禅宗史上还曾有祖师禅、如来禅,南宗禅、北宗禅和超越佛祖的分灯禅之说,几种提法不过是禅师们应机的不同开示而已,无论是即心即佛的祖师禅,还是非心非佛的分灯禅,虽有异有同,但都提倡佛性人性化,讲究无心为修,平常心为修,无事为修,都可使人开悟。

禅门公案载:有僧辞别庐山归宗智常禅师。归宗问:要去何处?僧答:到各地丛林学五味禅。归宗问:各地丛林有五味禅,而我这里只有一味禅。僧问:何为一味禅?归宗即打僧。僧人忙说:我明白了,我明白了。归宗呵斥:你说!你说!僧刚欲开口,归宗又打。僧人后来又到黄檗希运门下参学,把这一经过告知黄檗希运禅师,黄檗上堂后就说,马祖道一禅师门下出了八十四位弟子,只有归宗智常学到了真本事。不难看出,黄檗希运对一味禅推崇有加,他认为:一味禅“从上祖师唯传一心,更无二法,指心是佛,顿超等、妙二觉之表,决定不流至第二念,始似入我宗门。”(《黄檗断际禅师宛陵录》,《古尊宿语录》卷三)

对禅的解读还可以更进一步,赵朴初有言:“禅是一面镜子,它可以照明人的心境,禅是一盏灯,它可以指引人的心路。禅不完全是生活,但禅里有生活,生活中有禅。”

凡是种种,历代高僧大德对“禅”都有种种说法,最终目的将“禅”导入人间化、生活化、大众化。但无论是人间化、生活化,还是大众化,都需要大众都能接受和都能认知的一个载体介入,于是,茶就成了僧人的首选。因为,茶不仅是僧人生活的必需品,而且还是大众生活的必需品,与中国人生活最为密切。选择茶将禅法落实于生活中,应该说是最好的禅修方式之一,其意义诚如中国佛协副会长净慧大德所言:“将信仰落实于生活;将修行落实于当下;将佛法融化于世间;将个人融化于大众。”譬如,日本茶道就是典型式为在家居士提供以生活入禅的方便之门。

茶味(六):茶的14种滋味、9种香味和味外之味(上)


在昨日茶百科分享了“茶味(五):不同茶不同味茶相同而味有异”,今天继续分享茶的14种滋味和9种香味及味外之味。

14种茶叶滋味

茶有百味,其中主要有“苦、涩、甘、鲜、活”。

苦是指茶汤入口,舌根感到类似奎宁的一种不适味道;涩是指茶汤人口有一股不适的麻舌之感;甘是指茶汤人口回味甜美;鲜是指茶汤的滋味清爽宜人;活是指品茶时人的心理感受到舒适、美妙、有活力。

在此基础上,审评师们对茶的滋味有鲜爽、浓烈、浓厚、浓醇、醇爽、鲜醇、醇厚、回甘、醇正等赞言。

1、浓烈型:原料采用嫩度交好的一芽二三叶,芽肥壮,叶肥厚,内含的滋味物质丰富或采用良种鲜叶,制法合理,一般用于描述绿茶的滋味,这类味型的绿茶还具有清香或熟板栗香,叶底较嫩,肥厚,外形较壮,尝味时,开始有类似苦涩感,稍后味浓而不苦,富有收敛性而不涩,回味长而爽口有甜感,似吃新鲜橄榄。属此味型的茶有屯绿、婺绿等。

2、浓强型:采用嫩度较好,内含滋味物质丰富的鲜叶或良种或大叶种鲜叶为原料,红茶制法,萎凋适度偏轻,揉切充分,发酵程度偏轻的红碎茶滋味属此类型。所谓“浓”表明茶汤浸出物丰富,当茶汤吮如口中时,感觉味浓黏滞舌头,“强”是指刺激性大,茶汤初入口时有黏滞感,其后有较强的刺激性。此味型是优质红碎茶的典型滋味。

3、浓醇型:鲜叶嫩度较好,制造得法,茶汤人口感到内含物丰富,刺激性和收敛性较强,回味甜或甘爽。属此味型的茶有优质工夫红茶、毛尖、毛峰及部分青茶等。

4、浓厚型:鲜叶嫩度较好,叶片厚实,制法合理,茶汤入口时感到内含物丰富,并有较强的刺激性和收敛性,回味甘爽。属此味型的茶有舒绿、遂绿、石亭绿、凌云白毫、滇红、武夷岩茶等,浓爽也属此味型。

5、醇厚型:鲜叶质地好,较嫩,制工正常的绿茶,红茶,青茶均有此味型。如火青、毛尖、庐山云雾、水仙、乌龙、包种、铁观音、川红、祁红及部分闽红等。

6、陈醇型:鲜叶尚嫩,制造中有发水闷堆的陈醇化过程。属此味型的有六堡茶、普洱茶等。

7、鲜醇型:鲜叶较嫩,新鲜,制造及时,绿茶、红茶或白茶制法,味鲜而醇,回味鲜爽。属此味型的茶有太平猴魁、高级烘青、大白茶、小白茶、高级祁红、宜红等。

8、鲜浓型:鲜叶嫩度高,叶厚,芽壮,新鲜,水浸出物含量较高,制造及时合理,味鲜而浓,回味爽快。属此味型的茶有黄山毛峰、茗眉等。

9、清鲜型:鲜叶为一芽一叶,新鲜,红茶或绿茶制法,加工及时合理,有清香味及鲜爽感。属此味型的茶有蒙顶甘露、碧螺春、雨花茶、都匀毛尖为、白琳工夫及各种银针茶。

10、甜醇型:鲜叶嫩而新鲜,制造讲究合理,味感甜醇。属此味型的茶有安化松针、恩施玉露、白茶及小叶种工夫红茶。醇甜、甜和、甜爽都属此味型。

11、鲜淡型:鲜叶嫩而新鲜,鲜叶中多酚类、儿茶素和水浸出物的含量均少,氨基酸含量稍高,制造正常,茶汤入口鲜嫩舒服、味较淡。属此味型的茶有君山银针、蒙顶黄芽等。

12、醇爽型:鲜叶嫩度好,加工及时合理,滋味不浓不淡,不苦不涩,回味爽口者属此味型。如黄茶类的黄芽茶及一般中上级工夫红茶等。

13、醇和型:滋味不苦涩而有厚感,回味平和较弱。如黑茶类的湘尖、六堡茶及中级工夫红茶等。

14、平和型:鲜叶较老,整个芽叶约一半以上已老化,制造正常。属此味型的茶很多,有红茶类、绿茶类、青茶类、黄茶类的中下档茶及黑茶类的中档茶。属此味型的各类茶除具有平和、有甜感及不苦不涩的滋味外,还具有其他品质特点,如红茶伴有红汤、香低、叶底花红;绿茶伴有黄绿色或橙黄色,叶底色黄绿稍花杂;青茶有橙黄或橙红汤色,叶底色花杂;黄茶伴有深黄汤色,叶底色较黄暗;黑茶伴有松烟香等。

相关阅读:茶味(一):味的感知、特征与审美多样性

茶味(二):古人的茶味今安在?和名师名家共品茶味

茶味(三):茶味中的神秘存在到底是什么?

茶味(四):为什么茶的滋味变化万端、捉摸不定?

茶味(五):不同茶不同味,茶相同而味有异(上)

茶味(五):不同茶不同味,茶相同而味有异(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