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与品茶,有道是千秋大业一壶茶!

发布时间 : 2019-12-23
煮一壶花茶 一壶菊花茶 煮一壶老白茶感悟

煮一壶花茶。

佛教中一直都有这样的修炼境界:“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宋代学士苏东坡曾说过“茶笋尽禅味,松杉真法音”,可谓一语中的,茶即是禅,禅亦为茶,佛教之修炼境界也可为喝茶之境界:“喝茶是茶,喝茶不是茶,喝茶还是茶”。

第一种境界是“喝茶是茶”。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虽然茶起源于神农氏还只是一个传说,但却揭示了茶来源于普通百姓日常劳动的事实。可以断定,当初中国人将茶作为饮品,主要是由于茶能解渴甚至药用等本身之特性;茶最早也流行于民间,并由民间逐步流向王公贵族阶层。总之,茶为饮者之始,茶只是茶,并无后人所赋于的种种哲理与玄妙,这也算是喝茶最朴素的境界了。

今日人们口渴之际端杯即饮,漫长的商业谈判和政治商谈之中举杯随饮,无聊之际闲坐茶楼小饮打发时间,都算是喝茶之朴素境界,此时人们并不太在意如何冲泡和茶之味道。

第二种境界是“喝茶不是茶”。

茶流入王公贵族之后,喝茶被赋于了各种哲理和思想,人们喝的已经不再是茶。现在人们津津乐道的茶道、茶艺、茶文化即是“喝茶不是茶”的典型表现。

就如茶道,人们认识不一,有最简单的“以茶水待客之道”之说,也有如已故的浙江农业大学茶学专家庄晚芳先生认为的“茶道是一种通过饮茶的方式,对人民进行礼法教育、道德修养的一种仪式”之谈,还有周作人“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话来说,可以称作为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不完全现实中享受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永久”之论。不管论述简单复杂,凡事一旦上升为道,就会被赋予一种超乎寻常的哲理与玄妙,一以言之,即是“茶以载道”。

因此,时空不同,所载之道也即不同了,譬如中国茶道吸收了儒、佛、道三家的思想精华,佛教强调“禅茶一味”以茶助禅,以茶礼佛,道家强调“天人和一”;日本茶道的基本精神是“和、敬、清、寂”,要求人们通过饮茶进行自我思想反省,彼此思想沟通,于清寂之中去掉自己内心的尘垢和彼此的芥蒂,以达到和敬的目的;朝鲜茶道则提倡“中正”的茶礼精神,要求人们处事不偏不倚,不枉不正,都充分体现了“喝茶不是茶”的特点。

今日茶之流行于中国社会各界的最大原因应在于“茶可载道”,通俗的说是茶是可以任人强奸和意淫的。商人眼里喝茶是制造金钱,文人眼里喝茶是创作,政客眼里喝茶是谋权,僧人眼里喝茶是求禅,道家弟子则喝出“重生、贵生、养生”之念。

第三种境界是“喝茶还是茶”。

日本茶道宗师千利休曾说过:“须知道茶之本不过是烧水点茶。”此话一语道破喝茶之本质,确实是从微不足道的日常生活、琐碎的平凡生活中去感悟宇宙的奥秘和人生的哲理。这与佛教之禅相似,禅也是要求人们通过静虑,从平凡的小事中去契悟大道。所谓茶道、茶艺、茶文化,透过浮华背后还是原本之茶也。只是此时之茶,已然与朴素境界之喝茶有本质之飞跃,就如佛教修行特别强调“放下”一样,内六根,外六尘,中六识,这十八界都已放下。放下了一切,人自然轻松无比,看世界天蓝海碧,月明星朗,纵俗务繁杂,也能偷得浮生半日闲,解放被囚禁已久的行性。

一人品茗,一杯茶,一个世界,就这样静静地品,慢慢地尝,想着陶渊明世外桃源的生活,感恩的心思随着微笑浮上来,满口醇香。若是好友闲暇时坐在一起品茗,闲谈着身边大小事情,或好或坏,都在这一盏茶间,可谓“万丈红尘三杯酒,千秋大业一壶茶”。所谓“能所双泯,物我两忘”,回归自然,如是而已。

精选阅读

品茶茶道“窗含西岭千秋雪”


我们今天对门的感受有些麻木,只是在装修时挑挑捡捡,一投入使用就全然没了欣赏习惯。进门时急急忙忙找锁眼,出门时看一看贴在门上的备忘录,门的功能与词典上的解释非常合辙:出入房屋的机关。

我们对窗就更麻木了,连早期人类生存的乐趣都没有了。窗的古字为囱,是开在屋顶上的,主要功能是通风透气,采光不太指望它。采光的窗是开在墙壁上的,叫牖,音“友”,我得把读音注上,我想大部分读者会懒得查字典。

还有一个知识借此讲一讲。古代早期的房屋门是单扇的,称之为户。而门字古写为“门”,意为双开,双开门出现得较单开门为晚。门户都是门,门当户对就是门对门,加入身份对等的意思是后来的引申。古人的房屋采光经常依靠门。《淮南子•说山训》有准确描述:“十牖毕?,不若一户之明。”古人在墙壁上凿10个小窗,还不如开开门亮呢!那时候既没纸又没玻璃,想必牖充其量是个小洞。

可后来,我们的先人逐渐改善了门窗,使得门窗由单一功能向功能兼艺术化转化。我们今天仍有幸欣赏到宋元明清时期的门窗实物,通过绘画及其他形式的文物,还可以欣赏到汉唐甚至更早的门窗。

过去收藏界分类中没有人收门窗,没人想起这件事。门窗划在建筑或家具中都显得有些勉强。门窗随着建筑的命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悲哀之极。中国没有一家博物馆把门窗作为展品。只是头几年,上海博物馆的有?之士才将古代门窗作为茶室以及家具馆的陪衬,发挥出一点点余热。

可西方的许多博物馆都有各国的古门古窗陈列。比如美国的哈佛大学博物馆、费城博物馆,还有波士顿的一家极具特色的博物馆——伊莎贝拉•斯坦瓦特•嘉得娜博物馆。那里居然有8片中国清代潮州风格的隔扇门。我对创建这家被美国人亲切地称之为花园博物馆的创办人伊莎贝拉,一个漂亮的老太太肃然起敬,百年前的妇人之见远远高于我们。

我们今天还能看到的古代门窗实物不过唐宋,而且寥寥无几,全为国家级保护建筑。能够有幸收藏的绝超不过明朝,且大都还是清朝遗构。我数年前第一次在浙江乡下见到如此之多、如此之美的门窗时,内心忍不住地狂跳,我无法想象我的先人们对生活怎会有如此的乐趣与向往。一扇门,一扇窗,山水与天地之间,先人们已诠释得如此完美。

我实在不愿意说的是当时的价格,低得无法向古人交待。我买了许多,陷入一种疯狂。保护这些门窗已成为责任。今天,当古典装修风兴起,古门窗价格飞涨,许多人向我投来羡慕的目光时,我仍苦恼。我盼望这些充满智慧与追求的遗物能摆在博物馆内,向我们的后人及后人的后人慢慢诉说我们绚丽的历 史。

我在丹佛博物馆的另?场讲演中,讲的就是《中国古代门窗》。美国听众的兴趣广泛,问题五花八门,他们的提问很多都是我过去少有思考的,或者是忽略的。我作为传授者,仍然在听众的提问中频频获益。由于翻译太辛苦,我简化了许多意思的表达,也不知美国听众理解否?我们现在来吟诵一首著名的唐诗: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此诗为大诗人杜甫所作。头两句四种颜色,听觉、视觉均获满足。后两句如同水墨画,山水相连,写山无山,写水无水。高人哪!门窗屡屡入诗,如此之美者,却是鲜见。这些我都没跟美国人?,怕他们不能充分理解其中妙处,还是讲给同胞们吧,仔细体会,其乐无穷。

祖先们所依赖的门窗,充满了神奇。它的文化内涵,已成为中国古人传统的教科书。我猜想,一定是每个母亲,在没有影视图书的年代,抱着儿女,站在自家门窗前,教给他们:这是花,这是草;这是猪,这是鸟;这是山,这是水;这是三国,这是水浒;这是三娘教子,这是卧冰求鲤;这是拦江救阿斗,这是吕布戏貂蝉……中国文化的传统通过门窗在一代代延续。

我写了一本大书叫《中国古代门窗》,书贵了点,480元,但足足有4公斤重,躺着不可以阅读。

闲时泡一壶茶 一茶一世界 一壶一人生


一茶一世界 一壶一人生

茶——需品。匆忙地喝掉,却发现不了他的味道;如能静下来慢慢地品尝,即会发现其实很香。

有的茶入口虽苦,回味却甘。生活也如此。

如果不静心品味,就发现不了他的好,也发现不了他的美。人的灵魂总是被太多太多的事情束缚着。静静地泡一杯茶,使灵魂获得短暂的释放。从忙碌的生活中解脱出来的时候,哪怕只有一瞬间,这杯茶也是值得的。人生需要放慢脚步,更需要放心情。同一种茶,可品出迥然有别的真味。

曾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失意的年轻人来到古刹,慕名寻找一位高僧问禅事,以解烦忧。入定般端坐的老僧静静地听着失意人的倾诉,一言不发。稍顷,老僧吩咐小和尚拿来一壶温水和一壶开水。老僧先给失意人用温水沏了一壶茶,年轻人不解其意,呷了一口,摇摇头,抱怨茶叶无味。老僧微微一笑,又用开水沏了一壶茶。片刻,禅房里氤氲着茶的醇香,经久不散。失意人再次尝茶,顿时一股略带苦涩的清甜在舌尖弥漫开来,失意人不禁满满地饮了一大杯。老僧笑道:温水沏茶,茶叶只浮在水面;而沸水冲茶,茶叶屡经沉浮,茶的原味与清香自然散逸开来。失意人顿悟:原来这世间芸芸众生与茶无异,只有栉风沐雨、得起岁月沉浮的人,才能散发出生命的清香啊!

浮生若茶。正如歌里唱的那样:“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也许,只有遭遇一次又一次的挫败,像茶叶一样经得起炽热的沸水,才能释放生命本身所深蕴的内涵和力量。要真正理解禅茶一味,全靠自己去体会。这种体会可以通过茶事实践去感受。也可以通过对茶诗、禅画去欣赏来玩味。

闲时泡一壶茶,怀释匆匆流逝的年华,几天暴雨天气却开启了收藏昨日的风景。

煮茶煎茶各有千秋


古老的煮茶与煎茶,各有千秋,不能简单地去厚此薄彼。饮茶的发展历程,从食药并举,发展到广泛的食用与饮用,我们的祖先们经历了漫长的探索过程,甚至付出过沉重的代价。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逐渐寻觅和摸索出与茶配伍的最佳辅料,其本质,也是一个与身心健康不断磨合、妥协的结果。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煮茶方式的形成,包含着古人丰富沧桑的生活阅历以及高超的生存与养生智慧。很多诸如煮茶的优秀民俗遗存,都在我们的熟视无睹和不经意之间,慢慢湮没于无声无息之中,不能不为之遗憾

煎茶的发展与完善,是对煮茶方式的扬弃。煎茶虽然剥离了茶汤中驳杂、陆离的滋味,纯净了香气,使茶的真味真香得以准确表达,变得更纯净、更清雅了,但是,当茶饮缺少了必要的制衡机制,茶汤的偏性就会显露出来。因此,对茶饮用方式的选择,需趋利避害,扬长避短,综合权衡。对饮茶的量和度,更需要适当节制,否则会过犹不及,贻害健康。

在唐代,有篇《伐茶饮序》这样写道:“释滞消壅,一日之利暂佳;瘠气耗精,终身之苦斯大。获益则归功茶力,贻害则不谓茶灾。”宋代以前的文献,如同今天纷纷扰扰的茶界一样,人们只吹嘘饮茶如何轻身换骨、羽化成仙;只大谈茶的功效及如何治疗疾病,却很少涉及饮茶过量的危害和弊端,所以,此文并没有引起时人的关注。唐人描述的饮茶之害,虽有夸大之处,但在今天,作为一剂诫饮戒贪的清凉散,也确有其重要的历史价值。

一壶好茶重在品 品茶五要素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是中华五千年历史的瑰宝,如今茶文化更是风靡全世界。这不仅仅是因为喝茶对人体有很多好处,更因为品茶本身就是一种极优雅的艺术享受。

品茶有五要素,“品”字包含了品评、鉴赏、仔细体验茶给人的身心感受。品茶的五要素是“茶、水、器、境、艺”。好的茶叶、好的水、好的茶具、好的环境、好的技艺。这5样缺一不可。

茶:不用多说,茶本身的品质是决定品茶好坏,选好品质的茶,是品茶的关键。

水:水除了要控制水温之外,还应该注意水本身的品质,一般来说,山泉水为最佳选择,城市中的自来水含漂白剂成分,虽然经过高温后能去除不少杂质,但品质还是不如纯净的山泉水。

器:茶具在这里值得重点介绍一下,根据不同的茶,不用的泡法,可选用不同的茶具,俗话说得好:“水为茶之母,壶是茶之父”。要获取一杯上好的香茗,好茶具必不可少。选用茶具一般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要有茶具实用性;二是要有茶具欣赏收藏价值;三是有利于茶性的发挥。

境:品茶这种生活态度自然很讲究环境因素,一般来说,环境开阔,空气流通的环境为佳。

艺:指的就是泡茶的技术,拥有良好泡茶技术,首先要熟悉茶得特性和茶具的特性,这样才能泡出一手好茶,如今社会上越来越多泡茶师傅,这既是一样技术,也是一种艺术。

力求茶的质地优良,水质纯净,冲泡得法,茶器精美,这是饮茶的基本要求。但要使饮茶从物质享受上升到精神和艺术的享受,那么,品茶与周围环境间的关系就显得相当重要了。清山秀水,小桥亭榭,琴棋书画,幽居雅室,当然是理想的品茗环境了。

品茗环境包括的方面很多,通常由园林、建筑物、摆设等几方面组成。凡层次较高的聚会茶宴,不但要求室内摆设讲究,而且力求居室、建筑富有特色,如果周围自然景色美观,当然是品茶的理想场所了。而设在车船码头、大道两旁,田间工地的茶水供应点,除了要求清洁卫生之外,并无多大讲究。

品茶至于家庭饮茶,是固有的,难以选择,但在有限的空间,通过一定的努力,同样可以营造一个适宜的品茶环境。例如,可以选择在向阳靠窗的地方,配以茶几、沙发、台椅等。尽量把室内之物放得整洁,窗明几净,尽量做到安静、清新、舒适、干净,同样也能成为令人赏心悦目的品饮场所。

品茶是一种生活状态,品茶,高于饮茶解渴,而不单单是喝茶那么简单,一壶好茶固然难得,但更重要的是着重在一个“品”字上。

茶分六色各有千秋


俗话说“柴、米、油 、盐、酱、醋、茶”,茶被列入开门七件事之一,由此可知喝茶的重要。茶的种类有很多,按照不同的加工工艺可以分为白茶、绿茶、红茶、黑茶、黄茶和青茶,不同的茶有不同的保健功效。

绿茶降火防癌

我国绿茶生产历史最久,品类最多,如西湖龙井、黄山毛峰、洞庭碧螺春、太平猴魁等。绿茶属于不发酵茶,其外观千姿百态,香气、滋味各具特色,清汤绿叶,十分诱人,是名茶最多、研究最广泛的茶类。

儿茶素等多酚类化合物被公认为是绿茶中对健康有益的关键成分,具有多种保健功能,包括预防癌症、改善心血管健康、减肥、抵御电离辐射等。从中医的角度来说,绿茶微寒,有助降火,胃寒的人应该少喝,而容易上火、体壮身热的燥热体质者宜饮。

一般来说,绿茶冲泡水温以85℃为宜。冲泡时间以2~3分钟为好。绿茶与水的比例以1∶50为宜。在茶具方面,可以选用瓷杯或透明玻璃杯,冲泡时不要盖盖子。

红茶暖胃护心

我国红茶产地较广,种类较多,一般分为工夫红茶、小种红茶、红碎茶三大类。红茶之所以被广泛饮用,在于它色泽黑褐油润、香气浓郁带甜、滋味醇厚鲜甜、汤色红艳透黄、叶底嫩匀红亮等诸多特点。它属于全发酵茶,在加工过程中,茶多酚氧化成茶黄素和茶红素,多数糖类物质水解成可溶性糖,从而产生红茶特有的香气和口感。

茶黄素是红茶中最主要的功能性成分。大量医学研究表明,饮用红茶有助调节人体动脉中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从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概率。从中医的角度来说,红茶性温,有暖胃的作用,虚寒体质者和老年人宜饮性温的红茶。

泡红茶最好用刚煮沸的水,用水量与绿茶相当,冲泡时间以3~5分钟为佳。泡红茶盖上盖子,茶香会更浓郁。

青茶润燥减肥

乌龙茶又名青茶,既有绿茶的清香,又有红茶醇厚的滋味。我国乌龙茶主要分为四类,分别是闽南乌龙(如铁观音)、闽北乌龙(如大红袍)、广东乌龙(如岭头单枞)、台湾乌龙(如冻顶乌龙)。乌龙茶属于半发酵茶类,加工工艺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

除了在绿茶和红茶中常见的儿茶素、茶多糖、茶皂素等,乌龙茶还含有一些特殊功能成分。比如某些乌龙茶品种中富含“甲基化儿茶素成分”,具有抗过敏、抗炎、抗氧化、保护肝细胞、降血压等功能。从中医的角度来说,乌龙茶性平,能清除体内积热,特别适合秋天饮用,可缓解秋燥。

泡乌龙茶最好用紫砂壶或盖碗杯,且一定要用100℃的沸水,冲泡后要加盖。

白茶抑菌抗辐射

白茶的加工工艺比较简单,分为萎凋和干燥两道工序。由于白茶制法特异,其成茶满披白毫,芽叶连梗,形态自然素雅,色泽银白灰绿,汤色清淡。按采摘标准不同可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和寿眉。

从一些相关的文献报道来看,与其他茶类相比,白茶的抗菌效果比较好。此外,白茶也具有较好的抗辐射效果,在美国和欧洲地区白茶提取物被用于脸部护肤品的开发。白茶性凉,能降火去燥。白茶的饮用方法一般与绿茶相似。

早起一壶茶


早晨起来,沏一壶清茶,随手拿起一本书,在岁月如歌的字里行间,感受淡淡的茶香。

今天是周末,难得有如此的闲暇时刻。现在,可以什么都不去想,什么都不去看,闭上眼睛,任时间慢慢地或流淌、或静止,也任凭风儿肆意地穿过窗户,将我的茶香带走。

人本来就是因思想而有别于其他动物,说什么都不想,又怎么能做得到呢?或许刚才短暂的思维真空,只是自己刻意让大脑暂停思想工作,这刻意本身也是大脑的一项工作。

就像人们有时会看破红尘一样,或许看破的不仅仅是红尘,同时看破的还有自己的内心。让自己暂时不去想过去的人和事,这不去想本身或许就是怀念的一部分吧。

茶苦忆往事,酒香逢知己。茶与酒的不同之处在于,喝酒是以麻醉暂时忘却烦恼,喝茶是以提神理清思绪。因此便有“借酒消愁愁更愁”的名句,却极少听说有“借茶消愁”的故事。

茶道之所以让人如痴如醉地去追寻,它的魅力确实是其他饮品所望尘莫及的。一缕清香沁人心脾,但含在口里却又苦意十足。这就如人生一样,看似春风得意,实则冷暖自知。只有自己去尝试了,去努力了,才能体会其中的味道。

宋人生活四艺点茶一壶沉香好茶


宋人生活四艺:点茶为首

点茶、焚香、插花、挂画,被宋人合称为生活四艺(亦有称“四事”者),是当时文人雅士追求雅致生活的一部分。此四艺者,透过嗅觉、味觉、触觉与视觉品味日常生活,将日常生活提升至艺术境界,且充实内在涵养与修为。这与现代人追求的生活美学与讲究个人品味的生活态度极为一致,亦与当今的东方美学主流意识不谋而合。

点茶——一壶沉香好茶,款待远方友人。

宋代流行点茶法,将茶压辗成粉末后放入茶盏中以水注点,用力搅拌使茶水混合成乳状再饮用,日本抹茶道就是然自宋代的点茶。中国茶道是一门饮茶艺术,深入日常生活诗词、绘画中。乾隆帝曾曰:“君不可一日无茶”,此语成为了茶融入日常生活的最佳写照。

焚香——一缕沉馥馨香,舒缓俗世烦忧。

中国用的香历史可追溯至春秋之前,盛唐时期调香、熏香、评香已成为高雅艺术,香道文化俨然成形。宋代发展更达到鼎盛,香文化融入日常生活,文人雅士相聚品香读书,一边享受氤氲香气,一边读经谈画论道。历代不少帝王将相、文人墨客皆惜香如金、爱香成癖,甚至有文人感叹“无香何以为聚”。苏东坡晚年与弟子就是以沉香为伴,终日焚香作赋,度过晚年。

插花——一盆理念之花,品味百态人生。

中国插花艺术始于隋朝之前,主要作于祭坛佛前供花,唐代时花艺在宫廷内大受欢迎,到宋代更普及至一般文人雅士,发展极盛。宋代插花艺术突破唐代的富丽堂皇,以清、疏风格,追求线条美,内涵重于形式,体现插花者得人生哲理与品德节操,被称做“理念花”,对后世的花艺风格影响颇大。

挂画——一幅行云字画,寓藏山水美景。

“挂画”最早是指挂于茶会座位旁的关于茶的相关画作,演变至宋代,挂画改以诗、词、字、画的卷轴为主。文人雅士讲究挂画的内容和展示的形式,作为平时家居鉴赏或雅集活动共赏的重要活动。

焚香重嗅觉之美,品茶重味觉之美,插花重触觉之美,而挂画则重视觉之美。四艺合一展现宋代文人雅士风雅,韵味的生活美学。

如何泡好一壶茶?如何泡好一壶茶?


一、台要简

简就是指整个茶台除了必须用的茶具之外,尽可能减少无关的器物。

忌讳:1、茶台本身样式要简洁,流于繁复则失于方便;2、茶台之上陈设太多的装饰性物品,诸如茶宠之类。

二、器要洁

所有的茶具必须是保证清洁无垢。

忌讳:器形不端,花色复杂,有缺损,明显污渍,水痕,以及指印。

三、身要正

无论是在进行冲泡中还是在平时,身形要保持端庄,不偏不倚,唯有身形端正才能保证气息顺畅。

忌讳:坐姿不端正,或坐于座椅一角。

四、心要净

没有杂念,一心侍茶,不要想茶之外的人和事。

忌讳:一边操作,一边说话;或者是边操作,边想心事。

五、气要和

和的前提是,身体和心理处在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否则的话就很难做到气和。心平气和就是这个意思。泡茶前,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呼吸,保证呼吸平顺。

忌讳:情绪大波动或者做过剧烈运动之后泡茶。非不得已,不要在健康状态不好的情况下为他人泡茶。

六、水要静

也就是说泡茶是,刚刚沸腾的水必须等到里面完全不沸腾的时候才能开始注水。否则的话,就会造成注水过程中水流忽大忽小而不好把握注水的方向和力度。

忌讳:水未沸或壶中水尚在沸腾就开始泡茶。

七、手要稳

唯有稳才能做到准确把握。无论是在注水、出汤、分杯的过程中,稳是最基本的要求。

忌讳:能力度忽大忽小,忽高忽低。

八、声要低

无论是泡茶还是交流,不可发出高声。

忌讳:大声喧哗讨论琐事,冲泡过程中茶具之间发生碰撞而出声。

相关文章